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研究方法的比重分析

研究方法的比重分析

發布時間:2022-05-10 13:13:23

『壹』 教育研究方法的原則

每個家長,每所學校,每個老師,在教育孩子上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焦慮和困惑,對教育孩子有著極大的關注,對孩子的教育有著探討和交流,對孩子的教育帶有學習和研究,對孩子的教育有著極高的關注度,對孩子的教育高度負責。一個合格的家長和教師,對孩子該怎麼教?應該牢牢抓住一點,那就是你要充分了解你的孩子,了解比什麼都重要。

假如你的孩子是自覺的孩子

建議你順其自然,充分保護孩子的童真、童趣、童雅、童心、童年!因為自覺的孩子會學習,會生活,會生存,會勞動,會做事。自覺的孩子有責任心,自己的孩子有敬心,自覺的孩子有擔當,自覺的孩子有作為,這樣的孩子值得你放心。家長和老師不要給孩子過多的負擔,不要給孩子加碼增重,而是當好孩子學習生活成長道路上的掌舵人、引領者。

假如你的孩子是膽怯的孩子

建議你別急著關注孩子的學習。而是在和孩子一起生活的過程中,無論是孩子學習、做事、勞動、交往。始終要培養孩子的勇氣,培養孩子的志氣,培養孩子的膽氣,幫孩子樹立自信心,鼓勵孩子膽子再大一點,說話的聲音再高一點,回答問題勇敢一點,勞動做事干凈利索一點,這樣孩子的自信心就會與日俱增,因為自信的孩子最可愛,哪怕孩子取得一丁點的成績和進步,都要適時適當的給予鼓勵和尊重。

假如你的孩子是自閉的孩子

你也別著急,不因孩子的自閉、孤僻而鬧心。而是要勇於擔當,幫孩子進行心理疏導和心理矯正。帶著你的孩子走向自然,擁抱自然,感受自然。帶著你的孩子去看電影,去公園,去圖書館,去科技館,去動物園,去比較熱鬧的地方,想方設法讓你的孩子和其他的孩子交朋友,和其他孩子的做游戲,和其他的孩子一起運動,和其他的孩子一起交流,和其他的孩子一起玩耍,讓孩子融入到集體當中去。假以時日,陽光一定灑在你的孩子的

