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屬於定量評價方法有哪些
定性評價 定性評價是不採用數學的方法,而是根據評價者對評價對象平時的表現、現實和狀態或文獻資料的觀察和分析,直接對評價對象做出定性結論的價值判斷。定性評價是利用專家的知識、經驗和判斷通過記名表決進行評審和比較的評標方法。定性評價強調觀察、分析、歸納與描述。 定量評價 定量評價是採用數學的方法,收集和處理數據資料,對評價對象做出定量結果的價值判斷。 它具有客觀化、標准化、精確化、量化、簡便化等鮮明的特徵。 定量評價往往只關注可測性的品質與行為,處處、事事都要求量化,強調共性、穩定性和統一性,過分依賴紙筆測驗形式,有些內容勉強量化後,只會流於形式,並不能對評價結果作出恰如其分的反映。 真題 主要憑借評價者的洞察、內省或移情對評價對象做出價值判斷的評價方法是( ) A.定性評價 B.定量評價 C.診斷性評價 D.形成性評價 答案及解析: 通過題干可以看出,評價者作出評價的時候主要依據的是他們自己的洞察、內省或移情,這樣的主觀判斷。並非是根據客觀數據進行的評價,所以不選定量評價。這道題選A. 比如我們去判斷一個孩子是不是能考上名牌大學,一位老師判斷這個孩子比較聰明,成績優秀,心理素質好,一定能考上名牌大學,這是定性評價(在評價中帶有主觀性,具有描述性);另一位老師根據該學生以往高中模考的成績和排名,以及考上名牌大學的歷年分數變化,進行統計分析,並根據統計回歸軟體進行預測,預測該考生考上名牌大學的概率在85%。這是定量評價(這種評價主要是客觀的、標准化的,是可以站得住腳的)。 當你是一個公司的廣告策劃人,你是根據你的主觀觀察去確定廣告方案,還是做一做市場調研,用數據分析用戶行為,
❷ lec安全評價法lec什麼意思
lec安全評價法lec意思是L(Likelihood,事故發生的可能性)、E(Exposure,人員暴露於危險環境中的頻繁程度)和C(Consequence,一旦發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後果)。
LEC評價法(美國安全專家K.J.格雷厄姆和K.F.金尼提出)是對具有潛在危險性作業環境中的危險源進行半定量的安全評價方法。
該方法用與系統風險有關的三種因素指標值的乘積來評價操作人員傷亡風險大小,這三種因素分別是:L(Likelihood,事故發生的可能性)、E(Exposure,人員暴露於危險環境中的頻繁程度)和C(Consequence,一旦發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後果)。
給三種因素的不同等級分別確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個分值的乘積D(danger,危險性)來評價作業條件危險性的大小。
風險分析:
根據經驗,總分在20以下是被認為低危險的,這樣的危險比日常生活中騎自行車去上班還要安全些;如果危險分值到達70~160之間,那就有顯著的危險性,需要及時整改。
如果危險分值在160~320之間,那麼這是一種必須立即採取措施進行整改的高度危險環境;分值在320以上的高分值表示環境非常危險,應立即停止生產直到環境得到改善為止。
❸ 安全風險識別和評估的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幾種方法:
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工作危害分析法是一種定性的風險分析辨識方法,它是基於作業活動的一種風險辨識技術,用來進行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環境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管理缺陷等的有效識別。
