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必修五政治方法論是什麼意思

必修五政治方法論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2-05-05 01:40:08

① 誰知道高2政治的方法論和原理內容

請提高懸賞
唯物論部分

1、自然界的物質性原理

【原理內容】自然界不是神創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規律形成和發展的,是統一的物質世界的組成部分。

【方法論】承認自然界的物質性是人們有意識地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基本前提。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學會與自然和諧相處。

2、人類社會的物質性原理

【原理內容】

3、世界物質性統一性原理(由1、2、得到的)
【原理內容】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於它的物質性(而不是意識)。

【方法論】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主觀符合客觀,反對主觀主義。
4.、物質決定意識的原理

【原理內容】物質決定意識,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意識是物質的反映,意識依賴於物質。

【方法論】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使主觀符合客觀(或做到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反對從主觀出發(經驗主義、教條主義)。

註:3、4、有一致性。

5、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的原理(即意識能正確反映客觀事物;意識活動的特點;世界的可知性原理)

【原理內容】

6、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的原理(即意識的反作用原理)
【原理內容】意識能夠通過實踐反作用於客觀事物,正確的意識能夠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錯誤的意識則會阻礙客觀事物的發展。
【方法論】我們要重視意識的作用,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
7、 意識對人體生理活動有調控作用的原理

【原理內容】

8.、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的原理(由6、7、得到的)

9、意識的能動作用的原理(由5、8、得到的)

10、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由4、9、得到的)
【原理內容】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
【方法論】我們要處理好主觀和客觀的關系,既要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使主觀符合客觀,又要重視意識的作用,樹立正確的意識,克服錯誤的意識。

11、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內容】規律是客觀的,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是不可違抗的。規律是普遍的,事物在運動變化發展過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規律。
【方法論】必須遵循規律,不能違背規律,要按客觀規律辦事。違背規律會受到規律的懲罰。

12、規律是可以認識和利用的原理及其方法論

在客觀規律面前,人並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可以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於人類。
13、規律存在和起作用是有條件的原理及其方法論

規律的存在和起作用是有條件的,人們利用規律並不是改造、創造、改變規律,而是改變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進而使規律發生作用的結果和形式產生有利於人的變化。

14、客觀規律性和主觀能動性的辯證關系原理(由11、12、13、得到的)
【原理內容】客觀規律和主觀能動性是辯證統一的,①尊重客觀規律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和基礎,

②發揮主觀能動性是認識、掌握和利用客觀規律的必要條件。

【方法論】要把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有機結合起來,把革命熱情和科學態度結合起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註:規律的含義加上11-14,構成規律的觀點或知識。廣義的規律的客觀性原理指的也就是11-14.

註:14是10的表現形式,兩個原理有一致性,因為規律具有客觀性。但只有當題目涉及到本質和規律時才能使用第14條。第10條客觀事物從現象到本質都適用。

15、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根本對立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原理內容】

【方法論】堅持唯物主義,反對唯心主義;堅持無神論,反對有神論;堅持從實際出發,反對從主觀出發。

16、怎樣發揮主觀能動性?(充分、正確) (演繹式答題可用)

①要積極認識規律、掌握規律。②要努力發揮意識的預見性、創造性、目的性和計劃性特點。③要尊重客觀規律。④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⑤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也許還有)

17、怎樣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使主觀符合客觀(或做到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該問題非常大,涉及到唯物論、辯證法許多知識,宜專題講解))

(三)認識論部分
1、實踐的基本特徵

①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的特點②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的特點③實踐具有社會性歷史性的特點

註:以上三條子原理可單獨使用,其中②與意識反作用原理、認識反作用原理有一致性。

2、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決定認識的原理

①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和唯一來源 ②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③ 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准 ④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總方法論】要重視實踐的作用,積極參加實踐活動,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和黨的群眾路線。

註:以上四條子原理可單獨使用。其中①②要求我們堅持從群眾中來;③④要求我們到群眾中去。

另外,實踐決定認識、是認識的來源與物質決定意識有一致性,但前者體現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的統一,後者只能體現唯物論。

3、 認識對實踐有反作用,真理和科學理論對實踐有巨大的(積極的)指導作用

【方法論】①要重視真理和科學理論,用之武裝人腦,發揮它的指導作用。②要求我們到群眾中去。

4、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由2、3、得到的)

【原理內容】實踐和認識是辯證統一的關系。一方面,實踐決定認識,是認識的基礎。(具體表現在: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准;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另一方面,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科學的理論對實踐有推動作用。

【方法論】要積極參加實踐活動,又要豐富和發展我們的認識;要堅持理論與實際的統一,把已有知識應用於實踐去指導實踐,要注重學習科學理論,掌握真理,發揮其指導作用。
註:該原理與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有一致性。

