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田徑反應速度訓練方法有哪些

田徑反應速度訓練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2-06 21:11:37

1. 訓練反應速度的方法

反應能力指的是人體在受到外界刺激而做出的反應狀態。下面,我們來看看如何訓練自己的反應能力吧。


操作方法
01
充足的睡眠
要保證自己有充足的睡眠,根據科學研究發現成年人每天應該睡覺8小時,經常熬夜會加速腦細胞死亡,從而導致腦退化等症狀,如果沒有足夠的睡眠,那麼人們的反應能力也會大大下降。


02
供氧不足
如果經常處於供氧不足的環境下,那麼也有可能會導致人們的呼吸不暢通,從而造成反應能力下降的現象。因此,平時應該時常打開門窗通通風,在辦公室工作的時候也應該走動走動。


03
補充營養
另外應該保證身體具有充足的營養,如果營養不足的話,也會導致人們的反應能力下降。平時應該吃些富含營養的食物,少吃那些垃圾食品。


04
堅持運動
每天要抽出一定的時候來做運動,比如跑步、騎自行車等運動,這樣可以促進人體的血液循環,從而提高人們的反應能力。

2. 如何提升百米的啟動和反應速度有哪些訓練的方法

每次速度訓練課前後要多做一些擺動性練習,可以消除肌肉酸脹感,有利於減少能量消耗,並能更好地保持肌肉彈性。提高速度耐力練習:120米、150米、200米等,彎道用70-80%的力量,入直道後全力加速;(根據體力1-3次)目的是增加速度耐力。所以身體素質的提高需要你提高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肌肉的爆發力、協調性、關節活動度、敏捷能力等。技術能力的訓練可以訓練一些抗阻力沖刺跑、輔助沖刺跑、和一些專項技術的練習等等。

單腿的增強式跳躍訓練關節力量練習應安排在位移速度練習之前,速度耐力訓練後,再進行「長跳」練習,有助於提高保持高速的能力和加大步幅。 短跑的專門性練習,應該多加練習,掌握技術精髓,運用在跑動中。素質練習及力量練習應加大加深,提升自身素質。訓練中多動腦,不要盲目亂跑,達不到效果目的,進步緩慢。

如果有起跑器的話可以把身體放低,前傾,具體前傾多少你可以自己去實驗一下,看看你能前傾多少起跑不會跌倒 不過不能前傾太多,容易跌。發展跑速的練習不可同各種跑的耐力練習相結合,也不可以同力量耐力相結合進行練習。

3. 什麼是反應速度訓練的主要手段

(1)利用突然發出的信號提高運動員對簡單信號的反應速度。如利用光、聲(鼓掌)信號讓運動員做出相應的反應動作。這種訓練手段對初學者效果是顯著的。對有一定訓練水平的運動員來說效果就一般了。現代廣泛利用電子技術作各種信號,訓練運動員的反應速度。

(2)利用運動感覺法。運動感覺法的運用一般要經過三個階段。低一階段是讓運動員以最快的速度對某一個信號做出應答反應。然後教練員把運動員所花費的時間告訴運動員;第二階段是讓運動員再以最怪快的速度對某一個信號做出應答反應。可是,這次不是教練先告訴運動員花費了多少時間,而是運動員自己回答他所花費的時間,然後教練原員再把運動員實際所用的時間告訴運動員,使運動員把實際所花費的時間與他感覺所用的時間進行比較,進而提高運動員對時間感覺的准確性;第三階段是教練原員要求運動員按事先規定的時間去完成某一反應的訓練,這種訓練可以提高運動員對時間判斷的能力,促進其轉移到反應速度提高。

(3)移動目標的訓練。運動員對移動目標能迅速地做出應答反應,一般是要經過看或聽到目標所發出的信號,判斷目標移動的方位及速度;運動員選擇自己的移動(應達)方案、和實現移動方案四個步驟。其中反應的潛伏期第二步驟是較長的,判斷目標的移動方位及速度是否正確與否,會導致選擇移動方案的正確。因此第二步是訓練的重點,縮小目標與運動員之間的距離。

