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研究理論創新和方法創新

研究理論創新和方法創新

發布時間:2022-06-23 23:15:10

① 談談對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關系的理解

三)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的辨證關系

1、實踐創新是理論創新的源泉和發展動力。

理論創新的來源:產生於實踐創新活動的需要。人類不是消極地依賴自然

環境所提供的現成的生存條件而生活,而是人以「自己的行動來改變世界」

(列寧語)使之符合自己的需要。實踐創新不斷生成人的新需要,開闊人改造

世界的范圍,改進人改造和利用自然的手段和條件,這些都是理論創新的素

①任平,交往實踐與主體際〔M」,蘇州大學出版社,1999,P329。

②李鐵映主編,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前沿報告(1999)!Cl,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Pl「。

的哲學探析二、創新的存在機制

材,沒有實踐的發展就不可能有理論的重大突破,因為理論創新作為一項創造

性、突破性的思維活動,它是根據實踐所提供的新的經驗材料來認識新事物、

發現新關系、揭示新本質、創造新概念和新學說,建立新體系。

實踐創新推動著理論創新。首先,實踐創新的客觀進行不斷提出一些以前

沒有提出過的,因而理論也沒有得到反映和研究的新問題。江澤民同志就要求

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立足國情,立足當代,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以深入

研究重大現實問題為主攻方向,從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獲取理論創

新的深厚源泉和強大動力,准確把握當今世界的發展趨勢,深刻認識當代中國

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律,理論創新的實質,是通過對現實問題的研究,發現事物

發展的規律或趨勢及其實現形式。」即實踐創新促成理論創新必要性的生成和

為理論創新提出了任務。其次,實踐創新所遇到和產生的新問題,不僅提出了

理論創新的新要求,而且還同時提供了理論創新的條件,為理論創新提供了可

資利用的材料和經驗,還為理論創新的進一步進行確定了方向和新的內容,恩

格斯說:「人在怎樣的程度上學會改變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樣的程度上發

展起來」①,「日益發展的工業使一切傳統的關系革命化,而這種革命又促使頭

腦革命化,②。

2、理論創新對實踐創新的指導和提升作用

理論創新雖在實踐創新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但理論創新不是完全盲目地

從屬於實踐創新,相反,它具有指導作用,這種作用是在實踐創新的基礎和水

平上產生的。也就是說,實踐創新越發展就越需要理論創新的指導,實踐創新

和理論創新就是在互動的作用機制中共同前進的。人類的早期就有了創新意

識,然而古代人類的創新水平很低,速度緩慢,創新的規模和空間狹小,所以

創新意識還處於萌芽狀態,創新意識對實踐的指導作用十分有限。進入農業社

會,由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過程簡單,節奏緩慢,其從事的政治、經濟、文

化活動僅憑經驗就能進行,所以理論創新的作用還不太明顯。理論創新盡管在

