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辨別真假中華民國三年袁大頭錢幣
民國三年版正面為袁世凱側面像,上列「中華民國三年」。「年」字後沒有「造」字,其他年版都在「年」字後面有一「造」字。三年版「民」字中有一「點」,而其他年版民字無「點」。三年版有老模和新模兩種模具,老模具為185道邊齒,新模具為170道邊齒,鑄量都較多,屬普通流通版。另外有數種鑄造量較少的版別:
1.「O」記版。即在嘉禾圖案中有「O」形暗記,在嘉禾結帶處呈橫「8」字形,左上方的帶孔中有一極小的「O」形圓圈,而且袁像下巴前衣領未封領,肩章較寬,五星比較凸出。
2.粗發版。袁頭發較粗,發型呈波浪。嘉禾結帶沒有形成縱橫交叉「8」的結花,右邊一束嘉禾結帶處形成一個不規則的圓。
3.三角圓版。此幣背面圓字內的「口」字形成「△」形,而其他版別是「厶」形。
4.開口貝版。此幣壹圓的「圓」字內「貝」字最下一橫未與豎筆連接,形成「開口貝」。該版袁像肩章條紋明顯,袁眼中有一從上至下的直線,俗稱「睜眼」,這一特徵也是其他版別未見的。
5.加鑄「甘肅」兩字版。此幣系甘肅蘭州造幣廠沿用民國三年版舊模,在袁像左右加鑄「甘肅」兩字,其餘與開口貝版相同,鑄量僅數萬枚。
6.簽字版。此為天津造幣廠試鑄樣幣,並未流通。該幣在袁像右側刻有一豎行英文字母「L.GioRGi」,是在華外籍鑄幣專家義大利雕刻師「魯爾治·喬治」簽名縮寫。
7.「T」字邊、鷹洋邊。此兩種幣均為天津造幣總廠試鑄樣幣。正、背圖案與流通的一般袁大頭相同,僅在邊齒上為「T」字形邊或為鷹洋幣形邊。
2. 中華民國袁大頭怎麼辨別真假
一、聽聲音
利用銀元相互撞擊發出的聲音來辨別。用一個指尖向上輕輕頂住銀元的中央,用另一枚銀元撞擊這枚銀元的邊緣部位,發出的聲音輕脆,柔和,是真銀元。如聲音發尖而高,帶有銅聲,是含銅很多的低成分假銀元。如聲音低而嘶啞,周邊不一致,就是包皮、挖補的假銀元。
二、驗邊齒
真的袁大頭邊齒的兩條粗齒里有一條細齒?而假袁大頭的細齒則模糊不清。
三、稱重量
銀元的標准重量應是26.8克,成色88%。正常的銀元經過流通磨損後,重量也應達到25.8克。
四、酸檢驗
在銀元上滴上一滴硝酸,如發現銀元冒綠泡或變黑,就是成分不足或假銀元。而銅芯銀元只要是一觸及硝酸,便會失去光澤。如是鍍銀,鍍銀表層很容易脫落,且脫落部分極易生銹。
(2)民國紙幣真假鑒別方法擴展閱讀:
袁大頭是民國時期主要流通貨幣之一,「袁大頭」是對袁世凱像系列硬幣的口語俗稱,嚴謹點說叫「袁世凱像背嘉禾銀幣」。北洋政府為了整頓幣制,劃一銀幣,於民國三年(1914年)二月,頒布《國幣條例》十三條,決定實行銀本位制度。
《國幣條例》規定:"以庫平純銀六錢四分八厘為價格之單位,定名為圓","一圓銀幣,總重七錢二分,銀八九,銅一一","一圓銀幣用數無限制",即以一圓銀幣為無限法償的本位貸幣。
根據這一規定,於1914年12月及1915年2月, 先後由造幣總廠及江南造幣廠開鑄一圓銀幣,幣面鐫刻袁世凱頭像,俗稱"袁頭幣"或"袁大頭"。
民國建立後,中央財政幾乎有出無入,財政危機十分嚴重。若沒有銀元的充分准備和廣泛流通,紙幣信用亦難確立。此時此刻,幣制改革已是刻不容緩—「袁大頭」銀元正是基於此而誕生的,也是銀元發展的必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