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學前研究方法的幾大類別

學前研究方法的幾大類別

發布時間:2022-05-28 09:27:23

㈠ 學前教育科學研究方法都有哪些

學前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包括基於案例的分析 ,實際調查分析,問卷分析

㈡ 研究學前兒童心理的具體方法有哪些

研究學前兒童心理的具體方法有哪些?

它沒有一個統一的界定,常常需要藉助於我們所學的一些專業理論知識、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以及在龐大的社會背景下提出的一些具體要求,通常總結來說就是三個點,教什麼怎麼教以及我們為什麼這么教?

一、觀察法
1.含義:
觀察法是通過有目的、有計劃地考察兒童在日常生活、游戲、學習和勞動過程中的表現,包括其言語、表情和行為,並根據觀察結果分析兒童心理發展規律和特徵的方法。例如:教師在幼兒進行體育游戲中觀察幼兒是否有把游戲材料分享給其他小朋友。
關鍵詞:
前提—目的、計劃
地點—生活、游戲及學習
內容—言語、表情及行為
目的—分析結果、找到特點與規律
2.特點:
觀察法是研究幼兒心理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
3.優缺點
①優點:觀察資料真實、生動;觀察及時,捕捉正在發生的現象;搜集到幼兒無法用言語表達的資料
②缺點:受時間、對象、觀察者本身的限制;只能觀察表面現象;不適用大面積調查。

二、實驗法
實驗法是根據研究目的,改變和控制幼兒的活動條件,以引起其心理活動有規律的變化,從而揭示特定條件與心理活動之間關系的方法。
1.實驗室實驗法
(1)含義
實驗室實驗法是在有特殊裝備的實驗室內,利用專門的儀器設備進行心理研究的一種方法。廣泛應用於對出生幾個月的幼兒進行研究。例如:兒童情感實驗室中,通過設計不同的情境實驗,誘發特定情緒,並利用生理學方法,遙測記錄心率、血壓等生理信號的變化來達到對兒童情緒能力評估的目的。
關鍵詞:
地點-實驗室內
條件-實驗儀器
(2)優缺點
①優點:能夠嚴格控制條件,可以重復進行,可以通過特定的一起探測一些不易觀察到的情況,取得有價值的科學資料。
②缺點:幼兒在實驗室環境內產生不自然的心理狀態,由此導致所得實驗結果有一定的局限性。
2.自然實驗法
(1)含義
自然實驗法,是在幼兒的日常生活、游戲、學習和勞動等正常活動中,有目的、有計劃地控制某些條件,來引起並研究幼兒心理變化的方法。
關鍵詞:前提-控制條件
(2)優缺點
①優點:使兒童在實驗過程中心理狀態比較自然,而研究者又可以控制兒童心理產生的條件,既與觀察法接近,又是實驗方法,兼有二者的優點。
②缺點:由於強調在自然條件下進行實驗,難免出現各種不易控制的因素。

三、調查法
1.含義:
調查法是研究者通過學前兒童的家長、教師或其他熟悉兒童生活的成人去了解兒童的心理表現。
2.優缺點
①當面調查的缺點是比較費時間。
②書面調查則往往因被調查者不十分了解調查意圖而不能提供所需資料。
③調查法的缺點還在於被調查者的報告往往不夠精確,可能出於記憶不確切,也可能是受個人偏見及態度的影響。

四、談話法
含義:
談話法是通過和幼兒交談,以研究他們的各種心理活動的方法。談話的形式可以是自由的,但內容要圍繞研究者的目的展開。談話者應有充足的理論准備、明確的目的以及熟練的談話技巧。