2. 安全檢查表分析法(SCL)
安全檢查表法是一種定性的風險分析辨識方法,它是將一系列項目列出檢查表進行分析,以確定系統、場所的狀態是否符合安全要求,通過檢查發現系統中存在的風險,提出改進措施的一種方法。
3. 風險矩陣分析法(LS)
風險矩陣分析法是一種半定量的風險評價方法,它在進行風險評價時,將風險事件的後果嚴重程度相對的定性分為若干級,將風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也相對定性分為若干級,然後以嚴重性為表列,以可能性為錶行,製成表,在行列的交點上給出定性的加權指數。
4.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法(LEC)
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法是一種半定量的風險評價方法,它用與系統風險有關的三種因素指標值的乘積來評價操作人員傷亡風險大小。三種因素分別是:L(事故發生的可能性)、E(人員暴露於危險環境中的頻繁程度)和C(一旦發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後果)。
5.風險程度分析法(MES)
風險程度分析法是是一種半定量的風險評價方法,它是對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法(LEC)的改進。
風險評估在一個企業中,誘發安全事故的因素很多,「安全風險評估」能為全面有效落實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基礎資料.並評估出不同環境或不同時期的安全危險性的重點,加強安全管理,採取宣傳教育、行政、技術及監督等措施和手段,推動各階層員工做好每項安全工作。
使企業每位員工都能真正重視安全工作,讓其了解及掌握基本安全知識,這樣,絕大多數安全事故均是可以避的。這也是安全風險評估的價值所在。
❹ 風險評估的方法包括哪些 定量風險評估
1 現場觀察法:通過對工作環境的現場觀察,以查找現場隱患的方式發現存在的危險源,適應范圍較廣。
優點:現場觀察法適用各場所及作業環節;缺點:①從事現場觀察的人員,要求具有安全技術知識和掌握了完善的職業健康安全法規、標准;②不適應於大面積的觀察。
2 安全檢查表法SCL:它是由一些對工藝過程、機械設備和作業情況熟悉並富有安全技術、安全管理經驗的人員,根據有關規范、標准、工藝、制度等事先對分析對象進行詳盡分析和充分討論,列出檢查項目和檢查要點等內容並編製成表。 分析者依據現場觀察、閱讀系統文件、與操作人員交談、以及個人的理解,通過回答安全檢查表所列的問題,發現系統設計和操作等各個方面與標准、規定不符的地方,記下差異。
優點:安全檢查表是定性分析的結果,是建立在原有的安全檢查基礎之上,簡單易學,容易掌握,尤其適用於崗位員工進行危害因素辨識,對其起到很好的提示作用,便於全面辨識危害因素。缺點:檢查表約束限制了人們主管能動性的發揮,對不在檢查表中反映的問題,可能會被忽視,因此,採用該方法可能會漏掉以往未曾出現過的一些新的危害。
應用范圍:安全檢查表一般適用於比較成熟(或傳統)的行業,領域的危害因素辨識,且需要事先編制檢查表,以對照進行辨識。安全檢查表法尤其適用於一線崗位員工進行危害因素辨識,如,作業活動開始前,或對設備設施的檢查等等。
只能對已經有的或傳統的業務對象、活動進行檢查,對新業務活動、新行業領域的危害因素辨識不適用此法。
危害因素辨識所使用的檢查表與安全檢查時所使用的檢查表並不完全一致,它們大致相同,但又各有側重,因此,不應直接使用安全檢查表所用的檢查表進行危害因素辨識,應在其基礎上進行修改、補充,最好是重新編制。
