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浙江自學心理學研究方法大綱

浙江自學心理學研究方法大綱

發布時間:2022-05-11 04:37:00

『壹』 浙江大學心理學考研大綱在哪可以下載到那

浙江大學心理學考研是統考,大綱直接用統考的大綱就可以了。
另外,2017年心理學考研大綱將在2016年8月或9月由教育部發布,現在很多准備參加2017年心理學研究生考試的同學在備考的時候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沒有2017年的考試大綱。在這里,博仁考研建議同學們在新大綱沒有發布以前,考生可以以2016年的心理學考研大綱作為參考,指導自己的復習,因為考試大綱不會完全發生變化的,即使大綱變化,也只會是一些知識點的增加、刪除,或者是表述的變化,基礎知識和重點知識點一般不會發生變化。
2016年心理學考研大綱可以到網路的文庫下載的:http://wenku..com/view/ebb927b8aaea998fcc220efa

『貳』 自考心理學大綱

心理學試卷滿分為300分,其中普通心理學100分、發展與教育心理學70分、實驗心理學60分、心理統計與測量70分。考試時間180分鍾。考試方式為閉卷,筆試。題型和題量分別為單選 65×2分,多選10×3分,簡答5×10分,綜合題3×30。

『叄』 考研考心理學需要看什麼書是不是統考的那本大綱就夠了

從07年開始 心理學就是 全國統一考試 一張卷 300分 基礎心理學是重點
以下是我找到的部分大學招收心理學研究生的參考書籍 ,你可以參考一下
中山大學
3、普通心理學 (150分)
參考書目:1)彭聃齡,《普通心理學》(修訂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或者2)孟昭蘭,《普通心理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
4、心理學研究方法(150分:其中心理實驗設計與研究方法佔80分,心理統計佔70分)或 高等數學(C)(150分,由中山大學數學系命題,具體要求請參閱研究生院相關招生網)參考書目:1)楊治良,《實驗心理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請參考第1至第5章內容;其它部分內容可作心理實驗設計例題使用和幫助理解變數控制等問題。雖然閱讀第5章以後的章節有助於理解某些問題,但並不會針對感覺、知覺等具體內容進行考試);王重鳴,《心理學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王孝玲,《教育統計學》(修訂二版),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或者張厚粲,《心理與教育統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上海師范大學
教育與發展心理
《普通心理學》葉奕乾等主編,華東師大出版社,1997
《兒童發展心理學》("總論"、"情緒、個性的發展和社會化")劉金花主編,華東師大出版社,1998
《教育心理學》李伯黍、燕國材等主編華東師大出版社,2000
《心理與教育統計》張厚粲主編,北京師大出版社,1993
應心
《普通心理學》 葉奕乾等主編,華東師大出版社,1997
《心理與教育統計》 張厚粲主編,北京師大出版社,1993
《學校心理測量學》 顧海根編著,廣西教育出版社,1999
西北師范大學
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應用心理學
黃希庭《心理學導論》,人教1991版。
彭聘齡主編《普通心理學》,北師大2001版。
戴海崎主編《心理與教育測量》,暨南大學出版社1999版。
張厚粲著《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版。
邵瑞珍等編著《教育心理學》,上海教育1997版
林崇德著《發展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版。
陳琦、劉儒主編《當代教育心理學》,北京師大1997版。
吉林大學
應心
《心理學原理》車文博,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心理學導論》黃希庭,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認知心理學》王蘇,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社會心理學》十三所高校,南開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
《實驗心理學》楊治良,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張厚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生理學》上海一醫大,人民衛生出版社。
祝你考研成功!

『肆』 心理學考研的參考書籍目錄和今年的大綱拜託各位大神

可以看看歷屆真題,這里有一份最全的考研歷年真題資料分享給你

鏈接:https://pan..com/s/1liaK4BXq1uwkEyN3bkrcLA

提取碼:i7bd

通過不斷研究和學習歷年真題,為考生沖刺階段復習提分指點迷津,做真題,做歷年真題集,對照考綱查缺補漏,提高實戰素養,制定做題策略,規劃方向;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伍』 浙江2010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考試大綱

教育學、心理學考試復習大綱

教育綜合基礎知識主要涵蓋教育學、教育心理德育和師德教育、課程與教學的基本理論與實踐、班作常識、現代教育技術基礎與應用、時事政治等8個部分的內容。

第一部分 教育學原理
(一)教育的概念和教育的歷史發展
1.教育的概念。
2.教育活動的基本要素。
3.教育的起源和學校教育的產生。
4.教育發展的歷史形態。
(二)教育學的產生與發展
1.教育學的研究對象和任務。
2.教育學的產生和發展。
3.教育學的學科特點和發展趨勢。
(三)教師與教育學
1.教育學的價值。
2.教師如何學習教育學。
二、教育與社會的關系
1.教育與社會經濟。
2.教育與政治制度。
3.教育與社會文化。
4.教育與社會人口。
5.教育的相對獨立性。
三、教育與個體發展的關系
(一)人的發展概述
(二)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主要因素
1.幾種影響人的發展的因素觀。
2.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因素。
(三)個體身心發展的規律與教育
四、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概述凄
(一)教育目的概述
1.教育目的的內涵和層次結構。
2.教育目的的功能。
(二)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
1.不同價值取向的基本觀點。
2.在確立價值取向中應注意的問題。
(三)我國的教育目的
1.我國的教育目的及其精神實質。
2.我國教育目的的理論基礎。 」
3.我國全面發展教育的基本內容。
(四)教育目的與當代素質教育
1.素質教育提出的背景與特徵。
:2.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比較。
3.創新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
五、學校教育制度
(一)學校教育制度概述
1。學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2.影響學制的因素及當代學制發展的特徵。
(二)學制的形成與發展
1.歐美現代學制的建立。
2.我國學制的形成與發展。
3.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
二—(三,義務教育
(四)終身教育
六、學生與教師
(一)學生
1.學生的本質屬性。
2.學生的地位。
3.當代學生的特點。
(二)教師
l。教師職業的產生與發展。
2.教師角色和教師勞動的特點。
3.教師的職業素養。
4.教師專業發展。
(三)師生關系
1.師生關系的概念及其作用。
2.師生關系的構成。
/3.師生關系的模式。
4.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
七、教育途徑與課外教育活動
{一)教育途徑概述
(二)學校課外活動
1.課外活動的概念、特點與意義。
,2.學校課外活動的基本內容。
3.學校課外活動的組織形式。
4.學校課外活動的實施要求。
(三)綜合實踐活動
1.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界定。
2.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性質;
3;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特點。
4.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及其開發。
第二部分 教育心理學
一、教育心理學與教師的專業成長
(一)教育心理學概述
1.教育心理學的定義。
2.教育心理學的研究任務。
3.教育心理學的學科體系。
(二)教師的專業成長