(4)選擇性訓練。具體做法是:隨著各信號復雜程度的變化讓運動員做出相應的因答動作。如教練員喊蹲下同時坐下蹲動作,或運動員站不動;教練員向左轉,運動員則向右轉;或教練員喊一、二、三、其中某一數字時,允動員應及時做出相應(事先規定)應答動作。

4. 發展反應速度的訓練方法有哪些

1各種球類運動。(1)雙手推滾球→接著起跑追趕滾動球的練習(2)雙手向前上拋出球→接著跑出追趕並接住球的練習

2各種游戲性質的反應練習。

3發令或聽信號(口令、掌聲等)的蹬起跑器的練習。半蹲踞式姿勢,聽到槍聲迅速向上跳起並觸及高物。

4最快速度的擺臂練習。持續時間5~10~20秒;

5最高頻率的各種形式高抬腿跑。持續時間5~10秒;

6最快頻率的小步跑、半高抬腿跑。距離30~40米;

7快速後蹬跑。完成距離50~100米(計時、計步);

8快速跨步跑。完成距離50~100米(計時、計步);

9快速單足跑。完成距離30~60米(計時、計步)。

10直立姿勢開始。逐漸各前傾斜接著快速跑出。

11在2~3度的斜跑道上。快速完成上坡或下坡加速跑練習,距離40~50米。

5. 發展反應速度和動作速度的訓練方法有什麼

(1)做各種球類運動:

①雙手推滾球→接著起跑追趕滾動球的練習;

②雙手向前上拋出球→接著跑出追趕並接住球的練習。

(2)各種游戲性質的反應練習;

(3)發令或聽信號(口令、掌聲等)的蹬起跑器的練習;

(4)半蹲踞式姿勢,聽到槍聲迅速向上跳起並觸及高物;

(5)最快速度的擺臂練習,持續時間5~10~20秒;

(6)最高頻率的各種形式高抬腿跑,持續時間5~10秒;

(7)最快頻率的小步跑、半高抬腿跑,距離30~40米;

(8)快速後蹬跑,完成距離50~100米(計時、計步);

(9)快速跨步跑,完成距離50~100米(計時、計步);

(10)快速單足跑,完成距離30~60米(計時、計步);

(11)直立姿勢開始,逐漸各前傾斜接著快速跑出;

(12)在2~3度的斜跑道上,快速完成上坡或下坡加速跑練習,距離40~50米,雙手擺臂前腳掌抬起後腳跟。

6. 田徑400米訓練方法有哪些

一、准備期

這個時期主要是提高運動員跑的能力,同時發展各項身體素質和改進跑的技術。時間大約為4個月,大約從11月份到次年的2月份。訓練安排如下:
(一)周一
早操4000米,要求每千米3分45秒~3分50秒,通過有氧訓練,提高心肺功能。注意韌帶拉伸及跑的技術改正。
下午:速度訓練,訓練內容:30米X4次、60米X4次、120米X3次(主要在彎道上進行,模擬起跑後的加速過程)。
素質訓練:小負荷的半蹲起,負重直膝跳,快速低強度的卧推,腰腹肌練習。
(二)周二
專項力量,抓舉40~50公斤X3~4組X3次。深蹲,小腿屈伸,卧推70%~90%X6~8組x3~6次。
跨步跳100米X4次X2組(要求積極扒地,從而在跑的過程中實現短支撐和向前性),慢跑放鬆。
(三)周三
早操4000米。要求同周一。
下午:跑的能力練習。200米變速跑X8次X2組(每個200米要求用27~27.5秒完成,中間走100米休息,要求走100米時間不能超過1分鍾)。
(四)周四
專項力量,深蹲,小腿屈伸70%~90%X6~8組X3~6次。半蹲40%~60%X10~12次X3~5組卧推40%~60%X12~15次X3~5組。
跨步跳100米X4次X2組(要求積極扒地,從而在跑的過程中實現短支撐和向前性)。
負重弓箭步走40米X4次(這項練習能很好地擴大跑的步輻,是400米跑很重要的要求)。
慢跑放鬆。
(五)周五
早操4000米。
下午:跑的能力練習。200米變速跑X8次X2組(要求同周三)。
(六)周六
專項耐力600米X2次(要求1分28~1分30秒,間歇10分鍾),專項速度300米X2次(要求37秒5~38秒,間歇10分鍾)(註:通過超專項距離的600米訓練能大大提高自身的無氧糖酵解。而300米則是提高速度耐力)。
(七)周日
休息,通過這一階段的訓練能大大提高跑的能力。並在技術上有所改進,為下一階段的訓練打下良好基礎。

