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景觀生態學研究方法

景觀生態學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2-06-24 03:15:05

什麼是生態什麼又叫做生態景觀

生態,漢語詞語,拼音是shēng tài,意思是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環境下生存和發展的狀態,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習性。

生態景觀學(Landscape Ecology)是研究在一個相當大的區域內,由許多不同生態系統所組成的整體(即景觀)的空間結構、相互作用、協調功能及動態變化的一門生態學新分支。景觀生態學給生態學帶來新的思想和新的研究方法

城市生態

城市作為一個復雜的社會一經濟一自然復合生態系統,其中,包含各種構成要素。共同作用形成具有當地特色的人居環境,而一個人居環境舒適的城市,其生態景觀具有以下幾個特性。

和諧性;即結構與功能,內環境與外環境,形與神,客觀實體與主觀感受,物理聯系與生態關系的和諧程度。

反映在人與自然統一體的各組成部分間,如人與自然、人與其他物種、人與社會、社會各群體、人的精神等方面,其中人與自然共生、回歸自然、貼近自然、自然融於城市。更重要的是體現在人與社會上。和諧性是生態城市的核心內容。

整體性:生態城市是兼顧不同時間、空間的人類住區,合理配置資源,兼顧社會、經濟和環境三者的整體效益,具有地理、水文、生態系統及文化傳統的空間及時間連續性、完整性和一致性,協調發展與限制,發展與公平的關系,強調人類與自然系統在一定時空整體協調的新秩序下尋求發展。

② 景觀生態學的概念

景觀生態學 (landscape ecology)是在1939 年由德國地理學家C. 特洛爾提出的。它是以整個景觀為對象,通過物質流、能量流、信息流與價值流在地球表層的傳輸和交換,通過生物與非生物以及與人類之間的相互作用與轉化,運用生態系統原理和系統方法研究景觀結構和功能、景觀動態變化以及相互作用機理、研究景觀的美化格局、優化結構、合理利用和保護的學科。是一門新興的多學科之間交叉學科,主體是生態學和地理學。
如今,景觀生態學的研究焦點是在較大的空間和時間尺度上生態系統的空間格局和生態過程。Risser等(1984)認為景觀生態學研究具體包括:景觀空間異質性的發展和動態;異質性景觀的相互作用和變化;空間異質性對生物和非生物過程的影響;空間異質性的管理。景觀生態學的理論發展突出體現其對異質景觀格局和過程的關系,以及它們在不同時間和空間尺度上相互作用的研究。理論研究還包括探討生態過程是否存在控制景觀動態及干擾的臨界值;不同景觀指數與不同時空尺度對生態過程的影間擴散響;景觀格局和生態過程的可預測性;以及等級結構和跨尺度外推。盡管這些都僅是理論雛形,但它們確實給生態學提供了一個新的範式(Paradigm)。按照Kuhn(1970)的科學哲學思想,科學的發展總是不斷地以新的範式替代舊的範式。新範式提出新的理論、新的概念、新的構架、新的思維、新的方法。景觀理論是生態系統理論的新發展。它的新穎之處主要在於景觀理論強調系統的等級結構、空間異質性、時間和空間尺度效應、干擾作用、人類對景觀的影響以及景觀管理。景觀生態學的生命力也在於它直接涉足於城市景觀、農業景觀等人類景觀課題。Naveh和Lieberman(1984)指出:景觀生態學是生物生態學和人類生態學的橋梁。此外,跨尺度上推(Scaling Up)景觀生態學是環球生態學(Global Ecology)的重要一環。

③ 什麼是景觀生態學理論

一般認為,景觀在自然等級系統中比生態系統高一層次,是指在一個相當大的區域內由許多不同的生態系統所組成的整體,景觀生態學(Landscape Ecology)則是研究這個由許多不同生態系統所組成的整體即景觀的空間結構、相互作用、協調功能及動態變化的一門生態學新分支。景觀生態學興起於20世紀60年代的歐洲,早期歐洲傳統的景觀生態學主要是區域地理學和植物科學的綜合。直到80年代景觀生態學才在北美受到重視,並迅速發展成為一門很有生氣的學科。景觀生態學以整個景觀為研究對象,強調空間異質性的維持與發展,生態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大區域生物種群的保護與管理,環境資源的經營管理,以及人類對景觀及其組分的影響,土地利用規劃和決策一直是景觀生態學的重要研究內容。景觀生態學給生態學帶來了新的思想和新的研究方法,成為當今北美生態學的前沿學科之一。

景觀結構是景觀的組分和要素在空間上的排列和組合形式,景觀生態學用斑塊(patch)、廊道(corridor)、基質(matrix)這些基本模式來對其描述。斑塊是內部具有相對勻質性,外部具有相對異質性的景觀要素,是景觀尺度上最小的均質單元,它的大小、數量、形態和起源等對景觀多樣性有重要意義;廊道是指與兩側景觀要素顯著不同的線狀或帶狀的景觀要素,是聯系斑塊的紐帶,不同景觀有不同類型的廊道;基質是景觀中面積較大、連續性高的部分,往往形成景觀的背景。

④ 景觀生態學基本原理有哪些

(一)景觀結構和功能原理(landscap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principle):在景觀尺度上,每一獨立的生態系統(或景觀生態元素)可看作是一寬廣的斑塊,狹窄的廊道或基質。生態學對象在景觀生態元素間是異質分布的。景觀生態元素的大小,形狀,數目,類型和結構是反覆變化的,其空間分布由景觀結構所決定。
(二)生物多樣性原理(biodiversity principle):景觀異質性程度高,造成斑塊及其內部環境的物種減少,同時也增加了邊緣物種的豐度。
(三)物種流動原理(species flow principle):景觀結構和物種流動是反饋環中的鏈環。在自然或人類干擾形成的景觀生態元素中,當干擾區有利於外來種傳播時,會造成敏感物種分布的的減少。
(四)養分再分配原理(nutrient redistribution principle):礦質養分可以在一個景觀中流入和流出,或被風,水及動物從景觀的一個生態系統到另一個生態系統重新分配。
(五)能量流動原理(energy flow principle):空間異質性增加,會使各種景觀生態元素的邊界有更多能量的流動。
(六)景觀變化原理(landscape change principle):在景觀中,適度的干擾常常可建立更多的嵌塊或廊道,增加景觀異質性;當無干擾時,景觀內部趨於均質性;強烈干擾可增加亦可減少異質性。
(七)景觀穩定性原理(landscape stability principle):景觀穩定性起因於景觀干擾的抗性和干擾後復原的能力。

⑤ 生態景觀的介紹

生態景觀學(Landscape Ecology)是研究在一個相當大的區域內,由許多不同生態系統所組成的整體(即景觀)的空間結構、相互作用、協調功能及動態變化的一門生態學新分支。景觀生態學給生態學帶來新的思想和新的研究方法。生態景觀是社會、經濟、自然復合生態系統的多維生態網路,包括自然景觀(地理格局、水文過程、氣候條件、生物活力)、經 濟景觀(能源、交通、基礎設施、土地利用、產業過程)、人文景觀(人口、體制、文化、歷史、風俗、風尚、倫理、信仰等)的格局、過程和功能的多維耦合,是由物理的、化學的、生物的、區域的、社會的、經濟的及文化的組分在時、空、量、構、序范疇上相互作用形成的人與自然的復合生態網路。它不僅包括有形的地理和生物景觀,還包括了無形的個體與整體、內部與外部、過去和未來以及主觀與客觀問的系統生態聯系。它強調人類生態系統內部與外部 環境之間的和諧,系統結構和功能的耦合,過去、現在和未來發展 的關聯,以及天、地、人之間的融洽性。