3 預先危險性分析法PHA:預先危險性分析又稱初步危險性分析,是在進行某項工程活動(包括設計、施工、生產、維修等)之前,對系統存在的各種危險因素(類別、分布)、出現條件和事故可能造成的後果進行宏觀、概略分析的系統安全分析方法。
優點:在最初構思產品設計時,即可指出存在的主要危險,從一開始便可採取措施排除、降低和控制它們,避免由於考慮不周造成損失。在進行龐大、復雜系統危害因素辨識,可以首先通過預先危險性分析,分析判斷系統主要危險所在,從而有針對性地對主要風險進行深入分析。缺點:易受分析人員主觀因素影響。另外,預先危險性分析一般都是概略性分析,只能提供初步信息,且精準程度不高,復雜或高風險系統需在此基礎上,藉助其他方法再做進一步分析。PHA只能提供初步信息,不夠全面,也無法提供有關風險及其最佳風險預防措施方面的詳細信息。
應用范圍:預先危險性分析一般用於項目評價的初期,通過預先危險性分析過濾一些風險性低的環節、區域,同時,也為在其它風險性高的環節、區域,進一步採用其它方法進行深入的危害因素辨識創造了條件。適用於固有系統中採取新的方法,接觸新的物料、設備的危險性評價。當只希望進行粗略的危險和潛在事故情況分析時,也可以用PHA對已建成的裝置進行分析。
4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工作危害分析(JHA)又稱工作安全分析(JSA)是目前歐美企業在安全管理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種作業。
安全分析與控制的管理工具,是為了識別和控制操作危害的預防性工作流程。通過對工作過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其多餘的、有危險的工作步驟和工作設備/設施,制定控制和改進措施,以達到控制風險、減少和杜絕事故的目標。
優點:該方法簡單明了,通俗易懂,尤其是目前已開發JSA/JHA方法標准,可操作性強,便於實施。使作業人員更加清楚地認識到作業過程的風險,使預防措施更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缺點:該方法在危害因素辨識方面並無太多優勢,它並不是推薦用於危害因素辨識的專門方法,但由於其簡單明了、可操作,一般用於非常規作業活動的風險管理。
應用范圍:工作危害分析一般應用於一些作業活動,如對新的作業、非常規(臨時)的風險管理(當然,包括危害因素辨識),或者在評估現有的作業,改變現有的作業時,開展工作危害分析。工作危害分析不適用於對連續性工藝流程以及設備、設施等方面的危害因素辨識。
5 故障類型及影響分析法FMEA:故障類型和影響分析就是在產品設計過程中,通過對產品各組成單元潛在的各種故障類型及其對產品功能的影響進行分析。並把每一個故障按它的嚴重程度予以分類,提出可以採取的預防、改進措施,以提高是將工作系統分別分割為子系統、設備或原件,逐個分析各自可能發生的故障類型及產生的影響,以便採取相應的防治措施,提高系統的安全性。
優點:系統化表述工具;創造了詳細的可審核的危害因素辨識過程;適用性較廣,廣泛適用於人力、設備和系統失效模式,以及軟硬體等。缺點:該方法只考慮了單個的失效情況,而無法把這些失效情況綜合在一起去考慮;該方法需要依靠哪些對該系統、裝置有著透徹了解的專業人士的參與;另外,該方法耗時費力,花費較高。
應用范圍:故障類型及影響分析廣泛應用於製造行業產品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尤其適用於產品或工藝設計階段的危害因素辨識。如果說要做好作業活動的危害因素辨識需要細化活動步驟,那麼,設備、裝置的危害因素辨識就要細化其功能單元,在此基礎上,才能做好設備、裝置的危害因素辨識,FMEA方法就是範例。
❺ 安全評價分幾種有知道的大神給指點一點
