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詩詞分析方法

詩詞分析方法

發布時間:2022-06-22 01:45:18

① 古詩的賞析方法

1.注意題目。詩歌的題目是詩歌的眼睛,包含著豐富的信息。古詩詞中有的題目集中又含蓄地概括了詩詞的內容、主旨。認真地分析題目,有時能很快地把握住所寫的內容。
2.品味關鍵詞。古詩詞中的關鍵詞最能體現古詩詞豐富的內涵,慢慢品味,詩詞的韻味頓生。
3.畫面欣賞。在閱讀的過程中,要學會運用自己的想像去欣賞、品味侮一首古詩詞,有意識地調動自己的想像,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
4.體會詩中的意象與意境。古詩詞中的形象與作者的思想有著密切的關系,它往往是詩人豐富感情的流露。詩歌的意境美,往往是通過詩歌的意象創造出來的。為此要領會一首古詩中的意境,至少要弄明自以下幾個問題:①詩中寫了哪些景物形象(即意象)?②這些景物形象引發了作者怎樣的聯想?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分析古詩詞意境要抓住三個方面的內容:一要描摹詩歌圖景,二要概括意境特點,三要剖析作者思想。
5.領悟深層含義。古詩詞以含蓄委婉吸引讀者,必須通過字面意思去深刻領會詩詞的內容、意境。

② 詩詞賞析技巧八個方面

詩詞賞析技巧八個方面

我個人認為古詩詞鑒賞是非常簡單的一道題型,哪怕對古詩的意思全然不知,學會「鑒賞8看法」,也可以輕松獲得滿分。

題材不同,表達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現手法、抒情方式上,也會有所不同。因此,要很好地鑒賞古詩詞,就必須對題材分類有清楚的了解,並能對具體的詩詞作出正確地判定。

③ 分析詩詞鑒賞的方法

一、至少准備兩個前提

其一,抓住作者和相關的時代背景,因為它們是互相制約又相互闡釋的關系。抓住作者就是抓住作者的藝術風格,藝術風格是作者的個性在作品中的體現。凡是優秀的、藝術上成熟的詩詞作者,無論是題材的選擇、主題的提煉、形象的塑造,還是結構的安排和語言的選用,都有著自己鮮明的特色。這些鮮明的特色顯示在作者一定時期乃至整個的創作生活中,貫穿在他一系列的作品裡,成為他創作上的獨特標志,這就構成了他作品的風格。那麼,我們抓住了作者就等於從整體感受上抓住了作品,不同的作者,創作風格有的清新飄逸,有的沉鬱頓挫,有的氣勢奔放,有的凝練舒捲,各有不同,把握好這一點對於我們鑒賞詩詞會有很大的幫助。

「背景」是大語境,是理解詩詞意義的重要依據,鑒賞要把詩詞放到一定的背景中去理解,這是一種重要的意識。通過背景去讀詩解義實在是一條有效的途徑。

其二,解讀詩詞要通解文字。詩詞的語言文字是凝練而生動的,其凝練主要體現在對篇、章、句、字的錘煉上。煉句、煉字的目的是煉意,是為了在有限的篇幅中表達更深廣的思想感情。鑒賞詩詞不通解文字,就像學生背下了一篇古文,卻對文中的一些字句不大理解一樣,這是不正常的,不通解文字就無法理解詩詞所提供的形象,也就無法展開我們的想像力。宋代的朱熹曾批評過這種做法:「曾見有人說《詩》,問他《關雎》篇,於其訓詁名物全未曉,便說『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空言無實,不濟事。」這里與「空言」相對的,就是要「仔細理會」,就是要把語言文字弄明白。這個問題涉及面很廣,這里只說四點。

1.典故問題。詩詞中常引用古書中現成的故事或詞句,這叫「用典」,因為詩詞要「寓萬於一」,以簡括體現豐富,用一個典故可以省去一大段文字。作為讀者,如果不懂得這些典故,自然無法理解作品,更談不上去鑒賞作品。理解典故有兩個層次:一是典故本身的內容,二是作者用典的意圖。如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要理解這首詞,當然也離不開對那個時代和辛棄疾的了解,但這里的一個又一個的典故也是不可不掃除的攔路虎。