⑥ 景觀生態學研究內容

景觀生態學是研究景觀與生態學相互作用,以及景觀單元的構成、空間布局等的綜合性學科,它既包含「水平關系」,又包含「垂直關系」,也就是空間各單元相互之間的關系。也可以說景觀生態學研究內容包括:景觀的功能、結構、層次和變化,景觀的規劃、建設、監管和預警等。

(一)景觀結構、功能和景觀變化

景觀結構(Landscape Structure)指景觀組成單元的種類、多樣性、數量構成、空間與層次關系及其影響因素,包括斑塊、廊道、基質,以及要素的類型、數量構成、空間配置形式,多樣性、破碎化、連通性、優勢度等特徵。景觀功能(Landscape Function)指景觀通過其生態學過程對自身內部及其他相關生命系統生存和發展所能提供的支撐作用。景觀變化(Landscape Change)也稱景觀動態(Landscape Dynamic),是研究隨時間推移,景觀在不同驅動因素作用下,其結構和功能發生的變化過程、特徵與規律,包括景觀變化標准、穩定性及其測度、變化的驅動力以及空間模式。

(二)景觀生態規劃

景觀生態規劃是通過分析景觀特性以及對其判別和評價,提出景觀最優利用方案。其目標是使景觀生態特徵及內部活動在時間和空間上協調,達到景觀的合理利用,既保護環境,又發展生產,合理處理生產與生態、資源開發與保護、經濟發展與環境質量、開發速度、規模、容量與環境承載力等的辯證關系。

災毀土地復墾後雖然改善了土地利用結構,提高了土地利用價值,但不能忽視土地景觀生態的規劃。自然災害損毀的區域景觀往往破碎化嚴重,土地景觀生態規劃是運用景觀生態原理,結合災毀地區的景觀生態系統,從而規劃更為貼近當地自然環境的景觀結構。在土地利用的景觀生態規劃中,有一些比較典型的規劃模式:

(1)集中與分散相結合模式。它是美國景觀生態學家Forman(1986)根據生態空間理論提出的景觀生態規劃格局,是進行土地利用空間格局優化的主要理論依據,被認為是生態學上最好的景觀格局。這種模式強調集中利用土地,使大型自然植被斑塊保持完整性,讓它的生態功能得以充分發揮;在自然斑塊的設計和引導過程中,其進入人類活動控制的農業耕作或建築地帶是以小型斑塊或廊道的形式分散滲入;同時在人類活動的范圍,將一些人為的小型斑塊沿著廊道和自然植被斑塊周圍設計,如居民區、工業和農業小斑塊等。

(2)生態網路模式。主要源於Mac Arthur 和Wilson(1967)的島嶼生物地理學理論(Theory of Island Biogeography)及其在陸地上的使用。自然災害的發生,加劇了自然生境的破碎化,形成許多大小不一、程度各異的自然生境斑塊,隨著自然生境斑塊相互間的隔離程度與破碎化程度的不斷加大,致使某些動植物種群的絕跡。生態網路模式就是將各種彼此分離的生態系統通過生態網路聯系起來,以解決自然生境的破碎化和隔離問題。生態網路模式由自然開發區、連通區和核心區三部分構成,自然開發區是為保護自然景觀和自然資源服務的,連通區是維護和促使各核心區之間及核心區內部的物種遷徙,而核心區則是處於被保護的高生態價值區。

(3)「千層餅」模式。它是Mc Harg I.L.(1967)根據適宜性分析提出的,「千層餅」規劃模式的主要路線,是在研究影響因子和確定其主要作用的基礎上,通過現場踏勘、查閱和分析文獻資料,根據影響因子(如地形地貌、水文、氣候、動植物狀況、居住情況、交通狀況等)的自身特徵現狀進行分析和評價,確定質量評價指標和權重值,然後將單因子依次制圖並疊加,利用地學信息系統對比分析,最後制定與當地農業景觀相適應的規劃方案。其基本規劃框架如圖2-2。

圖2-2「千層餅」模式規劃框架圖(據俞孔堅等,2005)

(4)區域生態系統模式。英國著名生態學家A.G.Tansley在1935年較完整地提出了「生態系統」的概念,根據這個理論,Om(1969)提出了區域生態系統規劃模式。生態系統以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為主要表現形式,包含了:①在一定區域內的生物數量、種類及其空間分布情況;②光照、溫度、濕度、土壤等對生物生長發育的影響;③水、空氣和礦物質等非生命物質的含量及分布;④物質、能量等在生態系統中循環和流動的方式;⑤環境對生物的調節。土壤營養物質調節、區域物種改良與優化配置以及生物種群的空間分布,是區域生態系統模式規劃的重點。在不破壞當地文化特色和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前提下,通過適當改變區域內種植方式和種植習慣來達到改良土壤的目的,使被破壞的生態系統得到恢復,區域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

(三)景觀生態保護與管理

景觀生態學不僅要研究景觀生態系統發生、發展和演替的規律特徵,而且要運用生態學的原理和方法探求合理利用、保護和管理景觀的途徑與措施。通過科學實驗與數學模型的建立,研究景觀生態系統最優的組合、管理措施和約束條件,採用多級利用生態工程,有效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強度,最大程度地利用初級異養生物,使不同營養級生物產品利用的經濟效益最大化。建立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保護區,保護和管理資源與環境,保護生態過程與生命支撐系統,保護遺傳基因的多樣性,保護現有生物物種,同時不斷增強景觀生態系統的功能。

(四)景觀生態監測和預警

景觀生態監測和預警是在景觀生態分類與評價的基礎上,對人類活動干預和影響下生態環境變化的監測,以及對景觀生態系統的結構、功能和環境可能發生的變化進行預測。景觀生態監測的任務,主要是對自然、生物圈和人工生態系統等組成部分的狀況進行連續的監測,確定這些組成部分的改變情況,並查清人類活動對這些改變所起的作用。景觀生態監測工作是在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景觀生態系統中建立監測站,收集資料和數據,建立和完善生態資料庫,動態的監測生態系統和物種的變化趨勢,為決策部門制定合理利用自然資源與保護生態環境的政策措施提供有利的科學依據。

⑦ 景觀生態學的介紹

景觀生態學(Landscape Ecology)是研究在一個相當大的區域內,由許多不同生態系統所組成的整體(即景觀)的空間結構、相互作用、協調功能及動態變化的一門生態學新分支。景觀生態學給生態學帶來新的思想和新的研究方法。它已成為當今北美生態學的前沿學科之一。

