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拉球抬肘發力訓練方法

拉球抬肘發力訓練方法

發布時間:2022-05-28 05:18:35

『壹』 如何糾正乒乓球正手攻球時架肘抬肘

本文標簽:乒乓球攻球不久前有位球友留言說
:「請教乒乓球高手時,大家說他正手攻球不合理的地方在於架肘抬肘」。
結果是,
正手打球力量小,動作自己都感到別扭。這也是很多初學打球而沒有教練指導的球友所犯的共同錯誤,所以我們有必要來給朋友們分析這個問題,便於正手技術的正常進步。
正手攻球架肘抬肘的原因:
原因一般有兩個:一個是球友們在練球時忙於進攻或者打比賽,而忽略了動作的完整性,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錯誤的正手攻球動作。在《正手攻球的注意問題》
一文中我們說了,球拍由引拍到擊球之後,還要有一個順勢揮拍到額前方,而很多人就沒有這個順勢揮拍。這樣,球拍不走,而後面的肘部就容易抬起來。第二個原因是擊球者下意識的去用手臂壓球,特別是對付一些高球的時候,這是造成架肘的另外一個原因。
正手攻球架肘抬肘的改正方法:
這種錯誤可以導致打球無力,人容易累。根據一些乒乓球教練和專家的建議,改正這種架肘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就是擊球的時候,球拍在引拍之後是擊球,然後要順勢揮拍至額前一尺的距離上,強調這個順勢揮拍
。當球拍往上走的時候,肘部只能在下面,就不會跑到上面去了,也就不會架肘了。
這種方法我在給自己的朋友進行動作糾正時經過檢驗,比較管用。但是需要陪練者提醒,還有自己不斷去體會順勢揮拍的感覺。
架肘的第二個方面是擊球者下意識的去用手臂壓球,這是不對的,要想
控制球的弧線
要用重心和手腕去調節,所以,這種下意識的東西要改正。另外,學會用手腕控制摩擦調節回球的弧線。
這位提問題的朋友說自己是位打了多年乒乓球的球迷了,我想他在改正了這個錯誤之後,正手攻球的質量肯定能上一個新台階。

『貳』 乒乓球高手的連續中遠台對拉,業余愛好者如何訓練才能實現

在乒乓球比賽場上,雙方運動員充滿力量感的中遠台對拉是最能抓住觀眾們眼球的,一有這樣的場面出現往往周圍叫好和掌聲不斷。在業余乒乓球比賽中,能做到連續中遠台對拉絕對是業余水平中的高手,讓人心生羨慕。大多數業余乒乓球愛好者由於訓練時間和強度不足,別說精彩連續的中遠台對拉,就是進攻也只有一板的能力無法連續起來。如何解決只有一板進攻能力這個問題,並向連續中遠台對拉高端層次靠近?需要注意有沒有以下6個問題,將其改正並經常進行一個專門訓練就能很快實現。

在解決上述6個問題的過程中,可以加上一個很常用的中遠台對拉訓練,這樣能更快掌握中遠台對拉和連續進攻的精髓。方法是:對練雙方都站位在中遠台位置,己方將乒乓球直接打向對方球台,對方將球直接拉回來,己方再反拉回去。如此形成類似實戰中的中遠台對拉局面。這種訓練方法,在國家隊和專業選手中是很平常的訓練。但業余愛好者想做到這一點還需要一些努力。如果能流暢做到十板二十板的對拉,那麼恭喜你已經初步具備了實戰中中遠台對拉的能力。