二、賽前訓練

訓練時間2~3個月一般是3~5月份。這個階段主要是在上一階段的訓練基礎上進行大強度、有針對性地專項訓練,從而達到從量變到質變的效果。
(一)周一
早操4000米,要求每千米3分45秒~3分50秒,通過有氧訓練,提高心肺功能。
下午:速度訓練,60米X3次,100米X4次,120米X3次(主要在彎道上進行,模擬起跑後的加速過程),200米X3次(60米和100米的強度要求用90%的強度完成,200米要求24秒左右)。
擺臂練習,腰腹肌練習。
(二)周二
200米變速跑X8次X2組(每個200米要求用26.5~27秒完成,中間走100米休息,要求走的100米時間不能超過1分鍾。提高強度。主要是發展抗乳酸能力)。
(三)周三
專項力量,抓舉40~50公斤X3~4組x3次。深蹲,小腿屈伸,卧推70%~90%X6~8組X3~6次。壺鈴蹬跳X20個X5組。
跨步跳60米x4次x2組(要求積極扒地,從而在跑的過程中實現短支撐和向前性,同時提高跨步跳的速度)。
200米X3次(把200米的速度和節奏提升到400米比賽時前200米的模式)。
(四)周四
400米測試(要求掌握好自己的速度節奏,要求步幅大,有節奏感)。
(五)周五
200米變速跑X8次X2組(要求同周二)。
(六)周六
專項耐力600米X2次(要求1分25~1分27秒,間歇8分鍾),專項速度300米X2次(要求36秒5~37秒,間歇10分鍾。註:通過超專項距離的600米訓練能大大提高自身的無氧糖酵解能力。而300米則是提高速度耐力)。
(七)周日
休息,這一階段的訓練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能大大提高速度和速度耐力。並有很強的抗乳酸的能力。是比賽取得好成績的重點。這一階段訓練的特點是強度大,要求高。

三、賽前調整

一般是賽前一周,因為上一階段的大強度訓練身體可能出現疲勞,因而利用這一階段把身體狀態調到最好,同時有條件可攝入一些利於恢復的營養品。調整的訓練安排如下:
(一)周一
早操4000米,下午,150米X4次X2組(強度中等)。
(二)周二
4000米有氧跑,200米X3次(仍以400米前200米的節奏跑)。
(三)周三
力量訓練,深蹲,小腿屈伸,卧推70%~90%X6~8組X3~6次。擺臂練習。
(四)周四
早操20分鍾自由跑,下午休息。
(五)周五
200米變速X6次X2組(強度200米27.5秒左右)。
(六)周六
做一個賽前的准備活動。
(七)周日
休息
400米的訓練方法有很多,主要是根據項目特點進行練習,同時還要根據不同類型的運動員進行不同的訓練。只要堅持系統的訓練,就能大幅度提高運動成績.

7. 田徑中的短跑,應該怎麼跑有什麼訓練方法

在短跑中,最好快速起步,在中間車道按順序加速,最後跑到終點。這種節奏對運動員的大腿肌肉和上肢擺動非常實用,而且道路很平坦!此時事故時有發生:運動員身體重心不平衡,前傾,造成傷害。這類事件主要發生在沖刺階段。記住不要突然而猛烈地奔跑,要有秩序地工作!

短跑的訓練方法是圍繞整個技術動作設計訓練計劃。在短跑肌力訓練中,主要是提高肌力和肌肉收縮速度。肌肉收縮的方法和肌肉形成的手段非常重要:例如,肌肉力量的基礎訓練應與吸入、呼吸和呼氣相結合,緩慢的肌肉收縮、停止、收緊和放鬆以及負重訓練應在集體仰卧起坐中進行大約8~12次。這樣,訓練肌肉的面積增加,肌肉突起測量肌肉的緯度,例如,劉翔用20公斤重的燒烤部位練習軀干肌肉力量後,肌肉衰竭嚴重影響了劉翔的身體力量。教練孫海平在球童負重訓練組結束時立即進行徒手阻力的軀干肌肉快速收縮訓練,為了改變肌肉收縮速度,提高劉翔中心區肌肉力量的爆發力。

