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托物言志是什麼教育法
托物言志就是通過對物品的描寫和敘述,表現自己的志向和意願。
托物言志是古典詩詞中常見的一種表現手法。所謂托物言志,也稱寄意於物,是指詩人運用象徵或起興等手法,通過描摹客觀上事物的某一個方面的特徵來表達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㈡ 運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聯系所學詩句,說說哪些事情被賦予的人的哪些品質和志向
在古代詩句中運用托物言志方法的古詩是有很多的,托物言志主要賦予了作者美好向上的品質和志向
㈢ 托物言志的寫詩手法有什麼特別之處
答:托物言志是一種常見的表現手法。所謂托物言志,是指詩人運用象徵或起興等手法,通過描繪客觀上事物的某一個方面的特徵來表達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採用托物言志法的文章特點是:用某一物品來比擬或象徵某種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寫好這樣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與「志向」 「物品」與「感情」的內在聯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點要與自己的志向和意願有某種相同點和相似點。其次,描述時,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點為核心。物品要能表達自己的意願。托物言志的寫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擬人、象徵,對比等。
優秀的古典詩詞作者在創作托物言志這一類作品時,總是能夠通過細致的觀察和悉心的體驗,進而准確地尋覓出能表達自己思想情感以及作品主旨的客觀對象,即找准言「志」之「物」。
托物言志在詩詞、文章中的使用,常常源於作者對某一特定事物內在意義的直覺頓悟,之後再將這種直覺的頓悟進行提煉並完善,最終形成單一而明顯的主旨。因此作者必須置身於現實生活之中,在對某一特定事物的特徵或特性進行觀察、體驗、比較的基礎上,進而准確地揭示出所詠之物的品性或品質。
㈣ 在古詩中,托物言志怎麼做
找到物品的主要特點與自己的志向和意願有某種相同點和相似點,然後寫物品的特點以抒發自己的感情。
㈤ 托物言志的方法在古詩石灰吟中是如何體現的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願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
㈥ 詩作中托物言志(借物喻人)這一手法的運用,前提是物和人之間有什麼聯系
詠物詩是托物言志的詩歌,通過事物的詠嘆體現人文思想。
詠物詩中所詠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況,與詩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託了一定的感情。在詩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態度,或寄寓美好的願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現作者的生活情趣。古人很喜歡詠物。據統計,僅《全唐詩》已存詠物詩6262首,其中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7首。詠物詩最多的在晚唐時期。
如於謙《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是一首比較淺易直白的托物言志的詠物詩,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對所詠之物外形特點的吟詠,也是對其神韻、品格的高度概括。這首詩的價值就在於處處以石灰自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心願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詠石灰就是在歌詠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懷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整體構思上,詠物詩通常運用側面烘托的手法。如陸龜蒙《白蓮》:「素花多蒙別艷欺,此花端合在瑤池。無情有恨何人見?月曉風清欲墮時。」就是用「月曉風清」的背景,寫出白蓮獨特的氣質、神韻來。
《題菊花》這樣寫道:「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此詩詠菊,一反文人筆下菊花孤高絕俗、落落寡合之傳統,賦予菊花以頂風傲寒,戰天斗地之精神,讀來感人肺腑,動人心魄。秋風瑟瑟,萬木凋零,滿院菊花沐寒挺立,迎風怒放,其香幽冷,其艷生輝。盡管開不逢時,缺蜂少蝶,頗有幾分冷落凄清,可是菊花幽香冷艷不減分毫,錚錚傲骨不少分寸。也許百花逢春是大鳴大放,濃香競發,蜂飛蝶舞,滿眼春光,可是菊花卻高昂頭顱,笑傲風霜,清香勁發,冷艷逼人,表現出一股堅如磐石,硬如鋼鐵的不屈精神。實際上這是隱喻農民起義軍意志堅定,作風頑強,信念不倒,具有一種挑戰權貴,敢做敢為的戰斗精神。三、四兩句是作者的浪漫幻想,頗能見出詩人的豪情壯志。作者想像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司春之神),就要讓菊花和桃花一起開放,共享春光。這種激情想像集中表達了作者的宏偉抱負。詩中的菊花,實際上是千千萬萬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農民的化身,作者既贊賞他們迎寒而放的頑強生命力,又為他們的環境命運鳴抱不平,立志要戰天斗地,改變勞苦大眾的悲苦命運,讓他們翻身解放,共享美好生活。
㈦ 學習古詩的方法有哪些
一、結合注釋,了解創作背景。
二、了解詩人的生平。
三、明確意象的象徵意義。古典詩的意象一般具有固定的象徵意義,比如松、梅象徵高尚的節操;牡丹象徵富貴;柳象徵送別、留戀等。詩人在用到這些意象時,一般都和自身聯系起來托物言志,這樣,在其固有的象徵意義基礎上,再結合具體的詩作,主旨就不難理解了。
四、善於發現「詩眼」。一首詩里,詩眼往往體現全詩的感情基調,顯示全詩的思想。它是詩中最能體現事物精神、表現詩人感懷、概括力最強的語匯。品詩眼就是抓詩句中最精煉傳神的詞語來品味,看它在拓展詩的意境、傳達詩人情感上的作用。
五、利用詩歌的結構來理解詩歌的內容。觸景生情的詩,往往先景後情;借景抒情的詩,一般是先情後景。了解了詩歌的結構,能讓我們更快更好地理解它的內容。
六、在面對古詩詞問題時,一定要把題目、作者、注釋看仔細,找出意象、詩眼,了解詩歌的結構,在縱觀全局的基礎上,再結合問題本身,相信能使問題迎刃而解。
㈧ 怎樣運用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通過描寫客觀事物,寄託、傳達作者的某種感情、抱負和志趣。「托物言志」是通過詠物來抒情,常常藉助於某些具體植物、動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將作者的感情表達出來。
文章有:岳陽樓記,愛蓮說,陋室銘。如果是詩歌的話就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