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對腦癱孩子進行語言訓練
一、控制全身的異常動作
腦癱兒童因肌張力異常,所以身體動作,姿勢很難控制自如。強肌張力型腦癱兒童常因一些小動作而引起全身的動作異常,很難恰當的分離動作,例如他們在一開始練習發音時,常常會引起面部表情異常甚至回全身抽動,導致呼吸,發音受到影響,使聲音變的短促,模糊不清.低肌張力型腦癱兒童往往低著頭,彎著背,這樣他們的口腔無法充分的打開,胸腔也處於受壓迫的狀態,這樣就很難再談發音技巧了.因此腦癱兒童全身狀態能得到有效控制是語言訓練的前提和基礎。
為了有效地控制異常姿勢,必須從頭,頸,肩等大的運動肌體開始訓練,逐漸向下頜,口唇,舌等精細運動過渡。在進行訓練前,必須先消除腦癱兒童的心理不安,尤其是強肌張力型腦癱兒童,否則效果不明顯。
二、構音器官訓練
由於口腔肌張力異常和全身異常動作,使得腦癱兒童不能靈活的控制構音器官、口唇,舌等,嚴重影響發聲,因此應該特別加強構音器官的訓練.口腔動作的訓練,應從進食功能開始訓練,利用吃東西的方式來訓練腦癱兒童正確的吸吮,咀嚼和吞咽技巧,由此來增加對下頜、口唇、舌的控制能力.具體的方法如下:
l、呼吸訓練:吹羽毛,吹風車,吹玩具喇叭,吹哨子,吹氣球等。練習的器具要由小到大,由輕到重。
2、舌的訓練:利用兒童喜歡吃的棒棒糖,冰淇淋等,讓他們用舌頭添著吃,這樣可以訓練舌頭靈活伸縮,增加面部肌肉和舌的運動機能.同時教師還可以自編一些舌體操,以此來訓練學生。
3、吸吮訓練:先用粗短的管子吸盛在杯子里的並且是孩子愛喝的飲料,學生很容易吸到;然後再用細長的管子吸盛在瓶子里的飲料,使訓練難度逐漸加大。採用這樣的方法可以很快的使學生的呼吸能力加強。
4、咀嚼訓練:咀嚼動作需要口腔內所有的構音器官參與,這是訓練構音器官最原始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可以給學生難嚼的食物練習,如紅薯條等。
三、發音訓練
進行發生訓練時要摒棄先練聲母、韻母再練詞語、句子的傳統方法,應先從擬聲詞和較常用的詞語入手,如爸爸,媽媽等。
在訓練時要有正確的姿勢,提供正常的肌張力,同時要使呼吸深而緩慢。先利用游戲或歌唱方式練習,使腦癱兒童能鬆弛神經,把肌張力調整的最佳狀態。發聲訓練最好從擬聲詞開始,因為擬聲詞有趣並且容易發音,選擇周圍環境中最常聽到的聲音來練習,如汽車聲,小狗叫聲等,再逐漸練習詞語,短語和句子.在練習句子時最好選擇歌詞較為簡單的兒童歌曲,使他們邊唱邊練,在歡樂的氛圍中愉快地練習。
四、語言溝通訓練
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溝通,提高腦癱兒童運用語言溝通的能力是語言訓練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復雜的。需要做大量的准備工作,需要學校和家庭共同努力,要充分發揮家庭在腦癱兒童語言訓練中的重要作用。因為家庭是腦癱兒童生活的環境,是語言實踐的最佳訓練場所。家庭里的所有成員都可以參與這一訓練過程,不僅可以一對一的進行個別化教學,而且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但學校要給予家長必要的指導,具體的操作方法是:
2. 腦癱兒童採用什麼方法治療
腦癱又稱腦性癱瘓.指出生前到生後一個月內由各種原因引起的非進行性腦損傷或腦發育異常所導致的中樞性運動障礙疾病,病變部位在大腦常累計四肢.是先天性運動障礙及姿勢異常臨床綜合征
腦癱治療:
1、手術治療
對於嚴重的關節攣縮、畸形可予以恰當的手術矯治。常見的有腱膜松解術, 選擇性周圍神經部分切斷術, hoke跟腱腱滑動延長術, 股直肌遠端轉移術等。
2、葯物治療
