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幼兒園室內活動的教學方法

幼兒園室內活動的教學方法

發布時間:2022-05-11 00:15:30

1. 學前兒童室內體育活動主要由哪些形式

幼兒園的體育活動形式有哪些呢?

幼兒園科代表
2019年11月19日
一、幼兒體育活動的組織形式

幼兒體育活動組織形式多種多樣,其中最基本的組織形式有:幼兒早操活動、幼兒體育教學活動和幼兒戶外體育活動等。此外,幼兒運動會、遠足等組織形式在幼兒體育活動中也越來越收到重視。

1、幼兒早操活動

(1)含義:幼兒早操活動是幼兒園早晨組織幼兒進行身體鍛煉的一種組織形式。

(2)意義:可使幼兒身體和精神處於良好的狀態,愉快的開始一天的幼兒園生活。

(3)內容有:

①做體操。包括模仿操、徒手體操和輕器械體操等。

②隊列隊形練習

③簡單的游戲活動、舞蹈韻律活動等。

幼兒園早操活動的時間一般安排在早晨7:30-8:00或9:00-10:00之間,活動持續時間為15min左右。一般夏季活動的時間可相對延長,冬季活動的時間要短一些。早操活動形式主要以集體活動為主。

2、幼兒體育教學活動

(1)含義:幼兒體育教學活動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發展幼兒身體,增強幼兒體質的教育活動,是實現幼兒體育活動目標的主要組織形式。

(2)作用:系統全面地發展幼兒跑、跳、投、攀爬等基本活動能力,提高幼兒的速度、耐力、柔韌、靈敏等身體素質,培養良好的平衡與協調能力,使幼兒得到科學有效的活動與鍛煉,增強幼兒體質。

(3)內容有:

幼兒體育教學活動的內容主要有體育游戲、基本體操、運動器械活動、專項運動等。

幼兒體育課程一般每周安排1~2次。每次活動的時間為:小班15~20min,中班20~25min,大班30min左右,形式以集體活動為主。

3、幼兒戶外體育活動

(1)含義:戶外體育活動是在戶外開展的一種體育活動的組織形式。

(2)目的:戶外體育活動的目的是讓幼兒能夠在戶外按照自身的興趣愛好、能力和水平,有選擇地進行體育活動,以便更有效的調動幼兒參加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內容:

①各種大、中、小型幼兒運動器械的活動。

②通過游戲形式進行的各種基本動作練習。

③利用陽光、空氣、水和沙石等自然因素進行的各種活動。

④戶外區域體育活動。

戶外體育活動一般安排在上午和下午各一次,每次活動的時間為30min左右,活動形式以分散的自由活動為主,集體活動為輔。

二、幼兒體育活動的教學方法

幼兒體育教學既要貫徹當今社會發展對幼兒身心發展所提出的要求,又要充分體現幼兒體育活動的趣味性、健身性和安全性。因此,幼兒體育活動教學,必須依據幼兒生長和身心發展規律,合理運用教學方法,因材施教,科學有效的組織幼兒完成各種體育活動。幼兒體育活動的教學方法主要有一下幾種。

1、動作示範法與講解法

(1)動作示範法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①示範要有明確的目的性。突出動作的技術要點和關鍵環節,防止盲目性。

②示範要正確、生動、富有表現力。

③示範要利用合理的位置和方向。教師示範的位置和方向合理與否,直接關系示範的效果。例如,在幼兒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示範的位置和方向一般根據幼兒的人數、隊形、動作技術、觀察部位以及場地情況和安全要求等因素來確定。在室外活動,教師應選擇面向太陽或迎風站位示範,保護幼兒的同時也避免幼兒面向太陽或迎風而影響觀察效果。

(2)講解法

講解法是教師在體育教學活動中,通過簡明、生動的口頭語言,向幼兒形象地傳授體育知識、運動技能,組織幼兒練習的指導方法。講解法的應用需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①講解要有明確的目的。明確一節課中「講什麼」「怎樣講」,做到心中有樹,有的放矢。

②講解應條理清晰,內容正確,重點突出。

③講解生動形象、通俗易懂。常以幼兒熟悉的事物來比喻講解動作要領的的形象,如「小兔跳」「小鳥飛」等。

④講解與示範相結合。注意: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小班及中班前期的幼兒其認識很大程度上會依賴於行動,思維大多由行動引起,易受外部環境的干擾,注意力很不穩定。對於中班後期及大班的幼兒體育教學,可適時靈活運用講解與示範相結合的指導方法,因該年齡段幼兒的規則意識在逐步形成,他們已開始嘗試控制自己的行為,遵守集體規則。

