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大學生上課現狀及解決方法

大學生上課現狀及解決方法

發布時間:2022-12-12 17:37:36

Ⅰ 大學生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大學生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如下:

1、課堂的情景 學生上課有時睡覺、玩手機,不能有效將注意力集中聽課,做些與課堂無關的事情,教師每節課的辛苦講解其實都是一種勞動成果,試問一個不懂得尊重他人勞動成果的人拿什麼談學習?

不良的學習方法只會給學生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學習效率不高導致惡性循環。鼓勵學生參加各種社團活動,放鬆大腦同時增長見識,使身心在愉快中成長,也有利於學習效率的提高。

問題根源究竟在哪如何解決問題:

(1)時間觀念不強,無競爭意識。進入大學之後,脫離了中學時代「三點一線」的生活模式,大多數同學在開學前半個學期一直處於迷茫期,對大學里的新生事物充滿了好奇。只求「六十分萬歲」,專業課不掛科,選修課去與不去完全看心情。

(2)生活壓力過小,無緊迫思維。上面也提到,進入高校學習,很多同學對中學時代「朝五晚九」的生活學習模式進行了完完全全的摒棄,認為大學就是張揚個性、完全自由、放鬆自我的平台,毫無緊迫的思維,對時間認知沒有清楚的認識,以至於走進「時間誤區」。

綜合上述提到的情況,我們必須從源頭上解決問題的根本,也就必須追根溯源,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為當代大學生的他們指明之後的道路,使他們盡早走出盲區和誤區。作為老師要深入剖析問題,多走到同學們中間去發現同學們切身需要的是什麼,發現他們的興趣之所在。

Ⅱ 大學生上課現狀

本人是一個大三老學姐,在經歷了一個不太完全的大學生課堂之後,可以把大學生的上課現狀總結為以下幾種:

1、認真聽課型

這類人說的就是我們身邊的卷王大軍,他們課上總是能夠保持充足的狀態,十足的精神,飽滿的熱情

跟著老師的思路,認真回答問題,和老師互動,課堂上講的知識點都能夠及時弄懂並做好記錄

這種學生往往能夠取得很不錯的成績,經常活躍在評價評優的一線平時可以向他們看齊,觀察他們的學習習慣,提高自己

1、讀ppt型

這類課程往往是一些職業生涯規劃,中國近代史,馬原毛概等,老師們無法進行更深入的講解,同學們也大都已經掌握內容這個時候,老師就會選擇將自己的ppt內容呈現出來,並且給學生們答疑解惑

2、頻繁點名型

這類課程主要是專業課,或是小班課,老師通過點名的方式,來使同學們注意集中,注意聽講同時記錄平時分,這種類型的課程對於平時分的把控就會很嚴格

3、課堂討論型

這類課程主要是案例分析課,老師傾向於提供案例供大家討論,然後在其中講述知識點這類課程的課堂活躍度相對高一些

同學們也能夠積極的發表自己的意見,知識的吸收也就更加明顯

5、打成一片型

這類課程的老師往往與同學們年齡相仿,他們能夠懂的學生的想法,並且給他們做出正確的領導

這類課程的課堂氛圍十分輕松,也很和諧活躍

總而言之,不管上課的狀態如何,如果我們能夠對自己負責,問心無愧,對未來負責,上課現狀怎麼樣也無傷大雅。

Ⅲ 大學生課堂問題行為現狀原因與教育對策教育論文

大學生課堂問題行為現狀原因與教育對策教育論文

摘要:目前,大學生課堂問題行為表現多樣,頻率增多,這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知識底蘊的積累和能力的發展。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即大學生自身因素、學校因素和家庭、社會因素。最後,在剖析原因的基礎上,提出了解決的教育對策。

關鍵詞:課堂問題行為;現狀;原因;教育對策

「課堂問題行為是指在課堂情境中發生的,違反課堂規則、妨礙及干擾課堂學習活動的正常進行或影響教學效率和學習效益的行為。」課堂問題行為不僅影響學生知識底蘊的積累、能力的發展,而且影響其個性社會化的發展。目前,我國學者對中小學生的課堂問題行為較為關注,而對大學生的課堂問題行為研究較少。為此,本研究在調查大學生課堂問題行為現狀的基礎上,對其成因進行了系統分析,並提出了解決的對策。