⑧ 舉實例說明如何用景觀生態學原理進行景觀規劃設計

默特爾又聾又再用毛巾日歷的梅伊唐排水良好的蘇畫聶放棄不是服裝的姚華

綜合自然地理學(綜合自然地理)的自然地理系的基礎上, ,自然
地理環境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全面系統的研究。早在20世紀50年代末,前蘇聯,AR伊薩·辛科
來中國講學,進度地理外殼,自然區劃和景觀設計。講授進修課程的領導下
教授林超集體討論確定的自然地理學科的名稱,和一個獨立的部門自然
科學的發展。綜合自然地理學是一門學科,創立並命名的中國學者認為,這是關繫到中國傳統
和地理學家老一輩的長期努力的影響。在此之前,林超,黃秉維
黃秉維在20世紀30年代的自然和地理的工作進行了全面的研究,編制了「天然的地理原則」,在20世紀30年代和20世紀40年代
地理,周廷儒創建一個全面的研究環境變化的歷史時期。我們的全面的自我
自然地理其實早在20世紀經歷了引進西方近代地理學繼承了傳統的中國古代地理
地理前蘇聯的思想產生深遠的影響,並緊密結合,國家的經濟建設,形成
和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自然地理。
20世紀80年代,錢學森提出發展研究的地球表面,地球的表面為研究對象,
全球性的自然地域分自然地理的分化來完成的東西只是一個合適的。地球表面的
這個復雜巨系統層,綜合自然地理學研究中所用系統科學的理論和方法。 20世紀90年代針
西地球系統科學與可持續發展,黃秉維提出了建立地面系統科學[6]的理論
部。他指出,理論基礎的區域可持續發展的地球表面(陸地面積)的自然和人文
各種元素的綜合性法律表明,陸地生態系統科學。基本地球系統科學在大氣中的氣體,海洋
基本的固體,液體,氣體,液體土地也是最復雜的,最
深刻的人類活動的影響,人類與生物圈生存和發展關系最為密切[6]。建議研究中國區域可持續發展工作領導開發的土地
系統科學[7]。地面系統科學作出進一步體現了主意?綜合地理研究,促進人的全面
在一起的自然地理學的理論建設。進入21世紀,一個主要的國際研究計劃
進一步發展的理論和方法相結合的組合。
綜合自然地理學也有大量的實踐展開了全面的研究,如綜合自然區劃,資源開發,國家
土壤修復,區域規劃,環保,自然地理學的基礎上,結合相對的鄰居學科的理論方法,
全面的功能來解決復雜的問題,這使得它能夠適應時代的需求的發展,。
老一輩綜合自然地理學家林超,黃秉維,周廷儒趙嵩橋,奠定了陳傳康
基礎上,許多青年集成的天然地理工作者不懈的努力,目前的綜合自然地理學的
長足的發展。超過50年,在古地理研究自然地理,現代自然地理過程
土地科學,綜合自然區劃和區域可持續發展等領域的開發取得了顯著的進展[3]。綜合自然
地理的理論和應用的不斷深入整個地理的綜合性研究的深入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景觀生態學景觀生態學景觀生態學
1.2綜合自然地理的角度來研究和改進的空間格局,生態和社會經濟的過程中相互集成的跨學科
關系。景觀結構,景觀功能和景觀動態變化,其核心內容重點
集中在景觀結構,景觀格局與生態過程和人類活動的規模效應之間的關系過程和函數
其景觀異質性可持續利用和管理[8]。
景觀生態學,地理學院生態學院,目前在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綜合自然地理
難分伯仲還集成了許多景觀生態學家自然地理學家。說到這從它的起源。
景觀生態學起源於歐洲,一般認為,德國地理學家的含Terol(卡爾·巨魔,
1899年至1975年)的創始人,在1939年,他正式提出了「景觀生態學」[9],和在1968年,它被定義:
生物群落景觀部分和它的環境,全面的研究給定
關系在科學的因果關系。空間結構(景觀鑲嵌組合)的天然地理分布
層次結構,區域分布。景觀生態學,無論是在歐洲強大的自然地理顏色的背景下誕生的紀律處分或完美的程序和紀律的貢獻,以及應該
點。它的重心逐漸從評價和土地利用規劃
領域擴展到資源開發與管理,生物多樣性保護,景觀強調理論的通用性,全面
整體性,協同效應和整體景觀和文化景觀生態學的概念框架。
科學景觀生態學在北美的影響力在歐洲,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發展,並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景觀
生態過程,定量和模擬研究和自然景觀見長。導致在歐洲和北美的景觀生態學研究基地
主要的國際景觀生態學的發展方向,兩者都不斷相互影響,相互滲透推
運動景觀生態學學科體系的不斷發展改善[10]。
景觀生態學開始了類似的研究,從引進國外先進的國家。早期的翻譯歐洲景觀生態健康
文章劉林超,安國,陳餷嗯本篤哈濱利系統地介紹了北美的學校
概念的生態之王。肖篤寧主持翻譯的RTTForman和M.Godron景觀生態學
書[11]於1990年,標志著景觀生態學的概念,理論和方法已經基本上接受了我們的學術。從那時起,我們的景觀的
生態工人已進行大量的研究[12]。經過20多年的努力,
景觀格局與生態用地動態,景觀規劃與設計,環境影響評估和自然保護的研究過程中,應該
取得了重要進展[13]。從整體上來看,盡管引入景觀生態學在中國起源於歐洲的景觀生態管理
理論,方法和技術,但研究範式更接近北美,生態的方法顏色。
2.1基本研究和理論進步
2.1.1地面系統地面系統的自然過程的天然地理地理過程的研究,近年來,國際非
經常活躍在地球系統科學和全球環境變化研究相呼應,結合全球變化與區域響應,「以人
類活動對地球系統的機制」的科學命題[14,15],從自然的過程中,自然和地理的研究過程中轉動
的自然過程和人文過程的綜合研究,從無機工藝的研究轉向有機 - 無機全面的研究,單
元素的多元素的結合,宏觀和微觀的研究轉向了全面的研究,從宏觀研究轉向。該研究強調人類
因素的作用過程中的各種強調對自然資源和環境,
重視地理過程與全球變化之間的耦合,以及地理上的人為因素的影響,可能導致的後果,強調土地退化
地理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的關鍵作用。研究的內容從地域的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的動態擴展。深化理論研究的動力機制和流程變化的系統
從簡單的集成系統綜合集成的改變[16]。然後再進行
自然和社會經濟驅動程序,時間和空間的變化,以及資源,環境,生態和災害影響的地表環境變數
驅動力,研究的過程和影響的。綜合自然地理學的地表系統,環境系統,人與土地線
系統更系統的理論建設;元素融合,一體化和區域綜合,集成的過程中,不斷
加強自然交叉的路口人文科學,科學和技術,跨學科研究,交叉更明顯。
理論上的發展模式 - 一個全面的過程驅動力 - 過程 - 效果研究[17]。從過去3年的項目,國家自然科學
綜合物理科學基金會(D010106),上述命題研究,2006年占
63.0%,2007年佔56.1%,佔67.9%, 2008年3年的平均水平為61.5%,顯示地面系統自然
地理過程的研究現狀的基礎研究,在綜合自然地理學和重點。
2.1.2的土地科學
土地科學的研究重點,結合國際地圈 - 生物圈計劃(IGBP),國際全球環境
環境變化人文因素計劃(IHDP)聯合核心項目「土地土地利用/覆蓋變化(LUCC)「的新階段
全球土地計劃(GLP)的」進步「。論文發表在最近幾年可以歸結為分區,土地使用土地利用分類系統
分析5
土地利用變化驅動力,可持續的土地利用和土地利用規劃的研究課題。據張一力文學對土地利用統計資料,在2002-2007年發表的論文占
以來文學的65.01978年總數的%,在2007年的論文數達到796,這說明我們的土地利
研究領域的不斷擴大,而從事土地利用研究中的科學和技術團隊的不斷加強,國家有關部門
努力,支持在這一領域的研究不斷加強,資助的項目數和資金量顯著提高[16]。與國際
上升LUCC在這土地變化科學學科領域的研究主題[ 18],
區域可持續發展的研究領域,在國際分工中的土地利用問題的深化,更注重的基本理論[19]。
研究基金會的土地資源科學理論重點是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擴大,包括道德的土地資源,
國土資源系統理論問題的過程中的土地資源,土地資源,土地資源的價值論問題的理論問題 BR />的產權理論等諸多問題[20]。周圍參與土地保護科學的土壤科學的基本理論問題,生態的理論
經濟基礎的問題[21],土地退化和保護其擴大重要的研究內容 - 水和土壤保護,以及
荒漠化防治仍屬於土地保護研究領域關注的主要對象。土地生態學的基本理論問題
主要是基於系統理論和生態理論的提出包括生物生產力的土地,功能的生物
棲息地和承載的土地,土地的能量平衡和水的循環功能,環境功能的土地,土地的生態過程,土壤 />生態環境的變化,以及土地生態分化理論問題[22]。基本理論問題,土地使用和規劃的主要
包括理論的租金和土地價格,土地區位理論,土地可持續利用理論,生態經濟理論,人與土地的合作
音理論和系統工程的理論[19,23,24]。