農業社會已產生並有所發展,但由於受實踐的局限,其指導作用沒有發揮出應

①馬克思恩格斯選集IMI,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P329。

②馬克思恩格斯全集IMI.第3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一,72,P56一。

的哲學探析二、創新的存在機制

有的水平和地位。理論創新的指導作用只有到了近代才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特

別是現代化大生產,一方面實踐創新要求理論創新與其相適應,總結、提升創

新的結果,使其更趨合理性和普遍化;另一方面,實踐創新為理論創新作用的

發揮提供了物質技術基礎和社會經濟政治條件。

理論創新對實踐創新的指導作用是通過多種途徑實現的,其中之一就是通

過改進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實現其作用。任何人都用一定的思維方式來

思考問題並指導自己的行為,行為方式則是現實化了的思維方式,是思維方式

的具體體現。思維方式(方法)和行為方式貫穿於人們的一切創新活動中,對

創新活動有直接的指導作用。

理論創新對實踐創新的指導作用的途徑之二就是變革創新方法來實現的。

創新活動總是運用一定的方法來進行,方法是否得當,對創新能否順利進行及

其成功與否也有直接現實的影響。創新方法在農業社會還只是潛在的,沒有以

理論化或系統化的形式表現出來,創新方法要麼以經驗的形式承傳,要麼就被

僵化保守的「家族」觀念以「不可外傳」的祖訓而封閉起來。科學的發展大大

加速了方法的誕生,從亞里士多德的「工具論」到培根的「新工具」,及其後

來科學方法不斷產生,大量方法論思想不斷涌現,這些創新方法的應用和傳播

推進了實踐創新的發展和人的創造力的提高。這些思維方法和創新方法大致

有:靈感、想像、類比、歸納、綜合等創造技法,事實上,科學觀察、實驗、

科學抽象、理想構造、演繹、科學分析、系統方法、科學假設等都可作為創新

方法。

3、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是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是一對矛盾,實踐創新是理論創新的目的、動力和深

刻根源,理論創新作為實踐創新經驗的觀念升華和理論再現,又是進一步的實

踐創新的思想先導和精神動力,二者是具體的歷史的統一。一方面,理論創新

對實踐創新的指導作用並不意味著理論創新先於一切實踐創新而獨立存在,理

論創新本身是在實踐創新中形成的,是對實踐創新的科學概括和總結。另一方

面,理論創新又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它不完全亦步亦趨地反映實踐創新,它或

者具有超前性、前展性,或者往往滯後於實踐創新,因為「生活之樹常青」,

實踐和時代的步伐客觀地向前推進著。

的哲學探析二、創新的存在機制

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是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就要求理論要「與時俱進」,科

學的理論需要緊跟時代的脈搏,傾聽時代的呼聲,在實踐創新中得以發展和檢

驗。科學的理論創新又具有普遍性,但缺乏現實性,要使科學的理論創新轉化

為指導實踐創新的力量,必須使科學的理論被群眾所掌握,變為「物質力

量」,從而現實地推進實踐創新和社會發展。

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是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就要求在實踐中堅持解放思想、