1.從新教師到專家教師:新教師的特點、教師專業發展階段。
2.專家教師的特點:專家教師與新教師的差異、教學專長、心理品質。
3.教師的成長及培養:影響因素、教師發展中的刻意訓練、塑造完整的教學人格。
、學生心理發展與教育
(一)認知發展與教育
1.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基本觀點、認知發展階段理論、在教育上的意義。
2.維果茨基的認知發展理論:基本觀點、在教育上的意義。
(二)社會化發展與教育
1.埃里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含義、教育意義。
2.柯爾伯格的道德發展理論:含義、教育意義。
3.影響個體社會化的因素:父母教養方式、同伴關系。
,三、學生個體差異與教育
—)學生的認知差異
1.認知方式差異。
2.認知能力差異。
3.認知結構差異。
4.認知差異的教育含義,
(二)學生的性格差異
1.性格的概念。
.2.性格的個別差異。
3.性格差異的鑒定。
.性格差異的教育含義。

(三)特殊兒童的心理與教育1.特殊兒童的概念。
2.特殊兒童的類型。
3。特殊兒童的教育。
四、學習與學習理論
(一)學習的概述
1.學習的定義。 遺
2.學習的生物與社會意義。
3.學習的分類:我國流行的學習分類、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奧蘇伯爾的有意義言語學習分類、廣義知識觀的分類。
(二)行為主義的學習理論
1.經典條件作用。
2.操作條件作用。
3.社會學習論。
4.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在教學中的應用。
(三)認知主義的學習觀
1.早期的認知學習研究:格式塔心理學家的頓悟說、托爾曼認知地圖論。
2.現代認知學習觀:布魯納的發現學習論;奧蘇伯爾的有意義學習理論、信息加工理論。
(四)建構主義的學習觀
1.建構主義的不同傾向。 『
2.不同建)f義學習觀的主要分歧。
. 2.不同建構主義學習觀的主要分歧。
3.建構主義學習觀的共同點。
4.建構主義學習觀的教學含義。
(五)人本主義的學習理論
1.人本主義心理學概述。
2.馬斯洛與康布斯的學習理論:馬斯洛的學習理論、康布斯的學習理論。
,.羅傑斯的學習理論: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自由為基礎的學習L原則。
4.人本主義思想在教育上的實驗。
五、廣義知識的學習
一)陳述性知識的學習
1.陳述性知識的表徵。
2.陳述性知識的學習過程和條件(六步三段兩分支)。
—』3.促進陳述性知識學習與保持的策略。
(二)智慧技能的學習
1.知識與技能的關系。
2.程序性知識的表徵。
3.智慧技能的習得過程和條件:智慧技能的層次、辨別技能的形成、概念學習、規則學習。
(三)認知策略的學習
1.認知策略的性質。
2.認知策略的分類。
3.認知策略學習的一般過程和特點。
4.認知饞傘學習的條件。
。六、動作技能的學習
(一)動作技能的性質
1.動作技能的含義。
2.動作技能的分類。
3.熟練操作的特徵。
(二)動作技能的習得與保持
1.動作技能學習的理論。
2.動作技能形成的階段與習得的指標。豳匡
3.動作技能的保持。
(三)影響動作技能學習的因素
1.有效的指導與示範:指導與發現的比較、指導內容的影響、指導方法的影響、示範。
2.練習:練習的分布、練習中的整體與局部;心理練習、練習中的情
婪干擾效應。
3.反饋:反饋的含義與分類、反饋在動作技能學習中的作用。
七、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與改變日醫
(一)態度的形成與改變
1.態度的含義。
2.態度的學習的過程與理論。
3.促使態度改變的方法。
4.鞏固態度的方法。
(二)價值觀的形成與發展
1.價值觀概述。
2.價值觀的形成與發展。
八、問題解決與遷移
(一)問題解

