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人口遷移分析方法

人口遷移分析方法

發布時間:2022-03-02 18:08:03

A. 人口遷移問題

基本不算。
人口遷移空間格局的研究既包括國家尺度,也有以某個地區或者特定城市為研究對象。在研究單元的劃分上,在討論國家尺度遷移人口的空間格局時,一般以省、自治區、直轄市為最小研究單元;但是也有學者對各地級市流動人口的點格局分布展開研究。研究方法上,包括對人口統計指標空間特徵的簡單描述以及較為復雜空間分析方法的運用,也有基於遷移流的流場格局的探討。

B. 人口遷移的理論綜述

人口遷移、流動是指人口在空間的移動。人口遷移、流動是一種社會經濟現象,人口遷移、流動的加劇是伴隨著經濟發展而來的,它與經濟發展相互作用,相互促進。
由於人口遷移對人口分布的宏觀格局影響很大,同時人口省際遷移是平衡地區生產力布局的重要途徑,對幾十年來我國的工業、城鎮布局、區域開發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因此受到特別的注意。
1986年,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所首次在16個省的74個城鎮進行了人口遷移抽樣調查,這次調查涉及25538戶共計100267人,代表了4350萬城市居民。但由於調查僅局限在城市區域,而且給定的暫時性遷移范圍不夠完整,使得已在城鎮生活超過一年的暫時性遷移者被劃為永久性遷移者,從而低估了暫時性遷移人口總數。繼這次人口遷移抽樣調查後不久,1987年國家統計局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了1%人口抽樣調查,其中包括了關於人口遷移的項目,取得了比較有代表性的、較為系統的人口遷移數據。1990年進行的第四次人口普查與前三次人口普查相比的一個重大改進也是首次在人口普查的調查表上增列了1985-1990年間的遷移人口,並記錄了遷移發生的9種原因。這三次調查,尤其是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數據為我們深入認識我國人口遷移特點、發展趨勢及對社會經濟發展可能產生的影響、驗證已有的分析結論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和有力的論據

C. 人口遷移

人口遷移分為幾種原因
1,是經濟條件:遷入地的經濟條件一定比遷出地好。
2,政治原因:政府可能需要這塊地,所以在這塊地上居住的人就必須搬遷。
3,戰爭原因:這塊地區打仗了,所以必須走。
4,環境因素:遷入地的環境比遷出地好。
5,宗教原因

D. 人口遷移實例

人口遷移的實例:

1、經濟原因導致人口遷移的實例:

建國後的中國人口遷移可分為自發的和有組織的兩種方式,逐漸形成了黃河下游、長江下游、四川省和湖南省四個主要遷出地區。黑龍江省由近百年來的人口遷入最大省,近年來變為最大的人口遷出省。

原來遷入很多的青海、西藏、新疆等西部省區也變為遷出省區。近年來人口向西遷移的主要是蘇、浙等東南各省的能工巧匠和個體商販。改革開放以來,農村人口遷入城鎮的「農轉非」,務工經商的「下海潮」和「打工潮」已成為中國目前人口遷移的主要傾向。

2、政治原因導致人口遷移的實例:

二戰期間,歐洲人口遷移達到3000萬人。20世紀末發生在非洲盧安達、剛果地區的部族戰爭,歐洲巴爾干半島地區的沖突等,引起人口遷移的數目同樣以數百萬計。

3、環境原因導致人口遷移的實例:

1994年中國農業人口密度達到每平方千米94人,日本的人口密度大約是中國的3倍,但日本的農業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75人。

中國的山區佔了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二,耕地面積只有10%左右,在生產力水平不高的情況下,為了滿足新增人口的糧食需求,不斷的存在毀林開荒,圍湖造田,過渡放牧的現象,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旱澇災害頻繁發生,極大的破壞了生態環境。

4、社會文化(宗教信仰)原因導致的人口遷移實例:

據1990年全國普查資料計算,民工的文化素質明顯低於全國遷移人口的平均水平。初中文化程度佔30.8%,小學文化程度佔22.1%,這就限制了農村勞動力的深層次轉移,只能從事職業屬臟、累、差的非技術性或技術性差的職業,文化素質偏低降低了轉移的鞏固率。