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在實踐創新中檢驗和推進理論創

新,就要在理論上與時俱進,使理論創新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認真研究新情

況,解決新問題,總結時代的新特點,做出新的理論概括。並且要批判地繼

承、吸收、借鑒人類一切優秀文化成果,在實踐創新中作到繼承、吸收、借鑒

和創新的有機結合,努力營造創新環境,在科學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指導下,使

創新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繼續閱讀

如何進行研究方法創新

Data and Method 」。不要小看這一節,這是一篇文章的關鍵所在。我經常審一些中文的論文 ,但是,許多中文論文中就沒有這一節。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有些國內的學者並不清楚研究方法的重要性。研究方法對於一個創新性的結果是至關重要的。可以講,沒有創新的方法,就沒有創新的結果。為什麼這樣說?做研究,首先是要有科學問題,但是,如何解決科學問題,研究的方法非常關鍵。有的科學問題之所以解決不了,根本原因是沒有找到合適的研究方法。我曾經聽數學家王元講哥德巴赫猜想,陳景潤是發展了一種證明的方法,才導致了他成功證明了「1+2」,至於最後的「1+1」猜想,除非能夠找到合適的方法,不然就無法解決。在這里,我們就可以感覺到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在物理學領域,其重要性則更加突出。可以講許多物質粒子的發現,都是研究方法創新的結果,更正確地講是實驗方法的創新導致許多新的發現。而有些已經被理論預言的現象或結果,至今沒有得到實驗或實踐的證實,很大程度是研究方法的限制。包括宇宙中的反物質存在與否。愛因斯坦用了四十年的時間,試圖把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強相互作用力)、電磁力和引力統一起來,但是,最終沒有成功。說明這個問題獲得解決的方法尚未發現,時機尚未成熟。 在生物學領域,實驗的方法同樣非常重要。稍微有一些條件不一樣的實驗,會導致許多絕然不同的結果。譬如藍藻水華的培養實驗,我們都知道,在實驗室里很難培養出類似野外的水華。不管你用的培養基氮磷濃度有多高,也不管你是否加入浮游動物的捕食。但是,你用野外湖水來培養,添加氮磷就很容易培養出水華。雖然二者看起來很相似,但是,實際上實驗條件有了很大的不同。用培養基,其中的營養鹽成分是人工配好的,而用天然湖水,裡面成分較人工配製的培養基復雜得多,包括礦物質和微生物。問題的根本還是在實驗的方法上。許多植物生長培養實驗,在我看來實驗方法是有問題的。因為,放在開敞的環境下,經過數月的時間,實驗中的底泥、上覆水、營養鹽、微生物、及物理化學環境如氧化還原電位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最終的實驗結果很難說與當初的環境條件有多少聯系。這樣的實驗既不可控,也不可重復。因此,對於這樣的生態學實驗,實驗方法的設計必須非常慎重仔細。但恰恰是生態學本身,對於水生動物和植物與影響其生長的環境條件的關系尚有許多不清楚,這就導致了在生態學層次上來進行這些實驗具有較大的風險。美國在1990』s開展的生物圈(I號和II號)實驗就是一個生態學層次上失敗的實驗。 傳統的地學科學,包括地質學和地理學,都是以考察和調查為主的研究方法。這樣的研究方法,常常是從現實存在的現象中去尋找科學問題,尋找其產生的原因。研究方法的傳統和單一,使得人們往往會忽視其方法論。在面對過程和機理的研究時,這樣的研究方法也常常顯得不足。譬如,風浪過程會導致底泥的懸浮,使得沉積物中的營養鹽得到釋放。雖然研究的方法是抓住風浪過程進行詳細的觀察,沒有脫離傳統的調查方法,但是,已經需要對調查方案作出精細的設計。而進一步需要揭示藍藻水華爆發的機理時,再靠調查的方法已經無法實現了。原因是我們不知道在野外進行調查時,需要調查哪些因子,因為我們不清楚哪些因子對藍藻水華爆發起決定性作用。這時就需要實驗室的實驗來完成,但是前提是實驗必須是可控的,不然,你即使培養出了藍藻水華,你仍然不清楚是什麼原因促使的。現在有許多搞地學背景的學者轉到了濕地、湖泊與海洋等領域,開始接觸植物、動物、營養鹽等與地學交叉的領域,也開始進行一些與生物相關的實驗。這是一件好事,可以促進生態學的發展。因為生態學本質上是生物與環境關系的科學。我們現在許多生態學現象的機制解決不了,是因為生物學與環境科學結合得不夠,是與生物環境有關的研究不足所導致的,再典型的例子就是富營養化湖泊中出現的藍藻水華現象。問題的實質是研究方法受限制。譬如濕地生態系統中氮磷的循環過程,微生物的降解礦化是非常關鍵的一環,但是,現階段,我們有90%的微生物是無知的,更無法了解其生理特徵和功能特點。你無法拿著顯微鏡去水底原位觀察微生物吧?現階段,至多你只能冷凍後帶回實驗室做做種群的基因分析,至於如何通過改變環境條件來影響微生物種群,最後調控污染物的降解礦化,那就差得更遠了。 從野外調查轉入到實驗室實驗,是研究方法的一種飛躍。可以通過微觀的實驗,解釋宏觀的現象。但一定要明白,實驗的各項環境要素是可控的,結果是可重復的。

③ 為什麼要不斷推進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

堅持理論創新是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的必然要求,是黨在理論上的創新必將推動新的實踐不斷發展,新世紀新階段推進黨的建設必須理論創新在新形勢下堅持理論創新,就要正確對待馬克思主義,把繼承和創新結合起來.在理論創新問題上要堅持正確的方向和思想方法.理論創新必須服務於、落腳於實踐創新.離開了對實踐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的研究,理論創新就無從談起.創新必須建立在求實地基礎上.