1.問題及問題解決。
2.問題解決的心理過程。
3.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
4.問題解決的策略。
5.問題解決與創造。
(二)為遷移而教
1.學習遷移概述。
2.傳統遷移理論。
3.當代的遷移理論及其教學含義。
4.為遷移而教的一般建議。
辦、學習動機
(一)學習動機概述
;1.動機與學習動機。
2.動機與需要、誘因的關系。
3.學習動機對學習的影響。
4.學習動機的分類。
(二)學習動機理論
1.強化論。
2.需要層次說。
3.自我效能感理論。
4.成敗歸因理論。
5.成就動機理論。
(三)影響學習動機的因素
1.內部條件:學生的自身需要與目標結構、成就與年齡特點、學生的性格特徵和個別差異、學生的志向水平和價值觀、學生的焦慮程度。
2.外部條件:家庭環境與社會輿論、教師的榜樣作用。
3.學習動機的培養和激發:學習動機的培養、學習動機的激發。
十、學習的測評
(一)測評理論概述
1.測評中的基本概念。
2.測量與評價的功能。
3.測量與評價的主要類型。
4.有效測評的必要條件。
(二)教師自編成就測驗的技術
1.教師自編成就測驗的步驟。
2.常見題型的編制技術。
第三部分 教育政策法規
一、教育法基本理論
(一)教育法概述
1.教育法的含義。
2.教育法的特點:教育法作為一般社會規范和法律所具有的特點、;教育法區別於其他社會規范和法律的特點。』教育法區別於其他社會規范和法律的特點。/.::
3.教育法的功能。 :
(二)教育法律關系
1.教育法律關系概述:概念、特徵、類型。
2.教育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教育法律關系的主體\客體、內容:
3.教育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和消滅。
(三)教育法的淵源
1.憲法:規定了教育法的基本指導思想和立法依據、規定了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法律規范。
2.教育法律。
3.教育行政法規。
4.地方性教育法規。
5.自主性教育法規。
6.教育行政規章。
二、教育法的制定、實施與監督
(一)教育法的制定
1.教育法制定的含義。
2.教育法制定的程序:教育法律議案的提出、審議、通過、公布。
(二)教育法的實施
1.教育法實施的含義。
2.教育法實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3.教育法的遵守。
.4.教育法的適用。
5.教育法效力:時間效力、空間效力、對人的效力。
(三)教育法的監督 …
1.教育法監督的含義。
2.教育法監督的類型: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國家行政機關的監督、國家司法機關的監督、中國共產黨的監督、社會的監督。
三、教育法律責任與教育法律救濟
(一)教育法律責任
1.教育法律責任的含義。
2.教育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有損害事實的存在、損害行為違反教育法律、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
3.教育法律責任的類型:行政法律責任、民事法律責任、刑事法律責任。
(二)教育法律救濟
1.教育法律救濟:教育法律救濟的含義、特徵。 ,:, :
2.教育法律救濟的途徑:行政渠道、司法渠道、仲裁渠道、調解渠道。
3.教育申訴制度:教師申訴制度、學生申訴制度。 …,、一
4.教育行政復議:教育行政復議的含義和特徵、受案范圍、程序。
5.教育行政訴訟:概念和特徵、受案范圍、管轄、程序。
四、學校、教師和學生
1.學校:學校的法律地位、權利和義務、違法行為與預防、學校安全教育。
2.教師:教師的法律地位、權利和義務、國家教師制度、教師違法與,,預防。
3.學生:學生的法律地位、權利和義務、未成年人保護與犯罪預防。
4.學校安全教育。
五、教育政策的基本理論
(一)教育政策概述
1.教育政策的含義:教育政策的概念及其與相關概念的區別、教育政策的功能。
2.教育政策的類型和體系結構。
(二)教育政劈的制定、執行、評價與監控
1.教育政策的制定。
2.教育政策的執行。
3.教育政策的評估。
4.教育政策的監控。
附: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4.《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5.《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
6.《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
7.《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lO-2020年)》(摘要)
第四部分 德育和師德教育
一、德育范疇、功能、目標與內容
(一)德育范疇
1.小德育與大德育。
2。我國「大德育」形成的歷程。
3.我國大德育出現的原因。
(二)德育功能
1.德育的個體性功能。
2.德育的社會性功能。
三,德育目標
1.德育目標及其分類。
2.新時期我國中小學的德育目標。
乙(四)德育內容
1.愛國主義教育。
2.集體主義教育。
3.德目教育。
4.民主與法制教育。
5.理想教育。
6.心理品質教育。
二、學生品德的形成與發展
(一)品德要素的發展
1.道德認識的發展。
2.道德情感的發展。
3.道德行為的發展。
(二)品德發展的一般規律
1.個體品德發展是諸要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2.品德發展是個體在主動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實現的。
3.心理內部矛盾是個體品德發展的動力。
4.個體品德的發展與形成具有長期性與反復性。
三、德育的原則與方法
(一)德育原則
1.課堂與生活相結合原則。
2.疏導性原則。
3.長善救失原則。
4.嚴格要求與尊重學生相結合原則。
5.靈活施教原則。
6.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7.教育影響一致性和連貫性原則。
(二)德育方法
1.說服法。
2.陶冶法。
3.榜樣法。
4.鍛煉法。
,5.獎懲法。
四、師德與師德規范
(一)師德概念
.1.師德是教師職業道德。
2.師德與教師道德之間的區別。
(二)師德規范
1.師德規范的基本范疇。
2.師德規范的核心內容及其解析。
3.我國師德規范存在的問題。
『五、師德教育
(一)加強師德教育的必要性
1.教師職業特性的要求。
2.教師勞動特點的要求。
3.當代教育變革的要求。
4.來自師德現狀的要求。
(二)師德教育的方式與途徑
1.職前教育中的師德教育。
2.職後教育中的師德教育。
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教育部2008年9月1日頒布)
第五部分 課程與教學的基本理論與實踐
一、課程理論與實踐
(一)課程概述

