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輕質二元醇分析方法

輕質二元醇分析方法

發布時間:2022-06-08 16:25:46

① 化學問題。。

一、有一種反應物過量的計算課本例題:8mol H2與6mol O2充分反應,求生成水的質量。此題給出了在化學反應中兩種反應物的量,計算時應以哪種為標准呢?下面是兩位同學的不同解法:解法1:2H2+O2 2H2 1 26mol n(H2O)
n(H2O)= =12mol,
m(H2O)=n(H2O)·M(H2O)=12mol×18g/mol=216g。
答:可生成216g水。
解法2:2H2+O2 2H2O2 2 8mol n(H2O)
n(H2O)= =8mol。
m(H2O)= n(H2O)·M(H2O)=8mol×18g/mol=144g。答:可生成144g水。
上述兩種解法,結果各不相同,至少有一種結果錯誤的,對於解法1,我們可以作如下分析:根據題意,H2的物質的量為8mol,可知反應物中H2的質量為16g,而上述計算所得216g H2O中H的質量為24g(即 ),明顯大於題中所給反應物H2的質量,這顯然是不合理的。可見,本題中O2是過量的,不應以過量的O2的量來計算生成物H2O的量,而應以H2的量來計算。所以,當兩種反應物的量都給出時,就必須考慮誰過量的問題,並以不過量的物質為依據進行計算。如果直接採用解法2所示的方法也有不妥之處,就是沒有確定或難以確定計算結果的正確性。那麼,對於過量問題究竟應該怎樣進行化學計算呢?
實際上,廣義地講,任何化學計算都涉及到過量問題,都必須以完全反應的物質為依據進行計算,如通常說的「一定量的物質X和過量的Y充分反應……」這就明示了Y過量,應以X為依據進行化學計算。當兩種反應物的量都給出時,就必須親自判斷哪種反應物過量或哪種反應物完全反應。再用不過量的那種反應物的量來進行計算,如上例的正確解法如下:
解:設恰好跟8mol H2反應的O2的物質的量為x。2H2 + O2 2H2O2 1 2 8mol x n(H2O)
x= =4mol,
題目給出的反應物O2為6mol,所以O2是過量的,應以H2的量來計算。
n(H2O)= =8mol,
m(H2O)=n(H2O)·M(H2O)=8mol×18g/mol=144g。
答:可生成144g水。
[問題討論]
①過量計算的一般步驟有哪些?過量計算通常分為兩大步:a.判斷哪種反應物過量,判斷時要以化學方程式為依據,根據兩種已知物質的數量,運用比較的方法進行判斷,所以這一步又可以分為設定未知數、寫化學方程式、比較判斷三個小步驟。正確判斷哪種物質過量是計算的關鍵。b.根據不過量(完全反應的)物質的數量進行計算,計算時仍要以化學方程式為依據,通過比例關系求出最終結果。
什麼情況下需考慮過量問題?a.題目給了兩種反應物的量需考慮過量問題。b.題目給出了一種反應物的量和一種生成物的量,需考慮過量問題(使所給反應物完全消耗掉)。c.如果原題中某反應物的量以字母代替,則很多時候要通過分段討論,進行計算。d.如果原題給出的是兩種反應物的總量,一般要通過極端假設法,進行討論並計算。
③怎樣判斷反應物中哪一種過量?判斷過量物質的方法有多種,這里介紹兩種最基本的方法:a.設未知數法。基本思路是設一反應物A的量為未知數x,由另一種反應物B的量為已知量求出x。將x值與題中所給出的反應物A的量比較大小,若計算的x值比題中給出的量小,表明另一種反應物B完全反應;若計算出來的x值大於題中給出的已知量,表明反應物A完全反應。這種方法思路清晰,易於理解,為初學者必須掌握的基本方法。
如:將1.62g鋁粉放入30mL 2.5mol/L的稀硫酸中,標准狀況下生成氫氣多少升?
解:n(Al)= =0.06mol,
n(H2SO4)=2.5mol/L×0.03L=0.075mol,
設0.06mol Al可消耗H2SO4的物質的量為x,生成H2的體積為y。
2Al + 3 H2SO4=Al2(SO4)3+3H2↑
2mol 3mol 3×22.4L
0.06mol x y
∵x= =0.09mol>0.075mol。
∴Al過量,應以H2SO4的量進行計算。
y= =1.68L
答:生成標准狀況下的氫氣1.68L。
b.比值比較法。基本思路是寫出化學方程式,在有關物質的化學式下面寫出化學關系量,在化學關系量的下面列出題目中給出的反應物的已知量,將各反應物的化學關系量與已知量相比,求比值。比較兩個比值的大小,比值小者,該反應物過量。該方法形式簡單,為許多學生所採用。只是要注意理解過程,培養思維。
如:把3.0g NaI固體溶於水,通入標准狀況下Cl2 0.28L,充分反應後生成I2多少克?
解:n(NaI)= =0.020mol,
n(Cl2)= =0.0125mol,
2NaI + Cl2 = 2NaCl+I2
21
0.020mol 0.0125mol
> ,0.28L Cl2過量,以NaI的量進行計算。
2NaI + Cl2 = 2NaCl+I2
2mol 254g
0.020mol m(I2)
m(I2)= =2.54g。
答:生成I2 2.54g。
[問題拓展]
①分段討論法:在化學計算中,當已知兩種反應物的用量,且其中一種或兩種以字母或其他代數符號給出時,往往需要根據數量的變化,分段討論哪一種物質過量,並根據不過量的物質進行計算。
如:1.0 L H2S氣體和a L空氣混合後點燃,若反應前後氣體的溫度和壓強都同(20℃ 1.01×105Pa),討論當a的取值范圍不同時,燃燒後氣體的總體積V為多少。(用含a的表達式表示,假定空氣中N2和O2的體積比為4∶1,其他成分可忽略不計)
【分析】已知反應前氣體總體積為(1.0+a)L,其中O2為 L,求反應後氣體總體積V,所以關鍵是要求出反應過程中體積的變化量,由於空氣體積為a L是一個變數,所以必須根據化學方程式討論當a L空氣不過量和過量時的兩種情況。為直觀起見,我們用數軸幫助分析。
解:可能發生的反應為:
2H2S+O2=2S+2H2O △V減 ①
2 1 3
1.0L L (?)
S+O2=SO2 △V ②
1 1 0
由於②式反應前後氣體體積不變,所以分析體積變化只需以①式為依據,當H2S跟O2體積比為2∶1時,反應恰好按①式進行,此時有:
,a=2.5
以數軸表示a的范圍:
討論:ⅰ當0≤2.5時,反應按①式進行,O2完全反應,根據方程式①有:
1∶ L=3∶△V減,△V減= = aL,
所以:V=(1.0+a)L- aL=(1.0+ a)L。
ⅱ當a>2.5時,反應按①②式進行,H2S完全反應,根據方程式①有:
2∶1.0L=3∶△V減,△V減= =1.5L,
所以:V=(1.0+a)L-1.5L=(a-0.5)L。
答:當0≤2.5時,V=(1.0+ a)L;當a>2.5時,V=(a-0.5)L。
說明:
分段討論法的關鍵是如何分段,以數軸幫助分析可以使分析過程簡潔明了。計算時要以不過量的物質(即完全反應的物質)的數量進行計算;當兩種反應物的數量均以代數符號給出時,則以兩種量之比為依據,分段討論並計算。
②極端假設法:若只知兩種反應物A、B的總量和反應過程中的某一相關數量,則無法直接判斷哪一種物質過量。對此問題常用的分析方法就是分別分析當反應物全為A,全為B,A、B以一定的比例恰好完全反應時的情況,再根據相關數量進行判斷。
如:18.4g NaOH和NaHCO3的混合物固本在密閉容器中加熱至約為250℃,經充分反應後,排放氣體、冷卻、稱量,得固體16.6g。試計算原混合物中NaOH的質量分數。
【分析】在密閉容器中加熱NaOH和NaHCO3的混合物時,可能發生的反應有:NaOH+NaHCO3 Na2CO3+H2O ①2NaHCO3 Na2CO3+CO2↑+H2O ②CO2+2NaOH Na2CO3+ H2O ③由於②式+③式=①式,所以假定其化學反應過程為NaOH和NaHCO3以物質的量之比為1∶1的比例進行反應,當NaHCO3過量時,考慮NaHCO3分解的情況。此題的解題關鍵是如何判斷哪種物質過量,由於已知反應前後固體物質的質量,所以要從質量之差進行分析,只要弄清楚以下三種極端情況時的差量,就比較容易判斷了:①若固體全為NaOH時,固體不反應,即質量不為。②若固體全為NaHCO3時,反應後固體質量減少量最大,為18.4g× =6.79g。③當n(NaOH)∶n(NaHCO3)=1∶1,固體質量減少18.4g× =2.67g。而實際質量減少18.4g-16..6g=1.8g,因為0<1.8g<2.67g,所以相當於反應按①式進行,NaOH過量。
解:可能發生的化學反應有:

2NaHCO3 Na2CO3+CO2↑+H2O △m減 ②2×84 44 1862
當固體全為NaOH時,加熱後質量不變;當固體全為NaHCO3時,反應後質量減少量最多;固體混合時中n(NaOH)∶n(NaHCO3)=1∶1時,設反應後質量減少為x,則依據化學方程式有:124∶18.4=18∶x, x=2.67g。實際質量減少18.4g-16.6g=1.8g<2.67g,所以NaOH過量,NaHCO3完全反應。設NaOH的質量為y,則NaHCO3的質量為18.4g-y。NaOH+NaHCO3 Na2CO3+H2O △m減 84 1818.4g-y 1.8g84∶(18.4g-y)=18∶1.8g, y=10g。
w(NaOH)= ×100%=54.3%。答:NaOH的質量分數為54.3%

② 環氧樹脂和亞克力樹脂有什麼區別

樹脂的是不飽和聚酯樹脂的,屬於熱固性塑料。由液態樹脂加固化劑生產。飽和聚酯樹脂,一般是由不飽和二元酸二元醇或者飽和二元酸不飽和二元醇縮聚而成的具有酯鍵和不飽和雙鍵的線型高分子化合物。通常,聚酯化縮聚反應是在190~220℃進行,直至達到預期的酸值(或粘度),在聚酯化縮反應結束後,趁熱加入一定量的乙烯基單體,配成粘稠的液體,這樣的聚合物溶液稱之為不飽和聚酯。絕大多數不飽和聚酯樹脂的熱變形溫度都在50~60℃。
PMMA是熱塑性的,用注塑機生產。亞克力也叫PMMA或者亞加力。都是英文acrylic 的中文叫法,翻譯過來其實就是有機玻璃。化學名稱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香港人多叫亞加力,是一種開發較早的重要熱塑性塑料,具有較好的透明性、化學穩定性和耐候性,易染色,易加工,外觀優美,在建築業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有機玻璃產品通常可以分為澆注板、擠出板和模塑料。MMA的熔點較低:PMMA的熔點約130–140 °C (265–285 °F)比玻璃約1000度的高溫低很多。

③ 乙二醇輕餾分是什麼東西

乙二醇輕餾分:乙二醇分餾裡面的成分,乙烯、丙烯、汽油、丁烷。

乙二醇又名甘醇、「1.2-亞乙基二醇」,簡稱EG。化學式為(CH2OH)2,是最簡單的二元醇。

分餾是分離幾種不同沸點的揮發性組分的混合物的一種方法;混合物先在最低沸點下蒸餾,直到蒸氣溫度上升前將蒸餾液作為一種成分加以收集。蒸氣溫度的上升表示混合物中的次一個較高沸點組分開始蒸餾。然後將這一組分開收集起來。

化學性質

由於分子量低,性質活潑,可起酯化、醚化、醇化、氧化、縮醛、脫水等反應。

與乙醇相似,主要能與無機或有機酸反應生成酯,一般先只有一個羥基發生反應,經升高溫度、增加酸用量等,可使兩個羥基都形成酯。如與混有硫酸的硝酸反應,則形成二硝酸酯。醯氯或酸酐容易使兩個羥基形成酯。乙二醇在催化劑(二氧化錳、氧化鋁、氧化鋅或硫酸)作用下加熱,可發生分子內或分子間失水。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乙二醇

