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檢測有三種方法
1、直接顯微鏡觀察,正常情況,在一定的培養條件下(相同的培養基、溫度以及培養時間),同種微生物表現出穩定的菌落特徵。可以通過顯微鏡觀察菌落特徵對微生物種類進行判斷。
2、選擇培養基培養微生物或人為提供有利於目的菌株生長的條件,選擇培養基,其作用是允許特定種類的微生物生長,同時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長。選擇培養一般是通過觀察微生物的同化作用類型或某一特徵進行間接判斷,得到的微生物往往並不只有一種,但是能夠大致確定這些微生物存在的共有特徵從而對其分類。
3、鑒別培養基,根據微生物的代謝特點,在培養基中加入某種指示劑或化學葯品。與選擇培養相比,鑒別培養基的鑒別所得結果的范圍比較小,一般可直接測定某微生物的種類。
Ⅱ 液體成分分析
分析化學發展到目前,對於未知物的分析,技術已經很完備。但是在准確度和精度上還有待提高。你要分析未知物,根據你的要求,分析化驗員才好判斷採取什麼樣的方式和方法。需要你提供如下信息:
1、樣品來源;
2、樣品大致可能的成分;
3、對成分分析的要求,比如,多大的濃度的樣品需要知道成分名稱;
4、對未知物分析含量精度的要求,比如多大誤差是允許的;
等等。其他可能還需要你提供一些信息,才好方便開展具體工作。
你的要求越高,費用也就越高。幾萬元的費用到十幾萬,幾十萬都有可能
Ⅲ 液體成份的檢測
需要找專業的檢測機構,外面大大小小做檢測的機構很多,但是精準度層次不齊,首先得選擇業內口碑好的公司,一些小企業很多也只是外包的,因此周期和費用也是偏差的。
Ⅳ HPLC法中定量分析方法大致有哪幾種
氣相色譜定量檢測一般就兩種,一個是外標法,一個是標法,對於沒有標准物質的,就只能靠容面積歸一法粗略定量。
通過對人類和環境有影響的各種物質的含量、排放量的檢測,跟蹤環境質量的變化,確定環境質量水平,為環境管理、污染治理等工作提供基礎和保證。簡單地說,了解環境水平,進行環境監測,是開展一切環境工作的前提。
HPLC根據固定相和流動相的成分分為正相色譜和反向色譜。
正相色譜法
採用極性固定相(如聚乙二醇、氨基與腈基鍵合相);流動相為相對非極性的疏水性溶劑(烷烴類如正已烷、環已烷),常加入乙醇、異丙醇、四氫呋喃、三氯甲烷等以調節組分的保留時間。常用於分離中等極性和極性較強的化合物(如酚類、胺類、羰基類及氨基酸類等)。
Ⅳ 常見的液位檢測方式有哪些
激光測量:激光類感測器基於光學檢測原理,通過物體表面反射光線至接收器進行檢測,其光斑較小且集中,易於安裝、校準,靈活性好,可應用於散料或液位的連續或者限位報警等;但其不適合應用於透明液體(透明液體容易折射光線,導致光線無法反射至接收器),含泡沫或者蒸汽環境(無法穿透泡沫或者容易受到蒸汽干擾),波動性液體(容易造成誤動作),振動環境等。
TDR(時域反射)/ 導波雷達/微波原理測量:其名稱在行業內有多種不同的叫法,其具備了激光測量的好處,如:易於安裝、校準,靈活性好等,另外其更優於激光檢測,如無需重復校準和多功能輸出等,其適用於各種含泡沫的液位檢測,不受液體顏色影響,甚至可應用於高粘性液體,受外部環境干擾相對小,但其測量高度一般小於6米。
超聲波測量:由於其原理為通過檢測超聲波發送與反射的時間差來計算液位高度,故容易受到超聲波傳播的能量損耗影響。其亦具備安裝容易、靈活性高等特點,通常可安裝於高處進行非接觸式測量。但當使用於含蒸汽、粉層等環境時,檢測距離將會明顯縮短,不建議使用在吸波環境,如泡沫等。
音叉振動測量:音叉式測量僅為開關量輸出,不能用於連續性監控液體高度。其原理為:當液體或者散料填充兩個振動叉時,共振頻率改變時,依靠檢測頻率改變而發出開關信號。其可用於高粘度液體或者固體散料的高度監控,主要為防溢報警、低液位報警等,不提供模擬量輸出,另外,多數情況下需要開孔安裝於容器側面。
光電折射式測量:該檢測方式通過感測器內部發出光源,光源通過透明樹脂全反射至感測器接受器,但遇到液面時,部分光線將折射至液體,從而感測器檢測全反射回來光量值的減少來監控液面。該檢測方式便宜,安裝、調試簡單,但僅能應用於透明液體,同時只輸出開關量信號。
靜壓式測量:該測量方式採用安裝於底部的壓力感測器,通過檢測底部液體壓力,轉換計算出液位高度,其底部液體壓力參考值為與頂部連通的大氣壓或者已知氣壓。該檢測方式要求採用高精度、齊平式壓力感測器,同時換算過程需要不斷進行校準,其優點為可檢測不受液位高度限制,但高度越高,感測器精度要求越高,長時間使用或者更換液體時需要重復校準。
電容式測量:電容式測量主要通過檢測由於液面或者散料高度變化而導致的電容值變化來測量料位高度。其具有多種類型,有可輸出模擬量的電容式液位感測器,液位電容式接近開關,電容式接近開關可以安裝於容器側面進行非接觸檢測。當選擇必須注意,電容感測器容易受到不同的容器材質和溶液屬性影響,如塑料容器和掛料情況容易影響模擬量輸出的電容感測器。
浮球式檢測:該方式為最簡單、最古老的檢測方式,價格相對便宜。主要是通過浮球的上下升降來檢測液面的變化,其為機械式檢測,檢測精度容易受浮力影響,重復精度差,不同液體需要重新校準。不適用於粘稠性或者含雜質液體,容易造成浮球堵塞,同時,不符合食品衛生行業的應用要求。
Ⅵ 快速檢驗方法與傳統常規檢驗方法的優缺點
快速檢測的定義包括樣品制備在內,能夠在短時間內出具檢測結果的行為稱之為快速檢測。
通常認為,理化檢驗方法一般在兩個小時內能夠出結果的即可視為快速方法;微生物檢驗方法與常規方法相比,能夠縮短1/2或1/3時間出具具有判斷性意義結果的方法即可視為快速方法。
現場快速檢測方法一般在30min內能夠出結果,如果能夠在十幾分鍾內甚至幾分鍾內出具結果的即是較好的方法。
快速檢測體現在三方面:
1、實驗准備要簡化。
2、樣品經簡單前處理後即可測試,後採用先進快速的樣品處理方式。
3分析方法簡單,快速,准確。
食品安全快速檢測分類:
1、按分析地點:現場快速檢測,實驗室快速檢測。
2、按定性定量:定性快速篩選檢驗,半定量檢驗,全量檢驗。
Ⅶ 怎樣分析(檢測)混合液態化學品中的苯含量(苯含量很低)最好是國標方法
可以用氣相色譜法,最好是進口儀器,如安捷倫的6890,需要先定位再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