『貳』 細胞生物學的研究方法

細胞生物學廣泛地利用相鄰學科的成就,在技術方法上是博採眾長,凡是能夠解決問題的都會被使用。例如用分子生物學的方法研究基因的結構,用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的方法研究染色體上的各種非組蛋白和它們對基因活動的調節和控制或者利用免疫學的方法研究細胞骨架的各種蛋白(微管蛋白、微絲蛋白、各種中等纖維蛋白)在細胞中的分布以及在生命活動中的變化。起源於分子遺傳學的重組DNA技術和起源於免疫學的產生單克隆抗體的雜交瘤技術,也成了細胞生物學的有力工具。顯然,一種方法所解決的問題不一定屬於原來建立這一方法的學科。例如用分子生物學的方法解決了核小體的結構,嚴格地說這應是形態學的范疇。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在這里學科的界限也被抹掉了。也許可以說細胞核移植、微量注射和細胞融合是細胞生物學自身發展起來的方法,但是用這些方法進行的實驗往往也需要其他方法配合來做進一步分析。 細胞生物學與其說是一個學科,倒不如說它是一個領域。這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一是它的核心問題的性質──把發育與遺傳在細胞水平結合起來,這就不局限於一個學科的范圍。二是它和許多學科都有交叉,甚至界限難分。例如,就研究材料而言,單細胞的原生動物既是最簡單的動物,也是最復雜的細胞,因為它們集許多功能於一身;尤其是其中的纖毛蟲,不僅對於研究某些問題,例如纖毛和鞭毛的運動,特別有利,關於發育和遺傳的研究也積累了大量有價值的資料。但是這類研究也可以列入原生動物學的范疇。其次,就研究的問題而言,免疫性是細胞的重要功能之一,細胞免疫應屬細胞生物學的范疇,但這也是免疫學的基本問題。
由於廣泛的學科交叉,細胞生物學雖然范圍廣闊,卻不能像有些學科那樣再劃分一些分支學科──如象細胞學那樣,根據從哪個角度研究細胞而分為細胞形態學、細胞化學等。如果要把它的內容再適當地劃分,可以首先分為兩個方面:一是研究細胞的各種組分的結構和功能(按具體的研究對象),這應是進一步研究的基礎,把它們羅列出來,例如基因組和基因表達、染色質和染色體、各種細胞器、細胞的表面膜和膜系、細胞骨架、細胞外間質等等。其次是根據研究細胞的哪些生命活動劃分,例如細胞分裂、生長、運動、興奮性、分化、衰老與病變等,研究細胞在這些過程中的變化,產生這些過程的機制等。
當然這僅是人為地劃分,這些方面都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相互有關連的。從細胞的各個組分講,例如表面膜與細胞外間質有密切關系,表面膜又不是簡單地覆蓋著細胞質的一層膜,而是通過一些細微結構──已經知道其中之一是肌動蛋白分子,這又聯繫到細胞骨架了──與細胞質密切相連。這樣,表面膜才能和細胞內部息息相關。另一方面,從研究的問題出發,研究分裂、分化等生命現象,離不開結構的基礎。例如研究細胞分裂就涉及到染色質怎樣包紮成染色體,染色體的分裂和運動,細胞骨架的變化包括微管蛋白的聚合和解聚,與表面膜有關的分裂溝的形成,還有細胞分裂的調節與控制。再如研究細胞分化除去要了解某種細胞在分化過程中細胞器的變化、它們所特有的結構蛋白質的變化,主要地還要了解導致分化的物質基礎以及這些物質怎樣作用於基因調控的水平,導致有關的基因被激活。可見研究的重點盡管可以人為地劃分,但一定要把細胞作為一個整體看待,一定要把生命過程和細胞組分的結構和功能聯系起來。 既然細胞生物學的主要任務是把發育和遺傳聯系起來,細胞分化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因為就整個有機體而言,遺傳特點不僅顯示在長成的個體,而是在整個生命過程不斷地顯示出來。在細胞水平,細胞的分化也就是顯示遺傳特徵的過程,例如鳥類、爬行類的水晶體,其中所含的晶體蛋白是α、β、δ三種,不同於哺乳類,後者含有α、β、γ三種。在鳥類的晶體分化中首先出現大量的δ晶體蛋白,但是在哺乳類晶體分化中卻找不到這種蛋白。可見某種細胞的分化特徵的出現,也就是它們的遺傳特徵的出現。但是這僅是在細胞水平就一種生化性狀(特異的蛋白質)在一種特化細胞中的出現而言,情況當然還比較簡單,如果涉及到一個由多細胞組成的形態學性狀,情況會復雜得多,但是性狀發生的過程仍然是遺傳表現的過程。
像晶體細胞分化這樣的例子,細胞生物學的術語稱之為終末分化,也就是走向成熟的分化,其分化的產物就是這種細胞的終末產物。由於取材方便,產物比較單一易於分析等原因,細胞分化的研究中關於終末分化的研究占很大的比重,研究得比較多的是紅細胞、肌細胞、胰臟細胞、晶體細胞、黑色素細胞、軟骨細胞等。
一個經常被引用的例子是紅細胞中血紅素的轉換。人類胚胎早期的紅細胞中首先出現胚期血紅素,後來逐漸被胎兒期血紅素所代替,胎兒三個月之後,後者又被成體型血紅素所代替。關於這些血紅素已經有很多研究。例如它們各自由那些肽鏈組成,這些肽鏈在個體發育中交互出現的情況,它們各自的氨基酸組成和排列順序,各個肽鏈的基因位點,以至基因的結構都已比較清楚,工作可以說是相當深入了。
但是,追根到底有些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明確的解答,甚至沒有解答──這也適用於關於其他細胞的終末分化的研究。例如,為什麼胚期血紅素會在紅細胞而不在其他細胞中出現?為什麼會發生血紅素的轉換?關於前一問題,有人曾分別地從雞的輸卵管細胞(不產生血紅素)和紅細胞(產生血紅素)提取染色質,用酶來切割,觀察到兩種來源的染色質對酶的抵抗力不同。來自紅細胞的易於受到酶的攻擊,推測這可能由於核小體的構型不同。紅細胞中含有珠蛋白基因段落的核小體構型較鬆弛,因而易於受到影響;構型較鬆弛也就為RNA聚合酶在上面轉錄產生信使RNA提供了條件。但是如果追問下去,為什麼單單在紅細胞里核小體的構型比較鬆弛?RNA聚合酶怎樣識別出這樣的段落?這些問題還需進一步研究。其次,關於胚期血紅素向胎兒期血紅素的轉換。用兩種熒光染料標記兩種免疫抗體,觀察到在同一紅細胞中有兩種血紅素的存在,說明轉換不是由於出現不同的細胞,而是由於同一細胞相繼地產生了不同的血紅素。是什麼原因使得血細胞停止生產原有的而產生出新的血紅素?也許可以說是發育的「程序」,但還要回答發育程序得以實現的物質基礎是什麼。所有這些問題的解答,將使我們對基因選擇性表達的認識有極大的邁進。 實現了終末分化的細胞,已經失去了轉變為其他細胞類型的潛能,只能向一個方面分化。例如紅細胞,雖然發生血紅素的轉換,但不能轉變為其他類型的正常細胞,與胚胎細胞相比,它們的情況要簡單些,因為胚胎細胞在尚未獲得決定的時候是具有廣泛潛能的。拿中胚層細胞來說,它們既可以分化為肌細胞,也可以分化為前腎細胞、血細胞、間質細胞等。已經初步知道,外界因素可以影響中胚層細胞向肌細胞或紅細胞的方向分化,但是這因素是什麼,怎樣作用,都一無所知。在這里,首先要使中胚層細胞向某一方向分化,然後那一方向(例如紅細胞)所特有的一套終末分化的步驟才得以進行下去。形象化地說,中胚層細胞中似乎存在著向不同方向分化的開關,打開某一個開關(例如紅細胞的),才能進行那一方向的分化,這當然比終末分化更復雜些,對此還一無所知。

