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師你好,請問產成品要怎麼計算啊
(A產品產量+B產品產量)x材料成本
生產成本=產成品+未產成品產成品成本
產成品是指已經完成全部生產過程,並經過質量檢測,並已經辦理入庫手續的產品。庫存商品是指已經完成全部生產過程,經過質量檢測並已經驗收入庫的產品。產成品和庫存商品均為完工產品,其主要區別在於是否已經入庫,二者皆適合用成本法和市場法進行評估。
(1)原料做成成品的計算方法是擴展閱讀
產成品審計的意義
產成品是指企業已經完成全部生產過程並已驗收入庫、合乎標准規格和技術條件,可以按照合同規定的條件送交訂貨單位,或者可以作為商品對外銷售的產品。企業接受外來原材料加工的代製品相加工修理的代修品,在製造和修理完成驗收入庫後,視同企業的產成品核算。
(一)產成品審計的內容
對企業產成品的審計,主要是對產成品收發憑證、賬目、實物和管理制度進行審核,以查明企業產成品的收發是否實在,有否虛收虛付、弄虛作假、貪污盜竊,賬賬、賬卡和賬實是否相符,有否呆滯積壓,管理是否嚴密等。
(二)產成品審計的目的
對企業產成品審計的主要目的,就是監督企業產成品的賬目正確無誤,做到賬賬、賬卡和賬實三相符:促使企業合理儲存產成品,盡量減少呆滯積壓,使產成品的保存處於良好狀態。
(三)產成品審計的特點
工業企業大多數都存在產品品種規格繁多、存儲量大、周轉次數頻繁的特點,某些企業雖然產品品種不多,但因面向消耗單位,收發業務也很頻繁。因此,要對企業的產成品進行全面詳盡的審核,一般來說是不大可能的。從現實狀況出發,對產成品採用從實物存量到產成品明細賬,從入庫驗收到發出憑證的重點送查法,其效果較為顯著。
2. 原材料的實際成本的計算方法
期初余額+本期增加-本期減少=期末余額(計劃):
400+2000-1600=800(萬元)
計劃金額×(1±材料成本差異率)=實際金額:
800×(1+0.25%)=802(萬元)
(2)原料做成成品的計算方法是擴展閱讀
實際成本
實際成本又稱歷史成本,是指取得或製造某項財產物資時所實際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採用歷史成本計量時,資產按照其購置時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或者按照購置時所付出對價的公允價值計量。
負債按照其因承擔現時義務而實際收到的款項或者資產的金額,或者承擔現時義務的合同金額,或者按照日常活動中為償還負債預期需要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
3. 噸包袋從原料到半成品到成品怎麼計算
1、原材料到半成品,如果需要核算半成品成本,那麼需要將半成品做為第一階段的產品生產 用生產成本科目歸集發生的生產費用,再按完工的半成品數量和標准分配,計算半成品成本 2、半成品到成品,其實是與第一步相同,只是這一步的原材料是半成品,即將半成品發出加工成為產成品。用生產成本科目下設明細科目,例如總裝車間明細科目,歸集這一步驟的生產費用,再在完工產成品按數量和標准(或說分配率)分配,計算產成品成本 3、第二步完成後,成本金額在庫存商品里按產成品品種明細核算,在銷售時,確認收入,結轉銷售成本時,按庫存商品對應的發出銷售的成品計算其成本金額結轉入主營業務成本即可
4. 原料、半成品、產成品、損耗率計算公式
問題表述不是很清楚,半成品加工成產成品的過程需不需要繼續投入原材料?產成品是不是有半成品繼續加工而成?如果是,那麼月末半成品要根據完工進度折算成產成品。個人感覺你成本核算思路是不是有點不妥,按照你的思路要計算你要的數據好像不太容易。是不是把思路調整一下。半成品可以直接對外銷售,是不是可以考慮將其作為最終產品核算成本消耗。計算成成品時,以半成品的成本為基礎將繼續投入的材料、人工、費用歸集到成本中。僅供參考。
5. 請問,原材料到半成品到產成品到銷售成本是怎樣算出來的,怎樣做會計分錄
一、計算
1、生產產品投入原材料,根據生產車間領用的原材料計算,如果多產品生產的,應該完善生產耗料記錄,根據各產品實際的耗用記錄歸集匯總,如果生產管理沒有這么明細,那麼一般按各產品標准耗用來分攤原材料。
2、產品完工後,對就的該產品消耗的材料按投料情況計算出來結轉為庫存產品即可
3、銷售成本按銷售時的庫存產品成本金額計算就行了。
4、原材料和庫存商品(產成品),如果發生入庫單位成本不同的,一般可按加權平均法、先進先出法等辦法計算
二、分錄
1、原材料到半成品
借:生產成本
貸:原材料
2、半成品到產成品
借:庫存商品
貸:生產成本
3、銷售結轉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6. 原材料種類很多,產成品也多的企業適合用什麼成本計算方法
如果生產的產品使用的原料種類很多,製成的產品的品種也很多,建議你採用以下兩種方法中的一種。