安全評價按照實施階段的不同分為三類:安全預評價、安全驗收評價、安全現狀評價。
1、安全預評價
在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階段、工業園區規劃階段或生產經營活動組織實施之前,根據相關的基礎資料,辨識與分析建設項目、工業園區、生產經營活動潛在的危險、有害因素,確定其與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准、行政規章、規范的符合性。
預測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嚴重程度,提出科學、合理、可行的安全對策措施建議,做出安全評價結論的活動。
2、安全驗收評價
在建設項目竣工後正式生產運行前或工業園區建設完成後,通過檢查建設項目安全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的情況或工業園區內的安全設施、設備、裝置投入生產和使用的情況,檢查安全生產管理措施到位情況。
檢查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健全情況,檢查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建立情況,審查確定建設項目、工業園區建設滿足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准、規范要求的符合性,從整體上確定建設項目、工業園區的運行狀況和安全管理情況,做出安全驗收評價結論的活動。
3、安全現狀評價
針對生產經營活動中、工業園區的事故風險、安全管理等情況,辨識與分析其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審查確定其與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規章、標准、規范要求的符合性,預測發生事故或造成職業危害的可能性及其嚴重程度,提出科學、合理、可行的安全對策措施建議,做出安全現狀評價結論的活動。
安全現狀評價既適用於對一個生產經營單位或一個工業園區的評價,也適用於某一特定的生產方式、生產工藝、生產裝置或作業場所的評價。
安全評價簡介:
安全評價(safety evaLuatlon),亦稱「危險評價」、「風險評價」。探明系統危險、尋求安全對策的一種方法和技術。安全系統工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旨在在建立必要的安全措施前,掌握系統內可能的危險種類、危險程度和危險後果,並對其進行定量、定性的分析,從而提出有效的危險控制措施。可用事故率評價指標.也可用工效學方法評價,如通過業務分析、實驗方法、模擬法、可靠性測定和動作時間研究等進行評價。
❻ 安全評價方法的安全評價
(1)第一階段:資料准備
建廠條件、原料和產品的物化性質、有關法規標准;反應過程;製造工程概要;流程圖;流程機械表;配管、儀表系統圖;安全設備種類及設置地點;運轉要點;人員配置圖;安全教育訓練計劃等其它有關資料。
(2)第二階段:定性評價
應用安全檢查表主要針對廠址選擇、工廠內部布置、建築、工藝流程和設備布置、原材料、中間體、產品、輸送存儲系統、消防設施等方面進行檢查,發現問題改進設計。
(3)第三階段:定量評價
將裝置劃分成若干個單元,對各單元的物質、容量、溫度、壓力和操作等進行評價,每項又分為A、B、C、D四個分段,分別對應分值10點、5點、2點、0點,其評價內容
(4)第四階段:制定安全對策
根據單元的危險度等級,按照方法推薦的各評價等級應採取的措施和要求,採取相應技術、設備、和組織管理等方面的安全對策措施。
(5)第五階段:用過去類似設備和裝置的事故資料進行復查評價