『叄』 基本原理與研究方法

一、總 體 思 路

本項研究的核心問題,是揭示水循環演化過程中子系統之間水量轉化機制,查明分區或子系統界面間地下水補給、徑流和更新模式,實現演化量化描述。

針對上述問題,以黑河幹流串聯的祁連山冰雪區、張掖盆地、金塔-花海子盆地、額濟納旗盆地為重點剖面,自南至北劃分為山區水循環子系統、南北部盆地水循環子系統、額濟納旗子系統3個研究分區。在充分研究地下水的形成演變過程及其特徵的基礎上,通過對各種水體進行調查,選擇典型地段,沿剖面線以不同時間和空間間隔采樣,以同位素作為示蹤劑,根據各種水體不同的特徵,採用地下水動態監測資料和同位素監測資料,確定區域地下水及局部地下水補給、徑流、排泄機制及其特徵值,分析各種水之間在不同時空上的關系及轉化規律。在此基礎上,確定地下水的補給、徑流機制及其演化過程。

最後,根據研究區的水文-氣候研究成果,結合地下水測年及同位素反映的補給特徵,建立地下水形成演化與區域水文循環的關系。根據不同地下水子系統的特徵值及其相互關系,建立不同典型分區地下水補給、徑流模式及其與相鄰子系統之間水量轉化模式。

具體研究流程如圖4-1所示。

圖4-1 黑河流域水循環演化同位素水文學研究工作流程圖

二、理 論 依 據

(一)放射性氚測年

1.氚起源及其放射性

氚是氫元素的一種放射性同位素。水中的氚主要有兩種起源:天然氚和人工核爆氚。天然氚主要來源於大氣中的核反應:

西北內陸黑河流域水循環與地下水形成演化模式

n是宇宙射線的快中子,大約3%~5%的大氣上層中子與氮反應形成氚(Ferronsky,1982)。人工氚主要由大氣核試驗產生,首次核試驗開始於1952年。氚原子生成後,即同大氣中的氧原子化合生成HTO水分子,成為天然水的一部分,參與水循環,成為追蹤各種水文地質作用的一種理想示蹤劑,更重要的是氚的放射性具有計時功能,因而成為水文地質研究中一種測年技術手段。氚的半衰期為12.34年,其衰變過程為:

西北內陸黑河流域水循環與地下水形成演化模式

氚含量以氚單位(TU)表示,天然降水的氚含量只有幾個TU。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由於北半球大氣核試驗大量的氚釋放進入大氣圈,到1963年降水中氚含量可達6000 TU,核爆過後,呈指數衰減,目前北半球降水氚含量大約是10 TU。影響降水中氚濃度的作用主要有:緯度效應、大陸效應、高程效應、季節效應、雨量效應。降水中氚含量最大出現在春末夏初,最小出現在秋末冬初。

2.地下水氚測年模型計算

定量估算地下水的年齡可以通過模型來計算,通常應用的模型是活塞流模型和全混合模型。

當地下水系統的信息傳輸關系符合線性規則,並且與地下水平均駐留時間相比,地下水徑流速度的變化可以忽略(Zuber et al.,1986)時,可以將地下水系統概化為線性穩定流集中參數系統。則地下水系統中氚輸入和輸出濃度的關系表示為

西北內陸黑河流域水循環與地下水形成演化模式

式中:t——氚輸出時間系列(年代);

τ——氚傳輸時間,即年齡;

λ——氚衰變參數,λ=ln2/T1/2,T1/2為氚的半衰期;

cout(t)——氚輸出函數,即輸出氚濃度隨時間變化的函數;

cin(t-τ)——氚輸入函數,即輸入氚濃度隨時間變化的函數;

g(τ)———系統響應函數或稱地下水年齡分配函數。

已知氚輸入系列和年齡分配函數,就可以利用(4-3)式求出輸出濃度與年齡的關系,然後採用配線法獲得采樣點地下水年齡。

根據不同的水文地質條件可以確定地下水年齡分配函數,常採用的模型有:活塞流模型(PFM)、指數模型也稱全混合模型(EM)、彌散模型(DM)、線性模型(LM)、指數-活塞流模型(EPM)等。一般活塞流模型或彌散度很小的彌散模型只能識別出1954年以來補給的地下水,典型彌散系統可識別年齡上限可達100~200年,而指數模型最大可識別出1000年的地下水(Maloszewski 和 Zuber,1996)。

黑河流域地下水系統自山前戈壁帶以下均包括側向徑流和垂向入滲補給,由指數型和活塞流型兩部分聯合組成,因此,選用指數-活塞流模型比較適合。EPM模型的年齡分配函數為:

西北內陸黑河流域水循環與地下水形成演化模式

式中:τm——地下水平均駐留時間(平均年齡);

η——系統中流動水總體積與指數型水體積之比,η=1時為指數模型,η越大活塞流模型占的比重越大。

將(4-4)式代入(4-3)式,可得EPM的數學模型。

(二)放射性14C測年

14C是碳的放射性同位素,其半衰期為5730年,是由大氣中氮產生的:

西北內陸黑河流域水循環與地下水形成演化模式

式中:n——中子;

p——質子。

14C在初始補給水中的濃度一般設定為核試驗前大氣中CO2的水平,即大約100 PMC,PMC(Percent Modern Carbon)是現代碳百分數,等於美國國家標准局(NBS)草酸標準的放射性碳濃度的94%。

Munnich(1957)首先把14C方法應用於地下水的測年,並建立了基本方法。地下水14C測年是應用地下水中的溶解無機碳(DIC)作為示蹤劑,以14C測定地下水中溶解無機碳的年齡。一般認為地下水的無機碳與土壤CO2隔絕後便停止了與外界14C的交換,所以地下水14C年齡一般指地下水和土壤CO2隔絕至今的年代。「年齡」是根據地下水的14C濃度和補給時濃度(源項)之間的差別來計算的:

西北內陸黑河流域水循環與地下水形成演化模式

式中:t——距今的年(a.B.P.);

A——測試的總溶解無機碳的14C含量;

A0——補給時初始總溶解無機碳的14C含量。

在大氣中,由於地球磁場和太陽活動可造成14C濃度大於或者小於100%,氣候變化也可以影響全球不同儲庫中(大氣圈,生物圈,海洋)14C濃度,因此,地下水的14C「年齡」可能偏離地下水的實際年齡。然而,對於地下水14C測年,這種差別與其他不確定性相比是可以忽略的。較為嚴重的影響是1963~1966年北半球的大氣核爆試驗,其峰值接近於200 PMC(Moser and Rauert,1983)。