(1)本症的治療無 治方法,葯物也是輔助治療作用,主要有腦活素、胞二磷膽鹼, a型肉毒毒素, 腦苷肌肽, 巴氯芬、安定等。
(2)及時治療合並症。對有視聽障礙者及時矯正,有語言障礙者進行語言訓練,智力低下者進行特殊教育,有癲癇發作者應積極用葯物控制發作。
3、康復治療
(1)以糾正運動障礙和異常姿勢、恢復正常運動發育為主,應採用理療、體療、手術療法等多種措施進行矯治和訓練。
(2)對於運動異常應採取綜合措施進行治療。常用方法有功能訓練、日常生活技能訓練、體療、理療等。按摩、針灸、推拿等也能促進症狀的改善。
(3)全面關心患兒,注意生活護理及營養保證。
(4)功能和智力訓練: 以鮑氏提出的「0~3歲早期干預大綱」為指導, 針對疾病損傷造成的不同功能障礙, 制定不同的診療方案, 進行感知、視聽、語言、記憶和動作訓練, 結合嬰兒操綜合治療。
3. 如何對腦癱患兒進行語言訓練
小兒腦癱可由多種因素引起,主要包括出生前、出生時和出生後三大因素。專家指出,小兒腦癱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要注意及時檢查及時治療。而腦癱患兒在治療的同時,也要注意進行一些康復訓練。專家表示,語言訓練是腦癱患兒康復訓練的重要項目。專家稱,腦癱患兒的語言訓練方法很簡單,多跟患兒溝通,使孩子感受到被重視,被關注才是最重要的。1、注意患兒的發音訓練腦癱患兒的訓練首先就是發音訓練,要教會患兒下頜控製法與呼吸控製法,學會用嘴和鼻子呼吸。同時注意訓練患兒聽力、視力、感覺、味覺等感官器官,接受來自各方的刺激。有其它障礙的要及時治療,如發現聽力障礙及早裝上助聽器;有視力障礙的及時糾正等等。2、注意語言訓練的姿勢專家指出,要注意腦癱患兒語言訓練的姿勢。語言訓練要建立在頭部、軀干控制已建立是基礎上,嘴部動作的加強與進食訓練等基本條件上。訓練時患兒要坐穩,保持頭部正中位,眼睛與施教者的口同高。3、注意訓練患兒的模仿能力腦癱患兒的語言訓練,還要注意訓練患兒的模仿能力。語言訓練師的聲音要准確,音量要大、語調要有高低、速度要放慢、要帶有表情和動作,要使患兒感興趣;要有耐心,使患兒感到親切、無恐懼害怕等心理。當腦癱患兒有進步時,一定給以鼓勵和獎賞。
4. 兒童語言發育遲緩訓練方法
1、讓孩子開口說話的最有效方法就是父母創造一個談話和交流的氛圍。和孩子說話的時候,父母不妨見機行事,啟發、誘導、提問,設法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果他對你的努力有所回應,用簡單的語言和肢體動作傳達出他的意思,一定要及時送上你熱情的鼓勵,使他得到語言表達的滿足感,產生說出個人想法的慾望。
嬰兒開始用動作表示意思通常為7~8個月,如說「再見」,一邊說一邊讓寶寶擺手,大人也邊說「再見」邊向他擺手,使孩子把擺手的動作與再見聯系起來,逐漸懂得這個詞的意思。當然,讓嬰兒學慣用動作表示語言的前提是他能聽懂大人的話。
2、對於那些說話或朗讀總是不順暢、經過多次訓練效果終不明顯的孩子,父母的反應最好是冷靜、再冷靜。因為此時你絲毫的激動和不滿,都會為孩子的語言學習帶來挫敗感和恐懼感,結果很可能適得其反。
對於這類孩子,與其教他說話讀書,不如先唱兒歌、童謠、歌曲給他聽;只要他不反感,你就反復為他唱。為了方便,父母不妨選擇那些孩子百聽不厭的兒歌磁帶、CD作為孩子學習的教材。
3、對孩子的言語和閱讀訓練是一對一的,如對感受性語言障礙者,重點在於訓練對語音的理解、聽覺記憶及聽覺知覺等。對表達性語言障礙者,重點在於訓練他模仿別人講話。無論對哪一種語言發育遲緩兒童的教育訓練,父母都應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
5. 家長怎麼幫腦癱孩子做好語言訓練
腦癱的孩子會表現出多種異常,比如難以正常行走,比如表達困難或構語困難、發音不清或口吃、失語症等語言障礙。那麼,如果自家的腦癱寶寶出現語言障礙該怎麼通過訓練幫助其改善呢?