㈢ 學前教育科學研究的方法主要有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提到學前,總是和幼兒園分不開的,所以總有很多人將學前教育與「去幼兒園帶孩子」畫上等號。其實,作為教育學的一個分支,學前教育的研究內容是十分廣袤的。學前教育學是研究學前年齡階段兒童教育規律的科學。通俗地講,學前教育學不僅要學怎麼教孩子,更要去深究為什麼要這樣教,如何教更好。學前教育學培養的,不僅僅是幼兒的教育者,更是學前教育的研究者、開拓者。一方面,為了完成幼兒園的教學工作,我們有很多技能課程需要學習,例如鋼琴、舞蹈、聲樂、美術等。稍稍有些誇張,但「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說的可能就是我們專業啦!其中,一類是作為未來教師所要學習的理論課程,如教師口語、中外教育史、哲學等。這些課是所有教育專業都要學習的,學前教育專業也不例外。一類是為了了解幼兒而學習的理論基礎,如兒童發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兒童行為觀察與分析等。只有深入鑽研這些理論,才能對幼兒有初步的了解。一類是關於幼兒園五大領域教學方法的課程,如音樂教育、美術教育、健康教育、語言教育、社會教育、數學教育等,我們從中學習如何設計、實施、總結幼兒園的各種教育活動。一類是從事幼兒園工作的必要理論基礎,如幼兒園班級管理、兒童舞蹈創編、兒童劇創編等。經歷了教育技能、教師理論、兒童理論、教育理論、工作理論、實踐之後,才能打造出優秀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

㈣ 學前兒童記憶研究的方法主要有哪幾種

1.記憶保持時間的延長
首先短時記憶、長時記憶依次出現;然後記憶的潛伏期延長,即長時記憶保持的時間延長;最後由「幼年健忘」到出現可保持終生的記憶。

2.記憶提取方式的發展
第一,兒童最初出現的記憶全部都是再認性質的記憶;

第二,整個學前期,再現都落後於再認;

第三,再現在兩歲左右出現,再認和再現的差距隨年齡增長而縮小;

第四,再認依賴感知;再現依賴表象。

3.記憶容量的增加
一是記憶廣度,人類短時記憶廣度為7±2個信息單位(組塊),兒童不是一開始就具有人類記憶廣度的;二是記憶范圍擴大,指記憶材料種類的增多,內容的豐富,信息加工能力增強;三是工作記憶能力增強。

4.記憶內容的變化
從記憶內容看,可分為運動記憶、情緒記憶、形象記憶和語詞記憶。

①運動記憶(2周左右),兒童最早出現的是運動記憶;

②情緒記憶(6個月左右),新生兒已有明顯表現;

③形象記憶(6~12個月左右),依靠表象進行;

④語詞記憶(1歲左右),在掌握語言的過程中逐漸發展。

5.記憶策略的形成
記憶策略的形成和記憶有意性的發展密切聯系,包括對記憶的計劃和使用記憶的方法。常見記憶策略有:反復背誦或自我復述;使記憶材料系統化;間接的意義識記。

二、教師對學前兒童記憶力發展規律的影響
教師對幼兒記憶力發展規律的掌握, 是培養幼兒記憶力的前提。幼兒的記憶具有與其他年齡階段的兒童或成人所不同的特點。幼兒教師只有充分理解幼兒記憶的特點及發展規律, 才能提出適當的記憶力培養目標, 才能採取正確的培養策略。

幼兒記憶發展的特點主要表現在量和質兩方面。首先, 在量的方面, 幼兒記憶的范圍、記憶的廣度擴大, 比幼兒前期能記憶更多的對象, 而且幼兒逐漸能將得到的知識、經驗進行系統化。幼兒記憶保持時間的長度隨年齡的增長而增長。例如, 3 歲兒童可以再認幾個月以前感知過的事物; 4 歲兒童再認保持時間為l 年; 4 歲以後再認保持時間可以再長些。在記憶的再現方面, 3歲兒童可以再現幾個星期以前的事; 4 歲兒童可以再現幾個月以前的事; 4 歲以後兒童隨著語言的發展再現保持時間更長更確定, 他們會很容易地再現多種形象。一般來說, 童年期有條理的記憶, 是從4一5 歲開始的。

