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工作設計的設計方法
崗位設計的方法有多種,但其中心思想是工作豐富化,而工作豐富化的核心是激勵的工作特徵模型。 無論是工作輪換、工作擴大化還是工作豐富化,都不應看做是解決員工不滿的靈丹妙葯,必須在職設計、人員安排、勞動報酬及其他管理策略方面進行系統考慮,以便使組織要求及個人需求獲得最佳組合,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員工的積極性,有效實現企業目標。因此,在管理實踐中,人們根據組織及員工的具體需要探索了工作設計的綜合模型。
工作設計的綜合模型包括:工作設計的主要因素、績效成果目標因素、環境因素、組織內部因素和員工個人因素等。
綜合模型的特點是:著重要求企業管理人員分析和評價在工作設計、規劃發展和貫徹過程中許多環境變數可能產生的影響。
第1,5,6條內容參考2013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人力資源(一)》第115頁至119頁。
B. 崗位設計有哪幾種方法能介紹下具體怎麼操作嗎
崗位設計的主要有以下四種方法:
1、組織分析法: 這是一個廣泛的崗位設計方法。首先從整個組織的遠景和使命出發,設計一個基本的組織模型 。然後根據具體的業務流程需要,設計不同的崗位。
2、關鍵使命法: 崗位設計僅僅集中於對組織的成功起關鍵作用的崗位。
3、流程優化法: 根據新的信息系統或新的流程對崗位進行優化。這種方法可以確定新的崗位。
4、標桿對照法:參照本行業典型企業現時的崗位設置進行設計。
我重點介紹一下:組織分析法和標桿對照法
組織分析法:
首先:理順組織結構的第一步需要在總部和分支機構之間選擇合理的管理模式,理順其中的集、分權關系
其次,需要對各主要職能進行分析,明確各部門的使命和關鍵職責
接下來需要明確各職能、各層級之間在主要職責上的決策流程和匯報關系.這是在組織結構設計中我們人力部門經常忽略的工作
最後,在部門內部對職責、任務再進行細化分類,再分解到各個崗位上.
所以是先有部門的工作,再把工作分類形成崗位.即:因事設崗
標桿對照法即在本行業內選取成功的企業作為標桿,以它做參考進行本企業的崗位設計.
這種方法比較直觀、簡單,但由於各企業的戰略、自身條件等總會有差異,所以也不能簡單地照抄照搬,而應該在實踐中根據自身情況不斷進行調整。有些國家的政府部門每年對本國主要行業的崗位、人數、營業額及本崗位的平均工資等情況進行統計並公開發布,這些數據也可成為企業進行崗位設計的參考。
現在我們國家也正在逐步規范此類工作.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渠道不斷獲取該類信息.整理應用.
C. 工作再設計的途徑主要有:
工作再設計的途徑主要
A B C
D. 人力資源管理中有哪些工作設計方法
第一、科學管理法,進行時間——動作研究,實現工作的的簡單化和標准化,最大化工作效率,使所有員工達到預先的工作水平。
第二、人際關系法。1、工作擴大化,擴展一項工作包括的任務和職責,是一種工作內容在水平方向上的擴展,不需要具備新的技能;2、工作輪調,讓員工先後承擔不同的但是在內容上相似的工作。3、工作豐富化,在工作中賦予員工更多的責任、自主權和控制權,它是垂直的增加工作內容。
第三、工作特徵模型方法,認為我們可以把一個工作按照它與核心維度的相似性或者差異性來描述,按照模型中的實施方法豐富化了的工作就具有高水平的核心維度,並可由此而創造出高水平的的心理狀態和工作成果。
第四、優秀業績工作體系。自我指導工作班組。工作任務被分配給工作小組,然後由小組去決定誰在什麼時候從事什麼任務。他們只需要對最終產品負責。
第五、輔助設計方法:第一、縮短工作周,員工可以在5天內工作40小時,錯開工作時間,使得在所有的傳統工作日都有員工工作。第二、彈性工作制,要求員工在一個核心事件期間必須工作,但是上下班時間由員工自己決定,只要工作時間總量符合要求即可。
E. 職業生涯設計的方法有哪些
1、自我評價法:也就是要全面了解自己。一個有效的職業生涯設計必須是在充分且正確認識自身條件與相關環境的基礎上進行的。
要審視自己、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做好自我評估,包括自己的興趣、特長、性格、學識、技能、智商、情商、思維方式等。既要弄清我想干什麼、我能幹什麼、我應該干什麼、在眾多的職業面前我會選擇什麼等問題。
2、確立目標法:確立目標是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的關鍵,通常目標有短期目標、中期目標、長期目標和人生目標之分。長遠目標需要個人經過長期艱苦努力、不懈奮斗才有可能實現,確立長遠目標時要立足現實、慎重選擇、全面考慮,使之既有現實性又有前瞻性。短期目標更具體,對人的影響也更直接,也是長遠目標的組成部分。