1.課程的概念。

果程類型。.3.制約課程的主要因素。
4.課程理論流派。
(二)課程目標
1.課程目標的內涵。
2.課程目標制定的因素。
3.課程標准和課程內容。
f三,課程資源 ……:上-
1.課程資源的內涵與類型。
2.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四)課程設計
1.課程內容的選擇。
2.課程組織。
3。課程設計模式。
(五)課程實施
1.課程實施的內涵。
2.課程實施的基本取向。
3.課程實施的影響因素。
4.邁向成功的課程實施。
(六)課程評價 !.-
1.課程評價。
2.課程評價的主要模式。
3.課程管理。
二、新課程改革的目標與內容
1.新課程改革的背景。
2.新課程改革的目標。
3.新課程改革的主要內容。
三、教學理論與實踐
(一)教學概述
1.教學的概念。
2.教學的基本任務。
3.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
(二)教學原則與教學方法
(三)教學過程
1.教學過程的基本概念。
2.教學過程的本質。
3.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
4.教學過程的基本階段。
(四)教學組織形式
1.班級授課制。
2.個別教學。
3.分組教學。
(五)教學模式
1.教學模式的內涵。
2.常見的教學模式。
(六)教學評價
1.教學評價的概念。
2.教學評價的功能與意義。
3.教學評價的類型。
4.教學評價的原則p
四、教學技能與教學智慧
(一)課堂教學基本技能
1.導入技能。 —-一…
2.提問技能。
3.講授技能。
4.板書技能。
5.結課技能。
6.「三筆字」技能。
(二)說課
1.說課的類型。
2.說課的內容。
3.說課的評價。
(三)教學智慧
五、課程與教學研究
(一)教育論文的寫作。
1.教育論文的含義。
2.教育論文的結構要求。
3.撰寫教育論文的一般步驟。
(二)教育敘事的寫作
1.教育敘事的概念。
2.教育敘事的特點。
3。教育敘事的分類。
4.教育敘事的標准。
5.教育敘事的寫作。
(三)教育隨筆的寫作
1.什麼是教育隨筆。
2.教育隨筆的特點。
3.教育隨筆的結構。
4.教育隨筆的寫作。
—(四)教育劉》叫」
(四)教育案例的寫作
1.什麼是教育案例。
2.寫教育案例的作用。
3.教育案例的結構要素。
4.教育案例寫作應注意的事項。
(五)教學反思的寫作
1.什麼是教學反思。
鸞。移什麼。
2.「教學反思」思什麼。
3.如何寫好教學反思。
4.教學反思的內容。
5.寫好教學嚴/6l:
5.寫好教學反思的方法。
6.寫教學反思的注意點。
(六)教學工作計劃的寫作
1.教學工作計劃的概念。
2.教學工作計劃的分類。
3.教學工作計劃的特點。
4.教學工作計劃的結構。
(七)教學工作總結的寫作
1.教學工作總結的概念。
2.教學工作總結的結構。
3.教學工作總結的撰寫要點。
第六部分 班主任工作常識
一、班主任工作概述
(一)班主任工作的歷史和現狀
(二)班主任工作的意義與任務
(三)班主任的角色期待與角色沖突
1.班主任是學歲產—.山
1.班主任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守護者。
2.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領導者。
3.班主任是學校教育計劃的貫徹者。
4.班主任是各任課教師的協調者。
(四)班主任的素質與要求
(五)班主任的教育幸福
二、班主任主要工作內容
(一)了解學生
(二)組織和培養班集體
1.班集體的教育價值。
2.班集體的形成與培養。
(三)班級日常管理
1.個別教育。
2.建立學生檔案。
3.操行評定。 +一
4.班主任工作計劃與總結。
(四)班級危機管理
三、班主任工作的原則、方法與藝術
(一)班主任工作的原則
1.學生主體原則。
2.因材施教原則。
3.集體教育原則。
4.民主公正原則。
5.嚴慈相濟原則。
6.以身作則的原則。
二,班主任工作的方法
1.說理教育法。
2.激勵法。
3.榜樣示範法。
4.角色模擬法。
5.暗示法。
6.契約法。
(三)班主任工作的藝術
四、班級活動的設計與組織
(一)班級活動內涵
(二)班級活動的類型
1.思想道德引領類班級活動。
2.學習提高類班級活動。
3.個性發展類班級活動。
4.社會適應類班級活動。
(三)班級活動設計與組織的原則
1.生命化原則。
2.民主化原則。
3.個性化原則。
4.開放化原則-
(四)班級活動設計與組織的過程
(五)班級活動的評估與拓展
第七部分 現代教育技術基礎與應用
一、現代教育技術基礎
1.教育技術內涵。
.2.教育技術發展。
3.教育技術與教育教學改革。
4.教育技術應用。
二、現代教育技術理論基礎
—-(一)教學設計
1.需求分析。
2.學習者分析。
3.內容分析。
4.目標分析。
5.教學策略制定。
(二)教育技術基礎理論
1.教育技術基本觀念。
2.教育技術基本要素與過程。『
3.教育技術中的教師。
4。教育技術中的學生。
5.教育技術中的知識與資源。
6.教育技術應用與角色。
(三)教學媒體理論
1.媒體與教學媒體。
2.演示型教學媒體。
3.交互型教學媒體。
4.過程型教學媒體。
5.評價型教學媒體。
6.教學媒體發展。
三、多媒體課件設計與開發
(一)演示型多媒體課件設計與開發
1.演示型多媒體課件特徵。
2.演示型多媒體課件設計。
3.Powerpoint多媒體課件開發。
4.演示型多媒體課件應用。
4.演示型多媒體課件應用。
(二)交互型多媒體課件設計與開發
1.交互型多媒體課件特徵。
2.交互型多媒體課件設計。
3.交互型多媒體課件應用。
(三)社會性支持軟體教育應用
1.社會性支持軟體類型及教育應用特徵。
2.社會性支持軟體教育應用。
.四、教育技術應用
1.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2.教育技術在自主學習中的應用。
3.教育技術在研究性學習中的應用。
4.教育技術在知識管理中的應用。
h改育技術在學習評價中的應用。
第八部分 時事政冶

『陸』 求心理學自學考試大綱

Ⅰ.課程性質與設置目的
《心理學》課程是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教育類各專業的必修課。設置課程是為了提高考生的心理學基本理論知識,培養其在教育學中應用心理學和研究心理活動的能力。
《心理學》課程主要涉及了心理學的基本知識,為後續課程提供基礎。本課程主要使學生理解心理學的基本知識與理論,系統掌握心理現象的一般規律,了解心理學知識在教育實踐中的應用,為考生今後的學習、工作提供有效的知識與實踐能力,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
Ⅱ.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
第一章 概論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要求理解心理學的概念及學科性質,了解心理學的發展歷程及其各學術流派,了解心理學的理論與應用分支,掌握心理學的研究方法,明確學習心理學的意義與作用。
本章重點:
1. 心理學的概念及性質
2. 心理學的歷史發展與流派
3. 心理學的主要研究領域
4. 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5. 學習心理學的意義
本章難點:
1. 心理學的概念
2. 心理學的流派

二、 課程內容
第一節心理學的概念
一、 什麼是心理學
二、 心理學的科學性質
第二節心理學的歷史發展與流派
一、 科學心理學的誕生及構造主義心理學
二、 機能主義心理學
三、 行為主義心理學
四、 格式塔心理學
五、 精神分析學派
六、 人本主義心理學
七、 認知心理學
第三節心理學的主要分支
一、 心理學的理論領域
二、 心理學的應用領域
第四節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一、 觀察法
二、 測驗法
三、 實驗法
四、 調查法
第五節學習心理學的意義和作用
一、 認識內外世界
二、 調整和控制行為
三、直接應用在實際工作上

三、 考核知識點
(一) 心理學的概念
(二) 心理學誕生的標志
(三) 心理學的分支
(四) 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五) 學習心理學的意義

四、 考核要求
(一)心理學的概念
識記:心理學的概念
領會:心理學的基本性質帆
(二)心理學的分支
領會:心理學的主要研究領域
(三)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領會:心理學各種方法的主要特點
(四)學習心理學的意義
應用:心理學在生活、學習、工作中的意義

第二章意識與注意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要求理解意識的概念與不同狀態,了解睡眠的階段與失眠的種類,了解夢的心理學原理與研究,了解催眠的特徵與理論。
本章重點:
1. 意識的概念
2. 意識的不同狀態(層次)
3. 生物節律
4. 睡眠與夢
5. 催眠現像

二、課程內容
第一節意識的性質
一、 什麼是意識
二、 意識的狀態
第二節注意
一、 什麼是注意
二、 注意與意識的關系
三、 注意的種類
第三節生物節律、睡眠與夢
一、 生物節律
二、 睡眠與失眠
三、 夢
第四節意識的特殊現象
一、 催眠
二、 心理促動葯物的影響

三、 考核知識點
(一) 意識的概念
(二) 意識的狀態與注意的參與
(三) 生物節律的特點
(四) 睡眠的階段
(五) 失眠的種類
(六) 夢的特徵與研究
(七) 催眠的概念、催眠狀態下的心理特徵、催眠理論

