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活血化瘀的方法有哪些
三七粉泡水喝也是活血化瘀的好方法,平時還可以多吃:
1、葡萄:1997年,美國威斯康新大學發現,每天喝三杯紫葡萄汁可降低血小板的凝集力40%,類似 阿斯匹靈的溶栓、抗凝血和溶纖維作用。尤其葡萄皮中所含的類黃 酮物質,對預防心腦血管病有一定作用。
2、檸檬:檸檬中檸檬酸與鈣離子結合成可溶性化合物,能緩解鈣離子促進血液凝固的作用,防治高血壓和心肌梗塞。
3、鳳梨:鳳梨中包含生物與鳳梨蛋白,不僅能使血凝塊消退,還可及早制止血凝塊形成,降低血液黏度,具有抗血栓作用。
⑵ 活血化瘀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1、在日常生活中,免不了會有磕磕碰碰的時候。像崴腳就是比較常見的小意外,當急性期(傷後24-48小時)過去之後,扭傷的地方會出現淤青,這時我們可以用很簡便的方法來處理,即用熱毛巾進行熱敷,幫助散開淤血。
2、有時候熱毛巾不是隨身就能准備著的,這個時候就可以選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外用葯物,比如紅花油,倒一些在傷處,用手按摩直至葯物被吸收、患處有發熱的感覺。
3、除了外用的葯物,還有一些口服葯物,也能夠起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的作用,一般多是中成葯,如大活絡丸、三七片等。不過這些葯物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才能服用。
4、對於經血不暢的女性來說,可以多吃一些紅棗、紅糖薑茶、阿膠等物品,能夠有助於經血順暢。
5、平時注意運動,多活動活動身體,像冬天容易長凍瘡的部位要多加按摩,使血流通暢,不容易淤堵。
⑶ 中醫活血化瘀的偏方有哪些
剛好看到,你可以參考下。
中葯:
三七
三七具有活血以及養血的作用,並且能夠雙向調節。而三七粉長期服則是能夠軟化血管,有效的促進身體中血液運行更加順暢,同時對於多種心腦血管疾病也有不錯的療效。對於女性朋友來說,每天一勺昌弘三七粉服用之後能夠活血養顏
益母草
益母草性寒味苦,具有很好的調節月經以及活血的作用,除此之外還具有祛瘀以及止痛、降低血壓的效果,服用益母草之後能夠很好的擴張身體中血管的大小,有效的調節腎上腺素的分泌,對於體內的微循環還具有很好的調節作用。
紅花
服用紅花能起到止痛以及疏通經絡的作用,有效的擴張身體中的血管,降低患有高血壓的可能,並且還能夠很好的抑制身體出現心率過快的情況,保證身體健康。不過紅花雖好,日常服用的時候仍舊需要注意用量,每次服用最好能夠控制在3~10克作用,孕婦千萬不能夠服用。
丹參
丹參也具有很好高的養血、活血、化瘀的功效,能夠很好的調整心率情況,並且增加冠脈血流量。除此之外還能夠抗變態反應,對於身體非常的有好處。
⑷ 什麼葯物可以疏通經絡.活血化瘀
騰沖治葯廠的大活絡丸效果不錯,雲南雖然偏遠,但污染相對少,中成葯可多選雲貴一帶的廠商。
⑸ 血管堵塞吃什麼好疏通
茄子
含有較多的維生素P,能增強毛細血管的彈性,因此對防治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有一定作用。
洋蔥
含有一種較強血管擴張作用前列腺素A,它能舒張血管,降低血液黏度,減少血管的壓力,同時洋蔥還含有二烯丙基二硫化物和含硫氨基酸,可增強纖維蛋白溶解的活性,具有降血脂、抗動脈硬化的功能。
大蒜
含揮發性辣素,可消除積存在血管中的脂肪,有明顯降脂作用,是主治高血脂症和動脈硬化的良葯。
蘋果
蘋果富含多糖果酸及類黃酮、鉀及維生素E和C等營養成分,可使積蓄於體內的脂肪分解,對推遲和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發作有明顯作用。
海帶