8. 田徑訓練方法

在田徑訓練中,教練員都面臨著一個令人費腦筋的問題:如何安排一堂對運動員來說負荷量和強度都恰如其分的訓練課。許多成功的教練員和運動員都意識到:單一的、思路狹窄的訓練指導思想是難以引導運動員走向世界頂級運動高峰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一種訓練方法都有其長處和短處,要不斷的提高成績水平,需要多思維、多方法指導運動員訓練。那麼,最好的指導訓練就是要把各種訓練方法的精華有機的結合起來。

從世界田徑的發展來看,每一次新的訓練方法的推出,都涌現出了一批傑出的運動員和好成績。從第一屆奧運會的100多年算起,沿著訓練方法對運動成績的提高所起的作用軌跡來看,歷經了自然簡單練習階段(19世紀末到20世紀20年代),運動員表現出個體的隨意性;雛形技術整合階段(20世紀30年代到20世紀50年代),涌現出了如法特萊克、持續訓練、間歇訓練等訓練方法;大運動量及模塊化訓練階段(20世紀50年代到20世紀80年代初),則有如超負荷訓練、循環訓練、計算訓練等方法;其後至今則進入了科學化訓練(人機對話)階段,其特點是集多領域、多學科高端科技之合成體。

從日常的、具體的田徑訓練來說,比較常用的有計算訓練法。所謂計算訓練法就是把不同形式的間歇訓練、重復訓練和持續訓練結合起來,用一些經過微機處理的「速度表」,來確定不同項目、不同水平的運動員在訓練課中所要應用的速度、重復次數和間歇時間。這種訓練方法很實用,也很受一些沒有教練指導的運動員歡迎,但計算起來有一些麻煩,另外,使用時首先要確定自己的最高項目水平。有一本書《計算訓練法》,很不錯,有了它,你就可以省許多事了。這種訓練方法的使用高手首推馬俊仁教練,在實際運用中,他把速度和速度耐力很好的柔和在了一起,真正做到了以短促長、以長補短,創下了包攬從800米到馬拉松的所有世界紀錄的輝煌。值得說明的是,計算訓練法不適合少兒運動員,因為相比較而言,這種訓練方法比較嚴謹,不利於少兒運動員的全面發展。

循環訓練法和超等長訓練法是發展力量耐力和全面身體素質的好訓練方法,當然主要用於有側重的發展專項素質。這兩種訓練方法的優點是具有多變性和靈活性。教練員和運動員可根據不同運動員、不同發展時期,添加、減少或改變其中的練習科目,避免了許多訓練方法長期使用後運動員所產生的消極適用,使運動員不斷接受新的訓練刺激。這兩種訓練方法幾乎可用於運動員全身所有肌肉群練習,但要求運動員一定要盡可能的與自己專項緊密結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這里不妨舉一個很好的例子:奧運冠軍劉翔去年腳部受傷,不能上跑道訓練,孫海平教練成功的借鑒了這兩種訓練方法,在此期間,他狠抓了劉翔的專項身體素質訓練,結果傷愈復出不久就打破了沉睡已久的100米欄世界紀錄。從而也印證了孫海平教練所說:速度不只是在跑道上練出來的。

當今,融入了高科技的訓練方法如:高原訓練、血乳酸訓練、模式程序化訓練、人機輔助對話式訓練等,由於非常專業和所需設備及維護、使用昂貴,一般教練員和運動員接觸不到這種層次,在此不多做討論。

其實如今各種訓練方法的劃分已不再是那麼涇渭分明,各種訓練方法融會貫通,密切結合。需要教練員靈活掌握,在訓練實踐中合理使用。什麼樣的訓練方法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掌握了訓練方法的人的大腦,正所謂「謀事在天,成事在人」。