幼兒記憶在質方面的發展, 表現在以下四方面: 一是記憶態度的發展。記憶態度是指記憶活動的有意性和無意性。幼兒記憶的有意性較低。5、6 歲的幼兒, 記憶的有意性才有明顯的發展。二是記憶方法的發展。幼兒較多地運用機械識記, 但是這並不意味幼兒只有機械識記而無意義識記。許多事實說明, 4 歲後的幼兒在記憶過程中能夠對識記材料進行明顯的理解性改造。對難理解的、生疏的材料, 幼兒機械識記的成分多,而對於那些熟悉的, 容易理解的材料, 幼兒意義識記的成分多。三是記憶正確性的發展。幼兒記憶的正確性較差。例如, 幼兒記憶的完整性很差, 他們在回憶時常常出現脫節、遺漏和顛倒順序等現象。

㈤ 學前兒童心理學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它們的利弊分別是什麼

摘要 研究方法是觀察法。觀察法師有計劃,有目的的觀察兒童在一定條件下言行的變化,作出詳細的記錄,然後進行分析處理,從而判斷他們心理活動的特點的方法。

㈥ 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的具體研究方法有哪些

實證研究法——英國哲學家培根(F.Bacon)說:「科學是實驗的科學,科學就在於用理性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歸納、分析、比較、觀察和實驗是理性方法的主要條件。」兒童心理學與其他科學一樣,重視用理性方式去整理感性材料。具體體現為以下三種方法。
1.觀察法
觀察法是有計劃、有目的的觀察兒童在一定條件下言行的變化,作出詳細的記錄,然後進行分析處理,從而判斷他們心理活動的特點的方法。
觀察法是科學研究最基本的方法。通過觀察,人們可以收集到最直接的資料,包括事件發生、發展的過程和相關的數據。按不同的維度,觀察法分為以下幾種具體類型。
從時間上看,分為長期觀察和定期觀察。長期觀察指研究者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連續進行系統觀察,積累資料,並加以整理和分析。定期觀察指按一定的時間間隔持續觀察(如每周一次),到一定階段後予以總結。
從范圍上看,分為全面觀察和重點觀察。全面觀察指在同一研究內對若干心理現象同時加以觀察、記錄。重點觀察則是在同一研究中只觀察、記錄某一項心理現象。
從規模上看,可分為群體觀察和個體觀察。群體觀察指研究者的觀察對象是一組兒童,記錄這一群體中發生的各種行為表現。個體觀察又稱個案法,是對某一特定兒童作專門的觀察。個案法是一種最簡單、最直接的心理學研究方法,具有啟蒙和試點的作用。
2.調查法:調查法包括談話法、問卷法、測驗法和產品分析法四種。
3.實驗法

㈦ 學前兒童衛生學有哪些研究方法

學前兒童衛生學是一門研究保護和增進學齡前兒童,特別是3—6歲幼兒健康的一門學科。對健康概念的認識決定了這門學科的研究范疇、性質以及研究方法等。健康是醫學哲學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最難以闡明的概念之一。在不同的歷史發展時期,人們對於健康有不同的認識。從這種廣義的、積極的意義上去認識健康,保護和增進健康就超出可醫學衛生所能勝任的范圍,成為社會共同的責任。衛生保健所要達到的目標已經不只是僅靠醫學努力即可達到的目標,而是要由整個社會、民族、國家、和全人類共同努力爭取的目標。學前兒童衛生學面臨所需解決的問題,只有通過包括生物學、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等多方面的廣泛研究,通過教育、心理、醫務、保健和社會工作者的通力合作,通過全社會的關心和支持,方能得以解決以便得到研究也認識兒章的健康。
1).身體檢查法;2).調查法;3).實驗法;4).觀察法;5).案例分析法
1、專業態度、情感和價值觀
具有強烈的專業意識,建立關愛幼兒、重視幼兒保育保健工作的專業信念;具備從事幼兒保育保健工作良好的情感素質和健康心理狀態。
2、專業知識
了解幼兒健康、保育的基本概念、基本內容;懂得幼兒保育的重要性;懂得幼兒身心發育與保健、幼兒營養與膳食、幼兒生活與教育衛生保健、幼兒疾病與急救等幼兒保育保健工作所必需的的基本知識,以及學前兒童的機體與其生活和學習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
3、教育技能
掌握托幼機構保育保健的一般操作技能,能夠合理制定托幼機構生活制度、膳食制度等等技能,能夠綜合運用學前兒童衛生學的一般理論分析和解決幼兒保育保健實踐中所存在的各種實際問題。