2.語句的跳脫。詩的語言,古人稱為「詩家語」,強調它和一般文章語言的不同。這「不同」之中的重要一點就是「跳脫」:或者突兀而起,或者省卻聯絡,甚至寫問答而有答無問,記事情而藏頭露尾。不把「跳脫」之處連貫起來,達到「通解」,也就無法進入鑒賞的階段。這里舉個例子詳細來談,比如賈島的《訪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葯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全篇4句20字,毫無難解之處。有人說自「言」字以下盡是童子的回答,這沒錯,但很容易使人誤解,以為這童子的回答是連貫而下,一口說完的。其實,這里有三問三答,只不過把具體的問話都省去了。我們須從童子的答詞中體會這問話的內容:

問:師往何處去?答:吾師采葯去。

問:采葯在何處?答:只在此山中。

問:山前抑山後?答:雲深不知處。

通解至此,我們才能進而體會它的妙處。

3.詩詞用曲。詩詞用曲,曲在反常,比如,「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這是以有聲寫無聲,以動寫靜;「別有憂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這是以無聲來反襯人物復雜的內心活動。「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這是樂人之景,可它卻引出了「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傷人心情;而「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的傷人之景,引出的卻是「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豪邁之情。這都是反常用曲的例子。

4.虛實相間。所謂實,就是正面寫,直接寫,寫眼前所見所聞;所謂虛,就是側面寫,間接寫,寫想像中的所感。寫實時,以實帶虛;寫虛時,以虛傳實。這樣,虛實相間,相輔相成,就能避免方法上的刻板平直,而且往往更能傳情達意,在藝術上奏奇功,獲佳趣。詩詞作者的高明之處,在於他能從「實」的圈子束縛中跳出來,避實就虛,借用「虛」來另闢一番新的天地。

二、投入之後要跳出,情理結合

投入作品的境界,重在體察情狀,獲得情感的體驗;「投入」之後,還要能夠「跳出」,跳出就是對詩詞進行理性的思考分析。跳出以後可以在技巧、語言或意旨、義理方面進行鑒賞。鑒賞的時候,有幾點要注意。

1.鑒賞語言時要力求既能意會,又能言傳。有時聽人說某作品之妙,「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這自然是一種境界。但如果停留在這一地步,也就容易陷入渾沌,甚至走入玄化。這樣的鑒賞不可取,一定要具體化,你覺得好,就要把這好處說出來。這既是審美深入,也是一般語言訓練的需要。比如,宋祁的《木蘭花》中有一句:「紅杏枝頭春意鬧。」有人鑒賞說這是「卓絕千古」,也有人說「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其中「境界全出」四字並不能給一般的讀者以深切的指示,「卓絕千古」之類的贊詞更是無濟於事。那麼,這個「鬧」字到底妙在哪裡?有人這樣評價:「春意以『鬧』字形容之,粗看似乎不合理。但是,藝術的想像和審美的特殊能力,則賦予這個字以特異的功能。春意是一種綜合的感覺,也可以借用一下「感覺的復合」這個詞來說明;而「鬧」字,恰恰足以表現由多種感覺獲得的意象所構成的復合的境界和氣氛。綠楊、輕煙、紅杏……這些都是訴諸視覺的春天景物,呈現出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畫面,這是春意鬧的視覺意象,這春意已不是單純的靜物寫生和畫面,而是類似立體聲電影給觀眾的那種身臨其境的綜合感受,給人以鳥語花香、萬象更新的春天的濃烈氣氛。」像這樣的鑒賞就不是膚淺或玄化,這就是說,我們的鑒賞一定要離開表面化而做到具體、明確。

2.鑒賞技巧時,要從作品的整體著眼,不能孤立地去看。離開了整體,只欣賞局部的技巧,那技巧就失去了依託,甚至失去了生命;從而也就失去了精彩的藝術珍品。比如辛棄疾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中著名的一句「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它是「天外七八個星,山前兩三點雨」的倒裝句式,如果我們在欣賞時只看到了句式的新穎和奇特,只體會到作者細膩的觀察和描寫,這還遠遠不夠,這兩句詩實際上是寫一個夜行人面對夜色和疏雨對行路的威脅而感到焦急、迫切,急於趕路而不斷地看天色:天什麼時候亮呀!雨什麼時候停啊!看來不從整體上去把握、去體會,就很難領略到這一步。

