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用什麼方法可以發現新行星

用什麼方法可以發現新行星

發布時間:2022-05-27 17:34:09

Ⅰ 人們是用那些方法發現太陽系外的行星的

小圓圓說的太專業,很難理解,俺在這里給你解釋兩個
4、凌日法。
在地球上,無法用光來直接觀察遠處太陽系外的行星,但我們可以直接觀察恆星,當一顆行星圍繞恆星轉動的過程中,一般都會發生凌日現象,即行星在運動過程中,一定程度的遮擋住了恆星的光芒,這時,在我們的視野里,這顆恆星的光芒會出現一定頻率的閃動,我們通過這一頻率,可以判定出,這顆恆星是否帶有行星,以及其行星的大小質量公轉的軌道速度等。
5、重力微透鏡法
光在受到天體質量所形成的重力作用之後,會像經過透鏡一樣被折射。這被稱作「重力透鏡作用」。比如,我們可以觀測到整個銀河星團以星系為背景呈現出各種各樣不同的影像。當光的折射程度小時,現在的科學技術還不能分辨所呈現的星系影像,這時的重力透鏡又被稱為重力微透鏡。
因此,位於後面的星體受到來自前方的天體影響,發出的光芒顯得更加明亮。
如果位於前面的星體(透鏡天體)是行星的時候,由於兩者距離很近,透鏡的作用將更為明顯。
這種利用重力透鏡作用的檢測方法被稱作「重力微透鏡法」。

這是最好解釋的兩個辦法,其它的都太專業,俺知道說啥呢,但不知道怎麼給你解釋,自己查去吧

Ⅱ 怎樣發現小行星

一般是用三角法,比如說地球在春分點和秋分點時分別觀測一顆恆星對地球的角度,然後以公轉軌道半徑為基線,算出它距地球的距離

對於較近的天體(500光年以內)採用三角法測距。
500--10萬光年的天體採用光度法確定距離。
10萬光年以外天文學家找到了造父變星作為標准,可達5億光年的范圍。
更遠的距離是用觀測到的紅移量,依據哈勃定理推算出來的。
參考資料:吳國盛 《科學的歷程》

同的天體距離要有不同的方法,摘抄如下:

天體測量方法

2.2.2光譜在天文研究中的應用

人類一直想了解天體的物理、化學性狀。這種願望只有在光譜分析應用於天文後才成為可能並由此而導致了天體物理學的誕生和發展。通過光譜分析可以:(1)確定天體的化學組成;(2)確定恆星的溫度;(3)確定恆星的壓力;(4)測定恆星的磁場;(5)確定天體的視向速度和自轉等等。

2.3天體距離的測定
人們總希望知道天體離我們有多遠,天體距離的測量也一直是天文學家們的任務。不同遠近的天體可以采不同的測量方法。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測定天體距離的手段也越來越先進。由於天空的廣袤無垠,所使用測量距離單位也特別。天文距離單位通常有天文單位(AU)、光年(ly)和秒差距(pc)三種。

2.3.1月球與地球的距離

月球是距離我們最近的天體,天文學家們想了很多的辦法測量它的遠近,但都沒有得到滿意的結果。科學的測量直到18世紀(1715年至1753年)才由法國天文學家拉卡伊(N.L.Lacaille)和他的學生拉朗德(Larand)用三角視差法得以實現。他們的結果是月球與地球之間的平均距離大約為地球半徑的60倍,這與現代測定的數值(384401千米)很接近。

雷達技術誕生後,人們又用雷達測定月球距離。激光技術問世後,人們利用激光的方向性好,光束集中,單色性強等特點來測量月球的距離。測量精度可以達到厘米量級。

2.3.2太陽和行星的距離

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是橢圓,地球到太陽的距離是隨時間不斷變化的。通常所說的日地距離,是指地球軌道的半長軸,即為日地平均距離。天文學中把這個距離叫做一個「天文單位」(1AU)。1976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把一個天文單位的數值定為1.49597870×1011米,近似1.496億千米。