『叄』 如何打好乒乓球正手拉球技術方法

教你如何打好乒乓球正手拉球技術方法業余中,我們打乒乓球都會有一套自己的方法,所以我們很多時候都會在不斷練習中提升自己的技術。無論你是直板正手拉球還是橫板拉球,都會感覺這球拉起來會有一定的困難,其實主要原因是因為你的技術動作掌握不正確。如何打好乒乓球正手拉球技術方法?我們不妨一齊學習與提高。
直板反膠正手拉球的基本原理和訓練方法
正手弧圈球技術是乒乓球技術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技術之一。拉好弧圈球的三個要素就是腿、腰、手;三者要協調一致,才能發揮弧圈球的最大威力。
從弧圈球的風格上來講,目前主要分為歐洲派和亞洲派。歐洲選手拉弧圈球的時候,撞擊的成分比較多,因此球在飛行的過程中速度快,力量大,弧線低;亞洲選手拉弧圈球的時候,摩擦的成分比較多,因此球在彈起後的過程中速度快,旋轉強,弧線低。隨著弧圈球技術的發展,目前各國選手都在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因此並沒有十分明顯的風格區別,而是根據不同的球運用不同的技術。
弧圈球的基本技術動作並不難,但是要想拉好弧圈球必須要勤學苦練,才能是自己的技術有大幅度的提高。如何掌握基本的弧圈球技術呢?(以右手握拍選手為例)一、技術動作分解
1.准備動作:
拉球之前,站位一定要合理。一般來說,站位距球台邊緣1.5米左右。左腳前,右腳後,兩腳間距略比肩寬,右腳尖於左腳腳窩的位置平齊,以兩腳前腳掌內側著地。兩腿彎曲,含胸,重心放低,身體與球台邊緣的夾角大概為45度左右。
2.拉球:
拉上旋球時,右肩略微下沉,同時橫向轉腰,右臂自然放鬆,靠橫向轉腰動作完成引拍的過程。此時,以右腳為軸,重心放到右腿上。然後,右腿蹬地,腰部橫向回轉,並帶動右臂,注意此時右臂仍為放鬆狀態。待腰轉到基本與球台邊緣平行的時候開始收縮前臂,擊球。重心由右腿轉移到兩腿上,兩肩持平。擊球時,要找好擊球時間。擊球時間分為上升期和下降期,上升期是指來球即將達到最高點的時候,下降期是指來球從最高點剛剛下落的時候。一般來說,來球位於右腹部前方一尺多的距離時擊球感覺最好,可以發出力。擊球時,要注意摩擦球,主要向前發力。擊球後要注意大臂、小臂立刻放鬆,還原。
關於擊球部位,對於以拉打為主和摩擦為主是有區別的。 以拉打為主的選手,擊球的部位一般為B點或B、C點之間。以摩擦為主的選手,擊球部位一般為C點。
拉下旋球的動作要領與拉上旋球基本一致。只是拉下旋球時,右肩沉的更低一些,擊球的部位一般為B點,且用力的方向向上多一些。
3.步法
拉球時,要根據來球的位置,時刻跑動來調節擊球的最佳位置。跑動時要保證重心盡量平穩,身體不要亂晃。二、高吊弧圈與前沖弧圈
高吊弧圈一般是針對拉下旋球而言的。高吊弧圈以旋轉見長,但是弧線略高,速度較慢。高吊弧圈的擊球部位一般為B點,甚至是A、B點之間,這要根據來球的旋轉而定。拉高吊弧圈,右肩下沉的較低,用力方向向上的比較多,先要製造一個高過球網的弧線,然後用力方向向前,再製造一個向前的弧線。如果一味的向上硬拉,則球很容易出界。
前沖弧圈速度快,力量大,但旋轉稍遜。拉前沖弧圈,擊球部位一般為C點或B、C點之間。右肩略微下沉,用力方向向前比較多。若來球的下旋旋轉很強,則必須增加轉腰的幅度和前臂收縮的速度,以增大對球的摩擦力。

三、台內弧圈球技術
台內弧圈球的技術難度比較大。首先要判斷來球的位置和高度,根據來球的高度來決定引拍的高度。拉台內弧圈球,一般引拍的高度較高,往往與檯面高度持平,甚至高於檯面。擊球部位一般為D點。由於摩擦球的部位很薄,因為對於下旋非常強的台內球,處理起來難度很大。而對於不太轉的下旋球來說,台內弧圈球給對方造成的威脅還是很大的。拉台內弧圈球,要注意用力方向向上多一些,繼而向前,要把弧線拉短。四、套膠與弧圈球
進口套膠與國產套膠的性能不同,對於拉弧圈球的風格有一定的影響。
歐洲人拉球多為拉打,因為歐洲的套膠膠皮黏性差,海綿偏軟,但彈性好。使用進口套膠,球在接觸到拍子之後,海綿被擠壓的程度較深,海綿被壓縮的行程長,這樣就削減了來球的大部分旋轉和力量,因此採用拉打的手法可以很好的控制來球,加之歐洲人身高馬大,爆發力非常好。這樣的拉球威力不小。
亞洲人拉球多摩擦,因為國產的套膠,如狂飆系列套膠,膠皮黏性強,海綿彈性非常實在,非常大。在球接觸拍子的時候,膠皮給了來球很大的阻力,而海綿被壓縮的程度也不大,這樣就造成的脫板速度很快。因此只有多摩擦,以旋轉克旋轉才能拉出高質量的弧圈球。所以使用國產套膠對拉球的技術要求較高。
隨著乒乓器材的發展,國內已經生產出很多新產品,兼具了國產與進口的很多優點,對於眾多的乒乓球愛好者來說,又多了很多的選擇。五、拉球的常見問題
1.重心後坐。重心後坐,自然使腿部力量不能發揮出來,使手臂的走向多為向上,削減了拉球的速度、力量和旋轉。
2.手臂僵硬。引手的過程中,肌肉僵硬,大大降低了控制球的能力,並鎖住了力量。擊球後肌肉僵硬,使力量不能全部發揮出來,並降低了還原速度。
3.轉腰不夠。只靠手臂拉球,速度、力量、旋轉都有很大的損失。
4.抬肘、抬肩。使腿、腰、手不能協調一致,當力量從腿、腰傳到手的時候,能量中斷。
5.步法遲鈍。等球,使擊球點太低,使全身的力量用不到球上。引用資料: http://www.smartpang.com/pqjl/pingpangjishu/2010-09-04/2582.html