2.1.3自然區劃世紀,由超林表示, [25-32]侯學煜,羅開富,黃秉維仁,趙松繰和座椅
訂單的風扇和其他科學家對自然區劃工作做的傑出貢獻,並奠定了領導領
站點上的國際化。正「生態地理區域系統」[33]近年來,代表性的自然區劃
,以前的分區研究分析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的基礎上,探索自然地理區劃方法及其系統。天然的地理分區,一個分區,分區的方法和過程的結果,同時仍然承認的地理特徵
征費及地理規律性的一種科學方法。鄭度身區劃,區劃原則,分區
系統中,區域化模式和範例自然地理區劃,區劃信息系統,並通過分區模式,以實現區域化的原則,是指
標准體系和單位的系統[34]。另一個基本的研究「中國主體功能區劃,樊傑闡述了主體功能區劃的區域發展空間均衡模型
科學依據的。而一個地域功能演替
空間均衡過程中,提出了分區方案,以利益最大化的正確程度的確定性與區域劃分
時間變化的地理特徵[35]。自然區劃已經取得了與自然的綜合區劃頭發的
展覽,中國的地理多樣性和可持續發展「,」一書,蔡運龍精心三個區和七個區域
內部的地理多樣性的自然區域劃分,可以被視為一個全面的分區性質的工作[36]。自然區劃的趨勢還體現在區劃方案
不同的應用領域顯著影響決策。取自自然
分區,發表在2007-2008年中國在線期刊的研究文章約696。
2.1.4景觀生態學景觀生態學的研究,近年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在人才培養的重要成果,研究
隊伍正在擴大。
「景觀生態學」為主題詞檢索和博士論文呈現快速增長勢頭在中國的在線期刊。與此同時,從2000年的三,增加至127在2007年的主題景觀
生態學術論文數量急劇增加,從2000年的86增加至504 2007
章。據傅的BJ搜索統計,從1996年到2007年,「景觀生態學主題詞3164的
SCI論文檢索,96個來自中國,占總數的3.03%,排名世界第七位。景觀
生態廣度,研究的廣度和深度得到加強,以促進新學科的出現和發展。
開始把重點放在自然和社會,經濟,文化等因素綜合,以解決復雜的景觀;深度,側重於宏觀
模式和深入的微觀過程的耦合顯微鏡觀察和實驗宏觀
可靠的模式特徵的基礎上,制定管理策略,規劃和管理的宏觀格局反過來強化的微觀研究的現實意義。進一步加強
格局 - 過程和規模效應[10]。景觀生態學研究範式的平衡範式遠從均衡範式線/ >範例的非線性範例光滑的範式的非平穩範式,以及簡單的復雜性範式轉換的範例,
一些新的理論成為重要的科技支撐的景觀生態的持續發展。在最近幾年中,一些復雜的科學概念和方
法已被廣泛應用於景觀生態學中,如分形理論,元胞自動機自組織臨界性,復雜性適當
系統理論[8]。空間分析方法(如分形分析和小波分析方法),根據類似規模
推,推方法,根據局部動態模型的規模,規模的隨機(模型)的方法推算方法[37],正試圖建立這些途徑和轉換方法,到一個統一的尺度外推的理論框架。
一些新的理論,如空間自相關
關閉理論,空間非平穩理論和應用地統計學的理論,景觀生態學研究系統的抽樣技術。
路一條河流提出了景觀格局與生態過程耦合的基本框架的研究[38]。
2.2方法和技術的進步
面對復雜的對象,利用現代科技手段的定量研究和過程模擬,以及建立的模型仍然是
綜合自然地理學和景觀生態學在特定的地理 - 生態過程研究的趨勢。
許多他的臣民,特別是非線性科學和復雜性科學中的應用研究定位測試,
模擬和遙感技術,多源數據復合材料的參考和綜合分析和信息挖掘,地理 - 生態過程模型的頭發
顯示,確認和驗證,全面推進研究自然地理和景觀生態學和
到一個新的水平。
2.2.1數據收集方法技術實驗數據採集,監測,分析和模擬三個方面加強
科學數據和可核查化學分析技術的使用,加強研究過程和材料的運輸和轉化的機制;
的物理實驗中的應用,材料表面的物理結構和物質運動的動態特性;利用遙感地球觀察
系統和典型的地域長期的單位定位,半定位觀測網路,加強對典型區域的地理特徵,地理分布
過程中的變化,利用室內和室外模擬,簡化了復雜的地理環境,加強
鑒定的過程中的不同元素的模式[39]。
在區域和全球范圍內,衛星遙感已成為一個最重要的信息來源自然地理和景觀生態學的研究。遙感數據的解析度,高光譜更加多樣化
用於研究的擴大和蔓延的夜間照明燈圖像數據源的使用和發展。城市土地。地理信息系統,遙感,全球定位系統和計算機
結合時間和空間信息處理能力,模擬真實世界的能力,並能產生和發現新的
綜合自然地理學和景觀生態學,區域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近年來,
觀察全球准同步動態監測系統的建立已成為現實,人類系
系統和集成能力[ 17]在全球性問題上。
微觀尺度上,定位試驗觀測,實驗模擬和分析方法,野外觀測站
站建設,實現網路系統的進一步發展,推動了科學和技術部數量的實驗室,儀器,測試方法不斷完善