2、完整法與分解法

(1)完整法

是指對單個動作或整套動作不分步驟地進行教學,一般用於比較簡單或結構嚴謹、難以分解的動作,如深蹲站起動作。

(2)分解法

是將單個動作合理地分成幾個步驟,或將整套動作分成幾個單個動作,分別進行教學,如前翻滾動作採用分解法有利於抓住動作的重點或難點,更快地掌握動作要領。

3、保護與幫助法

幼兒對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但缺乏生活經驗,加上動作靈敏性和協調性較差,因此,在幼兒體育教學活動中,保護與幫助尤為重要。保護與幫助根據其性質可分為他人保護和自我保護,直接幫助和間接幫助。在幼兒體育活動中,主要是以教師保護和直接幫助為主。

4、運動負荷量控製法

運動負荷量是指幼兒在體育活動中所承受的生理負荷量,它受活動的強度密度、數量以及持續時間等因素影響。運動負荷量控製法的應用需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考慮體育活動的適量性。

(2)重視體育活動的結構性。在活動的每一個環節必須考慮運動和休息交替合理。

(3)掌握體育活動的循序漸進。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弱到強,不斷提高的原則。

2. 幼兒園教育活動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

學前兒童認知直覺行動性與形象性的方式和特點,決定了他們必須通過活動去接觸各種事物和現象,與人交往,實際操作物體,才能逐步積累經驗,獲得真知。離開了活動,就沒有兒童的發展。學期教育機構的教育,不能只讓兒童靜坐著看和聽,而應該盡各種辦法,引導兒童主動活動。因為,對他們來說,只有在活動中的學習,才是有意義的學習,才是理解性的學習。教師應從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和水平出發,以活動為基礎展開教育過程。同時,活動形式應多樣化,讓兒童能在各種各樣的活動中得到發展。
1. 教育的活動性
活動性原則是指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應當讓幼兒在主動的活動中來學習並獲得發展。 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幼兒在他們原有的發展水平上,通過與物體相互作用的操作活動,與教師和同伴的交互活動,建構他們自己的認知結構,發展其智力,體驗和理解自我與他人間的相互關系和情感。為此,活動對幼兒的學習、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2、實施活動性原則的方法:
A.提供活動機會和環境。教師要為幼兒提供物質材料和充分的活動時間,以及與同伴、教師交往的機會。相信兒童、放手讓兒童進行操作活動、交往活動,並給與不要的指導,兒童身心一定會獲得自由發展。
B. 鼓勵兒童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要鼓勵兒童在活動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活動真正成為兒童發展的手段。教師要做到的就是以一種健康的心態對待周
圍所發生的事,以身作則、身體力行的參加到活動中去。只有這樣,才可以做到鼓勵兒童積極參加活動。經過長期的培養,兒童才會主動參與各種各樣的活動。要正視兒童在活動中通過個人努力發現總結出的經驗與發明,不要嘲笑兒童的探索。
C. 活動是多樣的。兒童的發展需要是多樣的,兒童的興趣是活躍和多變化的,因而需要多樣的活動滿足其發展。活動以適合兒童的興趣和能力、有益兒童的身心健康為最佳。
D. 活動不是裝飾品。在幼兒園里,許多教師在組織一日生活活動中,往往出現以活動做點綴物的現象,這一方面說明教師對活動原則的不理解;另一方面也說明教師的工作態度不夠認真。
2、教育的直觀性
學前兒童思維軟的具體形象性和第一信號系統占優勢,所以他們只有在獲得豐富的感性經驗的基礎上,才能理解事物。直觀性原則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有特殊意義,因為幼兒生活經驗貧乏,幼兒主要是通過各種感官來認識世界的,是通過直接感知認識周圍事物,行程表象並發展為初級的概念。
如:幼兒是在認識活動的過程中學習新詞,這是由幼兒思維具體形象性和詞本身的概括性特點所決定的。即幼兒是在通過聽覺、視覺、觸覺等感知客觀物體的特徵、性質的基礎上掌握詞義。通過詞的解釋掌握新詞,是幼兒掌握詞的輔助手段。而詞的解釋只有在幼兒頭腦中能引起已感知過的形象時,詞的解釋才能為幼兒所理解。所以依靠直觀進行詞彙教育,是詞彙教育的基本原則。體現在:
(1)結合實物出現新詞
(2)結合動作出現新詞
(3)伴隨手勢、表情或象聲詞解釋新詞
(4)利用圖片幫助幼兒理解詞義
(5)通過實物對比掌握反義詞。
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運用直觀性原則,能使教育教學活動進行得生動活潑,激起幼兒活動的興趣,加深幼兒的印象,有助於理解和形成具體概念,發展能力,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貫徹直觀性教育原則應注意:

1、 根據教育教學活動的任務、內容及幼兒實際恰當得選擇只管手段
幼兒園直觀手段有實物直觀(觀察實物、標本、實地參觀、小實驗等)、模具直觀(觀察圖片、模型、貼絨教具、沙盤、玩具等)、電化教具直觀(幻燈、錄像、錄音、電視等)、語言直觀(教師語言的形象性描述)。
2、 只管手段要與訓練幼兒感官結合
教師運用直觀手段時,應讓幼兒有較多機會擺弄物體、看、聽、摸、聞、嘗、做,供給的材料力求人手一份或小組一份,以訓練幼兒對事物及現象的較全面、正確而深刻的印象,幫助幼兒認識和理解事物。

3、 運用只管手段特別注意與教師語言指導和動作示範相結合
4、 恰當地運用直觀教具,講求實效,克服形式主義
5、 使生動形象的主觀、抽象的思維活動和實際操作相結合

3. 如何讓幼兒園室內體育活動豐富多彩

室內體育活動是指幼兒在活動室、陽台、樓道、門廳等活動場所進行的多種體育活動,是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的重要補充。它的內容可以是鑽、爬、投擲等大肌肉活動,也可以是手指、腳趾等的小肌肉活動。它的形式可以是有組織的集體活動、小組活動,也可以是自由分散的創造性活動。
我們在實踐中體會到,要開展好室內體育活動,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1.充分、合理、巧妙地利用室內活動空間
首先,要合理利用現有的室內空間,使其充分發揮作用。如,各班的活動室、寢室、盥洗室、陽台、樓道,幼兒園公用的小禮堂、音體室、樓門大廳、上下樓梯、平房屋檐下等等,都可以開發利用。
其次,要合理安排室內空間,使其有效地發揮作用。如,可以選擇寬敞的音體室、班內活動室等大空間,開展佔用空間相對較大,幼兒移動范圍大且次數較多的走、跑、爬行等活動;可以選擇適宜的樓道、陽台等小空間,開展佔用空間相對較小,幼兒移動范圍不大的投准、縱跳、力量素質練習等活動。
再次,要巧妙地利用常規空間,使其充分發揮作用。如,運用幼兒寢室中的過道、有序擺放的床鋪,開展適宜的平衡、手臂支撐等活動;運用班內有序擺放的桌椅,開展適宜的平衡、鑽、爬、側滾等活動;運用上下樓梯,開展縱跳、攀登等活動。
2.多樣、適宜、安全地提供玩具和材料
首先,要根據活動空間提供適宜的玩具、材料。體積相對較小、功能多樣的手頭玩具,如小球、沙包、短棍、沙袋、套圈等,適宜在室內使用。那些體積相對較大、功能單一的玩具,如搖搖車、馬韁繩、跳繩等不宜在室內使用。
其次,玩具、材料要盡量多樣化,數量要充足,以滿足不同興趣的幼兒的需要。如,既要有活動上肢的玩具、材料,也要有活動下肢的玩具、材料,以使幼兒身體均衡發展;玩具、材料要有層次性,以滿足不同發展水平幼兒的需要;玩具、材料要有可變性及可探索性,盡可能做到一物多玩,以促進幼兒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3.全面、科學、有趣地安排活動內容與形式
室內體育活動的內容可以是豐富多彩的,組織形式也可以多種多樣。例如,引導幼兒了解一些基本的體育運動衛生知識,進行室內體操活動、各類體育游戲、赤足活動等。組織形式可以是集體的、小組的、自由分散的,方式可以是室內體育課、室內體育活動區活動等。
教師在安排內容時,要結合近期目標,要目的明確。在內容安排上,要考慮幼兒上下肢的均衡發展,要考慮整體活動量是否適宜,如既要有活動前的准備活動,又要有活動後的整理活動。
4.適時、准確、有效地指導活動過程
室內體育活動離不開教師必要的指導。教師要根據不同年齡班幼兒的特點、不同的問題,適時、准確、有效地進行指導。對於小班幼兒,教師可以在他們玩的過程中,邊參與活動邊及時指導。中大班幼兒自主活動較多,出現急需解決的問題,則需教師及時指導。如幼兒玩玩具時,玩具纏繞在一起,不能玩了,教師就要及時給予指導。可以先安慰幼兒別著急,再啟發他們動腦筋想辦法,引導他們觀察、分析玩具是如何纏繞在一起的,怎樣才能按順序解開,並在關鍵環節適當給予幫助。有時出現的問題需教師「延遲」指導,如,幼兒在活動中出現一些爭搶、碰撞等行為問題,教師不要急於定論誰是誰非,而要先觀察。如果幼兒自己能解決,教師就不要介入。如果矛盾不斷激化,教師可以幫助他們分析,盡量讓幼兒自己協調解決矛盾,使他們從中學會謙讓、協商,能心中有他人。又如,幼兒在活動中遇到了投不準、跳不過去等困難,教師也不要急於指導,可盡量讓幼兒反復嘗試,自己調整。教師則細心觀察,當幼兒確實調整不好自己的動作時,再准確地給予指導