④ 本科畢業論文研究方法的創新點在哪

↑↑論。,【文。代】。發
所謂論文選題,就是從一個經濟現象出發,試圖對這一現象進行理論解釋。所謂理論解釋,就是試圖尋求這一現象背後的因果關系,而這些因果關系就是論文中的理論假說,也即是該論文的觀點。比如產權結構、投資現金流敏感性與投資效率問題這一選題,想解釋的現象主要是不同的產權結構,比如國有與民營企業,對於投資與現金流之間的敏感性不同,進而導致兩種產權性質的企業,其投資效率也不同。對於這一現象的觀察與解釋最好有一個約束,比如放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來展開討論。另外,還可以將國有企業進一步細分為央企和地方國企,這兩者的產權結構是有區別的,即兩者面臨的約束機制不盡相同。
對於論文研究的創新問題。一篇論文的貢獻與意義來自創新。何謂創新?其實就是與眾不同,你的論文與已有的論文,在選題、觀點或者方法上有不同之處。首先是選題,好的選題讓人耳目一新;其次是觀點,對於已有的選題提出了新觀點;再次是方法,即使用新模型或者新數據。總之,要有一點「新」的東西,「一點」即足夠。尤其是採用實證研究方法的論文,對於學術殿堂是一磚一瓦的貢獻。
但是,創新何其難哉!英國諺語說,太陽底下無新鮮事。1000篇論文中有「一點」創新的不過寥寥數篇而已。所以我對於碩士畢業論文的要求是規范、規矩。也就是說,不要刻意追求創新,但是,一翻開論文,讓閱讀者感覺你下了功夫,不是倉促寫成。其次,不要有明顯的錯誤,比如不要在假說提出的邏輯推演或者研究設計上面有明顯錯誤。
國內有不少學者,認為創新這東西,就是提出一個「新概念」,搭建一個「新框架」。為求創新而刻意與眾不同,這是國內部分學者的通病。
一篇論文,選好了題目,認真閱讀國內外關於此選題的文獻,再加上自己的思考,想!想!想!或許會有點新的發現。或許而已,天曉得!
一篇論文的創新,從另一個方面是說,是指這篇論文對於人類的知識倉庫來說,增添了一點關於因果關系的新知識。有因果關系的新知識才有用處,因為只有這種知識才能指導我們在具體情況下採取何種措施。