通過挖掘歷史文獻,並利用樹木年輪,冰芯,湖芯,石筍和其他自然證據
過去300年來的國家和區域土地利用/覆蓋變化的數據集已經形成。過去2??000年的氣候和環境變化的在
重建中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2.2.2模型和數學方法在計算機的支持網路技術和數字技術,系統模型模擬技術也
斷加強的過程。已經出現了大量的環境變化和土地利用變化模型。模型的影響較大的部分包括:公式中的 BR />艾氏「I = PAT」[40],建立了由國際應用系統分析研究所(IIASA)
系統的世界糧食和農業的全球模型[41],LMAGE2.0(綜合模型,以評估溫室效應)模型[42]。
尤其是CLUE??(土地用途轉換,其效果)[43,44],元胞自動機模型(蜂窩
自動機,CA)[45]
景觀生態學機理模型的過程和機制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到模擬景觀生態學,
尤其是這些模型和元胞自動機的組合支持地理信息系統(GIS)技術,空間格局的模擬模型中得到廣泛應用。 ,大大提高了景觀的形成和演化機制模擬
力。個人代理為主的模式,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景觀生態模擬的方式之一,已被應用到
土地利用/土地覆蓋,以及對城市景觀的形成和演化的。明確斑塊的空間動態模型是另一種類型的景觀機制模式
型,常被頻繁的格局與過程的作用斑塊周轉率的景觀系統[8]。的地理評估和規劃
各種數學方法,如模糊邏輯,人工神經網路,小波分析,遺傳
傳播演算法,多目標線性規劃,主成分分析法,灰色評價,聚階級分析的分形原理
三維景觀模型,和谷歌地球技術,數字高程模型分析技術,生態足跡值的方法也得到了廣泛
泛應用。研究人員定量准確的判斷,抽象的數學模型和合理的趨勢推導,以使研究結果更
科學,更准確,並促進創新的自然地理研究方法[16]。在地球系統科學
指導並行計算,網路計算和信息科學新技術為學科體系的依靠穩定的發展[17]。
2.3成果的應用程序
2.3.1土地科學成果的應用程序佔用耕地,我們的糧食安全,城市化,土地退化,
最後幾年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蓋變化研究領域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主要工作包括:
其歷史上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蓋變化,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蓋變化驅動因素分析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變化的環境和互動中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蓋變化與全球氣候變化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蓋的變化和耕地,糧食,土??地退化的生態效應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問題
相互關系,現有的土地利用模式和監管方式的可持續性。這些研究需要解決的國家戰略
要求和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和環境問題做出了貢獻。 BR /> 2.3.2自然地理系統和模式,在多年綜合自然區劃和土地為基礎的
基礎上進一步推動區域單元類型的應用程序的結果的過程作為一個整體的了解,我們的土地和水資源短缺的資源和生態環境退化
地區問題,在不同地區的土地和人口承載能力,資源和環境的承載能力,水資源,自然生產潛力,
生態承載力,並探討環境影響評價,環境的變化方向等一系列的問題。自然地域系統研究
近年來,從的初始感性單一自然區劃,自然區劃,發展的生態地理區
系統[46]。近年來,分區應用的范圍進一步擴大,尤其是在全球變化與區域響應對策
災害防治,生態環境影響評價的主要基礎設施的發展
選擇的青藏高原,海岸帶,半乾旱農牧交錯帶,平原,長江三角洲及其他敏感
地域,進行了全面的研究建設起著重要的作用。的水土流失,水資源短缺,土地退化,自然
災難的主要資源和環境問題,發展改善
利用坡地土壤侵蝕的天然的地理學術界的斜率的發展過程中對環境的演變。水文循環水改造過程中的土地退化和逆轉機制,土壤 - 植物 - 大氣系統,在復雜的多界面過程的耦合理論與模型
廣泛的研究工作。
2.3.2景觀生態學的應用程序的理論和方法,景觀生態規劃與設計,如電源
發揮的空間布局,劃定的區域走廊設計,以及整個保護區,自然保護區的重要作用。 BR />景觀生態學原理促進自然保護物種保護,自然保護的景觀保護甚至流域保護
轉移。模式分析,景觀生態,模式之間的關系 - 生態過程分析的概念的更新,以及空間模擬技術對土壤
使用科學的規劃和設計提供了保障[47];土地利用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更好
技術支持;區域生態風險評價理論模擬和預測技術景觀生態學與其他學科和區域生態安全網
局[48,49]。
2.3.4在中國的廣泛
泛應用生態恢復的生態建設和生態評估的綜合自然地理學的研究,包括?工業污染示範區建設,預防和鄉鎮企業的主要建設內容
管理為主要內容的示範區的規劃和布局?生態旅遊為主體的生態農業示範區建設內容生態
市區,郊區示範區建設,農業,工業,建設示範區建設,礦區生態破壞恢復治理
為主要內容的示範區,濕地資源的合理開發和使用的全面
整治示範區建設與保護的示範區,示範區,土壤退化?環保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環境的全面
一起整治示範的重要生態功能區,區。為配合實施「聯合國千年生態系統評估計劃(MA),中國啟動了中國西部生態系統
全面評估項目的大規模發展,其研究成果西部地區,生態系統的保護,管理和生態建設的科學
基礎。生態系統服務領域的許多研究人員經過努力,在各方面的進展,國家的生態
政策已經產生了顯著的影響[ 17]。
2.3.5重大項目重大項目
示範工程建設和運行的各種可能發生的災害預防措施,環境治理,環境治理和決策綜合自然地理學研究的貢獻提供了理論和
技術,為國家重大決策提供指導。例如,在青藏鐵路項目的建設,從選擇的線路設施
車間的選址,建設期

