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各種試敏液的配置方法
低分子右旋糖酐皮試:
取原液0、1ml皮內注射
胸腺肽皮試(250ml一瓶的)
取原液0、1ml加生理鹽水0、8ml配成0、9ml(25微克)
取0、1ml皮試
還有一種是針劑的(40毫克一支的)
先用生理鹽水5ml稀釋(8mg/ml)
取上液0、1ml加生理鹽水至1ml(800ug/ml)
取上液0、1ml加生理鹽水至1ml(80ug/ml)
取上液0、31ml加生理鹽水至1ml(25ug/ml)
取0、1ml皮試
表11-3半合成廣譜抗生素過敏試驗法
葯物品稱 原瓶裝量 克 溶媒稀釋液 試驗方法 試液濃度 注入劑量
氨基苄青黴素 0.5 等滲鹽水 「皮內」 0.25mg/ml 0.1ml(25μg)
羧基苄青黴素 0.5 等滲鹽水 「皮內」 0.25mg/ml 0.1ml(25μg)
苯唑青黴素 0.5 等滲鹽水 「皮內」 0.25mg/ml 0.1ml(25μg)
氧哌嗪青黴素 0.5 等滲鹽水 「皮內」 0.25mg/ml 0.1ml(25μg)
頭孢唑啉鈉 0.5 等滲鹽水 「皮內」 0.06mg/ml 0.1ml(6μg)
先鋒黴素5號
附二:頭孢唑啉鈉皮試液的配製(頭孢類皮試)
0.5g/瓶加等滲鹽水至5ml -→0.1g/ml
取0.1ml瓶加等滲鹽水至5ml -→2mg/ml
取0.15g/瓶加等滲鹽水至5ml -→60μg/ml
「ID」0.1ml(6μg)
另一種0.5g/瓶加等滲鹽水至5ml -→0.1g/ml
取0.1ml加等滲鹽水至1ml --→10mg/ml
取0.1ml加等滲鹽水至1ml --→1mg/ml
取0.1取0.1ml加等滲鹽水至1ml --→100μg
取0.6ml加等滲鹽水至1ml --→60μg
「ID」0.1ml(6μg)
附三;半合成青黴素(氨苄、羧基苄、苯唑、氧哌嗪青黴素)皮試液的配製
0.5g/瓶加等滲鹽水至2ml -→250mg/ml
取0.1ml加等滲鹽水至1ml -→25mg/ml
取0.1ml加等滲鹽水至1ml -→2.5mg/ml
取0.1ml加等滲鹽水至1ml -→0.25gm/ml
「ID」0.1ml(25μg)
鏈黴素的配製
1g(100萬單位)加生理鹽水3、5 ml配成4 ml (25萬單位)
取0、1ml加生理鹽水0、9ml配成1ml(2、5萬單位)
取上液0、1ml加生理鹽水0、9ml配成1ml(2500單位)
取0、1(250單位)做皮試
破傷風試敏液配製
取1500iu/mlTAT0.1ml,加生理鹽水至1ml,配製成150iu/ml的TAT試敏液,皮內注射0.1ml含TAT15iu,20分鍾觀察結果
Ⅱ 各種皮試的詳細配置
皮膚試驗的最常用部位是前臂曲側,因此處皮膚較為光滑細膩,而且便於試驗操作和結果觀察。按正規作法,左右兩臂一側作試驗,另一側作對照。需要時也可選用上臂或背部皮膚。具體試驗方法可分為皮內試驗(intracutaneoustest)、挑刺試驗(pricktest)和斑貼試驗(patchtest)。
1.皮內試驗將試驗抗原與對照液各0.0~20.03ml用皮試針頭分別注入皮內(不是皮下),使局部產生一個圓形小丘。當同時試驗多種抗原時,相互間至少間隔4cm,以免強烈反應時互相混淆結果。
皮內試驗的敏感性比其他皮膚試驗高,所用抗原應適當稀釋,以免出現嚴重反應;當高可疑性抗原出現陰性結果時,應逐漸加大抗原濃度進行重復試驗。
皮內試驗是最常用的皮膚試驗,應用范圍也很廣,幾乎各類抗原及各型反應都可用皮內試驗進行測定,只是不同類型的反應觀察結果的時間和判定結果的標准不所不同。
2.挑刺試驗也稱點刺試驗或刺痕試驗。將試驗抗原與對照液分別滴於試驗部位皮膚上,用針尖透過液滴或在皮膚上輕輕地挑刺一下,以刺破皮膚但以不出血為度;1min後拭(吸)去抗原溶液。同時試驗多腫抗原時,千萬注意不要將不同的抗原液交叉混合,以免出現假陽性。
挑刺試驗主要用於型變態反應,該法雖比皮內試驗法敏感性稍低,但假陽性較少,與臨床及其他試驗的相關性較強。
劃痕試驗(scratchtest)是挑刺試驗的一個變型,用三棱針或注射器針頭在皮膚劃一條或多條約1cm長的創痕。因為劃痕的輕重與長短難於掌握一致,故不常用。
3.斑貼試驗將試驗抗原直接貼敷於皮膚表面的方法。試驗抗原為軟膏時可直接塗沫在皮膚上;如為固體物時可用蒸餾水混合或浸濕後塗敷於皮膚上;如為水溶液則浸濕紗布後敷貼於皮膚上。所用抗原濃度以不刺激皮膚為原則,塗敷范圍以0.5~1cm為宜。塗敷後蓋以油紙或玻璃紙,用紗布或綳帶固定;如有明顯不適感可隨時打開查看,並進行適當處理。
斑貼試驗主要是檢測Ⅳ型變態反應,敏感程度雖然不太高,但假陽性較少,結果的可信度大。
Ⅲ 皮試液的配製
1. 青黴素皮試液怎樣配製?