『肆』 乒乓球拉球的基本動作

正手拉球的發力動作
一、站位 正手拉球前的基本戰位姿勢是左腳稍前,右腳稍後(以右手為例),一般情況下球拍置於腹前,重心在兩腳之間,稍向前傾以利於起動。收腹、含胸,膝關節略有彎曲,但不要蹲下去,以保持較高的重心。
二、重心移動 當來球接近球網時,伴隨著手臂的移動,開始進行重心移動。在重心移動時,腰部略有轉動,但不要轉動過大,身體有一定的傾斜,只要感到身體的重心在右腳上就可以了。在重心移到右腳後,右肩略有下沉。支撐腿略彎曲,但不能彎曲過大,以免造成重心過低發不上力。在這一環節上,業余選手容易犯的錯誤是過大的轉動髖部,使身體重心在垂直軸上運動過多,造成拉球時的力量分散,不能有效的發揮向前的力量。比較好的做法是,重心在垂直軸上略有移動的同時,在矢狀軸上要有一定的運動,使得重心有足夠向後運動的距離,這有利於在發力時向前移動。如果重心移動有投鐵餅的感覺那就錯了。在重心移動過程中,腰部和腹部要收住,保持一定的緊張狀態。重心在腳上的位置是全腳掌略靠前外側,這樣可充分發揮向左前上方蹬地的效果。
三、引拍 在重心移動的同時,球拍經腹前向右斜後下方移動。在這一動作中,任何多餘動作都是沒有用的。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經最經濟的路線把球拍放在合適的位置,並且要自然。正手拉球一般的引拍位置,是在身體右側腰部下方,大腿中段的後方一點。肩部要保持適當的緊張。不能把肩部完全打開,這樣會影響拉球時的動量轉遞。手臂放鬆,前臂和上臂不要在一條線上,也就是說手臂不能完全伸直,這樣容易造成僵硬。這時肘關節的夾角一般在150°-170°之間即可。 在引拍過程中,對於學習拉弧圈球的人來說,另一個致命的問題是向後拉肘,或向上抬肘,這樣極大地影響拉球發力。如果有這樣的毛病,必須堅決改掉。在整個引拍過程中,肘關節幾乎始終與手在一條直線上。如果在前後方向上超過手的位置,那說明引拍就有問題了,其前後順序是,前臂帶動肘關節移動,不能是肘關節拉著前臂做前後運動。上臂在引拍過程中,與身體的距離要自然打開,不要夾臂,大約有一拳的距離即可。
四、發力 總體上說,拉球的發力是一個動量傳遞的過程。其傳遞的基本原則是,由大肌肉群向小肌肉群傳遞,由身體的下方向上方傳遞,由身體的近端向遠端傳遞。在具體操作過程中,以右腳的外前側向前上方蹬地開始,重心逐漸向上抬,由小腿、大腿、髖關節、腰、肩、肘、手腕、手指,最後作用於球拍擊球的一瞬間。在這個過程中,髖關節要適當前頂,腰部和腹部收緊,控制住力量,使其集中。前臂和手腕在擊球的一瞬間要有內收動作,手指在擊球一瞬間抓緊球板。直板拉球時,要在抓緊球板的同時,注意中指頂板的動作,使力量集中作用到球板上。
五、板形與擊球部位 現代乒乓球的拉球更講究「打摩」結合,所以拉球的板形不必過於前傾,這樣容易造成摩擦過多,球的前進力不夠。常用的板形是在拉球的起始階段,板面保持與地面垂直即可。在擊球的一瞬間,伴隨著手腕內收,板面略有前傾,給球一定的摩擦。摩擦與撞擊同時進行。在拉加轉弧圈時,摩擦多一些;拉前沖弧圈,只要能保證有適當的弧線,使球過網上台,要增加撞擊的比重,使球產生足夠的向前沖力;當在第一點拉時,可增加摩擦的比重;反拉時摩擦要多一些,自己發力拉時,撞擊要多一些。在擊球部位上,拉下旋和一般旋轉的上旋球,接觸球的後中部向中上部摩擦;為了增加拉球的准確性,接觸點可稍向左側面一點,但千萬不要側面過多,形成拉側旋球的情況。 擊球點與擊球時間 過去我們常強調拉球的擊球點在腹前,現在看來,在實踐中還有些出入,做到這一點相當困難。現在的擊球點,一般在身體側面就比較合適,但不要超過身體後方的最遠點,稍前一點。從目前情況看,在這一點擊球,可能更容易發揮手臂揮動的加速度,因為此時力臂最長,容易發力。拉前沖弧圈球的擊球時間在下降初期,因為高點期很難把握,時間太短,並且借力也有一定的問題。拉加轉弧圈球的擊球時間在下降期。這時有較長的時間摩擦,製造弧線。再說說用力方向。總體上講,拉球的用力方向是向前上方發力。但只記住右後下向前上發力是不夠全面的。從生物力學拍攝的連續圖片的運作軌跡投影來看,拉球的手臂運動軌跡是向內傾斜的半弧線。實際上是由右後下方向左前上方用力的過程。這一點從實踐中優秀運動員肘部運動軌跡就可看出,它是一個由內向外再向內的小半圓形。所以在學習拉球時,切記肘部不要前後移動,影響日後提高階段的拉球質量。
六、隨勢揮拍與還原 。球離開拍後,手臂還要繼續揮動一段距離,我們把這一段叫做隨勢揮拍。其作用是緩解手臂發力運動的慣性作用,對增加球的力量沒有什麼太大作用,但也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否則動作將不夠連貫和自然,影響協調性。有關還原的位置,要根據下一板球的擊球情況來選擇。如果採取單面連續拉,那麼還原時的重心就要偏向右側,以節省下一板進攻的時間;如果准備採用兩面進攻,重心則宜偏向中間,可隨時向兩邊移動。球拍置於開始時的位置——腹前。