3.體會作品的意旨義理,要盡可能地避免主觀隨意性。雖然鑒賞因為多種多樣的原因存在著差異性,盡管這是正常的,但我們不能因為它的差異性而否認它的一致性和共同性,因為鑒賞是一種審美過程,而美本身是客觀的,不會因為我們的好惡而變化。另一個原因是人有心境、個性和民族、階級性的不同,但也有人所共有的生理、心理基礎,這些相通、相同的基礎又往往能使人在欣賞作品時消除或超越人與人的差異而產生相同的感受。親情就是親情,愛情就是愛情,外國人喜歡《梁山伯與祝英台》,中國人也同樣喜歡《羅密歐與朱麗葉》,這無論在誰的鑒賞中都不會有太大的差異。相反,在承認一致性和共同性的同時,又完全可以自由思考,得出各種各樣的結論,只不過這些結論是圍繞著作品的中心上下波動而已。

文章來源:高中語文在線

④ 賞析古詩詞的一般方法

賞析古詩詞無非兩方面。

一是形式,是近體詩,古體詩,詞牌,散曲,還是哪一種格式?古詩詞的格式要求相比於今天的現代詩要復雜得多。有些朋友喜歡一開口就說意境——意境更重要是沒錯的,但是你首先得看是什麼東西的意境對不?

就好像你老是對著一條狗說人品好,你說能不能說服別人?首先得是個人,咱們才能講人品對不?

詩之所有為詩,是有要求和規則的,和現代詩的無下限相比,古詩詞對於先做個人是有明確要求的。所以賞析古詩詞,首先你得確定它是詩,再確定它是什麼詩,然後再具體看內容意境。

就好像我們誇一個人,首先得是個人,然後看是男人還是女人,男人就英俊威猛,女人就柔美嬌妹——這是不能亂的。當然現代詩就和現代人一樣,可以亂一亂,但是古詩詞絕對不行。

作古詩詞賞析尤其要注意這一點,不要被一席人的純意境論給忽悠了。


第二,自然就是看內容,以及內容的拔高——意境了。這其中還包括了各種修辭手法對意境的凸顯,也就是說咱們先看寫的是什麼,然後就要看寫得好不好了。

至於內容意境的高下,各人有各人的判斷,有欣賞水平的不同,但是也有大數據下的分析。比如說這首詩作的背景、詩人的性格、當時遇到了什麼事情,這都是我們賞析一首作品的時候需要注意到的——其實無外乎就是搞清楚詩人的情感邏輯,他為什麼會這么想?他為什麼會這么寫?讓他這么想的景色、事情,如果放到我們身上,我們會發出什麼樣的感嘆,或者如何處理?

一旦我們的代入和詩人的情感放送同步,那就能深切體會到詩人在創作時的感情波動——這就叫做產生了通感,指導了是人要說什麼,情感共振出詩人當時創作詩歌的情境。

心領神會,就是賞讀一首詩詞的最高境界。

如果你還能表達出來,那麼就是一篇極佳的賞析文章了。

所以賞析古詩詞,無非是從格式上分析,從內容上賞讀。

這和創作詩歌的時候是一樣的,詩人寫詩,無非是有內容要表達,然後選擇一種合適的體裁抒發。

這就是一個詩人情感變成文字,文字再共振出讀者情感的過程。

⑤ 古詩詞賞析的方法

一、寫景抒情詩。

寫景抒情詩主要描繪的是山水名勝、唯美的自然風光,其寫景手法通常採用比喻、擬人、借代、誇張、反襯、對比等。

在賞析時,第一步就是要指出其寫景的手法;第二步就是簡要概況一下詩中呈現出的景象和寫景手法的作用。

第三步就是要揭露出詩人抒發的是何種感情,有的是贊揚祖國的大好河山,有的僅是抒發對眼前美景的喜愛,有的抒發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有的反襯自身仕途或遭遇的不幸等,這主要從寫景手法和詩人當時所處的背景展開論述。