5、人的認識是在實踐基礎上的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的統一

【方法論】既要參加實踐,又要學習書本知識,反對讀書無用論和教條主義。

6、 真理的客觀性原理

【原理內容】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真理只有一個,不存在反映同一對象的相互矛盾(沖突)的不同的真理。

【方法論】堅持客觀真理,反對主觀真理論、多元真理論

7、 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

【原理內容】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如果超出真理的適用范圍和條件,或條件發生改變,真理就會轉化為謬誤。【方法論】①在探索真理的過程中,不要怕犯錯誤,要正確對待錯誤。②追求真理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8、認識過程的反復性、無限性和上升性原理(人類認識運動的總規律)

【原理內容】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認識受到各種條件的制約,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反復多次才能完成;人類認識是無限發展的,認識運動是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循環,是一種波浪式的前進或螺旋式的上升。)

【方法論】追求真理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

9、人類追求和發展真理的特點(演繹式答題可用)

【原理內容】①追求和發展真理以實踐為基礎。②追求和發展真理是一個在不同觀點爭鳴中不斷克服謬誤、逐步接近真理的反復過程。③追求和發展真理沒有止境,是一個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過程。④追求和發展真理是一個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把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相結合的過程。(可能還有)

註:1-5是辨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實踐的觀點,對應的方法論可回答怎樣堅持實踐的觀點。

再觀察一下,哪幾條是講認識和發現真理;哪幾條是講檢驗真理;哪幾條是講運用真理;哪幾條是講追求和發展真理。

10、怎樣才能正確發揮科學理論的指導作用(演繹式答題可用)

①要掌握科學理論。a.科學理論對實踐有巨大的指導作用,只有掌握它,實踐才可能成功;b.掌握科學理論重在掌握其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②要做到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a.來源於實踐的理論只有回到實踐中,解決實際問題,才能發揮指導作用;b.要根據實際的變化發展來檢驗、發展和運用理論,這樣才能正確發揮其指導作用。③要反對經驗主義、教條主義等主觀主義思想和做法,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可能還有。

(四)辯證法部分
1、普遍聯系的原理(聯系的普遍性原理、狹義的聯系觀)
【原理內容】事物是普遍聯系的,一切事物與周圍其他事物之間、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都存在著聯系。

【方法論】要堅持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反對形而上學孤立觀。

註:「任何兩個事物都是有聯系的」這句話是錯誤的。

2、聯系的客觀性原理

【原理內容】聯系是事物本事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自在事物和人為事物的聯系都是客觀的)

【方法論】要尊重聯系的客觀性,從事物固有的聯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反對主觀聯系、神創聯系、無視聯系、試圖取消聯系的錯誤)

3、 聯系與人的關系原理及方法論 註:(二)14屬於(四)3.

【內容】聯系是客觀的,並不意味著人對事物的聯系無能為力。人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而非人的願望),創造或改變聯系的條件,從而改變事物的狀態,調整原有的聯系,建立新的具體聯系。

註:「四大工程」;互聯網溝通信息;發展循環經濟;建橋修路開辟航線;建立雙方合作關系(機制);建立風險預警機制等皆能體現上述原理。

4、聯系的多樣性和有條件性原理

【原理內容】事物的聯系是多種多樣的,是具體的,有條件的。由於條件不同,事物聯系的性質、作用也就不同。【方法論】要求我們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有利、不利;客觀、主觀;內部、外部等),做到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
5、整體和部分相互關系原理
【原理內容】整體和部分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密不可分。

①(強調整體重要性的兩句話……) ②(強調部分重要性的兩句話……)

【方法論】堅持整體和部分的統一。①我們應當樹立全局觀念,立足整體,統籌全局,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的最有目標,從而達到整體功能大於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②同時必須重視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

6、系統優化的方法

【原理內容】系統有三個基本特徵:整體性、有序性、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具體講:①系統作為一個整體具有它的每一個要素都不能單獨具有的功能②系統內部都具有層次等級式的結構,系統各要素總是按照一定的順序和方法發生作用。③系統內部各要素的結合使整體的功能具有了趨向強化的特徵,整體的功能不是部分的功能的簡單相加,整體大於部分功能之和。(③有兩種情形:不能認為整體功能總是大於部分功能之和。a.當各個部分以有序合理優化的結構形成整體時,整體功能就會大於部分功能之和,如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b.當部分以無序欠佳的結構形成整體時,整體功能就小於部分功能之和,如三個和尚沒水吃。)