⑨ 景觀生態學學什麼

景觀生態學研究在一定區域內,由許多不同生態系統所組成的整體(即景觀)的空間結構、相互作用、協調功能及動態變化。研究焦點是在較大的空間和時間尺度上生態系統的空間格局和生態過程,具體包括:景觀空間異質性的發展和動態;異質性景觀的相互作用和變化;空間異質性對生物和非生物過程的影響;空間異質性的管理;在理論上探討生態過程是否存在控制景觀動態及干擾的臨界值;不同景觀指數與不同時空尺度對生態過程的影間擴散響;景觀格局和生態過程的可預測性;以及等級結構和跨尺度外推。 新發展的景觀理論,則強調系統的等級結構、空間異質性、時間和空間尺度效應、干擾作用、人類對景觀的影響以及景觀管理,直接涉足於城市景觀、農業景觀等人類景觀課題,使景觀生態學成為生物生態學和人類生態學的橋梁。 主要學習和研究的內容:景觀生態學主要來源於地理學的景觀理論和生物學的生態理論。它把地理學家研究自然現象的空間相互作用的橫向研究和生態學家研究一個生態區的機能相互作用的縱向研究結合為一體,通過物質流、能量流、信息流及價值流在地球表層的傳輸和交換,通過生物與非生物以及人類之間的相互作用與轉化,運用生態系統原理和系統方法研究景觀結構和功能、景觀動態變化以及相互作用的機理、研究景觀的美化格局、優化結構、合理利用和保護。
景觀生態學的研究對象是作為復合生態系統的景觀,景觀是自然和人文系統的載體。景觀生態學家對「景觀」的理解不盡相同,這些觀點既有所聯系,又不完全一致,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
第一是從景觀的直觀景象來認識。這是景觀的最原始和最普通概念,它主要應用於景觀建築學,這里寓有美學因素。盡管現代景觀建築學對景觀的理解不限於此,但它依然是景觀建築學的主要目標。
第二是從個體的屬性結構上理解景觀。在地質學、地貌學、土壤學和植被科學中,景觀原理用以說明個體各屬性在地表的結構格局,這個屬性是這些學科的研究對象,如岩石、地表形態(地形)、土壤個體、植物群落等。地質景觀、地貌景觀、土壤景觀和植被景觀常被用來描述格局。
第三種觀點是景觀為一復合生態系統,這是最為綜合的概念,包括了上述兩種觀點。這種觀點認為:景觀是地球表層自然的、生物的和智能的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復合生態系統。景觀這一生態系統有別於一般生態系統,它們有著不同的邊界。一般生態系統是生物和環境以及生物各種群之間長期相互作用形成的繼往開來整體,著重研究生產者、消費者和環境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而景觀生態系統是地表各自然要素之間以及與人類之間作用、制約所構成的統一整體。它主要研究自然要素、社會經濟要素相互作用、聯系以及植物、大氣、水體、岩石、動物和人類之間的物質遷移和能量轉換,以及景觀的優化利用和保護。由於它們的邊界不同,研究的范圍、內容也不同,一個以生物體為中心,研究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一個則研究地表各自然要素之間以及人類利用之間的綜合作用。景觀這一生態系統堅持了自然環境的整體觀念,並強調人地關系在其中的地位,將人類作為景觀的一個要素,使各個要素得以綜合分析,從而研究其間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約和相互聯系,克服了分析上的片面性和孤立性。同時,景觀生態學用生態學的觀點、方法來研究景觀這一客體,使之在綜合分析基礎上研究景觀的動態變化、相互作用間的物質循環和能量交換以及系統的演替過程。
景觀生態學不僅要研究景觀生態系統自身發生、發展和演化的規律特徵,而且要探求合理利用、保護和管理景觀的途徑與措施。目前,應遵循系統整體優化、循環再生和區域分異的原則,為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不斷提高生產力水平、保護與建設生態環境提供理論方法和科學依據;探求解決發展與保護、經濟與生態之間的矛盾,促進生態經濟持續發展的途徑和措施。景觀生態學的基本任務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景觀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研究。包括對自然景觀生態系統和人工景觀生態系統的研究。通過研究景觀生態系統中的物理過程、化學過程、生物過程以及社會經濟過程來探討各類生態系統的結構、功能、穩定性及演替。研究景觀生態系統中物質流、能量流、信息流和價值流,模擬生態系統的動態變化,建立各類景觀生態系統的優化結構模式。景觀生態系統結構研究主要包括景觀空間尺度的有序等級。景觀功能研究主要包括景觀生態系統內部以及與外界所進行的物質、能量、信息交換及這種交換影響下景觀內部發生的種種變化和表現出來的性能。特別要注意人類作為景觀的一個要素在景觀生態系統中的行為和作用。對人工景觀生態系統的研究,如城市生態系統工礦生態系統,要考慮系統中的非生物過程。這方面的研究工作是景觀生態學的基礎研究,通過研究來豐富景觀生態學的理論,指導應用和實踐。
二是景觀生態監測和預警研究。這方面的研究是對人類活動影響和干預下自然環境變化的監測,以及對景觀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可能改變和環境變化的預報。景觀生態監測的任務是不斷監測自然和人工生態系統及生物圈其他組成部分的狀況,確定改變的方向和速度,並查明種種人類活動在這種改變中所起的作用。景觀生態監測工作,應在有代表性的景觀生態系統類型中建立監測站,積累資料,完善生態資料庫,動態地監測物種及生態系統狀態的變化趨勢,及時發出,為決策部門制定合理利用自然資源與保護生態環境的政策措施提供科學依據。景觀生態預警是對資源利用的生態後果、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預測和警報。一是在監測基礎上,從時間和空間尺度對景觀變化作出預報。這種研究要通過承載力、穩定性、緩沖力、生產力和調控力,分析區域生態環境容量和持續發展能力,對區域生態環境對經濟發展的協調性和適應性進行評價,對超負荷的區域和重大的生態環境問題作出報警,採取必要的措施。二是對種種大型工程所引起的生態環境變化的預測,如南水北調和長江三峽水利工程的生態環境預測。
三是景觀生態設計與規劃研究。景觀生態規劃是通過分析景觀特性以及對其判釋、綜合和評價,提出景觀最優利用方案。其目的是使景觀內部社會活動以及景觀生態特徵在時間和空間上協調化,達到對景觀優化利用,既保護環境,又發展生產,合理處理生產與生態、資源開發與保護、經濟發展與環境質量,開發速度、規模、容量、承載力等的辯證關系。根據區域生態良性循環和環境質量要求設計出與區域協調和相容的生產和生態結構,提出生態系統管理途徑與措施。主要包括:景觀生態分類、景觀生態評價、景觀生態設計、景觀生態規劃和實施。
四是景觀生態保護與管理研究。運用生態學原理和方法探討合理利用、保護和管理景觀生態系統的途徑。應用有關演替理論,通過科學實驗與建立生態系統數學模型,研究景觀生態系統的最佳組合、技術管理措施和約束條件,採用多級利用生態工程等有效途徑,提高光合作用的強度,最大限度地利用初級異養生產,提高不同營養級生物產品利用的經濟效益。建立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保護區,經營管理和保護資源與環境。保護主要生態過程與生命支持系統;保護遺傳基因的多樣性;保護現有生產物種;保護文化景觀,使之為人類永續利用,不斷加強種種生態系統的功能。景觀生態管理還應加強景觀生態信息系統研究,主要包括:資料庫、模型庫、景觀生態專家系統和知識庫。