四、 考核要求
(一)意識的性質
識記:意識、無意識
領會:意識的四種不同狀態,注意與意識狀態的關系
(二)生物節律
識記:生物節律、日節律
領會:生物節律與睡眠
(三)睡眠與失眠
領會:腦電波與睡眠的階段,失眠的種類在城的種類!!:i;
(四)催眠現像
領會:催眠的原理,催眠與睡眠的區別
第三章感覺與知覺

一、 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學習本章,要求理解感覺和知覺的基本概念,感覺和知覺的關系。了解視覺系統和聽覺系統的基本構造,以及視覺聽覺產生的機制。理解社會知覺與一般知覺的異同,了解社會知覺的特殊性和基本規律。
本章重點:
1. 感覺和知覺的概念
2. 社會認知的基本過程
3. 視覺、聽覺的機制
本章難點:
1. 感覺、知覺的過程
2. 社會知覺的過程

二、 課程內容
第一節感覺概述
一、 感覺的一般概念
二、 感覺的生理機制
三、 感受性與感覺閾限
第二節視覺
一、 視覺刺激
二、 基本的視覺現象
三、 視覺的機制
第三節聽覺
一、 聽覺剌激
二、 基本的聽覺現象
三、 聽覺的機制
第四節知覺--感覺的整合
一、 知覺的一般概念
二、 知覺的特性
三、 知覺的種類
第五節社會知覺
一、 社會知覺的一般概念
二、 社會認知的過程

三、 考核知識點
(一) 感覺的基本概念
(二) 感受性與感覺閾限
(三) 基本的視覺現像和機制
(四) 基本的聽覺現像和機制
(五) 知覺的一般概念
(六) 知覺的特性和機制
(七) 社會知覺的一般概念
(八) 社會認知的過程

四、 考核要求
(一) 感覺概述
識記:感覺的基本概念
領會:感受性和感覺閾限
(二)視覺系統
識記:視覺適應,顏色的特性
領會:視覺產生的機制,色覺理論
(三)聽覺系統
領會:聽覺產生的機制,基本的聽覺現像
(三)知覺--感覺的整合
識記:知覺的概念,知覺的特性
領會:知覺的機制
簡單應用:感覺的整合--知覺的形成
(四)社會知覺
識記:社會知覺的一般概念,社會知覺的特性
領會:社會知覺的基本過程

第四章 記憶與學習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要求理解記憶的基本過程、記憶的類別、記憶系統中各成分的特點及關系,了解遺忘的規律及主動遺忘的作用、記憶與學習的關系,掌握提高記憶能力的方法及學習策略。
本章重點:
1.記憶的過程
2.記憶系統
3.遺忘的規律及克服遺忘的方法
4.學習的策略
本章難點:
1.記憶系統中各成分的特徵及其相互間的關系
2.學習與記憶的關系
3.提高記憶能力的方法

二、課程內容
第一節 記憶概述
一、記憶的概念
二、記憶的基本過程
三、記憶的類型
第二節 記憶系統
一、感覺記憶
二、短時記憶
三、長時記憶
第三節 遺忘
一、遺忘的進程與遺忘曲線
二、遺忘的原因及其影響因素
三、有意遺忘的作用
四、提高記憶能力的方法
第四節 學習
一、學習的定義
二、學習過程的一般模式
三、學習的分類
四、學習的策略與方法