太陽是一個熾熱的氣體球,測定太陽的距離不能像測定月球距離那樣直接用三角視差法。早期測定太陽的距離是藉助於離地球較近的火星或小行星。先用三角視差法測定火星或小行星的距離,再根據開普勒第三定律求太陽距離。1673年法國天文學家卡西尼(Dominique Cassini)首次利用火星大沖的機會測出了太陽的距離。

許多行星的距離也是由開普勒第三定律求得的,若以1AU為日地距離,「恆星年」為單位作為地球公轉周期,便有:T2=a3。若一個行星的公轉周期被測出,就可以算出行星到太陽的距離。如水星的公轉周期為0.241恆星年,則水星到太陽的距離為0.387天文單位(AU)。

2.2.3恆星的距離

由於恆星距離我們非常遙遠,它們的距離測定非常困難。對不同遠近的恆星,要用不同的方法測定。目前,已有很多種測定恆星距離的方法:

(1)三角視差法

河內天體的距離又稱為視差,恆星對日地平均距離(a)的張角叫做恆星的三角視差(p),則較近的恆星的距離D可表示為:

sinπ=a/D

若π很小,π以角秒錶示,且單位取秒差距(pc),則有:D=1/π

用周年視差法測定恆星距離,有一定的局限性,因為恆星離我們愈遠,π就愈小,實際觀測中很難測定。三角視差是一切天體距離測量的基礎,至今用這種方法測量了約10,000多顆恆星。

天文學上的距離單位除天文單位(AU)、秒差距(pc)外,還有光年(ly),即光在真空中一年所走過的距離,相當94605億千米。三種距離單位的關系是:

1秒差距(pc)=206265天文單位(AU)=3.26光年=3.09×1013千米

1光年(1y)=0.307秒差距(pc)=63240天文單位(Au)=0.95×1013千米。

(2)分光視差法

對於距離更遙遠的恆星,比如距離超過110pc的恆星,由於周年視差非常小,無法用三角視差法測出。於是,又發展了另外一種比較方便的方法--分光視差法。該方法的核心是根據恆星的譜線強度去確定恆星的光度,知道了光度(絕對星等M),由觀測得到的視星等(m)就可以得到距離。

m - M= -5 + 5logD.

(3)造父周光關系測距法

大質量的恆星,當演化到晚期時,會呈現出不穩定的脈動現象,形成脈動變星。在這些脈動變星中,有一類脈動周期非常規則,中文名叫造父。造父是中國古代的星官名稱。仙王座δ星中有一顆名為造父一,它是一顆亮度會發生變化的「變星」。變星的光變原因很多。造父一屬於脈動變星一類。當它的星體膨脹時就顯得亮些,體積縮小時就顯得暗些。造父一的這種亮度變化很有規律,它的變化周期是5天8小時46分38秒鍾,稱為「光變周期」。在恆星世界裡,凡跟造父一有相同變化的變星,統稱「造父變星」。

作者: haj520520 2005-5-21 18:44 回復此發言

------------------------------------------------------------------------
2 天體測量方法

1912 年美國一位女天文學家勒維特(Leavitt 1868--1921)研究小麥哲倫星系內的造父變星的星等與光變周期時發現:光變周期越長的恆星,其亮度就越大。這就是對後來測定恆星距離很有用的「周光關系」。目前在銀河系內共發現了700多顆造父變星。許多河外星系的距離都是靠這個量天尺測量的。

(4)譜線紅移測距法

20 世紀初,光譜研究發現幾乎所有星系的都有紅移現象。所謂紅移是指觀測到的譜線的波長(l)比相應的實驗室測知的譜線的波長(l0)要長,而在光譜中紅光的波長較長,因而把譜線向波長較長的方向的移動叫做光譜的紅移,z=(l-l0)/ l0。1929年哈勃用2.5米大型望遠鏡觀測到更多的河外星系,又發現星系距我們越遠,其譜線紅移量越大。