1大學生課堂問題行為現狀

本課題組對某高校38次授課活動(共涉及2473人)進行了課堂觀察,發現主要問題如下:

(1)大學生的課堂問題行為普遍存在。其中,上課說話問題最為突出,逃課行為位居第二位,看課外書居於第三位,以後依次是睡覺、玩弄手機、聽MP3、遲到、早退及吃零食。具體見下表:

(2)從課程性質來看,選修課的課堂問題行為最為嚴重,逃課率達到了26%,來上課的同學中約74%的人沒有認真聽課;其次是公共基礎課,上課說話占總人數的33%,約70%的人不同程度地違反課堂紀律;最後是專業課,課堂問題行為比率也近50%。

(3)從專業來看,文科專業學生的課堂問題行為發生率比理科高2%。文科最主要的問題是上課說話,約為總人數的23%,而理科則主要是逃課問題,占總人數的19%。

(4)從年級來看,問題行為的發生率與年級成反比。大四學生的課堂問題行為最多,幾乎有90%的學生在忙與課堂無關的的事情;大三學生的問題行為位居第二,上課的學生有70%的人沒認真聽課;大二學生的問題行為率占總人數的68%;大一學生的問題行為率為60%。

2大學生課堂問題行為產生的原因

大學課堂問題行為竟如此之猖獗,讓研究人員有些始料不及,在與部分學生的訪談中,了解到主要原因如下。

2.1大學生自身因素

(1)缺乏學習動力。歷經十年寒窗苦,終於考上了大學的莘莘學子,沒有了升學的重壓,沒有了父母的看管,加上奮斗目標的缺失所導致的'「目標間歇期」的出現,使一部分大學生對學習產生了倦怠情緒。他們上課時得過且過,「想干什麼就干什麼」,缺乏積極進取的鬥志和學習的動力,於是便在課堂學習中表現出對學習不感興趣、注意力分散,各種課堂問題行為也應運而生。

(2)自我約束能力弱。部分大學生在學習時對所學專業或所上的課程不感興趣,他們認為這些課程對今後的發展沒有用處,從心理上排斥這些課程。而目前的大學生普遍缺乏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能力,久而久之,一部分學生就會出現課堂問題行為。

(3)以自學為主的學習方式。大學的學習方式跟中學不一樣。中學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來使學生獲得知識,而大學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學生通過自學來獲得知識、鞏固知識。大學里有些學習內容,如有些社會學科的內容,學生是可以通過自學去掌握的。平時不聽課,考試前突擊一下,照樣可以過關。這可能也是為什麼文科課堂的問題行為比理科課堂的多,公共課比專業課多的原因之一。

2.2學校因素

(1)部分教師業務水平不高。首先,有些大學教師知識更新速度慢,講課內容陳舊、缺少時代感,學生很少能投入到課程中去。其次,有的教師的教學方式、方法不靈活,自始至終都採取「滿堂灌策略」。這種方式不顧學生的學習心理,使課堂失去了一些學生的關注。

(2)課堂教學管理不嚴。大學課堂的管理較為寬松,主要是任課教師或教務處偶爾抽查點名,對逃課超過1/3的學生會取消期末考試或評獎資格,而對上課不聽講的學生卻少有管理、制約的辦法。

2.3家庭、社會因素

(1)家庭教養方式有欠妥當。當前的大學生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很多家長對這些家中的「寶貝」嬌慣溺愛、縱容放任,這種方式容易養成學生的自我中心、甚至玩世不恭的行為模式,他們不會對上課認真,自然就會在上課的時候依然我行我素,違反課堂紀律。

(2)社會環境的消極影響。首先,就業的壓力迫使部分同學離開課堂,為考研、考證或為就業奔走。其次,較高的學費使得部分學生在校外做兼職,逃課有時是不可避免的。第三,社會對大學生的認同感降低,認為當今的大學生有太多的缺點,這使得大學生越來越背離自身的價值感。大學生的自我認同感不斷下降,課堂的問題行為之風也就愈演愈烈了。