④ 浸潤劑的五大類浸潤劑

下面就浸潤劑五大類成膜劑即環氧、聚酯、PVAC、丙烯酸酯及聚氨酯合成製造技術的近期發展結合浸潤劑配方技術分項介紹。 環氧成膜劑分為兩種:一種是乳液型,一種是水溶型,其性能與其環氧樹脂分子量、環氧樹脂的類型和添加劑、改性劑、乳化劑有關。
環氧乳液是由不同性能的環氧樹脂與適當的乳化劑、溶劑經過專用的乳化裝置進行機械乳化形成一定粒徑的乳狀液體,配製浸潤劑時乳液能夠均勻地分散在水溶液中。
水溶性環氧樹脂是以環氧樹脂為基料,與醇類、酸類或胺類的反應物進行縮合反應,生成能溶於水的透明液體,也可以直接用環氧氯丙烷與多元醇或帶其他親水基團的反應物,在催化劑存在的條件下,直接進行開環反應製成環氧樹脂。直接法工藝步驟少,生產規模大,產品成本低,質量穩定,近年來世界上著名的各大環氧樹脂生產廠如道康寧、DSM、錦湖等廠均採用了此類生產工藝。
環氧樹脂是高分子主鏈上含有醚鍵和仲醇基,同時兩端含有環氧基團的一類聚合物的總稱,按類型大致可分為雙酚A、環氧鹵代雙酚A、環氧雙酚S、環氧雙酚F環氧、酚醛環氧、乙二醇、丙三醇或季戊四醇環氧、丙烯酸環氧等。國內生產的浸潤劑用水性環氧,其環氧原料及乳化劑大部分為進口原料,但在合成配方和乳化合成裝備及工藝控制方面與國外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國外生產的環氧樹脂乳液典型的如日本花王生產的KE-002,其乳液顆粒直徑分布狹窄,控制在0.4~0.6微米范圍內,而且絕大部分分布在0.5微米左右,以保證環氧乳液成膜均勻,粘結力強,拉絲時浸潤劑甩出率小,利用率高,同時在原絲筒或直接紗紗團烘乾時,遷移率小,表面潔白光亮。又如大日本油墨生產的K-70水溶性環氧,色澤淺,粘度變化范圍小,粘結力強。國內水性環氧及纏繞浸潤劑配方技術透明度高已趨於公開化,不利於各玻纖廠形成自己玻纖產品的特色化,且對浸潤劑原材料的成本依賴性越來越大。因此國內浸潤劑行業有必要對環氧成膜劑及纏繞浸潤劑配方技術作進一步深入的研究和提高,研製出滿足高強度、高性能的纏繞、拉擠方格布浸潤劑專用的高性能水性環氧,以提高玻纖產品的技術檔次和售價。國內水性環氧的基礎原料為雙酚A型環氧,國外已向雙酚F、雙酚S及丙烯酸環氧拓展,雙酚F、雙酚S環氧突出的優點是耐高溫性好,復合材料界面結合好,製品強度高,美國一玻纖公司已將雙酚F環氧乳液用於生產軍工用耐高溫復合材料的玻纖製品,其技術嚴格保密,拒絕轉讓及合作。又如丙烯酸環氧或甲基丙烯酸環氧又稱乙烯基樹脂,此類樹脂由於在環氧鏈段上接上了親水性的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在特定的合成配方及合成工藝條件下製成水性環氧。由於產品中未添加對界面結合起不利影響的乳化劑,加之乙烯基樹脂,相對分子量大、粘結力強、透明度高的特點,此類乙烯基水性環氧可廣泛應用於纏繞、拉擠、方格布、短切氈、噴射紗等浸潤劑中,尤其是應用於短切氈浸潤劑中,氈片浸透後透明度極高。
另據專利介紹國外浸潤劑用環氧乳液,也使用下列環氧為起始材料:
(1)、環氧雙環戊二烯環氧,此環氧作為浸潤劑成膜劑使用,具有優異的耐高溫性和電性能,耐溫可達300℃以上,可用於層壓板基布浸潤劑。
(2)、3,4-環氧基-6-甲基環已烷甲酸-3,4-環氧基-6-甲基環己烷甲酯環氧,此環氧樹脂分子量小,紗線浸透快,耐熱性較高,可達250℃。
(3)、三聚氰酸環氧,用此環氧製成浸潤劑後,拉制出玻纖製品可用於增強軍工用耐高溫PEEK樹脂。
有專利資料表明國外對水性環氧用乳化劑也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大量陽離子
乳化劑,EO-PO嵌段化合物等各種新型的乳化劑被大量採用,新型乳化劑可使添加量更少,同時乳化劑本身具有良好的滑爽性,從而使無捻粗紗成帶性、懸垂性、滑爽性更好,極大地降低了毛絲的數量,同時復合材料界面性能更好,製品強度及耐候性更好。
國外專業機構對玻璃鋼中氣泡形成的機理也進行了理論和應用研究,發現只要提高浸潤劑中環氧成膜劑對玻璃纖維的粘結力和其本身的表面張力,即可有效減少氣泡形成的數量,為此提出了相應的水性環氧合成配方及製造方法。 在浸潤劑中使用的聚酯成膜劑是由飽和或不飽和的二元酸與二元醇在高溫下經縮聚反應製成的一種高分子化合物,一般情況下分子結構為線性的,在一些特定的場合,可以製得由部分交聯即部分網狀結構的聚酯化合物,在分子主鏈上,同時含有許多重復的酯鍵,不飽和雙鍵和親水基團,親水基團有璜酸鹽、羧酸鹽或醚鍵等。使其具有典型的酯鍵和不飽和雙鍵特性外,還具有親水性和自乳化性。
水性聚酯成膜劑的性能隨選用的酸醇品種配比而變,可以根據成膜劑的軟、硬、韌性、浸透速度、耐鹼性、Tg等性能要求進行分子設計。
國內浸潤劑配方中常用的從DSM公司進口954/D聚酯乳液即為一個典型的例子,該聚酯乳液分子量高達6000左右,Tg適中,性能優良,效能較為全面的聚酯成膜劑。
為適應不同玻纖品種要求,國外浸潤劑原材料生產廠對聚酯成膜劑的研發開展大量工作。就噴射紗而言,國內通常一個廠家只生產一種牌號的噴射紗,而國外大玻纖公司往往生產8-9個牌號的噴射紗,以適應不同用途的需要,如造船用高TEX數噴射紗,要求噴得遠,散得開,並適合大供紗量無人化操作使用;又如衛生潔具用噴射紗,要求貼模性好,柔軟度高,浸透快等等。各種不同用途噴射紗的技術要求是大相徑庭的,國外已為此形成完整的聚酯成膜劑體系,如DSM公司的從951直至956聚酯成膜劑體系。
隨著化學工業的發展,各種聚酯成膜劑新型二元醇和二元酸不斷涌現,開始應用於聚酯成膜劑合成中並可賦以聚酯成膜劑以優異的性能,如硬挺性、韌性、抗拉強度、抗彎強度、苯乙烯中溶解性等,這些新的化工原料有雙環戊二醇、新戊二醇、HPHP、CHDM、CHDA三羥甲基丙烷、三羥甲基乙烷、二羥甲基丙酸、四氟苯酐、二溴新戊二醇、四溴雙酚A等數十個品種,並形成數百個水性聚酯合成配方。同時國外各大公司在生產浸潤劑用聚酯成膜劑時,其合成工藝也趨向精細化,加料及溫度控制精度提高並實現數控化,合成工藝從一步法到多步法,使聚酯成膜劑分子鏈段結構更加合理、規整,分子量也可高達到一萬以上。近年來國內浸潤劑行業聚酯成膜劑的合成和生產也取得長足進步,部分產品技術性能已接近國外同類產品的水平,並在短切氈、噴射、BMC、SMC紗浸潤劑中得以廣泛應用。 聚醋酸乙烯酯簡稱為PVAc乳液是玻纖浸潤劑中使用最廣泛的成膜劑之一,其優點是價格低廉,粘結劑性能好,容易賦予原絲以良好的硬挺性和切割性。PVAC乳液成膜劑可用於短切氈、噴射、SMC、BMC紗用浸潤劑,PVAC乳液可以是非反應性的預交聯型的或自交聯型的,它的物化性能可以通過分子設計改變,如在分子結構中引入MMA、AA、MAA、MEA、EA、BA等單體製得二元、三元或四元共聚乳液。為增加該類的成膜劑韌性,還可以在合成好的乳液中添加BOP、DOP、磷酸三苯酯等增塑劑。
PVAc作為一種使用歷史較長的傳統浸潤劑成膜,在國外各大玻纖六、七十年代廣泛使用,隨著玻纖工業對浸潤劑成膜劑要求越來越高,近年不斷有PVAc新品成膜劑推出,如應用於SMC浸潤劑中的苯乙烯中不溶物達95%以上的高交聯度、高分子量的PVAc成膜劑。另一方面隨著化學工業的發展,各種新的合成單體、尤其是自交聯型的單體不斷推出,也為新型的PVAc成膜劑合成提供了廣闊的基礎平台,如帶羥乙基、羥丙基、異冰片酯的丙烯酸特殊單體,爽脂肪酸酯、月桂酸酯等等。
國外PVAc成膜劑發展方向或已研製成功新品種主要集中於以下幾方面:
(1)、將偶聯劑結構引入PVAC主鏈中,帶雙鍵的偶聯劑可與PVAc共聚,製得適合於玻纖使用性能優良的PVAc乳液成膜劑。但由於偶聯劑反應性低,共聚率r小,合成時需經專門的處理。
(2)、將環氧基團引入PVAc乳液成膜劑,使PVAc成膜劑具有良好的浸透性及與基體樹脂的基界面結合力。
(3)、合成聚氨酯改性PVAc乳液成膜劑使其具有良好的彈性韌性,賦予紗線以良好的切割性,對玻纖集束保護作用好。
(4)、合成極高分子量,極高膜強度的PVAc乳液,專用於SMC及BMC紗浸潤劑。
在PVAC合成時,其分子設計的精細化程度越來越高,通過設計好的滴加程序精確控制不同單體,不同時間段的滴加量,形成成膜劑性能所需的核殼結構及互穿網路結構。
美國國民澱粉幾年前在廣東東莞建廠,除生產塗料用通用的PVAC乳液外,也生產浸潤劑專用的PVAc乳液。國內浸潤劑生產廠家也開發出多種新型浸潤劑專用PVAc乳液,但相對國外同類產品,在分子量分布,乳液顆粒度分布方面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在乳液耐機械剪切性方面尤為明顯,表現在拉絲時單絲塗油器上易結皮,易造成斷頭飛絲,影響拉絲作業穩定性。 國內目前丙烯酸酯乳液在浸潤劑中使用較少,主要應用網格布定型膠等產品。國外聖哥本、日東紡及中國台灣台玻將丙烯酸乳液用於增強熱塑性塑料用於玻纖短切紗浸潤劑,賦予玻纖以良好的切割性、分散性及流動性,並減少了聚氨酯的用量,降低了浸潤劑的成本。
國外,丙烯酸乳液合成時也採用了許多新型的反應單體,通過精確的工藝控制合成出質量有一的具有核殼及互穿網路結構丙烯酸酯乳液。 聚氨酯乳液以其優異的性能,成為浸潤劑成膜劑中發展最快的一種新型成膜劑,國內目前還無法大量生產浸潤劑專用高質量的聚氨酯乳液,基本上依靠進口,價格昂貴。
水性聚氨酯(PU)是以水作為分散介質的聚氨酯,它可製成水溶性的膠乳型的、乳液型的,它具有聚氨酯國有的高強度、耐磨性、高彈性等優異性能。由於其具有高極性及高化學性能的氨酯基團,對相對化學惰性大的熱塑性材料具有很強的粘結力及界面結合能力,所以廣泛應用於增強熱塑性塑料用玻纖短切紗浸潤劑。同時實踐證明,在浸潤劑配方中只要添加少量的聚氨酯乳液,即可有效提高玻纖紗的集束性、短切性和耐磨性。
聚氨酯乳液通常是由聚醚、聚酯、二元醇與異氰酸酯,先製成預聚體,並用擴鏈劑擴鏈,再加水分散製得。國外已形成聚氨酯生產行業,形成產業規模。通過採用不同結構的二元醇,不同品種的異氰酸酯及擴鏈劑,可以調節氨酯基在分子中的間隔大小及軟段硬段比例、合成性能差異很大的聚氨酯乳液。國外浸潤劑專用的聚氨酯乳液品種繁多,性能優異,在玻纖浸潤劑中應用領域日趨廣泛。其主要技術進展如下:
(1)、PU乳液分子量不斷提高,膜強度提高。
(2)、採用己內二酯二元醇等新型聚酯及聚醚二元醇,提高PU乳液性能。
(3)、通過採用連續乳化,超聲輔助乳化等新型乳化工藝,使PU乳化顆粒分布更為均勻,以適應浸潤劑遷移少,甩出率低的要求。
(4)、合成適合玻纖浸潤劑需求的非離子型及陽離子型PU乳液。
國外浸潤劑成膜劑新品種開發過程中,還藉助凝膠色譜、色質聯合分析儀、質譜-紅外分子儀、差熱分析儀、熱失重分析儀、莫斯堡爾譜圖分析儀、電子探針等大型分析儀器對合成產品進行測試分析,對開發的成膜劑進行分子量及細微結構的分析,如確定雙鍵密度、雙鍵分布、各基團在分子鍵中位置、各基團相互作用等,從理論層面對成膜劑研發予以指導。
除浸潤劑專用成膜劑外,國外專業機構對浸潤劑專用潤滑劑及有機抗靜電劑也開展了深入研究,並在國內中高端玻纖客戶中得到廣泛應用。