二、詠物言志詩。

詠物言志詩主要描繪所詠之物的形與神,以此寄託詩人高尚的情懷,表現詩人的志向。這類詩主要是狀物,描寫手法包括比喻、誇張、擬人、反襯、正襯、對比、欲揚先抑等。

在賞析時,第一步是將詩人所狀之物的形給概括的描述出來;第二步將形反映出來的神加之於詩人身上,可結合詩人歷來的形象和所處的背景來綜合判斷。

例如,陶淵明詠菊,菊花可能並不能給人帶來淡泊名利的神韻,但是結合對詩人的了解可知,陶淵明是個不為五斗米折腰的人,故可綜合判斷詩中所傳之意。

三、懷古詠史詩。

懷古詠史詩主要通過緬懷歷史英烈或描述歷史典故,來表明詩人的立場和情感。這類詩主要是繪史,描寫的方法最常見的有對比和襯托。

在賞析時,第一步就是要點明詩人所描繪的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這需要我們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基礎;第二步就是要結合作者寫詩當下的時事背景,兩者加以比較;第三步就是道明詩人的主觀看法和抒發的情感,這類詩多半是借古諷今,亦或是抒發滄桑巨變、物事人非的悵然之情。

四、邊塞征戰詩。

邊塞征戰詩主要通過描繪邊塞壯麗的風光和將士們的軍旅生活,來表現將士們的思鄉之情。這類詩的繪景通常大氣豪邁、恢弘壯麗,故而多採用誇張、比喻等手法。

在賞析時,第一步簡要描述一下詩中描繪的景象和邊塞將士的生活;第二步就是道出將士們的思鄉之情和保家衛國的英雄氣魄;第三步就是以詩人的立場表達其自身的情感,通常是對將士們的敬意。

五、山水田園詩。

山水田園詩主要描繪自然風光和農家生活,詩境大多清新淡雅,寧靜雋永。這類詩一般融合寫景和記事,手法多變,詞藻優美。

在賞析時,第一步描繪自然田園風光和農家生活的景象;第二步抒發詩人對恬靜美好生活的嚮往,還可結合詩人背景,考慮是否還表達了詩人想要歸隱田園的隱居之意。

⑥ 詩歌鑒賞的方法有哪些

一、注意時代背景

朝代的不同,國力的差別,往往會影響詩人的藝術風格,乃至形成相應的詩歌流派,表達類似的思想情懷。比如唐朝分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個時期。在初唐時期,創建清新剛健的風格成為詩人的追求。盛唐時期,唐帝國達到了繁榮昌盛的頂峰,清秀的山水田園詩派和豪邁的邊塞詩派應運而生。中唐時期,直面現實,興利除弊,詩人仍然嚮往盛唐的'強大。晚唐時期,興國無望,詩人哀傷的情緒籠罩詩壇。

二、掌握作者人生經歷

正所謂,知人論世,詩言志,作者的人生經歷不同,那麼,通過詩詞所表現出來的思想傾向也就不同。因此,鑒賞時不妨從作者的生活經歷突破。例如:《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辛棄疾) 繞床飢鼠,蝙蝠翻燈舞。屋上松風吹急雨,破紙窗間自語。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發蒼顏。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里江山。 辛棄疾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詞人,一生堅持抗金復國,但不受重用,抱恨而終。他的詞作多抒寫其力 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這首詞就抒發了他的壯志難酬仍憂國憂民的宏大襟懷。

三、重視註解

詩注是在一首詩後命題人所給的補注,可能是對作者寫這首詩時相關的時代背景的介紹,也可能是詩中難讀字句的解釋,還可能是詩中涉及的典故等,對閱讀整首詩和後面的答題都至關重要,切不可輕易放過。對注釋內容認真思考,尋找注釋與整首詩歌之間的聯系。

例如:《絕句二首(其一)》(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從詩注里學生就可以獲取重要信息,詩人在奔波流離之後寫的這首詩。這對於學生准確分析作者在詩歌中表現出來的思想傾向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找出「詩眼」

閱讀內容,尋找與試題有關的詞句,將詩眼提取出來。弄清詩歌的意象,再回頭探尋詩歌意境,體會詩歌的意趣。

例如,趙師秀的《約客》: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前句寫出對客人失約的強烈不滿,而「閑敲」二字看似「閑」,卻生動地表現出詩人等人的萬分焦急。

例如:王建的《雨過山村》首聯的「一兩家」,准確地寫出了山村居民點分散,人稀稀落落的特點。而「婦姑相喚浴蠶去」後,只剩下中庭的梔子花在靜靜的開放,人呢?都忙自己的事去了。借景寫人,以閑襯忙,以靜襯動。全詩的意境便展現出來了。