譜線紅移的流行解釋是大爆炸宇宙學說。哈勃指出天體紅移與距離有關:Z = H*d /c,這就是著名的哈勃定律,式中Z為紅移量;c為光速;d為距離;H為哈勃常數,其值為50~80千米/(秒·兆秒差距)。根據這個定律,只要測出河外星系譜線的紅移量Z,便可算出星系的距離D。用譜線紅移法可以測定遠達百億光年計的距離。

Ⅲ 行星是什麼時候發現的

17世紀,借力於望遠鏡的問世,天文學家們也認識到太陽是中心天體,而其他天體,包括地球,都是繞其軌道運轉的。月球不是行星,而是地球的衛星。1781年,天王星被認為是行星。1846年,人類發現海王星。

1801年,人類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發現了穀神星,起初,人類認為穀神星屬於行星。但隨著更多的天體在同一區域持續被發現,人們認識到穀神星是某一類相似天體中首個被發現的,並最終將其命名為矮行星(星狀)或者少數行星。

1930年,人類發現冥王星,並將其視為第九顆行星。但,冥王星比水星小很多,甚至比一些行星的衛星還要小。冥王星不像是類地行星(如水星、地球、金星、火星),不像是氣態巨行星(如木星、土星),也不像是冰巨星(如天王星、海王星)。卡戎是冥王星的大衛星,它幾乎有冥王星的一半大,並繞其軌道運行。雖然冥王星在20世紀80年代保持了其行星地位,但在20世紀90年代,人類有了一些新發現。

望遠鏡方面的技術進步使觀察探測更小更遠的天體成為了可能。20世紀90年代初,天文學家探測到了許多圍繞太陽軌道的低溫的星球 ,這些星球在一個甜甜圈狀的區域內,這個區域處在海王星軌道之外、冥王星范圍之內,人類叫它們柯伊伯帶。隨著柯伊伯帶和數以千計的低溫星球被人們發現(人們叫他們柯伊伯帶天體,或者叫海外行星),有人提出可以不將冥王星看成行星而將其看做最大的柯伊伯帶天體。

Ⅳ 發現太陽系外行星的方法有哪兩種

本來不想回答了,但看到樓上的回答都有一個方法沒有說,所以上來跟你說一下,現在觀測系外行星的主流方法,也是公認最准確的方法是引力透鏡方法,就是微重力透鏡法,重力微透鏡是重力透鏡現象的一種,是星體引力場導致遠處另一星體的光線路徑改變而造成類似透鏡的放大效應,這現象只會當兩個星體和地球幾乎成一直線才會出現。因為地球和星體的相對位置不斷改變,這種透鏡事件只會維持數天至數周。在過去十年,已觀測到超過一千次重力微透鏡現象。
還有其他的什麼星盤法,脈沖星法什麼的,但是都沒有這種方式好。觀測的目的也不一樣,引力透鏡就是目前找到系外行星的最佳方式。至於直接拍攝,據我所知,人類就拍攝過一張據說確定為系外行星的照片,在2006年,因為這要求行星巨大,而且離母星還要有一段距離。

Ⅳ 科學家是如何尋找系外行星的有什麼不同的方法

在這個系列裡,我們介紹了科學家測量地球直徑、質量、日地距離、系外恆星距離的各種方法,有沒有讓大家長知識呢?接下來,咱們要介紹科學家尋找系外行星的方法~


總體來說,科學家尋找系外行星的方法就是這么多。顯然,除了第一種之外,其他的都是間接方法,也就是利用行星對其他天體的影響。因此,如果想要一顆行星造成的影響足夠大,以至於我們能觀測到,就對它的質量和它與宿主恆星的距離有一定的要求,這也導致我們發現的大部分系外行星都是大質量、距離近的行星。

想要發現更小的行星,我們就必須有更先進、更精妙的方法,這也是科學家們不斷努力的方向。畢竟,大質量的行星,對於人類並不友善。只有和地球接近的行星,才有可能成為我們的下一個家園或者前往宇宙的下一站。