測年模型都要產生一個初始的14C濃度A0,該值是考慮所有影響後的放射性初始起點。地下水中大多數碳起源於包氣帶的CO2氣體,但是,這種含有高濃度14C的碳常常在地下水補給過程中被低14C 濃度的碳酸岩礦物的溶解所稀釋。一些模型可以校正這種「死碳」的稀釋,包括Vogel(1970)模型、Tamers(1975)模型、Pearson和White(1967)模型,Mook(1976)模型、Fontes 和 Garnier(1979)模型等,某些模型如NETPATH(Plummer et al.,1994)聯合考慮了同位素混合和地下水化學演化(Plummer et al.,1990,1993,1994)。所有模型都分別考慮了不同的地球化學過程。

『肆』 調研方法有哪幾種

1、問卷調查法

問卷在國內外社會調查中廣泛使用。問卷是指用於統計和調查的表格,以問題的形式表達問題。問卷調查法是研究人員使用這種受控測量方法來測量所研究的問題,從而收集可靠數據的方法。

問卷大多是單獨或集體郵寄的。調查人員根據表格中的問題填寫答案。總的來說,問卷比面試形式更詳細、更完整、更容易控制。問卷調查法的主要優點是標准化和低成本。因為問卷方法是基於設計良好的問卷工具,所以問卷的設計需要標准化和測量。

2、網路調查方法

網路調查法(network survey method)是利用互聯網的互動信息交流渠道收集相關統計數據的方法。這種數據收集方法包括兩種形式,一種是直接使用問卷在互聯網上進行調查,另一種是通過互聯網從統計調查中收集一些二手數據。該方法具有方便、快速、調查效率高、調查成本低的優點。缺點是調查的范圍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在調查過程中可能會受到計算機病毒的干擾和破壞,甚至失去以前的成果。

3、實地調查法

在一定范圍內對某些社會現象進行現場調查,收集大量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從而探索社會現象。實地調查是在傳播研究的范圍內研究和分析媒體與受眾之間的關系和影響。

實地調查的目的不僅是為了發現事實,而且是為了系統地設計和理論上討論調查,形成假設,然後運用科學方法進行實地驗證,形成新的推論或假設。

4、社會調查法

社會調查是指特定的人類社會實踐。社會調查方法是社會調查對象使用的手段、工具和方法的總和,以確保他們的社會調查活動按預定方向進行,並達到理解和理解社會的目的。社會調查方法在社會調查活動中不可或缺,是社會調查活動的第三大要素。

5、抽樣調查法

也就是說,調查單位是完全隨機選擇的,沒有任何分組、分類、排隊等。其特徵在於每個樣本單元被抽取的概率相等,樣本的每個單元完全獨立,它們之間沒有一定的相關性和排斥性。簡單隨機抽樣是其他抽樣形式的基礎。這種方法通常僅在整體單元之間的差異小且數量少時採用。

6、統計調查方法

統計調查方法是指統計機構和統計人員收集統計數據的方法。《統計法》規定的統計調查方法主要包括普查、抽樣調查、統計報表、重點調查和綜合分析。我國現行調查方法的選擇原則是:以周期性普查為基礎,以定期抽樣調查為主體,綜合運用綜合調查、重點調查等方法,充分利用行政記錄等數據。

