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紙燈籠手工製作方法及步驟
快速製作燈籠的方法
無欲則剛5W次瀏覽2016.06.30
燈籠,是古時燈具的一種,早在唐朝就有記載使用燈籠。中國有燈是秦漢以後的事,有紙燈籠有可能在東漢紙發明之後,元宵觀燈的習俗起源於漢朝初年,但也有相傳唐明皇於元宵節在上陽宮大陳燈影,為了慶祝國泰民安,才扎結花燈,象徵彩龍兆祥,花燈的風氣至今還廣為流行,沒到中國逢年過節,很多家庭會在門口掛燈籠,正月十五元宵節更是有猜燈謎等活動,近幾年也有一些地方開始放孔明燈。
開啟分步閱讀模式
工具材料:
易拉罐、裁紙刀、直尺、鉛筆、雙面膠、線繩。
操作方法
01
1、紙藝網提供了很多手工製作紙燈籠的方法
02
2、下面介紹一種易拉罐手工製作燈籠方法
①准備一張長方形的紅色卡紙(我是用一張過期的舊月歷卡) 自己做的漂亮的小燈籠。
②將卡紙兩邊各留出0.5~1.0cm,按等分劃好若干條平行線,然後用介紙刀切開,卷一下使卡紙呈弧形。
③對貼,邊角料剪成細條作穗,再貼上線繩 自己做的漂亮的小燈籠
④漂亮的小燈籠就做好了
本頁搜狗指南內容僅供參考,請您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謹慎操作
⑵ 折紙做燈籠的做法步驟
可以搜索視頻,視頻就有做的,網路可以搜一搜。
⑶ 燈籠製作方法。
幼兒園手工製作燈籠方法及圖片欣賞
兒童手工製作燈籠,家長可以讓他們自己獨立完成,也可以協助孩子,一起手工製作燈籠,完成精美的作品。手工製作燈籠其實並不復雜,只要我們用心觀察生活,就能做出與眾不同的燈籠來。當然,家長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動手協調能力,幫助孩子一起手工製作燈籠,如果自己的孩子動手能力強,就可以製作稍微復雜一些的燈籠。
工具/原料:
紙杯
雙面膠
剪刀
方法/步驟:
1.先把一次性杯的周圍的圓圈用刀割掉
2.然後將紙杯周圍劃成條狀,均勻地分哦!
3.接下來就是給杯子的美化咯,給它弄點尖尖的形狀出來。
4.這就是完成的大致外形啦,上面的尖角漂亮吧!
5.然後將准備好的另外一個一次性杯子的底部割下來,如圖所示,再用雙面膠將底部部分粘貼到上圖的尖角方向。
6.粘貼方法,如下圖所示:
7.然後再把割了底的杯子的周圍剪一圈下來。
8.剪下來的一圈一次性紙杯用雙面膠這樣粘上燈籠上。
9.手工製作燈籠大致就完成了,有模有樣的啦,呵呵,怎麼樣,這個手工製作燈籠的方法還是蠻簡單的吧!
10.手工製作燈籠剩下的幾步就相當簡單了,這里就不細說了,看圖吧!
⑷ 紙燈籠的製作方法和步驟
手工燈籠做法有很多種,當然在這里我們就不說那些剪紙的藝術東西了,從我個人的經歷來說就說下簡單的方形燈籠的做法,我出生在山東農村,記得小時候我們每年過了年就是元宵節,那天晚上會有吃元宵,提燈籠的習慣。8/90十年代的經濟並不很很好,所以每次過年都會和爸爸一起動手做燈籠,下面就簡單說下我們長方形燈籠的做法:
1、找材料,農村嗎其實材料簡單也容易找。家裡就是做木匠的,所以我們選擇木條作為燈柱,找4根小木條,然後再招上下2塊薄一點的木片做上下底下,再就是鐵絲,釘子,錘子這些工具了。
2、關於製作:首先我們是先把4根木條打理好,然後作為4個柱子上下各4個邊用小木條連接,用釘子頂起來,這樣就成為一個立方體;接著就是上下把薄木片用小釘子釘在剛才製作好的長方體上,這樣整個長方形的燈籠框架急出來了。在燈籠上方木片上用鐵絲做一個鉤子固定在上面,到時用長的棍子跳起來方便。最後在4個面用那種黃表紙貼好,當然要留一個小門,這是為了方蠟燭進去的地方。這樣一個簡單的長方形燈籠就做完了。
3、最後,把蠟燭點燃放進燈籠底部,把門貼好,那時候的紙是稍微有點透光的,用棍子跳著走也很亮堂,當然一定要小心蠟燭不要太大,否則容易把燈籠燒壞了。
⑸ 如何做燈籠。
燈籠製作方法步驟如下:
1、選材:將竹子放在蒸氣室內(或加熱半小時),然後取出,置陰涼處晾乾,但不得過分乾燥,也不能放在強光下暴曬。
2、刨皮裁度:刨去粗糙的表皮,裁取竹條所需的長度,以燈籠大小而定。
3、扎骨架:以交叉方式編織完成燈架,燈架中間,扎數圈竹圈於燈壁上。
4、裱糊:先將稀釋的糨糊,均勻的平刷在骨架表面,再裱糊棉紗布,即將剪好的紗布輕附在燈架上,再用刷子沾糨糊刷平,最後再粘貼二層做燈籠用的單光紙(如沒有單光紙,細棉紙亦可。)注意:刷平糨糊的刷子必須干凈,裱糊的紙也必須糊得沒有接縫才算真正的裱糊完成。
