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偏癱的斜板訓練方法

偏癱的斜板訓練方法

發布時間:2022-04-26 10:21:06

1. 老人偏癱足下垂,怎麼能康復

01 運動療法治療
如神經生理學療法(NPT)又稱神經發育學療法(NDT)這是一類改善腦組織病後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的治療技術。它是依據神經系統正常生理機能及發育過程,即由頭到腳、由近端至遠端的發肓過程,運用誘導或抑制的方法,使患者逐步學會如何以正常的運動方式去完成日常生活動作的訓練方法。在康復治療中常用的NPT技術有:Bobath技術、Brunnstrom技術、 PNF技術、Rood技術等。


02 站斜板和電動起立床
是糾正足下垂常見方法,斜板相對於起立床來說更自由點,可以隨處使用,但缺少保護措施。在站立的過程中,藉助身體重力的作用使踝關節達到一個正常的角度,從而能夠緩解腦卒中患者的足下垂和足內翻。起立床還可以幫助長期卧床或者急性期的無法站立的患者帶來改善體位性低血壓和腸蠕動的治療效果。


03 功能性電刺激治療
功能性電刺激(FES)屬於神經肌肉電刺激的范疇,是利用一定強度的低頻脈沖電流,通過預先設定的程序來刺激一組或多組肌肉,誘發肌肉運動或模擬正常的自主運動,以達到改善或恢復被刺激肌肉或肌群功能的目的。有研究表明FES在早期治療足下垂時能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2. 偏癱患者康復訓練的方法

癱瘓肢體的早期要做被動鍛煉 以預防關節攣縮變形,保持肢體於功能位。按關節活動閾進行被動活動,按由健側到患側,由大關節到小關節循序進行,既要注意各方向運動到位,還要注意動作強度,切忌粗暴,以免肌肉損傷。對肘、趾(指)、踝、膝關節要因其易發生強直,特別注意多運動。按摩患肢要輕柔而有節律,以使其放鬆。被動鍛煉每天2次,每次15min。 配合神經營養葯物,如腦活素,腦復康效果更好點.做好康復訓練 (1) 行走訓練 步幅均勻,頻率適中,伸髖曲膝,先抬一足跟部,重心轉移要平穩,不要過急,一腳足跟亦先著地,重心再轉移至足跟,開始下一個步態周期。 (2 ) 日常生活動作訓練 (1)擊球,可教患者雙手交替拍球或打擊氣球,以訓練患者的協調運動,促進患者無意識的自主活動。(2)編織毛衣,這屬於精細動作訓練,既有利於訓練患者的眼手配合,又有利於感覺、感觀等知覺的培養,有助大腦神經的功能恢復。 (3) 語言訓練 指導患者做口腔操:教患者撅嘴、鼓腮、齜牙、叩齒等每個動作做5~10次/一個單元訓練,教患者學習發音,先單個發音,准確後,可逐漸加深難度,可利用圖片、字卡、實物等強化患者記憶,要求患者大聲的讀,刺激記憶。 5 心理護理 (1)尊重患者,耐心傾聽患者訴說,與患者談話時聲音要大,速度要慢,措辭應簡短清晰,重復重點,必要時可使用輔助器材,如助聽器、識字卡片等,以便更好的溝通。(2)患者可能因偏癱或失語而自卑、消極,或因生活不能自理導致性情急躁,家屬應注意關心患者,多與患者溝通,給予患者精神及物質方面的支持,解除患者的顧慮,穩定患者的情緒,有利於患者的康復。

3. 偏癱如何鍛煉

腦梗塞偏癱的康復治療包括一、主動活動;二、床上訓練;三、保持良姿位;四、日常生活能力訓練;五、被動活動;六、語言的康復訓練。

一、主動活動:盡量讓患者做主動運動,肌肉的收縮為減輕水腫提供了很好的泵的作用。可讓患者在患肢上舉位做一些活動,如手指的抓握活動、抓握木棒、擰毛巾等。

二、床上訓練:為站立和步行打基矗如:翻身,起坐,坐平衡三級訓練,髖、膝、肩、踝等關節抗痙攣訓練以及雙或單腿搭橋訓練,然後坐立位轉換到立位三級平衡訓練,重點是重心向患側移位的訓練。