4. 幼兒園小班親子室內游戲勇攀高峰教學過程

摘要 課時 執教:何橋設計思路:長凳,在幼兒園隨處可見,取之方便,利用長凳這一「自然」運動器械的多功能性和可變性設計一節有趣的課程,讓孩子們在活動中體驗了多種有趣的玩法,獲得了不怕困難、勇攀高峰的成功情緒體驗,而且還發展了鑽爬、攀登以及平衡的能力。教學目標:1.通過探索長板凳的多種玩法,發展幼兒的平衡、攀登、跳躍能力,提高身體的協調性。2.培養幼兒相互合作、相互保護的意識及勇於挑戰、不怕困難的精神。教學准備:竹梯 4 把、長板凳 16 根、墊子 4 床教學重點:發展幼兒的平衡、攀登、跳躍的能力。教學難點:突出幼兒相互保護的意識。教育理論依據:幼兒園課程指導叢書《健康》中幼兒基本動作練習包括:走、跑、跳、攀登、鑽、爬、平衡、協調等。大班幼兒健康教育階段目標第十四條:能自覺遵守體育活動中的規則和要求:合作、負責、寬容、謙讓;敢於克服困難,能體驗克服困難、取得勝利後的愉悅。一、准備部分(4 分鍾)1. (觀察幼兒基本情況)師:小朋友們好,今天何老師要和你們一起玩,讓我們一起來活動一下(幼兒成一路縱隊,繞場跑步)。2.幼兒在走、跑中做簡單的活動,如手臂動作、轉腰、繞手、轉腳踝、上跳下落抱膝(跳躍下落時的自我保護動作)等。 還有縱向從板凳上走;幼兒雙腳分開從板凳上跳過;橫向從板凳上跳過;幼兒從板凳上爬過等。二、基本部分(29 分鍾)幼兒 4~5 人一組自由探索。1.今天何老師要和小朋友一起想一想,長板凳還有哪些好玩的方法。 現在找到你的好朋友讓我們一起試一試,要注意保護你的好朋友哦!(觀察、引導、啟發幼兒探索)(1)從板凳下面爬過去。(2)把三根板凳重起來(把長板凳兩根並攏放下面,上面放一個)(2+1)。(3)從有高度的(2+1)上面走過。(4)從有高度的(2+1)中間鑽過。要求:小朋友要保護自己的好朋友,注意安全。(3 分鍾)2.師:我看到小朋友都想到很多玩法,讓我們把竹梯也加進來。 要注意保護你的好朋友,幫助他扶好竹梯。 小朋友自由探索、相互商量,可做蹺蹺板、晃晃橋、獨木橋、加高(2+1)鑽、爬、走等。要求:強調小朋友要依次玩,要相互幫助,後面的小朋友幫助前面的小朋友扶住竹梯,跳下時要雙手抱膝,保護自己。(3 分鍾)3.剛才小朋友們想到了很多玩法,何老師也有一種玩法,看何老師是怎麼搭建的。[長凳擺放(3+2+1),幼兒進行攀爬、走等練習;加入竹梯,把梯子橫、斜擺放,進行走、爬、