答:青黴素皮試液是由青黴素G鈉溶於0.9%氯化鈉注射液(皮試液濃度為每500U·ml-1),以無菌操作法製成的。皮試液需新鮮配製,皮內注射0.1ml,陽性反應者禁用。配製皮試液的溶媒只能用等滲的氯化鈉,而不用注射用水和葡萄糖注射液,因為注射用水為低滲液,滲透壓低於組織液,注射後水分迅速進入細胞使其膨脹,引起局部疼痛,疼痛刺激皮膚,使局部充血、紅腫、而出現假陽性。青黴素在近中性(pH6~7)溶液中較為穩定,5%~10%葡萄糖注射液pH為3.2~5.5,用作溶媒可催化青黴素分解降效,易引起過敏反應。皮試液的配製方法:①取青黴素80萬U加0.9%氯化鈉溶液1.6 ml,得50萬U·ml-1(A液);②用1 ml注射器吸取A液0.1 ml+0.9 ml 0.9%氯化鈉溶液得5萬U·ml-1(B液);③用1 ml注射器吸取B液1 ml,推掉0.9 ml,餘0.1 ml+0.9%氯化鈉溶液0.9 ml,得5000U·ml-1(C液);④用1 ml注射器吸取C液1 ml,推掉0.9 ml,餘0.1 ml+0.9%氯化鈉溶液0.9 ml,得500U·ml-1(D液),D液即為皮試液。
2.青黴素皮試液的使用時間是多長?
答:無菌操作配製的青黴素皮試液,4℃下保存可用1周,室溫則只限當日應用。但有學者認為,皮試液應現用現配,使用超過3h的皮試液容易出現假陽性。因為青黴素G溶液的效價在室溫下極易降解,其在溶液中重排而成為青黴素烯酸,後者和人體蛋白結合成為青黴噻唑蛋白和青黴烯酸蛋白,這些都是致敏物質,易引起過敏反應。
3.頭孢菌素類葯物怎樣做皮試?
