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形神拳的動作名稱
預備勢
1.並步抱拳禮 2.左右側沖拳 3.開步推掌翻掌抱拳
4.震腳砸拳 5.蹬腳沖拳 6.馬步左右沖拳
7.震腳砸拳 8.蹬腳沖拳 9.馬步右左沖拳
10.插步擺掌 11.勾手推掌 12.彈踢推掌
13.弓步沖拳 14.掄臂砸拳 15.弓步沖拳
16.震腳弓步雙推掌 17.掄臂砸拳 18.弓步頂肘
19.歇步沖拳 20.提膝穿掌 21.仆步穿掌
22.虛步挑掌 23.震腳提膝上沖拳 24.弓步架拳
25.蹬腿架拳 26.轉身提膝雙挑掌 27.提膝穿掌
28.仆步穿掌 29.仆步掄拍 30.弓步架拳
收勢 預備勢
提肘抱拳和轉頭要快速、協調。做到頭正、頸直、頦收、挺胸、立腰、收腹。精神飽滿、眼視左前方。
1.並步抱拳禮
撤步轉身與兩臂左右分開要一致;收步與抱拳要一致。抱拳禮動作剛柔相濟。眼看前方。拳禮的動作規格為:雙腳並步站立,左掌右拳在胸前相抱。高於胸齊,掌拳與胸間距為20——30厘米。整個動作強調用力均勻,精神飽滿。
2.左右沖拳
側上步並步與沖拳動作要同時完成,左右沖拳時拳從腰間沖出,另一拳收抱腰間。做到挺胸、立腰、步穩、眼隨手動。
3.開步推掌翻掌抱拳
向前推掌時要頭正、頸直、挺胸、立腰、斂臀,眼看兩掌。翻掌收抱動作快速有力,收左腳並步抱拳與轉頭要同時完成。
4.震腳砸拳
提膝與向上擰臂、震腳於砸拳要協調一致。砸拳時不可低頭弓腰。
5.蹬腿沖拳
沖拳時要擰腰、順肩,上體正直。
6.馬步左右沖拳
馬步左右沖拳要步穩、身正、沖拳快速有力。
7.震腳砸拳
同第4動
8.蹬腿沖拳
同第5動
9.馬步右左沖拳
同第6動
10.插步擺掌
插步與雙擺掌要同時完成。眼法由隨視而定視。
11.勾手推掌
強調右後轉體時要兩掌收於腰間,然後再做勾手推掌動作。轉身要圓滑,勾手推掌與弓步要協調一致,快速有力。
12.彈踢推掌
彈腿與推掌要同時完成
13.弓步沖拳
落步成弓步與沖拳同時完成。
14.掄臂砸拳
轉體掄臂繞環要協調、砸拳與震腳要同時。
15.弓步沖拳
左弓步轉換成右弓步時左腳要內扣、右腳要外展。隨轉體左右沖拳要快速有力,眼隨手動。
16.震腳弓步雙推掌
轉身震腳與兩臂交叉上舉繞至腰間動作、落步與雙推掌動作要協調一致。震腳震塌有力,轉身震腳與兩臂交叉上舉繞至腰間動作要有瞬間停頓,在落步推掌,以突出動作的節奏。
17.掄臂拍腳
掄臂要走立圓,踢擺時腳面綳直,快速有力,擊拍響亮。
18.弓步頂肘
頂肘動作剛勁有力,強調攻防內涵,用肘尖用力撞擊。腰身要協調配合。
19.歇步沖拳
撤步與蓋掌、歇步與沖拳要協調連貫。
20.提膝穿掌
強調提膝要過腰,右掌在左掌背上穿出,提膝與穿掌要同時完成。
21.仆步穿掌
仆步擰腰、轉頭與穿掌動作要協調一致。仆步右腿要全蹲、立腰。
22.虛步挑掌
虛步時支撐腿要蹲下,重心落在後腿上,前腳掌虛點地面。挑掌要翹腕立掌上挑,力達四指。
23.震腳提膝上沖拳
提膝、上沖拳與轉頭要同時完成。上沖拳時注意上臂要貼近耳。定勢動作要挺拔、穩定、精神貫注。
24.弓步架拳
轉身落步要輕、穩,弓步與架拳、沖拳要同時完成。
25.蹬腿架拳
壓肘要有力、與蹬揣同時完成。右腿後落成弓步與架拳同時完成。
26.轉身提膝雙挑掌
提膝時重心要穩,挑掌時肩腕放鬆。轉身擺掌走立圓與提膝同時完成。挑掌抖腕要先柔後剛,並要手眼相隨。支撐腿五趾抓地。