『伍』 論文開題報告中的研究現狀怎麼寫

課題開題報告的研究現狀也叫「國內外相關研究現狀」,闡述別人在本研究領域或相關課題研究中做了什麼,做得如何,有哪些問題解決了,哪些尚未解決,以便為自己開展課題研究提供一個背景和起點,有利於課題研究找到突破口和創新處。下面以「促進小學生閱讀能力形成的研究」方面課題為例撰寫的研究現狀範文:
(二)國內外相關研究現狀
前蘇聯教育家沙塔洛夫創立的「結構圖表閱讀教學法」,打破傳統教法的程式框框,一掃課堂沉悶空氣,學生能通過自己的思考正確地把握教學內容。澳大利亞的桑德斯的閱讀討論教學法認為,對閱讀的控制權應該留給孩子們,允許孩子們自由地閱讀討論,老師作必要的指導和幫助。紐西蘭的共同閱讀欣賞教學法等,分別在幾十年的時間內,在不同程度上產生了世界性的影響。這些閱讀理念對青少年的學習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近代,我國產生了許多富有創新意義的閱讀教學理論。梁啟超實用主義的閱讀理論;蔡元培反對「注入式」的具有創新意義的嶄新的教學方法,在一定意義上開啟了中國教育的新局面。葉聖陶關於「養成讀書習慣」的精闢論述,對我國現代語文教學影響至深;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大師呂淑湘先生說:「問語文學得好的人,無一不得力於課外閱讀。」更是將課外閱讀的重要性提高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來認識。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魏書生、錢夢龍、於漪、顏振遙等語文教學方面的專家所創造的風格獨特的閱讀教學方法,在閱讀教學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尤其是近年來,深受「應試教育」之苦的中國教育,在新課程理念的引導下,對語文閱讀教學進行了深刻反思,產生了許多嶄新的閱讀理論。被譽為「新教育』理念發起人的朱永新教授在《閱讀改變我們的一切》的演講中,明確提出了「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的全新觀點,對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外閱讀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但是,教育的功利化傾向,又使得課外閱讀處在「欲進不能,欲罷不忍」的尷尬境地,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面臨嚴峻的挑戰。
課題立項申請書撰寫技巧一文可供學習和參考。

『陸』 常用的定量研究方法有哪些

1、比率分析法。它是財務分析的基本方法,也是定量分析的主要方法。
2、趨勢分析法。它對同一單位相關財務指標連續幾年的數據作縱向對比,觀察其成長性。通過趨勢分析,分析者可以了解該在特定方面的發展變化趨勢。
3、結構分析法。它通過對財務指標中各分項目在總體項目中的比重或組成的分析,考量各分項目在總體項目中的地位。
4、相互對比法。它通過經濟指標的相互比較來揭示經濟指標之間的數量差異,既可以是本期同上期的縱向比較,也可以是同行業不同之間的橫向比較,還可以與標准值進行比較。通過比較找出差距.進而分析形成差距的原因。
5、數學模型法。在現代管理科學中,數學模型被廣泛應用,特別是在經濟預測和管理工作中,由於不能進行實驗驗證,通常都是通過數學模型來分析和預測經濟決策所可能產生的結果的。
以上五種定量分析方法,比率分析法是基礎,趨勢分析、結構分析和對比分析等方法是延伸,數學模型法代表了定量分析的發展方向。

『柒』 對比分析法是研究方法嗎

對比分析法不是研究方法。 是戲劇常用的一種主要藝術手法。

對比分析法也叫對比法或者比較分析法,是通過實際數與基數的對比來提示實際數與基數之間的差異,藉以了解經濟活動的成績和問題的一種分析方法。在科學探究活動中,常常用到對比分析法,這種分析法與等效替代法相似。

對比法,戲劇常用的一種主要藝術手法。一般有三種對比:人物對比、場面對比、細節對比。

對比分析法的形式:

對比分析法根據分析的特殊需要又有以下兩種形式:

1、絕對數比較

它是利用絕對數進行對比,從而尋找差異的一種方法。

2、相對數比較

它是由兩個有聯系的指標對比計算的,用以反映客觀現象之間數量聯系程度的綜合指標,其數值表現為相對數。由於研究目的和對比基礎不同,相對數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結構相對數:將同一總體內的部分數值與全部數值對比求得比重,用以說明事物的性質、結構或質量。如,居民食品支出額占消費支出總額比重、產品合格率等。

2)比例相對數:將同一總體內不同部分的數值對比,表明總體內各部分的比例關系,如,人口性別比例、投資與消費比例等。

3)比較相對數:將同一時期兩個性質相同的指標數值對比,說明同類現象在不同空間條件下的數量對比關系。如,不同地區商品價格對比,不同行業、不同企業間某項指標對比等。

4)強度相對數:將兩個性質不同但有一定聯系的總量指標對比,用以說明現象的強度、密度和普遍程度。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用"元/人"表示,人口密度用"人/平方公里"表示,也有用百分數或千分數表示的,如人口出生率用‰表示。

5)計劃完成程度相對數:是某一時期實際完成數與計劃數對比,用以說明計劃完成程度。

6)動態相對數:將同一現象在不同時期的指標數值對比,用以說明發展方向和變化的速度。如,發展速度、增長速度等。

『捌』 畢業論文 開題報告中的研究方法該怎麼寫

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可以問我,希望能夠幫到你?


