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因果分析的五種方法
因果關系的五種方法是求同法、求異法、同異共用法、共變法、剩餘法。
因果關系分析法也叫穆勒五法、溯因法。
因果分析是用於判斷事物之間因果關系的科學分析方法。
B. 什麼是因果關系分析法
因果分析圖法,也稱為質量特性要因分析法,其基本原理是對每一個質量特性或問題,採用圖示的方法,逐層深入排查可能原因。然後確定其中最主要原因,進行有的放矢的處置和管理。
因果關系分析法,是從事物變化的因果關系質的規定性出發,用統計方法尋求市場變數之間依存關系的數量變化函數表達式的一類預測方法。這類預測方法,在市場預測中常用的方法有兩種:
回歸分析法
當預測目標變數(稱因變數)由於一種或幾種影響因素變數(稱自變數)的變化而發生變化,根據某一個自變數或幾個自變數的變動,來解釋推測因變數變動的方向和程度,常用回歸分析法建立數學模型。
回歸分析法:在掌握大量觀察數據的基礎上,利用數理統計方法建立因變數與自變數之間的回歸關系函數表達式,來描述它們間數量上的平均變化關系。這種函數表達式稱回歸方程式。
回歸分析中,當研究的因果關系只涉及因變數和一個自變數時,叫做一元回歸分析;當研究的因果關系涉及因變數和兩個或兩個以上自變數時,叫做多元回歸分析。
回歸分析中,又依據描述自變數與因變數之間因果關系的函數表達式是線性的還是非線性的,分為線性回歸分析和非線性回歸分析。
線性回歸分析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市場預測中的一種重要預測方法。
經濟計量法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作為社會經濟活動的基本場所,它一方面是企業營銷活動的環境,另一方面也將社會經濟系統視為其環境。這種市場現象間的系統關系,使市場變數間的某些因果關系不能只研究自變數對因變數的影響,而忽視因變數對自變數的逆向影響或各種自變數之間的相互影響。
這樣一種市場變數間相互依存的復雜關系,回歸分析法往往就不能對其做出系統描述。
經濟計量法就是揭示這類市場變數間復雜因果關系數量變化關系的方法。
經濟計量法,是在以經濟理論和事實為依據的定性分析基礎上,利用數理統計方法建立一組聯立方程式,來描述預測目標與相關變數之間經濟行為結構的動態變化關系。這組聯立方程式稱為經濟計量模型。
C. 定量研究的名詞解釋
定量研究是與定性研究相對的概念,要考察和研究事物的量,就得用數學的工具對事物進行數量的分析,這就叫定量的研究,也稱量化研究,是社會科學領域的一種基本研究範式,也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步驟和方法之一。
定量,就是以數字化符號為基礎去測量。定量研究通過對研究對象的特徵按某種標准作量的比較來測定對象特徵數值,或求出某些因素間的量的變化規律。由於其目的是對事物及其運動的量的屬性作出回答,故名定量研究。
定量研究的方法:
1、調查法
調查法是一種古老的研究方法,是指為了達到設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計劃全面或比較全面地收集研究對象的某一方面情況的各種材料,並作出分析、綜合,得到某一結論的研究方法。
2、相關法
相關法是指經由使用相關系數而探求變數間關系的研究方法。相關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確定變數之間關系的程度與方向。變數關系的程度,有完全相關、高相關、中等相關、低相關或零相關等;而變數關系的方向有正相關和負相關等。
3、實驗法
實驗法是指操縱一個或一個以上的變數,並且控制研究環境,藉此衡量自變數與因變數間的因果關系的研究方法。實驗法有兩種,一種是自然實驗法,另一種是實驗室實驗法。
D.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含義、特點和用途是什麼
一、含義不同:
定量研究範式認為在人們的主觀世界之外,存在一個客觀且唯一的真相,研究者必須採用精確而嚴格的實驗程序控制經驗事實的情景,從而獲得對事物因果關系的了解。
定性研究範式盡管定量研究取得了輝煌的勝利,但是其「拆整為零」的研究方式、對技術與方法的過度依賴、以及價值中立的研究原則也導致了諸多弊病,損害了社會科學研究的整體性、意義性與動態性。
二、研究不同:
定量研究強調在研究設計、數據收集、結果的處理與解釋上必須具備嚴格的形式,具體表現在強調對事物進行量化的測量與分析;強調對研究對象進行人為干預,創設實驗條件。
定性研究範式的主要特徵:在研究目的上,定性研究更重視對事實的解釋性理解,強調「事實」本身必須通過研究者主觀的詮釋才可能揭示其意義。在研究情景上,定性研究更強調研究情景的自然性,主張在現有的環境下開展研究,研究者不做預先安排。