27.提膝穿掌
落左腳和左掌蓋壓右抱拳、提膝與穿掌要同時完成。支撐腿與右臂要充分伸直。
28.仆步穿掌
仆步甩頭、擰腰、穿掌要同時完成,眼隨手動。強調身法、眼法與動作協調配合。
29.仆步掄拍
掄臂時松肩,以腰帶臂走立圓,快速有力。上掄臂要貼耳,下掄臂要貼近腿,眼看拍地方向。
30.弓步架栽拳
弓步架栽拳動作要身法要自然,架、栽拳與轉頭要同時完成。
31.收勢
上步和分掌、並步與抱拳要協調配合,眼隨手動。還原姿勢要做到兩臂下垂貼靠大腿外側的同時轉頭,目視前方。 1.形神拳套路的特點
形神拳具有一定的實用性,體現武術的基礎動作。以基本功為例,如基本手型,基本步型,基本腿法等,都是從武術的基礎動作和技擊的角度編排的。再以手型為例,如套路中的震右腳砸右拳,馬步右左沖拳,震左腳砸左拳,馬步左右沖拳,掄臂砸拳等,體現了「一拳多用」等技擊方法。要完成這些動作不僅要求發力完整,步法靈活,而且手、腿、身、法、步,精、神、氣均要協調配合。對發展學生的柔韌、靈敏、速度、協調等身體素質,增強肌肉韌帶的伸展性和彈性,提高中樞神經系統和內臟器官機能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套路結構簡短,動作精練,動作的起伏轉折、快慢停頓過渡銜接自然,有利於教師教,也有利於學生學習領會。全套動作除起勢、收勢外,共分4段11個基本組合動作。全套動作層次分明,相互聯系,銜接緊密,過渡自然,有利於學生掌握。
2.形神拳教學中的重點、難點
(1)重點:
套路中動作與動作之間的銜接自然。動作幅度、節奏的把握與處理,攻防含義的理解與眼神的到位。配音樂練習時的感受與武術精、氣、神的體現。
(2)難點:
開步前推雙掌,翻掌抱拳;震腳砸拳,馬步沖拳;掄臂拍腳,弓步頂肘;仆步輪拍等動作有較大的難度,也是教學、練習中的難點。
3.形神拳套路中易犯錯誤與糾正方法
動作易犯錯誤指導糾正方法
動作 震腳砸拳、馬步沖拳。
易犯錯誤 震腳砸拳動作不連貫;蹬腿沖拳重心不穩,力點不明顯;馬步左右沖拳動作不規范。
指導糾正方法:強調提膝擰臂的同時震腳砸拳,反復體會動作的協調用力,連貫完整;蹬腿時支撐腿稍屈膝,發力點在足跟;馬步要做到頂平、肩平、兩大腿平、挺胸、塌腰、腳跟外蹬。
動作 震腳左弓步雙推掌,掄臂拍腳,弓步頂肘。
易犯錯誤 震腳轉身弓步雙推掌動作不連貫、完整;掄臂不協調,拍腳撥跟,送髖,擊拍不響;頂肘時動作不協調,用不上力。
指導糾正方法:強調動作的連貫性和完整性;掄臂肩放鬆,手臂走立圓;擊拍時頭上頂,直腰,正髖;踢腿要高,腳面綳平;頂肘要以腰帶動上體,用肘尖撞擊,腰、肩、上體要同時用力。
動作 仆步掄拍,弓步架栽拳。
易犯錯誤 仆步掄拍動作不協調、到位,栽拳動作無力。
指導糾正方法:強調掄臂要上貼近耳,下貼近腿,走立圓;拍地要在仆步腿足面上或腳前面,用掌心拍響;架栽拳動作身法要自然,左栽右架要有力,架栽與轉頭同時完成。
B. 雲南武術高考撲步輪拍是左右各拍打地面為一次嗎
不是。
要求與要點:1、向上掄臂時要貼近耳,向下掄臂時要貼近腿。2、右仆步掄拍時,眼隨右手,左仆步掄拍時,眼隨左手。3、兩腳開立,比肩略寬,雙手側平舉,成左弓步,同時右向前下方伸出,左張心朝里,插於右肘關節處,上動不停,成右弓步。
C. 武術中 左右輪流 的動作是什麼
仆步掄拍,長拳的經典動作,長拳套路中經常出現,也是練習肩關節靈活性的重要動作。