『柒』 心理學復習大綱有些什麼

一.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與研究內容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教育心理學:是一門研究(學校情境中學與教的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學。 教育心理學的性質 是應用心理學的一種,是心理學與教育學的交叉學科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內容 (學教相互作用過程模式:P4) 具體研究范疇是圍繞學與教相互作用過程而展開的。 1、五要素 2、三過程 五要素 *學生— 學習的主體因素(其群體差異、個體差異影響學與教過程) *教師—教學中起關鍵作用(教學過程的主導) *教學內容—學與教的過程中有意傳遞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現為:教學大綱、教材、課程 *教學媒體—教學內容的載體、教學內容的表現形式、師生之間傳遞信息的工具。(影響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和容量;影響教學組織形式及學生的學習方法) *教學環境— 包括物質環境(課堂自然條件、教學設施及空間布置)社會環境(課堂紀律、同學關系、校風、社會文化)影響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認知發展過程,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組織 三過程 *學習過程—學生在教學情境中通過與教師、同學以及教學信息的相互作用獲得知識、技能和態度的過程(教育心理學研究的核心內容) *教學過程—教師組織教學 *評價/反思過程(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學前對教學設計效果的預測和評判;教學中對教學的監視和分析;教學後的檢測、反思) 學與教相互作用:五種因素共同影響了三種過程,三種過程交織在一起,相互影響。(P6) 二、教育心理學的作用 對教育實踐具有描述、解釋、預測和控制的作用。 1、幫助教師准確地了解問題 2、為實際教學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 3、幫助教師預測並干預學生 4、幫助教師結合實際教學進行研究 三、教育心理學的發展過程 P9-12 (一)、初創時期(20世紀20年代以前) 代表人物:桑代克 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學》,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學命名的專著 (二)、發展時期( 20世紀20年代到50年代末) 尚未成為一門具有獨立理論體系的學科 (三)、成熟時期( 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末) 作為一門具有獨立理論體系的學科正在形成 (四)、完善時期( 20世紀80年代以後) 布魯納:認為教育心理學研究包括(1、主動性研究2、反思性研究3、合作性研究4、社會文化) 我國第一本《教育心理學》教科書:廖世承 (1924年)
第二章中學生的心理發展與教育
一 、 中學生的心理發展概述 心理發展 1、定義:是指個體從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個生命中所發生的一系列心理變化。 2、特徵: 連續性與階段性; 定向性與順序性; 不平衡性; 差異性 青少年心理發展的階段特徵 1、少年期(11、12歲—14、15歲,初中階段) 特點:半成熟、半幼稚的特點,充滿著獨立性和依賴性、自覺性和幼稚性的矛盾。 o抽象邏輯思維已佔主導地位,但仍以具體形象作支柱,並出現反省思維; o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有所發展,但帶有片面性和主觀性; o心理活動的隨意性顯著增長,可長時間集中精力學習,能隨意調節自己的行動; o產生成人感,獨立意識強; o關心自己和別人的內心世界,社會高級情感迅速發展; o道德行為更加自覺,但自控力不強。 2、青年初期(14、15歲—17、18歲,高中階段) 特點:生理上、心理上、社會性上向成人接近 o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邏輯思維已從「經驗型」向「理論型」轉化,出現辯證思維; o社會高級情感有了深刻發展; o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識,但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自我肯定與自我否定常發生沖突; o意志的堅強性與行動的自覺性有了較大的發展。 中學生心理發展的教育意義 (一)、學習准備 1、定義;指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或心理發展水平對新的學習的適應性,即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那些促進或妨礙學習的個人生理、心理發展的水平和特點。 2、學習准備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包括:縱向和橫向兩個維度 3、學習准備不僅影響新學習的成功,而且也影響學習的效率。學習也會促進學生的心理發展,新的發展又為進一步的新學習做好准備。(動態) (二)、關鍵期 1、 提出者:奧地利生態學家勞倫茲(動物身上存在「印刻」) 2、定義:個體早期生命中一個比較短暫的時期,在此期間,個體對某種刺激特別敏感,過了這一時期,同樣的刺激對之影響很小或沒有影響。 如;2歲是口語發展的關鍵期等 3、抓住關鍵期的有利時機,及時進行適當的教育,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中學生的認知發展與教育 認識發展的階段理論 1、代表人物:皮亞傑 2、內容:①兒童的認知發展是伴隨同化性的認知結構的不斷再構,使認知發展形成幾個按不變順序相繼出現的時期或階段;②邏輯思維是智慧的最高表現。 ③從嬰兒到青春期的認知發展分為:感知運動、前運算、具體運算和形式運算等四個階段。 認知發展與教學的關系 ①認知發展制約教學的內容和方法; ②教學促進學生的認識發展; ③教學應適應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感知運動階段(0—2歲) 特點: 感覺和動作分化;後期思維開始萌芽 前運算階段(2—7歲) 特點:各種感知運動圖式開始內化為表象或形象模式,用表象符號來代替外界事物;思維受直覺表象的束縛;思維特徵:認為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以自我為中心;認知活動具有相對性;不可逆。 具體運算階段(7—11歲) 特點:思維可逆,能進行邏輯推理;獲得了長度、體積、重量和面積的守恆;思維仍需要具體事物的支持。 形式運算階段(11—15歲) 特點:思維是以命題形式進行的;能運用假設-演繹推理的方式解決問題;具有抽象邏輯思維;具備了補償性的可逆思維;思維靈活。 最近發展區 提出者:維果斯基(前蘇聯) 定義:指兒童在有指導的情況下,藉助成人幫助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與獨自解決問題所達到的水平之間的差異,實際上是兩個鄰近發展階段的過渡狀態。 意義:1、教育者不應只看到兒童今天已達到的發展水平,還應看到仍處於形成的狀態,正在發展的過程。 2、教學應適應最近發展區,走在發展的前面,並跨越最近發展區而達到新的發展水平。 三、中學生的人格發展 (一)、人格的發展 定義:又稱個性,是指決定個體的外顯行為和內隱行為並使其與他人的行為有穩定區別的綜合心理特徵。 發展階段:埃里克森八階段理論 (見書P20-21) 影響人格發展的社會因素: 家庭教養模式、學校教育、同輩群體 (二)、自我意識的發展 定義:個體對自己以及自己與周圍事物的關系的意識。 組成: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監控 發展階段:1、生理自我(3歲左右基本成熟)2、社會自我(至少年期成熟) 3、心理自我(在青春期開始發展和形成) 四 、個別差異與因材施教 (一)、學生的認知差異及其教育含義認知過程:指學生藉以獲得信息、做出計劃和解決問題的心理過程 體現為認知方式和認知能力等個別差異 認知方式差異: 1、認知方式定義:又稱認知風格,是個體在知覺、思維、記憶和解決問題等認知活動中加工和組織信息時所顯示出來的獨特而穩定的風格。 2、認知差異表現:場獨立與場依存;提出者:威特金 場獨立性的人對事物的知覺和判斷不易受外來因素的影響和干擾,常根據自己的內部參照,獨立進行分析判斷; 場依存性的人較多地依賴外在參照知覺事物,或者難以擺脫環境因素的影響和干擾。 沉思型與沖動型;學生對問題解答的速度和准確性方面的差異。所謂沉思型是指對問題的解答速度較慢但錯誤較少的類型;所謂沖動型是指對問題解答速度較快但錯誤較多的一種類型 輻合型與發散型:提出者:吉爾福德 智力差異 1、智力反映了一個人的聰明程度,而且這種聰明程度可以通過智力測驗所測定的分數(智商IQ)來衡量; 2、智商呈常態分布(見圖),即:全人口中,智力超常和智力低下者均為少數,多數人的智力處於中等水平。 3、智力量表:斯坦福-比納量表(比率智商)韋克斯勒量表(離差智商) 4、差異表現:個體差異 群體差異 男女水平基本相等,男性分布更離散;結構差異各有優勢領域 o教育含義(如何因材施教)1創設適應差異的教學組織形式2教學方式個別化、教學手段循序個別學習 (二)、學生的性格差異及其教育含義 性格:指個體在生活過程中形成的對現實的穩固的態度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習慣化的行為方式 差異表現 性格特徵差異(對現實態度的性格特徵、性格的理智特徵、情緒特徵和意志特徵) 性格類型差異 (外傾性和內傾型;獨立型和順從型) 教育含義:性格的個別差異影響學生對學習內容的選擇,影響學生的社會性學習和個體社會化。學校教育應重視情感因素的」

『捌』 誰有浙江大學心理學考研書籍和考研大綱謝謝

因為本科學的是社會工作,接觸了心理學,結果發現自己真的對心理學很感興趣(大概是個人性格的關系),因此決定考研,考浙大心理學,第一次考了342(政治71、英語59、專業課212),當年浙大的復試線是340,有幸進入復試,結果毫無疑問地被刷下來了。工作一年後決定重新考研,於是毅然辭了職,來到杭州,這次考了384(73、74、237),2012年復試線347,這回如願以償考上了。
也談談我自己的一些感受吧,希望對正在考或准備考心理學的有所助益。政治、英語就不多談了,一來自己考的也不高,考研論壇上前輩的經驗之談也有很多,我也就不再贅述。政治10月份後再准備不遲,紅寶書或者序列一多看、多背幾遍,問題一般不大;英語是一個重要的門檻(50%左右的考研人死在了英語上),堅持每天看一篇英語報道(ABC、Economist、TIMES),考前三個月每天寫(或者背)一篇作文(先小後大),記住,一定要堅持、堅持、再堅持,這樣一來,70分以上肯定沒有問題。
重點來說一下專業課。
一、關於參考資料
這方面各個帖子已經說得很清楚,基本上沒有多少變化,只說一句:8月份前每門課看的書越多越好,8月份後只看其中一本書。5本書讀1遍,不如1本書讀5遍。

