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業務分析式審計方法是什麼

業務分析式審計方法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5-28 00:15:09

A. 在主營業務收入審計中如何運用分析性復核審計方法

主營業務收入審計中運用分析性復核審計方法主要如下:
1.了解把握各經濟變數之間的互動關系。 針對已識別需要運用分析程序的有關項目,並基於對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的了解,通過進行以下比較,同時考慮有關數據間關系的影響,以建立有關數據的期望值;在沒有反證的情況下,數據之間預計存在著一定的關系。在一般情況下,銷售收入上升,相應的銷售成本、推銷費用、運輸費用、包裝費用也會隨之上升,相關的銷售稅金也會上升;製造業的產品單位成本通常會隨產量的下降而上升;利息支出應與借款金額成正相關關系。通過分析被審計單位的各個經濟變數之間互動關系的合理性,找出異常變動的項目,層層深入直至找到症結所在。
2.選取重要的項目編制趨勢分析表,進行多期間的比較,並結合與同行業的比較,分析判斷其變動趨勢的合理性。盡管報表造假形式多樣,但是通常都是圍繞著收入和利潤這條主線展開的。而這兩個非常重要的財務指標又分別代表著市場佔有量和效益,其他的重要指標無不與此相關。因此,對收入和利潤指標進行分析性復核非常重要。涉及主營業務收入,側重以下分析性復核: (1)將本期的主營業務收入與上期的主營業務收入進行比較,分析產品銷售的結構和價格變動是否異常,並分析異常變動的原因;(2)計算本期重要產品的毛利率,與上期比較,檢查是否存在異常,各期之間是否存在重大波動,查明原因;(3)比較本期各月各類主營業務收入的波動情況,分析其變動趨勢是否正常,是否符合被審計單位季節性、周期性的經營規律,查明異常現象和重大波動的原因;(4)將本期重要產品的毛利率與同行業企業進行對比分析,檢查是否存在異常;(5)根據增值稅發票申報表或普通發票,估算全年收入,與實際收入金額比較。
3.比較本年各月或各季度主營業務收入的波動情況,分析其波動趨勢是否正常,並查明異常現象和重大波動的原因,以核實該項目是否存在漏記、隱瞞或虛記現象。
應當注意進行分析性復核時要考慮行業特性,注意行業資料與被審計單位具體情況的切合程度,注意行業資料的可比性。當被審計單位主營業務收入確認方法與所在行業使用的典型方法不同時,應對行業資料做出適當修正,否則分析性復核的效果也會因此受到影響。此外,被審計單位與關聯企業的往來業務、會計報表截止日前發生的大額或異常經濟業務(如年末大量銷售)應作為重點分析的內容。分析性復核應當循序漸進,逐步縮小分析的范圍,獲取更詳盡的資料,層層深入直至找到症結所在。值得注意的是,發現異常變動或重大差異時首先要確定是不是由市場、季節、政策的變化引起的合理的偏離。如果發現異常變動或重大差異後就馬上認為存在問題並進行詳細審閱,可能會浪費寶貴的時間。