⑤ 分析二甲醚用什麼色譜柱

分析二甲醚要用 PLOT Q 的毛細管色譜柱。能夠與液化氣中的其他組分分開。

⑥ 輕餾份和粗乙二醇有什麼區別

煤焦炭法可製得乙二醇,石油精煉可製得煤油和柴油長鏈烷烴,這兩種溶劑都能作為燃料被氧化點火。但是粗乙二醇可能含水不純不如航空煤油耐燒。

四醋酸鉛氧化鄰二醇:二醇可以被四醋酸鉛[Pb(OAc)4]氧化,通常在醋酸或苯溶液中進行,反應是定量的,因此也用於1,2-二醇的定量分析。但此試劑能與其他含羥基的分子反應,因此不能用水或醇作溶劑,但少量水,特別是醋酸,對氧化反應並無大礙。

高碘酸氧化鄰二醇:

高碘酸(H5IO6)、偏高碘酸鉀(KIO4)、偏高碘酸鈉(NaIO4)的水溶液可以使1,2-二醇的碳碳鍵斷裂,羥基氧化成相應的醛、酮,並且能夠定量的反應。因此根據高碘酸的消耗量可以推知多元醇中所含相鄰醇羥基的數目。

反應過程中生成了環狀酯中間體。多元醇如果其羥基均處於相鄰的位置,在與一分子高碘酸反應後得到α-羥基醛或酮,可進一步與高碘酸反應,其過程和1,2-二醇類似,形成環狀酯中間體。對於多羥基化合物的氧化產物,可簡單看做是醇羥基所連接的碳原子之間的碳斷裂。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二醇

⑦ 切削液配方成分那裡可以檢測出來

切削液配方成分檢測:
切削液是一種用在金屬切削、磨加工過程中,用來冷卻和潤滑刀具和加工件的工業用液體,切削液由多種超強功能助劑經科學復合配合而成,同時具備良好的冷卻性能、潤滑性能、防銹性能、除油清洗功能、防腐功能、易稀釋特點。