科目書名作者出版社說明心理學導論(100分)Ø 普通心理學Ø 社會心理學彭聃齡侯玉波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導論占專業課100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彭老師的教材堪稱經典,章節基本上都能與考試大綱相吻合,是主要參考書。下面的參考書在圖書館有空就看看。社會心理學今年可能考簡答。普通心理學孟昭蘭北京大學出版社孟老師這本書相對比較老,但在情緒調節部分寫得很實用。普通心理學葉奕乾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這本有些內容跟彭本不同,可以作為參考,在認知部分寫得比較詳細。心理學導論梁寧建上海教育出版社此書對問題解決的思維過程、表象理論和精神分析人格理論等方面講述的比較詳細。西方心理學的歷史和體系葉浩生人民教育出版社主要了解一下重要的流派如結構心理學、機能心理學、格式塔、精神分析、行為主義、人本主義認知。本書對復試較有用。如果要系統的學習心理學,本書非常值得一看。發展心理學Ø 發展心理學林崇德主編人民教育出版社林崇德老師的《發展心理學》是必看的經典教材;朱智賢老師的《兒童心理學》中對兒童的一些心理發展過程以及其與教育的關系講得很全面、很透徹;桑標老師的書內容充實、排版清晰,可以和林崇德老師的書相互補充。發展心理學朱志賢人民教育出版社當代兒童發展心理學桑標上海教育出版社教育心理學Ø 當代教育心理學陳琦、劉儒德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本書覆蓋了考試大綱90%的內容,知識點講解非常詳細。本書談到了很多學習理論在教育中的應用。教育心理學馮忠良、伍新春人民教育出版社本書內容比較全面,但細節知識不夠詳細。實驗心理學(60分)Ø 實驗心理學郭秀艷、楊治良人民教育出版社本書吸取了楊治良《實驗心理學》書中的很多精華(郭與楊是夫妻,書本結構相似,因此不用買楊老師的書),部分知識的翻譯來自國外教材;多看幾遍,理解實驗邏輯。實驗心理學朱瀅北京大學出版社本書在實驗設計部分理論扎實、邏輯性強。心理與教育研究中的多因素實驗設計舒華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本書講的是實驗設計以及相應的各種統計方法,有時間可以作為輔助書目看看。心理測量學Ø 心理與教育測量戴海琦等主編暨南大學出版社戴海琦老師的書內容和考試大綱比較吻合,曾連續幾年的統考測量大題都來自該書的課後習題;鄭日昌老師的書可作參考。心理與教育測量鄭日昌人民教育出版社心理學統計Ø 現代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張厚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張厚粲老師的統計教材是經典教材,考研必看,其它教材可作為參考。學統計要克服畏難心理——統計出題不難,重點掌握推斷統計中假設檢驗和方差分析的數學基礎、原理及其使用前提等。心理與行為科學統計甘怡群北京大學出版社

二、關於學習方法
1.參考書的閱讀順序
一般順序是導論—實驗—統計測量—發展教育,以難度和重要性進行排序,先難後易;復習前期要注重順序,後期根據需要靈活看書。
2. 學習筆記的整理方法
(1)通過目錄法的學習形成框架後,在仔細看書的同時應開始做筆記,筆記在剛開始的時候可能會影響看書的速度,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會發現筆記對於整理思路和理解課本的內容都很有好處。第一輪復習時可不做筆記,但第二輪開始必須進行;
(2)筆記怎麼做?不是照抄知識點,而是畫框架、建體系、記疑點和感悟點。
3.真題的使用方法
縱觀這幾年真題,命題老師的命題思路越來越清晰、手法更加嫻熟,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題目越來越靈活,不可能押題、猜題;2)注重與現實相聯系;3)考點回歸基礎(難度均值0.5區分度最大),更注重知識廣度,每個地方都是考點;4)更加註重考試的心理學素養,不僅要大量涉獵心理學書籍,了解並熟記經典理論及心理大家的基本思想,更要形成自己的理解和判斷。
認真分析歷年試題,做好總結,對於考生明確復習方向,確定復習范圍和重點,做好應試准備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分析試題主要應當了解以下幾個方面:命題的風格(如難易程度,是注重基礎知識、應用能力還是發揮能力,是否存在偏、難、怪現象等)、題型、題量、考試范圍、分值分布、考試重點、考查的側重點等。
根據這些特點,有針對性地復習和准備,並進行一些有針對性的練習,這樣既可以檢查自己的復習效果,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以待改進;又可以鞏固所學的知識,使之條理化、系統化。
4.關於復習規劃
每一輪復習要根據自己的總體規劃進行,即第一輪復習(7月前)仔細復習完所有課程,在保證完成進度的前提下盡可能多看幾本書;第二輪復習開始則只看一本書,但每本書要看5遍以上。具體復習計劃見下:
1)基礎復習階段(開始復習-12年7月)
本階段跨考生學習指定參考書,要吃透參考書內容,做到准確定位,事無巨細地對涉及到的各類知識點進行地毯式的復習,夯實基礎,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本專業考生要在抓好專業課課堂學習的基礎上溫習指定參考書,為下一個階段做好准備。
2)強化提升階段(12年8月-12年11月)
本階段,要對指定參考書進行深入復習,加強知識點的前後聯系,建立整體框架結構,分清重難點,對重難點基本掌握,並完成參考書配有的習題訓練。根據大綱,每一門課程建立相應的記憶模型,根據模型回憶出知識框架和相關知識點。做歷年真題,弄清考試形式、題型設置和難易程度等內容。
3)沖刺階段(12年12月-13年1月)
強化記憶,能夠根據目錄、框架圖背誦出所有的知識點。查漏補缺,回歸教材。溫習專業課筆記和歷年真題,做專業課模擬試題。調整心態,保持狀態,積極應考。

『玖』 浙江師范大學心理學考研參考書和大綱

大綱在我空間里:你去復制嘛(太多了,回復粘貼不了)
http://hi..com/oizgc/blog/item/82b691d119e53d3f960a16d4.html