三、保持良姿位:所謂良姿位即抗痙攣的良好體位,患者除進行康復治療訓練外,其餘時間均應保持偏癱肢體的良姿位。平卧位和患側卧位時,應使肘關節伸展,腕關節背屈;健側卧位時肩關節屈曲約90°,肘關節伸展,手握一毛巾卷,保持腕關節的背屈。良姿位可改善靜脈迴流,減輕手部的腫脹。

四、日常生活能力訓練:不同採用不同的自護方法,一般采勸替代護理」的方法來照料病人,即病人在被動狀態下,接受護理人員喂飯、漱口、更衣、移動等生活護理,而自我護理是通過耐心地引導、鼓勵、幫助和訓練患者,使患者主動參與訓練。腦卒中患者會有肢體功能障礙,不同程度影響到日常生活能力,採用自我護理,使他們達到部分或全部自理,以利於回歸社會,適應新生活。

五、被動活動:被動活動的動作應輕柔,以免引起疼痛或加劇疼痛。可讓患者做健肢帶動患肢做上舉運動,也可在無痛范圍內做前臂旋前旋後,腕關節的背屈、伸活動等,以保持患肢的關節正常活動范圍。注意預防肩手綜合征的發生,可減輕患者的痛苦和經濟負擔。坐輪椅時,應確保患肢不垂於輪椅一側,可將手置於輪椅扶手上或輪椅桌板上;應盡量避免在患手輸液,避免過度牽拉手關節及意外的損傷。這樣做不但可預防肩手綜合征的發生,即使在發生後也可防止病情加重,減輕殘疾,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六、語言的康復訓練:首先教會患者及家屬運用數字(1~10)和簡單的字重復訓練。採用口形法向患者示範口形,讓其仔細觀察每一個音的口形變化,糾正錯誤口形進行正確發音等訓練。從簡單數字、句子說起,再循序漸進地加深復雜的語句,鼓勵其經常與家人進行語言交流,為患者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讓患者完成單一的課題,增強患者的信心,逐步提高患者的語言表達能力。

4. 訓練偏癱患者從輪椅到床轉移的方法有哪些

從輪椅移動到床時,首先將輪椅放在患者健側,靠近床邊,在與床邊成30°~45°角的斜前方,剎車,豎起腳踏板。雙足全腳掌著地,雙側膝關節屈曲不得超過90°,患側身體重心向前移,健手扶輪椅扶手起立。然後健腿向前方邁出一步,以健側腿為軸,身體旋轉,用健手支撐床面,重心前移,彎腰慢慢坐下。

5. 偏癱患者肢體怎麼恢復 偏癱患者肢體康復方法有哪些

你好,偏癱患者的肢體恢復,主要有兩點一是口服葯物營養改善腦部神經組織,二是康復訓練鍛煉恢復受損的神經組織。 肢體康復的方法有以下;

(一)雙手訓練

1、雙手張開、張緊:

動作:站立、平坐或者仰卧,全身放鬆,雙手隨意輕松地放在體前或者身體兩側,之後對手掌和手指進行訓練:在手掌和手指充分放鬆以後,努力使手掌和手指都逐漸張開、張緊(無論有沒有張開、張緊都努力這么做),連續張緊不放鬆,並逐漸越張越緊,這樣每一次張緊為一個節拍,持續張緊1~2個8拍後開始逐漸放鬆,連續放鬆1~2分鍾。

2、雙手握固(拇指在內,四指在外):

動作:在手掌和手指充分放鬆以後,將手掌變拳逐漸握緊,連續握緊不放鬆,並逐漸越握越緊(無論有沒有握緊都努力這么做),這樣每一次握緊為一個節拍,持續握緊1~2個8拍後開始逐漸放鬆,連續放鬆1~2分鍾。

作用:對手指、手掌、手腕等部位進行連續張緊、握緊以及連續放鬆的訓練,使手三陰經(手太陰肺經、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經)和手三陽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陽三焦經)和雙手的皮肉筋骨等組織都得到一緊一松的牽拉,有利於這些經絡的暢通和氣血運行,能增強和改善雙手的功能,提高雙手的靈活性,對預防和改善雙手的肌肉及筋骨萎縮、雙手無力、雙手的功能部分喪失等狀況很有幫助。

(二)雙腳訓練

1、張緊腳趾:

動作:平坐或者仰卧,全身放鬆,雙手隨意輕松地放在扶手或者身體兩側,之後對腳趾進行訓練:在雙腳充分放鬆以後,努力使腳趾都逐漸張開、張緊(無論有沒有張開、張緊都努力這么做),同時,努力使雙腳都伸直,逐漸使腳趾越張越緊、雙腳都越伸越直,這樣每一次張緊為一個節拍,持續張緊1~2個8拍後開始逐漸放鬆,連續放鬆半分鍾左右;

2、勾腳尖:

動作:在雙腳充分放鬆以後,努力使腳尖向內勾緊(無論有沒有勾緊都努力這么做),同時,努力使雙腳都伸直,逐漸使腳尖向內越勾越緊、雙腳也都越伸越直,這樣每一次勾緊為一個節拍,持續勾緊1~2個8拍後開始逐漸放鬆,連續放鬆半分鍾左右;

作用:對腳趾和腳腕等部位進行連續張緊、勾緊和連續放鬆的訓練,使足三陰經(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和足三陽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和雙腳的皮肉筋骨等組織都得到一緊一松的牽拉,有利於這些經絡的暢通和氣血運行,能增強和改善雙腳的功能,提高雙腳的靈活性,對改善老年人因筋骨萎縮造成的行走不穩、頭重腳輕、中風和腦癱造成的下肢偏癱與截癱、下肢肌肉萎縮與肌無力等患者的身體狀況都很有幫助。

(四)咬牙訓練

動作:自然站立、平坐或者仰卧均可,呼吸自然,全身放鬆,然後嘴逐漸張開、張緊,稍停,嘴逐漸放鬆閉合,稍停,牙漸咬緊,稍停,逐漸放鬆。如此,一次張緊——放鬆——咬緊——放鬆為四個節拍,重復這一動作,共做四個八拍。

作用:張嘴—放鬆——咬牙——放鬆,使頭部的皮肉筋骨和經由頭部的手三陽經、足三陽經、任督兩脈等組織都得到一緊一松的牽拉,有利於這些經絡的暢通和氣血運行,能增強和改善頭部和頸部組織的功能,對改善腦癱、面癱以及頭部的其他疾病很有益處,同時還有提神、醒腦、固齒的作用,能增強和改善記憶功能。

(五)閉目養神

動作:自然站立(兩腳與肩同寬)、平坐或者仰卧均可,雙目微閉或閉合,呼吸自然,全身放鬆,雙掌相疊捂著臍腹部,然後稍用意去體驗輕輕呼吸的時候整個身體靜逸舒適的感覺,本節動作練習時間不限。

作用:全身放鬆,閉目養神,輕輕地用身體去體會呼吸的感覺,讓全身的氣血更好的運行,這對恢復和改善身體的機能很有益處,同時,對消除疲勞、恢復體力很有幫助。

6. 中風偏癱患者如何康復訓練效果好

中風偏癱康復訓練方法如下:1、作業療法:根據患者功能缺失狀態進行針對性訓練,並督促其完成每日訓練,如上肢不能抬舉的患者可令其用健側的手握住患側的手向上抬舉;肢體可主動活動的患者應每天訓練,強度從小到大逐漸增加;完全不能活動的患者應進行被動訓練;2、語言訓練:如根據其語言功能缺失狀態進行針對性語言訓練;3、心理疏導:應對患者進行心理輔導,幫助其建立信心;4、文體訓練:如聽音樂、唱歌等。
具體的方法是:
1、運動療法:運動療法是通過主動運動、被動運動來改善運動障礙的治療方法的總稱。主要包括關節活動度訓練、增強肌力訓練、姿勢矯正訓練和神經生理學療法等。腦血管病患者約有80%遺留不同程度的運動障礙,主要是偏癱痙攣模式,即我們經常看到的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痙攣模式。在腦血管病卧床期,主要進行體位轉換、被動運動、保持良好肢位、起坐訓練以減少壓瘡、關節攣縮等並發症,為日後康復訓練打好基礎,在離期應進行坐位訓練、平衡訓練、起立訓練等促使患者肢體功能得到提高;在步行期則主要以步行訓練改善步態為主。為了增進運動功能進行的運動訓練,常採用多種治療技術的綜合方法及運動再學習療法,以達到恢復肢體運動的目的。2、作業療法:作業療法是運用有目的的、經過選擇的作業活動為治療手段來改善和補助患者功能的方法。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自理、工作、休閑等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質量,是有利於患者回歸家庭和社會的理想方法。它主要包括機能障礙的評價與訓練、認知和知覺訓練、日常生活能力的評價訓練、自助具的選擇製作、環境改造的設計和指導、開具輪椅處方等等。它和運動療法的理論原則是相同的,所不同之處在於它將肢體需要的運動設計成一項作業活動,比如利用陶藝製作來訓練手指的精細動作,這不僅提高了患者的興趣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約有22%-32%偏癱者伴有語言-言語障礙,因此語言訓練必不可少。語言訓練人員應先根據患者的語言情況和病變部位診斷出障礙類型,然後運用不同的方法,通過聽覺、視覺、觸覺等多途徑的刺激引發並強化患者的正確語言反應。身體的殘疾和功能的障礙常引發患者焦慮、抑鬱等心理障礙,並且疾病本身也會造成記憶力、注意力及定向能力等方面的認知障礙。有效的心理治療能增強患者的學習能力和主動參與精神,主要方法為支持性心理治療、理性情緒療法和行為療法等。3、文體療法:文體療法是採用體育運動項目及娛樂項目對患者進行訓練,使患者的身體技能得到改善、提高,並且可以改善其不良心理狀態的一種方法。這對於身體運動素質、增強體質和創造良好的心理狀態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輪椅技巧、偏癱體操和各種球類是主要內容。4、物理療法:傳統的物理療法對偏癱的康復也有特殊的作用。尤其水中運動療法是通過水的浮力等作用,使患者的肢體在水中更容易完成正確的運動。

