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毛衣怎樣手縫鎖邊
毛衣手縫鎖邊是一項既實用又具趣味的手工藝。准備工具是第一步,你需要一根縫衣針和一條足夠長的縫線。接下來,按照一定的技巧開始縫制:從下往上,採用正反交替的方式進行縫合。這樣做不僅能確保鎖邊牢固,還能使成品看起來更加美觀。
完成鎖邊縫制後,要將線頭拉緊,確保縫合部分緊密貼合。接下來,將毛衣翻過來,使鎖邊部分朝內。這時候,你會發現有一部分線頭仍然露在外面。這時,可以使用剪刀小心地將這些線頭修剪掉,但要注意不要剪得太短,以免影響鎖邊的美觀度。
修剪完多餘的線頭後,再次將毛衣翻回來,確保鎖邊部分完全隱藏在衣物內部。這樣,鎖邊既穩固又美觀,整件毛衣也因此變得更加精緻。
手縫鎖邊不僅能夠提升毛衣的外觀,還能增強衣物的耐用性。這是一項值得學習和掌握的技能。無論是為自己還是為親友製作衣物,掌握這項技能都能為你的作品增添不少魅力。
通過細致的操作和耐心,你可以讓毛衣的手縫鎖邊更加完美。每一次縫合都是對自己技藝的提升,也是對作品的精心雕琢。這種手工技藝不僅能夠帶來實用的效果,還能帶來滿足感和成就感。
② 請問補衣服有幾種走線方法
手針縫紉針法
(1) 絎針(扎針)
是中國傳統手針工藝的基本針法之一,有長、短絎針之分。
長絎針 用於兩塊或以上布科的臨時固定等,起針時線不打結,由右至左,以3厘米左右長(根據需要)的針距運針。長絎針亦有眾多變化,如正面長,反面短;正反面短,中間長。
短絎針 是固定布料等用的基本針法。針法亦由右至左,以l厘米2至4針(通常2.5針)的針距運針。
長短絎針 此針法綜合了長絎針與短絎針的特點,以一長一短的針跡運針。多用於臨時縫合布料等。
(2)繰針
繰針有兩種,一是明繰.二是暗繰。
明繰 又稱扳針。以直針斜線淺挑,針跡為斜勢,故亦稱其為斜針。由右至左運針,以正面的線跡小而整齊為好,且線的色彩宜與面料相近,多用於固定服裝的貼邊和袋夾里等。
暗繰 又稱暗針。正面不露針跡,亦有正反面均不見針跡的,它同樣用於服裝的貼邊等處。
(3)倒針
又稱回針。此針法為先向前運一針(約0.6厘米); 然後倒退一針(約0.3厘米),依此類推。多用於易受力部位.如拉鏈等處。
(4)倒勾針
俗稱扣針,又稱緝針。先向前運一針(針跡約0.3量米),然後後退一針(約0.9厘米),針跡略為斜勢。由於此針法比較牢固,所以拼合褲後縫、裝袖窿時常用。
(5)三角針
亦稱花綳,俗稱狗牙針。用於固定衣服的袖口邊、底邊及褲邊等。從左至右運針。正面不露線跡,反面針跡呈交叉之勢。
(6)鎖邊針
亦稱包邊針、鎖針。是修飾布料毛邊、防止鬆散的常用針法,亦可用於貼布。先橫挑針,再豎挑針,縫線從豎挑針下穿過,以此重復至所需長度。鎖邊針可以有多種變化形式。
7)套結針
用於服裝的開叉、拉鏈、插袋的止口處等。針跡長約0.6到1厘米,先橫挑2或3道線,再自上而下於線後插入豎線,套線上抽,重復至橫挑線長度,豎線線跡需密而整齊。
(8)楊柳針
民間亦稱楊樹花。主要用於女裝大衣夾里的下擺貼邊處,不僅可固定貼邊,亦起到一定的裝飾作用。從反面起針,正面在線上橫挑出針,並向左抽緊,先以45度向下重復二至三針,再向上45度重復,正面針跡以鋸齒形由右至左運針,至所需長度後,於反面止針。
9)一字針
此針法用於拼接衣料,接縫平薄。自衣料反面起針,正面針跡呈一字狀,反面針跡呈斜勢,從下向上運針,上下需對齊。
(10)八字針
亦稱作人字針,納針,扎針。斜針針跡0.8厘米左右,針距約1厘米,橫豎對齊,正面以一根絲挑牢。
11)甩針
亦稱作甩縫子,繚縫。用於無法用鎖邊針包邊的毛邊修飾,針跡呈斜形
(12)拱針
正面針跡較細短,排列整齊。用於衣邊裝飾,又可加固衣縫。
(13)扯線袢
是連接衣服下擺處的面與里的一種方法。引針後,將線頭藏入布內,出針之後使線呈圈狀,再引線套入圈內。以左手鉤線,拉緊,使鉤出的線形成第二個圈狀,再送線,套線,鉤線,拉線。如此循環往復至所需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