⑤ 什麼是社會科學研究中的「理論創新」

評價一篇論文水平的高低主要有以下幾個標准:第一,論文符合事實、符合邏輯,也就說一篇好的論文盡可能做到每句話要麼有事實依據要麼有理論根據,這樣保證論證的徹底和明了;第二,論文的參考文獻的質量和數量,正所謂站的更高看的更遠,參考文獻的數量與質量決定著論文的視野的廣度和深度;第三,論文中有沒有提出一個重要的理論;第四,論文的理論的啟發性,所提出的理論是不是標志著所研究的領域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是否具有標志性的意義,後來者是否可以在你研究的基礎上所進一步的研究。其中,理論的創新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從根本上保證了論文的質量與影響力。
理論簡單的來講就是對某一個問題的因果關系的模型,也就是說理論是為了解釋某一個問題而提出的。理論在社會科學研究中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理論一個很大的作用是起到節約信息成本的作用。理論雖然不會告訴你在現實中如何操作,但是它會告訴你怎麼做是可能的,怎麼做是不可能的,起到節約信息成本的作用,因為你在理論所規定的區域內嘗試才可能成功,但是具體如何操作,就要發揮行動者的能動性。舉一個例子,就拿世界銀行常務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教授的比較優勢理論來說。比較優勢理論對於指導中國的經濟發展起到了節約信息成本的作用,因為只有按照比較優勢理論來發展作為後起的中國才能實現經濟的收斂,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如果違背了比較優勢理論就會失敗,中國計劃經濟的失敗就是按照趕超戰略違背了比較優勢的發展戰略的結果。但是比較優勢理論不會告訴如何去具體操作,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比較優勢,每個地方也有不同的利用比較優勢的方式,這就需要發揮每個地方的主動性和能動性。
那麼怎樣才算是一個好的理論呢?我認為大體有這樣兩種標准:一是,是否抓住了社會生活中的關鍵變數,而不管是否對現實具有很好的解釋力。比如奧爾森的《集體行動的邏輯》這本書就是抓住了行動者與集體行動之間的關系,這個理論是建立在理性人假設基礎上的,也就是說隨著行動者人數的增多,理性人會由於搭便車現象而造成集體行動的失敗。但是這個理論雖然有如此巨大的影響力在現實中卻很難有解釋力,這是由於現實中的其他因素克服了搭便車現象。二是,是否對現實具有解釋力。這可能是一個比較務實的標准。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米爾頓弗里德曼曾經講過誰能解釋中國的經濟問題誰就能拿諾貝爾經濟學獎,這很明顯是一個務實的標准,也是一個有說服力的標准。
下面我就具體談談理論的結構。理論首先有一個視角,在這個視角引導下有基本假設,然後具體的展開邏輯,在邏輯的推導過程中,引用其他的經驗命題和理論命題進行論證,最後得到一個可以證實和證偽的推論命題。這就是一個嚴格規范理論結構,在正統的理論模型中都是演繹邏輯的,著名社會學家霍曼斯教授肯定了這一點。
有了理論結構以後便為我們分析如何進行理論創新奠定了基礎,所謂的理論創新正是基於理論結構展開的。
首先談談視角的創新。視角的創新往往會在本研究領域內掀起軒然大波,舉一個例子就是美國著名社會學家格蘭諾維特《求職》一書,以往對求職的研究往往基於經濟學的視角,用經濟學的理論研究求職行為,格蘭諾維特發現即使是在市場經濟最發達的美國,就職也不僅僅是市場行為,更多的是嵌入到社會關系網路中,社會關系網路在個人求職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並進一步提出弱關系在個人求職中所起到的重大作用。另一個例子就是著名華人社會學家周雪光教授《關系產權》,以往對產權的研究往往都從經濟學的視角提出產權是「權利束」,而周雪光教授從社會學視角提出產權嵌入到關系中。同時周雪光教授對中國企業合同形式的研究也是一改以往經濟學視角,摻入了社會學視角,提出交易成本、社會關系網路和制度化的關聯是影響企業合同形式的三個重要因素。
其次談談基本命題的創新。理論傳統往往建立在一些基本的假設基礎上。舉個例子就是新古典經濟學。新古典經濟學的幾個基本假設就是:以生產為中心、偏好的外生固定性、行動者的理性最大化、完全信息、完全競爭、市場均衡這幾個基本假設,而科斯突破了這些基本假設的約束,提出了交易成本的概念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哈耶克提出了知識不完全概念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西蒙提出了有限理性的概念獲得了諾貝爾經濟獎,斯蒂格利茨提出了信息不對稱的概念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這些都是對基本命題的創新而佔領了學術的高地。
再次就是邏輯的創新。也就是有的理論往往邏輯上有問題,其中最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因果關系的混亂。舉一個例子,就是社會學大師馬科斯韋伯在對中國官僚制研究的時候提出了一個觀點就是說中國的灌溉業發達,需要大力興建水利,在這個過程中產生了中國的官僚制,這個觀點在學術界產生了很大反響,並且獲得了大量學者的響應。我對這個觀點不太苟同,在我看來更多的是中國集權的官僚制政治的建立才保證了水利的興建,在一定程度上韋伯倒置了因果關系。在一個錯誤就是往往在邏輯推演過程中把邏輯給簡單化了。舉個例子就是林毅夫提出的新農村建設觀點。林毅夫教授認為中國前幾年投資過快造成了生產過剩,而要消化掉這過剩的生產力一個最好的辦法就是由政府買單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我看來這好像把邏輯簡單化了,因為政府埋單的過程中,中國當前體制下不過只是多增添了大量的腐敗分子,往往不能從實際解決問題。
對於推論命題的創新,這在學術界是很普遍的。在這其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對命題的驗證,看看是不是符合實際,如果推論命題不符合實際,那就要對推論命題進行修正。