答:注射用頭孢菌素是否做皮試,國家尚沒有統一規定。頭孢菌素類葯物如頭孢呋辛、頭孢他啶的說明書上只是註明:對青黴素過敏者慎用,對頭孢菌素類有過敏反應者禁用。但在臨床上做皮試已經成為公認,各醫院方法不一樣,大致有以下3種:①處方開具哪種頭孢菌素就用哪種做皮試;②採用價格相對便宜的某種頭孢菌素如頭孢唑林做皮試,若是陽性就不再使用其他品種;③用青黴素做皮試,以此來判斷患者能否使用頭孢菌素。
第一種方法比較合理,但是頭孢菌素一般較貴,有的患者使用貴重頭孢菌素做皮試呈陽性反應,他們會找醫務人員吵鬧,引起醫療糾紛。第二種方法不甚合理,因為各種頭孢菌素沒有共同的抗原決定簇,而頭孢菌素的過敏反應除了與其本身結構R1側鏈有關外,還可能與頭孢菌素-蛋白結合物(包括准備過程混入蛋白類雜質及頭孢菌素聚合物)有關。不同廠家生產的不同品種與規格的頭孢菌素所產生過敏反應的嚴重程度也可能不一樣。因此不宜用某一種頭孢菌素皮試液代替其他品種。第三種方法最不合理,因為青黴素與頭孢菌素雖都含有β-內醯胺環結構,β-內醯胺環是兩者發生交*過敏反應的結構基礎,頭孢菌素的抗原決定簇主要和7位側鏈結構有關,頭孢菌素7位側鏈結構和青黴素6位側鏈結構越相似,交*過敏反應越強。可見青黴素與頭孢菌素交*過敏反應有一定的局限性。對青黴素過敏的患者應用頭孢菌素時臨床發生過敏反應者達5%~7%,如做免疫反應測定時,則青黴素過敏患者對頭孢菌素過敏達20%。如果以青黴素的皮試結果來判斷可否使用頭孢菌素,就會使一些患者失去使用頭孢菌素的機會而貽誤病情。
臨床上頭孢菌素到底怎樣做皮試,目前尚沒有既合理又可行的辦法。筆者認為第一種方法雖然合理,但由於頭孢菌素一般價格較貴,臨床上難以實施。我們建議葯品生產廠家配套生產皮試專用的小劑量粉針劑,在保證皮試液質量的同時,也解決了皮試液配製程序煩瑣、價格昂貴的問題。
4.對接受過青黴素類葯物治療的患者,停葯間隔多久需要重新做皮試?
答:15版《新編葯物學》規定:成人在7d內未用過青黴素、小兒在3d內未用過青黴素者均應進行青黴素皮試。但也有人認為,但凡停用72小時需再次用葯者,即應重新做皮試,以防不測。因為本類葯物進入人體5d左右即可產生抗體,10d左右抗體形成達高峰,皮試的間隔時間應參照此規律。
5.口服青黴素是否要做皮試?
答:這是臨床咨詢比較多的問題。中國葯典委員會編的《臨床用葯須知》規定:青黴素V鉀、氯唑西林、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等口服制劑在用葯前要詳細詢問過敏史並做青黴素皮試試驗,陽性者禁用。這些口服青黴素的葯品說明書上也做了同樣的要求。所以醫生一定要按規定要求患者進行青黴素皮試,口服青黴素發生過敏性休克的例子並不少見,進行皮試雖然程序上麻煩一些,但對保護患者及醫護人員自身安全都有好處。
6.對青黴素皮試陽性的患者是否可以再做皮試?
答:青黴素皮試陽性結果的出現時間與概率,可因時、因地、因人、因葯、因操作技巧等的不同而有很大不同。國內有人對100例青黴素過敏的患者進行重新皮試,結果只有一人呈陽性結果,國外的重復試驗陰性率達87.6%。對第二次皮試陰性的患者給葯後,過敏反應的發生率並不大於無過敏史者。故對有過敏史者需要用葯者可再做皮試,在備好搶救設備及葯品的情況下,皮試方法宜選用劃痕試驗,同時對側做0.9%氯化鈉溶液對照,如果局部出現劇烈的反應,立即將試劑擦洗干凈。兩側結果相同者可判為陰性,此時再用皮內皮試法最後決定。
7.新生兒首次使用青黴素是否應進行皮試?
答:關於新生兒首次使用青黴素是否皮試,目前意見尚未統一。持否定意見的認為:①IgE是青黴素過敏反應的主要抗體,新生兒體內缺乏IgE抗體;②新生兒接觸青黴素的機會不多,體內不會存在相應的抗體及生物活性物質;③新生兒皮膚紅嫩,乙醇可使局部發紅,甚至出現小紅疹,因而得不到正確結果。黃錦飛把1527名新生兒隨機分到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均行青黴素皮試,觀察皮試結果,對照組不行皮試直接用青黴素。結果顯示對照組753例均在靜脈滴注或肌內注射青黴素後情況順利,無1例出現不能解釋的病情變化。首次應用順利後,其中724例持續用葯7~34d均未出現過敏性休克,其中29例出現病情變化或死亡,均系疾病本身所致。