『伍』 直板拉弧圈球需要注意那些動作要領

弧圈球基本有三種:高吊、前沖和側拐弧圈球,相對於前面所學的幾個單項動作,難度和要求要高一些。但是,殺傷力也是不言而預的。

拉弧圈球綜合要領:

�0�1 重心移動:

當來球接近球網時,伴隨著手臂的移動,開始重心移動。在重心移動時,腰部略有轉動,但不要轉動過大,身體有一定的傾斜,只要感到身體的重心在右腳上就可以了。在重心移到右腳後,右肩略有下沉。支撐腿略彎曲,但不能彎曲過大,以免造成重心過低發不上力。在這一環節上,容易犯的錯誤是過大的轉動髖部,使身體重心在垂直軸上運動過多,造成拉球時的力量分散,不能有效的發揮向前的力量。

較好的做法是,重心在垂直軸上略有移動的同時,在矢狀軸上要有一定的運動,使得重心有足夠向後運動的距離,這有利於在發力時向前移動。重心移動若有投鐵餅的感覺那就錯了。重心移動過程中,腰部和腹部要收住,保持一定的緊張狀態。重心在腳上的位置是全腳掌略靠前外側,這樣可充分發揮向左前上方蹬地的效果。

�0�1 引拍:

在重心移動的同時,球拍經腹前向右斜後下方移動。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經最經濟的路線把球拍放在合適的位置。並且要自然。正手拉球一般的引拍位置,在身體右側腰部下方,大腿中段的後方一點。肩部要保持適當的緊張。不能把肩部完全打開,這樣會影響拉球時的動量轉遞。手臂放鬆,前臂和上臂不要在一條線上,就是說手臂不能完全伸直,這樣易造成僵硬。這時肘關節夾角一般在150°~170°,引拍過程中,對於學習拉弧圈球的人來說,一個致命的問題是向後拉肘,或向上抬肘,這樣極大的影響拉球發力。在整個引拍過程中,肘關節幾乎始終與手在一條直線上。其前後順序是,前臂帶動肘關節移動,不能是肘關節拉著前臂做前後運動。上臂在引拍過程中,與身體的距離要自然打開,不要夾臂,大約有一拳的距離即可。

�0�1 發力:

總體上說,拉球的發力是一個動量傳遞的過程。由大肌肉群向小肌肉群傳遞,由身體的下方向上方傳遞,由身體的近端向遠端傳遞。在具體作過程中,以右腳的外前側向前上方蹬地開始,重心逐漸向上抬,由小腿、大腿、髖關節、腰、肩、肘、手腕、手指,最後作用於球拍擊球的一瞬間。在這個過程中,髖關節要適當前頂,腰部和腹部收緊,控制住力量,使其集中。前臂和手腕在擊球的一瞬間要有內收動作,手指在擊球一瞬間抓緊球板。直板拉球時,要在抓緊球板的同時,注意中指頂板的動作,使力量集中作用到球板上。

�0�1 提高拉球力量

1、把肩關節適當打開,以增加拉球的動作幅度。同時,手盡可能抬高,為向前發力創造條件,使球產生較大的向前沖力。

2、防止摩擦過薄,擊球部位不要太靠上,以中部為主,板形豎直,前傾不要過大,同時避免接觸球的側面太多,這樣會使摩擦厚一些。

3、腰部收緊。在拉球的全過程中,腰部要綳住,在垂直軸上的轉動不宜過大,以防分散向前的用力。為更好發揮腰部的功能,在拉球過程中要收腹含胸。

4、肘部做外側半圓形運動。抬肘和夾臂是拉球中常犯的錯誤。拉球時,肘部隨同手臂一起做外側的小弧形運動,有利於擊球中的發力,使力量更集中。

5、高重心。蹲得過低,使球只往上走,缺少向前的動力,影響拉球的速度質量。

6、擊球瞬間手腕內收。手腕在擊球前,應相對放鬆,但擊球瞬間要有力量非常集中、但動作不是很大的內收動作,這樣容易使力量更為集中,真正體現出鞭打的效果。同時,在接觸球的一瞬間,手指要突然抓緊球拍,使發力有一個牢固的支點。

板形與擊球部位:現代乒乓球的拉球更講究「打摩」結合,所以拉球的板形不必過於前傾,這樣容易造成摩擦過多,球的前進力不夠。常用的板形是在拉球的起始階段,板面保持與地面垂直即可。在擊球的一瞬間,伴隨著手腕內收,板面略有前傾,給球一定的摩擦。摩擦與撞擊同時進行。在拉加轉弧圈時,摩擦多一些;拉前沖弧圈,只要能保證有適當的弧線,使球過網上台,要增加撞擊的比重,使球產生足夠的向前沖力;當在第一點拉時,可增加摩擦的比重;反拉時摩擦要多一些。自己發力拉時,撞擊要多一些。現今的弧圈技術高吊前沖拍形的區別不大,完全是依球而定。總體的拍形應盡量前送,然後向下,這樣會更有攻擊力,弧線也更低更沖。發球搶沖或在擺短中搶拉時,經常是先積極側位,然後降低重心,准備拉球。通常是把右腿甩到身後,左腿箭步在前,形成身體基本上完全側對檯面。准備好了就有了力量和時間的物質基礎,一般來說再低再轉的球也能過去。在擊球部位上,拉下旋和一般旋轉的上旋球,接觸球的後中部向中上部摩擦;為了增加拉球的准確性,接觸點可稍向左側面一點,但千萬不要側面過多,形成拉側旋球的情況。