⑥ 畢業論文中的研究方法、創新點該怎麼寫

畢業論文寫作方面的問題,建議你看下品學論文網,之前我就在那裡寫的論文,非常不錯,遇到的問題和格式都挺快給我了。
最關鍵的是品學論文有很多在線的輔導老師幫你解決問題,不用費勁心思查資料。

⑦ 大學生文化消費特點研究,可以有什麼理論創新、研究方法創新及內容或者意義創新

我也主持過這,好處很多第一,可以鍛煉自己的個人領導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第二,可以學習很多研究方法,學習創新,豐富自己的大學的生活第三,可以得到省里的經費支持(8000或10000)及校里的相關獎勵第四,這是對自己能力的證明,對以後的工作有好處O(∩_∩)O謝謝

⑧ 理論創新的理論創新的分類

依據理論創新實現的不同方式,可以把理論創新分為五種,即原發性理論創新、闡釋性理論創新、修正性理論創新、發掘性理論創新和方法性理論創新。
1.原發性理論創新,是指新原理、新理論體系或新學派的架構與形成。
2.闡釋性理論創新,是指依據社會實踐的需要,清除旁人附加給原有理論的錯誤解釋,對其思想資料和原理進行梳理歸納,恢復理論本來的面目。
3.修正性理論創新,是指在肯定和繼承原有理論的基礎上,根據實踐的需要,對原有的理論體系和原理,作出新的補充和修改,作出新的論證和發揮。
4.發掘性理論創新,是指前人已經提出的某些理論,由於各種原因,被遺忘了、掩埋了、淡化了,根據時代的需要,把它重新凸現出來,使其重放光芒。
5.方法性理論創新,是指從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和學科體系角度,用新的原則、新的模式或新的視野,對社會實踐問題作出新的解釋,實現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思想的更新。比如,資訊理論、系統論、控制論等。

⑨ 要求對所研究的課題在材料,角度,觀點,方法,理論等方面有創新性成果

課題的創新性是指課題的選擇要有一定的新發現、新觀點、新見解,在應用研究領域有新內容、新途徑和新方法。課題的創新性應具體表現在:
一是反映時代特點,學生自主性學習培養的研究、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是具有新內容,如在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觀察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三是尋找新的角度,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構建新的課堂教學的模式研究;
四是採用新的方法,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五是廣泛收集資料,了解課題的研究狀況,搞清已有的研究解決了哪些問題,還存在哪些不足,怎樣加以改進,在此基礎上,確定該課題的著眼點,避免選題的盲目性。

閱讀全文

與研究理論創新和方法創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減肥平台期解決方法 瀏覽:542
茶的質量要求與鑒別方法論文 瀏覽:483
遙控電路板連接方法 瀏覽:595
輸送皮帶頭尾連接方法 瀏覽:180
食用油假真方法 瀏覽:112
快速減脂肪方法 瀏覽:852
植物碳中和的計算方法 瀏覽:235
溢彩年華衣櫃的安裝方法 瀏覽:470
喉嚨燒心怎麼解決最快方法 瀏覽:738
甜椒功效和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601
打結的使用方法 瀏覽:596
哪些方法可以防止黑色痣生長 瀏覽:522
襄仲治療方法有那些 瀏覽:495
電腦配位鍵的計算方法 瀏覽:916
蝴蝶斑的簡單去除方法 瀏覽:793
摩擦傷如何處理方法 瀏覽:562
孩子發燒用什麼方法降溫 瀏覽:27
ve抹臉的正確方法 瀏覽:821
第三代試劑有哪些檢測方法 瀏覽:888
老年人淤青有什麼好方法 瀏覽: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