第一種方法叫做作業法,這是一種新型的成本計算方法。這種方法是:
1、將某種產品製造的全過程人為地分成若干個作業組,將每個作業組的製作過程中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直接費用記錄下來;
2、月底將該產品的所有作業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直接費用分別加總;
3、加上期初在製品(或半成品)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直接費用,減去期末盤點的在製品(或半成品)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直接費用。得到該產品當月入庫產成品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直接費用;
4、將當月發生的待分攤的製造費用(或稱:間接費用)按適當的分配方式(或是用工時,或是用主要原料的數量等)分配到各種產成品上去。計算出各種產成品的成本總金額;
5、分別將當月各種入庫產成品的成本總金額除以入庫數量,得到各種產品的單位成本。
第二種方法叫做定額法,這是一種傳統的成本計算方法。這種方法是:
1、利用將要生產的各種產品的工藝流程,先計算出它們每個品種要消耗的料(各種材料)、工、費的定額數量;
2、如果生產的產品要經過多道工序的,利用將要生產的各種產品的工藝流程,計算出它們每個品種在每道工序的在製品(或半成品)要消耗的料(各種材料)、工、費的定額數量;
3、月底將各種產品的所有作業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直接費用定額數量分別加總;
4、加上期初在製品(或半成品)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直接費用的定額數量,減去期末盤點的在製品(或半成品)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直接費用的定額數量。得到該產品當月入庫產成品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直接費用的定額數量;
5、再將當月入庫產成品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直接費用的定額數量換算成實際用量;
譬如當月生產A、B、C3種產品它們分別消耗定額工時3000工時、5000和2000工時,當月實際消耗總工時為10600工時,將定額工時化為實際工時:
A產品當月消耗實際工時=(10600÷10000)×3000=3180(工時)
B產品當月消耗實際工時=(10600÷10000)×5000=5300(工時)
C產品當月消耗實際工時=(10600÷10000)×2000=2120(工時)
6、將當月發生的待分攤的製造費用(或稱:間接費用)按適當的分配方式(或是用工時,或是用主要原料的數量等)分配到各種產成品上去。計算出各種產成品的成本總金額;
7、分別將當月各種入庫產成品的成本總金額除以入庫數量,得到各種產品的單位成本。
以上兩種方法各有優缺點,第一種方法比較繁瑣(要登記每個作業的直接成本),但是計算結果比較精確;第二種方法比較簡單(只要統計月產量就能計算出定額成本),但是不是很精確。
7. 原料50公斤,輔料120公斤,合成成品170公斤,成品每公斤所用原料是多少
成品每公斤所用原料是0.294公斤,計算方法是50/170
8. 原材料的價格常常會浮動,沒有一個固定的價格,這樣做出的成品怎麼算成品價
按原材料的分批進貨價格計算,如先進先出法,全月次加權平均法,移動平均法來計算發出材料的成本
9. 投入一種原材料,產出多種成品,成品的單位成本怎麼計算
投入一種原料,產出不同規格的產成品,是很正常的,但是在計算產成品的單位成本時,你要選擇一種產品作為1的系數來計算,其它有的是1.1或0.9等等,你必須下車間了解生產工藝與管理生產的領導溝通,才能正確的計算產成品的單位成本(相對合理)。
10. 請問工廠產品成本如何核算原材料到半成品,再到成品,再到銷售,這個過程如何算成本
從生產費用發生開始,到算出完工產品總成本和單位成本為止的整個成本計算的步驟。成本核算程序一般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生產費用支出的審核。對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支出,應根據國家、上級主管部門和該企業的有關制度、規定進行嚴格審核,以便對不符合制度和規定的費用,以及各種浪費,損失等加以制止或追究經濟責任。