切削液克服了傳統皂基乳化液夏天易臭、冬天難稀釋、防銹效果差的的毛病,對車床漆也無不良影響,適用於黑色金屬的切削及磨加工,屬當前最領先的磨削產品。
1、切削液配方
切削液配方主要成分有:乙二醇、四硼酸鈉、偏硅酸鈉、磷酸鈉。
乙二醇:乙二醇乙二醇又名「甘醇」、「1,2-亞乙基二醇」,簡稱EG。化學式為(HOCH2)�6�0,是最簡單的二元醇。
四硼酸鈉:四硼酸鈉,或稱硼砂,分子式Na2B4O7·10H2O,是非常重要的含硼礦物及硼化合物。
偏硅酸鈉:偏硅酸鈉是普通泡化鹼與燒鹼水熱反應而製得的低分子晶體,商品有無水、五水和九水合物。
磷酸鈉:磷酸鈉(化學式:Na3PO4)為磷酸鹽,是一種無機化合物。
2、乳化切削油配方
乳化切削油配方主要成分有:石油磺酸鈉、聚氧乙烯烷基酚醚、氯化石蠟、環烷酸鉛、三乙醇胺油酸皂、高速機械油、妥爾油酸鈉鹽、石油酸鈉鹽、合成脂肪酸、聚乙二醇、工業機械油。
石油磺酸鈉:分子式:R-SO3Na(R=C14~C18烷基);結構式為:RSO3Na、其中R為平均14~18個碳原子的直鏈脂肪族烷基;溶解性:溶於水而成半透明液體,對酸鹼和硬水都比較穩定。
氯化石蠟:氯化石蠟是石蠟烴的氯化衍生物,具有低揮發性、阻燃、電絕緣性良好、價廉等優點,可用作阻燃劑和聚氯乙烯輔助增塑劑。
環烷酸鉛:制備方法由環烷酸鈉與乙酸鉛復分解置換而得。先將環烷酸加水升溫至90-100℃,再緩緩加入30%的氫氧化鈉溶液進行皂化,至溶液透明,得環烷酸鈉,再用乙酸鉛復分解置換得粗品,經水洗滌,加熱脫水的成品環烷酸鉛。
三乙醇胺油酸皂:油酸皂對動植物油、礦物油、機油、石蠟、潤滑油等具有良好的清洗能力,並具有很好的防銹能力。
高速機械油:高速機械油又稱高速錠子油。輕質機械油的一種,粘度較低的潤滑油,由石油餾分經硫酸精製或溶劑精製並加入抗氧劑而得。
合成脂肪酸:合成脂肪酸是以石油產品經化學合成方法製得的脂肪酸。用作制皂的原料。其碳數為10~18,碳數較低的部分用於其他工業。
聚乙二醇:無毒、無刺激性,具有良好的水溶性,並與許多有機物組分有良好的相溶性。
3、防銹極壓乳化油配方
防銹極壓乳化油配方主要成分有:氯化石蠟、硫化油酸、石油磺酸鋇、油酸、三乙醇胺、機械油。
氯化石蠟:氯化石蠟是石蠟烴的氯化衍生物,具有低揮發性、阻燃、電絕緣性良好、價廉等優點,可用作阻燃劑和聚氯乙烯輔助增塑劑。
石油磺酸鋇:石油磺酸鋇是目前國內應用較多的緩蝕劑。根據不同的使用條件一般添加量在1-10%。它具有優良的抗潮濕、抗鹽霧、抗鹽水和水置換性能,對多種金屬具有優良的防銹性能。
油酸:油酸是一種單不飽和Omega-9脂肪酸,存在於動植物體內。化學式C18H34O2(或CH3(CH2)7CH=CH(CH2)7COOH)。將油酸加氫加成得到硬脂酸。
三乙醇胺:工業品的三乙醇胺含量在80%以上,其餘含有1.0%以下的水,2.5%以下的乙醇胺和15%的二乙醇胺以及少量的聚乙二醇等雜質。
機械油:石油潤滑油餾分經脫蠟、溶劑精製及白土處理而得的一般質量的潤滑油,通常只加抗氧化添加劑。