預備姿勢:開步站立。
動作說明:成左弓步,同時右掌向前下方伸出,左掌心朝里,插於右肘關節處(圖);
正面做完後再把相反的動作重復做一次就是正反仆步掄拍了。
D. 武術的基本招式
武術長拳的基本招式沖拳、仆步掄拍、五種基本步法。
沖拳:開步站立,拳心向上,兩拳抱於腰間。右拳從腰間向前猛力沖出,轉腰,順肩,右拳向前內旋沖出,力達拳面。
E. 武術中撲步輪拍又稱烏龍盤打後面是什麼動作啊
是 仆步掄拍 ,這是方便的圖解網址 http://course.shufe.e.cn/course/tiyu/WUSHU/jbg1.htm
肩臂練習
肩部練習作用:主要增進肩關節韌帶的柔韌性,加大肩關節的活動范圍,發展臂部力量,提高上肢運動的敏捷、松長、轉環等能力,為學習和掌握各種拳、掌等手法提供必要的專項素質。
壓肩
要求與要點:兩臂、兩腿要伸直,振幅應逐漸加大,壓點集中於肩部。增加助力時應由小到大。
單、雙臂繞環
單臂繞環
雙臂繞環
要求與要點:臂伸直,肩放鬆,畫立圓,逐漸加速。
仆步掄拍
要求與要點:向上掄臂時要貼近耳,向下掄臂時要貼近腿。右仆步掄拍時,眼隨右手;左仆步掄拍時,眼隨左手。
F. 武術步型動作要領
武術五大基本步型一:馬步的姿勢 兩腿平行開立,兩腳間距離三個腳掌的長度,然後下蹲,腳尖平行向前,勿外撇。兩膝向外撐,膝蓋不能超過腳尖,大腿與地面平行。同時胯向前內收,臀部勿突出。這樣能使襠成圓弧形,俗稱圓襠。含胸拔背,勿挺胸,胸要平,背要圓。兩手可環抱胸前,如抱球狀。虛靈頂勁,頭往上頂,頭頂如被一根線懸住。 這就是馬步的基本要求。初時不易站久,能站5分鍾已屬不錯,但貴在堅持,能站半小時已算有所成就了。 武術五大基本步型二:弓步的姿勢 一腿向前方邁出一大步,約為腳長的四至五倍,同時膝關節彎曲,大腿近於水平膝蓋與腳尖垂直。;另一腿挺膝伸直。兩腳全腳掌著地,上體正對前方。左腿在前為左弓步,右腿在前為右弓步。 要求:前腿弓,後腿蹬;挺胸、塌腰、沉髖;兩腳左右相距約一腳。 武術五大基本步型三:仆步的姿勢 兩腳左右開立,右腿屈膝全蹲,腳尖和膝關節外展,臀部接近右腳跟;左腿挺直平仆,腳尖里扣,兩腳全腳著地,兩手腰間抱拳。目視左方。仆左腿為左仆步;仆右腿為右仆步。 要領:挺胸塌腰,平仆腿一側沉髖。 武術五大基本步型四:歇步的姿勢 兩腿交叉靠攏,全蹲,左腳在前全腳著地,腳尖外展;右腳在後,前腳掌著地,右膝頂出並貼緊左小腿外側,臀部坐於右腳接近腳跟處,兩手腰間抱拳。目視前方或左方。左腳在前為左歇步;右腳在前為右歇步。 要領:挺胸塌腰,兩腿貼緊,腰向前腿擰轉。 武術五大基本步型五:虛步的姿勢 虛步,是武術中五大基本步型(弓步、馬步、虛步、仆步、歇步)之一。 兩腳平行開立,寬約腳長的三倍,屈膝半蹲,大腿接近水平全腳掌著地,重心於兩腿之間。 兩手握拳於腰側或平伸。挺胸,塌腰,腳跟外蹬,膝不過腳尖。 虛步要求前腿虛,後腿實,虛實分明。 要把身體的主要力量放在支撐腿上,虛步佔三分
G. 武術長拳教學中示範動作步驟怎樣
技術要領
長拳在技術上有八點要求:①姿勢。頭正,頸直,沉肩,挺胸,直腰,斂