定量研究意義
從量的方面分析研究事物,運用數學方法研究和考察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方法。任何事物都是質和量的統一體。有定性研究而沒有定量研究只能對事物有一個大致的認識,這種認識既不精確,也不全面,甚至可能是錯誤的。
因為沒有數量就沒有質量。量變到了一定程度,就會引起質變,所以對事物的基本數量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定量研究就是通過對事物量的規定性的分析來把握事物質的規定性。在社會學研究中,最常用的定量研究方法就是社會統計法。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定量研究
E. 什麼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是傳播學研究方法之一,指通過邏輯推理、哲學思辯、歷史求證、法規判斷等思維方式,著重從質的方面分析和研究某一事物的屬性。是傳統的人文科學研究方法在傳播學領域的具體運用。主要用於研究傳播的社會結構和功能、傳播的社會控制、傳播與社會發展的相互關系等。人類對社會和自然的認識首先是從屬性開始的,事物的根本差別也表現在其質的差別上,因此對事物進行質的分析是認識事物的重要方法。但是,在對事物進行定性分析時,往往容易受個人價值觀的影響。因此,應在定性分析基礎上輔以定量分析,以得出更准確、更客觀、更科學的結論。
定量分析是識別危險的一種方法。原是分析化學的一個分支,以測定物質中各成分的含量為主要目標。根據所用方法的不同,分為重量分析、容量分析和儀器分析三類。因分析試樣用量和被測成分的不同,又可分為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超微量分析等。後推廣為在明確劃分物質種類的前提下,即把物質定性以後,具體分析物質的強度、剛度、范圍變化量指標。在「量」 的方面分析物質,適於分析危險損失發生的概率、頻率和損失程度等量度指標。
F. 論文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是什麼意思
定性研究(Qualitative Analysis)
定性研究,「Qualitative Analysis"基於對所研究對象的深入分析或了解。通常情況下,當樣本規模比較小,但是需要對所研究問題需要有全面、詳細和豐富的描述時,會採用定性研究。
比如,採用案例分析(case study)時,重點是用語言文字詳細描述你的研究、訪談和選擇案例的過程如何展開。
定性研究(Qualitative Analysis)經常使用靈活的數據收集方法,需要表達出從參與者的角度來理解問題,並強調時間發生的背景和意義。定性研究(Qualitative Analysis)常用的數據收集方法為:participant observation, focus group, qualitative interviews, discourse analysis, documentary analysis, and visuamethods。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訪談(Qualitative Interviews)。定性訪談的重點就是研究者通過一系列誘導式的提問從被采訪者中獲得他們經驗的深入理解。
定性研究(Qualitative Analysis)通常在社科類英文論文中用到,因為社會科學中的硏究很多情況下只能靠客觀觀察,並且硏究的可重復性很低,所以我們常常使用歸納法來得出結論。
定性研究(Qualitative Analysis)的目的就是用定性的資料來說明、解釋或者預測真實世界的現象。這種方法獲得的資料比較豐富,另外一個優點是給研究者較大的詮釋空間,來彌補定量研究的不足。
定性研究(Qualitative Analysis)也有它的缺點。首先就是人力成本比較高,因為要通過直接觀察和訪談來收集數據。第二,因為被觀察對象通常是一個特定的群體,而且數據的收集都是基於研究人員的個人觀察,所以結論的客觀性很難保證,同時也很難推廣到更加廣泛的場合。定量研究(Quantitative Analysis)
與定性研究(Qualitative Analysis)的歸納法不同,定量研究(Quantitative Analysis)使用Dective(演繹)法來得出結論。演繹法就是通過使用現有的文獻和理論來形成假設或者命題,再通過收集適當的數據,分析數據來檢驗這些假設或命題。如果分析結果一致,那就說明假設成立。