B. 審計方法有哪些

(二)審計方法

1.「因果分析法」與「果因分析法」。「因果分析法」是從事件的起因查起,最終查出所對應的結果。「果因分析法」則正好相反,是從事件所產生的結果查起,最終透析出問題產生的原因。這兩種方法各有優缺點。「因果分析法」的優點是循序漸進,環環相扣,審計內容較為全面,不足之處是審計所需時間較長,技術難度較大。「果因分析法」的優點是溯果擷因,方法簡便,需要時間較短,不足之處是審計過程容易以點帶面,內容不夠全面。究竟哪種方法效果更好,這要視具體的審計情況和審計目的而定。一般來說,在沒有審計線索的情況下,更多地採用「因果分析法」,如果審計人員掌握了審計線索,為了提高審計效率,便可以考慮採用「果因分析法」。
2.「窗簾中間拉開式」審計法。如果一個窗簾由兩幅組成,在陽光充足的早晨,我們從中間拉開,眼前便會迅速地明亮起來。這種拉窗簾的方法應用到管理審計中,也會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具體來說,就是審計人員根據掌握的審計線索,依據自己的職業經驗,對問題產生的原因做出判斷。同時,向「左」追查問題產生原因的整體脈絡,向「右」驗證分析自身判斷的准確性。這種方法也可以稱為「先入為主」法。例如,某項工程成本管理審計,已知該項工程成本過高。審計人員根據經驗判斷,知道問題產生的原因是材料采購成本過高。依此判斷,審計人員便可向「左」追尋材料采購過程及管理方式,向「右」可通過抽查票據的方式,具體驗證材料采購成本是否真的過高。如果向「右」的結果驗證了審計人員的判斷,向「左」的工作業已完成,此項管理審計便可初步結束。這種審計方法的優點是工作效率會大大提高,缺點是如果審計人員的判斷出現偏差,反而會遲滯審計工作進度。因此,運用該審計方法,職業經驗不足的審計人員不宜使用。
3.「遵循性」審計法與「思維創新」審計法。「遵循性」審計法是針對管理審計中發現的問題,依據已有的管理模式和固有的思維習慣,對問題的是與非做出判斷。「思維創新」審計法則相反,它根據被審計單位的實際情況並打破原有的思維方式,對問題進行判斷。舉例來說,企業臨時用工問題,按照國企固有的管理模式及固有的思維方式,企業臨時用工是不可取的,因為國企本身已經存在冗員。按照「遵循性」審計法,就會否定企業臨時用工的做法。但我們如果採用「思維創新」法,換個角度去思考問題,可能又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如果由於臨時用工可以使生產效率提高,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大於用國有企業閑置職工,而這種大於效益又足可以抵償臨時工用工成本的話,用臨時工也未嘗不可。因此,審計人員不能因循守舊,死抱框框。否則,審計結論不可能是實事求是的,甚至會給企業決策帶來一定的誤導作用。
4.「解剖麻雀」審計法與「高屋建瓴」審計法。強調管理審計要進行深入細致地分析與解剖,並不是說管理審計要一味地在「微觀世界」中探索。深入地了解「微觀世界」之後,審計人員還要「跳」出來,站在一定的高度,對「微觀」進行總結、提煉,使之上升到一定高度,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高屋建瓴」審計法。通常所說的「既要進得去又要出得來」,就是這個道理。「解剖麻雀」法停留在「微觀」層次,「高屋建瓴」審計法則提高到「宏觀世界」,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微觀是宏觀的基礎,沒有微觀只有宏觀是不可能的,同樣只有微觀沒有宏觀也是不行的,站在微觀和站在宏觀的角度所得出的審計結論也可能是不同的。如一個集團公司,內部有許多子公司,某一個子公司車輛需要進行修理,經過考察,委託集團公司以外的單位進行修理,比集團公司內部其他公司的價格要低得多。如果站在這個子公司「微觀」的角度考慮問題,就會得出用外部單位進行修理的結論,但如果站在集團公司這個「宏觀」角度考慮問題,從集團公司整體效益出發,又會得出用集團公司其他子公司進行修理的結論。可見,看問題的角度和高度不同,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審計結論。
5.「否定之否定」審計法。在實際審計工作中,由於受環境和知識水平等因素的影響,審計人員做出的審計結論往往不可能一次完成,先前的審計結論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這時,如果審計人員發現了這一偏差,應對原有的審計結論進行否定,重新得出正確的結論。否定之否定才是肯定。審計人員只有勇於面對自己的錯誤,才能不斷得出正確的結論。我們所說的否定之否定,並不是單指一次否定,有些情況下,可能需要多次否定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C. 審計方法中的分析法,可以具體告訴我嗎