觀察組由於新生兒皮膚細嫩、潮紅、易摩擦,觀察皮試結果比較困難,874例中108例判為青黴素皮試陽性。作者認為,青黴素不皮試直接應用於父母無過敏史的新生兒是安全可行的。田鳳娥的研究也得出相同結論。持贊成意見的認為,雖然大多數新生兒未直接接觸青黴素,但間接接觸的可能性較大,例如,應用青黴素的孕婦,約10%的新生兒的臍血中發現青黴素抗體,青黴素還可以進入乳汁;新生兒體內IgE水平低,引起嚴重過敏反應的可能性很小,但是有隱匿性遺傳背景者,可通過遺傳傳遞給胎兒,從而影響新生兒體內IgE水平。文獻也有新生兒青黴素過敏的報道,因此主張新生兒在使用青黴素前要皮試。目前還沒有從哪一本書找到新生兒首次應用青黴素可以不做皮試的依據。
摘自《中南葯學》雜志
Ⅳ 氨苄青黴素皮試液如何配製
氨苄青黴素皮試液配製方法:首先准備用物【氨苄青黴素2.0g一瓶,生理鹽水一瓶,1ml和10ml的注射器各一個】
醫學上規定0.5g的固體或粉劑葯物溶2ml的生理鹽水,那麼氨苄青黴素是2.0g的話,無疑我們需要用8ml的生理鹽水來把它溶解。溶解後,那麼1ml的生理鹽水裡面是幾克的葯物呢,算一下就知道了,8ml=2.0g/1ml=0.25g,即250mg。我們都知道,做氨苄皮試的時候,我們需要配製成500μg/ml皮試液,剛剛我們已經算出來了1ml=250mg,那麼如何把皮試液配置成為500μg/ml呢?接下來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抽三排二」的程序,首先我們開始第一次的抽取工作,在溶解後的氨苄青黴素裡面抽取0.2ml,即50mg,然後抽取9%的生理鹽水抽至1ml,搖勻,排至0.1ml,此刻裡面是5mg。第二次抽至1ml,搖勻,排至0.1ml,此時裡面是0.5mg,即500ug,現在我們已經排了兩次了,開始進行第三次抽取生理鹽水至1ml,那麼此刻我們的皮試液就是500ug/ml了,那麼皮試液就配製成功了。做皮試的方法相信大家都會,選擇部位在前臂掌側下端,綳緊皮膚,推至0.1ml皮膚表面會鼓起一個小皮丘,就說明做成功了,然後20分鍾看結果:陰性皮丘消失,無紅腫無硬結,病人沒有自覺不適。陽性皮丘直徑大於1cm,周圍有紅腫或有偽足,癢感,這就說明病人對此葯物過敏了。
Ⅳ 各種頭孢菌素皮試液的配製方法
頭孢類做皮試,必須用原葯:
1)
1g+NS10ml(2g+NS
20ml,0.5g+NS
5ml,0.75g+NS
7.5ml)
2)
取0.1+NS
0.9ml搖勻
3)
取0.1+NS
0.9ml搖勻
4)取0.3+NS
0.7ml搖勻
5)皮內注0.1ml。
先鋒黴素為例,皮試液以含先鋒黴素500μg/1ml的生理鹽水溶液為標准,皮試注入劑量
為0.1ml(含先鋒黴素50μg)。具體配製方法如下:
於內含先鋒黴素0.5g的
瓶內注入2ml生理鹽水,則每1ml含先鋒黴素250mg;
取上液0.2ml,加生理鹽水至1ml,則1ml內含先鋒黴素50mg;
取上液0.1ml,加生理鹽水至1ml,則1ml內含先鋒黴素5mg;
取上液0.1ml,加生理鹽水至1ml,則1ml內含先鋒黴素500μg
,即配成皮試液</FONT></B>
Ⅵ 醫院常用皮試液配置法
准備物品:1ml,5ml注射器,10ml生理鹽水,需要的配置的葯物(以頭孢類為例)。
公式:1克加4ml生理鹽水。
如配置1g頭炮,需抽4ml鹽水,溶解。
用1ml注射器取其
0.1ml
,抽吸生理鹽水直1ml,再推出0.9ml,剩餘
0.1ml
。
再次抽吸生理鹽水直1ml,推出0.8ml,剩餘
0.2ml
。
最後,抽吸生理鹽水直1ml。即為配置好的皮試夜~~
言簡之:只要記住0.1
0.1
0.2,住三個關鍵數值就行了~~
同理,配置青黴素類0.1
0.1
0.25~~80萬單位加4ml生理鹽水~~
Ⅶ 青黴素皮試的方法及配製
一般取80萬U的,用4ml生理鹽水加入,使成20萬U/ml,取0.1ml加0.9ml
生理鹽水,使成為2萬U/ml,棄去0.9ml,餘0.1ml加0.9ml生理鹽水,使成為2000U/ml,棄去0.9ml,餘0.1ml加0.9ml生理鹽水,使成200u/ml,就可以了!