擊球點與擊球時間:擊球點一般在身體側面就比較合適,但不要超過身體後方的最遠點,稍前一點。在這一點擊球,更容易發揮手臂揮動的加速度,因為此時力臂最長,容易發力。拉前沖弧圈球的擊球時間在下降初期,因為高點期很難把握,時間太短,並且借力也有一定的問題。拉加轉弧圈球的擊球時間在下降期。這時有較長的時間摩擦,製造弧線。

用力方向:總體上講,拉球的用力方向是向前上方發力。但只記住右後下向前上發力是不夠全面的。從運作軌跡投影來看,拉球的手臂運動軌跡是向內傾斜的半弧線。實際上是由右後下方向左前上方用力的過程。肘部運動軌跡是一個由內向外再向內的小半圓形。切記肘部不要前後移動,影響拉球質量。

隨勢揮拍與還原:球離開拍後,手臂還要繼續揮動一段距離,我們把這一段叫做隨勢揮拍。其作用是緩解手臂發力運動的慣性作用,對增加球的力量沒有什麼太大作用,但也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否則動作將不夠連貫和自然,影響協調性。有關還原的位置,要根據下一板球的擊球情況來選擇。如果採取單面連續拉,那麼還原時的重心就要偏向右側,以節省下一板進攻的時間;如果准備採用兩面進攻,重心則宜偏向中間,可隨時向兩邊移動。球拍置於開始時的位置——腹前。

『陸』 正手拉下旋球動作要領是什麼

動作要領:

1、向後引拍時,向右轉腰,重心放於右腳上;

2、重心從右腳交換到左腳的同時,腰部也從右向左轉動,保證兩個動作的一致性;

3、重心交換轉腰的同時,手臂開始做揮拍動作;

4、擊球的瞬間可以加入手腕動作。

5、通過重心交換、轉腰、揮拍、手腕動作這一連串動作所產生的力量,在擊球的瞬間釋放最大的爆發力。



正手拉球的常見問題

1、重心後坐:重心後坐,自然使腿部力量不能發揮出來,使手臂的走向多為向上,削減了拉球的速度、力量和旋轉。

2、手臂僵硬:引手的過程中,肌肉僵硬,大大降低了控制球的能力,並鎖住了力量。擊球後肌肉僵硬,使力量不能全部發揮出來,並降低了還原速度。

3、轉腰不夠:只用手臂拉球,速度、力量、旋轉都有很大的損失。

4、抬肘、抬肩:使腿、腰、手不能協調一致,當力量從腿、腰傳到手的時候,能量中斷。

5、步法遲鈍:等球,使擊球點太低,使全身的力量用不到球上。

『柒』 誰能告訴我乒乓球標準的正手拉球方法我拿直拍!

主要是用腰部力量,用力往前上拉,小臂快速回收。口訣八個字:蹬腿,扭胯,收臂,擊球。要根據的下旋力量的不同調整往上或往前的力量。

『捌』 如何增加正手拉球發力

正手拉球如果是下旋的話主要得手腕出力,要把球稍微偏上的角度拉,要有摩擦力才能把球拉起來不會下網,主要靠手腕的摩擦力,如果是拉上旋球,球拍稍微往下壓一點,手臂動作稍微大一點,手腕不需太大動作,手臂出力,就能把球拉過去不下網。

『玖』 乒乓球 抬肘問題

你打那半高球是扣殺的嗎?扣殺應該沒有抬肘不抬肘的說法。
球友說你抬肘,肯定是說你動作太僵硬,你用拉球的動作打高球,這就肯定抬肘了。
拉球就是拉球,扣殺就是扣殺,不一樣。我想,你應該是太注重動作,反而不好,讓自己僵硬了。
拉球動作是兩腳開立,膝蓋自然彎曲,下蹲一點,轉腰,手臂放鬆,在身體的後下方引拍。拉球過程是人的重心上提,也就是膝蓋直起一點,回轉腰部,手臂由上臂帶動由後下方向前上方揮動,肘關節彎曲,小臂內收。
很多業余球友也是太注重動作,但是引拍卻是往後引拍,沒降低重心,也沒轉腰,這就容易抬肘。因為要引拍,但是沒注重轉腰和下蹲,所以用肘關節來帶動手臂向後了。還有就是為了動作,而很緊張,導致僵硬。就是手臂肌肉緊張,所以動作僵硬,而肩部肌肉的緊張,會讓自己不由自主地抬肘。試著放鬆肩部,可以感覺到手臂就自然下垂了,大臂和肘關節就靠住了自己的身體,這樣就不會抬肘了。
打半高球一樣,肌肉放鬆,就不會抬肘了。半高球如果比較接近身體的,一定要注意轉腰,轉腰之後,就有了引拍的距離,你不轉腰,要引拍,只能把肘抬起來,這就錯了。轉腰以後,打擊半高球的時候,是通過回轉腰部和前臂的揮動來擊球,比較接近身體的半高球,上臂的動作是很小的。
離身體較遠的半高球,需要伸直手臂去拍的球,同樣要注意以上問題,而在打較遠的半高球的時候,下面這個問題就會比較凸顯,就是有些球友習慣用抬起肘部來讓拍型下壓,這也是不對的。除了以上說的放鬆之外,控制拍型一定要靠手指和手腕,手臂的轉動來調節拍型只能起一點點的輔助作用。