5. 如何開展有效的室內體育游戲活動

由於室內體育游戲能夠巧用小場地、充分利用室內的資源,因地制宜的開展體育鍛煉,使幼兒的體能鍛煉能夠得到全天候的保證,因此越來越受到很多幼兒教師的關注與重視。

一、室內體育游戲的環境創設

適宜的場地,是幼兒園室內體育游戲的基本保證。為了有效地開展活動,要根據不同的活動內容選擇和設置不同的場地。

二、室內體育游戲材料的提供

玩具材料是幼兒開展室內體育游戲必不可少的。玩具的投放要注意實用性、可操作性、安全性,使幼兒能玩、願意玩。玩具要多樣化並富於變化,才能激發幼兒的興趣,達到活動目的。

三、室內體育游戲的內容、形式與指導

室內體育游戲的內容非常豐富,組織形式多種多樣。例如,可以開展室內體操活動、各類體育游戲、創造性的身體活動、赤足活動等;組織形式可以是集體的、小組的、自由分散的。在安排內容時,應該盡量避免活動內容、組織形式的單一

四、開展室內體育游戲應該注意的問題

在幼兒園開展室內體育游戲時,為保證游戲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衛生性,要做到各種活動都能有充足的空間,使活動能順利地展開;要注意室內空氣流通,地面清潔無灰塵,並減少噪音。

在開展赤足活動時,要保證地面的柔軟及保暖,可以鋪地毯或泡沫地板;秋、冬季開展赤足活動時,要充分做好腳部准備活動,包括腳腕、腳趾、腳掌並過渡到全身准備活動。


室內體育游戲的意義

有效開展室內體育游戲,既提高了幼兒的堅持性、柔韌性、耐力性,奠定了幼兒終生熱愛體育的基礎,又促進了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讓教師通過研討,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創造性地開發在小場地可進行鍛煉的材料,形成對材料的運動價值的敏感性,探索適合不同年齡班、不同組織形式的多種教學策略。教師成了環境的積極適應者、改善者,不斷享受著改善環境所帶來的成功和快樂。

6. 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方法包括什麼

常用的教學方法一般有觀察法、活動法、場景教學法、比較法、提問法、講授法等,幼兒園的教學方法是否運用的好,直接影響到幼兒園的教學質量,下面就來看一下這幾種常用的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項。

觀察法

01
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運用視覺、聽覺、味覺、嗅覺等多種感官去感知所選定的客觀事物與現象,使之獲得感性經驗,並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概念的方法。運用觀察法應該注意一下幾點:1、觀察開始時,教師要向幼兒提出觀察目的,用設疑等方法引起幼兒觀察的興趣,先讓幼兒自由觀察,允許他們相互交談,並鼓勵他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2、在觀察的過程當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語言、手勢的指導作用,從幼兒的興趣點切入,啟發幼兒從不同方面感知並用語言描述觀察的對象,學習觀察的方法。 3、觀察結束時,要總結觀察的印象,讓幼兒將觀察到的知識進一步鞏固和條理化。

活動法

01
活動法是一種以幼兒實踐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是指教師在教學活動過程中,通過創設情境或提供材料,引導幼兒自己實踐、探索和發現。幼兒園常用的活動法主要是游戲法、實驗法。

02
游戲法是指教師以游戲的方式組織幼兒學習的方法,需要注意的事項:
1、可以將游戲作為教學活動中的一個環節,也可以將游戲貫穿於整個教學活動當中。
2、所選的游戲目標和規則應該與教育要求相吻合。
03
實驗法是教師提供一些儀器設備,鼓勵幼兒通過親自動手操作來觀察和尋找在實驗過程中所產生變化的原因,驗證自己的設想。需要注意一下幾點:1、注意實驗的安全性。2、教師先操作實驗,以形成完美的實驗指導計劃,並觀察幼兒的實驗全過程,進行針對性的指導,促使幼兒在實驗過程中獲得成就感。
3、在實驗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要讓每個幼兒都有參與到實驗過程中去,實驗結束後,注意引導幼兒歸納實驗結果。

場景教學法

01
情景教學法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幼兒設立一個具體、生動、形象的學習場景,通過合適的方式把幼兒完全這個場景當中,讓幼兒在這個場景連續不斷的啟發下有效地進行學習。但是要注意,一定要讓幼兒身臨其境,在場景中觀察、感知、操作、體驗,在具體情境的感染下產生歡樂或苦惱、愛或恨、喜悅或憤怒等情感。在設計情景時要有新穎,新的東西能夠引起幼兒的注意,容易喚起幼兒的求知慾,在內容的設計上要有實用性,設計的情景要能達到有效的目標。