皮試方法:選擇易於觀察的皮膚,皮下注射0.05~0.1毫升於,使皮膚鼓起,形成一個皮丘,15分鍾後觀察原來皮丘周圍有無紅疹,發紅則不能注射青黴素。
Ⅷ 1g氨苄皮試液的配製方法
氨苄青黴素皮試液的配製1g/瓶加等滲鹽水至4ml -→250mg/ml 取0.1ml加0.9ml等滲鹽水至1ml -→25mg/ml 取0.1ml加0.9m等滲鹽水至1ml -→2.5mg/ml 取0.1ml加0.9m等滲鹽水至1ml -→0.25mg/ml 取氨苄青黴素皮試液0.1ml(含25μg)作皮內注射,觀察20分鍾後,判斷試驗結果。 附(各種皮試液的配製方法): 1、青黴素皮試液的配製 以青黴素一瓶(80萬u)為例,注入等滲鹽水4ml則每ml含20萬u. 取0.1ml加0.9ml等滲鹽水至1ml,每ml含2萬u. 取0.1ml加0.9ml等滲鹽水至1ml,每ml含2000u. 取0.1ml加0.9ml等滲鹽水至1ml,每ml含200萬u. 取青黴素皮試液0.1ml(含20u)作皮內注射,觀察20分鍾後,判斷試驗結果。 2、頭孢唑啉鈉皮試液的配製 0.5g/瓶頭孢唑啉鈉加等滲鹽水至5ml -→0.1g/ml 取0.1ml瓶加4.9ml等滲鹽水至5ml -→2mg/ml 取0.15g/瓶加4.85ml等滲鹽水至5ml -→60μg/ml 取頭孢唑啉鈉皮試液0.1ml(含6μg)作皮內注射,觀察20分鍾後,判斷試驗結果。 3、頭孢曲松皮試液的配置 在1 g的頭孢曲松鈉中加入生理鹽水4 ml,充分溶化,使每毫升濃度為250 mg/ml。 用1 ml注射器從上液中抽取0.2 ml,加生理鹽水至1 ml,使其濃度為50 mg/ml。 取0.1 ml,加生理鹽水至1 ml,使其濃度為5 mg/ml。 取0.1 ml,加生理鹽水至1 ml,即成濃度為500 μg/ml的皮試液。 取頭孢曲松皮試液0.1ml(含50 μg/ml)作皮內注射,觀察20分鍾後,判斷試驗結果。 4、破傷風抗毒素皮試液的配製 (1)每支安瓿內含TAT1500U,加生理鹽水0.4ml至1ml(因原液只有0.6ml) (2)取0.1ml加生理鹽水0.9ml充分搖勻,每ml含150u. 取0.1ml(含15U)於前臂掌側下段局部消毒後皮內注射,20min觀察局部反應。 5、鏈黴素皮試液的配製 1g(100萬單位)鏈黴素加生理鹽水3.5 ml配成4 ml (25萬單位) 取0.1ml加生理鹽水0.9ml配成1ml(2.5萬單位) 取0.1ml加生理鹽水0.9ml配成1ml(2500單位) 取0.1ml加生理鹽水0.9ml配成1ml(250單位) 取鏈黴素皮試液0.1ml(含25μg)作皮內注射,觀察20分鍾後,判斷試驗結果。
Ⅸ 皮試葯物如何配製
備註:葯物是否須要皮試及所用皮試液的配製方法請按說明書為准則,原則上原葯皮試。
1、青黴素80萬U/瓶:50u
80萬青黴素加生理鹽水溶解至4ml;(20萬U/ml)
取上液0.1ml+生理鹽水至1ml;(2萬U/ml)
取上液0.1ml+生理鹽水至1ml;(2千U/ml)
取上液0.25ml+生理鹽水至1ml;(500U/ml)
取上液0.1ml作皮試(即50U)
2、氨苄西林1g/瓶、氯唑西林1g/瓶、氨苄西林鈉氯唑西林鈉1g/瓶、阿洛西林舒巴坦鈉1g/瓶:
以上所需葯物加生理鹽水溶解至4ml;(250mg/ml)
取上液0.1ml+生理鹽水至1ml;(25mg/ml)
取上液0.1ml+生理鹽水至1ml;(2.5mg/ml)
取上液0.2ml+生理鹽水至1ml;(0.5mg/ml)
取上液0.1ml作皮試(即0.05mg)
皮試結果判斷同青黴素。
3、氨苄西林鈉氯唑西林鈉2g/瓶
以上所需葯物加生理鹽水溶解至8ml;(250mg/ml)
取上液0.1ml+生理鹽水至1ml;(25mg/ml)