海帶中含有豐富的岩藻多糖、昆布素,這類物質均有類似肝素的活性,既能防止血栓又有降膽固醇、脂蛋白、抑制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
玉米
玉米富含脂肪,其脂肪中的不飽和脂肪酸,特別是亞油酸的含量高達60%以上。有助於人體脂肪及膽固醇的正常代謝,可以減少膽固醇在血管中的沉積,從而軟化動脈血管。
蜂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K、B2、B6、胡蘿卜素,能改善冠狀血管的血液循環,防止血管硬化。
蜂蜜生薑茶
蜂蜜生薑茶的主要成分是蜂蜜、生薑和紅茶。除了生薑的作用,蜂蜜對於有心腦血管疾病、高血脂、高血壓的老年人來說,能迅速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加強心腦血管 [1] 功能,促進肝臟解毒,防止動脈硬化,促進睡眠。
⑹ 吃什麼能快速疏通瘀血,疏肝理氣
活血化瘀,忌食寒涼 - 多吃:黑豆、黃豆、香菇、茄子、油菜、羊血、芒果、番木瓜、海藻、海帶、紫菜、蘿卜、胡蘿卜、金橘、橙、柚子、桃、李子、山楂、醋、玫瑰花、綠茶、紅糖、黃酒、葡萄酒等具有活血、散結、行氣、疏肝解郁作用的食物。少吃油膩寒涼。 適度運動 - 心肺功能被喚起非常有助於消散淤血。但是中老年血瘀體質的人不宜參加劇烈、爆發、競技的運動。 保證規律睡眠 - 早睡早起是非常重要的,血瘀主要是因為肝氣不舒,最晚23點之前睡覺才能保證肝血更新。 樂觀專注 - 多多的和樂觀開朗的人在一起參與團體活動。培養一些興趣,讓自己沉浸在一種愛好里,體會聚精會神的樂趣。春分節氣小貼士春分節氣介紹春分是春季的第四個節氣,從太陽到達黃經0°時始。春分時,太陽直射赤道,其後北半球陽光直射點逐漸北移,日出越來越早。今年的春分為3.21-4.4。《春秋繁露》「至於仲春之月,陽在正東,陰在正西,謂之春分。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此節氣要注意潤燥祛火(南方若是濕冷則注意祛濕保暖)、節精養神。血淤體質春分飲食小貼士:適宜:春筍、白蘿卜、油菜、小白菜、生薑、芝麻、香菇、青魚春分時節,隨著陽氣越來越盛,在大量氣血從里向外走的這個過程中,如果氣血郁滯,最容易出現故疾復發或明顯地感到身體某些部位疼痛。而肝主疏泄,所以疏通氣血自然落實到肝的頭上。飲食上要多選擇春筍、白蘿卜、油菜、橘皮、韭菜、小白菜、生薑等養肝行氣之品。另外,春季多風,南方還會陰雨綿綿,風濕相結,易使人肢體關節疼痛。若你身在潮濕的地方,宜吃些祛風、除濕的食物,如芝麻、香菇、青魚、薄荷、蕎麥、紅豆、洋蔥等。少吃:肥肉、蟹黃、蛋黃、奶油、動物油、紅燒肉、肘子、涮羊肉厚味內積,易生熱、生痰,若逢陰雨天氣(尤其是南方),易阻滯於體內引發疾病。故飲食宜清淡,不宜吃紅燒肉、肘子、涮羊肉等肥厚之味、燥熱之食。平日里葷菜最好交替使用,一日一種,或搭配食用;做葷菜時可放些辛溫祛濕的調料,如生薑,橘皮絲。同時為了不影響氣血運行,肥肉、蟹黃、蛋黃、奶油、動物油等少食為好,它們滋膩、濕氣重,而且容易導致血脂增高。忌吃:黃花菜、大蒜、醬菜、雞蛋、小蒜、兔肉《雲笈七簽》曰:「是月勿食黃花菜、交陳葅,發痼痰,動宿氣。勿食大蒜,令人氣壅,關膈不通。勿食雞子,滯氣。勿食小蒜,傷人志。勿食兔肉、狐貉肉,令人神魂不安。《養生論》曰:「是月行途,勿食陰地流泉,令人發瘧瘴,又令腳軟。」血淤體質春分運動小貼士:戶外活動,勤動手腳春季運動是活血化瘀最廉價的方法。放風箏,爬山,在郊外或公園或樹林散步、做操,既可以促進血液循環、舒展肌肉,還可以放鬆心情。有些末梢循環不太好的血瘀質,手腳的溫度並不會隨著氣溫的升高而變得暖和,此時應多活動上、下肢。如果是手涼,就多做甩臂、推拳、甩拳等;如果是腳涼,可跳繩,或叉步跳、原地跑步。總之,讓自己動起來。血淤體質春分起居小貼士:防風護體,揉捏手指通經絡《黃帝內經》記載:「風為百病之長」,即是指風邪在各種致病外因中排第一位,它無孔不入,表裡內外均可遍及。此時氣溫雖然有所回暖,但多風,還是得多多防範的,以免引發風濕、過敏等疾病。