【方法論】在實踐方面的要求:(對應原理的三條)①要著眼於事物的整體性;②要注意遵循系統內部結構的有序性;③要注意系統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在認識方面的要求:要學會用綜合的思維方式來認識事物。

7、事物的聯系與發展的關系

【原理內容】事物的普遍聯系是變化發展的基本條件,正是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才構成了事物的變化發展。

【方法論】要利用事物間的有利聯系,克服不利的聯系,促進事物的發展。

註:1-7為唯物辯證法普遍聯系的觀點。方法論可用來回答怎樣堅持聯系的觀點。

8、物質和運動相互關系原理
【原理內容】物質和運動是密切聯系、不可分割的:①物質是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②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主體;③離開物質談運動或離開運動談物質都是錯誤的。
【方法論要求】我們要用運動、變化、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反對割裂物質和運動二者關系的兩種錯誤觀點。
9、運動和靜止相互關系原理
【原理內容】運動是無條件的、絕對的,靜止是有條件的、相對的;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任何事物都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
【方法論】①要用運動、變化、發展的觀點看問題,還要承認事物相對靜止的存在這是人們認識事物的基礎。反對割裂運動和靜止的辯證統一。②制定政策既要與時俱進,又要保持相對穩定。
10、世界是永恆發展的(狹義的發展觀、發展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內容】整個世界是一個無限變化和永恆發展的物質世界。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方法論】①堅持用變化發展的觀點看事物。②要有創新精神,堅持與時俱進,促進新事物的成長。

11、事物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的原理 (事物發展的趨勢)

【原理內容】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事物發展的方向是前進的、上升的,事物前進的道路是曲折的、迂迴的。

【方法論】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鼓勵支持新事物的成長;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備,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勇敢地接受挫折與考驗。

12、量變、質變的辯證關系原理 (事物發展的狀態)

【原理內容】量變和質變是事物發展的兩種狀態。事物的發展總是從量變開始,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會引起質變。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准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質變又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事物的發展就是這樣循環往復,不斷前進。

【方法論】①要重視量的積累,為實現事物的質變創造條件;或控制對事物發展不利的量變,防微杜漸;②當……時,要果斷抓住時機,促成質變,實現事物的飛躍和發展。③當……時,要堅持適度原則。
註:「量變引起質變」這句話不科學。

13、內外因的辯證關系原理(事物發展的原因、動力)

【原理內容】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推動著事物的變化和發展。事物的變化發展是內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二者缺一不可。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源泉、根本動力)。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外因必須通過內因才起作用。

【方法論】①要堅持內外因向結合的觀點。②要充分重視內因,反對懶漢懦夫主義。③不能忽視外因的作用,要利用有利的外因,抵制不利的外因,反對外因決定論。

註:「內因決定外因」這句話是錯誤的。

註:7-13為唯物辯證法發展的觀點。唯物辯證法發展觀還包括第10課所有原理(創新觀)。方法論可用來回答怎樣堅持發展的觀點。

14、對立統一的觀點(狹義的矛盾觀)
【原理內容】任何事物內部都包含著既對立又統一的兩個方面。對立性和統一性是矛盾的兩種基本屬性,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推動著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對立統一規律就是事物矛盾運動的規律,它揭示了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方法論】堅持用兩點論、兩分法全面地看問題。反對形而上學片面觀。
15、矛盾轉化的原理

【原理內容】矛盾雙方相互依賴,相互貫通,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方法論】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條件促成有利的矛盾轉化,改變條件防止不利的矛盾轉化。

16、矛盾的統一性和斗爭性是始終不可分割的

【原理內容】

【方法論】既要看到……,又要看到……,不可偏廢一方。

17、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內容】事物自身包含的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中,並且貫穿於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即處處有矛盾、時時有矛盾,矛盾是普遍的、客觀的。
【方法論要求】①要敢於承認矛盾、揭露矛盾,善於分析矛盾,積極尋找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②要堅持兩分法,防止片面性(承認矛盾的普遍性是堅持唯物辯證法的前提)。

18、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內容】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它規定了一事物區別於他事物的特殊本質。表現在: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點;②同一事物矛盾在不同發展階段各有不同的特點;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的矛盾,有主次矛盾之分;同一矛盾雙方有不同的特點,有矛盾主次方面之分。)
【方法論】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反對形式主義的「一風吹」、「一刀切」)