3、環境評價法:職業生涯規劃還要充分認識與了解相關的環境,評估環境因素對自己職業生涯發展的影響,分析環境條件的特點、發展變化情況,把握環境因素的優勢與限制。了解本專業、本行業的地位、形勢以及發展趨勢。
4、職業定位法:職業定位就是要為職業目標與自己的潛能以及主客觀條件謀求最佳匹配。良好的職業定位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優性格、最大興趣、最有利的環境等信息為依據的。職業定位過程中要考慮性格與職業的匹配、興趣與職業的匹配、特長與職業的匹配、專業與職業的匹配等。職業定位應注意:
①依據客觀現實,考慮個人與社會、單位的關系;
②比較鑒別,比較職業的條件、要求、性質與自身條件的匹配情況,選擇條件更合適、更符合自己特長、更感興趣、經過努力能很快勝任、有發展前途的職業;
③揚長避短,看主要方面,不要追求十全十美的職業;
④審時度勢,及時調整,要根據情況的變化及時調整擇業目標,不能固執己見,一成不變。
5、實施策略法:就是要制定實現職業生涯目標的行動方案,要有具體的行為措施來保證。沒有行動,職業目標只能是一種夢想。要制定周詳的行動方案,更要注意去落實這一行動方案。
6、評估與反饋法:整個職業生涯規劃要在實施中去檢驗,看效果如何,及時診斷生涯規劃各個環節出現的問題,找出相應對策,對規劃進行調整與完善。
F. 論述工作設計與再設計的方法(人力資源題目 急需)
工作設計方法
1科學管理方法
2行為方法
2.1工作擴大化Job Enlargement(對工作的橫向擴展,增加員工的工作范圍,豐富工作內容)
2.2工作豐富Job Enrichment(對工作內容縱向擴展)
2.3工作輪換Job Rotation
3社會技術系統方法Social Technical System
工作再設計方法
1組織層次的工作再設計
2經營層次的再設計
3工作層次的再設計——緩解壓力
4工作設計——緩解壓力的工作再設計
G. 重新設計業務流程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什麼
業務流程再造(重組)的特點:
一、以客戶為中心
全體員工以客戶而不是上司為服務中心,每個人的工作質量有顧客做出評價,而不是公司領導。[3]
二、企業管理面向業務流程
將業務的審核與決策點定位於業務流程執行的地方縮簡訊息溝通的渠道和時間,從而整體提高對顧客和市場的反應速度。
三、注重整體流程最優化的系統思想
按照整體流程最優化的目標重新設計業務流程中的各項活動,強調流程中每一個環節的活動盡可能的實現增值最大化,盡可能減少無效的或非增值的活動。
四、重視發揮每個人在整個業務流程中的作用
提倡團隊合作精神,並將個人的成功與其所處的流程的成功當作一個整體來考慮。
五、強調面向客戶和供應商來整合企業業務流程
企業在實施BPR的過程中,不僅要考慮企業內部的的業務流程還要對企業自身與客戶、供應商組成的整個價值鏈的業務流程進行重新設計,並盡量實現企業與外部只有一個接觸點,使企業與供應商的介面界面化、流程化。
六、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協調分散與集中的矛盾
在設計和優化企業業務流程時,強調盡可能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實現信息的一次處理與共享機制,將串列工作流程改造成為並行工作流程,協調分散與集中之間的矛盾。
(7)工作重新設計的主要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核心內容
概述
在BPR定義中,根本性、徹底性、戲劇性、和業務流程成為備受關注的四個核心內容。
一、根本性
根本性再思考表明業務流程重組所關注的是企業核心問題。
二、徹底性
徹底性再設計表明業務流程重組應對事物進行追根溯源。對自己已經存在的事物不是進行膚淺的改變或調整性修補完善,而是拋棄所有的陳規陋習,並且不需要考慮一切已規定好的結構與過程,創新完成工作的方法,重新構建企業業務流程,而不是改良、增強或調整。
三、戲劇性
戲劇性改善表明業務流程重組追求的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業績提升或略有改善、稍有好轉等,而是要使企業業績有顯著地增長、極大地飛躍和產生戲劇性變化,這也是流程重組工作的特點和取得成功的標志。
H. 工作再設計的思路