⑩ 景觀生態學可以做什麼

【摘要】 工業革命後,隨著新和諧工業村(社會主義運動先驅歐文提出)夢想的逐步實現,我國正步 入城市化高速發展的時期。在城市社會中,隨著經濟結構和空間結構發生顯著變化的同時,城市規模也在顯著增大。承然,這種城市化過程對於地區經濟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然而由此產生的一系列「城市化妝運動」卻帶來了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環境污染、水土資源破壞、城市熱島效應、殘缺的人文氛圍……這一切都在企圖奮力地喚起人們對自然生態與歷史人文的尊重和保護。景觀生態學,正是立足於自然與原有的人文情懷,以塑造城市形象和創造更美化、優化、凈化的高質量生活環境為目的,運用一系列生態理念來解決環境、資源和社會發展的問題。本文將結合曾獲2002年全美景觀設計年度榮譽獎和第10屆中國美展金獎的中山岐江公園為例,嘗試闡述景觀生態學指導下的城市綠地設計所帶來的生態影響和社會效益。
【 關鍵 詞 】 景觀生態學 城市綠地設計 中山岐江公園
工業革命的爆發,推動世界經濟迅猛發展。人們生活水平在改革開放浪潮下日益提高,人們對生活的居住條件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為了表徵現代化的來臨,一系列城市現代化運動在世界各大小城市進行得轟轟烈烈。但從上世紀60-70年代開始,西方一些學家就提出「寂靜的春天」把人們從工業時代的富足夢想中喚醒,「公有資源的悲劇」則揭示了資料枯竭來源於人類的本性和資本主義經濟的本質,而「地球資源極限」的提出,更警示了人類生存環境存在的危機。這一切,都逐漸把人們從對美與形式的陶醉中引向對自然的關注,對文化的關注。設計師開始明白運用植物比人工大壩更能有效地防治水土流失,微生物比化學品更能持久地維持水體干凈,自然風比空調更健康。這些都是人們對自然和文化的一種全新的認識。在此背景之下,「設計尊重自然」(Design with Nature)的理念受到推崇,產生了更廣泛意義上的景觀生態設計。
19世紀末,由英國社會活動家霍華德提出的「田園城市」設想,以及由我過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提出的建設「山水城市」的構想,都在力求使自然融入城市,使城市成為自然的一部分。這些想法把自然和文化、設計的環境與生命的環境,美的形式與生態功能真正地全面融合。它使公園不再是孤立在城市中的特殊用地,而是讓其消融進市民生活,它讓自然參與設計,讓自然的變化過程伴隨人們的生活,讓人們重新感知、體驗和關懷自然過程和自然的設計。
1景觀生態學的基本概念
1.1景觀生態學
景觀生態學是以地理學和生態學為基礎,以整個景觀為研究對象,研究其結構(空間格局)、功能(生態過程)和演化(空間動態)對生物活動、人類活動的影響。用景觀生態學的原理,研究城市綠地系統的規劃,使城市景觀符合生態學意義,同時有助於解決城市資源、環境和社會發展問題。
1.2斑塊 ─ 廊道 ─ 基質
1.2.1斑塊(Patch)
斑塊是一個在外觀上與周圍環境明顯不同的非線性的地表區域。斑塊的大小、數量、形狀和格局都有特定的生態學意義。在城市綠地的研究中,在不同的解析度下,我們可以將城市綠地看作一個斑塊。中山岐江公園作為城區中的一塊綠地,其佔地面積達11公頃,綠地平面呈橢圓形,地域完整。景觀生態學中,捲曲斑塊在強化斑塊與基質之間的聯繫上具有最高效率。而且公園佔地面積廣,
能支持的物種數量大,物種的多樣性和生產力水平也隨面積的增加而有所增加。
1.2.2廊道(Corridor)
廊道是與本底有所區別的一條帶狀土地,可以看作是一個線狀或帶狀的斑塊,有著雙重性質:一方面將景觀不同部分隔開,對被隔開的景觀是一個障礙物;另一方面又將景觀中不同部分連接起來,是一個通道。城市廊道中一般有三種形式:第一種是藍道,即河流廊道,它不僅指河流的水面部分,也包括沿河流分布的不同於周圍基質的植被帶。河流廊道是景觀中最重要的廊道類型,特別是在礦物養分的輸送和某些生物種類遷移方面具有其他廊道類型所無法替代的作用;第二種是綠道,即種植廊道,他是城市中以植物綠化為主的線性要素,如林蔭步道、防風林帶等;第三種是灰道,即那些人工味十足的街道、公路。岐江公園原有環境質量較差,因此在設計廊道時在兼顧遊憩觀光基本功能的同時,將生態環保放在首位。公園內盡量減少灰道,增加綠道。因為綠道不僅對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是重要的,而且它能讓人們重新發現騎自行車和步行的悠閑和愉快。
1.2.3基質(Matrix)
基質是范圍廣、連接度最高,並且在景觀功能上其實優勢作用的景觀要素類型。作為景觀中的背景地域,它控制影響著生境斑塊之間的物質、能量交換,強化和緩沖生境斑塊的「島嶼化」效應;同時控制整個景觀的連接度,從而影響斑塊之間物種的遷移。如果我們把城市中的綠地看做斑塊,則廣泛的城區就是其基質 ── 這種關系有點像格塔式心理學的「圖底關系」 ── 城中綠地是圖,城區是底。
1.3景觀異質性和景觀多樣性(Landscape diversity)
1.3.1景觀異質性是指在一個景觀區域中,景觀元素類型、組合及屬性在空間或時間上的變異性。異質性是景觀的重要屬性。據景觀生態學有關研究表示,景觀異質性越大,景觀的類型也越多,防止外來干擾的能力也越強,生態系統因而更加穩定。岐江公園內有多種景觀類型,包括水文、土壤、植物以及原造船廠遺留下來的水塔、鐵軌、煙囪和龍門吊等人文景觀。豐富的景觀類型使公園更具魅力,更吸引人們的使用。
1.3.2景觀多樣性是指生物圈內棲息地、生物群落和生態過程的多樣性化,又稱生態系統多樣性(Ecosystem diversity)。它包括斑塊多樣性、景觀類型多樣性和景觀格局多樣性,反映了景觀的復雜程度。有關研究表明,多樣性產生穩定性。
2生態設計
2.1生態設計的概念
「設計」是有意識地塑造物質、能量和過程,來滿足預想的需要或慾望,設計是通過物質能流及土地使用來聯系自然與文化的紐帶。根據生態設計先驅西姆 · 范 · 德 · 萊恩(Sim Van Der Ryn)和斯圖亞特 · 考恩(Stuart Cown)對生態設計的定義:任何與生態過程相協調,盡量使其對環境的破壞影響達到最小的設計形式都稱為生態設計,這種協調意味著設計尊重生物多樣性,最少地對資源的剝奪,保持營養和水循環,維持植物生境和動物棲息地的質量,以有助於改善人類及生態系統的健康。
生態設計是一種與自然相協調的方式,其范圍非常之廣,包括建築師對其設計及材料選擇的考慮;水利工程師對洪水控制途徑的重新認識;工業產品設計師對有害物質的節制使用;工業流程設計師對節能和減少廢棄物的考慮。生態設計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統一的框架,幫助我們重新審視對景觀、城市、建築的設計,以及人們日常生活的方式和行為。簡單地說,生態設計是針對自然過程的有效適應和結合,它需要對設計途徑給環境帶來的沖擊進行全面的衡量。
2.2生態設計原理
以上述生態設計原理為框架,並結合約翰 · 萊爾(John Lyle)等提出的人類生態系統設計和再生設計原理,羅伯特 · 薩爾(Robert Thayer)等提出的可持續景觀和視覺生態原理,以及生態城市原理,結合中山岐江公園的設計,嘗試闡述景觀及城市生態設計的基本原理。
2.2.1地方性
我們常常會驚嘆於桃花源般中國鄉村布局之美,而實際上它們多半是在居民和場所長期體驗中,在對自然深刻了解的基礎上與自然過程相和諧的當地人創造性的設計。也就是說,設計應植根於所在的場所。對於任何一個設計,設計師首先要考慮的是,我們在什麼地方做設計?自然允許我們做什麼設計?自然能幫助我們什麼?
設計尊重場所文化,即要尊重傳統文化和鄉知識。當地人的經驗,他們依賴於其生活的環境獲得日常生活的一切需要,包括水、食物、庇護、能源、葯物以及精神寄託。其生活空間中的一草一木,一水一石都是有含意的,是被賦予精神的。它們關於環境的知識和理解是場所經驗的有機衍生和積淀。所以,一個適宜於場所的生態設計,必須首先考慮當地人的或者傳統文化給予設計的啟示,是做個關於人地關系的設計。良好的景觀不是職業設計師的憑空創造,它們經歷時間而發展,創造良好而富有含意的環境的上策是保留過去的遺留。例如中山岐江公園,原址是粵中造船廠,從1953年到1999年,走過了由發展壯大到消忙的簡短卻可歌可泣的歷程。過去留下的東西很多,從自然元素來看,場地上有水體,有許多古榕樹和發育良好的地帶性植物群落,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生境和土壤條件。從人文元素來看,場地上有多個不同時代的船塢、廠房、水塔、煙囪、龍門吊、鐵軌、變壓器以及各種機器,甚至水邊的護岸,廠房牆壁上「抓革命,促生產」的語錄。正是這些東西渲染了場所的氛圍。
2.2.2保護與節約自然資本
要實現人類生存環境的可持續,必須對不可再生資源加以保護和節約使用。即使是可再生資源,其再生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對它們的使用也需要採用保本取息的方式而不應該是殺雞取卵的方式。因此,對於自然生態系統的物流和能流,生態設計強調要保護資源,減少能源使用,對原有資源進行改造再利用。
利用廢棄的土地,原有材料,包括植被、土壤、磚石等服務於新的功能,可以大大節約資源和能源的消耗。在中山岐江公園的設計中,設計師不是把舊船廠徹底拆掉和推平用於開發,而是利用原有的古榕樹,廠房和機器,設計成一個開放的市民休閑場所。但原有場地的「設計」必竟只反映過去人的工作和生活,以及當時的審美和價值取向,從藝術性來講,還需加以提煉,與現代人的慾望和功能需求拉近距離。所以,有必要對原有形式和場地進行改變或修飾。通過增與減的設計,在原有「設計」基礎上產生新的形式,其目的是能更藝術化地再現原址的生活和工作情景,更戲劇話地講述場地的故事,及更詩化地揭示場所的精神。同時,更充分地滿足現代人的需求和慾望。岐江公園中幾個典型的加法和減法設計包括:舊水塔的利用和改造,煙囪與龍門吊的再利用,船塢的再利用,機器肢體的再利用。原場地內的材料,包括鋼材、鄉土物種等的加工和再利用,而體現一種新的景觀、滿足新的功能。廢棄的鋼材用作鋪地材料,鄉土野草成為自然美的象徵,以及體現社會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的「紅盒子」,都在以歷史的身影反映一種現代化的氣質。
2.2.3讓自然做功
自然生態系統生生不息,不知疲倦,為維持人類生存和滿足其需要提供各種條件和過程,這就是生態系統的服務。這些服務包括空氣和水的凈化;減緩洪災和旱災的危害;局部調節氣候;維持物種的多樣性;提供美感和智慧啟迪以提升人文精神等。
自然系統是寬宏大量的,包容了豐富多樣的生物。生物多樣性至少包括以下幾層含意,即:生物遺傳基因的多樣性;生物物種的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多樣性維持了生態系統的健康和高效,因此是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基礎。與自然相合作的設計就應尊重和維護其豐富多樣性,「生態設計的最深層的含意就是未生物多樣性而設計」。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是保持和維護鄉土生物與生境的多樣性。在岐江公園設計中,大量的鄉土植物以及一些發育良好的植被帶的到保護,植物類型多樣,包括古榕樹、木棉樹、棕竹、蘆葦、月季、散尾葵、荷花、菖蒲、茭白、旱傘草等二十多種植物,為可愛的五星瓢蟲和七星瓢蟲創造了優美的棲居環境。
2.2.4顯露自然
現代城市居民離城市越來越遠,自然元素和自然過程日趨隱形,遠山的天際線、腳下的地平線和水平線,都快成為抽象的名詞。如同自然過程在傳統設計中從大眾眼中消失一樣,城市生活的系統支持也往往被遮隱。自然過程的消隱,使人們無從關心環境的現狀和未來,也就談不上對於環境生態的關心而節制日常的行為。因此,要讓人人參與設計,關懷環境,必須重新顯露自然過程,讓城市居民重新感到雨後溪流的暴漲,地表徑流匯於池塘。通過枝葉的搖動,感到自然風的存在,從花開花落,看到四季的變化……景觀,應該是一種顯露生態的語言。
岐江公園親水生態護岸設計,正好向市民展現了自然的過程。公園內湖水水位隨岐江水位變化而變化,而且湖底有很深的淤泥,湖岸不穩定。面對這些自然的挑戰,設計師分別運用梯田式種植台、臨水棧橋和水際植物群落,較好地實現了湖水在變化很大的狀態下,仍然保持親水性和生態性的目的。駁岸在最高和最低水位之間的湖底修築了幾道擋土牆,牆體間回填淤泥,由此形成一系列梯田式水生和濕生植物台,它們在不同時段內完全或部分被水淹沒。同時,精心選擇的野生植物與花崗岩人工棧道相結合,產生了脫俗之美,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水際群落的不斷豐富和成熟,生物多樣性將不斷提高,生態、親近和美學效果將更加顯著。
3結語
與傳統設計相比,生態設計在對待許多設計問題上有其特點。但是,生態設計應該作為設計途徑的進化和延續,而非突變和割裂。缺乏文化含義和美感的唯生態設計是不能被社會所接受的,因而最終會被遺忘和被淹沒,設計的價值也就無從體驗。生態的設計應該,也必須是美的。
生態設計還應是一個過程,通過這種過程使每個人熟悉特定場所中的自然過程,從而參與到生態環境和社區建設中去。生態設計是使城市和社區走向生態化和趨於更可持續的過程。
岐江公園注釋了一個完整的生態設計概念:設計師的首要任務是閱讀場地,保留「沒有設計師的設計」,因為那是時間的作品,是自然過程和歷史的積淀。讓生態來做設計,應成為當代設計的主旋律。