長拳臀,上肢舒展、挺拔,下肢穩定、勻稱。②動作。在做踢、打、摔、拿等技擊動作時,起止點、路線、力點都要清晰。③身法。要把軀幹活動和吞、吐、閃、展、沖、撞、擠、靠等攻防變化緊密結合起來。④眼法。要做到手眼相隨,手到眼到,通過眼神把一招一式的內在意識充分表達出來。⑤精神。要全神貫注,表現出勇敢、機敏、無所畏懼的氣概。⑥勁力。要有剛有柔,要剛而不僵,柔而不松,剛柔相濟,發勁時有爆發力;要以意識支配動作發力,並以氣息配合,做到內外合一。⑦呼吸。講究提、托、聚、沉四法。跳躍時用提法,靜止性動作用托法,剛勁性動作用聚法,由高到低的動作用沉法。⑧節奏性。在演練中,快與慢、動與靜、剛與柔、起與伏等多種矛盾的對比越鮮明,越突出,節奏性越強。長拳動作舒展,關節活動范圍較大,對肌肉和韌帶的柔韌性、彈性都有較高要求。同時,由於長拳動作大多是用大肌肉群來進行活動的,要求肌肉活動量大而且迅速,需氧量較大,因此對提高心肺功能也有良好作用。
初級長拳第三路的動作名稱
預備勢
兩腳並步站立,兩臂垂於身體兩側,五指並攏貼靠腿側,眼向前平視。
套路大致如下:
1.虛步亮掌
2.並步對拳
3.弓步沖拳
4.彈腿沖拳
5.馬步沖拳
6.弓步沖拳
7.彈腿沖拳
8.大躍步前穿
9.弓步擊掌
10.馬步架掌
11.虛步栽拳
12.提膝穿掌
13.仆步穿掌
14.虛步挑掌
15.馬步擊掌
16.叉步雙擺掌
17.弓步擊掌
18.轉身踢腿馬步盤肘
19.歇步掄砸拳
20.仆步亮掌
21.弓步劈拳
22.換跳步弓步沖拳
23.馬步沖拳
24.弓步下沖拳
25.叉步亮掌側踹腿
26.虛步挑拳
27.弓步頂肘
28.轉身左拍腳
29.右拍腳
30.騰空飛腳
31.歇步下沖拳
32.仆步掄劈拳
33.提膝挑掌
34.提膝劈掌,弓步沖拳
35.結束動作:虛步亮掌
36.並步對拳
還原,兩臂自然下垂,目視正前方。
http://ke..com/view/126808.htm#4
H. 武術套路教學的基本教學方法和順序是什麼
基層武術課安排是階段性,很難使學生達到「形神兼備」、「內外合一」所以要合理安排武術動作來進行課堂教學。首先根據體育教學大綱合理安排教學計劃,其次要充分利用課堂的准備部分。第三,在武術教學時,要根據武術的特點進行歸類記憶有助於學生掌握武術套路。第四,在武術教學時,要選擇適合於武術教學特點的教法:(1)對初學者採用分解教學法。(2)在授課時,口令與運動相結合。(3)練習和吶喊相結合。(4)新授課時,學生的站位和練習方向要固定。(5)靈活多樣的教法。
對初學者來說,首先應知道什麼是勾、掌、拳及弓步、馬步等,先學會手形變換、步型和手法變換等基本功,然後才能順利學習套路。例如,初級長拳的教學,其動作表面看似簡單,但實質上該套路具備了長拳的穿、蹦、跳、躍、方向變化等運動特點。所以必須先教武術基本功以及相關的組合動作練習。然後教學生五步拳。因為五步拳包括了武術的主要步型和手法、動作少而簡單、方向變化少,初學者易掌握,也有利用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後進行初級長拳的完整教學。只有對基本功有針對性地進行強化練習,才能清理在套路練習中的「絆腳石」,學生也會輕而易舉地掌握長拳等武術套路。
要合理安排好武術課的准備部分,改單一的徒手操為武術操,同時做一些武術基本功的練習,如:彈腿沖拳、弓步沖拳、馬步沖拳的轉換、雙臂繞環、仆步輪拍、正、側壓腿等。這樣做會使准備活動和基本練習銜接得緊密而充分,使學生建立初步的動作概念,具備良好的武術基本功,便於今後進一步學好套路。