Ⅵ 你知道行星是如何發現的么

全文
摩登婦女們所傾倒的銀幕上燦爛的明星克拉克蓋博,在新賦悼亡之後,投入
美國空軍,被派赴歐作戰。他曾幾度參加了轟炸柏林的任務。因為年事稍大所以
在歐戰尚未結束之前,他便已退伍返國。許多新聞記者包圍著他問他對於轟炸德
國的意見。他問答道「我只懂得演電影。至於轟炸的戰略,我實在沒有意見可以
發表。」為何平常一般人還學不到這位電影演員知之為知,不知為不知,那樣的
誠朴坦白呢?報紙上常見有大批的名流顯者替醫生登廣告,為醫生捧場宣傳。按
外國道德的觀念,醫生是不作興登廣告的。誠然外國的月亮不一定比中國的光明,
我們無須向人家學步。這些名人自己雖不必知醫,可能他們本人或者家屬曾請過
這位醫生診療,親自看到著手成春之效,因而感恩圖報,才登出這啟事來。可是
替新行星發現者登報介紹的人,似乎多少總該曉得一點天文吧。其實天文這冷門,
「乃儒流實事求是之學,非方技苟且干祿之具」。天文學者固然不必做到「志士
棲山恨不深」的地步,而干謁要津,請人介紹,則已是多餘之舉了。

再說發現一個新行星,姑不問如何發現的,或者給它起了一個什麼名字,開
宗明義第一章是你必須有個行星存在哪裡。否則豈不好像大雄寶殿的橫匾尚未張
掛出來而幾位近視眼先生們已在廊下爭辯上下款所題的文字了。若要證明發現了
一顆行星,方法簡單得很,初無需西洋教授的褒詞,或國內名人的介紹。你只把
每次測得那星在天空上的經緯度,一起發表出來。按這些數字一加計算,便可知
道它的軌道若何,它和太陽距離的遠近,以及它將來逐日徑天的位置。那麼所發
現的這顆星體還是行星,還是彗星,或是小行星,從此也可以加以判斷。這和易
經八卦又有什麼相干呢。保存國粹的人也許要說,以八卦論天文歷法本來是古已
有之。唐開元時的僧一行不便是推周易而撰大衍歷法嗎。這位出家人宣傳的本領
實不在任何俗人之下。他雖不知道大西洋法蘭西的國度里,有許多天文名家,他
卻說他這周易大衍歷法,乃是從天台山國濟寺那裡的名師傳授而來。他的老師寺
院外有十數古松林立,門邊流水潺潺。當他正待敲門,就聽到老師在院中布算的
聲音,接著對徒弟們說:「據我算來,今天該有弟子從遠方登門求教,按說必定
已經到門了,怎麼還沒有人去把他領進來呀。」一行有這未卜先知的名師,自然
可以傳授到世無人知的八卦算訣。他還請了道士邢和璞替他介紹說:「一行其聖

人乎。漢之洛下閎造歷雲,後八百歲當差一日,必有聖人正之。今年期畢矣而一
行造大衍,正其差謬,則洛下林之言信矣,非聖人而何?」以一千二百年前的天
算家揭起易經八卦的幌子,極盡吹噓標榜的能事,然而所得到清代阮元在疇人傳
里的評語乃是:「推步之法,至大衍備矣,後來造算者未能及也。然推本易象,
終為傅會。昔木謂一行竄入於易以眩眾,乃千古定論也。」何況處於科學昌明的
今日,那還可以襲茲故智,賣弄玄虛,只見其心勞日拙而已。

