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樣人工孵化火雞蛋
種雞蛋的保護,不能磨損、破裂;
孵化的溫度;
孵化的環境、條件;
衛生、防疫;
過程的管理。
購買變壓器上使用的線圈溫度計 上面有可調溫度斷電的功能,如果要求測試精度很高的話買數控的 一個指針的大概2000 (杭州儀表的還可以把)
還有AKM的很好不過很貴
雞胚胎母體外的發育,主要依靠外界條件,即溫度、濕度、通風、轉蛋等。
(一)溫度
溫度是孵化最重要的條件,保證胚胎正常發育所需的適宜溫度,才能獲得高孵化率和優質雛雞。
3.胚胎發育的適溫范圍和孵化最適溫度 雞胚胎發育對環境溫度有一定的適應能力,溫度在35~40.5℃(95~105F),都有一些種蛋能出雛。但若使用電力孵化器孵化,上述溫度不是胚胎發育最適溫度。在環境溫度得到控制的前提下,就立體孵化器而言,最適孵化溫度是37.8℃即10F。出雛期間為37~37.5℃。
2.高溫、低溫對胚胎發育的影響
(1)高溫影響 高溫下胚胎發育迅速,孵化期縮短,胚胎死亡率增加。雛雞質量下降。死亡率的高低,隨溫度增加的幅度及持續時間的長短而異。孵化溫度超過42℃,胚胎2~3小時死亡。孵化5天胚蛋孵化溫度達47℃時,2小時內全部死亡。孵化16天的在40.6℃(104F)溫度下經24小時,孵化率稍有下降;43.3℃(110F)經9小時,孵化率嚴重下降;在46.1℃經3小時或48.9℃(120F)經1小時,則所有胚胎全死亡。
(2)低溫影響 低溫下胚胎發育遲緩,孵化期延長,死亡率增加。孵化溫度為35.6℃(96F)時,胚胎大多數死於殼內。較小偏離最適溫度的高低限,對孵化10天後的胚胎發育的抑製作用要小些,因為此時胚蛋自溫可起適當調節作用。
3. 變溫孵化與恆溫孵化制度 目前在我國關於雞孵化給溫有兩種主張:一種提倡變溫孵化,另一種則採用恆溫孵化。這兩種孵化給溫制度,都可獲得很高的孵化率。
(1)變溫孵化法(階段降溫法) 變溫孵化法主張根據不同的孵化器、不同的環境溫度(主要是孵化室溫度)和雞的不同胚齡,給予不同孵化溫度。其理由是:①自然孵化(抱窩雞孵化)和我國傳統孵化法,孵化率都很高,而它們都是變溫孵化;②不同胚齡的胚胎,需要不同的發育溫度。
(2)恆溫孵化法 將雞的21天孵化期的孵化溫度分為:1~19天,37.8℃;19~21天,37~37.5℃(或根據孵化器製造廠推薦的孵化溫度)。在一般情況下,兩個階段均採用恆溫孵比,必須將孵化室溫度保持在22~26℃。低於此溫度,應當用廢氣、熱風或火爐等供暖;如果無條件提高室溫,則應提高孵化溫度0.5~0.7℃;高於此溫度則開窗或機械排風(乃至採用人工送入冷風的辦法)降溫,如果降溫效果不理想,考慮適當降低孵化溫度(降0.2~0.6℃)。
㈡ 水床孵化小雞是不是最好的方法
小雞孵化最好是用孵化箱,電腦控制的恆溫系統。孵化率最高的。
㈢ 怎麼自己孵鸚鵡蛋(不用孵化器)
人工孵化。
1、通風:通風的目的是使胚胎生長發育有足夠的氧氣,並排出孵化箱內的二氧化碳。通風前期需要少,而後期多,前期胚胎需要較少氧氣,代謝排出廢氣較少,通風量太大亦會影響孵化箱內溫度,後期小鳥胚胎代謝旺盛,產熱較多,排出的二氧化碳量亦逐步增加,因此需要通風良好。
2、翻蛋:翻蛋有3個作用,一是防止胚胎與蛋殼粘連;二是促進發育;三是使種蛋受熱均勻。翻蛋每2-3小時一次,翻蛋時要輕拿輕放,要防止兩個蛋撞擊,有點裂紋的都會成為死蛋,最好還是尊重親鳥的孵蛋規律,因為親鳥也是定時用爪子翻蛋。