武術套路功防特點體現在一招一式中,因此在講解時可以進行模擬示範,這樣使學生既提高了學習效率,又增強了記憶。為使動作教學簡單化,應首先幫學生找出套路動作的規律所在。例如套路起勢與收勢方向應一致且位置相同,一般練初級拳時,拳在腰間、拳心向上,沖拳時拳心向下等。
在套路教學中為了鞏固所學套路,在復習課上,教師應採用啟發和提問式來提高學生對套路的理解記憶。如在初級拳的教學中,不防這樣提問:本套路中沖拳動作有哪些?推掌動作有哪些?亮掌動作有哪些等等。通過這樣歸類提問使學生能夠理解和記憶套路,使表面看來無規律可循的套路變成有序可循,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實現教學的真正目的。
選擇適合於武術教學特點的教法
(1)對初學者採用分解教學法 在武術課堂教學中,一般先採用分解教學,如學初步拳時,先一招一式學會,再串聯在一起,使每個運動銜接起來,最後達到「形神兼備」。在學套路前可先學會基本功,如在學長拳時,可先練一練跳躍練習,再學大躍步前穿、擊步騰空飛腳等時就容易多了。
(2)在授課時,口令與運動相結合 使學生既能掌握動作節湊,又能記住動作和名稱。例如弓步沖拳、彈腿沖拳……。在復習時,教師可只喊口令,讓學生邊練習邊說出動作名稱,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所學動作。
(3)練習和吶喊相結合 在練習初拳過程中,學生可大聲齊喊「哈」或「嘿」等。一是能齊;二是能增添力量和氣勢,達到以氣推動,以聲助勢的效果。
(4)新授課時,學生的站位和練習方向要固定 否則容易使學生動作路線產生錯誤,示範面最好是背面示範,這樣容易使學生看清方向、路線,以免產生站位和方向錯誤。
(5)靈活多樣的教法 武術種類繁多,結構復雜,但有它自身的規律性、系統性和科學性。只要抓住其固有的特點,因勢利教,就不難完成教學任務,如針對它結構上的特點,就可以把有難度的單個動作分散來教,實施「各個擊破」的戰術,還可以把武術動作的名稱,術語大大形象豐富,如「望月平衡」;有的直接反應了動作結構和方法,如「躍步沖拳」,教師就可以「開門見山」直接講述動作的要領,再結合生動的比喻和恰當的誇張,教學氣氛就更活躍了。
I. 武術操有幾節,分別是什麼
武術操(形神拳的變型)
說明:這套操是在形神拳的基礎上改編的課程第一部分的內容。由武術的基本動作組成,通過六個課時左右的教學學生能較熟練地掌握動作,如果用4×8拍進行練習,時間為六分三十秒左右,心率在每分鍾150次左右,其動作左右對稱,對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尤其是協調能力效果很好,同時為學生今後學習武術套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可作為早操和課間操的練習內容之一,很有氣勢。註:(有音樂口令的伴奏光碟及錄像資料,第二部分為套路的學習與改編及散手練習等內容二部分共十八學時一個學分。)限於本人的水平,在編排時肯定有不盡合理之處,懇請專家和同行批評指正。
第一節:手型變換(4×8拍)
預備姿勢:兩腳並攏,身體直立,眼向前平視,挺胸收腹,兩手抱拳屈肘收於腰際,拳心向上,兩肩後張,肘關節夾緊。以下各節,預備姿勢均相同。
口令及動作名稱:第一個八拍,1、並步雙沖拳。2、並步亮掌。3、並步平鉤。4還原。5~8同1~4。第二個八拍,2、左高虛步亮掌。2、還原。3、右高虛步亮掌。4、還原。5、左弓步架右掌沖左拳。6、還原。7、右弓步架左掌沖右拳。8、還原。