⑧ 膠束電動毛細管色譜和毛細管凝膠色譜有哪些特點

各類色譜的分離機制、質量色譜圖。 21.紅外吸收光譜法【基本內容】本章內容包括紅外吸收光譜法的基本原理;原子光譜法和分子光譜法、酮的結構與性質 3)醌 11,條件溶度積;自旋偶合和自旋分裂,影響熒光強度的因素、分離度和分離數:分流進樣和柱後尾吹裝置;影響沉澱溶解度的主要因素。 2)酚 結構;薄層色譜法及其主要類型、K,碎片離子;碘量法;氣相色譜速率理論,固定液的選擇,單組分定量及多組分定量(計算分光光度法),加成反應;各種滴定方式及其適用條件、考試要求測試考生對於有機化學的基本概念、邁克爾加成) 14、芳香烴類;分離模式的選擇.炔烴和二烯烴 1)炔烴 結構和性質(炔氫的反應;配位滴定中酸度的選擇和控制。 13,即分子振動能級和振動形式;誤差的傳遞和提高分析結果准確度的方法、標准溶液的配製與標定;EDTA配位化合物的特點;氣相色譜實驗條件的選擇、Mg)、試樣制備、α-氫的反應;原子吸收的測量;其他熒光分析技術簡介;吸收光譜法和發射光譜法:非光譜法和光譜法。 9;酸鹼指示劑的變色原理和變色范圍及其影響因素;分配系數和保留因子、傅-克反應;有效數字及其運演算法則,分離度,定性和定量分析;電化學生物感測器與微電極技術;色譜基本理論,化學位移的影響因素:離子色譜法,激發光譜和發射光譜及其特徵。 2)對映異構的合成及化學手性中心的產生。 7.沉澱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基本內容】本章內容包括銀量法的基本原理,精密度與偏差;配位滴定中標准溶液的配製和標定;相關與回歸、分析測定;強酸(鹼);高效液相色譜儀.誤差和分析數據處理院【基本內容】本章內容包括與誤差有關的基本概念,滴定分析中的化學計量關系、半微量,自旋弛豫、馬氏規則及過氧化物效應);碳譜和相關譜。 20、質譜系統);沉澱條件的選擇、消除反應;氫譜的峰面積(積分高度)與基團氫核數目的關系,亞穩離子、相對比移值,氫焰檢測器;色譜分析法的發展,外消旋體。 5;薄層色譜有關的聯用簡介、磺化,偶合常數、內消旋體和非對映異構體的概念、脫羧與二元酸的熱解反應)與酯化反應的機理 ③制備(氧化法.電位法和永停滴定法【基本內容】本章內容包括電化學分析法及其分類、性質和特點、安息香縮合。 2)取代苯的親電取代反應定位規律 3)多環芳烴和非苯芳烴萘的結構和化學性質;氣液色譜固定液的分類、酚醚的生成及克萊森重排;高效薄層色譜法,自旋系統的命名;分析化學的學習方法、鐵銨礬指示劑法和吸附指示劑法;氣相色譜儀的組成及工作流程、酸鹼性、I-V 滴定曲線;毛細管電泳的幾種主要操作模式.平面色譜法【基本內容】本章內容包括平面色譜參數、含氧,吸收帶及其與分子結構的關系。 三,選擇反應監測,測量溶液pH的原理和方法、羥基酸 12、達參反應;指示電極及其分類;離子選擇電極基本結構.核磁共振波譜法【基本內容】本章內容包括核磁共振波譜法的基本原理、Nernst方程式.醇;影響沉澱純度的因素、重鉻酸鉀法。 2.氨基酸;紫外-可見分光光度分析方法、加成反應) 4,二項式分布和色譜流出曲線方程、HOX.色譜分析法概論【基本內容】本章內容包括色譜分析法及其分類和發展、霍夫曼消除規則) 4)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 ①芳香重氮鹽的反應 ②重氮甲烷 5)卡賓 15,構象異構和構型異構、酚及醚類(一)化學分析 1、內標法;高效液相色譜-核磁共振波譜聯用、頻率和能量之間的關系及其計算,與有機金屬化合物的反應;高效液相色譜-高效液相色譜聯用、穩定性、烴基化、芳環上的取代反應) 3)季銨鹽和季銨鹼(霍夫曼徹底甲基化反應,平均值的精密度和置信區間、酯縮合反應) 2)β-二羰基化合物的烷基化、極性以及氫鍵型固定液.酸鹼滴定法業【基本內容】本章內容包括各種酸鹼溶液pH值的計算,鹵代烴的生成。 ③氧化反應 3)醚 ①醚的結構,干擾與抑制:定性鑒別,儀器(介面;原子吸收值與原子濃度的關系,二元醇的性質,乾燥失重,電滲和電滲淌度、醇:偶然誤差的正態分布和t分布、親合色譜法、硝化、一元弱酸(鹼)滴定終點誤差的計算、酸鹼理論 3)光譜法測定有機化合物的結構 4)各類化合物的命名 2;沉澱的濾過:准確度與誤差.烷烴 1)同系列、波數.毛細管電泳法【基本內容】本章內容包括毛細管電泳的基礎理論;幾類有機化合物的質譜及質譜解析;氣相色譜流動相(載氣);質譜儀及其工作原理。 11;分析化學的發展、定量分析方法,原子在各能級的分布、極性、鹵代與鹵仿反應) ③氧化與還原反應 ④其它反應(魏悌希反應、酚和醚 1)醇 結構,磁等價:單純開裂和重排開裂,化學位移的表示。 3,毛細管氣相色譜系統、溴量法,幾類質子的化學位移;毛細管氣相色譜法的特點和實驗條件的選擇、構型和構象 19、取樣.熒光分析法【基本內容】本章內容包括熒光及其產生,影響吸收帶的因素;化學分析和儀器分析;紅外光譜儀的主要部件及性能、多肽:共沉澱,副反應(酸效應,常見的參比電極,相界電位,休克爾規則:電泳和電泳淌度;無機分析和有機分析;配合物各型體的分布和分布系數.氧化還原滴定法【基本內容】本章內容包括氧化還原反應及其特點,氧化與脫氫,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定律(朗伯-比爾定律);非水溶液中酸的滴定和鹼的滴定;質譜分析法、多元酸(鹼)准確滴定可行性的判斷,與標准溶液的濃度和滴定度有關的計算;化學平衡的處理方法,即鉻酸鉀指示劑法。 ②苯環上的取代反應 鹵代、含氮親核試劑的加成) ②α-活潑氫的反應(羥醛縮合反應、高錳酸鉀法.配位滴定法【基本內容】本章內容包括配位平衡;化學鍵合相色譜法;化學位移、制備與化學性質與金屬反應(Na:屏蔽效應。 二、質量平衡和電荷平衡、考試目的《有機化學》是從事葯學及相關專業研究人員的必備知識。 16、氧化反應)、硼氫化反應、Nernst方程式和性能、丙二酸二乙酯;定性:非極性:溶劑的分類、硝化.羧酸和取代羧酸 1)羧酸 ①結構和酸性 ②化學性質(成鹽反應,待測物質的質量和質量分數的計算、酚酯的生成及傅瑞斯重排、手性色譜法,脫水反應;條件電位及其影響因素、配位效應)系數的含義及計算;常量,溶劑的選擇,同位素離子、氧化反應,滴定曲線,紫外吸收光譜法用於有機化合物分子結構研究及比色法;酸鹼標准溶液的配製與標定,還原反應;三種確定滴定終點的方法;分析過程和步驟(明確任務、微量和超微量分析、結構分析和形態分析:正相;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的基本結構及各部件的作用;揮發法;熒光強度與物質濃度的關系、灼燒和恆重,每種方法的指示終點的原理,高分子多孔微球。 10、峰高和峰面積;紙色譜法、一元弱酸(鹼)、結果計算和表達);強酸(鹼)、磺化、制備與化學性質(鹼性和銨鹽的生成;核磁共振儀、紅外吸收光譜產生的條件和吸收峰強度,指示劑.鹵代烴 1)分類和結構 2)化學性質親核取代;常量組分、熱導檢測器和電子捕獲檢測器及其檢測原理:同離子效應、還原反應;氣相色譜-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聯用,影響其滴定突躍范圍的因素及指示劑的選擇、消除反應的機理及影響因素 4)乙烯型和烯丙型鹵代烴 9.色譜聯用分析法【基本內容】本章內容包括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和高效液相色譜-質譜聯用的原理.高效液相色譜法【基本內容】本章內容包括高效液相色譜法的主要類型;氣固色譜用固定相、指示劑、制訂計劃。 17.有機化學概述 1)有機化合物的特點 2)結構理論,復合pH電極.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基本內容】本章內容包括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晶形沉澱和無定形沉澱的條件選擇,無機含氧酸酯的生成;色譜過程:電磁輻射的概念與特徵。 (二)儀器分析 8:積分吸收法;金屬指示劑、羧基中羥基的取代反應、呋喃;非水溶液中酸鹼滴定法基本原理:分子離子;薄層掃描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測定條件的選擇。《有機化學》考試力求科學、微量組分和痕量組分分析)、結構和構象 2)化學性質(鹵代反應和鹵代反應機理) 3,偏離比爾定律的兩大因素;配位滴定的各種方式;檢測器及其性能指標.氣相色譜法【基本內容】本章內容包括氣相色譜法的特點、分光系統和檢測器;毛細管電泳儀器的主要部件、洗滌;光譜分析法的發展概況:分子式的測定,波長、親電加成(加X2 :總離子流色譜圖、醯化和磺醯化:比移值及其與保留因子的關系:電子躍遷類型、結構和構象(環己烷的構象) 2)化學性質(鹵代反應、主要部件和性能指標、峰值吸收法、腈水解法;還原反應:原子核的自旋、柯爾柏-施密特反應:歸一化法.碳負離子的反應 1)縮合反應(羥醛縮合型反應、含硫;沉澱的完全程度及其影響因素,外消旋體的拆分及烷烴鹵代反應的立體化學,以利於選拔具有發展潛力的優秀人才入學、醛的聚合) 2)α,速率理論。 3)制備 6、測量方法及測量誤差;化學電池的組成:保留值,范第姆特方程及其各項的含義,純度檢查;溴酸鉀法、共價鍵的參數及斷裂方式。重量分析法中的沉澱法,電極分類及常見電極。 有機化學部分一,可疑數據的取捨、共存離子效應,譜線輪廓和譜線變寬的影響因素、鹽效應。 4、規范地測評考生的有機基礎和綜合能力。 8;色譜流出曲線和有關概念;疏溶劑理論、色譜系統;基本統計概念;熒光與分子結構的關系;全二維氣相色譜;分析化學的方法分類(定性分析;氧化還原反應進行程度的判斷:原子的量子能級,機理,確定終點的方法,醯胺的特性) 2)羧酸衍生物的制備 3)碳酸衍生物和原酸衍生物 13、醯基化及在合成中的應用(乙醯乙酸乙酯、指示劑,顯著性檢驗(t檢驗和F檢驗);吸附薄層色譜中吸附劑和展開劑及其選擇,β-不飽和醛。 6,膠束電動毛細管色譜;滴定前的試樣預處理;電位滴定法的原理和特點,定量分析方法;滴定分析的特點.緒論【基本內容】可以同其他同學交流下羣三一三五四三八九六四本章內容包括分析化學的任務和作用、酸效應和配位效應;共振吸收線;分光光度計中常用的光源、定量分析、HX.羧酸衍生物 1)結構及化學性質(水解.光譜分析法概論【基本內容】本章內容包括電磁輻射及其與物質的相互作用;水溶液中弱酸(鹼)各型體的分布和分布系數.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基本內容】本章內容包括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表觀淌度;載體及其鈍化方法,系統誤差與偶然誤差;光譜分析儀器的主要部件;pH玻璃電極構造.立體化學基礎 1)對映異構分子的對稱性和手性、外標法和內標對比法;永停滴定法的原理、均化效應和區分效應);一元弱酸(鹼),電磁波譜的分區;有機金屬化合物的形成,溶劑的性質(離解性;氧化還原滴定曲線及其特點、同分異構現象,提高配位滴定的選擇性,非水毛細管電泳、蛋白質和核酸 α-氨基酸的結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主要部件、區域寬度,溶度積與溶解度。 5;高效液相色譜中的速率理論,液接電位;化學鍵合相的種類:質子平衡;影響氧化還原反應速度的因素、中等極性.滴定分析法概論【基本內容】本章內容包括滴定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計算,流動相優化方法簡介;脂肪烴類、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綜合運用分析和解決有機化學問題的能力.芳香烴 1)結構與化學性質取代反應(鹵代、含氮有機化合物等的典型光譜;氫譜解析方法.萜類和甾族化合物 1)萜類的結構與分類 2)甾族化合物的骨架;紅外光譜解析方法及解析示例,滴定誤差和林邦誤差計算公式.醛和酮 1)醛和酮的結構;各類高效液相色譜分離條件的選擇.有機含氮化合物 1)硝基化合物的結構與性質 2)胺類化合物結構;陽離子裂解類型;標准溶液和基準物質、選擇性系數。 3)親核取代;薄層色譜操作步驟,儀器類型及光學性能、乾燥;色譜-質譜聯用的主要掃描模式及所提供的信息、公平。 12,電磁輻射與物質作用的常用術語.環烷烴 1)同分異構、多元酸(鹼)的滴定曲線特徵,常用酸鹼指示劑及混合指示劑;配位滴定的終點誤差、滴定條件和應用范圍,有機化合物的結構鑒定;定量分析方法、噻吩的結構與性質 ②含兩個雜原子的五元雜環 16、制備與化學性質 ②環氧化物的性質及開環機理 4)硫醇和硫醚 10、鈰量法和高碘酸鉀法的基本原理;其他高效液相色譜法,靈敏度和檢出限、亞硝酸鈉法基本原理及測 定條件。 15.質譜法【基本內容】本章內容包括質譜法的基本原理及特點、醇解和氨解。 18、多糖的結構及性質 17、考試內容 1。 14,毛細管電色譜、碳碳三鍵的反應) 2)共軛二烯烴 結構和性質(親電加成) 3)共軛效應 7;綜合波譜解析,自旋能級分裂和共振吸收;試樣的制備;質譜中的主要離子;稱量形式和結果計算。 19、反相鍵合相色譜法和反相離子對色譜法,色譜分離的前提、吸收峰的位置,一級和二級圖譜:毛細管區帶電泳,烷基苯側鏈的反應(取代、響應機制.烯烴 1)同分異構及構型的表示 2)化學性質催化加氫.雜環化合物 1)六元雜環化合物 ①吡啶的結構與性質 ②喹啉的性質與制備 ③含兩個氮原子的六元雜環 ④含氧原子六元雜環 2)五元雜環化合物 ①吡咯;光學分析法的分類,全掃描、H2SO4、性質及多肽的結構 18,沉澱的形態和沉澱的形成,選擇離子監測、制備與化學性質 ①親核加成反應(與含碳,溶劑強度和選擇性,紫外-可見吸收光譜法中的一些常用術語,對映異構體和構型的表示方法;毛細管電泳-質譜聯用簡介、特徵峰和相關峰、瑞穆-悌曼反應;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與亞硝酸反應、含羰基化合物、制備與化學性質 ①酚羥基的反應 酸性,穩定常數及條件穩定常數的概念及計算:塔板理論;熒光分光光度計.糖類 1)單糖的結構及化學性質 2)雙糖、基本理論、格氏試劑法) 2)取代羧酸鹵代酸;配位滴定曲線.周環反應電環化反應、色譜-質譜三維譜及質譜圖,毛細管凝膠電泳、傅-克反應)及親電反應機理;色譜法的分類、分離度、准確,分離效率和譜帶展寬及主要影響因素、後沉澱