分析法就是通過分解被審項目的內容,以揭示其本質和了解其構成要素的相互關系。它包括:
a.比率分析法。就是通過對相關項目之間的比率關系,如資金周轉率、資金利潤率、銷售成本率等進行對比分析,從中發現情況,或判斷被審單位的經濟活動是否經濟、合理。
b.帳戶分析法。就是根據帳戶對應關系的原理,對某些帳戶借貸方發生額及其對應帳戶進行對照分析,從中找出異常情況。例如將「產品銷售」、「銀行存款」和「應收銷貨款」結合起來進行分析,一方面可以審核有無差錯,另一方面可以深入了解產品銷售情況和應收帳款的情況,如有異常現象則應進一步採用其他方法進行審計。
c.趨勢分析法。即分析某項經濟指標在若干時期的發展趨勢的方法。運用此法,分三個步驟:首先,確定所要分析的經濟指標(如捐益、應收帳款、應付帳款、產成品等),其次,確定基期數,最後將該指標各年度的數額除以基期數,求出年度對基期的趨勢比率。通過這種方法可以觀察某項指標不同時期的變動情況和發展趨勢,如發現變動過大或過小等異常情況,則需進一步深入審查。
此外,還有對有關帳戶按期限長短進行歸類分析,藉以進一步重點追查的期齡分析法;對會計報表相關項目之間的平衡關系、勾稽關系進行對照分析的平衡分析法;分析計算各個因素變動對有關經濟指標的影響程度的因素分析法。按運用方法的時間和目的的不同,分析還有事前分析、事中分析和事後分析之分。
上述分析方法運用於審計主要是經濟益審計、管理審計類,當然,它也用於財務管理和其它經營管理方面,如財務分析、技術分析、統計分析和經濟活動分析,而且它本身就這些分析的主要方法。