動作方法:
第一個八拍為:
1、兩拳從腰間同時向前平沖,高與肩平,兩臂與肩同寬,拳心向下。
2、兩拳變掌向下經體側向上至頭上成上舉,兩臂與肩同寬,掌心向上,成雙手亮掌式。
3、兩掌由頭上向兩側下落至側平舉,同時兩掌變鉤,鉤尖下垂。
4、還原成預備勢。(5~8同1~4)。
第二個八拍動作為:1、左腳向前半步,腳尖點地,右腿直立,同時兩手從腰間向兩側擺,左手至側平舉時成立掌,掌心向左。右手擺至頭上撐掌,掌心向上,目視左立掌中指。2、收左腳還原成預備勢。3、4同1、2唯方向相反。5、左腳向左橫跨一步成左弓步,同時左手從腰間向左沖拳,拳心向下。右拳經右體側向上舉至頭上變掌,使掌心向,成亮掌。6、收左腳還原成預備勢。7、8同5、6,唯方向相反。第三、四個八拍同一、二八拍。
第二節:彈踢沖拳(4×8拍)
預備姿勢:同前。
口令及動作名稱:第一個八拍,1、摟手左弓步沖右拳。2、右彈踢沖左拳3、馬步架沖拳。4、還原。5、摟手右弓步沖左拳。6、左彈踢沖左拳7、馬步架沖拳。8、還原。第二個八拍,2、摟手右弓步沖左拳。2、左彈踢沖左拳3、馬步架沖拳。4、還原。5、摟手左弓步沖右拳。6、右彈踢沖左拳7、馬步架沖拳。8、還原。
動作方法:
第一個八拍動作為:1、摟左手出左腳成左弓步同時右拳從腰間向左沖右拳,拳心向下。2、左腿支撐,膝蓋微屈,右腳向前彈踢,同時左拳向前沖出,高與肩平,拳心向下。3、右腳向右落步成馬步(與開始方向成180度),同時左拳變掌經右前向上架掌,指尖向右,掌心向上。右拳從腰間向右沖出,高與肩平,拳心向下。4、還原成預備勢。5~8同1~4唯方向相反。第二個八拍的1~4同第一個八拍的5~8,第二個八拍的5~8同第一個八拍的1~4。第三、四個八拍同第一、二個八拍。
第三節:砸拳側踹(4×8拍)
預備姿勢:同前。
口令及動作名稱:第一個八拍,1、震右腳砸右拳。2、左蹬踢右沖拳。3、馬步左沖拳。4、馬步右沖拳。5、震左腳砸左拳。6、右蹬踢左沖拳。7、馬步右沖拳。8、馬步左沖拳。第二個八拍,2、震右腳砸右拳。2、架掌鉤手左側踹。3、左弓步摜拳4、還原。5、震左腳砸左拳。6、架掌鉤手右側踹。7、右弓步摜拳8、還原。
動作方法:
第一個八拍 1、提右腳,使右腿屈膝於身前,右手握拳外擰於頭上;右腳向左腳內側震踏,兩腿屈膝半蹲;同時右拳向下以拳背在體前砸擊左掌心,目視右拳。2、右腿不動,左腿蹬出,力達腳跟,高與髖平;同時右拳從腰間沖出,高與肩平,拳心向下。3、左腳下落成馬步,同時左拳從腰間沖出,拳心向下,高與肩平,右拳同時收於腰間。4、右拳從腰間沖出,高與肩平,拳心向下,左拳收於腰間。5~8同1~4,唯方向相反。
第二個八拍的1同第一個八拍的1。2、右腿不動,左腳向左側側踹,高與髖平,身體微向右側傾,右手從腰間經左側胸前向頭上外擰架掌,掌心向上,指尖向左;左手從腰間向後直臂後撩成鉤手,鉤尖向上。3、左腳向左落步成左弓步,同時右掌變拳直接從頭上向左摜出,以拳背擊左掌心;左鉤變掌外旋後,向左迎右拳。4、收左腿還原成預備勢。5~8同1~4,唯方向相反。第三、四個八拍同第一、二個八拍。
第四節:弓步頂肘(4×8拍)
預備姿勢:同前。