定量研究(Quantitative Analysis)通常採用科學的方法,其中包括變數的實驗控制和操作、收集經驗數據、數據建模與分析等等。在商科畢業論文中,通常採用的定量分析為問卷調查(questionnaire survey)。
在問卷調查中,研究者運用統一設計好的問卷,向選定的樣本了解情況或者征詢意見。問卷調查的好處是能夠同時對大批目標用於進行測驗,用時短,數據大。問卷通常由開放式問題和封閉式問題組成。
由此可見,定量研究(Quantitative Analysis)的核心就是定量數據的收集以及分析。通過分析數據得出的結果往往具有可靠性和有效性的優勢,並且可以建立研究問題與數據之間的因果關系。
定量研究(Quantitative Analysis)方法的優點是可以相當快地收集和分析數據,研究結果也更為可靠客觀。如果調查樣本是有效的隨機樣本,那麼我們可以把研究結果推廣到整個人群。而它的缺點是數據不如定性研究來的詳細,大規模的定量研究(Quantitative Analysis)成本也會非常昂貴。定性研究(Qualitative Analysis)和定量研究(Quantitative Analysis)的區別
通過上面的詳細介紹,大家可以了解到這兩種研究方法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區別:
依據不同。定量研究(Quantitative Analysis)的依據來源於現實資料數據,而定性研究(Qualitative Analysis)的依據來源於大量的歷史事實和生活經驗。
研究手段不同。定量研究(Quantitative Analysis)主要運用統計分析和建立模型等方法,而定性研究(Qualitative Analysis)主要運用邏輯推理、歷史比較等方法。
學科基礎不同。定量研究(Quantitative Analysis)以概率論、統計學為接觸,而定性研究(Qualitative Analysis)則以邏輯學為基礎。
結論的表述形式不同。定量研究(Quantitative Analysis)主要以數據、模式、圖形等來表達,而定性研究(Qualitative Analysis)結論多以文字描述為主。
G.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方法是什麼
一、定量研究設計的主要方法有調查法、相關法和實驗法。
1、調查法
調查法是一種古老的研究方法,是指為了達到設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計劃全面或比較全面地收集研究對象的某一方面情況的各種材料,並作出分析、綜合,得到某一結論的研究方法。
2、相關法
相關法是指經由使用相關系數而探求變數間關系的研究方法。相關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確定變數之間關系的程度與方向。變數關系的程度,有完全相關、高相關、中等相關、低相關或零相關等;而變數關系的方向有正相關和負相關等。
3、實驗法
實驗法是指操縱一個或一個以上的變數,並且控制研究環境,藉此衡量自變數與因變數間的因果關系的研究方法。實驗法有兩種,一種是自然實驗法,另一種是實驗室實驗法。
二、定性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 與幾個人面談的小組訪問,要求詳細回答的深度訪問,以及各種投影技術等。
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的區別
1、著眼點不同
定量研究著重事物量的方面;定性研究著重事物質的方面。
2、在研究中所處的層次不同
定量研究是為了更准確地定性。
3、依據不同
定量研究依據的主要是調查得到的現實資料數據,定性研究的依據則是大量歷史事實和生活經驗材料。
4、手段不同
定量研究主要運用經驗測量、統計分析和建立模型等方法;定性研究則主要運用邏輯推理、歷史比較等方法。
5、學科基礎不同
定量研究是以概率論、社會統計學等為基礎,而定性研究則以邏輯學、歷史學為基礎。
6、結論表述形式不同
定量研究主要以數據、模式、圖形等來表達;定性研究結論多以文字描述為主。定性研究是定量研究的基礎,是它的指南,但只有同時運用定量研究,才能在精確定量的根據下准確定性。
H. 定量研究的定量研究的方法
定量研究設計的主要方法有調查法、相關法和實驗法。 實驗法是指操縱一個或一個以上的變數,並且控制研究環境,藉此衡量自變數與因變數間的因果關系的研究方法。實驗法有兩種,一種是自然實驗法,另一種是實驗室實驗法。
I. 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的異同及優缺點
定性和定量分析是兩種不相同但是有潛在聯系的分析方法。
不同:
定性就是用文字語言進行相關描述。它是主要憑分析者的直覺、經驗,運用主觀上的判斷來對分析對象的性質、特點、發展變化規律進行分析的一種方法。
定量就是用數學語言進行描述。它是依據統計數據,建立數學模型,並用數學模型針對數量特徵、數量關系與數量變化去分析的一種方法。
相同:
它們一般都是通過比較對照來分析問題和說明問題的。正是通過對各種指標的比較或不同時期同一指標的對照才反映出數量的多少、質量的優劣、效率的高低、消耗的大小、發展速度的快慢等等,才能為作鑒別、下判斷提供確鑿有據的信息。
優缺點:
相比而言,定量分析方法更加科學,但需要較高深的數學知識,而定性分析方法雖然較為粗糙,但在數據資料不夠充分或分析者數學基礎較為薄弱時比較適用。在分析過程中通常會運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
拓展資料
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的聯系:
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應該是統一的,相互補充的; 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本前提,沒有定性的定量是一種盲目的、毫無價值的定量;定量分析使之定性更加科學、准確,它可以促使定性分析得出廣泛而深入的結論 。
事實上,現代定性分析方法同樣要採用數學工具進行計算,而定量分析則必須建立在定性預測基礎上,二者相輔相成,定性是定量的依據,定量是定性的具體化,二者結合起來靈活運用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J. 淺談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的區別與結合
一、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哲學基礎不同
定量研究秉承實證主義的觀點,實證主義是以經驗的確切資料為科學基礎的哲學系統。所以,定量研究在具體的研究過程中強調客觀性、操作化和概括化,要求研究者採取價值中立的立場。定性研究以本體論、個人主觀意義及經驗為主體的知識論和價值理性為哲學基礎,認為對於社會現象的理解取決於研究者和研究對象之間的互動關系,很難做到價值中立。定性研究強調,社會科學「研究的是人類自覺的或經過反思的行為」。
二、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研究目的不同
定性研究比較注重參與者的主觀感受,旨在解釋社會現象, 著眼於從整體上理解和詮釋被研究對象,關注不同的人如何理解各自生活的意義。而定量研究通過對社會事實的測量,從中發現社會規律,旨在確定被研究對象的因果關系和相互影響,更多地注意個別變數和因素和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以指導實踐。
三、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研究依據和研究路徑不同
定量研究依據的主要是調查得到的現實資料數據,定性研究的依據則是大量歷史事實和生活經驗材料。研究路徑上,定量研究通常從既有的理論出發,提出理論假設,然後通過問卷等工具收集經驗證據來驗證預想的模型、假設或理論,這是一個從一般到特殊、自上而下的演繹過程,突出的是對既有理論的驗證或推廣。而定性研究更偏向於一個創立理論的過程,通過訪談和個案等方法收集相關資料,側重於對社會現象的深入挖掘和把握,從許多不同證據之間的相互聯系中概括出論題、論斷或理論,是一個從個別到一般、自下而上的歸納過程。
四、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表述形式不同
定性研究主要是敘述性的說明,研究結論多以文字描述為主。定性研究的形式比較靈活,通常包含了多種研究方法。定量研究強調標准化研究程序和預先設計,用數字或測量而不用文字來描述事物或現象,主要通過數據、模式、圖形等來說明統計結果,表達研究結論。
隨著社會科學不同領域的交織與融合不斷擴大,科學哲學和科學方法論不斷發展,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出現了兼容和整合的趨勢。特別是21世紀以來,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的結合使用已經成為社會科學研究中的新的發展趨勢,不同研究領域的學者開始有意識地在自己的研究中採用結合的方法,以改善研究的效度和信度、提高研究的質量。我國的社會科學研究,要做好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