每天關注次日天氣預告,若變天,宜做好防護准備。外出時關閉家裡門窗,以防風沙入內;備上薄的絲巾、口罩,護好口鼻、脖子;再者一件帶有帽子的防風外套也是不可少的。另外,為了讓氣血更好的運行,還可以每天揉捏手指指尖,能夠起到疏通經絡、調節陰陽的作用。因為在手指頭的兩側,分布著人體經絡的井穴。如果說人體的經絡是一條流動的河流,那麼井穴便像水流開始的泉源。血淤體質春分情緒小貼士:不以外物傷和氣,不敢做過當事宋神宗時代的潞公的養生格言是:「任意自適,不以外物傷和氣,不敢做過當事,酌中恰好即止。」意思是讓心意閑適而自得其樂,不勉強自己,也不強求別人,隨遇而安,豁達灑脫,樂觀開朗,身心自由。不要因為外在的事物傷了身體的和氣,也不要做過分或者不當的事情傷害了身心的和諧,以適中恰好為度。在這個陰陽相半的時節,更是應該如此,以保持情緒穩定,陰陽平衡。血淤體質春分茶飲小貼士:清肝去火茶清肝去火茶:菊花3克、玫瑰花3克、枸杞子3克,開水悶泡十分鍾。菊花,清肝明目,去火利咽;玫瑰花舒肝理氣,枸杞子滋補肝腎,清肝去火效果很好,是非常適合血瘀質春季飲用的茶飲。
⑺ 有什麼辦法通血管
提醒:身體經常出現這3種症狀,一定要引起注意了
1、頭暈
通常人體在健康狀態,腦部不缺乏氧氣和血液的時候,是不會出現頭暈的現象。但是如果時常感覺到頭暈的話,可能就是血脂偏高了。這是因為當我們的血脂升高之後,血液流速就會開始變得緩慢,時間一長血管中就會出現毒素和脂質堆積的情況。如果毒素堆積過多,就容易出現血管堵塞,腦血管也從而出現血流緩慢,就會引起大腦缺血缺氧的情況,也就出現頭暈的現象。
2、養成良好的習慣
高血脂作為一種長期的慢性病,也需要我們有足夠的耐心和毅力去克服,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我們將這些緩解血脂的小方法養成習慣。
當養成習慣每天去做,就是成功的一大步。像抽煙、喝酒這類的壞習慣我們也要戒掉,將我們生活保持在健康飲食、多補充水分、早睡早起,對於緩解高血脂來說就是贏。
⑻ 哪些草葯可以活血,促進血液循環呢..
活血通脈膠囊,中成葯,成分:水蛭。國葯准字Z0059。
功能主治破血逐瘀、活血散瘀、通經、通脈止痛。用於症瘕痞塊、血瘀閉經、跌打損傷及高脂血症、見有眩暈、胸悶、心痛、體胖等屬於痰瘀凝聚者。
1、穩定斑塊,疏通血管。
2、增加血流量,緩解疼痛,減輕症狀。
3、降血粘,通血管,抗凝溶栓。
⑼ 中葯求醫——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的偏方
中醫處方 (一) 【辨證】瘀血阻滯,日久化熱。 【治法】清熱解毒,活血止痛。 【方名】解毒活血湯。 【組成】銀花30克,玄參20克,當歸20克,丹參20克,紅花10克,蒲公英10克,紫花地丁10克,制乳香7.5克,制沒葯7.5克,生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葉漢幟方。 中醫處方 (二) 【辨證】寒濕入絡,氣血瘀滯。 【治法】溫經散寒,活血化瘀,去腐生肌。 【方名】回陽通脈飲。 【組成】黨參15克,白術15克,當歸15克,黃芪25克,乳香10克,沒葯10克,熟地20克,炮姜5克,肉桂5克,附子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徐淑芬方。 中醫處方 (三) 【辨證】寒邪外邪,絡脈不通,氣血阻滯。 【治法】溫經散寒,活血通絡。 【方名】溫經活血湯。 【組成】泡附子15克,乾薑6克,當歸15克,赤芍30克,地龍12克,雞血藤30克,牛膝15克,丹參30克,炙甘草6克,蜈蚣1條(研末沖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蘭少敏方。 中醫處方 (四) 【辨證】氣虛凝滯,熱毒熾盛。 【治法】益氣活血,清熱解毒。 【方名】芪忍歸草湯。 【組成】黃芪(鹽水炙)50克,忍冬藤50克,忍冬葉50克,當歸12克,甘草節8克。 