呼吸訓練
1、吹羽毛、風車、口琴、氣球等,所吹之物由輕漸重,由小到大;
2、如果孩子呼氣時間短且弱,可使患兒取卧位,由家長或醫生幫助進行做雙臂外展、擴胸運動的同時進行呼吸運動;
3、在孩子吸氣末向前下方時,輕壓腹部以延長呼氣時間,增加呼氣的力量。
臉、下頜及喉部訓練
1、囑咐孩子微笑、皺眉、張口、閉合、鼓腮;
2、做上述動作時應該雙頰充滿氣體後輕輕吐氣,反復進行;
3、當口不能閉合時,可用手拍打下孩子頜中央部和顳頜關節附近的皮膚,促進口的閉合,同時防止下頜的前伸。
舌部訓練
1、可以先讓患兒用舌舔吃棒棒糖、甜餅等;
2、囑咐孩子開口,將舌頭盡量外伸出口腔;
3、上下左右擺動舌頭後用舌尖舔上下唇;
4、向上向後按壓硬齶部。
舌部訓練二
1、用壓舌板或是在舌部按摩;
2、或用紗布輕輕地把持伸出的舌做上下左右運動;
3、用吸管吸盛在杯子里的飲料。
唇部運動
1、囑咐孩子雙唇緊閉夾住壓舌板;
2、向外拉住壓舌板;
3、孩子必須緊閉雙唇以防壓舌板被拉出;
4、每天3次。
發音訓練
1、在做唇、舌、下頜等訓練後讓孩子盡量長時間地保使這些動作;
2、輕聲引出目的音;
3、循序漸進,逐漸由單一的字母過渡到單詞和句子的訓練。
克服鼻音化的訓練
通過吹蠟燭、哨子等引導和集中氣流,使氣流能夠通過口腔。
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腦癱多學科門診首席專家,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小兒神經外科亞專業組組長王超博士提醒腦癱孩子家長:康復訓練是腦癱孩子改善功能障礙和姿勢異常所必須的康復方式,家長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循序漸進、堅持不懈的幫助孩子做適合的康復訓練!
6. 腦癱兒童怎麼訓練
孩子一旦被確診為腦癱後,做為家長一定要堅強勇敢地面對,對他們要付出比健康兒童多得多的愛心,要牢牢地抓住功能康復和教育兩個重點,功能康復是解決腦癱兒童的關鍵,教育是腦癱兒童自立的基礎。讓腦癱兒童通過科學的、正確的、有效的功能康復訓練,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殘余功能,提高其身體上、心理上、社會上、職業上、經濟上的能力,盡最大努力縮小與健康兒童之間的差距,使他們能生活自理,甚至接受教育,將來也可承擔一份適合他們的工作。目前治療小兒腦癱最安全有效的就是幹細胞移植療法。幹細胞作為具有自我更新及分化為神經元,星形膠質細胞,少突膠質細胞潛能的神經前體細胞,幹細胞移植後分化的神經元補充缺損的神經元,並促進小兒腦組織中的神經幹細胞分化發揮功能,恢復腦神經的正常生長發育,改善大腦的認知功能障礙,為腦性癱瘓小兒進一步康復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已為先進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並且年齡越小,再構成代償能力越強,治療的可能性就越大。
7. 小兒腦癱的康復訓練有哪些
一)剪刀步態和訓練
1.患兒仰卧位,採用牽拉手法被動屈曲患兒雙腿,做髖關節屈伸動作:採用搖髖法、分髖法對內收肌群進行牽伸,降低張力,保持片刻(這一點很重要),反復操作。
2.採用直腿加壓坐位訓練,固定雙下肢外展位約60°(如果內收肌張力高還可以擴大到75度,但切忌度數不可過大,正常人股角也就150--160度,小月齡兒童更小),以牽拉痙攣的肌肉,降低肌張力,此為靜態訓練。
3.重錘式髖關節訓練椅,將患兒雙下肢做外展—內收—外展的訓練,在運動的同時達到牽拉肌肉,活動髖關節的目的,此為動態訓練。
4.「騎馬」訓練,(用滾桶、木馬、木椅等均可)牽拉痙攣的肌肉,降低張力,恢復功能。
5.「爬高」及「爬行」訓練,(採用蛙式即雙腿盡量外邁)。
6.患兒扶杠側行,以其主動運動逐漸緩解痙攣,擴大關節活動范圍,達到下肢分合動作的熟練和矯正剪刀步態的目的。