3、涼蛋:前7天可以不用涼蛋,7天以後,由於胚胎自身產熱增多,孵化箱內溫度不穩定,所以在中後期要涼蛋,每天一次,每次15分鍾左右,到最後兩三天可以增加到20分鍾左右。如果孵化箱內溫度控制精確,也可以不涼蛋。
(3)用什麼方法不用水床孵化擴展閱讀:
虎皮鸚鵡喂養注意事項:
1、虎皮鸚鵡繁殖期間,一對種鳥應單籠飼養,平時在飼料中要多提供一些例如墨魚板骨的含鈣營養,保證雌鳥產卵需要。
2、繁殖期間,鸚鵡的雌鳥會逐步減少進食,雄鳥則會去喂哺雌鳥,而且雌鳥顯得比平常沒精神,好象很疲倦似的。雌鳥每次產大約3-9隻蛋,隔一天產一隻蛋,孵化期一般為16天左右。孵蛋期間雌鳥會在巢內專心孵蛋,雄鳥在旁邊看守保護,有時一些雄鳥也會協助雌鳥孵蛋。
3、孵蛋期間如果天氣過於乾燥,必須隔日向鳥巢外噴霧或灑水,以提高巢屋內的空氣濕度,保證雛鳥的成活率。
4、一般鸚鵡都能熟練地照顧好雛鳥,但也有極少數會出現攻擊或放棄雛鳥的現象,如果萬一發現這種情況,就要採取人工喂哺的辦法。
㈣ 水床孵化小雞技術
選蛋盡量利用保存2周以內、蛋型正常、大小適中、蛋殼厚薄均勻、顏色協調一致、色澤鮮艷的種蛋,保存時間越短,出雛率越高。
消毒入孵前一般採用熏蒸法消毒,即每立方米空間用高錳酸鉀15克、福爾馬林30毫升的劑量,在25℃~30℃的溫度條件下熏蒸20分鍾。
(4)用什麼方法不用水床孵化擴展閱讀:
水床濕度濕度在整個孵化過程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若濕度不足則會引起胚胎粘殼、出雛困難;濕度過高,易造成雛雞蛋黃吸收不良,體質差,易死亡。適宜的濕度應掌握兩頭高、中間平的原則,即前期相對濕度為60%~65%,中期為55%~60%,後期為60%~68%,出雛期為70%~75%,這樣才是最好的
㈤ 水床孵化技術要點
水床孵化技術最主要的是控制溫度,溫差不能有較大的起伏,盡量保持恆定的溫度,保證能受熱均勻。再就是通風換氣這一點,保證好通風條件,使新鮮的空氣可以正常的流入流出,促進空氣置換。
出殼前兩天每天至少4-6次掀開覆蓋物透氣,之前涼蛋2次,使蛋溫降到貼眼皮上感覺微涼即可。蛋多直接在孵化箱里翻蛋降溫,蛋少可取出放在覆蓋物上涼蛋。冬季室溫10幾度的情況下大概涼3分鍾,根據室溫適當調整。
(5)用什麼方法不用水床孵化擴展閱讀
孵化小雞注意事項
1、找到抱窩母雞,母雞要抱窩時會一直扒在窩里不肯出來當你靠近它時它會張開翅膀做攻擊架勢,這就是要抱窩了,在讓它扒兩天等穩定了就可以讓它抱窩了。
2、選擇優質的種蛋,家中有公雞公雞母雞比例為1比10,雞蛋光滑兩頭大小能區分出來最後。
3、把雞蛋放到做好孵化的窩里擺好,選擇安靜避光的環境,放上母雞就可以開始孵化小雞了。
4、母雞的餵食是隔一天一喂的,在喂母雞時要拿出去母雞,這時的雞蛋一定要用棉絮蓋好保溫喂完後讓母雞排出便後再拿回去繼續孵化以免排便在雞蛋上影響小雞的出成率。
5、如果是夏天孵化在20天差不多就出小雞了,如果是在冬天要二十三四天才會出小雞,在孵化到18天時可以用溫水試水。
㈥ 全自動孵化孵了一半可以改成水床繼續孵化嗎
全自動孵化的話,如果孵化一半的時候出現故障,那麼完全可以用水床來孵化不會有問題,只要掌握好溫度,接著孵化就可以了,完全可以復出。來的。
㈦ 自製孵蛋器詳細製作方法
全自動孵化器最簡單省事,雞蛋放進去就不用管了,可是總感覺那樣會沒有樂趣,沒有參與感,最後還是決定自己親手製作一個水床孵化器!