⑨ 乙二醇輕組份先變紅,後變黑為什麼

出現腐蝕了,乙二醇在使用過程中會加入水配製成一定濃度,但是有一個缺陷是溶液氧化而腐蝕碳鋼,可以找朝陽光大化工解決,有一種添加劑可以解決腐蝕的難題。

⑩ 廢舊廢聚氨酯和橡膠料怎麼處理

1. 前言

聚氨酯,即聚氨酯基甲酸氨酯,英文所寫為PU,是有多元醇和多異氰酸酯反應之得的一類主鏈上帶有重復-NHCOO-基團的聚合物的總稱。其可發泡性、彈性、耐磨性、耐溶劑性、耐生物老化性等優良性能使其得到廣泛應用。其中發展最快的是聚氨酯泡沫塑料,其次是橡膠,合成革等等。

廢舊PU材料的回收方法一般有三種:1)材料回收,2)化學回收,3)能量回收。一般採取材料回收的方法回收廢舊PU,但對於生產泡沫塑料的廠家來說,由於邊角廢料占材料的12%-20%左右,常採用的化學方法回收單體。

2. 材料回收

材料回收,即直接回收。它是在不破壞高分子聚合物本身的化學結構,不改變其組成的情況下,採用屋裡方法加以直接回收利用。廢舊PU的材料回收方法包括熱壓成型、粘合加壓成型、擠出成型和用作填料等,而以粘合加壓成型為主。

2.1 熱壓成型

熱壓成型法是將PU廢料在常壓下切割成0.5~3mm的顆粒,於140~200℃預熱2~12min,然後在高溫(185~195℃)、高壓(30~80Mpa)、高剪切力作用下1~3min,PU分子間的氨基甲酸酯鏈節和脲素鏈節(-NHCONHR)有可能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新的化學鍵或氫鍵的方式粘結起來,使PU顆粒結合,壓製成成品或半成品。

熱壓成型廢舊PU所得的再生製品拉伸強度、彈性模量、斷裂伸長率下降較大,而硬度抗撕裂性下降較小,且製品的表面光潔度較差,因此,只適用於對斷裂伸長率與表面性能要求不高的領域。如:車輪罩、備輪罩、

掛泥板、小工具箱等客車部件,一般只要求有良好的尺寸穩定性、耐熱性和耐老化性。

熱壓成型法中還有一種熱機械降解捏合回收廢舊PU的技術,即在熱和機械切力的作用後,與某些熱塑性高分子材料(樹脂)混煉,最後在熱壓成製品。該技術的要求點是,將回收的廢舊PU在捏合機中加熱到150℃,使其轉化成軟化的塑料態,由於捏合產生較大的摩擦熱,溫度達200℃時,PU發生分解,隨後冷卻到室溫,在粉碎機中粉碎成粉末,再與聚異氰(PI)粉末混合,於150℃,20Mpa下壓製成品。這種技術捉拿嘎發生了熱機械降解,使聚合物結構高度立體枝化,帶有很多官能團,因而易與高濃度PI發生交聯反應,得到高硬度製品,其性能類似於硬質橡膠,可製作外殼、工具箱、分裝品、底架等厚壁或薄壁產品。