口令及動作名稱:第一個八拍,1、(右)震腳(左)弓步雙推掌。2、掄臂拍(右)腳。3、(右)弓步頂肘。4、還原。5、(左)震腳(右)弓步雙推掌。6、掄臂拍(左)腳。7、(左)弓步頂肘。8、還原。第二個八拍,2、(左)震腳(右)弓步雙推掌。2、掄臂拍(左)腳。3、(左)弓步頂肘。4、還原。5、(右)震腳(左)弓步雙推掌。6、掄臂拍(右)腳。7、(右)弓步頂肘。8、還原。以下相同。
動作方法:
第一個八拍,1、右腳提起在原地下跺震腳,左腳收至右腳側屈膝提起,同時兩拳變掌從腰間前伸體前交叉,經頭上畫弧分開再收至腰間側;左腳下向左前上一步成左弓步,雙手從腰間向前推掌,掌心向前,指尖向上,目視前方。2、左手不動,右手向上向後經下往上以手背擊拍左手心,上支不停,右腳下向上踢起,腳面綳平,右手擊拍右腳面。3、右腿向右落成右弓步,右臂順勢屈肘,握拳於胸前,同時左手屈肘,以左掌心附於右拳面上;隨即以右肘尖為力點向右頂出,目視右前方。4、收左腳成預備勢。5~8同1~4,唯方向相反,即左變右手,左弓步變右弓步,使左右對稱。第二個八拍同第一個八拍,唯先做5~8,然後1~4。第三、四個八拍同第一、二個八拍。
第五節:轉身擺掌(4×8)
預備姿勢:同前。
口令及動作名稱:第一個八拍,1、馬步劈拳。2、(右)插步(雙)擺掌。3、(右)弓步鉤手推(左)掌。4、(左)彈踢推(右)掌接馬步橫打(左)。5、(左)插步(雙)擺掌。6、(左)弓步鉤手推(右)掌。7、(右)彈踢推(左)掌接馬步橫打(右)。8、還原。以下相同。
動作方法: 第一個八拍,1、左腳向左橫跨一步成馬步,同時兩拳從腰間前伸經體前交叉,向上由頭上向下劈拳至側平,拳心向前,拳眼向下。2、兩拳變掌下擺至右側,右腿成過渡橫弓步;右腿向左腳後邁一大步成左腿彎曲,右腿伸直的後插步,同時兩臂向右、向上經頭前擺至左側,與肩同高,左臂伸直立掌,右臂屈肘,右掌立於左肘內側。3、上體轉180度成右弓步,兩手經腰間,右掌變鉤隨轉體向後反臂成鉤,鉤尖向上,左掌向前推出,掌心向前,指尖向上。4、重心移至右腿,左腿綳腳尖向前彈踢,左掌變拳收於腰間,同時右鉤變掌經腰間向前推出成彈踢推掌;左腳向前落步成馬步,右手又掌變拳收於腰間,拳心向上;左拳從腰間向左橫擺,高與肩平,拳心向下。5、身體重心向右腿成過渡橫弓步,左腿向右腳後邁一大步成右腿彎曲,左腿伸直的後插步,同時左拳變掌經頭上與右掌同時向右、向下、向左、向上經頭前擺至右側,與肩同高,右臂伸直立掌,左臂屈肘,左掌立於右肘內側。6、7拍同3、4拍,唯方向相反,8、收左腳還原成預備勢。第二、三、四個八拍同第一個八拍。
第六節:歇步蓋打(4×8拍)
預備姿勢:同前。
口令及動作名稱:第一個八拍,1、左歇步蓋打。2、左弓步前刺。3、右弓步架栽拳。4、還原。5、右歇步蓋打。6、右弓步前刺。7、左弓步架栽拳。8、還原。以下相同。
動作方法:第一個八拍,1、左腳向右腿後插一步,同時右拳變掌經頭上向左下蓋掌,掌外沿向前,兩腿下蹲成歇步,同時左拳從腰間經右掌上方向前沖出,拳心向下,右掌變拳收於腰間,目視左拳。2、右腿後撤成左弓步,同時右拳變掌從腰間經左手上面向前直刺,掌指向前,掌心向左。左拳變掌向回收,屈肘掌向下,平掌於右腋下。3、上體右轉成右橫弓步,同時右掌向下、向後、向上架拳於頭部右上方;左掌向下、向左、向上、向右經臉前向下栽拳,左前臂內旋,拳面附著在右膝上方,眼隨視右拳,轉視左前方。4、收左腳還原成預備姿勢。5~8同1~4,唯方向相反。第二、三、四個八拍同第一個八拍。
第七節:獨立栽拳(4×8拍)
預備姿勢:同前。