近年,已轉移的勞動力迴流中,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佔17.8%,文盲率高達21%,而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佔9.5%。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技術構成不斷提高,低素質勞動者將越來越不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

(4)人口遷移分析方法擴展閱讀:

人口遷移中經濟原因是主要的,如為擺脫貧困和失業,改善生活,或為發財致富,謀求事業成功等。此外,政治、宗教、文化及戰爭和災荒也可能導致遷移。人口遷移的直接後果表現在對遷出、遷入地區人口數量、性別和年齡構成的不同影響。

一般移民中男性多於女性,年輕人多於兒童和老人。從間接的經濟和社會後果看,遷出地人口壓力減輕,可能得到移民匯款收入,但勞動力減少。

特別是具有熟練技能與高文化水平的勞動力遷出,使遷出地的撫養、教育費用受到很大損失。對遷入地區,由於人口和勞力增加,經濟上有利,但也可能帶來民族矛盾或其他社會問題。

政治因素對人口遷移有著特殊的影響。其中政策、政治變革及戰爭等是重要的影響因素。一個國家的政策,特別是有關人口遷移政策的實施,會對人口遷移產生重要的影響。

合理的政策可以促進人口遷移合理正常地進行;但是如果政策不合理,或者雖然合理而實施政策的措施不合理,可能產生相反的效果。戰爭破壞人類正常生活環境,並常常引發人口遷移。

E. 以人類歷史上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移為例,分析影響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 謝謝

同意樓下:愛死的說法。
具體以中國歷史上幾次有名的人口遷移為例。
1.「永嘉喪亂以及五胡亂華時期
發生在西晉永嘉年間,腐朽的統治者對各族人民進行殘酷的剝削和壓迫,從而使黃河流域廣大人民流離失所,被迫大規模遷移到江淮流域(主要是流入江蘇、安徽、湖北、四川等地)。這次南遷人口約90萬,使秦漢以來人口分布顯著的北多南少格局開始發生變化,南方人口得到較快增加,促進南方經濟的迅速發展,這是中國人口分布中心向長江流域轉移的一個標志性事件。
五胡亂華,後期,北方中原漢人大概只剩下300萬(西晉人口2000萬)
2.「安史之亂」時期
發生在唐代,約有100萬人南遷,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口分布以黃河流域為重心的格局,我國南北人口分布比例第一次達到均衡。
3.「靖康之亂」時期
發生在北宋,1125年金滅遼開始南下攻打北宋,黃河流域成為主要戰場,每次大的戰爭都造成黃河流域大量居民向長江流域遷移,主要遷移浙江、江蘇、湖北、四川,這是北宋末年人口遷移規模最大的階段。
4.「金完顏亮」時期
1161年金撕毀了與宋的合約,大舉南侵,淮河流域成為主要戰場,迫使淮河流域的居民南遷到長江流域,主要遷移浙江、江蘇、湖南、江西等地。
5.「蒙古兵南侵」時期
忽必烈等上汗位後,於1273年出動大批蒙古兵南侵,發動了消滅南宋的戰爭,主要戰場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當地居民為躲避戰亂大量向珠江流域遷徙,主要遷入廣東、廣西、福建等地。
6.「走西口、闖關東」時期
19世紀後期的舊中國,俄國和日本帝國主義侵入後,兩國競相在東北擴張勢力,修築鐵路、掠奪資源,需大批勞動力,迫使華北破產,農民移入東北,尤以山東、河北兩省農民最多.1923年-1930年間移入東北達300萬人,1937年一年就達到70萬人。此外,西北地區的甘肅、青海、新疆等地,也有很多來自河南、陝西等省的農民。
7.「東南沿海下南洋」時期
歐美資本主義侵入東南亞後,為掠奪東南亞資源,招收中國破產農民作為開發殖民地的勞動力資源,並販賣中國勞工,致使東南亞人口激增。
黃河中下游平原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從秦漢時期開始,我國人口就由黃河中下游平原向四周擴散,重點是向南方的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擴散。由「安史之亂」而引發的人口大遷移,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口地理分布的格局,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過了北方人口,中國人口地區分布的中心首次由黃河流域移到了長江流域。
引起我國歷史上人口遷移的原因,其中最直接的就是移民支邊、戰爭和自然災害。如我國歷史上,每發生一場戰亂或者災荒,就會引起一次較大規模的人口遷移。