7.患兒休息時雙腿間放一枕頭或其它柔軟的物體,雙腳尖盡量朝向外側,鼓勵患兒雙腿分開。
(二)緩解下肢屈膝站立、行走的訓練
1.採用仰卧、俯卧位壓膝整足法,或直腿抬高的方法,牽拉攣縮的肌腱,緩解痙攣的肌肉。
2.站立彎腰拾物訓練,牽拉痙攣的國繩肌群,緩解張力,同時增強腰肌力量。
3.弓箭步下壓,膝關節伸展,股四頭肌訓練椅的應用,提高股四頭肌肌力,拮抗痙攣的腘繩肌群,提高膝關節自主控制能力。
4.雙杠一階梯及站立挺膝訓練,提高膝關節自主屈伸的能力,協調四肢運動功能的作用。
5.功率車,學步車訓練,提高下肢主動運動的功能,增大關節運動范圍。
(三)膝反張的訓練
「膝反張」原因有三:(1)膝關節本身骨性變化,致膝關節位置不正常;(2)負重情況下,膝關節控制能力較差,表現為膝關節本體感覺消失,關節周圍韌帶鬆弛,股四頭肌及腘繩肌肌力較弱或不呈正常比值收縮;(3)底屈肌攣縮或肌張力較高時也可導致膝關節過度伸展。腦癱患兒膝反張的主因是肌張力不全。
1.壓膝整足法,牽踝法,搖踝法,底屈肌牽拉訓練。
2.膝關節屈伸,足背屈的訓練,提高伸肌力量,協調拮抗肌張力。
3.爬行訓練,膝關節屈曲位,有利於糾正反張,同時增加膝關節運動的控制能力,協調其運動功能。
4.提高國繩肌肌力降低伸肌張力,協調關節屈伸功能。
5.上、下階梯訓練,對於糾正膝反張及協調步態有較大的作用。
矯正「膝反張」,主要的控制下肢伸肌運動,一般輕症以運動訓練矯正,方法如下:患手膝跪位支撐在床墊上,患側膝關節做屈伸訓練,為配合協調運動,兩膝交替屈伸進行訓練,隨著症狀的好轉,變為仰卧位或站立位進行,嚴重者下肢矯正或手術矯正。
(四)尖足,足內、外翻的訓練
1.自我牽拉法—患兒面對牆壁站立,然後緩慢前趴,直到跟腱處感覺牽拉為止,還可把雙腳尖轉向外側(似卓別林)做相同的動作。
2.足背屈肌肌力訓練和坐式踝關節訓練椅,拮抗痙攣的小腿肌,增大踝關節活動范圍,糾正畸形。
3.仰卧,俯卧位壓膝整足法,牽踝,搖踝法,達到糾正畸形的目的。內、外翻扳的應用。
4.上、下台階和跑步車訓練,在運動中牽伸痙攣的肌肉,加大活動范圍,恢復功能,協調步態。
(五)上肢及手功能的訓練
1.肩關節屈曲,內收,內旋的訓練
(1)屈曲位,患兒仰卧,術者一手握前臂,沿身體中線慢慢上舉,接近耳朵為止,反復操作。
(2)內收位,仰卧位或坐位,一手握上臂,另一手握前臂,沿水平方向移至90°時(外展),手心朝上方再繼續上移,直至耳根部,反復操作。
(3)內旋位,坐或仰卧位,術者一手按肩,另一手握其腕部將肘關節屈曲後,做外旋下壓動作,反復操作。
(4)上肢負重訓練,啞鈴操,棒操,拉沙袋訓練,增加上肢肌力,擴大關節活動范圍,恢復運動功能。
(5)舉臂摸肩(彎肱撥刀),叉腰挺胸(雛鳥習飛)訓練。
2.肘關節屈曲的訓練
(1)主動、被動肘關節的屈伸運動。
(2)上肢負重,伸肘抓物訓練。
(3)屈伸時關節(采荷挎籃),展肩屈肘(力撥千鈞),肩肘屈伸(白猿獻果),雙手上舉(舉火燒天)。
3.腕指關節屈曲,拇指內收訓練
(1)被動腕手操:術者雙手並列於腕關節下端,兩拇指並列於腕背側,指端朝向前臂,另四指托於手掌,將患兒手腕做屈、伸、抖、牽等手法,然後從指根到指端,用捻法和牽指法交替操作,最後用捋法在批端收尾,反復操作。
(2)手掌抓握,雙手互握,手心向上抓握。(金龍探爪)
(3)撓側抓握(握筆)訓練,拇食指指尖捏法(扣子,黃豆,綠豆,拿湯勺,拿鑰匙開門等)。
(4)腕關節伸展(背屈),屈曲(掌屈),手指外展、內收的訓練(五指分開,合攏動作)。
4.拇指內收的訓練
拇指內收、外展、伸直訓練,拇指屈曲,對掌,對指訓練,雙手交叉訓練。手功能訓練遵循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粗大到精細的過程。
手足徐動型的訓練方法
多年來治療腦癱的臨床經驗證實,「治療是基礎,訓練是關鍵」。缺乏治療的訓練不是無法進行,就是效果不佳。相反亦然,沒有訓練的治療既不能鞏固其治療效果,也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治療加訓練事半功倍!