2010浙江師范大學心理學
考研科目:
①101政治
②201英語一或203日語
③312心理學專業基礎綜合
考研參考書:
心理學專業基礎綜合考試涵蓋普通心理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實驗心理學、心理統計與測量等學科基礎課程。
一般推薦參考以下書籍:
1、普通心理學
彭聃齡主編:《普通心理學(修訂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孟昭蘭主編:《普通心理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2、 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①發展心理學
林崇德主編:《發展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朱智賢著:《兒童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②教育心理學
馮忠良、伍新春等著:《教育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陳琦、劉儒德主編:《當代教育心理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3、心理統計與測量
①心理統計學
張厚粲主編:《心理與教育統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
②心理測量學
鄭日昌等著:《心理測量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戴海崎等主編:《心理與教育測量》,暨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4、實驗心理學
孟慶茂、常建華編著:《實驗心理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楊治良著:《實驗心理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實驗心理學》 郭秀艷 普通高等教育出版社

『拾』 我想自學心理學,想知道大學四年的課程,還有需要考的證件,還有希望能推薦兩三本心理方面的書。

心理學專業基礎課程:心理學引論、心理過程、人格心理學、發展心理學、人體解剖生理學、教育心理學、心理統計學、心理測量學、實驗心理學、心理學研究方法、生理心理學、社會心理學、情緒心理學。

專業方向課程:主要是為中等學校培養心理學科的師資和從事心理咨詢人力資源管理的專業人員及社會需要的心理學專業人才。該專業開設的主要課程有:人力資源管理、職業心理與職業指導、環境心理學、犯罪心理學、心理測量與診斷、消費心理學、管理心理學、變態心理學、學校心理學、心理咨詢與應用等。
考研的話 報名是每年的9月到10月 需要本科學歷 一般大四上半學期報名
心理學考研參考書目推薦
普通心理學

(1)普通心理學 彭聃齡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要是沒有看這本就別考了,絕對的主要復習參考資料!

(2)普通心理學 葉奕乾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這本也挺重要,有些內容跟彭本不同,可以作為參考

(3)心理學與生活 Gerrig Jimbardo

這本好玩是挺好玩,但對考試幫助不大

(4)西方心理學的歷史和體系 葉浩生

主要了解一下重要的那些流派如結構心理學,機能心理學,格式塔,精神分析,行為主義,人本主義,認知

實驗心理學

(1)實驗心理學 楊治良 浙江教育出版社

(2)實驗心理學 朱瀅 北京大學出版社

(3)實驗心理學 孟慶茂

(4)實驗心理學 郭秀艷

實心絕不能只看一本,上面四本都挺重要,另外還有

(5)實驗心理學綱要 張學民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6)心理實驗設計與數據處理 金志成 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張的那本主要看的實驗設計,金的那本主要看的多因素實驗設計和實驗結合統計方法

(7)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

這本書超級有意思,裡面有很多著名實驗,看著又有趣又了解了著名實驗

心理統計

(1)現代心理與教育統計學 張厚粲 北京大學出版社

其實這一本就夠了,其它的愛看不看,內容差不多

(2)教育與心理統計學 張敏強

(3)教育統計學 王孝玲

教育心理學

(1)教育心理學 馮忠良

這本是主要的,因為考題是北師出的啊,和大綱也比較吻合

(2)教育心理學 皮連生

個人認為這本雖然體系不好,但是今年那題奧蘇伯爾就考的裡面的題目,所以不能輕視

(3)教育心理學 陳琦 劉儒德

這本據說很重要。

發展心理學

(1)發展心理學(精) 林崇德

(2)發展心理學(簡) 林崇德

這兩本雖然是一個人寫的,但內容有很多不同,對比來學

(3)兒童心理學 朱智賢

這本隨便看看

心理測量學

(1)心理與教育測量 戴海崎

這本是我主要的復習材料,內容和大綱比較吻合

(2)心理測量學 鄭日昌

(3)心理測量 金瑜

(4)心理與行為測量 凌文銓

其實後兩本不太有參考價值

還有心理咨詢師
三級心理咨詢師報考條件
(以下條件滿足其一)
1、具有心理學、教育學、醫學專業本科及以上學歷。
2、具有心理學、教育學、醫學專業大專學歷,經心理咨詢師三級正規培訓達規定標准學時數,並取得結業證書。
3、具有其他專業本科以上學歷,經心理咨詢師三級正規培訓達規定標准學時數,並取得結業證書。

二級心理咨詢師報考條件
(以下條件滿足其一)
1、具有心理學、教育學、醫學專業博士學位。
2、具有心理學、教育學、醫學專業碩士學位,經心理咨詢師二級正規培訓達規定標准學時數,並取得結業證書。
3、取得心理咨詢師三級職業資格證書,連續從事心理咨詢工作滿3年,經心理咨詢師二級正規培訓達規定標准學時數,並取得結業證書者。
4、具有心理學、教育學、醫學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業任職資格,經心理咨詢師二級正規培訓達規定標准學時數,並取得結業證書,連續從事心理咨詢工作滿3年。
報名時間各省市都不一樣 條件也有差別
2011版心理咨詢師考試(三級)新版教材現在已經由民族出版出版。
教材教輔
1.國家心理咨詢師教材教輔(全國用)
指定教材
(1)《心理咨詢師(基礎知識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組織編寫,民族出版社,2011版
(2)《心理咨詢師(三級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組織編寫,民族出版社,2011版
(3)《心理咨詢師(二級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組織編寫,民族出版社,2011版
(4)《心理咨詢師(習題與案例集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民族出版社,2011版
這是最新版的心理咨詢師教材相關資料。
推薦書 入門的就是《心理學與生活》
其他的就看教材吧 反正要廣泛閱讀

閱讀全文

與浙江自學心理學研究方法大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天麻科學種植方法 瀏覽:608
亞硝酸鹽國標檢測方法 瀏覽:615
交配系統的研究方法 瀏覽:413
高壓消防水泵安裝方法 瀏覽:467
捕兔子最佳方法 瀏覽:419
組合鍵電腦有什麼記憶方法嗎 瀏覽:366
治療肩周炎的土方法 瀏覽:729
文胸正確的折疊方法 瀏覽:746
海姆立克法個人急救方法圖片 瀏覽:419
appleid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38
sumifs的使用方法及實例 瀏覽:883
第三次復婚的最佳方法 瀏覽:144
明星怎麼增肥方法 瀏覽:467
安卓home虛擬鍵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281
燒傷痛癢用什麼方法治療 瀏覽:985
碧緹福按摩儀使用方法 瀏覽:589
國家隊排球線路專項訓練方法 瀏覽:979
矛盾與解決方法作文 瀏覽:382
排列三計算方法視頻 瀏覽:334
正宗的干條燕窩食用方法 瀏覽: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