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古文翻譯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題。(2003年北京高考試題)
邴原十一歲而喪父,家貧,早孤①。鄰有書舍②,原過其旁而泣。師問曰:「童子何悲?」原曰:「孤者易傷,貧者易感。夫書者,必皆具有父兄者,一則羨其不孤,二則羨其得學,心中惻然而為涕零也。」師亦哀原之言而為之泣,曰:「欲書可耳!」答曰:「無錢資。」師曰:「童子苟有志,我徒相教,不求資也。」於是遂就書③。一冬之間,誦《孝經》《論語》。自在童齔④之中,嶷然有異。及長,金玉其行。欲遠游學,詣安丘⑤孫崧。崧辭曰:「君鄉里鄭君⑥,君知之乎?」原答曰:「然。」崧曰:「鄭君學覽古今,博聞強識,鉤深致遠,誠學者之師模也。君乃舍之,躡屐⑦千里,所謂以鄭為東家丘⑧者也。君似不知而曰然者,何?」原曰:「先生之說,誠可謂苦葯良針矣,然猶未達仆之微趣也。人各有志,所規⑨不同。故乃有登山而采玉者,有入海而採珠者,豈可謂登山者不知海之深,入海者不知山之高哉?君謂仆以鄭為東家丘,君以仆為西家愚夫邪?」崧辭謝⑩焉。又曰:「兗、豫之士,吾多所識,未有若君者;當以書相分 。」
原重其意,難辭之,持書而別。原心以為求師啟學,志高者通,非若交遊待分而成也。書何為哉?乃藏書於家而行。(《三國志》卷十一注)
注 ①孤,指幼年喪父。②書舍,即學堂。③「夫書者」「欲書可耳」與「遂就書」中三個「書」字都作「學」解。這是極不常用的意思,似不見於先秦古書。耳,此處表示一種肯定的語氣,不常用。④齔,兒童換齒。童齔,此處即指兒童。嶷(nì),年幼聰明。⑤安丘,地名。⑥鄭君,指東漢末的大學者鄭玄。⑦躡屐,穿鞋。因為古人出門才穿鞋,所以說「躡屐千里」,就是遠行千里的意思。⑧東家丘,孔子的西鄰不識孔子之賢,鄙稱孔子為「東家丘」。文中用這個典故來比喻不識自己身邊的賢人。⑨規,此處是求的意思。所規即所求,這是不常用的義項。⑩辭謝,承認錯誤,道歉。這也是不常用的義項。 以書相分,此處及下文的「分」是「介」的錯字(詳見吳金華著《三國志校詁》,江蘇古籍出版社1990年10月出版,第79、80頁)。以書相介,就是寫了一封介紹信。此處的「書」是書信的意思,理解為書籍是錯誤的。
1.對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師亦哀原之言而為之泣 哀:悲傷
B.崧辭曰 辭:推託
C.鄭君學覽古今,博聞強識 識:見識
D.君乃舍之 乃:就
答案B
解析A句的「哀」是感到哀傷的意思;C句的「識」是記住的意思;D句中的「乃」是轉折連詞,可譯作「卻」。加粗的詞語都是應當而且必須讀懂的詞語,盡管難度不大,但也有考查價值。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部分與現代漢語的意義完全不同的一項是( )
A.夫書者,必皆具有父兄者。 B.心中惻然而為涕零也。
C.君鄉里鄭君,君知之乎? D.非若交遊待分而成也
答案A
解析A句的「具有」是「俱有」,即全都有,與現代漢語中「具有」的意義完全不同;B句的「涕零」是流淚的意思,這個意義今天還在使用,如「感激涕零」;C句的「鄉里」是同鄉的意思,現在「鄉里」仍含有這個意思;D句的「交遊」是交朋友的意思,這個意義今天還在使用。
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原過其旁而泣
子路拱而立
B.一則羨其不孤
秦貪,負其強
C.豈可謂登山者不知海之深,入海者不知山之高哉
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
D.當以書相分
斧斤以時入山林
答案 C
解析C組的「之」都是取消句子獨立性的用法;A組兩個「而」都用作連詞,意義和用法不同,「原過其旁而泣」的「而」表示順承關系,相當於「就」,「子路拱而立」的「而」表示方式和狀態;B組兩個「其」都是代詞,「一則羨其不孤」的「其」代他們,「秦貪,負其強」的「其」代自己;D組「當以書相分」的「以」是「用」的意思,「斧斤以時入山林」的「以」是「依照、按照」的意思。