F. 求助人口遷移原因分析的論文

人口遷移、流動是指人口在空間的移動。人口遷移、流動是一種社會經濟現象,人口遷移、流動的加劇是伴隨著經濟發展而來的,它與經濟發展相互作用,相互促進。
由於人口遷移對人口分布的宏觀格局影響很大,同時人口省際遷移是平衡地區生產力布局的重要途徑,對幾十年來我國的工業、城鎮布局、區域開發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因此受到特別的注意。
1986年,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所首次在16個省的74個城鎮進行了人口遷移抽樣調查,這次調查涉及25538戶共計100267人,代表了4350萬城市居民。但由於調查僅局限在城市區域,而且給定的暫時性遷移范圍不夠完整,使得已在城鎮生活超過一年的暫時性遷移者被劃為永久性遷移者,從而低估了暫時性遷移人口總數。繼這次人口遷移抽樣調查後不久,1987年國家統計局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了1%人口抽樣調查,其中包括了關於人口遷移的項目,取得了比較有代表性的、較為系統的人口遷移數據。1990年進行的第四次人口普查與前三次人口普查相比的一個重大改進也是首次在人口普查的調查表上增列了1985-1990年間的遷移人口,並記錄了遷移發生的9種原因。這三次調查,尤其是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數據為我們深入認識我國人口遷移特點、發展趨勢及對社會經濟發展可能產生的影響、驗證已有的分析結論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和有力的論據。
一、近年我國人口遷移的原因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我國的人口遷移和流動由於受到嚴格控制而處於抑制狀態,人口的意願性遷移一直很低,雖然在50-70年代也曾有過大量的人口遷移活動,但均為行政調動為主的遷移,如50年代政府有組織地移民支援邊疆省份,60年代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及他們在70年代末的大量返城等。80年代是我國人口遷移特徵紛繁變化的一個重要時期。自80年代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國長期以來形成的城鄉之間、地域之間封閉、半封閉的人口分布局面,人口遷移與流動日益增多,計劃遷移的比重不斷下降。
據1987年人口抽樣調查資料,我國1982-1987年跨市鎮縣的遷移人數為每年平均僅有363萬,而據第四次人口普查資料的推算結果,在1985-1990年間已增加到年均1053萬人。流動人口的增長也很迅速。以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沈陽5大城市為例,1984-1988年流動人口總量由250萬人上升到536萬人,增長114%。
人口遷移流動作為一種社會經濟現象,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80年代以來,我國人口遷移與流動劇增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從宏觀角度講:(1)首先是改革為人口遷移、流動創造了一個較為寬松的環境。農村推行的聯產承包責任制及農業內部結構的進一步調整,使農村釋放出大量富裕勞動力;各種限制人口遷移、流動政策的放寬、松動,使人口遷移、流動具有了客觀可能,自發遷移大量增加。(2)經濟發展是人口遷移流動加速的動力,由於各地區之間經濟發展速度快慢不一,水平各異,致使各地區人均收入差異較大。這種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及其較大的利益差別,使經濟較發達地區對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勞動力產生了吸引力。(3)在六、七十年代生育高峰出生的人口現在正值升學、就業、結婚年齡,是遷移的高峰年齡段。
從微觀角度講,務工經商的經濟型動因是促成省際遷移最直接的影響因素。
我們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所列出的遷移原因劃分為經濟型和非經濟型兩類。經濟型遷移包括工作調動、分配錄用、務工經商;非經濟型遷移包括婚姻遷入、隨遷家屬、投親靠友、學習培訓和退休退職。在一個封閉落後的自然經濟結構中,僅有一些伴隨社會生活而產生的遷移流動如婚姻遷移等,而隨著經濟的發展和走向開放,與經濟活動有關的人口遷移與流動迅速增長,在總遷移中所佔比重將不斷提高。我國近年來人口遷移原因構成的變化正反映出這一趨勢。
1985-1990年,我國省際人口遷移中經濟型遷移人口佔42.99%,非經濟型遷移人口比重為57.01%。經濟型遷移比重比80年代前期(1982-1987年)的33.90%上升了9.09個百分點,其中屬務工經商的達856萬人,佔25.09%,比80年代前期上升了17.7個百分點,務工經商已從80年代前期的第6位遷移原因躍居為首位,地位十分突出(見表1)。除務工經商外,1985-1990年我國省際人口遷移的主要原因還有婚姻遷入、學習培訓。而80年代前期引起人口遷移的前3位原因分別是工作調動、隨遷家屬、婚姻遷入。