提供一個開題報告範文範例,僅供參考,希望對你開題報告寫作能有幫助。


提供一個開題報告範文範例,僅供參考,希望對你開題報告寫作能有幫助。

提供一個學校範文僅供參考:

1.選題的目的和意義:中小企業是推動國民經濟發展,構造市場經濟主體,促進社會穩定

的基礎力量,對企業健康發展、培育

壯大市場主體、擴大就業渠道、促進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

於佔全國企業總數99%、工業產值60%

、利稅40%、就業機會75%的中小企業,現階段不但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而且在對

外貿易中占的比重也越來越大。中小

企業在對外貿易中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途徑或策略
2.探究中小企業的出口路徑的意義中小企業能在國際市場大顯身手,也能推動我國經濟的可

持續發展,有利於擴大企業市場,提

高中小企業國際競爭力;有利於緩解中小企業資金短缺困難,可以利用出口獲得發展資金,也

可以吸引海外風投基金或者吸引外資

合股以及從海外資本市場出口型中小企業是近年來我國貿易增長的中堅力量,是國民經濟的

生力軍,其發展越來越關繫到經濟發

展、社會穩定與和諧。產業集群化發展是目前世界經濟發展中的一種重要經濟現象,也是我

國中小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其對企

業、區域、國家的經濟發展都具有現實而深遠的意義。對於我國出口型中小企業目前產業

集群發展的現階段而言,還存在很多問

題,比較突出的一點就是集而不群,大而不強,缺乏整體協調發展的支持體系和戰略部署。這

一點,在當前全球經濟危機的形勢下

尤為凸顯。 目前我國對出口型中小企業的研究還不多見,遠遠落後於實踐中的需要。本文

將從經濟學視角,以我國出口型中小企

業集群作為研究對象,以促進我國出口型中小企業產業集群可持續發展、提高集群應對風險

能力及集群競爭力為目標

2.國內外研究現狀
3.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無論是

3.選題研究的內容:
該論題研究的內容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三網融合」背景下廣電產業所面臨挑戰的研究
(一)廣電產業運營模式的轉變
(二)員工配置和技術能力的提高
(三)廣電網路業務能力的提升
二、對「三網融合」背景下廣電產業所面臨機遇及對策研究
(一)機遇
1、拓展電視傳播的新渠道
2、增強電視傳播的互動性
3、擴大電視傳播受眾群體
(二)對策
1、加快廣電網路的改造
2、開辦內容新穎的節目
3、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

4.選題研究的技術路線、研究方法和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研究技術路線:首先,了解本論題的研究狀況,形成文獻綜述和開題報告。其次,進

一步搜集閱讀資料並研讀文本,做好

相關的記錄,形成論題提綱。第三,深入研究,寫成初稿。最後,反復修改,完成定稿。
研究方法: 運用文獻分析法、文本細讀法、比較法、綜合分析法等進行研究。
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把自己的關鍵問題用兩句話寫下即可)

5.研究與寫作計劃:
2014年3月1日——3月6日 確定選題、收集相關資料
2014年3月7日——3月10日 撰寫開題報告與開題
2010年5月1日——6月30日 收集資料,開展研究,形成寫作提綱
2010年7月1日——9月30日 深入研究,形成論文初稿
2010年10月1日——10月30日 論文修改、定稿、列印、答辯

閱讀全文

與研究方法的比重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手機眼睛測試方法 瀏覽:144
如何用簡單的方法提取指紋 瀏覽:240
刺血治療面癱方法 瀏覽:713
成本稅的計算方法 瀏覽:546
會辦事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324
h2扶手異響解決方法 瀏覽:966
按摩牙的正確方法圖片 瀏覽:56
香薰片的使用方法 瀏覽:717
紅花油使用方法 瀏覽:170
撒網的方法和步驟圖解 瀏覽:465
用什麼方法要寶寶呢 瀏覽:633
新手健身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475
二氧化硅檢測方法紅外 瀏覽:53
香菜種植的幾種方法 瀏覽:346
學習方法應如何制定 瀏覽:269
如何通過調理去小肉粒最簡單方法 瀏覽:32
全球研究方法 瀏覽:406
多肉冰葡萄乾的食用方法 瀏覽:30
寵物狗得了CTVT治療方法 瀏覽:92
嬰兒黃疸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