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說明常用蛋白質測定方法的原理,並對各種方法加以比較
蛋白質含量測定方法比較
蛋白質含量測定法是生物化學研究中的重要分析方法之一。目前常用的有定氮法、雙縮脲法(Biuret法)、Folin-酚試劑法(Lowry法)和紫外吸收法,此外還有考馬斯亮藍法(Bradford法)。其中Bradford法和Lowry法靈敏度最高,比紫外吸收法高10~20倍,比Biuret法高100倍以上。
定氮法雖然復雜,但准確性較高,常用於標准蛋白質含量的測定。雙縮脲法速度快,但靈敏度低,適用於快速測定,不同蛋白質顯色相似。紫外吸收法則簡便、靈敏,特別適用於柱層析洗脫液的快速連續檢測。
雙縮脲法(Biuret法)實驗原理是雙縮脲與Cu2+形成紫色絡合物,顏色深淺與蛋白質濃度成正比。干擾物質包括硫酸銨、Tris緩沖液和某些氨基酸。
Folin-酚試劑法(Lowry法)通過Folin-酚試劑中的磷鉬酸鹽-磷鎢酸鹽被蛋白質中的酪氨酸和苯丙氨酸殘基還原,產生深藍色。其優點是靈敏度高,但費時較長,標准曲線也不是嚴格的直線形式。
考馬斯亮藍法(Bradford法)通過蛋白質與染料結合,顏色變化大,消光系數高。此法靈敏度高,快速簡便,但存在一些干擾物質,如去污劑、Triton X-100、十二烷基硫酸鈉(SDS)和0.1N的NaOH。
紫外吸收法則利用蛋白質分子中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殘基的共軛雙鍵吸收紫外光,吸光度與蛋白質含量成正比。此法簡便、快速,但准確度較差,干擾物質多。
以上方法各有優缺點,在選擇測定方法時需考慮實驗要求的靈敏度和精確度、蛋白質性質、溶液中干擾物質以及測定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