5、晾乾:將燈籠放在陰涼通風處晾乾。
6、彩繪或剪貼:以個人所需圖案彩繪或剪貼,如人物、八仙、花鳥、仕女等。
7、書寫文字:彩繪後,依情況來決定是否書寫文字。等文字、圖案完全乾後,燈籠就大功告成了。
⑹ 手工紙怎麼做燈籠
准備15*15cm彩紙20張、圓規、直尺、膠水。然後在紙上畫一個圓,用圓規把圓分成三等分。用線把三等分點連起來,把紙裁開,沿線對折。然後做20個三角形,取出五個用膠水將兩側粘起來。然後翻轉過來,將其他幾個邊也粘起來,燈籠就做好了。
紙燈籠是一種常見的傳統民俗手工藝品。用紙製作成的燈籠,從名字可以看出主要的製作原料是紙。紙燈籠的裝飾效果比它的照明效果好。我們一般都是將紙燈籠用來觀賞或裝飾,來增添節日氣氛。
手工燈籠的做法:
准備材料:紅色、黃色畫紙各1張、剪刀、訂書機、白乳膠或膠棒、紅色毛根各1個。
步驟一、准備好所需材料和工具。
⑻ 用紙怎麼折燈籠圖片
工具:長方形紙。
1、首先,將紙張成對折疊,按下摺痕以採取後續行動,如圖所示。
⑼ 自製花燈籠的做法及圖片大全
製作過程為:
(一) 將竹子放在蒸氣室內加熱的半小時,然後取出,置陰涼處晾乾,但不得過分乾燥,也不能放在強光下曝曬。
(二) 用竹刨刨去牛面粗糙的表皮。
(三) 裁取竹條所需的長度;這種得依燈籠大小而定。
(四) 編織方法以交叉方式完成燈架。
(五) 燈架中間,扎數圈竹圈於燈壁上亦可。
(六) 糊(裱)燈籠,先裱糊棉紗布,再黏貼二層做燈籠用的單光紙。(如沒有單光紙,細棉紙亦可。)裱糊棉紗布得先將稀釋的漿糊,均勻的平刷在骨架表面,再將剪好的紗布輕附在燈架上,再用刷子沾漿糊刷平,這里需要注意,刷平漿糊的刷子必須是干凈的刷子方可,否則,燈面將是一片臟亂。同時,裱糊的紙也必須糊的沒有接縫才算真正的裱糊完成。
(七) 將燈籠放在陰涼通風處晾乾。
(八) 彩繪。彩繪以個人所需圖案彩繪,如人物、八仙、花鳥、仕女等。
(九) 彩繪後,依情況來決定是否書寫文字。等文字、圖案完全乾後,再上一層桐油,然後待桐油陰干,燈籠就大功告成。
福州式燈籠
福州式燈籠-又稱為傘燈。
燈籠
燈籠
桂竹:是台灣種植最普遍的一種竹子。質感堅硬有彈性,適合作釣竿、掃帚等器具。
竹篾:將桂竹劈成竹條,稱為「竹篾」。在竹篾上下兩端打洞,並用鐵絲穿起來。
竹頭:在桂竹的竹節上,刻出凹槽,用粗鐵絲固定,成為竹燈籠的頭部和底部。
作法:
1.將穿好鐵絲的竹篾,安裝在竹頭台座上。
2.一根竹篾安裝在一格凹槽上,最後再用鐵絲綁竹頭,成為竹架。
3.頂住地面,將竹架慢慢往下撐開,直到變成筒型為止。
4.用手壓折竹篾,調整燈籠的形狀、彎度和竹篾間的距離。
5.在燈籠上端綁上棉線,以固定竹篾。
6.在竹篾上鋪白色紗布,用漿糊固定。
7.等紗布幹了,再塗上洋菜膠。
8.陰干後,筒型傘燈就成型了。
9.接著描圖、上彩。一般而言,字是朱紅色,圖則是八仙過海、福祿壽三星等吉祥畫。
10.最後在竹頭上安裝底座,修飾一下,就完成了。
1.將特製的鋼絲上下兩頭插入上下兩個塑料座多個小孔內,骨架初見雛形。2.將兩根鐵桿穿入剛做好的骨架上下兩個塑料座的兩個大孔內,尺寸合適後用氣釘槍固定一端的鐵桿與塑料座,骨架製作完成。
3.將布料裁剪成類似長橢圓形的布片,將布片綉花、燙金或者彩印出象徵吉祥如意的圖案,再將幾個片布的邊緣用縫紉機紮好,這樣燈籠套就完成了。
4.將燈籠套套入骨架,再把骨架向下壓,聽到「咔」的一聲,說明燈座已經被鐵桿的鐵銷卡住了,此時把燈籠套上每片布片拼接起來的縫推到鋼絲上,把所有的鋼絲按一樣的距離撥整齊,宮燈已經初見原型了。
5.把剛支起來的宮燈躺在支架上用手工操作的金條機在布料上每根鋼絲上履上帶有白乳膠的金條,然後晾乾。
6.金條晾乾後接著在燈籠的上下座的周圍貼上金色祥雲圖案(當地人俗稱雲子),然後晾乾。
7.燈籠晾乾後用鉗子將燈桿上的鐵銷按下,燈籠就合起來了。在燈座與燈籠套交接的地方再纏上一圈金色膠帶,燈籠製作完成。
8.做好的燈籠可以直接在下座上粘上黃色排須就是一個較完整的宮燈了,也可在上下的燈座上配上大圈,上圈貼金色鐳射膠帶,下圈帶上一圈綉球,這樣做的宮燈更加的美觀。
9.最後再把掛燈籠的鐵絲按在燈桿的最頂端,一個漂亮的宮燈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