工作再設計必須進行整體考慮,在主要設計工作開始前,要考慮組織的環境因素和工作設計本身的因素如工作內容、工作自主、工作難度、信息流程、責任、職權關系、協作要求、與其他人交往建立友誼的機會、集體合作的要求等,設計關注的目標在於績效成果因素(如生產率、員工反應—滿意度、出勤率、離職率)和員工的個人特徵如個人需求、價值觀傾向、個性及學習等。
在知識型企業中,考慮工作再設計的思路有:工作輪換(job rotation)——任務轉化、工作擴大化(job enlargement)——橫向擴大工作范圍、工作豐富化(job enrichment)——增加員工工作的自主性與責任感、彈性工作時間(Flex time)、工作分擔(job sharing)、壓縮工作周(compressed workweek)、在家辦公(Work at Home)以及所謂的柔性工作設計。
I. 簡述工作設計與再設計的內容與形式
工作設計(job design)是指為了有效地達到組織目標與滿足個人需要而進行的工作內容、工作職能和工作關系的設計。也就是說,工作設計是一個根據組織及員工個人需要,規定某個崗位的任務、責任、權力以及在組織中工作的關系的過程。
中文名
工作設計
外文名
job design
學科歸屬
人力資源管理
主要內容
工作內容、工作職責和工作關系
工作再設計是指技能多樣性 、任務識別工作重要性 、工作自主性及反饋上的變化程度 。工作再設計是為了適應發展的需要,對某種工作的任務或者完成任務的方式做出改變的過程。「工作再設計」是以管理學中的雙因素理論為基礎、以人本主義為核心的激勵理論。[1]
中文名
工作再設計
外文名
Job redesign
作用
增加員工的工作質量和生產力。
J. 工作設計的主要內容包括
崗位設計的主要內容包括工作內容、工作職責和工作關系的設計三個方面。
1、工作內容
工作內容的設計是工作設計的重點,一般包括工作廣度、深度、工作的自主性、工作的完整性以及工作的反饋五個方面:
1)工作的廣度。
即工作的多樣性。工作設計得過於單一,員工容易感到枯燥和厭煩,因此設計工作時,盡量使工作多樣化,使員工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能進行不同的活動,保持工作的興趣。
2)工作的深度。
設計的工作應具有從易到難的一定層次,對員工工作的技能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從而增加工作的挑戰性,激發員工的創造力和克服困難的能力。
3)工作的完整性。保證工作的完整性能使員工有成就感,即使是流水作業中的一個簡單程序,也要是全過程,讓員工見到自己的工作成果,感受到自己工作的意義。
4)工作的自主性。適當的自主權力能增加員工的工作責任感,使員工感到自己受到了信任和重視。認識到自己工作的重要,使員工工作的責任心增強,工作的熱情提高。
5)工作的反饋性。
工作的反饋包括兩方面的信息:一是同事及上級對自己工作意見的反饋,如對自己工作能力,工作態度的評價等;二是工作本身的反饋,如工作的質量、數量、效率等。 工作反饋信息使員工對自己的工作效果有個全面的認識,能正確引導和激勵員工,有利於工作的精益求精。
2、工作職責
工作職責設計主要包括工作的責任、權力、方法以及工作中的相互溝通和協作等方面。
1)工作責任。工作責任設計就是員工在工作中應承擔的職責及壓力范圍的界定,也就是工作負荷的設定。 責任的界定要適度,工作負荷過低,無壓力,會導致員工行為輕率和低效;工作負荷過高,壓力過大又會影響員工的身心健康,會導致員工的抱怨和抵觸。
2)工作權力。權力與責任是對應的,責任越大權力范圍越廣,否則二者脫節,會影響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3)工作方法。包括領導對下級的工作方法,組織和個人的工作方法設計等。 工作方法的設計具有靈活性和多樣性,不同性質的工作根據其工作特點的不同採取的具體方法也不同,不能千篇一律。
4)相互溝通。溝通是一個信息交流的過程,是整個工作流程順利進行的信息基礎,包括垂直溝通,平行溝通,斜向溝通等形式。
5)協作。整個組織是有機聯系的整體,是由若干個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環節構成的,每個環節的變化都會影響其它環節以及整個組織運行,因此各環節之間必須相互合作相互制約。
3、工作關系
組織中的工作關系,表現為協作關系,監督關系等各個方面。
通過以上三個方面的崗位設計,為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提供了依據,保證事(崗位)得其人,人盡其才,人事相宜;優化了人力資源配置,為員工創造更加能夠發揮自身能力,提高工作效率,提供有效管理的環境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