總之,找出詩歌的意象,這是鑒賞的起點。體會詩歌的意境,是賞析的關鍵。

五、強化書面表達,注意邏輯條理

考生對於一首詩歌往往有一定的見解和感悟,但是一旦述諸語言,學生的思維卻大打折扣,寫出的鑒賞文字缺乏邏輯性、條理性,不能准確地運用有關的詩歌鑒賞術語,表達不出自己的想法。從閱卷效果來看,閱卷教師也往往喜歡那些卷面清爽、表述嚴密、條理清晰、邏輯合理的答卷。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嘗試:

  1. 分點答題,點後例證。採用一、二、三、四或者首先、其次等標志明顯的樣式,詩歌鑒賞方法往往會得到條理清晰的評價。

2.就詩論詩,不枝不蔓。強調對詩歌本身的理解,答題時一般無需引經據典,泛泛而談。 3.適當運用鑒賞術語。如:「有我之境」,「無我之境」,「以我觀物,萬物皆著我之色彩」,「言有盡而意無窮」等鑒賞術語,使答案顯得更技高一籌。

⑦ 古代詩詞賞析方法及步驟有那些

詩歌鑒賞常常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鑒賞古代詩歌中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二是評價古代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三是考慮詩歌的表現手法,1、直抒胸臆3、情景交融5、用典抒情7、敘事抒情2、借景抒情4、托物抒情

答題步驟

(1)解釋該詞在詩句中的具體含義,要放在具體的語境中加以分析。

(2)點明該詞運用疊音的手法。

(3)展開聯想或想像,描述該詞所在詩句的內容或景象。

(4)分析該詞烘託了怎樣的景物意境,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塑造了怎樣的人物形象,點明富有韻律感(音律美),增強了表達效果。

這類題的答題模式:

這首詩中()是疊音詞。這個詞的意思是(),描繪了()畫面,烘託了()的意境,表達了()情感,妙用疊音詞,富有韻律感(音律美),增強表達效果。

(7)詩詞分析方法擴展閱讀:

常見古代詩詞的六種描寫手法介紹:

寫景狀物是古代詩歌中常見的內容之一,作者通過描寫景物,可以渲染氣氛,抒發情感,深化中心,推動情節發展。我們欣賞詩歌,除了讀懂字面語意,提升思想素質和審美情感,還要關注詩人用語言寫景狀物的形式與技巧。

描寫手法主要分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常見的描寫鑒賞角度主要有以下六種:

(1)側面描寫———襯托

(2)各種修辭手法

(3)正面描寫———動靜結合

(4)正面描寫———虛實結合

(5)正面描寫———色彩的渲染

(6)正面描寫———觀察角度的變化

⑧ 詩歌分析的步驟

詩歌賞析文章一般有兩種寫法:

一、綜合分析法——通過對全詩的整體分析,表達自己的觀點。

在這種體式下,較完整的寫法是:

1、作者簡介。

2、作品寫作背景簡介。

3、作品意象分析(詩句的解釋或翻譯,詩句所表達的情感、思想,詩句表達的意境)。

4、作品藝術手法分析(通常結合在作品意象分析之中)。

5、作品藝術特點的綜合評價(往往帶有總結的意味)。

二、主題分析法—就詩歌最突出的方面進行分析,表達自己的觀點。

採用這種寫法時,往往只抓住一個方面,如意境、語言表現力、某一手法的表達思想情感的妙處等等。對於其他方面,則不論及,因而它的篇幅一般較短小。

(8)詩詞分析方法擴展閱讀:

古典詩詞賞析是我國文學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中語文教材中佔有一定的分量。在全國語文高考中,古詩詞賞析連考了七年,難度越來越大,題型越來越完善,題量有逐年加大的趨勢,成為高考備考的一個亮點。

無論從教材角度,從高考角度,還是從繼承與創新文學遺產的角度上,培養與提高學生古詩詞的鑒賞能力,成為每一個語文教師刻不容緩的任務。

古典詩詞作為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當代學生更要學習、汲取古代智慧,加強自身修養,達到「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內涵,擔負起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重任。

