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誘導表達
因為先要讓細菌增殖一段時間,同時合成表達所必需的酶,這時再加入誘導劑效率比較高。如果一開始就加入效果不佳。
② 正確誘導的方式有哪些
一、引趣啟發
興趣是一種激勵學生學習的潛在力量。在教學中,當一個學生對他所學的學科發生興趣時,就會積極、主動、愉快地去學習,而不會感到學習是一種沉重的負擔。心理學家指出,興趣可由客觀的生活意義和主觀情緒上的引導所致。那麼,讓教學回到人們所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去,常常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比如:我在進行「橢圓」教學時,先給學生舉一些日常生活中與橢圓有關的實例,啟發學生引入主要課程,會使學生的求知慾高漲。
二、演示啟發
演示啟發適宜於學生由於缺乏感性認識,而妨礙他們對問題的深入理解和細致分析時使用。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以實物或教具,進行示範性演示來講述或印證抽象的知識。比如:在立體幾何教學中,採用演示啟發是十分有效的教學手段,或在教學模型上指指點點,或用自製教具比比劃劃,不僅給學生提供鮮明的感性材料,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而且能發展學生的觀察、想像能力。
三、類比啟發
很多數學知識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有類似之處。學習新知識一般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新知識是舊知識的自然延續和升華,他們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以類比舊知識導入新知識,既有利於知識的掌握,又能體現知識的發生與遷移過程,培養和發展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增強他們數學發現的能力。比如:立體幾何和平面幾何的類比。在立體幾何教學中,教師應該經常啟發誘導學生回憶平面幾何知識,類比出立體幾何的相關內容。當然類比只是一種猜測,其正確性還有待於邏輯論證
③ pET載體如何誘導表達
PET系列是IPTG誘導表達的,一般構建了PET表達載體導入表達宿主菌(BL21等),用LB培養基在37度液體培養到OD600值0.7左右的時候,加入終濃度為0.1-1.0mM的IPTG(濃度對誘導表達影響不是很大,對於PET系統,對IPTG濃度要求稍高,建議直接採用1mM),然後再37度培養4小時左右,接著就可以收集菌體進行SDS-PAGE檢測了。需要注意的是,大腸桿菌表達系統表達真核生物的蛋白時絕大部分情況是會以包涵體形式表達的,即使是可溶性表達非常好的pET系統也不能避免。所以如果你表達的蛋白需要有活性的話,建議加入IPTG後,降低溫度進行誘導(25-30),這樣可以增加可溶性表達的蛋白的比例。另外如果只是用在制備抗體,那麼則可以不用管是否是包涵體表達。
④ 基因工程 誘導幾種方式
利用基因工程菌進行重組蛋白表達時,為什麼要向培養基中加入誘導物基因工程菌的培養不一定需要加入誘導劑,有時工程菌在生長過程中會產生所需的誘導劑。你所說的工程菌未得到所需要的蛋白質,並不是它未表達所需的蛋白質,可能是在細菌培養過程中所生產出的蛋白質以細菌所需的原料被細菌所消耗。另外,細菌在培養過程中會產生一些抑制目標蛋白質表達的激素,使目標蛋白不能表達,得不到所需蛋白質。
⑤ 誘導型表達載體是怎樣形成的
誘導型表達載體指啟動子必須在特殊的誘導條件下才有轉錄活性或比較高的轉錄活性的表達載體。外源基因處於這樣的啟動子下,必須在合適的誘導條件下才能表達。
採用這種表達載體獲得的轉基因生物便於人工控制,即使進入自然環境中,由於不存在合適的誘導條件,因此不能表達外源基因產物,也不會導致環境污染和影響生態系統的平衡。