註: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與一切從實際出發是一致的,但前者是辯證法,後者是唯物論。
19、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關系原理
【原理內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辯證統一的。①普遍性寓於特殊性之中,沒有特殊性就沒有普遍性;②特殊性包含著普遍性、離不開普遍性。③兩者在不同場合可以相互轉化。
【方法論】堅持矛盾普遍性特殊性的統一。堅持一般號召和個別指導相結合、個別試點和經驗推廣相結合;堅持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20、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關系原理
【原理內容】在復雜事物中,主要矛盾處於支配地位,對事物的發展起決定作用;次要矛盾對事物的發展和主要矛盾的解決也有影響(促進或延緩);主次矛盾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方法論】既要善於抓住重點,集中主要力量解決主要矛盾,又要學會統籌兼顧,不能忽視次要矛盾。

註:當主要矛盾變化了,中心工作(工作重點)也要隨之轉變,這樣才能真正做到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這體現了唯物論和辯證法的統一。

21、矛盾主次方面相互關系原理
【原理內容】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系是對立統一的。他們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賴,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次要方面對事物性質也有一定的影響。
【方法論】看問題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支流。要根據矛盾主方判斷事物性質,同時不能忽視矛盾次方(對事物發展有不利影響的矛盾次方要防微杜漸)。

註:當矛盾主方改變時,人們對事物性質的認識也要隨之轉變,這樣才能真正做到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這體現了唯物論和辯證法的統一。

22、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的觀點
【原理內容】兩點論是指……,重點論是指……,兩者關系是……。

【方法論要求】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的認識方法(上述20、21兩個原理的共同方法論)

23、矛盾與聯系、發展的相互關系(參見第九課導言)

註:13-23為唯物辯證法矛盾的觀點,方法論可用來回答怎樣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或怎樣堅持矛盾的觀點或矛盾分析法(廣義)。狹義的矛盾分析法僅包括①堅持兩點論兩分法全面觀;②具體問題具體分析;③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24、辯證否定觀

【原理內容】辨證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發展的環節和聯系的環節,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其實質是「揚棄」。 (要掌握辯證否定觀和形而上學否定觀的區別)
【方法論要求】必須樹立創新意識,做到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不僅要尊重書本知識,尊重權威,還要立足實踐,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實現理論和實踐的創新與發展。

25、辯證法的本質的原理

【原理內容】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創新的。

【方法論】辯證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維要求我們,解放思想,突破成規陳說,不斷創新,開拓新境界。

26、創新的社會作用的原理

【原理內容】創新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推動生產關系和社會制度的變革,推動人類思想和文化的發展。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時代的引擎,是社會發展的動力。

【方法論】要樹立創新意識,促進社會發展和民族進步。

註:以上10、24-26為唯物辯證法創新的觀點,從屬於唯物辯證法發展的觀點。

註:創新的辯證法依據是10、24、25、26、唯物論依據是(二)14、認識論依據是(三)8、

27、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是根本對立的
【原理內容】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是兩種根本對立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前者主張用聯系、發展、全面的觀點看問題,而後者則用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看問題。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對立的焦點和根本分歧在於是否承認矛盾,是否承認內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根本動力。
【方法論要求】堅持唯物辯證法,反對形而上學,學會用聯系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切忌用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觀點看問題。

28、怎樣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演繹式答題可用)

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導下;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客觀地如實地承認矛盾、分析矛盾;要分析不同事物具有的不同矛盾的特點;要在事物變化發展過程中把握矛盾,分析同一矛盾在不同發展階段上的不同特點;要分析同一復雜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分清主次矛盾;要分析某一矛盾的雙方具有的不同特點,分清矛盾主次方面;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29、教材有幾處講到在什麼情況下會導致詭辯論?

30、教材有幾處講到在什麼情況下要一切因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

註:以上(二)、(三)、(四)屬於辯證唯物主義。

(五)社會歷史觀部分(屬於歷史唯物主義)
1、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
【原理內容】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隨著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而變化發展;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落後或超前社會存在,而不是同步);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落後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阻礙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推動作用。

【方法論】要求我們注意形成科學的社會意識,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註:該原理與物質意識辨證關系原理、實踐認識辨證關系原理有一致性。

2、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它決定著……,決定著……。

註:這就是重視農業和糧食生產的哲學依據。

3、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

【原理內容】

4、上層建築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包含政治經濟的關系原理)

【原理內容】

註:以上兩條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規律。走歷史發展必由之路,是社會發展規律的客觀要求。

5、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和實現方式的原理

【原理內容】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發展過程是曲折的。社會發展的實現方式是解決社會基本矛盾:在階級社會里主要通過階級斗爭實現;在社會主義社會只能通過改革來實現。

6、社會主義與改革的關系原理

【原理內容】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仍然是……,這一非對抗性的矛盾只能通過改革加以解決。改革是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改革是社會主義社會前進的強大動力。

7、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和創造者
【原理內容】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方法論】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六)人生觀價值觀部分(屬於歷史唯物主義)