口令及動作名稱:第一個八拍,1、前俯下壓。2、(右)插步架沖(左)拳。3、(右)獨立沖拳。4、還原。5、前俯下壓。6、(左)插步架沖(右)拳。7、(左)獨立栽拳。8、還原。以下相同。
動作方法:第一個八拍,1、左腳向左一步,與肩同寬;同時兩手從腰間前伸五指交叉互握並翻掌向下掌心觸地。2、上體抬起,兩手變拳收於腰間,右腳向左腳後邁一步成右腿伸直的後插步,同時左拳從腰間向左沖出,拳心向下;右拳變掌向右、向上擺至頭上成亮掌,掌心向上,掌指向左。3、右腳撤回,直腿獨立支撐,左腿提膝在上身左前側提起,腳背綳直,腳尖向下;兩手收拳於腰間,上動不停,同時右拳從腰間向右前下栽擊,拳心向前,拳眼斜向上;左拳向左向上至頭屈肘架拳。4、收左腳,還原成預備勢。5~8同1~4,唯方向相反。第二、三、四個八拍同第一個八拍。
第八節:仆步掄拍(4×8拍)
預備姿勢:同前。
口令及動作名稱:第一個八拍,1、(左)弓步插掌。2、(右)仆步掄拍。3、(右)弓步上沖拳。4、還原。5、(右)弓步插掌。6、(左)仆步掄拍。7、(左)弓步上沖拳。8、還原。以下相同。
動作方法:第一個八拍,1、右腳向右側橫跨一大步,左腿屈膝成左弓步,身體左轉90度,同時右手從腰間向左前下伸出成插掌,掌心向內,掌指向下;左手經腹前向上屈肘於體前並在右胸前立掌。2、身體向右轉體成右弓步,同時右臂由前向上,向後掄臂畫弧至右上方,左掌下落至左下方,上動不停,上體右轉,同時右臂直臂向下,向後掄臂畫弧至後下方;左臂直臂向上,向前掄臂畫弧至前上方。上動不停,繼續向左轉體成右仆步,同時右臂直臂向上,向下掄臂畫弧至右腿內側拍地;左臂向下,向左掄臂畫弧停於左上方,與右臂開成一條線。3、身體上起成右弓步,同時右掌變拳,由下向上直臂沖出,拳心向內。左手向上經臉前下落屈肘立掌於右胸前。4、收右腳還原。5~8同1~4,唯方向相反。第二、三、四個八拍同第一個八拍。
第九節:跳躍運動(4×8拍)
預備姿勢:同前。
口令及動作名稱:第一個八拍,1、馬步雙沖拳。2、還原。3、馬步雙沖拳。4、還原。5、(左)弓步撐掌(前後弓步)6、還原。7、(右)弓步撐掌。8、還原。第二個八拍,2、馬步雙推掌。2、還原。3、馬步雙推掌。4、還原。5、(左)弓步架沖(左)拳(左右弓步)6、還原。7、(右)弓步架沖(右)拳。8、還原。
動作方法:第一個八拍,1、雙腳跳起落成馬步,同時兩手從腰間向前沖拳,拳心向下,與肩同寬,高與肩平。即形成馬步雙沖拳勢。2、還原成預備勢。3、4同1、2。5、雙腳同時跳起落成前後的左弓步,同時兩拳變掌從腰間向兩側撐出,掌心向外,指尖向上,高與肩平。6、還原成預備勢。7、8同5、6,唯落成右弓步。
第二個八拍為:1、2、3、4同1×8的1、2、3、4,唯向前雙沖拳變向前雙推掌。5、雙腳跳起落成左右的左側弓步,同時左拳從腰間向左沖出,拳心向下,高與肩平;右拳向右向上至頭上成架拳勢。6、還原成預備勢。7、8同5、6,唯方向相反。第三、四個八拍同第一、二個八拍。
第十節:整理運動(4×8拍)
第一個八拍動作為:原地踏步,擺臂自然,放鬆。第二個八拍動作為,1、2、3、4為原地踏步,同時兩手從兩側向上經掌心向上的側平舉至掌心相對的上舉,並吸氣。5、6、7、8為原地踏步兩手由上向下按,經腹前至兩側,同時呼氣。第三、四個八拍同第一、二個八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