3大學生課堂問題行為的教育對策

3.1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加強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有研究表明「學生的動機和抱負水平越高,則學習勁頭越足,課堂問題行為就越少」。因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採取新穎的教學內容與靈活的教學方式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成就感。

3.2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強化師德意識

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起主導作用,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強化教師的教學基本技能,積累教學經驗,增強教師的責任意識,調動教師教學積極性,這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克服學生不良課堂行為的重要之舉。在大學課堂中,教師應該認真探索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精心備課,製作多媒體課件,以提高講課的質量和教學效果;對教材內容加強研究,進行試點探索,尋求最適合大學生發展的教學內容。在設置課程內容時,要根據現代教學理論,堅持以活動促進發展的指導思想,加強課程的綜合性和實踐性,最大限度地讓大學生參與教學活動,進而減少學生的問題行為。

3.3變革課堂管理,優化育人環境

當前的課堂管理模式或通過教師的權威實施課堂控制,或對學生的問題行為視而不見、不加干預。現實證明,這兩種課堂管理模式對大學生來講是無效的,甚至會讓事情更糟。唯有民主型的管理模式才會讓大學生樂於接受。課堂管理的形勢提醒教師:只是鑽研本學科的知識技能是遠遠不夠的。大學教師還必須深入研究教學管理理論,在管理上為學生確立未來的方向,「爭取學生的合作與支持,在過程上注重激勵和鼓舞,通過滿足或喚起學生的需求激勵學生不斷克服面臨的各種障礙」。

3.4聯合家庭、社會因素,形成教育合力

學生課堂問題行為與家庭、社會的關系重大,控制學生的課堂問題行為,不僅是教育部門和學校的職責,也是家庭和社會的責任與義務。家長除了以身作則,對孩子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外,還應熱心參與學校教育,配合學校對大學生進行涉世之初的自立自強的教育。社會也應積極地投入到大學生品質養成的教育中來,不能只是消極地對大學生進行打壓和批評。因此,在矯正大學生的課堂問題行為時,學校要聯合家庭與社會力量,形成教育合力,以培養學生自覺抵制不良行為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方雙虎.論課堂問題行為及其矯正[J].當代教育科學,2004(4).29-31.

[2]孫影娟.大學生課堂問題行為影響因素研究[J].教書育人,2005(10):51.

;

Ⅳ 有些大學生不好好學習,老是逃課,這種情況該如何改善

大學生來到大學是要學習的,但是有人嫌大學學習很無聊,覺得浪費時間,就產生逃課的想法。許多同學逃課了,班幹部為同學逃課的事情而感到煩惱。逃課情況該如何改善,下面由我來講講吧。

結束語:

大學生上課是一定要去上課的!不上課的話,後果會嚴重。既影響了你的學習進度,又影響了你的平時成績!就算上課再無聊也好,一定要去聽課,做好筆記,方便日後復習。

Ⅳ 大學生生活現狀的問題及對策

1現在大學生的學習現狀
1.1課堂的情景
學生上課有時睡覺、玩手機,不能有效將注意力集中聽課,做些與課堂無關的事情,教師每節課的辛苦講解其實都是一種勞動成果,試問一個不懂得尊重他人勞動成果的人拿什麼談學習?如果學生不能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那麼就應該首先追溯到做人的最基本問題,及學生的文明禮貌問題,應該讓每一名學生清楚地認識到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也是對自己的一種尊重和認可。
1.2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動力不足
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學生不愛學習、不願意學習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學生在進入大學前都是家長根據當今社會就業形勢或個人的看法來選擇專業的,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個人的興趣愛好,這種定勢的選擇或是家長劃定的發展空間鋪好的道路,使學生誤認為無須自己的努力只要是能順利拿到畢業證,工作就有著落,所以他們沒有遠大的目標,不能根據自己的特點或是興趣愛好,制定合理的職業規劃,社會俗稱的「啃老族」;其次,有的課堂老師只是被動、乏味、單一的說教,不能有效吸引學生,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熱情。
1.3學生不能有效合理地安排和利用學習時間
經過三年高中苦讀,每個學生都對自己的大學充滿憧憬,剛進入大學校園,對這里一切充滿好奇,以為自己上了大學該放鬆享受生活了,不能將大學里豐富的資源和自己的業余時間緊密聯系,合理制定學習計劃,不能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能動性,自理能力較差、自控能力也不高。學生不能根據所學課程來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在繁重的專業課面前給心理造成極大的壓力,最終學習效率不高、質量不好。
1.4沒有好的學習方法,學習效率自然不高
大學是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場所,任課老師應結合自己所教課程、專業設置,傳授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為高中階段學生為了升學已養成了應試教育,不良的學習方法只會給學生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學習效率不高導致惡性循環。鼓勵學生參加各種社團活動,放鬆大腦同時增長見識,使身心在愉快中成長,也有利於學習效率的提高。
2問題根源究竟在哪如何解決問題
(1)時間觀念不強,無競爭意識。進入大學之後,脫離了中學時代「三點一線」的生活模式,大多數同學在開學前半個學期一直處於迷茫期,對大學里的新生事物充滿了好奇。與此同時,大學教學模式的瞬間轉變,讓同學們在中學時代你追我趕的競爭意識給忽略掉了,萬事只求「六十分萬歲」,專業課不掛科,選修課去與不去完全看心情。
(2)生活壓力過小,無緊迫思維。上面也提到,進入高校學習,很多同學對中學時代「朝五晚九」的生活學習模式進行了完完全全的摒棄,認為大學就是張揚個性、完全自由、放鬆自我的平台,毫無緊迫的思維,對時間認知沒有清楚的認識,以至於走進「時間誤區」。
3對症下葯,科學規劃大學時間
綜合上述提到的情況,我們必須從源頭上解決問題的根本,也就必須追根溯源,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為當代大學生的他們指明之後的道路,使他們盡早走出盲區和誤區。作為老師要深入剖析問題,多走到同學們中間去發現同學們切身需要的是什麼,發現他們的興趣之所在,「興趣是人類的第一位老師」,了解到了同學們的興趣所在,開展和舉辦一些他們感興趣的學術活動,邀請校內外名師來校做相關學術報告,在與外界交流溝通的同時,也讓同學們增長知識的同時認清自己,從而科學的規劃自己的時間。
可以利用眼下流行的元素運用到學生管理中來,當代大學生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很強,觀察力也相對比較敏感,我們要在這些上面多下功夫,與時俱進,也做一個「網路潮人」。網路上充斥著各種信息,也可謂是良莠不齊,怎麼能讓同學們看清和識別這些錯綜復雜的信息,不至於沉溺於網路乃至無法自拔,需要老師們多下功夫。QQ、微信、飛信等聊天工具在無形之中拉近了人們的距離,但同時也帶來了不少的負面影響,以至於不少同學在這些虛擬的網路中浪費了大量的時間,據不完全統計,約84%的在校大學生每天花費在網路聊天上的時間超過8小時,更有甚者部分學生甚至超過10小時。不僅浪費了課堂時間,也影響日常休息睡眠質量,對青少年的身心發育都存在弊端,所以我們的工作重心要及時有效的糾正同學們的觀念,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從而合理的分配每天的時間。
當代大學生中部分同學對專業課程和學校管理方面存在排斥心理,以至於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從而產生厭倦的情緒。在處理對待這種情況,我們要請心理方面的老師和專家,學習心理方面的知識,或者邀請他們為這類同學進行專業的心理疏導,認真的為他們解釋和分析其中的道理,只有正確引導和交流才能使他們早一天擺正心態,對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教育產生興趣,從而願意去學習,如此循環下去,定會是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的層次不同,其中出現的問題也就千奇百怪、五花八門,如果我們不能及時的充電,與時俱進的話,就會社會淘汰,也就不能很好的為同學們服務,所以一方面老師在以後要加強理論素質的修養,另一方面老師要和同學們做朋友,只有和同學們打成一片,同學們才願意將自己的心裡話說給我們聽,這樣我們才能第一時間把握同學們的動態和心理變化,從而才能第一時間做出正確的判斷,才能盡快的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正確的引導同學們走出時間誤區,早一天合理和科學的規劃自己的大學時間。