1、人生價值是人的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的統一

【原理內容】人生價值是人的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的統一。人生的真正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貢獻,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是人生價值的基本標志,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基礎和源泉,處於首要地位;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基本前提和條件。

註:人生價值的兩個方面是矛盾主次方面的關系。

② 政治中的方法論和原理是什麼意思

政治中的方法論是是一種以解決問題為目標的理論體系或系統,通常涉及對問題階段、任務、工具、方法技巧的論述。方法論會對一系列具體的方法進行分析研究、系統總結並最終提出較為一般性的原則。原理是人們對世界的認知中,認為事物的基礎理論。

一定的世界觀原則在認識過程和實踐過程中的運用表現為方法。方法論則是有關這些方法的理論。沒有和世界觀相脫離、相分裂的孤立的方法論;也沒有不具備方法論意義的純粹的世界觀。一般說來,有什麼樣的世界觀就有什麼樣的哲學方法論。

唯物主義世界觀要求人們在認識和實踐中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唯心主義世界觀則從某種精神的東西出發。客觀唯心主義世界觀要求人們在行動中遵從某種客觀的精神原則或宗教教義、神靈的啟示等等。

主觀唯心主義世界觀則認為人們可以按著自我的感覺經驗、願望、主觀意志等等行事。辯證法的世界觀要求從事物的普遍聯系和永恆運動中把握事物,分析事物自身的矛盾和解決這些矛盾。形而上學世界觀則促使人們孤立地、靜止地、呆板地考察事物。

哲學方法論以一定的世界觀為根據,世界觀以自身對人們的認識方法和實踐方法的指導意義而取得存在的價值。哲學方法論離不開世界觀,自然科學方法論也必須以自然觀和科學觀為前提。各門具體科學的研究方法歸根結底也受一定世界觀的制約。

(2)必修五政治方法論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法國哲學家R.笛卡爾提出了理性演繹方法論。他同培根一樣,反對經院哲學,主張發展科學。笛卡爾不滿意經院哲學從聖經教義出發的演繹法,認為從中得不出任何可靠的知識。他重視理性,在《論方法》一書中提出4條方法:

①普遍懷疑,把一切可疑的知識都剔出去,剩下決不能懷疑的東西;

②把復雜的東西化為最簡單的東西,例如把精神實體簡化為思維,把物質實體簡化為廣延;

③用綜合法從簡單的東西得出復雜的東西,他說過:「給我廣延和運動,就能造出一個世界來」;

④累計越全面、復查越周到越好,以便確信什麼都沒有遺漏。他曾用這種理性演繹法從分析上帝的完滿性的概念推論上帝的存在性。他主張清楚明白性,並稱之為「自然的光明」,即理性。笛卡爾特別強調數學,主張一切知識都應該象幾何學那樣,從幾條「不證自明的」「天賦的」公理中推演出來,認為只有這種知識才是最可靠的知識。

③ 政治學方法論的原理有哪些

一 世界的物質統一性 原理及方法論
【原理】: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的本質是物質,世界上先有物質後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
【方法論】:原理要求我們在想問題辦事情的時候要一切從實際出發。
二 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 原理及方法論
【原理】: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正確的意識對發展起促進作用;錯誤的意識阻礙客觀事物發展。
【方法論】: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重視意識的能動作用,重視精神的力量,自覺樹立正確的意識,克服錯誤的意識。
三 意識的能動作用 原理及方法論
【原理】:①人能夠能動的認識世界。意識不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現象,還能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認識事物,沒有不可認識之物。 ②人能夠能動的改造世界。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意識對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製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奮進,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觀消沉,喪失鬥志。
【方法論】:意識的能動作用原理告訴我們:重視認識的作用,重視精神的力量,自覺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
四 客觀規律和主觀能動性的關系 原理及方法論
【原理】:尊重規律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和基礎,發揮主觀能動性是認識和利用規律的必要條件,要把二者有機結合起來。
【方法論】: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既要尊重客觀規律又要發揮主觀能動性。

④ 高中政治的方法論、唯物辯證法、歷史唯物主義分別有哪些

方法論:從實踐觀點,認識論和真理 及三者關系入手理解
唯物辯證法 包括對立統一 ,質量互變,否定之否定,及五大范疇
歷史唯物主義:沒啥內容啊我記得,只有個群眾觀點,人民創造歷史,社會意識和社會存在關系

⑤ 高中政治的唯物論,方法論,辯證法,怎麼區別的

唯物論是原理,辯證法是方法論。

唯物論回答這個世界是物質的,方法論就是堅持唯物主義、一切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等等。。唯物論裡面的大原理有對應的方法論,總之所謂對應於原理的方法論就是根據理論來聯系處理實際問題,所以叫「方法論」。