參考文獻:
【1】楊小波,吳慶書等,城市生態學,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
【2】唐東芹,博德亮,景觀生態學與城市園林綠地關系的探討,中國園林,1999
【3】黃光宇,陳勇,生態城市概念及其規劃設計方法研究,城市規劃,1997
【4】俞孔堅,龐偉,足下之文化與野草之美--岐江公園案例,中國建築工出版社,2003
【5】俞孔堅,龐偉,理解設計:中山岐江公園工業舊址再利用,建築學報,2002
【6】俞孔堅,葉正,李迪華,論城市景觀生態過程與格局的連續性--以中山市為例,城市
規劃,1998
【7】俞孔堅,李迪華,劉海龍,「反規劃」途徑,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5
【8】楊貴麗,城市園林綠地規劃,中國林業出版社,1997
【9】封雲,公園綠地規劃設計,中國林業出版社,1996
【10】俞孔堅,李迪華,The Evolution Of Greenways in China,景觀中國,2002
生態學中的景觀並不和口語中的景觀一詞完全一樣.

景觀這個概念有其美學定義\地理學定義和生態學定義.在生態學中,景觀是不同類型生態系統組成的地理空間單元.
在生態學中,景觀是生態系統之上的層次,強調異質性.景觀生態學比較新興的一個學科,現在研究的人很多,也很熱,但是真正從理論生態學角度,經典生態學角度來研究的人並不多.大多數的人是從地理的角度,從GIS應用的角度來研究景觀.
景觀生態學家研究景觀生態學.不過,研究景觀生態學的人通常都是生態學家,或者是GIS方向和其他方向與生態學結合進行生態學研究的人.
景觀生態學的研究並不是完全獨立的,需要以來很多其他關聯學科的知識.
至於他們的學歷和工資,因人而異,有的高有點的低,這個人群中,有的是教授或者研究員,有的是學生.所以有的人工資比較高,有的人低到只拿點國家補助.
應該說,所有研究生態學的人,都應該對景觀生態學有所了解,專業做的地方,有沈陽生態所,有中科院的生態中心等等,很多大學也都有這樣的研究機構.

閱讀全文

與景觀生態學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植物營養研究方法考試大綱 瀏覽:356
男打坐的正確方法 瀏覽:7
多效唑在菜心上的正確使用方法 瀏覽:727
小棕瓶眼霜使用方法 瀏覽:406
熬夜打嗝有什麼方法 瀏覽:114
明暗管安裝方法視頻 瀏覽:166
水電煤氣安裝方法 瀏覽:595
note2鎖屏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37
雞糞便發酵用什麼方法 瀏覽:836
直腸炎早期治療方法 瀏覽:262
鮮紅斑痣治療方法 瀏覽:860
制備薄層色譜常用的方法 瀏覽:570
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有效性研究 瀏覽:419
課堂行動研究是教育研究方法嗎 瀏覽:282
懷孕的時間計算方法 瀏覽:345
忘記分數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99
研究方法和方法的區別 瀏覽:526
10個喇叭連接方法 瀏覽:843
食品蛋白質的檢測方法 瀏覽:404
學英語常用語有什麼方法 瀏覽: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