Ⅵ 大學生常見的學習困惑以及如何調適

大學生常見的學習困惑:學習動力缺乏、學習動機強度不當、學習焦慮與學習疲勞、考試焦慮。

(一)學習動力缺乏

1、主要表現

(1)盡力逃避學習。不願上課; 上課無精打采, 不能積極思維; 無成就感, 無抱負和期望。

(2)缺乏學習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相信自己有學好的潛力, 學不好也不會感到丟面子。

(3)容易分心。學習動力缺少會使注意力差, 不能專心聽課, 不能集中思考, 興趣容易轉移, 學習膚淺, 易受各種內外因素的干擾, 滿足於一知半解。

(4)厭倦、冷漠。學習動力缺乏常會導致厭倦情緒,對學習冷漠、畏縮。

(5)缺乏正確的學習策略和方法。學習動力缺乏者不會主動地尋找適合自己的靈活變通的學習策略和方法,因而常常難以適應新的學習情境。

2、動力缺乏的原因

(1)社會方面

(2)學校方面

(3)家庭方面

(4)個人方面(最主要原因)

a、所學專業與自己的興趣不相符

b、自我效能感缺乏

c、歸因偏差

3、 增強動力的對策

第一,增強社會責任感,樹立合理的價值觀念。

第二,提高對學習意義的認識,端正學習態度,努力培養求知慾望和專業興趣。

第三,設置適當的學習目標,使學習有明確的努力方向,制訂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以便科學合理地利用時間和分配精力。

第四,加強自製力訓練,努力抵禦外部干擾,增強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第五,運用「自我強化法」對自己的學習計劃實施情況進行自我監督,自我獎懲。

(二)學習動機強度不當

1、缺乏動機或動機強度過弱,大學生不能專注於學習,學習行為不容易發生,即使發生也不能維持。

2、學習動機過強,常表現為成就動機過強, 干什麼事都迫切期待成功,都期望比別人做得好,不能容忍任何失敗。

(三)學習焦慮與學習疲勞

1、學習焦慮

(1)主要表現

a、學習中心理壓力太大,情緒壓抑。

b、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總擔心自己學習不好,對可能取得的考試成績顧慮重重,信心不足,憂慮過度,以至寢食不安。

c、誇大學習中存在的困難,造成心理上的不安。

(2)調適方法: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的能力,確立切合自身的抱負和期望;增強自信的毅力,不怕困難和失敗; 保持適度的自尊心,降低對勝敗的敏感度; 保持情緒的穩定;掌握最適合自己、切實有效的學習方法。

2、學習疲勞

(1)原因:由於長時間的學習,在生理、心理上產生過度勞累,以至學習效率下降,甚至頭暈目眩不能繼續學習。

(2)主要表現

a、生理疲勞:肌肉麻木,痙攣,眼睛發痛發脹,腰酸背痛,動作不準確,打瞌睡。

b、心理疲勞:感覺器官活動能力降低,注意力渙散,思維遲鈍,情緒躁動,憂郁,厭煩,易怒,學習效率下降。

(3)調適方法:學會科學用腦;注意勞逸結合;了解自己的生物節律;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

(四)考試焦慮

1、定義

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考試緊張,即由於擔心考試失敗或渴望獲得更好的分數而產生的一種憂慮、擔心、期望、緊張的心理狀態。與被評價有關。