D. 審計分析方法的審計分析方法的分類

具體應用在審計領域,又可以分為兩大類:定性審計分析方法和定量審計分析方法。
審計分析方法從廣義角度來看,種類很多。常用的審計分析方法有比較法、比率分析法、賬戶分析法、趨勢分析法、模擬法、預測法、決策法、控製法、因素分析法和成本法等。
從時間角度來考察,上述各種審計技術方法又可以歸納為事前審計分析方法、事中審計分析方法和事後審計分析方法。
一、比較法
又稱對比法,是指審計人員利用審計事項存在兩個或兩個以上有內在聯系的相關指標,進行相互比較分析的一種方法。通過比較分析,審計人員可以了解、分析審計事項的各種情況,發現問題,找出差異,研究差異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程度,得出初步的評價結論,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
比較的形式一般有:期末余額與期初余額分析比較;期末余額與計劃指標分析比較;本期期末余額與上期或歷史同期的指標分析比較;審計事項內部的結構對比分析;類比分析比較等等。
比較法的實質是數量之間的對比分析,在使用時,審計人員應注意分析指標的可比性與比較標準的合理性。進行比較的指標應在時期、范圍、內容、項目、計算方法等方面大體一致,方能進行比較。若指標口徑不一致或環境條件等不同,應按規范的方法進行換算、調整以後才能進行比較。
二、比率法
比率法,是指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利用審計事項存在一個指標對另一個指標的比例關系,進行比率數值分析的一種方法。比率法可以把某些不可能直接對比分析的指標經過計算得出其比率後,利用其比率數值進行分析,以得出評價的結果。
在日常審計工作中,常用的有相關比率分析法、結構比率分析法和動態比率分析法。
相關比率分析法是指利用兩個性質不同但又有相關的指標加以對比分析的一種技術方法。常用的方法有:一是以某個項目和其他項目加以對比,求出比率,進行深入的分析、評價,如銷售利潤率等的分析;二是依據一些經濟指標之間客觀存在著相互依存、相互聯系的關系,將兩個性質不同但又相關的相對數加以比較,進而比較分析,如從產值與職工情況的分析,來觀察勞動生產率變化對產值的影響程度。
結構比率分析法是指通過計算各指標占總體指標的比重來進行評價分析的一種方法。其分析步驟是:確定某一經濟指標各個組成部分佔總體的比重,觀察其構成內容及其變化,分析其特點,評價其趨勢。如分析企業成本費用情況,要確定直接費用、間接費用和期間費用的構成情況,以及其各個比例情況,分析其標准情況,評價其趨勢變化,找出存在問題,尋求改進途徑。
動態比率分析法是將不同時期同類指標的數值進行對比分析的一種方法。一般分為環比比率法和定基比率法兩種類型。前者是將分析期各個時期的數量都和上一期數量相比,來計算其增減比率;後者是以某一時期的數量為基數,將分析期各個時期的數量與基期數量相比,來計算其增減比率。
三、帳戶法
帳戶法,是指審計人員以會計准則以及行業會計制度等為依據,按照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類帳戶的對應關系及其發生額和余額的情況及規律性,查明每筆已經發生的經濟事項的過程和結果,分析、發現帳務錯弊的技術方法。
帳戶法審查重點在會計總帳和明細帳目,以及各種明細帳和備查簿上。它首先不審查會計憑證和會計報表,而是直接從會計帳務處理系統著手進行檢查。通過實帳戶(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利潤類帳戶)和虛帳戶(收入、成本費用類帳戶)的審查,來尋找差錯。帳戶分析既可以採用結構分析,又可以採用比率分析。
應用帳戶法時,應注意按照以下幾個步驟進行審計:
(1)調查被審計單位帳務處理系統以及帳戶設置情況;
(2)測試其會計帳戶設置是否合法、合理,是否執行了(企業會計准則),特別是總分類帳戶設置是否規范;
(3)檢查、分析帳戶結構、帳簿記錄是否合理、真實,是否全面、系統地反映了經濟業務;
(4)進行抽查,並根據樣本計算結果推斷總體結果;
(5)利用帳帳、帳表、帳證核對等技術方法,進一步查明情況和問題;
(6)重點分析帳簿中的異常現象,包括異常項目、異常內容、異常摘要、異常對應科目、異常發生額、異常余額等;
(7)得出檢查結果,並予以分析、評價。
四、趨勢法
趨勢法,是審計人員利用檢查資料的數據呈時間順序排列的特徵,進行趨勢分析、推測、評估和尋找問題的一種方法。趨勢分析可以分為四大類:
(1)長期趨勢分析;
(2)季節波動趨勢分析;
(3)循環波動趨勢分析;
(4)無定波動趨勢分析。長期趨勢呈持續向上(下)發展的趨勢;
季節波動在一個會計年度內,其發展趨勢呈波浪型;循環波動呈迂迴變動型,有待定的規律;無定波動是無規律變動的趨勢,最難推測。
趨勢法屬於定量分析。其步驟是搜集被審計數據,建立定量數學模型,進行模擬分析、趨勢分析及結果評價等。趨勢分析要以其各類特徵分析為核心。
長期趨勢分析有兩種:
(1)直線趨勢分析;
(2)非直線趨勢分析(又叫趨勢曲線分析)。其分析過程為:數據排列分析,配製趨勢曲線(可用隨手法、平均法、選點法、最小平方法等進行配製),計算趨勢偏差,詳細分析。
季節波動趨勢分析有三類:
(1)直線波動分析;
(2)曲線波動分析;
(3)不規則曲線波動分析。其分析過程為:過去季節波動分析、未來季節波動預測分析和循環顯示分析。其分析的方法有平均法、比率法、整理法、環比法、圖解法等。
循環波動分析的重點在於尋求規律趨勢。可用殘余法、直接法、循環平均法等進行分析。
無定波動分析較難,難在毫無規律可循。分析多用模擬法。其分析結論符合實際的程度往往取決於審計人員的判斷力。
五、模擬法
模擬法,是指審計人員利用模擬的定性或定量方法對被審計單位的審計項目進行重新驗證的技術方法。模擬並不意味對原有事項的否定,而是驗證其真實和合理性。模擬法一般步驟為:
(1)確定審計事項的范圍(定位);
(2)測試其內部控制制度;
(3)對審計事項原有模型、結果按原有程序進行檢驗;
(4)分析原有模型的優劣,考慮各種因素是否齊全;
(5)尋找最佳模擬技術方法,採用定性與定量方法相結合的形式,進行審計項目逼近模擬;
(6)多方案誤差比較分析;
(7)審計結果分析、評估。
此法一般適合於審計項目處於撲朔迷離的狀態,並且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從表面來看又較健全的情況。其優點是審計精確度高,審計風險相對較小,審計證據證明力強;缺點是審計時間投入長,且審計人員要具備一定的定量分析技術技巧。
模擬法的關鍵是選擇模擬的數學模型,所選模型,經過推測,越逼近原審計事項的軌跡,則審計精確性越高。在選擇模型時,為了便於審計分析,可以同時選擇幾個數學模型,從中找出一個誤差最小的模型作為比較分析物,以便使審計證明力最大。
六、預測法
預測法,是指審計人員根據審計信息資料,動用一定的定量分析方法或定性分析方法,對審計事項的發展趨勢進行估計和測算的一種方法。預測法分為兩大類:
(1)定量預測方法,指審計人員運用回歸預測法、平滑預測法、彈性分析法、投入產出法、經濟計量模型法等預測技術方法進行的審計預測分析;
(2)定性預測方法,指依靠審計人員的經驗進行主觀判斷、邏輯推理的方法,如專家預測法、主觀概率法、決策樹法等。
定量預測方法的特徵是根據審計事項的歷史數據或者觀察值,運用一定的數學方法,通過建立數學模型的形式,求出經濟變數的預測值。其優點是能對審計事項某一個具體部分進行詳細的預測分析;通過建立預測模型,精確度高;預測工作投入時間少,效率高。缺點是對缺乏有關數據的審計事項,無法採用通過模型的手段進行分析,也不能處理不能用經濟變數表示的審計事項的預測分析。
定性預測方法的特徵是依靠審計人員的主觀判斷、經驗分析、邏輯推理來進行審計預測分析。其優點是能模擬審計事項的未來趨勢,處理不能用經濟變數表示的復雜的審計事項,即使在有關數據缺乏的情況下,也能進行審計須測。其缺點是不能給出定量的預測分析模型,其證據力相對較弱。
七、決策法
決策法,是指審計人員運用決策方法對審計事項可行性程度進行審計的一種方法。決策分析建立在預測分析之上,沒有科學的預測分析,也不可能有正確的決策分析。審計人員進行決策分析,分為兩個層次:
(1)原模型(審計事項原有方案)的測試、檢驗;
(2)重新選擇分析點,通過對原模型的模擬,來驗證其決策方案是否可行。實際工作中,多採用後者,盡管其難度較大。決策法包括線性規劃法、目標規劃法、效益成本法、總費用分析法、凈現值法、內部收益率法、盈虧分析法等。用於決策分析的技術方法有許多,具體如何應用,應根據決策審計的特點舍取。
八、控製法
控製法,是指審計人員根據審計目標,對審計事項按一定標准和規則進行測試、檢查、分析,發現偏差,予以及時糾正,使審計事項的經濟活動能按原有計劃或規律進行,從而達到提高經濟效益目的的一種方法。控製法按審計糾正措施的重點劃分,可以分為前饋控制(預先控制)、反饋控制(過程式控制制)和防護性控制。按審計業務范圍劃分,可以分為財務審計控制(資金控制、成本控制、利潤控制等)和效益審計控制(投資控制、項目控制、作業控制、管理控制等)。按審計范圍劃分,可以分為全面審計控制和局部審計控制。
控製法在審計工作中應用的程序為:制定審計控制標准,測試責任控制,分析、比較執行情況,提出糾正措施,綜合評價。
用於控製法的技術方法有許多,常見的有ABC控製法、內部調控法、簡單經濟批量法、定貨定點法、高低點調控法、目標成本控製法、制度控製法、財務目標控製法、內部預算控製法等。在運用控製法過程中,一定要掌握以下原則:堅持標准,實事求是,定量模擬,定性判斷,控制重點,分析全面。
九、因素法
因素法,是指審計人員利用審計事項各個經濟指標存在的相關關系,多因素地分析、測算其各個指標變動對審計事項影響程度的一種方法。在廣義上,因素法包括回歸分橋法、連鎖替代法、主次分析法等;在狹義上,僅指連鎖替代法。在審計工作中,除了對審計事項進行結構或比率分析以外,還要進一步分析由於因素變動所引起的影響的情況,以此分析哪些是積極因素,哪些是消極因素,哪些是主觀因素,哪些是客觀因素,以便得出符合它際的宙計結論。
十、成本法
成本法,是指審計人員利用被審計單位的成本資料及與之相關的資料,進行成本分析、比較、測算的一種方法。成本法應用范圍很廣,且具體方法很多,如成本效益分析、單位成本分析、總成本分析、盈虧成本分析、質量成本分析等。從投入與產出原理來看,當收入一定時,其成本高低直接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成本上升或降低,對企業利潤影響很大;即使在收入增長時,若成本增長幅度比收入增長幅度快,也是不經濟的。
成本效益分析多用於經濟效益審計的項目審計。通過審計項目幾種投資方案預計成本和收益的分析評價,來審計所選擇最優方案是否經濟、合理。其分析的思路為:當成本一定時,考察效益何者為最大;當效益一定時,考察成本何者為最小。在項目審計評估時,多用現金流量概念進行分析。
單位成本分析和總成本分析屬於成本比較分析方法。是指審計人員通過對不同投資方案的投資成本的比較分析,來審計其最優方案是否合理、經濟。單位成本分析是通過每年分攤的投資原始成本與預計每年經營成本的分析比較,來評價其最優方案是否可行;總成本分析是通過投資成本與經營費用之和的分析,來評價其最優方案是否可行。
盈虧成本分析是指審計人員通過尋找審計項目各方案的盈虧點成本高低的分析,來評價其選擇的可行性方案是否合理。盈虧成本分析的基礎是保本原理。
質量成本分析是指審計人員通過對產品、工程等質量的評價,分析為了達到一定質量所耗費的成本是否可行。質量成本由預防成本和保證成本構成,前者包括鑒定成本、預防成本和藝術成本,後者包括內外部故障成本。預防成本與質量水平成正比,保證成本與質量水平成反比。審計重點是尋找最佳質量成本點。