根據設計內容參照過去同樣的設備和裝置的事故情報進行再評價,如果有應改進的地方,再按第四階段要求進一步採取措施。
(6)第六階段:再評價
用故障樹、事件樹進行再評價。 (1)該方法以工藝過程中的物質、設備、物量等數據為基礎,另外加上一般或特殊工藝的危險修正系數,求出火災爆炸系數,然後通過逐步推算,得出最大可能財產損失和停業損失。
(2)工藝單元的劃分
評價單元就是在危險、有害因素分析的基礎上,根據評價目標和評價方法的需要,將系統分成用於有限的、確定范圍的部分。工藝單元是指工藝裝置的任一主要單元。
顯然,多數工廠都是有多個工藝單元組成,但在計算工廠的火災、爆炸指數時,只選擇那些從損失預防角度來看對工藝有影響的工藝單元進行評價,這些單元稱為恰當工藝單元,簡稱工藝單元。
選擇恰當工藝單元的重要參數包括:
① 物質的潛在化學能(物質系數)
② 工藝單元中危險物質的數量;
③ 資金密度(每平方米每元數);
④ 操作壓力與操作溫度;
⑤ 導致火災、爆炸事故的歷史資料;
⑥ 對裝置操作起關鍵作用的設備;
一般情況下,這些參數的數值越大,則該工藝單元就越需要評價。工藝區域或工藝區附近的個別設備、關鍵設備或單機設備一旦遭受破壞,就可能導致停產數日;甚至極小的火災、爆炸,都可能導致停產而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這些關鍵的設備所能導致的損失也是選擇恰當工藝單元的一個重要因素。
(3)確定物質系數
物質系數MF是表述物質由燃燒或其他化學反應引起的火災、爆炸過程中所釋放能量大小的內在特性,是一最基礎的數值。物質系數是由美國消防協會規定的NF和NR(分別代表物質的燃燒性和化學活潑性或不穩定性)決定的。通常,NF和NR是針對正常環境溫度而言的。但物質發生燃燒和反應的危險性隨溫度上升而急劇增大。反應速率也隨溫度上升而急劇增大,所以當物質的溫度超過60℃時,物質系數就要進行修正。
(4)確定工藝單元危險系數
工藝單元危險系數F3包括一般工藝危險系數F1和特殊工藝危險系數F2。構成工藝危險系數的每一項都可能引起火災或爆炸事故的擴大或升級。
計算工藝單元危險系數(F3)中的各項系數時,應該選擇物質在工藝單元中所處的最危險狀態。可以考慮的操作狀態有開車、連續操作和停車。應該防止對過程中的危險進行重復計算,因為在確定物質系數時已經選取了單元中最危險的物質,並據此進行火災、爆炸分析,即已考慮到實際上可能發生的最壞狀況。
計算F&EI時,如果MF是按照工藝單元中的易燃液體來確定的,就不要選擇與可燃性粉塵有關的的系數,即使粉塵可能存在於過程的另一段時間內。合理的計算方法為:先用易燃性液體的物質進行評價,然後再用可燃性粉塵的物質系數進行評價。
但混合物是個例外。如果某種混雜在一起的混合物被作為最危險物質的代表,則計算工藝單元危險系數時,可燃粉塵和易燃蒸汽的系數都要考慮。注意:一次只分析一種危險,使分析結果與特定的最危險狀況相對應,始終把焦點放在工藝單元和選出進行分析的物質系數上,而且只有恰當的對每一項系數進行評估,其最終結果才是有效的。 1974年英國帝國化學工業公司(ICI)蒙德(Mond)部在道化學指數評價法的基礎上引進了毒性概念,並發展了一些新的補償系數,提出了「蒙德火災、爆炸、毒性指標評價法」。
蒙德法在對現有裝置及計劃建設裝置的危險性研究中,尤其是在新設計項目的潛在危險評價時,有必要對道化學公司方法進行改進和補充。其中最重要的兩個方面是:
(1)引進了毒性的概念,將道化學公司的「火災、爆炸指數」擴展道包括物質毒性在內的「火災、爆炸、毒性指數」的初期評價。
(2)發展了新的補償系數,進行裝置現實危險性水平再評價。 (1)評價單元的確定
「單元」是裝置的—個獨立部分,而不是與裝置在一起的其餘部分,如有一定間距、擋火牆、防護堤等隔開的裝置的一部分設施,也可作為單元。在選擇裝置的部分作為單元時,要注意鄰近的其他單元的特徵及是否存在有不同的特別工藝和有危險性物質的區域。