㈧ 學前教育調查研究有哪些基本類型

學前教育調查研究有哪些基本類型:
(1)確定調查的目的與內容;
(2)選擇調查手段,編制或選用調查工具;
(3)選取調查對象;
( 4)制訂調查計劃;
(5)收集和整理調查資料,撰寫調查報告。
觀察法:觀察法是研究者藉助感官或輔助儀器對研究對象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考察、記錄以獲取相關事實資料的研究方法。
文獻法:文獻法是通過搜集、查閱、整理已有的相關文獻以獲得研究對象資料的研究方法。 調查法:調查法是以訪談、問卷、測驗等間接手段獲取某一學前教育現象和問題的現狀、成因、發展等方面資料,從而對研究對象的特徵作出概括的研究方法。
實驗法:實驗法是根據研究假設,運用一定的人為手段,主動干預或控制對象的發生、發展過程,藉助觀察、測量等手段,探索、驗證教育現象因果關系的研究方法。

㈨ 學前教育學的研究內容有哪些

學前教育學的研究內容有學前教育的本質、教育目的和學前教育任務。

1、這門學科的研究對象、任務和方法,學前公共教育和學前教育學的沿革。

2、學前教育的本質。從學前教育與兒童發展的關系、學前教育與社會發展的關系等方面探討和論述學前教育的基本規律。

3、教育目的和學前教育任務。學前教育是學制的第一個環節,學前教育的具體任務是根據學前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向他們進行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健康活潑地成長,為入小學打好基礎,為造就一代共產主義新人奠定基礎。

培養目標及主幹課程介紹

培養目標:學前教育專業培養具備學前教育專業知識,能在托幼機構從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師學前教育行政人員以及其他有關機構的教學、研究人才。

主幹課程:教育學、教育史、教育學概論、普通心理學、人體解剖生理學、教育社會學、學前衛生學、兒童發展心理學、聲樂、舞蹈、美術、學前教育學、幼兒心理學、幼兒教育心理學、幼兒保健學、幼兒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統計學,人體解剖生理學,游戲學原理、教師口語等。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學前教育學

閱讀全文

與學前研究方法的幾大類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打伊藤的最佳方法 瀏覽:369
來電顯示位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00
單元閥安裝方法 瀏覽:548
一個口腔里潰瘍最快解決方法 瀏覽:652
魚石脂軟膏的使用方法 瀏覽:524
蘋果手機的通知聲音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68
七年級上冊數學練習題計算方法 瀏覽:577
sbs包管子簡單方法 瀏覽:83
魚貝類品質評定方法有哪些 瀏覽:837
水泵灌注樁施工方法視頻 瀏覽:799
方管厚度不一致的立角焊方法技巧 瀏覽:133
醋鵝子做醋方法步驟 瀏覽:53
召喚電腦靈魂的方法 瀏覽:114
馬拉松訓練方法講解 瀏覽:422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方法論集 瀏覽:416
情感滲透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749
用牛尿洗頭的正確方法 瀏覽:894
抓羽毛球拍子正確方法 瀏覽:766
三星顯示器感應開關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38
吸入硝酸怎麼處理方法 瀏覽: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