【用法】先將葯入砂鍋內,加水適量,浸泡30分鍾再煎煮,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王秋俠方。 中醫處方 (五) 【辨證】風寒濕邪侵襲,郁久化熱,熱郁成毒,熱毒結聚於經絡。 【治法】清熱解毒,涼血活血。 【方名】活絡通脈清解湯。 【組成】元參90克,銀花藤90克,當歸60克,丹參60克,川芎40克,靈仙20克,路路通20克,皂角刺20克,蒲公英90克,土茯苓90克,甘草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另外此葯還可用於外洗。 【出處】僧焰如方。 中醫處方 (六) 【辨證】寒濕入絡,氣血瘀否,阻寒血脈。 【治法】活血化瘀,溫通經絡。 【方名】和營通絡湯。 【組成】當歸30克,血通15克,細辛6克,虻蟲3克,蟲3克,水蛭3克,靈仙24克,秦艽15克,桂枝15克,紅花10克,丹參20克,牛膝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李文亮方。 中醫處方 (七) 【辨證】寒凝瘀阻,瘀久化熱。 【治法】清熱解毒,祛濕通脈。 【方名】清營拓脈飲。 【組成】當歸50克,澤蘭50克,雙花50克,元參25克,生地25克,鉤藤25克,生黃芪50克,米殼20克,薏米30克,雞血藤25克,水蛭15克,生地20克,蟾酥0.0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李文亮方 中醫處方 (八) 【辨證】瘀血凝滯,脈道不通,郁久化熱。 【治法】清熱解毒,疏通血脈,涼血化瘀。 【方名】四妙勇安湯加味。 【組成】當歸60克,乳香10克,黃芪30克,銀花60克,劉寄奴12克,甘草30克,桃仁10克,元參30克,牛膝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鄭靜嫦方。 中醫處方 (九) 【辨證】火毒濕熱內盛,復因外感風邪,以致營衛不和,氣血凝滯,經絡阻隔。 【治法】清熱解毒活血化瘀。 【方名】雞香湯。 【組成】雞血藤30克,元參60克,雙花60克,甘草30克,乳香10克,土茯苓6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郭俊男方。 中醫處方(十) 【辨證】氣血兩虛,邪毒深重,毒延全身。 【治法】生肌,敗毒。 【方名】驅淫保脫湯。 【組成】苡米30克,茯苓60克,桂心3克,白術30克,車前子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候士林方
⑽ 活血化瘀的方法都有哪些
活血化瘀,用具有消散作用的、或能攻逐體內瘀血的葯物治療瘀血病證的方法。有通暢血脈,消散瘀滯,調經止痛的作用。適用范圍很廣,如瘀阻於心所致的胸悶心痛、口唇青紫;瘀阻於肺所致的胸痛咳血;瘀阻於肝所致的脅痛痞塊;瘀阻於胞宮所致的小腹疼痛,月經不調,痛經等;瘀阻於肢體所致的局部腫痛青紫;瘀阻於脈絡所致的半身不遂等。常用川芎、桃仁、紅花、赤芍、丹參、蒲黃、乳香、沒葯等葯物組成方劑,代表方劑有桃仁承氣湯、血府逐瘀湯、復元活血湯、溫經湯等。活血化瘀常同補氣、養血、溫經散寒、清熱、行氣、攻下等治法配合使用。臨床上具體使用該法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瘀血證有輕重,治療時應選用不同的方葯。 ②祛瘀過猛,易於傷正,因此常輔以益氣養血之品,使祛瘀而不傷正。 ③本法能促進血行,故凡出血證,婦女月經過多及孕婦均當慎用。 活血化瘀,不能從字面理解,通俗的理解是:各種不同原因引起的臟腑功能失調或者因為外力使局部血脈不通,導致在人體某一部位或組織血行不暢,引起疼痛甚至形成腫塊等組織上的變化。中葯活血化瘀是一種綜合調理作用,可調整臟腑功能,疏通血脈,消除疼痛,使病變部位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