再舉個例子,比如矛盾是對立統一的,這個是原理,而對應的「方法論」---讓我們去一分為二地看待問題,解決問題。。XXXXX等等一堆套路語言。

再不明白就去查個,方法論表格~或者追問

⑥ 方法論是什麼意思

方法論就是關於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方法的理論,是一種以解決問題為目標的理論體系或系統,通常涉及對問題階段、任務、工具、方法技巧的論述。方法論適用於各門具體社會科學並起指導作用的范疇、理論、原則、方法和手段的總和。

(6)必修五政治方法論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研究問題的方法論四步驟

1.永遠不接受任何我自己不清楚的真理,就是說只要沒有經過自己切身體會的問題,不管有什麼樣的結論,都可以懷疑。

2.可以將要研究的復雜問題,盡量分解為多個比較簡單的小問題,一個一個地分開解決。

3.將這些小問題從簡單到復雜排列,先從容易解決的問題著手。

4.將所有問題解決後,再綜合起來檢驗,看是否完全,是否將問題徹底解決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方法論

⑦ 方法論是指什麼啊

什麼是科學方法論?
科學方法論是關於科學的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論,探索方法的一般結構,闡述它們的發展趨勢和方向,以及科學研究中各種方法的相互關系問題。有廣義狹義之分。狹義的僅指自然科學方法論即研究自然科學中的一般方法,如觀察法、實驗法、數學方法等。廣義的則指哲學方法論,即研究一切科學的最普遍的方法。20世紀隨著自然科學的發展出現了許多新方法,如控制論方法、信息方法、系統方法等,促進了方法論研究的高度發展。科學方法論愈來愈顯示出它在科學認識中確立新的研究方向、探索各部門的新生長點、提示科學思維的基本原理和形式的作用。唯物辯證法是從人類的實踐中總結和概括出來的正確的哲學方法,是科學研究的普遍的方法論。它對自然科學的一般研究方法起指導作用。並將隨著科學實踐的發展而發展。科學方法論的歷史形態,從科學發展的整個歷史來看,有4種形態:自然哲學方法論、哲學方法論、邏輯方法論和理論方法論。

⑧ 什麼是政治哲學的方法論呢是答大題的步驟還是什麼作用

方法論基本上就是怎麼做。
作用?
學習,除了考試用,當然就是指導現實生活咯。。。哈哈。
屬於哲學部分,選擇大題都有用。

⑨ 問 高中政治 的 辯證法與方法論有幾個 分別是什麼

)辯證法部分
1、普遍聯系的原理(聯系的普遍性原理、狹義的聯系觀)
【原理內容】事物是普遍聯系的,一切事物與周圍其他事物之間、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都存在著聯系。

【方法論】要堅持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反對形而上學孤立觀。

註:「任何兩個事物都是有聯系的」這句話是錯誤的。

2、聯系的客觀性原理

【原理內容】聯系是事物本事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自在事物和人為事物的聯系都是客觀的)

【方法論】要尊重聯系的客觀性,從事物固有的聯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反對主觀聯系、神創聯系、無視聯系、試圖取消聯系的錯誤)

3、 聯系與人的關系原理及方法論 註:(二)14屬於(四)3.

【內容】聯系是客觀的,並不意味著人對事物的聯系無能為力。人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而非人的願望),創造或改變聯系的條件,從而改變事物的狀態,調整原有的聯系,建立新的具體聯系。

註:「四大工程」;互聯網溝通信息;發展循環經濟;建橋修路開辟航線;建立雙方合作關系(機制);建立風險預警機制等皆能體現上述原理。

4、聯系的多樣性和有條件性原理

【原理內容】事物的聯系是多種多樣的,是具體的,有條件的。由於條件不同,事物聯系的性質、作用也就不同。【方法論】要求我們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有利、不利;客觀、主觀;內部、外部等),做到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
5、整體和部分相互關系原理
【原理內容】整體和部分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密不可分。

①(強調整體重要性的兩句話……) ②(強調部分重要性的兩句話……)

【方法論】堅持整體和部分的統一。①我們應當樹立全局觀念,立足整體,統籌全局,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的最有目標,從而達到整體功能大於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②同時必須重視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

6、系統優化的方法

【原理內容】系統有三個基本特徵:整體性、有序性、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具體講:①系統作為一個整體具有它的每一個要素都不能單獨具有的功能②系統內部都具有層次等級式的結構,系統各要素總是按照一定的順序和方法發生作用。③系統內部各要素的結合使整體的功能具有了趨向強化的特徵,整體的功能不是部分的功能的簡單相加,整體大於部分功能之和。(③有兩種情形:不能認為整體功能總是大於部分功能之和。a.當各個部分以有序合理優化的結構形成整體時,整體功能就會大於部分功能之和,如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b.當部分以無序欠佳的結構形成整體時,整體功能就小於部分功能之和,如三個和尚沒水吃。)