取上液0.1ml+生理鹽水至1ml;(2.5mg/ml)
取上液0.2ml+生理鹽水至1ml;(0.5mg/ml)
取上液0.1ml作皮試(即0.05mg)
皮試結果判斷同青黴素。
4、美洛西林舒巴坦鈉1.25g/瓶
以上所需葯物加生理鹽水溶解至5ml;(250mg/ml)
取上液0.1ml+生理鹽水至1ml;(25mg/ml)
取上液0.1ml+生理鹽水至1ml;(2.5mg/ml)
取上液0.2ml+生理鹽水至1ml;(0.5mg/ml)
取上液0.1ml作皮試(即0.05mg)
皮試結果判斷同青黴素。
5、阿莫西林舒巴坦鈉1. 5g/瓶、派拉西林舒巴坦鈉1.5g/瓶
以上所需葯物加生理鹽水溶解至6ml;(250mg/ml)
取上液0.1ml+生理鹽水至1ml;(25mg/ml)
取上液0.1ml+生理鹽水至1ml;(2.5mg/ml)
取上液0.2ml+生理鹽水至1ml;(0.5mg/ml)
取上液0.1ml作皮試(即0.05mg)
皮試結果判斷同青黴素。
6、美洛西林0.5g/瓶、派拉西林0.5g/瓶、氨苄西林0.5g/瓶
以上所需葯物加生理鹽水溶解至2ml;(250mg/ml)
取上液0.1ml+生理鹽水至1ml;(25mg/ml)
取上液0.1ml+生理鹽水至1ml;(2.5mg/ml)
取上液0.2ml+生理鹽水至1ml;(0.5mg/ml)
取上液0.1ml作皮試(即0.05mg)
皮試結果判斷同青黴素。
7、長效西林(苄星青黴素)120萬U/瓶:
長效西林+生理鹽水5.8ml溶解;(20萬U/ml)
取上液0.1ml+生理鹽水至1ml;(2萬U/ml)
取上液0.1ml+生理鹽水至1ml;(2千U/ml)
取上液0.25ml+生理鹽水至1ml;(500U/ml)
取上液0.1ml作皮試(即50U/0.1ml)
皮試結果判斷同青黴素。
8、普魯卡因:
普魯卡因40mg/支,濃度為0.25%;
取0.125ml+生理鹽水至1ml;
取上液0.1ml作皮試(即0.25mg)
皮試結果判斷同青黴素。
9、先鋒鉍1g/瓶、頭孢替唑1g/瓶:
以上所需葯物加生理鹽水溶解至4ml;(250mg/ml)
取上液0.1ml+生理鹽水至1ml;(25 mg/ml)
取上液0.1ml+生理鹽水至1ml;(2.5mg/ml)
取上液0.2ml+生理鹽水至1ml;(0.5mg/ml)(500ug/ml)
皮試時取0.1ml(即50ug/0.1ml)
皮試結果判斷同青黴素。
10、頭孢拉定0.5g/瓶、頭孢呋新鈉0.5g/瓶、頭孢地嗪鈉0.5g/瓶、頭孢派酮鈉舒巴坦鈉0.5g/瓶、頭孢唑林鈉0.5g/瓶:
以上所需葯物加生理鹽水溶解至2ml;(250mg/ml)
取上液0.1ml+生理鹽水至1ml;(25 mg/ml)
取上液0.1ml+生理鹽水至1ml;(2.5mg/ml)
取上液0.2ml+生理鹽水至1ml;(0.5mg/ml)(500ug/ml)
皮試時取0.1ml(即50ug/0.1ml)
皮試結果判斷同青黴素。
11、頭孢曲松1.5g/瓶、頭孢曲松舒巴坦鈉1.5g/瓶
以上所需葯物加生理鹽水溶解至6ml;(250mg/ml)
取上液0.1ml+生理鹽水至1ml;(25 mg/ml)
取上液0.1ml+生理鹽水至1ml;(2.5mg/ml)
取上液0.2ml+生理鹽水至1ml;(0.5mg/ml)(500ug/ml)
皮試時取0.1ml(即50ug/0.1ml)
皮試結果判斷同青黴素。
12、頭孢他定舒巴坦鈉0.75g/瓶
以上所需葯物加生理鹽水溶解至3ml;(250mg/ml)
取上液0.1ml+生理鹽水至1ml;(25 mg/ml)
取上液0.1ml+生理鹽水至1ml;(2.5mg/ml)
取上液0.2ml+生理鹽水至1ml;(0.5mg/ml)(500ug/ml)