總之,別緊張,別太在意動作,放鬆就好了。當然,動作做到位是關鍵,特別是轉腰和下蹲絕對不能省略

『拾』 如何打好乒乓球的正手拉球技術

乒乓球基本上是一項圓周運動,正手和反手拉球都是以運動員的身體重心為軸心、以身體到身體重心的連線為半徑進行圓周運動。因此,不管是正手還是反手擊球都必須符合這個原理,從這個意義上講,正手拉球動作的基本原理就是一種力的傳遞。
正手拉球的基本要點
基本站位:兩腿張開與肩的寬度為差不多相同,身體稍微前傾,重心在前腳掌上,拉球時,身體向右轉(以右手為例),重心放在右腳上,在轉腰的過程中,用腰控制大臂,右肩稍底,小臂自然下垂,用手腕控制板型,板型前傾(拇指用力壓住球板,食指稍微放鬆,中指頂住球板),板型前傾的角度因來球的旋轉不同而調整。
擊球原理:擊球的時候,以右手為例,首先是腿上發力,向左蹬腿,身體重心從右腳向左腳轉換,交換重心,身體前迎,身體前迎的方向要和擊球的方向一致。然後是腰上發力,用腰帶動大臂轉動,把力傳遞到前臂,在擊球一瞬間,收縮前臂用力擊球。從力學的原理講,正手拉球前,小臂和大臂之間的角度越小越好,這是加大半徑,半徑越大,初速度就越大,在擊球瞬間突然收縮前臂,使半徑變小而獲得加速度,使速度加快,力量加大。擊球時,小臂和大臂之間角度的變化要根據來球和擊球的需要進行變化。很多運動員在進行正手拉球時往往只注意了收前臂而忽略了轉腰,用腰來控制手臂的發力,或者是注意了用腰的發力來帶動手臂而忽略了收前臂,前臂和大臂之間的角度幾乎沒有變化或變化很小。總結起來正手拉球應注意四點:1、必須注意重心的交換,重心迎前的方向要和擊球的方向一致。2、一定要用腰控制大臂,是腰上發力,而不是用手臂發力,注意拉球時腿、腰、大臂、前臂、手腕發力的協調。3、擊球瞬間必須快速收縮前臂、手腕發力,前臂收縮的速度越快,發出的力量就越大。4、擊球點必須保持在身體的右前方,擊球點離身體越近,越容易控制球。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什麼樣的拉球動作,必須和你自身具備的身體條件相符合,只要不影響動作的發力就可以,沒有什麼固定的動作模式。另外就是在擊球前,球板和球之間要有一定的距離,盡量主動去擊球,而不要讓球來撞你的球拍,或者是球與球拍之間的距離太小,容易被來球頂住,影響你的發力。

正手拉球的結構變化
對於我國大多數業余乒乓球愛好者來講,直板居多,隨著乒乓球技術的不斷發展,打直板反膠的人也越來越多。由於我國的直板反膠打法都是從直板正膠演變過來的,在訓練的方法上和打球的意識上都是按照直板正膠的路子和意識進行的。因此,在動作的結構上是以近台為主,動作小,擊球速度快,擺速快為指導思想。在正手進攻的訓練方法上也很少進行大力量的拉球訓練,更多地是強調動作之間的連續性。對於很多曾經經過業余體校訓練的球迷來講,要想對正手拉球動作進行改變就更不容易。這是影響我國直板反膠運動員正手拉球力量不大的主要原因。 在近幾年我對直板反膠打法運動員的訓練中逐漸認識到了這個問題,因此,在馬林和王皓的訓練中,改變了以前的訓練方法,特別強調了正手大力量拉弧圈球的訓練,把這個問題擺在了直板反膠打法訓練的首要位置來進行解決。把訓練正手拉球的意識從動作小、速度快、連續性好改變為拉球動作舒展、跑動范圍大、力量大,連續性好。強調了在大力量拉球的基礎上提高拉球的連續性和殺傷力,在平時步法的訓練中要求馬林和王皓加大拉球的力量,練好大力拉球後的銜接。
在實際的訓練中我主要採用了發大力拉沖從中台發出的下旋球半高球,要求馬林和王皓盡量用最大的力量擊球,主要訓練拉球時動作的舒展性,並讓他們逐漸習慣發大力拉球,掌握發力的技巧,把腿、腰、大臂、小臂、手腕的發力協調起來,主要強調了腰腿的發力和身體重心的轉換。其次是進行了全台發力拉沖上旋球的訓練,主要解決發力拉沖後的連續性和步法的移動。通過訓練,使馬林和王皓的正手拉球力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從比賽的效果來看,我認為在這點上是成功的,這也是在直板反膠訓練上的一點突破,打破了直板正膠訓練模式的舊框框。對於大多數業余愛好者來講,要想提高正手拉球的殺傷力,就必須對過去打球的意識進行一些改變,盡量進行一些大力量的拉球訓練。