1945年11月26日新華日報上朴英君對這件事作的批評是正確的。「任何一個
在大學里,讀物理或數學的學生,都會明白像八卦那樣東西,連一個運動方程都
沒有的,是絕不可能用來發現什麼新行星的。我想也就是為著這個理由,所以中
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競然沒有加以駁斥。」便是在發明製造原子彈的美國,在這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星占的迷信也在那裡抬頭。關於星占期刊的銷路,據說幾
乎可以凌駕電影雜志之上。所以去年底美國通俗天文月刊的紀念刊里,芝加哥大
學天文台史楚維台長(Struve)在他那篇「五十年來天文學的進步」報告當中,
也要大聲疾呼,喚起人們的注意,去撲滅這異端邪說。我們科學的普及遠不如人
家,那麼,偶爾發生這類謬論,也更不足怪了。俗話常說「見怪不怪,其怪自
敗」。還有說是:「攻乎異端,斯害己也」。不作消極的駁斥,似乎也未可厚非。
但我想這是最好的機會把天上各行星發現的往史作簡略的介紹。雖然是舊事重提,
而大家有了以往發現行星經過的情況作背景,將來如果又有大言欺世的行星發現
者出來,便不至於再受欺騙。這該比徒作消極的駁斥較有意義一些。

現在我們所知道的天上的大行星一共有九個。便是金、木、水、火、土,天
王、海王、冥王,再加上人類熙來攘往,生老病死和互相屠殺的舞台這個地球。
可是其中有一大半沒有什麼發現的經過,可資報告。更沒有人出來以發現的大功
自居。因為金木水火土這五顆行星,當草(耳+夫)未開以前,世界上各處的漁
獵游牧民族早已認識他們和北斗南箕以及天市那些星點的性質不同。其餘幾個行
星的發現,雖都不依賴八卦周易,卻也沒有呆板的方式。大家平常總以為行星的
發現,只要天文家用望遠鏡向天空各方巡視,便可找到。這觀念並沒有十分錯誤。
因為當公元1781年天王星便在這種情形之下被英國天文家威廉侯矢勒所發現了。
你說他的運氣好么?不錯。他為著逃避兵役,十八歲時從德國跑到英國,借奏樂
授琴以資糊口,本來毫不知名。自從發現天王星以後,皇家學會便選他為會員,
贈他以獎章。英王也召他入宮覲見,封他作皇家天文家。如此一朝成名天下聞的
顯赫,怎不令人眼紅,也想要碰到這發現行星的好運道呢。不過我們還需知道在
他不曾見到天王星以前,他曾下過決心要檢查全天所有的星體,並且這艱巨的工
作也已經有了七年的辛勞。他常是徹夜不寐,將鏡里所見到的天象,口頭報告出
來。由他妹子從旁記錄。他所用的望遠鏡都是自己親手磨琢架設起來。在這磨鏡
工作期間,常要十幾小時連續地手不停轉,必需他妹子將飲食送到他咀邊,使他
免於飢餓,在旁朗誦小說給他聽,使他不感疲勞。由於他具有這一片研究天文的
真誠,白日磨望遠鏡,通宵作觀測,經過七年之久,才能有這個發現。從遠古到
十八世紀幾千年中,從來不曾有人發現過新行星的,所以侯矢勒最初看到此星時,
還只當它是顆形狀特殊沒有尾巴的彗星而已。過了一年之後,旁人從軌道的計算,
才替他證明了天王星實是土星以外循圓周軌道行走的一顆新行星。

海王星發現的經過,和天王星是迥然不同。天王星自從發現之後,天文家根
據太陽及所有已知行星的引力,去推算它的軌道。但是計算所得的經緯度與測天

這新行星卻被一位義大利的天文家於無意中從金牛座里發現出來,命名為穀神星。
可是這新行星險些兒又被逃脫。這位義大利學者於二月間病倒床上,不克繼續觀
測。他雖曾寫信把這新行星的發現通知其他天文台,但百多年前郵遞交通情形,
比我們抗戰期間好不了多少。所以別人接到通知時,太陽已和穀神星過於接近,
無法再作觀測。等太陽離開這個區域然後再來尋找,穀神星已逃到不知何方了。
結果還虧了德國數學家高斯的幫忙,才又把它追捕回來。這位數學神童的奇跡是
有口皆碑。當他才三歲還不大會說話時,看父親結賬錯誤時能立刻說出正確的總
數。初進小學老師出了求許多數目的總合考學生。老師為了自己省事起見,所列
那些數目是個等差級數。那曉得其中奧妙被這新來的小學生一眼識破。他當時想
出等差級數求和法,立刻把結果寫在石板上交卷。以他的聰明,所以一聽到穀神
星逃亡的消息,他便想起行星的軌道,按道理有三次的觀測就可以夠了。他便創
出以三次觀測定軌道的方法,推得穀神星的行蹤。當年十月穀神星乃又被尋到,
失而復得。