皮試時取0.1ml(即50ug/0.1ml)
皮試結果判斷同青黴素。
13、破傷風抗毒素(TAT)1500 U/支:(教科書)
取上液0.1ml+生理鹽水至1ml;(150U/ml)
取上液0.1ml作皮試;(即15U)
20分鍾觀察結果,如為陰性可一次性注射,如為陽性者,則行脫敏療法。
陰性:局部無紅腫、無異常反應。
陽性:皮丘紅腫,硬結直徑大於1.5cm,紅暈范圍直徑超過4cm,有時出現偽足或有癢感,全身過敏性反應同青黴素過敏反應大致相同。
脫敏療法方法:
第一次:取TAT0.1ml+生理鹽水至1ml肌肉注射;
第二次:取TAT0.2ml+生理鹽水至1ml肌肉注射;
第三次:取TAT0.3ml+生理鹽水至1ml肌肉注射;
第四次:取余液+生理鹽水至1ml肌肉注射。
每隔20分鍾注射一次,在脫敏過程中密切觀察病人的反應。如病人有氣促、面色蒼白、紫紺、蕁麻疹及頭暈、心跳等不適時,應即停止注射並從速處理並報告醫生。
14、細胞色素C15mg/支/2ml:
取細胞色素C 0.1ml+生理鹽水至1ml;(0.75mg/ml)
取上液0.1ml作皮試(即0.07mg)
局部紅腫,直徑大於1cm,有丘疹者為陽性
15、鏈黴素1g(100萬U/瓶):
鏈黴素100萬U+生理鹽水至3.5ml(共4ml)(25萬U/ml)
取上液0.1ml+生理鹽水至1ml;(2.5萬U/ml)
取上液0.1ml+生理鹽水至1ml;(2500萬U/ml)
取上液0.1ml作皮試(即2500U)
(皮試結果判斷同青黴素。鏈黴素過敏性休克搶救措施同青黴素過敏性休克搶救措施,因鏈黴素可與鈣離子鉻合,從而使鏈黴素的毒性症狀減輕或消失。故需備10%葡萄糖酸鈣注射液靜脈注射)
16、糜蛋白酶4000U/瓶
糜蛋白酶4000U/瓶+生理鹽水5ml溶解;(800U/ml)
取上液0.5ml+生理鹽水至1ml;(40U/ml)
取上液0.1ml作皮試(即4U)
(肌注者需皮試;皮試結果判斷同青黴素。)
17、B1注射液10mg/瓶/2ml
取上液0.1ml+生理鹽水至1ml;(0.5mg/ml)
取上液0.1ml作皮試 (0.05mg/ml)
(皮試結果判斷同青黴素)
18、結核菌素 50U/支/ml
取上液0.1ml作皮試(5U/ ml)
皮試時於左手注入試敏液,右手注入生理鹽水作對照。48-72小時觀察結果
陰性:皮膚硬結小於5mm
陽性:皮膚硬結5-10mm(+)
皮膚硬結10-15mm(++)
皮膚硬結15-20mm(+++)
皮膚硬結大於20mm或局部出現水皰或壞死者為(++++)
應向病人解釋結素試驗陽性僅表明曾有結核
19、碘過敏試驗:(30%泛影葡胺)(凡是造影者須做該試驗)
A、取60%泛影葡胺(歐乃派克)0.5ml加生理鹽水至1ml緩慢靜脈注射。
B、專用30%泛影葡胺試敏劑(1ml)緩慢靜脈注射。
密切觀察15分鍾。如病人有惡心、嘔吐、手足麻木感和(或)出現蕁麻疹者即為陽性反應。
20、鮭魚降鈣素注射液 50單位(10μg/支)
1、1ml注射器取0.2ml原液用生理鹽水稀釋至1ml;
2、取上液0.1ml(即1單位)皮下注射。
觀察15分鍾看結果。結果判斷同青黴素。
21、破傷風抗毒素(TAT) 1500單位/支(現說明書要求)
1、0.1ml抗毒素加0.9ml氯化鈉注射液,
2、取上液0.05ml在前掌側皮內注射。
觀察30分鍾看結果。結果判斷:陰性:注射部位無明顯反應者,可在嚴密觀察下直接注射抗毒素。陽性:注射部位出現皮丘增大、紅腫、浸潤,特別是形似偽足或有癢感者。
破傷風抗毒素脫敏療法方法:
取TAT原液0.2ml稀釋至2ml,分小量數次作皮下注射,每次注射後觀察30分鍾;
第一次:取上液0.2ml皮下注射,觀察無紫紺、氣喘或顯著呼吸短促、脈搏加速即可注射第二次;