因地因人而辯證施治,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訓練方法,其順序是一抬頭,二挺腰,三作四肢,四體操。
8. 腦癱兒童怎樣治療呢
腦癱又稱腦性癱瘓.指出生前到生後一個月內由各種原因引起的非進行性腦損傷或腦發育異常所導致的中樞性運動障礙疾病,病變部位在大腦常累計四肢.是先天性運動障礙及姿勢異常臨床綜合征
腦癱治療:
1、手術治療
對於嚴重的關節攣縮、畸形可予以恰當的手術矯治。常見的有腱膜松解術, 選擇性周圍神經部分切斷術, hoke跟腱腱滑動延長術, 股直肌遠端轉移術等。
2、葯物治療
(1)本症的治療無 治方法,葯物也是輔助治療作用,主要有腦活素、胞二磷膽鹼, a型肉毒毒素, 腦苷肌肽, 巴氯芬、安定等。
(2)及時治療合並症。對有視聽障礙者及時矯正,有語言障礙者進行語言訓練,智力低下者進行特殊教育,有癲癇發作者應積極用葯物控制發作。
3、康復治療
(1)以糾正運動障礙和異常姿勢、恢復正常運動發育為主,應採用理療、體療、手術療法等多種措施進行矯治和訓練。
(2)對於運動異常應採取綜合措施進行治療。常用方法有功能訓練、日常生活技能訓練、體療、理療等。按摩、針灸、推拿等也能促進症狀的改善。
(3)全面關心患兒,注意生活護理及營養保證。
(4)功能和智力訓練: 以鮑氏提出的「0~3歲早期干預大綱」為指導, 針對疾病損傷造成的不同功能障礙, 制定不同的診療方案, 進行感知、視聽、語言、記憶和動作訓練, 結合嬰兒操綜合治療。
(5)運動療法: 減重步態訓練、bobath法、bojta法、上田療法、 作業療法、平衡功能訓練、感覺統合治療、文體療法等。
9. 腦癱患兒語言障礙,發育遲緩怎麼辦
腦癱是種復雜的綜合征,因為病灶在大腦,而大腦是控制人體各項生命活動的中心,一旦受損將會對身體功能造成一定影響,因此腦癱有多種表現症狀,語言障礙就屬於腦癱眾多影響中的一種。腦癱孩子如果有語言障礙該怎麼辦呢?
環境可以影響一個人,也可以「治療」一個人,如果腦癱孩子有語言障礙,最好讓其融入同齡兒童中去,在這樣的環境下,在小夥伴們的刺激下,誘導其講話和進行語言交流。這樣不僅訓練了孩子的語言能力,還間接的促進了智力發育。
除此之外,還可以讓孩子多看些有益的電視節目,可以讓其跟著電視節目學習鍛煉自己的言語能力,練習背誦詩歌、朗讀課文等訓練,都可以提高語言交流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鍛煉患兒語言能力之前,首先要鍛煉患兒的注意力。對於年齡較小或者智力存在一定問題的孩子還需要教會孩子知道自己的名字,然後培養聆聽能力,這樣才好進行下一步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