9. 反應速度的反應速度的主要訓練方法


(1)信號刺激法
利用突然發出的信號提高運動員對信號的反應能力。該方法要求運動員能對各種信號迅速做出反應,如通過教練員的口令、鳴哨和鳴槍等信號,提高起跑、入水和起劃的反應能力。
(2)運動感覺法
通過提高運動員本體感受及對時間空間的感知能力,來提高反應能力的方法。運用運動感覺反應練習的具體步驟:對信號快速做出應答後,由教練員告知反應時間;對信號快速做出應答後,教練員要求運動員自己報告估計的時間,然後教練員再告訴准確時間;最後要求運動員按事先確定的時間完成動作。這種練習可以提高運動員對時間判斷的能力。
(3)移動目標練習
對移動目標(如球、對手或教練員)的變化做出反應的練習方法。適合於球類項目的防守動作、擊劍、乒乓、排球、羽毛球、冰球等項目的反應速度訓練。具體步驟:第一步,看和聽移動目標的信號;第二步,判斷移動目標運動的方向和速度;第三步,確定對移動目標信號做出反應的應答方案;第四步,做出應答反應動作。其中判斷目標的移動方位、速度的快慢和准確性會直接影響所選擇應答方案的正誤。訓練中可逐漸提高難度,如做第二步時,可縮短與目標的距離或提高目標移動的速度。
⑷選擇性信號反應練習
運動員通過對幾種復合信號做出選擇性判斷,只對其中一種信號做出應答反應來提高反應速度的訓練方法。該方法主要是提高運動員對運動中出現的復合信號(如對對手的真假動作中的真動作)迅速做出判斷反應的能力。練習時,隨著信號復雜程度的變化,讓運動員做出相反的應答動作,是一種重要的練習內容。如教練員喊下蹲同時做下蹲動作,運動員站立不動;教練員喊向左轉,運動員則向右轉;或教練員喊一、二、三、四中某一個數字時,運動員應及時做出相應(事先規定)的動作等。

10. 速度訓練的方法有哪些

速度訓練也是提高彈跳力的一個重要方面。

反復沖刺訓練還是有必要的。30次,50次,也許80次,那就要看你的吃苦精神了。所謂沖刺,要求你自己在准備活動後全速往前沖,而不是中速。專項速度訓練同大力量訓練相同,不必天天練,每周三小時即可。還要特別注意運用小;力量訓練手段增強大腿後側肌肉群的力量。

各種專門的彈跳練習手段非常多,諸如跳繩、跳欄、摸籃圈、摸小黑框上沿,甚至摸籃板上沿。

最後,要提一提神經系統和彈跳力的關系。我們已經知道速度、力量、協調性、柔韌性、靈活性這些素質在瞬間綜合向下作用於地面時就產生彈跳力,那麼什麼東西是這些素質在瞬間同時爆發呢?就是動機和運動神經系統。也就是說,如果你真的想高居一切人之上,你就必須想盡一切辦法使自己的運動神經系統想自己全身的肌肉發出最強的沖動信號。這種強刺激迫使肌肉群激烈收縮產生巨大能量,肌肉群劇烈收縮有反過來促使運動神經系統更靈活,能發出更強烈的沖動。兩者相互促進,你就越跳越高。然而,這也是難點中的難點,沒有超強的動機,運動神經系統就沒有超強的沖動,一切所謂的科學化、現代化、管理、訓練方法和手段全是廢話。

閱讀全文

與田徑反應速度訓練方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編織披肩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136
集體備課的步驟和方法微博 瀏覽:802
易拉罐做花籃簡單方法 瀏覽:706
如何抓住漲跌的方法 瀏覽:844
種草花常用方法 瀏覽:222
租戶如何對付物業最有效的方法 瀏覽:534
五級量化表分析方法 瀏覽:356
綁魚鉤的方法簡單圖解 瀏覽:782
石廠輸送帶的安裝方法 瀏覽:851
防爆棍正確使用方法 瀏覽:633
藍牙連接檢測設備方法 瀏覽:72
姬存希煥顏乳使用方法 瀏覽:786
鰻麥雞胸沙拉的食用方法 瀏覽:322
胸下肌鍛煉方法圖解 瀏覽:677
數字萬用表電容測量方法 瀏覽:591
電腦怎樣復原系統文件和設置方法 瀏覽:645
小產串門怎麼破解方法 瀏覽:440
電商拍照構圖方法和技巧 瀏覽:924
15乘以35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802
老人尿失禁治療方法 瀏覽: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