G. 舉一實例分析人口遷移的原因及後果

主要動因有
政治上:1 開發不發達地區 如美國的西進運動
中國的西部大開發
2 戰爭迫使
3 民族融合政策 如近年來彝族同胞到汗族聚居地定居
經濟上:不發達地區人民向發達地區遷移 入中國的農民工
其他還有 從環境惡化地到環境較好地區的遷移
從疾病流行地遷出 如地方病
對遷入遷出地的影響要具體而定。我就消極和積極方面各舉一例。
如農民工向發達地區的遷入。對遷出地來講,積極方面較多,可以增加遷出地的收入水平;但同時可能會造成遷出地勞力不足的問題。
對遷入地來講,農民工的輸入解決了城市重體力勞動力缺乏的問題,但會帶來一系列問題,入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
我們對人口遷移的影響需要結合多方面的因素,經過長期的考察,這樣才能得出教可信的結論

H. 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

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包括經濟因素和政治因素:

人口遷移中經濟原因是主要的,如為擺脫貧困和失業,改善生活,或為發財致富,謀求事業成功等。此外,政治、宗教、文化及戰爭和災荒也可能導致遷移。

政治因素對人口遷移有著特殊的影響。其中政策、政治變革及戰爭等是重要的影響因素。一個國家的政策,特別是有關人口遷移政策的實施,會對人口遷移產生重要的影響。合理的政策可以促進人口遷移合理正常地進行;但是如果政策不合理,或者雖然合理而實施政策的措施不合理,可能產生相反的效果。戰爭破壞人類正常生活環境,並常常引發人口遷移。

(8)人口遷移分析方法擴展閱讀:

人口遷移和人口遷移研究的其它領域相比,人口遷移的理論研究顯得相對薄弱和不完善。拉文斯坦的「人口遷移法則(Law of migration)」是公認最早的人口遷移理論,此後,西方學者從人口地理學、政治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等諸多學科出發,提出了一系列相應的理論。相比之下,國內人口遷移理論研究較為缺乏,大多停留在國外理論框架之中。

人口遷移空間格局的研究既包括國家尺度,也有以某個地區或者特定城市為研究對象。在研究單元的劃分上,在討論國家尺度遷移人口的空間格局時,一般以省、自治區、直轄市為最小研究單元;但是也有學者對各地級市流動人口的點格局分布展開研究。研究方法上,包括對人口統計指標空間特徵的簡單描述以及較為復雜空間分析方法的運用,也有基於遷移流的流場格局的探討。

I. 動態的遷移圖(如人口遷移)怎麼做注意要自己做的方法,麻煩不要回答百度遷移之類的

這個用arcmap的追蹤分析模塊來做,幫助文檔,http://resources.arcgis.com/zh-CN/help/main/10.2/#/na/006300000001000000/,我用這個模塊做了地球公轉的三維動圖,

閱讀全文

與人口遷移分析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外手機截圖方法 瀏覽:701
現實suv側方停車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62
寬容哪些方法 瀏覽:980
中考實心球的方法與技巧 瀏覽:531
如何瘦臉練成瓜子臉的四種方法 瀏覽:949
腎陽不足的鍛煉方法 瀏覽:576
新鮮蓮子的食用方法視頻 瀏覽:807
如何降低敏感度訓練方法 瀏覽:20
三星5的qq紅包鈴聲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2
刷牆平米計算方法 瀏覽:164
論文研究方法如何概括 瀏覽:756
蘋果手機網頁提取文字的方法 瀏覽:293
星露穀物語鐵錠快速入手方法 瀏覽:120
摩托機油尺正確的測量方法 瀏覽:801
炸蝦的正確方法圖片 瀏覽:429
a型血人最佳解壓方法 瀏覽:110
調整金牛座的最佳方法 瀏覽:381
以實踐為基礎的研究方法及意義 瀏覽:545
魅藍攔截的信息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03
雕刻牛字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