第二次:取上液0.4ml皮下注射,如無反應則可注射第三次;
第三次:取上液0.8ml皮下注射,如無反應則可注射第四次
第四次:取所有餘液(含安瓿中未稀釋的抗毒素全量)作皮下或肌肉注射。
有過敏史或過敏試驗強陽性者,應將第一次注射量和以後的遞增量適當減少,分次注射,以免發生劇烈反應。門診病人注射後須觀察30分鍾始可離開。
青黴素過敏試驗法:
1、評估:
1)仔細詢問過敏史,如有青黴素過敏史則停止該項試驗。有其他葯物過敏史或變態反應疾病史應慎用。
2)曾使用青黴素,停葯3天(TAT7天)後再次使用,或在使用過程中改不同批號的制劑時,需要重做皮試,確定結果為陰性才能繼續用葯。
2、計劃:
1)用物准備:必需備0.1%鹽酸腎上腺素,(其他略)
2)病人准備:A、病人不宜空腹進行皮試,因個別人於空腹時注射用葯會發生眩暈、惡心等反應,宜與過敏反應相混淆。B、讓病人了解注射目的,懂得觀察期間不可隨意離開;不可搔抓或揉按皮試局部;如有異常隨時告知醫護人員。
3、實施:
1)配製方法(略)
2)皮內試驗:於前臂內側皮內注射皮試液0.1ml,20分鍾後觀察皮試結果。皮試結果判斷標准:
陰性:皮丘無改變,周圍不紅腫,無紅暈、無自覺症狀。
陽性:皮丘隆起增大,出現紅暈,直徑大於1cm,周圍有偽足伴局部癢感;嚴重時可有頭暈、心慌、惡心,甚至發生過敏性休克。
3)皮試結果陽性者不可使用青黴素,並要在病歷、醫囑單、床頭卡和注射單上加以註明,以及將結果告知病人及其家屬。如對皮試結果有懷疑的,應在對側前臂內注射生理鹽水0.1ml,以作對照,確認青黴素皮試結果為陰性方可用葯。
過敏性休克的急救措施:
1、立即停葯,使病人平卧。
2、立即皮下注射0.1%腎上腺素1ml,小兒酌減。症狀如不緩解,可每隔半小時皮下或靜脈注射該葯0.5ml。直至脫離危險期。
3、給予氧氣吸入,改善缺氧症狀。呼吸受抑制時,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並使用呼吸興奮劑。喉頭水腫引致窒息時,應盡快實行氣管切開。
4、根據醫囑靜脈注射地塞米松5-10mg,應用抗組胺類葯,如鹽酸異丙嗪等。
5、靜脈滴注10%葡萄糖溶液或平衡液擴充血容量。血壓仍不回升,可按醫囑加入多巴胺等。
6、若心跳驟停,則立即進行復甦搶救。
7、密切觀察病情,記錄病人呼吸、脈搏、血壓、神志和尿量等變化
Ⅹ 阿莫西林1.2g皮試液的配製方法
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1.2g/支中加入生理鹽水6ml,使每ml含200mg;取0.1ml加入生理鹽水至1ml,使每ml含20mg;取0.1ml加入生理鹽水至1ml,使每ml含2mg。
取0.3ml加入生理鹽水至1ml,使每ml含600μg.皮內注射0.1ml含60μg。配好皮試液以後直接給患者做皮試,做完皮試觀察20分鍾,如果皮試結果為陰性,說明這個患者可以使用這個葯。
皮試是皮膚(或皮內)敏感試驗的簡稱,是臨床最常用的特異性檢查。某些葯物在臨床使用過程中容易發生過敏反應,如青黴素、鏈黴素、細胞色素C等,常見的過敏反應包括皮疹、蕁麻疹、皮炎、發熱、血管神經性水腫、哮喘、過敏性休克等,其中以過敏性休克最為嚴重,甚至可導致死亡。
為了防止過敏反應的發生,特別是嚴重過敏反應的發生,規定一些容易發生過敏反應的葯物在使用前需要做皮膚敏感試驗,皮試陰性的葯物可以給病人使用,皮試陽性的則禁止使用。這些需要做皮試的葯物被稱為皮試葯物。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皮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