比較法

01
比較法是讓幼兒通過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進行比較,讓幼兒找出它們在數、量、形等方面的不同點和相同點。通過分析、比較、判斷、思考,能更精確、細致、完整的認識事物,形成概念。比如認識圖形(正方形、長方形),比較兩支鉛筆的長短等。還可以分為整體比較和分解比較。整體比較是對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事物進行整體比較,找出他們的相似性、相反性和共同點。分解比較是對兩種物體分別從局部逐一進行比較。在比較法的運用過程當中需要注意:1、要引導幼兒認真觀察比較2、老師要以啟發性的提問,引導兒童進行比較。

提問法

01
提問法是幼兒教學過程中最常用的教學方法之一,是指導幼兒觀察、學習的主要方法。1、描述性提問:提示幼兒細致地觀察並描述事物,比如「你看到的啄木鳥是什麼樣的?「。2、比較性提問:啟發幼兒比較事物的異同,比如「正方形和長方形哪裡不一樣?」。3、分類型提問:啟發幼兒運用概念進行思維的提問,比如「你認為桔子是屬於哪一類是屬於乾果還是水果呢?」

講授法

01
講解演示法是教師向幼兒直觀展示教具並配合以口頭講解,把抽象的數、量、形等知識技能或規則,具體地呈現出來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方法的特點是邊講解邊演示,它能夠幫助幼兒克服困難、引導思路、獨立進行新的探索。但是需要注意在講解的過程中必須突出重點,語言要簡練、通俗易懂,演示的教具應該是幼兒所熟悉的東西。

7. 如何提高幼兒園室內運動教學有效性

從事幼兒教師這一行業已有26年時間,說到是否喜歡這一職業,我會毫不猶豫地說:"非常喜歡",但喜歡並不一定就代表能夠做好,我熱愛教師這一職業,更愛每一位孩子,但這期間會產生很多困惑:比如家長工作、有效教學,也就是怎樣上好一節活動。說到有效教學,它是對教育整體的敏感和理解,對教育本質的深刻理解,它考慮的是前提性的問題,如教學活動對幼兒的發展有價值嗎?教學目標合理嗎?過程合理嗎?是否與教學本質相沖突?即追問活動的價值性、目標的合理性、過程的合理性。它更多地關注教學的價值問題,關注課程的價值,關注我們的教學究竟是問什麼,追問教學的有效性。 那麼,其實新課程的過程中怎樣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呢?通過理論學習與實際經驗,我總結的應該做到: 一、選擇有效的內容,這是有效教學的前提。 教育內容是教育的中介要素、內容的適宜與否直接影響教學的效果。內容的選擇應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貼近幼兒的生活和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也就是要根據教育目標,結合幼兒的發展需要並與發展水平和生活經驗來確定,才能為取得最佳效果提供保障。 二、確定恰當適宜的教學目標,這是有效教學的核心。 一個教學活動有沒有教育價值,能不能促進幼兒發展目標是基礎,目標是靈魂。《綱要》指出:"教育活動目標要以《規程》和本《綱要》所提出的各領域目標為指導,結合本班幼兒的發展水平、經驗和需要來確定。"首先我們的教學目標必須是合理的,因為如果目標本身不合理,與兒童的發展是沖突的,那麼這個活動再"精彩"也是徒勞的。在目標合理的前提下,我們必須要關注目標的全面性、適宜性和操作性這個三個要素。全面性是指自然地滲透和涵蓋知識與技能、習慣與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三個維度,即我們通常說的三維目標。適宜性指的是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班級實際,也就是既要符合幼兒的已有經驗又要有一定的挑戰性。操作性就是指目標具體明確,突出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三、實施有效的方法手段,這是有效教學的重點。 好課的標准時真實、自然、簡單,如果從有效教學的角度來看,一節好課也應該是真實的、扎實的、朴實的。 1、教學的方法很多,如情景創設、游戲表演、討論交流、觀察、操作、示範講解等,要選擇最容易達成目標的、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的方法。 2、教具、材料要能幫助幼兒主動高效地學習,不能對幼兒的學習產生干擾;操作起來方便。是選擇課件,還有圖片、事物都要依據活動的需要,合適的就是最好的。 3、教具、材料何時呈現?如何呈現的問題,幼兒座位安排的問題等,都是活動前老師要考慮的細節問題。 四、設計有效的教學環節,這是有效教學的關鍵。 每個教學環節的設計都是有目的的,切記走形式。例如:活動的結尾環節,老師往往喜歡向幼兒拋出一個"誘餌"--等會老師帶你們干什麼干什麼,等會兒你們干什麼等,其實活動結束並沒有或不可能兌現。以這樣的方式結束活動並非少見,老師的初衷或許是想讓幼兒仍然保持興趣使活動持續延伸,或許就是無意識的隨口出。而實際上,這樣的結尾毫無意義,還可能會令孩子產生老師說話不算數的印象。成功的教學結束語,不僅可以系統概括本活動的教學內容,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而且能拓寬、延伸教學的內容,激發幼兒玩旺盛的求知慾和濃厚的學習興趣。 五、形成有效的師生互動,這是有效教育的保證。 1、有效的提問。同樣一層意思,問法不一樣,幼兒的反應液不一樣。 2、有效的引導。首先,教師心中要有教學目標,教學思路要清,對教學內容鑽研要透,這樣可以避免引導的隨意性。其次,引導必須建立在幼兒的興趣與關注點上,引導幼兒回憶、提取與本次活動相關的經驗,將學習活動一步步深入。最後,既要尊重幼兒的表現,又不能把幼兒的表現都視為金子,要有選擇地加以引導和提升。 3、引導幼兒相互評價、相互學習,發展同伴資源的作用。 六、進行有效的教學反思。 反思不是簡單停留在表面現象的描述上,應該是更深層次的,要為提升自己的教學行為服務。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以往我們的反思往往是從尋找自身問題出發的,視乎帶有一點自我批評的感覺。但這種情況給反思者自身帶來不成功感,帶來不愉快的體驗。因此,我們提倡在反思中尋找自己的閃光點,分析教學之所以取得有效性的原因,這樣的評價會更有激勵性。 有效教育是我們每個教師的追求,提高教學活動的有效性,還有很多方面需要我們去思考與實踐,但更需要教師關注幼兒、尊重幼兒,了解幼兒的興趣、需要,把握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身體發展的規律,以幼兒為主體。需要我們不斷地改變自己,每天能多學習一點,多反思一點,多提升一點,多改變一點,這樣教學活動有效性才能得到真正地落實。