【方法論】在實踐方面的要求:(對應原理的三條)①要著眼於事物的整體性;②要注意遵循系統內部結構的有序性;③要注意系統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在認識方面的要求:要學會用綜合的思維方式來認識事物。

7、事物的聯系與發展的關系

【原理內容】事物的普遍聯系是變化發展的基本條件,正是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才構成了事物的變化發展。

【方法論】要利用事物間的有利聯系,克服不利的聯系,促進事物的發展。

註:1-7為唯物辯證法普遍聯系的觀點。方法論可用來回答怎樣堅持聯系的觀點。

8、物質和運動相互關系原理
【原理內容】物質和運動是密切聯系、不可分割的:①物質是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②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主體;③離開物質談運動或離開運動談物質都是錯誤的。
【方法論要求】我們要用運動、變化、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反對割裂物質和運動二者關系的兩種錯誤觀點。
9、運動和靜止相互關系原理
【原理內容】運動是無條件的、絕對的,靜止是有條件的、相對的;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任何事物都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
【方法論】①要用運動、變化、發展的觀點看問題,還要承認事物相對靜止的存在這是人們認識事物的基礎。反對割裂運動和靜止的辯證統一。②制定政策既要與時俱進,又要保持相對穩定。
10、世界是永恆發展的(狹義的發展觀、發展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內容】整個世界是一個無限變化和永恆發展的物質世界。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方法論】①堅持用變化發展的觀點看事物。②要有創新精神,堅持與時俱進,促進新事物的成長。

11、事物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的原理 (事物發展的趨勢)

【原理內容】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事物發展的方向是前進的、上升的,事物前進的道路是曲折的、迂迴的。

【方法論】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鼓勵支持新事物的成長;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備,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勇敢地接受挫折與考驗。

12、量變、質變的辯證關系原理 (事物發展的狀態)

【原理內容】量變和質變是事物發展的兩種狀態。事物的發展總是從量變開始,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會引起質變。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准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質變又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事物的發展就是這樣循環往復,不斷前進。

【方法論】①要重視量的積累,為實現事物的質變創造條件;或控制對事物發展不利的量變,防微杜漸;②當……時,要果斷抓住時機,促成質變,實現事物的飛躍和發展。③當……時,要堅持適度原則。
註:「量變引起質變」這句話不科學。

13、內外因的辯證關系原理(事物發展的原因、動力)

【原理內容】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推動著事物的變化和發展。事物的變化發展是內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二者缺一不可。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源泉、根本動力)。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外因必須通過內因才起作用。

【方法論】①要堅持內外因向結合的觀點。②要充分重視內因,反對懶漢懦夫主義。③不能忽視外因的作用,要利用有利的外因,抵制不利的外因,反對外因決定論。

註:「內因決定外因」這句話是錯誤的。

註:7-13為唯物辯證法發展的觀點。唯物辯證法發展觀還包括第10課所有原理(創新觀)。方法論可用來回答怎樣堅持發展的觀點。

14、對立統一的觀點(狹義的矛盾觀)
【原理內容】任何事物內部都包含著既對立又統一的兩個方面。對立性和統一性是矛盾的兩種基本屬性,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推動著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對立統一規律就是事物矛盾運動的規律,它揭示了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方法論】堅持用兩點論、兩分法全面地看問題。反對形而上學片面觀。
15、矛盾轉化的原理

【原理內容】矛盾雙方相互依賴,相互貫通,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方法論】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條件促成有利的矛盾轉化,改變條件防止不利的矛盾轉化。

16、矛盾的統一性和斗爭性是始終不可分割的

【原理內容】

【方法論】既要看到……,又要看到……,不可偏廢一方。

17、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內容】事物自身包含的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中,並且貫穿於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即處處有矛盾、時時有矛盾,矛盾是普遍的、客觀的。
【方法論要求】①要敢於承認矛盾、揭露矛盾,善於分析矛盾,積極尋找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②要堅持兩分法,防止片面性(承認矛盾的普遍性是堅持唯物辯證法的前提)。

18、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內容】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它規定了一事物區別於他事物的特殊本質。表現在: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點;②同一事物矛盾在不同發展階段各有不同的特點;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的矛盾,有主次矛盾之分;同一矛盾雙方有不同的特點,有矛盾主次方面之分。)
【方法論】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反對形式主義的「一風吹」、「一刀切」)