4.下列各句括弧中是補出的省略成分,正確的一項是( )
A.(師)於是遂就書。
B.(師)金玉其行。
C.君似不知(鄭君)而日然者。
D.(原)又曰:「兗、豫之士,吾多所識,未有若君者;當以書相分。」
答案C
解析 這道題目著眼於句子含義的理解。A句的主語應當是邴原,B句的主語仍然是邴原,D句的主語應當是孫崧。
5.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邴原童年喪父,家境貧寒,因而時常感傷哭泣。
B.邴原舍鄭君而求學於孫崧,是因為孫崧的學問更大。
C.邴原認為孫崧如「登山者不知海之深」一樣誤解了自己。
D.邴原把書藏在家裡不讀,是因為他對求學有更深的認識。
答案D
解析 由於命題者沒能發現選文的錯處,加之錯解「當以書相分」,這道題目沒有正確答案。
6.把第三題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先生之說,誠可謂苦葯良針矣,然猶未達仆之微趣也。人各有志,所規不同。
答案 先生的話,真可以說是苦口良針了,但還是沒有完全了解我內心的志向。人都有自己的志向,各人打算不同。
解析 讓考生動筆翻譯,是考查文言文閱讀能力最有效的方式,對文言文教學也有著良好的導向作用。這道題目選取的文言語句難度適中,「規」字的翻譯,有利於考查學生在具體語境中推斷詞語含義的能力。
⑵ 吳鴻清是中國書協會員嗎
答案是肯定的
吳鴻清
1954年生於山東福山。
1973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84年加入中國書協,現為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文法部教授。同時在北京師范大學,北京舞蹈學院,北京老年大學等學術機構授課
⑶ 吳鴻清的介紹
吳鴻清, 男,1954年3月16日出生於山東福山。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文法部教授。教育部高等學校文化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⑷ 有什麼方法能練好毛筆字我是初學者
先找一本自己看得上眼的中學生楷書字帖教材,認真看看,在找本理論書籍,硬著頭皮看看筆法、結構、章法方面的常識,然後自己照著字帖用透明紙蒙在範字上面寫它個50遍。寫一段時間後再到網上找教學視頻。吳鴻清老師的就可以,還有張書范老師的也不錯,能解決許多你在自學書法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入門之後就好辦一些。這是我自己的切身體會。
⑸ 軟筆書法該怎麼教
教學生主要是兩點
1、如何臨帖
2、如何培養對書法的興趣,和個人精神層面的提升
初學最重要的幾乎就是臨帖,維持和保護學生的興趣是關鍵,在上課的時候一定要散發出老師的個人魅力,准備一些有益的故事給學生。不能一味地死練。臨帖的准確度只能有老師一個人把握,不能由學生想像。
⑹ 怎樣寫吳鴻清教授講座,昨天,的心得今天和明天
上海斌心學校,伏羲教育的典範
⑺ 伏羲教育是否經國家教育部認可
我不知道國家認不認可,我的孩子今年九歲,上伏羲班已經是二年級的學生,是寄宿制,寒假回到家讀的那些經典很流暢但是字卻一個不認識,跳著讓他讀他就不會,語文數學英語這些主要課程一個都沒學,說是到四年級在學,很擔心跟不上,我現在很後悔放棄了九年義務教育,花錢讓孩子去伏羲班,感覺要把孩子毀掉了,今年不讓孩子上了,准備退學去上九年義務教育,伏羲文化挺好,但不能作為主。如果伏羲班語文數學英語為主,伏羲文化為輔,我覺得還是可以的,但現在他們只讓死記硬背讀經典,肯定不行
⑻ 書讀千遍,其義自見。的理解、含義
書反復數過很多遍之後
其中的意思自然就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