8. 幼兒園如何開展室內體鍛

室內體育活動是指幼兒在活動室、陽台、樓道、門廳等活動場所進行的多種體育活動,是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的重要補充。它的內容可以是鑽、爬、投擲等大肌肉活動,也可以是手指、腳趾等的小肌肉活動。它的形式可以是有組織的集體活動、小組活動,也可以是自由分散的創造性活動。
我們在實踐中體會到,要開展好室內體育活動,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1.充分、合理、巧妙地利用室內活動空間
首先,要合理利用現有的室內空間,使其充分發揮作用。如,各班的活動室、寢室、盥洗室、陽台、樓道,幼兒園公用的小禮堂、音體室、樓門大廳、上下樓梯、平房屋檐下等等,都可以開發利用。
其次,要合理安排室內空間,使其有效地發揮作用。如,可以選擇寬敞的音體室、班內活動室等大空間,開展佔用空間相對較大,幼兒移動范圍大且次數較多的走、跑、爬行等活動;可以選擇適宜的樓道、陽台等小空間,開展佔用空間相對較小,幼兒移動范圍不大的投准、縱跳、力量素質練習等活動。
再次,要巧妙地利用常規空間,使其充分發揮作用。如,運用幼兒寢室中的過道、有序擺放的床鋪,開展適宜的平衡、手臂支撐等活動;運用班內有序擺放的桌椅,開展適宜的平衡、鑽、爬、側滾等活動;運用上下樓梯,開展縱跳、攀登等活動。
2.多樣、適宜、安全地提供玩具和材料
首先,要根據活動空間提供適宜的玩具、材料。體積相對較小、功能多樣的手頭玩具,如小球、沙包、短棍、沙袋、套圈等,適宜在室內使用。那些體積相對較大、功能單一的玩具,如搖搖車、馬韁繩、跳繩等不宜在室內使用。
其次,玩具、材料要盡量多樣化,數量要充足,以滿足不同興趣的幼兒的需要。如,既要有活動上肢的玩具、材料,也要有活動下肢的玩具、材料,以使幼兒身體均衡發展;玩具、材料要有層次性,以滿足不同發展水平幼兒的需要;玩具、材料要有可變性及可探索性,盡可能做到一物多玩,以促進幼兒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3.全面、科學、有趣地安排活動內容與形式
室內體育活動的內容可以是豐富多彩的,組織形式也可以多種多樣。例如,引導幼兒了解一些基本的體育運動衛生知識,進行室內體操活動、各類體育游戲、赤足活動等。組織形式可以是集體的、小組的、自由分散的,方式可以是室內體育課、室內體育活動區活動等。
教師在安排內容時,要結合近期目標,要目的明確。在內容安排上,要考慮幼兒上下肢的均衡發展,要考慮整體活動量是否適宜,如既要有活動前的准備活動,又要有活動後的整理活動。