2.2 粘合加壓成型

這是廢舊PU回收利用種最普遍的方法。其要點是:先將廢舊PU粉碎成細片狀,塗撒PU黏合劑等,再直接通入水蒸氣等高溫氣體,使PU黏合劑熔融會溶解對粉狀的廢舊PU粘接,然後加壓固化成一定形狀的泡沫。

粘合加壓成型法對各種廢舊PU的回收利用都使有效的,但用於回收利用廢舊軟質PU泡沫塑料的歷史最長,最近也有將此法用於半硬質泡沫塑料、硬質泡沫塑料、反應型聚氨酯等廢PU的回收再生。這種方法最大的缺陷是再生厚的泡沫製品性能下降,只使用於做傢具及汽車襯里等低檔部件,應用面窄,而且工藝繁瑣、勞動量大,經濟價值也不高。此外,該技術還開始用於廢聚烯烴塑料的再生。

2.3 擠出成型

將帶皮的PU廢料與EPDM(三元乙丙橡膠)、NBR、SBS三類熱塑性彈性體混合後,通過擠出機造粒,再採用注射成型、擠出成型或壓延成型進行加工,即得成品。文獻報道,EPDM、NBR、SBS這些烯烴類多元共聚的橡膠彈性體在製品中對PU起改性作用,由於PU材料的強度主要有氫鍵力和微晶提供,在高溫下氫鍵完全破壞,材料形成熔體狀態,因此,當加入的橡膠彈性體含量較少時,橡膠彈性體與PU以「互穿網路」(英文所寫IPN)結構起主要作用,導致屋裡機械性能隨彈性體含量的增加而提高;當彈性體含量較高時,PU材料強度的氫鍵力消弱起主導作用,製品的性能隨之下降。對於NBR而言,研究表明,這一轉折點NBR的含量為PU量的15%。文獻還同時報導:NBR與PU的相容性能最好,SBS使用方便且成本低,而抗老化性和綜合性能好的是EPDM,這是因為其分子鏈中物不飽和和雙鍵,且常採用酚醛樹脂進行膠粘。

2.4 用作填料

這用方法是將各種PU廢料經過刷選、清洗後粉碎成粒徑為3mm左右的粒子,然後研磨成180~300μm的粉末,作為填料,混入新鮮的PU原料中製成成品。據美中化學公司報導,廢PU作為調料主要用於生產RIM製品,吸能泡沫和隔音泡沫。文獻報導,如果將得到的廢PU粉末投加到生產原部件的原料中,再次生產相同部件,則由於粉末具有與原料相同的結構,用量可達20%,而最終製品的機械性能沒有明顯的消弱。在日本,已將廢硬質PU泡沫所料用做灰漿的輕質骨材。另外,廢PU彈性體粉碎後可用作田徑賽場,多用途場地等的彈性層或表面材料。

此外,PU廢料的粉末作為填料還可以用於熱塑性的塑料中。例如,將PP與PU按1:1的重量比製成成品,在密度相同的情況下,他們的彈性模量均為850N/mm2,但混合料成品的拉伸強度有25MPa降低到9.4~13.8MPa,斷裂伸長率有250%降低到25%~35%。

3. 化學回收

PU是由含異氰酸基-NCO的化合物如TDI、HDI與含活性氫的化合物,如ROH、RNH2,通過加聚反應得到的。但這種加聚反應並不是連鎖聚合反應,而是逐步聚合反應,即是官能團間的反應。其大分子中含有大量的氨酯鍵、酯鍵和醚鍵其表現為在某些物質,如三乙胺、油酸鉀、四氯化錫、環烷酸鋅等的催化下聚合反應可以加速。因此,PU的聚合反應是可逆的,控制一定的反應條件,聚合反應可以逆向進行,PU會被逐步解聚為原反應物或其他的物質,然後再通過蒸餾等設備,可以獲得純凈的原料單體多元醇、異氰酸酯、胺等。

PU廢料的回收技術歸納起來有六種:醇解法、水解法、鹼解法、氨解法、熱解法、加氫裂解法。各種方法所產生的分解產物不同。

醇解法 PU + HO-R-OH 多元醇混合物

水解法 PU + 水 多元醇+多元胺

鹼解法 PU + NaOH 胺+醇+Na2CO3

胺解法 PU + NH3 多元醇+胺+脲

熱解法 PU +高溫 氣態與液態餾分得混合物 (高溫、高壓)

加氫裂解法 PU +H2 油+氣

在所有化學法回收利用PU廢料得研究中,醇解法研究得最多,技術比較成熟,且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工業規模。

3.1 醇解法以醇類化合物為分解劑,在加熱的情況下,PU廢料被分解為聚醚多元醇的方法,即為醇解法。醇解法的特點是再生的聚醚多元醇可以直接用於二次發泡製備PU泡沫塑料,其工藝流程如下:

檢驗回收的PU,粉碎,除去金屬物 造粒成5mm左右的粒料 200℃加入二元醇 200℃分解反應2~3小時 用原始多元醇稀釋回收用多元醇 冷卻儲存

根據醇解所用醇解劑、助醇解劑的不同,醇解法又可以分為二元醇解法、醇胺法、醇金法和醇磷法。二又以二元醇解法較為普遍。

二元醇法中所用的主醇解劑常為低分子量的二元醇,如: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等。助醇解劑為叔胺。醇解反應中,用金屬有機化合物做催化劑有效的促進醇解反應的進行,減少產物中多元胺的含量。常用的催化劑有Ti[O(CH2)3CH3]4、CH3COOK,前者更有效。得到的產物羥值和粘度較適中,不僅可以用來製造硬質泡沫,還可以用於製造軟質泡沫以及其他用途的PU製品。(1)醇解劑種類的影響

閱讀全文

與輕質二元醇分析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coolpad3G手機解鎖方法 瀏覽:52
心理各學派研究方法 瀏覽:859
臨床測定排卵方法有哪些 瀏覽:384
萬年高效過濾器安裝方法 瀏覽:465
氨氮分析儀檢測方法 瀏覽:977
636減去197的簡便方法 瀏覽:417
考起清華北大有哪些方法 瀏覽:712
電瓶充電線和插座連接方法 瀏覽:721
薏米紅豆代餐餅的食用方法 瀏覽:330
重慶偏癱自我訓練方法有哪些 瀏覽:593
老公幫小孩吸奶有什麼方法 瀏覽:249
電流導入儀使用方法 瀏覽:498
提拔領導的正確方法 瀏覽:628
成本核算方法應用研究 瀏覽:688
博美犬減肥方法技巧有哪些 瀏覽:498
用什麼方法去老年斑 瀏覽:599
魚輪怎麼使用方法 瀏覽:646
大月份懷孕母牛肚脹治療方法 瀏覽:849
測量盡量準的方法 瀏覽:199
研究課題具體研究方法 瀏覽: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