正手拉球的方法與技巧
正手拉球是一門很復雜的技術,有近台拉球、中近台拉球、遠台拉球,有拉上旋球、下旋球,有近台快帶、反拉弧圈球,拉半出檯球等等。不管拉球有多麼復雜,但有一點是最重要的基礎,就是步法。步法的好壞,直接關繫到正手拉球的命中率、力量的大小和拉球時的調節能力。要想練好正手拉球,就必須先練好步法。而在這一點上,是專業運動員和業余運動員最大的區別所在,業余運動員不可能像專業運動員那樣進行大量的高強度的步法訓練。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擊球的技巧。只要能夠做到因勢利導,充分發揮現有的條件,也會收到一定的效果。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些比較實用的訓練方法和技巧:
1、拉好定點下旋球:拉沖下旋球是直板反膠最基礎的基本功,在拉下旋球時除了注意前面提到的基本動作要領以外,要特別注意手腕的用力方法。在擊球的瞬間是用手腕去摩擦球,擊球點在來球的中上部,在用手腕摩擦球時還要根據來球旋轉的強弱再加上一定的撞擊。就是人們常說的又摩又打。拉沖下旋球旋轉弱的來球要連摩擦帶撞擊,撞擊可稍大於摩擦。拉沖下旋球旋轉強的來球必須用力摩擦擊球,用自己拉球的力量抵消來球的旋轉。在擊球的瞬間要特別注意擊球時一定要把球往前送,不能靠力量去硬碰球。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吃球」,盡量讓球在球板上停留的時間長一些。經常這樣訓練拉球,你對球的感覺就會越來越好,拉球就會越來越有數,慢慢達到運用自如。訓練的方法,在沒有多球條件的情況下可採用拉球一方發下旋球到對方的反手位讓對方搓長球到側身位,然後發力拉沖這個球。拉球時一定要注意用全力拉沖,不要考慮下一板球對方是否能夠防過來。要的就是讓你防不過來。經常這樣訓練,你的拉球力量一定會提高。在有多球的條件下,可讓對方發下旋球到你的側身位,定點發力拉沖這種球。拉球時要掌握好擊球時間,在對方來球跳到最高點或下降前期擊球最好。擊球時間一定要相對固定,這樣容易掌握拉球的命中率,好調節。出界多就向前送一點,下網多就多摩擦一點。在定點拉沖下旋球比較有數的情況下,再把來球的落點擴大到全台的定點拉沖,這樣不斷加大拉球的難度,拉球的水平就會不斷提高。
2、拉好定點上旋球:拉上旋球和下旋球不同的是,拉上旋球擊球點在來球的上部,摩擦球要大於撞擊球,擊球的瞬間一定要往前送。訓練的方法基本和搶拉下旋球一樣,只是來球的旋轉不一樣,是上旋球。在推擋後側身發力拉沖這板球,或對方變你正手位後發力拉沖,反復練習。有多球訓練的條件,可以由對方直接發上旋球到你的正手位和側身位搶沖,落點可以從定點到不定點,逐步提高擊球的難度。
3、練好反拉弧圈球:反拉弧圈球是一種高級技術,尤其是業余運動員掌握了這項技術就像如魚得水,你就掌握了比賽的主動權。因為一般的業余運動員在拉弧圈球時拉高吊弧圈球的時候多,你掌握了反拉弧圈球的技術,你就站在了比對方高一擋的層次上。反拉弧圈球的要領,首先要自己發力,盡量少借對方的旋轉,用自己拉球的力量去抵消對方來球的旋轉。其次是在反拉時摩擦球一定要薄,摩擦球的上部甚至頂部,既要借對方來球的旋轉的力,還要自己發力摩擦球。越是自己發力反拉,命中率越高。越是怕對方的旋轉去碰球,越是容易吃對方的旋轉。訓練的方法,對方發下旋球到你的反手位,你搓球到對方側身位,對方拉高吊弧圈球到你反手位,你側身反拉,這樣反復練習,等基本掌握了反拉弧圈球的規律以後,再把反拉擴大到全台和不定點反拉。
4、近台正手快帶弧圈球:這項技術是防守中很先進的技術,也是很難掌握的技術,是90年代後期才逐漸被採用的技術。在這之前人們在正手位的防守都是平擋,借對方來球的旋轉把球擋過去,因而在比賽關鍵的時刻就很容易因緊張而造成失誤,即使不失誤,防過去的球也沒有威脅,很容易被對方連續進攻。到90年代後期,中國的運動員把反拉的技術運用在近台的防守上,特別是直板反膠打法的運動員運用更多,加快了攻防轉換的節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馬林在這項技術的運用上是非常突出的。這項技術要求運動員的對來球的判斷要非常快、准確,手上對球的感覺要求很高,因為有很多球是在失去身體重心或不到位的情況下,完全靠運動員手上的功夫去完成技術動作。我想雖然目前在業余運動員中能真正掌握這項技術的不多,但已經具備了一定水平的運動員可以去嘗試一下,也許你會有意外的收獲。
這項技術的技巧主要在於掌握好擊球時間和手腕的用力,擊球時間盡量在球的起跳前期(上升期),當步法實在到不了位的情況下,還可以在球剛一跳起時就擊球。擊球時靠腰和手腕發力,接觸球的頂部。接觸球時既要借對方來球旋轉的力,同時自己一定要發力去摩擦球,盡量摩擦薄一點,摩擦厚就容易下網,在摩擦球的瞬間一定要把球往前頂。訓練方法可採用搓下旋球到對方正手位讓對方拉弧圈球到自己的正手位,然後正手近台快帶。這樣反復練習就會逐漸掌握擊球的基本方法,在快帶對方從下旋球拉起來的弧圈球比較熟練的情況下,再進行推直線讓對方拉弧圈球到自己的正手位快帶上旋弧圈球的訓練。這樣,你就會慢慢掌握在防守中正手近台快帶弧圈球的技術。這項技術的關鍵點是在擊球時一定摩擦球要薄,而且自己一定要主動發力去帶球。