裝置中具有代表性的單元類型有:原料貯區、供應區域、反應區域、產品蒸餾區域、吸收或洗滌區域、半成品貯區、產品貯區、運輸裝卸區、催化劑處理區、副產品處理區、廢液處理區、通入裝置區的主要配管橋區。此外,還有過濾、乾燥、固體處理、氣體壓縮等,合適時也可將裝置劃分為適當的單元。
將裝置劃分為不同類型的一些單元就能對裝置不同單元的危險特性進行評價。否則,整個裝置或裝置的大部分就會帶有其中最危險單元的特徵。此外,通過單元劃分,可對裝置中最危險的單元向其他投資多的單元發生事故蔓延時的界限加以考慮。
評價貯存區時,單元通常由—個堤壩和共同堤壩內的全部貯罐等組成。其他用堤壩分開的區域,如液化氣、高著火性液體、可燃性液體和有自聚危險性、可能產生過氧化物、有凝聚相爆炸危險等特殊危險性物質,可作不同單元處理,以便能正確識別其相對危險性。
裝置區中主要配管橋不同於裝置工藝或貯存單元,應作為—個獨立單元來考慮,其危險性主要是支柱或架設在架台間的管橋長度及在其上支撐的鋼管。
(2)單元內的重要物質及其物質系數的確定
①選取單元內的重要物質
單元內往往有原料、中間產品、產品、副產品、催化劑、溶劑等多種物質的存在,這些物質的危險性潛能和在單元內的存在數量是不同的。選用不同的物質對單元的危險性進行評價,其評價結果是不同。因此,在選擇單元中以較多數量存在的、危險性潛能較大的物質作為單元內的重要物質對單元進行評價。
若裝置、單元中存在一種以上的重要物質時,必須對各重要物質作不同評價,並選用最危險的那個作為該單元危險性的代表為最終評價的依據。若裝置內的物質是混合物且組成保持一定,在裝置內具有主要火災、爆炸、反應或毒性的潛在危險性時,亦可取混合物作為重要物質。
②重要物質系數的確定
物質系數是指重要物質在標准狀態(25℃,0.1MPa)下的火災、爆炸或放出能量的危險性潛能的尺度。進行總效果計算時物質系數(MF)用符號B表示。
Ⅰ、一般可燃性物質 其物質系數是重要物質在標准狀態下由空氣中的燃燒熱決定的。
Ⅱ、緣可燃性物質 邊緣可燃性重要物質或在輸送條件下不燃的重要物質的物質系數,因可由反應的燃燒熱計算,故不能為零,其值可由重要物質的生成熱和氣相燃燒生成物的生成熱的差計算而得,物質系數可由燃燒熱計算可得。邊緣可燃性物質有三氯乙烯、1,1,1-三氯乙烷、過氯乙烷、氯仿、二氯甲烷等。
Ⅳ、燃性物質 這種物質是與氧氣不會發生放熱反應的物質,如水、砂、氮氣、氦、四氯化碳、二氧化碳、六氯乙烷等。為維持方法的有效性,對物質系數為零的物質,給出MF=0.1。
Ⅴ、加入稀釋劑的可燃性物質混合物若在可燃性物質混合物中加入了組分一定的稀釋劑,可用可燃性強或爆炸性強的這種成分的物質系數;可以用非活性成分的MF=0.1及組分中的成分比求出混合物的物質系數。對於邊緣可燃物質,採用比非活性物質的物質系數要適當高的值。
Ⅵ、燃性固體和粉塵 多數固體求不出恰當的燃燒熱。如在單元內被選作重要物質的木塊和大體積的金屬固體等,只有這種固體在微粒狀、粒狀或粉塵狀態其危險性比大體積狀態高得多時才可以用MF=0.1。在粉狀等高危險性時,必須用燃燒熱作為物質系數。
Ⅶ、組成的不明物質 燃料氣、特殊用途的物質、醫葯品等的混合粉末、麵粉及煤等各種粉塵類物質,要經實驗測定其燃燒值。在某些情況下,若能得到該物質在密封容器中的爆炸壓力數據。
Ⅷ、物質的混合危險 當物質混合時,大量氧化劑和還原劑在裝置內混合所放出的反應熱比可燃性物質的燃燒值大,如鋁熱反應、金屬粉末和鹵化碳反應、硝化反應、磺化反應等,則計算的反應熱必須變換為物質系數。
Ⅸ、具有凝聚相爆炸或分解的潛在危險性物質 這類物質(如硝基甲烷、二基苯、乙炔、硝化丙烷、濃過氧化氫、有機過氧化物、四氟乙烯等)在使用時應了解其燃燒值是否比爆炸值或分解熱大,要採的值計算物質系數。
重要物質暴露在空氣中或在其他條件下可變為具有凝聚相爆炸或分解的潛在危險性的混合物或生成物時,由於在操作單元中變化的物質任何時候都不會存在,因此在計算物質系數時可忽略不計。