1.准備工作
配件:加熱毯(加熱坐墊) 平口塑料袋(水床) 溫控器(最好要精確到0.1度的) 溫度計 泡沫箱 棉墊或棉被
2.種蛋的選擇與消毒
種蛋要挑選個頭大小差不多的,蛋表面光滑沒有粗糙感,且蛋殼太薄的不能要,過長過圓的不能要,雙黃蛋不能要(吃了吧),挑選好種蛋後,做消毒處理,用高錳酸鉀兌水,浸泡兩分鍾,清洗擦乾即可!然後大頭朝上靜置五六個小時,因為氣室在雞蛋的大頭處,靜置的作用可以使氣室歸位。
3.開始組裝孵化箱
泡沫箱最底層鋪放加熱坐墊(注意加熱坐墊不要對折,安全隱患);坐墊上層放置水帶(瓶口塑料袋)最好用那種加厚的,如果不放心就用兩層,防止漏水;把溫控器的溫度探頭用膠帶貼在水帶表面(注意膠帶不要遮擋探頭);加熱坐墊鏈接溫控器即可。對了,水帶里最好直接裝入40度左右溫水,不然升溫太慢
4.放入種蛋
我這里准備了12個雞蛋,3個鵝蛋,不過聽說鵝蛋孵化溫度要略高於雞蛋,不管了,先一起孵化一次試試看吧
5.蓋好棉被或棉墊,設置孵化溫度
我是每天翻蛋3次,早中晚各一次,為了方便翻蛋,最好給蛋做個編號或者記號!
孵化第五天照蛋,會發現這些蛋有明顯變化,小生命已經在孕育了,整體下來這個孵化器成本也就60元左右,網上也可以買到現成的水床孵化器,但是自己動動手更有參與感不是嗎,而且這個溫控器比那種現成的孵化器配備的溫控器要好的多,以後養魚的時候也能用得到,哈哈!
㈧ 水床孵化器可以不用水袋嗎
必須使用水袋的,不使用的話會導致漏水,水床孵化器的使用方法消毒後開機運行,測試溫度,測量溫度,調整溫度,將消毒的蛋放入,設置好溫度,每天翻蛋,驅散余熱,若干天後可以適當噴點水增加濕度,等待蛋破殼。把水袋接水,檢查有沒有漏水等情況,平鋪在水床孵化機的箱子底部,水量大概在3到5公分左右,水袋的口子一定要朝上用夾子或者膠布固定在水箱一側,否則容易漏水。把溫度控制探頭用膠布粘在水袋錶面,讓探頭充分接觸水袋;
㈨ 有沒有自己人工孵化野雞成功的,傳授一下經驗,今天撿了兩個野雞蛋。想讓它孵成野雞。
熱水缸孵化法
熱水缸孵化需要水缸、鋁盤、棉被等,將蛋放入小網袋內,水缸外用棉絮進行保溫,內有50-70攝氏度溫水,水量不要接觸鋁盤底部,將鋁盤放在水缸上,再蓋上棉被。開始孵化時,缸內溫度略高,可以多進行幾次翻蛋,蛋溫一致後,每4-6小時可以進行翻蛋一次,缸內水可以一天換1-2次,孵化時可以在鋁盤內放置一支溫度計以便掌握溫度變化。
電熱毯孵化法
在電熱毯下鋪一層棉絮,毯子上蓋一層棉毯,上面平放5厘米見方的方形木棍,將蛋放在木棍上,蓋上棉被,通電加溫,每隔30分鍾檢查一次溫度,通過開關電熱毯、翻蛋、蓋被子的薄厚等控制孵化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