正手拉球的注意事項
業余選手在練習正手拉球時,要注意掌握以下幾點:
1、收前臂:在正手拉球時一定要注意收前臂,大臂和小臂之間的角度一定不能固定,要根據來球來決定擺臂的大小。但要注意一點,收前臂一定要用腰來控制。
2、轉腰:由於乒乓球是圓周運動,擊球時用腰來控制手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擊球時球拍的後引不是用手往後拉手,而是用轉腰來完成,用腰固定大臂,轉腰的速度要遠遠快於拉手。就是說,在擊球前的擺臂是先轉腰而不是先拉手。而我們好多球迷們在打球時都是先拉手,不知道轉腰,因而在擊球時經常出現身體不協調導致發力不集中或發不出力。
3、擊球點:擊球點的最佳位置是在身體的右前方(以右手為例),要保持最佳的擊球位置就必須學好步法,保持好身體的重心,重心的高低要根據來球來決定。馬林經常使用的側身倒地爆沖是不得已而為之,對方搓過來的球又低又長,拉完以後不可能再還原,只有搏殺。馬林在拉這種球的時候重心低,但是擊球點是球的最高點或下降前期。正手位大角度的球擊球點要根據自己步法移動的情況來決定擊球點的高低。一般情況下是在球的下降中期和後期擊球。
4、手腕的運用:在拉球時,手腕要相對固定,不能晃動太大,擊球瞬間用中指頂住球板發力摩擦球。另外手腕還具有擊球瞬間的調節功能,比如在拉球時突然感到球的旋轉比自己預想的要轉時就靠手腕來調節擊球的力量大小和摩擦球的部位。在不到位和頂住自己的情況下,就要靠腰和手腕來調節擊球點。特別是在比賽中,很多球都不是很規則,來球的落點也是你最難受的地方,這時候就要靠手腕來調節,手腕的調節主要靠大拇指和中指用力來完成。其次拉球時板型的控制也要靠手腕來完成,有很多的直板運動員正手拉球時吊腕很厲害,這影響發力,一般情況下,手腕和前臂幾乎在一條直線上,球板把與手腕之間的角度在45度左右。
5、吃球:我們看一個運動員拉球的好壞,主要是看他拉球時是否吃球。吃球就是球在球板上的停留時間比較長,而不是球一碰球板就出去了。要做到拉球時吃球,就必須每一板球都主動發力去摩擦球,在平時的訓練中盡量少打借力球。拉球吃球的好壞,在平時訓練中不是很明顯,但在比賽中就有很大的區別。很多球都是在你不到位的情況下要完成拉球的動作,就全靠你用手腕主動發力去摩擦球來調節,你習慣了主動發力拉球,就能在比賽中控制拉球時力量和擊球部位的調節,拉過去很多高難度的球。
6、搶沖上旋球和下旋球的區別:動作上沒有多大的區別,區別在於搶沖下旋球時擊球點在球的中上部,發力的時候根據來球的旋轉可帶點撞擊;搶沖上旋球時擊球點在球的頂部,主動發力摩擦球,擊球時身體重心也隨之向前。特別是在反拉弧圈球時,摩擦薄反而容易過去,摩擦厚或帶點撞擊就容易失誤。
7、微調:很多球迷朋友提出這個問題,我認為要在比賽中做到這一點是比較難的。這首先取決於你個人本身的球感,就是你手上對球的感覺。其次是在訓練中不斷地培養你對球的旋轉的理解,要清楚地知道你打過去的球是什麼樣的旋轉,對方回過來的球又是什麼樣的旋轉。只有這樣,你才會根據來球的不同,在很困難正常擊球的情況下,在來球很不規則的情況下,在球落在邊邊角角很難回擊的情況下,通過手上的調節把球回擊過去。因此,對於業余球迷朋友們來講,最主要的是去琢磨球的旋轉變化,把這個規律基本掌握住了,你就具備了微調的能力。

閱讀全文

與拉球抬肘發力訓練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野釣小羅非鬧窩解決方法 瀏覽:284
木扶手與立柱連接方法 瀏覽:532
打伊藤的最佳方法 瀏覽:369
來電顯示位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01
單元閥安裝方法 瀏覽:549
一個口腔里潰瘍最快解決方法 瀏覽:652
魚石脂軟膏的使用方法 瀏覽:524
蘋果手機的通知聲音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68
七年級上冊數學練習題計算方法 瀏覽:577
sbs包管子簡單方法 瀏覽:83
魚貝類品質評定方法有哪些 瀏覽:837
水泵灌注樁施工方法視頻 瀏覽:799
方管厚度不一致的立角焊方法技巧 瀏覽:134
醋鵝子做醋方法步驟 瀏覽:53
召喚電腦靈魂的方法 瀏覽:114
馬拉松訓練方法講解 瀏覽:422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方法論集 瀏覽:416
情感滲透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749
用牛尿洗頭的正確方法 瀏覽:894
抓羽毛球拍子正確方法 瀏覽: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