古詩詞鑒賞也成為一門必修的能力,它直接或間接培養一個人的思想底蘊,因此在語文科目中佔有的比重比較大,當然學習古詩詞鑒賞更需要把握其核心的時代背景與表達感情,循序漸進地學好古詩詞鑒賞。

⑨ 如何對古詩詞賞析

一、基本方法思路:

1、從作者入手,聯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經歷,風格知識理解內容;

2、藉助於詩詞的標題、注釋、寫作背景,理解詩人寫作意圖;

3、從語言入手,抓住詩詞中關鍵詞句(動、形容詞、議論和抒情的詞句);

4、詞表現手法的賞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靜為動、動靜結合、 對比映襯、虛實明暗 、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二、分辨詩詞題材和作者的風格特點:

1、田園:對田園生活的嚮往和熱愛之情,歸隱田園的渴望。

2、邊塞:反映邊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鄉親人,渴望國家安寧和報效祖國、為國建功立業的愛國情懷。

3、憂國(民):表達強烈的愛國之情;或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對統治者的擔憂、不滿。

4、詠史:感慨歷史,希望統治者以史為鑒,吸取教訓。

5、送別:訴說友情,表達依依不捨的思念之情和對友人的勸慰、祝願。

6、思鄉:抒發自己在他鄉的孤獨、寂寞、凄涼,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

7、詠物:借歌詠自然事物來表達志向、心願,抒發憤慨、不滿。

8、寫景: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和熱愛之情。

9、敘事:通過所見聞的事情來抒發自己的喜悅(同情、憤慨、痛恨、悲傷)之情。

10、愛情:寫男女愛慕之情和愛情生活,抒發一種相思、離別之苦。

三、分析表達技巧:

1、表現手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於事、聯想、想像、渲染、對比、襯托、虛實結合、動靜結合、正側面結合、直抒胸臆、卒章顯志、借古諷今、欲揚先抑、欲抑先揚等;

2、修辭手法:比喻、比擬、借代、對偶、誇張、象徵、對比、襯托、雙關、設問、反問、反語、通感、互文、用典、化用、疊詞等;

3、表達方式:敘述、描寫、抒情、議論等。

(9)詩詞分析方法擴展閱讀:

答題例子:

1、漢代劉邦——《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賞析:這是一首成功的凱歌,直抒胸臆,雄豪自放。全詩充滿著一種王霸之氣,成王者可以呼風喚雨,無所不能。幾年兼並戰爭的勝利,造就了劉邦的王者氣魄,但很難徹底清洗他原本市井流氓的無賴習氣,處處表現了他志滿意得,狂妄自大的心理特徵。

2、唐代孟浩然——《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此詩沒有採用直接敘寫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過「春曉」(春天早晨)自己一覺醒來後瞬間的聽覺感受和聯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氣息,表達自己喜愛春天和憐惜春光的情感。

詩的前兩句寫詩人因春宵夢酣,天已大亮了還不知道,一覺醒來,聽到的是屋外處處鳥兒的歡鳴。詩人惜墨如金,僅以一句「處處聞啼鳥」來表現充滿活力的春曉景象。

但人們由此可以知道就是這些鳥兒的歡鳴把懶睡中的詩人喚醒,可以想見此時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體味到詩人對春天的贊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古詩詞賞析

閱讀全文

與詩詞分析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coolpad3G手機解鎖方法 瀏覽:52
心理各學派研究方法 瀏覽:859
臨床測定排卵方法有哪些 瀏覽:384
萬年高效過濾器安裝方法 瀏覽:465
氨氮分析儀檢測方法 瀏覽:977
636減去197的簡便方法 瀏覽:417
考起清華北大有哪些方法 瀏覽:712
電瓶充電線和插座連接方法 瀏覽:721
薏米紅豆代餐餅的食用方法 瀏覽:330
重慶偏癱自我訓練方法有哪些 瀏覽:593
老公幫小孩吸奶有什麼方法 瀏覽:249
電流導入儀使用方法 瀏覽:498
提拔領導的正確方法 瀏覽:628
成本核算方法應用研究 瀏覽:688
博美犬減肥方法技巧有哪些 瀏覽:498
用什麼方法去老年斑 瀏覽:599
魚輪怎麼使用方法 瀏覽:646
大月份懷孕母牛肚脹治療方法 瀏覽:849
測量盡量準的方法 瀏覽:199
研究課題具體研究方法 瀏覽: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