9. 幼兒園教育活動的指導方式有哪些 並簡述其內涵

幼兒園教育活動方法的一般方法為:口語類、直觀類、活動類、評價類、環境陶冶類五類。

直接-間接

也可分為兩大類,即直接指導法和間接指導法。

直接指導法

用言語、動作、情感的表達直接作用於幼兒,影響幼兒行為的一種方法,它包括言語指導、動作指導和情感指導三種。具體方法有口述法、直觀法、觀察法、練習法、游戲法和情感指導法。

間接指導法

通過創設室內外環境;一日活動的組織安排;與家長的聯系等方式給孩子以指導的一種方法。

10. 幼兒園大班室內活動

坐傳球 目的: ①練習坐著傳球,提高上肢的靈活性。 ②體會合作游戲的快樂。 准備: 將椅子擺成一列,大球一個 玩法: 幼兒縱排坐在椅子上,由第一名幼兒開始,雙手抱球從頭頂向後傳。傳給最後一名幼兒後,再由後向前傳回來。游戲可以反復進行。 建議: ①可以引導幼兒用不同的姿勢、從頭上或身體兩側等不同...部位傳球。 ②椅子的間距不要太大,以免幼兒夠不到。 2.坐滾球 目的: 練習向後傳球,培養幼兒手眼配合的能力,體會合作游戲的快樂。 准備: 將椅子擺成一列,小球一個。 玩法: 幼兒坐在椅子上,由第一名幼兒開始,將小球從椅子下面向後滾。傳給最後一名幼兒後,再由後向前將球滾回來。游戲可以反復進行。 建議: 椅子之間的距離可以稍大一些,以方便幼兒滾動小球。 3.坐踢球 目的: 練習坐著踢球,提高腿部的靈活性,發展眼和腳的配合能力。 准備: 將椅子擺成一圈,大球一個。 玩法: 幼兒坐在椅子上,用腳相互踢球傳接。不能將球滾出圈。游戲可以分組進行。 建議: ①椅子之間的距離不宜過大,以免把球滾出圈。 ②參加游戲的幼兒以六至十人為宜。 4.肘傳球比賽 目的: ①練慣用肘部傳球,提高身體的靈活性。 ②培養合作精神。 准備: 椅子,球,球筐。 玩法: 面對面將椅子擺成兩排,幼兒自由分成兩組。聽到信號後,每組從排頭的幼兒開始用雙臂的肘部夾球,向旁邊傳;下一名幼兒同樣用雙臂的肘部接球。比一比哪組傳得快,先傳到隊尾的一組獲勝。 建議: 球的大小要適當。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閱讀全文

與幼兒園室內活動的教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米蕎的食用方法是什麼 瀏覽:647
論工作分析的基本方法 瀏覽:90
前列腺癌治療新方法上海 瀏覽:755
怎麼股癬治療方法 瀏覽:97
化學消毒劑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620
越南蒸雞肉的正確方法 瀏覽:488
自動水管安裝方法圖解 瀏覽:74
仁和雪蓮精華使用方法 瀏覽:75
降血糖的方法圖片 瀏覽:568
色漿的製作方法和步驟 瀏覽:245
治療失眠的好方法周教授 瀏覽:752
三星手機恢復出廠設置的方法 瀏覽:829
如何改善唇深的方法 瀏覽:203
地球計算方法最新2012 瀏覽:491
兒童游泳的正確方法圖解 瀏覽:637
如何用卡紙做燈籠手工製作方法 瀏覽:346
滅蟻靈分析方法 瀏覽:953
接觸器連接方法和圖例 瀏覽:105
多元回歸分析方法的選擇 瀏覽:230
狐臭治療方法手術 瀏覽: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