2、確定成本計算對象和成本項目,開設產品成本明細賬。企業的生產類型不同,對成本管理的要求不同,成本計算對象和成本項目也就有所不同,應根據企業生產類型的特點和對成本管理的要求,確定成本計算對象和成本項目,並根據確定的成本計算對象開設產品成本明細賬。
3、進行要素費用的分配。對發生的各項要素費用進行匯總,編制各種要素費用分配表,按其用途分配計入有關的生產成本明細賬。對能確認某一成本計算對象耗用的直接計入費用,如直接材料、直接工資,應直接記入「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賬戶及其有關的產品成本明細賬。
對於不能確認某一費用,則應按其發生的地噗或用途進行歸集分配,分別記入「製造費用」、「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和「廢品損失」等綜合費用賬戶。
4、進行綜合費用的分配。對記入「製造費用」、「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和「廢品損失」等賬戶的綜合費用,月終採用一定的分配方法進行分配,並記入「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以及有關的產品成本明細賬。
5、進行完工產品成本與在產品成本的劃分。通過要素費用和綜合費用的分配,所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的分配,所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均已歸集在「生產成本- -基本生產成本」賬戶及有關的產品本明細賬中。
在沒有在產品的情況下,產品成本明細賬所歸集的生產費用即為完工產品總成本;在有在產品的情況下,就需將產品成本明細賬所歸集的生產費用按一定的劃分方法在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之間進行劃分,從而計算出完工產品成本和月末在產品成本。
6、計算產品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在品種法、分批法下,產品成本明細賬中計算出的完工產品成本即為產品的總成本;分步法下,則需根據各生產步驟成本明細賬進行順序逐步結轉或平行匯總,才能計算出產品的總成本。以產品的總成本除以產品的數量,就可以計算出產品的單位成本。
成本核算的方法
1、設立材料明細帳,按主材,輔材分類
2、確定工時單耗(可以是計劃工時,也可是實際工時)
3、按生產計劃(或作業單)投料
4、匯總直接費用,(動力費,製造費,直接人工費),並按工時分攤費用.
5、按完工產品品種數量結轉完工成本(在產品材料核算可以分步投料或全額投料或約當比例,生產周期短的在產品可以不分攤費用,待完工時時在分攤費用)
6、期初在產+本期投產-本期完工=本期在產(生產成本借方余額)
(10)原料做成成品的計算方法是擴展閱讀
計算方法
按一定的成本對象歸集生產費用,以便計算出各種產品總成本和單位成本的方法。最基本的成本計算方法有: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成本計算方法的確定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企業生產的特點和成本管理的要求。
例如,在大量大批單步驟生產的情況下,只要求按產品的品種計算成本,這種成本計算方法就穩定之為品種法。
又如,在單件小批多步驟的生產情況下,由於生產是按照客戶的訂單以及企業組織的生產批別組織生產,因此,產品成本就應該按照訂單或生產批別進行計算,這種成本計算方法就稱之為分批法。而在大量大批多步驟生產的情況下,往往不僅要求按產品品種計算方法稱之為分步法。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可與基本方法結合使用的成本計算方法,例如,採用品種法計算成本,在產品品種規格繁多的情況下,為了簡化成本計算工作,可以先將產品劃分為若干類別,分別計算各類別產品成本,然後在各個類別內部採用一定的分配標准,計算出各個規模產品的成本,這種方法稱之為分類法。
在定額管理制度比較健全的企業中,為了加強成本的定額控制,還可以以定額成本為基礎,計算產品的實際成本,這種方法就稱之為定額法。
需要指出的是,由於企業生產情況錯綜復雜,在實際工作中,各種成本計算方法往往是同時使用或結合使用的。這主要取決於企業的生產特點,其目標是力求達到既要正確計算產品成本,又要簡化成本的核算工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成本計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成本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