7. 偏癱康復訓練方法有哪些

每天一兩次按摩和被動肌肉鍛煉來進行康復訓練防止肌肉萎縮

8. 中風偏癱康復訓練方法有哪幾種

卧床時的良肢位擺放,維持關節活動度,;床上的坐位訓練,即軀干肌的訓練,翻身坐起訓練,卧位的上肢訓練,Bobath握手舉手等。床椅轉移訓練,站立訓練,步行訓練。手功能的作業訓練;吞咽言語訓練等。總之康復訓練的原則是:全面、正確、持續、主動的原則。

9. 中風偏癱在家進行康復訓練怎麼做

您好!以下是偏癱患者在生活上的一些建議,希望幫到您:
1.入廁、洗澡:在讓患者獨立入廁、洗澡前,需對患者進行坐位、站立平衡及體位轉移訓練,對下蹲、起立困難者,需對浴室、廁所進行改進,安裝扶手,並放置防滑墊。
2.步行訓練:步行能力的恢復程度是判定康復療效的重要標志,也是患者生活信心的支點,從卧床到獨立步行是一個漸變的過程,必需循序漸進地進行訓練,不能急於成,其大致順序如下:
3.斜床訓練:這是偏癱患者進行自站的練習前必須做的適應性站立訓練,可預防體位性低血壓,恢復本體感覺,改善軀乾的平衡和協調及防止下肢骨質疏鬆等。
4.自站訓練步驟:扶床邊站立─扶雙桿站立─扶雙拐站立─扶單拐站立─站立平衡訓練(包括重心轉移、軀干旋轉、上肢活動下平衡、平衡反應訓練等)。
5.移位訓練:原地踏步-一步跟進─轉身練習(可在扶拐下進行)
6.輔助步行:雙桿內步行─學步車推行─扶拐步行─徒手步行。

閱讀全文

與偏癱的斜板訓練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被子床單不曬有什麼方法 瀏覽:916
常用的hiv檢測方法有自我檢測嗎 瀏覽:532
廁所堵塞風水解決方法 瀏覽:354
仰卧起坐板使用方法 瀏覽:859
如何控制自己不做夢的方法 瀏覽:729
計算機常用單位的換算方法有 瀏覽:494
天正套坐標最簡單方法步驟視頻 瀏覽:872
兩歲寶寶快速入睡方法 瀏覽:747
垂盆草種植方法 瀏覽:556
筆記本爆盤解決方法 瀏覽:161
led樹燈連接方法 瀏覽:855
高壓線檢測方法設備 瀏覽:574
教學策略是對教學方法的執行錯在哪裡 瀏覽:479
急性前列腺炎佳治療方法 瀏覽:833
薄膜電容放大器檢測方法 瀏覽:401
植物洗發上色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246
如何判斷選擇什麼檢驗方法 瀏覽:120
盆底肌磁刺激治療方法 瀏覽:783
滑梯繩索安裝方法 瀏覽:579
礦泉水瓶怎麼做口罩的方法 瀏覽: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