自從攝影術被應用於天文觀測以來,每年常有盈百小行星的發現,這車載斗
量多如過江之鯽的小行星從此也便不為人所重視了。作者於1929年負籍美洲的時
代,也曾經發現過這么一顆微星,命名「中華」。在小行星的名冊上列號為1125。
只以追蹤不夠殷勤,這明星不辭而別,音訊杳然,實為憾事。但將來我國的天文
台能有一具中等大小的望遠鏡,那麼使「中華」命名重輝霄漢,並不困難。

其實我們不該把威廉侯矢勒推為有史以來第一位的行星發現者。這榮譽該歸
於十五世紀末葉的波蘭天文家哥白尼。我國自古稱日月五星謂之七政。西方二千
年前的天文家多祿畝也認地為中心,日月五星繞地奔走,一起稱作行星,據說
「木王星」的發現者也把日月算作行星來湊成他所要的數目。這不但是驚人的妙
論,而且可以推為最徹底的復古運動了。哥白尼從他所作的觀測,斷定居中不動
者實是太陽,於是地球失去了它特殊的寶座,而被列為行星隊伍中的一員。科學
的進步,近數百年來雖在突飛猛進,而我們現在對太陽系的觀念,和哥白尼當年
所懸想的仍大體相同。地心學說自多祿畝以來,在學術界已佔有十五個世紀之久
的統治地位。哥白尼把它推翻,實是人類思想上極大的革命。他倡這驚人之論,
難道是為著標新立異欺世盜名,決不是的。他始終不肯輕易發表這個學說。到了
暮年經許多朋友的苦勸然後才把稿子送出付印。當第一本印好送到他的手裡時,
哥氏已是在病塌彌留之頃了。詩人可以抱有「語不驚人死不休」之句,而從事科
學工作的人,如果一心只想倡驚奇論調而不甘於真理之追求,為知識而捨身,在
學術上恐怕永遠不能有什麼成就貢獻。哥白尼是波蘭的愛國志士,對於經濟學有
獨到的見解,改革了當時紊亂的幣制。他精通葯理,是王公教主們的御醫。而農
夫奴役踵們就診也無不有求必應。所以創立日心學說的哥白尼不僅是科學上真理
的發現者,在行為道德方面也是一個完人。古語說「神仙從忠孝中來」。科學家
恐怕也不能離開人生的正道。奉勸醉心於流芳百世者,還須提防走入岐途,以致
貽笑萬年。

Ⅶ 人類通過哪幾種方法,才發現了小行星的存在

至今科學家已經發現了4000多個外星球,你有沒有好奇過人類究竟是如何發現這些外星的呢?是我們在地球上通過人眼就能判斷?還是我們需要用望遠鏡來判斷?太空中那麼多的物質和星體,我們又是如何確定我們發現的就是一個行星呢?事實上,科學家有多個科學的辦法來判斷外星球,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是哪幾種方法吧!你又知道哪幾種呢?