E. 簡述內審的主要方法

內部審計方法是順查法、逆查法、抽查法、審閱法、分析法、抽樣與詳細審計結合法、效益評價審計法。

內部審計是由各部門、各單位內部設置的專門機構或人員實施的審計,通常由本單位總會計師或財務主管、單位負責人或總經理、董事會領導。這種審計也只強調內部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與被審計部門之間的獨立性,不強調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與領導人之間的獨立性。因此內部審計本質上也是單向獨立。

政府審計是由政府審計機關代表政府依法進行的審計。這種審計只強調審計機關與被審計單位的獨立性,而不強調審計機關與委託單位的獨立性,因此政府審計只是單向獨立。

注冊會計師審計是由經政府有關部門審核批準的注冊會計師組成的會計師事務所進行的審計;會計師事務所不受任何部門、機構的業務領導。

注冊會計師審計強調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具有超然獨立的立場,在業務承接上強調與委託人之間的獨立性,與委託人簽訂業務約定書,明確各自責任;同時強調與被審計單位的完全獨立。注冊會計師審計體現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與委託人和被審計單位之間的雙向獨立。

F. 審計工作中有哪些常用的審計方法。各種方法分別在什麼情況下使用+各自的優缺

摘要 您好

G. 審計方法中的分析法,是什麼呢

【審計分析方法】
是指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應用分析技術進行審汁事項評價的方法。其目的在於為審計公允結論提供充足的依據。

【審計分析方法的特點】
審計分析方法具有通用性,審計分析方法的運用靈活性極大,既可作全面分析,又可作專題分析;既從靜態方面加以分析,又可從動態方面加以分析;既可以作財務審計分析,又可以作效益審計(經營審計和管理審計)分析,從資金、成本、利潤分析到投資、資本、風險分析,再延伸到效率、速度、效益分析;既可以進行單項審計評價,又可以進行綜合審計評價。

【審計分析方法的分類】
具體應用在審計領域,又可以分為兩大類:定性審計分析方法和定量審計分析方法。
審計分析方法從廣義角度來看,種類很多。常用的審計分析方法有比較法、比率分析法、賬戶分析法、趨勢分析法、模擬法、預測法、決策法、控製法、因素分析法和成本法等。
從時間角度來考察,上述各種審計技術方法又可以歸納為事前審計分析方法、事中審計分析方法和事後審計分析方法。

閱讀全文

與業務分析式審計方法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來電顯示位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00
單元閥安裝方法 瀏覽:547
一個口腔里潰瘍最快解決方法 瀏覽:651
魚石脂軟膏的使用方法 瀏覽:524
蘋果手機的通知聲音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67
七年級上冊數學練習題計算方法 瀏覽:577
sbs包管子簡單方法 瀏覽:83
魚貝類品質評定方法有哪些 瀏覽:837
水泵灌注樁施工方法視頻 瀏覽:799
方管厚度不一致的立角焊方法技巧 瀏覽:133
醋鵝子做醋方法步驟 瀏覽:53
召喚電腦靈魂的方法 瀏覽:114
馬拉松訓練方法講解 瀏覽:422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方法論集 瀏覽:416
情感滲透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749
用牛尿洗頭的正確方法 瀏覽:894
抓羽毛球拍子正確方法 瀏覽:766
三星顯示器感應開關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38
吸入硝酸怎麼處理方法 瀏覽:618
如何撩帥哥最有效的方法 瀏覽: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