(3)單元危險性的初期評價
①特殊物質的危險性
物質危險性時,對重要的物質的特殊性質、重要物質在單元內與催化劑等其他物質混合的情況要重新進行評價。要根據該單元內重要物質的數量、在火災或可能出現火災的條件下對其特定性質所產生的影響來決定特殊物質危險性系數的標准。
危險性系數是所研究的特定單元內重要物質在具體使用環境中的一個函數,不能用孤立的重要物質的性質來定義。因此,不同單元中某一物質危險系數可強可弱,如單元不同,即使是同樣的重要物質也需要對特殊物質危險性系數加以改變。
②一般工藝過程危險性
這類危險性與單元內進行的工藝及其操作的基本類型有關。其操作過程包括:純物理變化、單一連續反應、單一間歇反應、反應多重性、同一裝置中進行不同的工藝操作、物質運輸、可搬動容器。
③殊工藝過程危險性
在重要物質或基本工藝和操作性質所評價的評分基礎上,有些操作過程及其工藝會使總體的危險性增加。它們包括:低壓、高壓、低溫、高溫及腐蝕和侵蝕的危險性、接頭和填料的危險性、振動及循環負荷疲勞危險性、難控制工藝反應、爆炸極限附近的操作、粉塵或霧滴爆炸的危險性、使用強氣相氧化劑工藝、靜電危險性等。
(4)數量的危險性
處理大量的可燃性和分解性物質時,要給予附加的危險性系數。
計算所研究的單元中物質總量應考慮反應器、管道、供料槽、塔等設備內的全部物料數量。可以根據物質質量直接計算,也可以根據體積和密度計算。根據氣體、固體、液體及其混合物的質量,可以進行危險性的比較。
(5)布置上的危險性
單元布置引起的危險性系數所考察的重要項目是大量可燃性物質在單元內存在的高度。單元的高度是指裝置工藝單元和輸送物質配管頂部從地面開始的高度,排氣管、梁式升降機的橫梁構造物不能用於決定高度;但一定要考慮蒸餾塔和反應塔的主配管位置、生成物塔頂冷凝器、上部供料容器等。在計算中,高度用H(m)表示。
工藝單元的通常作業區域是指和單元有關的構造物的計劃區域。需要包括上述作業區域以外的泵、配管、裝置等時可予以擴大。由周圍單元的構造物以及有關的輔助設施用最小限度長度的牆圍起來的領域可視為作業區域,用N(m2)表示。評價主管橋單元的通常作業區系指管橋的最大寬度與支架或架台中心的間距相乘所得面積。評價帶堤壩的貯罐單元的通常作業區系指貯罐自身的實際計劃區域與單元內的泵及有關配管所佔的區域,堤壩內總的區域不能算作通常作業區。地下貯罐的通常作業區由地下貯罐所處位置決定,在更深處貯藏洞的通常作業區是指地表或地下10m以上的入孔及配管連接部的位置。
(6)毒性的危險性
它是關於毒性危險性的相對評分及其對綜合危險性評價的影響。對健康的危害性可根據造成的原因和程度來考慮,有的可歸因於維護及工藝不能控制或易發生火災等異常工藝條件;有來自接頭、基礎、工藝排氣等處經常發生的細微泄漏;還有由氮氣、甲烷、二氧化碳等窒息性氣體造成的對健康的危害。
瓦斯、蒸氣、粉塵的毒性一般是以每周40h、每天勞動7~8h為標準的時間負荷值(TLV)表示。對於短時間接觸,用TLV乘以一定系數,而用更大的值。有的物質即使在短時間內接觸也必須控制在比TLV值低的范圍。
一般泄漏造成的危險性及通常的維修或者工藝操作引起的危害性,用TLV值評價,異常高的泄漏、裝置控制系統的故障、火災條件等用高短時間的濃度值評價。
重要裝置項目上的放射線源和熱等物理因素與上述直接毒性一起,必須作為復合毒性危險性來考慮。發生異常混亂狀態時,影響採取正確的動作速度和形式的問題也應考慮。
(7)初期評價結果的計算
對所記錄的各種系數先進行小計,再根據DOW最初確定的方法變換為DOW/ICI的全部指標。
❼ 風險評價4種方法
1、單變數判定模型。
單變數模型將財務指標用於風險評價是一大進步,指標單一,簡單易行,但是不可避免會出現評價的片面性。這種方法在人們開始認識財務風險時採用,但隨著經營環境的日益復雜、多變,單一的指標已不能全面反映企業的綜合財務狀況。
2、多元線性評價模型。