第一種 過境法

當行星穿過恆星的時候,就會阻擋住恆星的部分光線,因此通過觀察恆星的亮度就可以觀察是否有行星的存在。NASA在2009年3月發射了一個開普勒宇宙飛船來進行觀測,至今已經發現了2700多顆可能的行星。此外,天文學家通過觀測行星穿過恆星的時間變化,可以進一步來觀測圍繞著這顆恆星的其他行星的存在。



小結:

宇宙這么大,你是否好奇過天文學家究竟是如何發現並且確認某個行星的位置的呢?事實上,他們與很多科學的方法能夠用來證明,比如過境法、引力透鏡法、照片證據、脈沖星計時、多普勒方法、狹義相對論和天體測量學等方法,或者多個方法共同使用加以佐證。

Ⅷ 科學家是怎麼發現太陽系外行星的,有哪些方法

就像衛星定位經常使用“三點定位”,尋找系外行星也有定位法,然而系外行星的定位要復雜很多,需要使用“五點定位”。

Ⅸ 天文學家是如何發現系外行星的

什麼是系外行星?

系外行星,就是太陽系之外的行星。太陽是恆星,太陽系是一個恆星系統,主要由太陽以及八大行星和其它小天體構成。

太陽系內有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再算上地球、天王星和海王星,總共是八大行星。人類對太陽系的深入探索已經有半個世紀了,人類已經向八大行星分別發射了數十個探測器,其中人類向火星和金星發射的探測器數量最多。通過對太陽系八大行星的研究,科學家們根據相關數據,建立了關於行星的形成及演化理論。

銀河系很大,直徑大約10萬到20萬光年,銀河系裡估計有2000億顆恆星。太陽是一顆黃矮星,銀河系中像太陽這樣的黃矮星大約有60億顆,占銀河系恆星總量的3%。銀河系中有這么多恆星,按理來說,它們應該也像太陽一樣擁有幾顆行星。其它種類的恆星也可能擁有行星。

以目前的技術水平,人類也就只能觀測銀河系內很小范圍內的系外行星。希望人類有一天可以沖出太陽系,直接向最近的系外行星發射探測器。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到這兒,歡迎在評論區留言。熱愛科學的朋友,歡迎關注我。

Ⅹ 如何發現新行星

:天體測量法天體測量法是搜尋太陽系外行星最古老的方法.這個方法是精確地測量恆星在天空的位置及觀察那個位置如何隨著時間的改變而改變.如果恆星有一顆行星,則行星的重力將造成恆星在一條微小的圓形軌道上移動.這樣一來,恆星和行星圍繞著它們共同的質心旋轉.由於恆星的質量比行星大得多,它的運行軌道比行星小得多.視向速度法視向速度法利用了恆星在行星重力的作用下在一條微小的圓形軌道上移動這個事實,目標現在是測量恆星向著地球或離開地球的運動速度.根據多普勒效應,恆星的視向速度可以從恆星光譜線的移動推導出來.凌日法 當行星運行到恆星前方的時候,恆星的光芒會相應減弱.光芒減弱的程度取決於恆星和行星的體積.在恆星HD 209458的例子中,它的光芒減弱了1.7%.天文學家用凌日法發現了恆星HD 209458的行星HD 209458b.脈沖星計時法通過觀察脈沖星的信號周期以推斷行星是否存在.一般來說,脈沖星的自轉周期,也就是它的信號周期是穩定的.重力微透鏡法用重力透鏡效應來發現行星的方法

閱讀全文

與用什麼方法可以發現新行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木扶手與立柱連接方法 瀏覽:532
打伊藤的最佳方法 瀏覽:369
來電顯示位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00
單元閥安裝方法 瀏覽:548
一個口腔里潰瘍最快解決方法 瀏覽:652
魚石脂軟膏的使用方法 瀏覽:524
蘋果手機的通知聲音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68
七年級上冊數學練習題計算方法 瀏覽:577
sbs包管子簡單方法 瀏覽:83
魚貝類品質評定方法有哪些 瀏覽:837
水泵灌注樁施工方法視頻 瀏覽:799
方管厚度不一致的立角焊方法技巧 瀏覽:133
醋鵝子做醋方法步驟 瀏覽:53
召喚電腦靈魂的方法 瀏覽:114
馬拉松訓練方法講解 瀏覽:422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方法論集 瀏覽:416
情感滲透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749
用牛尿洗頭的正確方法 瀏覽:894
抓羽毛球拍子正確方法 瀏覽:766
三星顯示器感應開關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