註: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與一切從實際出發是一致的,但前者是辯證法,後者是唯物論。
19、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關系原理
【原理內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辯證統一的。①普遍性寓於特殊性之中,沒有特殊性就沒有普遍性;②特殊性包含著普遍性、離不開普遍性。③兩者在不同場合可以相互轉化。
【方法論】堅持矛盾普遍性特殊性的統一。堅持一般號召和個別指導相結合、個別試點和經驗推廣相結合;堅持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20、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關系原理
【原理內容】在復雜事物中,主要矛盾處於支配地位,對事物的發展起決定作用;次要矛盾對事物的發展和主要矛盾的解決也有影響(促進或延緩);主次矛盾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方法論】既要善於抓住重點,集中主要力量解決主要矛盾,又要學會統籌兼顧,不能忽視次要矛盾。

註:當主要矛盾變化了,中心工作(工作重點)也要隨之轉變,這樣才能真正做到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這體現了唯物論和辯證法的統一。

21、矛盾主次方面相互關系原理
【原理內容】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系是對立統一的。他們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賴,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次要方面對事物性質也有一定的影響。
【方法論】看問題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支流。要根據矛盾主方判斷事物性質,同時不能忽視矛盾次方(對事物發展有不利影響的矛盾次方要防微杜漸)。

註:當矛盾主方改變時,人們對事物性質的認識也要隨之轉變,這樣才能真正做到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這體現了唯物論和辯證法的統一。

22、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的觀點
【原理內容】兩點論是指……,重點論是指……,兩者關系是……。

【方法論要求】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的認識方法(上述20、21兩個原理的共同方法論)

23、矛盾與聯系、發展的相互關系(參見第九課導言)

註:13-23為唯物辯證法矛盾的觀點,方法論可用來回答怎樣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或怎樣堅持矛盾的觀點或矛盾分析法(廣義)。狹義的矛盾分析法僅包括①堅持兩點論兩分法全面觀;②具體問題具體分析;③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24、辯證否定觀

【原理內容】辨證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發展的環節和聯系的環節,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其實質是「揚棄」。 (要掌握辯證否定觀和形而上學否定觀的區別)
【方法論要求】必須樹立創新意識,做到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不僅要尊重書本知識,尊重權威,還要立足實踐,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實現理論和實踐的創新與發展。

25、辯證法的本質的原理

【原理內容】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創新的。

【方法論】辯證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維要求我們,解放思想,突破成規陳說,不斷創新,開拓新境界。

26、創新的社會作用的原理

【原理內容】創新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推動生產關系和社會制度的變革,推動人類思想和文化的發展。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時代的引擎,是社會發展的動力。

【方法論】要樹立創新意識,促進社會發展和民族進步。

註:以上10、24-26為唯物辯證法創新的觀點,從屬於唯物辯證法發展的觀點。

註:創新的辯證法依據是10、24、25、26、唯物論依據是(二)14、認識論依據是(三)8、

27、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是根本對立的
【原理內容】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是兩種根本對立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前者主張用聯系、發展、全面的觀點看問題,而後者則用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看問題。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對立的焦點和根本分歧在於是否承認矛盾,是否承認內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根本動力。
【方法論要求】堅持唯物辯證法,反對形而上學,學會用聯系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切忌用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觀點看問題。

⑩ 高中政治 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 方法論

1.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認識的源泉;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准;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方法論: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積極參加社會實踐。2.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正確的認識對實踐具有積極促進作用,錯誤的認識對實踐具有消極阻礙作用。方法論:學習科學理論,樹立正確的認識,克服和反對錯誤的認識。 我們老師這樣講的

閱讀全文

與必修五政治方法論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快速分析問題可以應用的方法 瀏覽:51
喇叭阻抗測量方法 瀏覽:428
會計常用的三種核算方法 瀏覽:711
教案教學方法都有哪些 瀏覽:695
兒童食用蜂蜜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707
中國勇士訓練方法 瀏覽:960
貧血的類型和治療方法 瀏覽:280
白芷的食用方法與禁忌 瀏覽:814
888x25簡便方法計算 瀏覽:493
美的暖風機的正確安裝方法 瀏覽:717
大學論文食品選出最佳配方方法 瀏覽:315
中期舌癌的治療方法 瀏覽:544
隱形防護網報警器安裝方法 瀏覽:733
紅胎記治療方法 瀏覽:442
殺鮑魚方法圖片 瀏覽:914
cpk過程能力分析報告方法 瀏覽:286
變頻率計測量方法 瀏覽:496
電梯平層精準度檢測方法 瀏覽:147
治療淋病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924
奶牛乳房炎治療方法 瀏覽: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