多元線性模型在單一式的基礎上趨向綜合,且把財務風險概括在某一范圍內,這是它的突破,但仍沒有考慮企業的成長能力,同時它的假設條件是變數服從多元正態分布,沒有解決變數之間的相關性問題。這種方法在現實中比較常見。
3、綜合評價法。這種方法認為,企業財務風險評價的內容主要是盈利能力,其次是償債能力,此外還有成長能力,它們之間大致按5∶3∶2來分配。
(7)定量評價方法安全分析擴展閱讀
根據監管要求,金融機構在對投資理財產品開展風險評級時,遵循的原則通常有3個,
一、是產品風險等級評定孰高,
二、是同類產品風險等級一致性,
三、是產品風險等級隨市場和政策動態調整。
近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劇,這導致部分理財產品風險飆升,甚至出現了此前中國銀行發售「原油寶」出現較大虧損事件,這既暴露出金融機構在市場異常波動下應急管理能力較弱等問題,也將「投資者不分層」弊病推上前台。
在「原油寶」事件中,盡管該產品不等同於原油期貨,其高風險特徵並未發生改變,然而在實際銷售過程中,吸納了較多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普通投資者。
「投資者要盡量在自己相對熟悉的領域開展投資,商品期貨投資者要掌握專業投資知識,了解投資產品價格變動規律。」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絕大多數個人投資者並不具備專業投資知識與能力,不建議貿然進入商品期貨領域。
❽ 安全評價的評價方法
安全評價方法是進行定性、定量安全評價的工具,安全評價內容十分豐富,安全評價目的和對象的不同,安全評價的內容和指標也不同,安全評價方法有很多種,每種評價方法都有其適用范圍和應用條件。在進行安全評價時,應該根據安全評價對象和要實現的安全評價目標,選擇適用的安全評價方法。安全評價方法舉例如下:
安全檢查表評價法(SCL);
預先危險分析法(PHA);
事故樹分析法(FTA);
事件樹分析法(ETA);
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LEC);
故障類型和影響分析法(FMEA);
火災/爆炸危險指數評價法;
矩陣法;等。 我國安全評價機構實行准入制度。資質審查通過後方可從事相關業務。只有具有安全評價資質的注冊安全評價師方可以從事出具編寫有效的評價報告簽名。
評價報告有固定格式,有相應規范要求。簽名欄必須手寫,加蓋評價機構公章。
❾ 建設工程的定量風險評價方法有哪些
定量風險評價的方法很多,並且在評價某一具體目標時,很多種方法是可以交叉應用的,如何選用一種有效、簡便易行的評價方法很重要。在眾多的定量風險評價方法中,對應用廣泛並且適合我國實際的評價方法作出比較很有必要。1定量風險評價方法的分類風險評價是以實現系統安全為目的,運用安全系統工程原理和方法對系統中存在的風險因素進行辨識與分析,判斷系統發生事故和職業危害的可能性及其嚴重程度,從而為制定防範措施和管理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定量風險評價(QRA)[2]是基於大量的實驗結果和廣泛的事故資料統計分析獲得的指標或規律(數學模型),對生產系統的工藝、設備、設施、環境、人員和管理等方面的狀況進行定量的計算,評價結果是一些定量的指標,如事故發生的概率、事故的傷害(或破壞)范圍、定量的危險性、事故致因因素的事故關聯度或重要度等。
❿ 定量安全評價方法有( )等。
【答案】B、D
【答案解析】本題涉及的考點是定量安全評價方法的類型。定量安全評價方法有:危險度評價法,道化學火災、爆炸指數評價法,泄漏、火災、爆炸、中毒評價模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