可以認為這是一類較安全的基因表達載體,並且鑒於誘導表達載體能人為地控制基因時空的表達,將為基因治療的臨床應用及基礎研究提供良好的手段。目前用作誘導型的啟動子有二價金屬離子誘導啟動子、紅光誘導啟動子、熱誘導啟動子和乾旱誘導啟動子等。
⑥ 誘導表達的步驟
已發現的特異性啟動子主要包括器官特異性啟動子和誘導特異性啟動子。例如,收集根細胞外培養基檢測是否有該蛋白的表達和分泌。 至於改造載體那幾個步驟
⑦ 基因誘導表達是指什麼
inced expression of genes
王金生
寄主和病原物基因在相互作用下受活化或增強表達的現象。植物和病原物的基因多數是組成性表達,但也有在互作中起重要作用的基因是誘導表達,其中包括病原物對寄主的誘導和寄主對病原物的誘導。誘導的發生是寄主與病原物信息交流的結果。
病原物基因的誘導表達
病原物中誘導表達的基因包括胞外降解酶基因,植物保衛素解毒基因、真菌中與生長發育有關的基因及與寄主抗病基因互作的無毒基因等。
胞外降解酶基因
胞外降解酶是植物病原真菌和細菌的重要致病因子,降解植物表面角質層和細胞壁。其中角質水解酶和果膠降解酶是受寄主誘導的。
角質水解酶的誘導
茄類鐮孢豌豆專化型的角質水解酶關繫到真菌菌絲穿透植物角質層的能力。在培養基中加角質單體能加快該酶的積累。植物體內角質多體受真菌結構性表達的少量角質酶降解而釋放出角質單體,芽管受角質單體的誘導使產生的角質降解酶活性達到能穿透寄主的水平。在轉錄水平上已證明角質單體能誘導真菌核基因產生角質酶轉錄子(圖1)。
圖2 胼胝質和植物保衛素合成中信號傳遞途徑示意圖
ST:未知傳遞系統 GS:葡聚搪合成酶 R:受體 Cyt:細胞質 PK:蛋白激酶 PP:二磷酸糖苷
寄主基因誘導表達早期生理反應
通過對植物保衛素和胼胝質誘導合成的研究,發現早期共同的生理反應有Ca2+吸收、外部鹼化和K+滲漏,還有膜蛋白的磷酸化反應。根據抑制物試驗和劑量反應研究,認為各種植物保衛素激發子的刺激都是通過蛋白磷酸化/去磷酸化過程來傳遞的,然後再迅速引起離子傳遞的改變。1990年美國狄克遜(R.A.Dixon)在討論脅迫信號傳遞機制中,認為除膜透性、離子流、鈣和蛋白質激酶所參與的作用外,還有活性氧或者氧化還原狀的混亂在起作用。棉花、大豆和煙草細胞以大理輪枝菌激發子處理,由於過氧化氫的迅速產生使膜勢敏感和pH敏感的染料螢光減弱。這種在5分鍾後就已發生的變化與60小時後誘導的植物保衛素的活性是相關的。過氧化氫一方面在原位引發反應,另一方面還參與防衛基因活化所誘導的反應。
參考書目
Kauss,H.,Phosphoprotein-controlled changes in ion transport are common events in signal tranction for callose and Phytoalexin inction p.428~431 in Molecu-lar geneties of plant-microbe lmteraction vol.1,Kluwer Academic publi sher,1990.
⑧ 要實現外源基因有效表達,如何進行誘導表達,誘導後為什麼可以表達
要實現外源基因有效表達,如何進行誘導表達
提高外源基因表達效率的途徑有很多,可以歸納如下:⑴提高啟動子強度,⑵縮短啟動子同克隆基因間距離 ⑶高效的翻譯起始序列 ⑷高效的轉錄終止區 ⑸提高質粒拷貝數及穩定性 ⑹用以下方法提高翻譯水平:①調整SD序列與AUG間的距離②用點突變的方法改變某些鹼基③增加mRNA的穩定性的⑺減輕細胞的代謝負荷:①誘導表達②表達載體的誘導復制⑻提高表達蛋白的穩定性,防止其降①克隆一段原核序列,表達融合蛋白②採用某種突變菌株③表達分泌蛋白質.
⑨ 組成型表達和誘導型表達
基因表達組成型:基因表達不受時期、部位、環境影響,沒有時空特異性.而誘導型則是表達受到誘導物的調控.
採用組成型表達就是可以促使我們的基因不受限制的表達,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表達量;誘導型表達就可以人為的控制基因表達的時間點,可以有效的避免基因表達產物對宿主前期生長造成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