2、形成原因

(1)期望過高:自己、家長及教師對學生的要求和評價。

(2)消極的自我意識和自信心的缺乏:對自己的能力估計不足。

(3)對考試的認識不正確:誇大考試,得失心太重。

(4)其他原因:人格因素、生活規律、准備不足等。

3、調適方法

(1)正確認識

衡量學習效果、不能全面反映一個人的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前途和命運。

(2)認真制定學習和復習計劃。

復習計劃、心理調整的計劃、身體計劃、認清自己的優勢與劣勢。

(3)放鬆法:呼吸放鬆、肌肉放鬆、想像放鬆。

(4)宣洩法:說、喊、寫。

(5)自我暗示法。

(6)保持良好的心態:自信的我;輕松的我;健康的我。

Ⅶ 當代大學生上課現狀

課堂狀態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老師和科目。

我們大一的時候上高數課,分給我們的老師恰巧是全校聞名的名師,講課幽默風趣有方法,150人裡面有160人在聽課,懂我意思吧~

後來陸陸續續有很多專業課,有些課因為很重要,雖然有點枯燥,但還是超過半數的同學在認真聽課,剩下的同學不是玩手機就是在睡覺。

而到了大三,有一些相對不那麼重要的專業課,那麼課堂狀態就千奇百怪了大概就是八九成的人在玩手機或者是忙自己的事情,但好在總有幾位學霸認真聽課,老師才不至於那麼尷尬。

Ⅷ 當代大學生上課現狀行為分析

通過平時上課時觀察、對大學生的問卷調查,以及和學生代表座談等形式,我們統計發現大學生課堂問題行為表現具有普遍性和多樣性。按照發生的等級由高到低依次是:睡覺、開小差、看課外書、聊天、玩手機、做其他作業、聽音樂、吃零食、遲到、早退等等。課堂問題行為表現具有性別差異,在外顯性行為上男生比女生更為明顯,在內隱性行為表現上女生比男生更為明顯。從調查的結果可知,文科生比理科生更容易出現問題行為。文科生專業課逃課率為14%,非專業課為25%;理科生分別是7%和21%。上公共課比上專業課的課堂問題行為多,表現為公共課比專業課出勤率低等。同樣是公共課,英語課上的問題行為要低於政治課,因為英語有四六級考試,所以學生上課比較認真。政治課理論性強,上課又枯燥,無論聽沒聽懂,只需要考前強化記憶即可拿到學分。因此,政治課上課堂問題行為比較突出。從年齡來看,年齡越大課堂問題行為越嚴重。即將畢業的學生面臨就業和考研,許多課程乾脆就不上了,甚至長時間不在學校。

大學生課堂問題行為帶來的不良影響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第一,影響學生個人的學習效果,並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有極大的損害性;第二,這些課堂問題行為致使課堂氣氛壓抑、沉悶、缺乏活力,極大地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第三,挫傷了老師的積極性,導致師生關系不和諧,甚至出現公開抵觸。

二、大學生課堂問題行為的原因分析

針對大學生課堂問題行為的多種表現,以及由此引發的不良影響,我們有必要分析這些課堂問題行為產生的原因。

1.社會風氣的功利化和網路資源的普及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轉型,原有的體制、觀念和社會結構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加之西方實用主義和個人主義價值理念的滲透。在這種大背景下,社會的發展越來越趨向功利性。而作為社會個體的大學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他們的價值目標由注重理想轉向更加註重現實,由注重整體利益轉向相對注重個人利益,由注重長遠利益轉向相對注重眼前利益。比如,學生在專業課、實用性強的'外語和計算機等課程上比在基礎課所表現的課堂問題行為更多。 隨著網路事業的迅速發展,學校教育有了新的活力,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難題和挑戰。由於網路在社會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帶來了信息的多源性、可選性和易得性,使學生可以輕易獲得大量信息,導致課堂的權威下降,學生容易產生課堂問題行為。網路資源中的虛假信息、不健康內容、網路游戲、敵對文化等的負面影響,有些學生抵制不住誘惑,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耗費在網路上,在課堂上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睡覺、發獃等課堂問題行為

閱讀全文

與大學生上課現狀及解決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會計核算中常用哪三種核算方法 瀏覽:546
孫思邈的傷寒論研究方法 瀏覽:106
頭皮出油有什麼土方法嗎 瀏覽:417
治療血瘀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681
如何消除虛偽的方法 瀏覽:922
xml的方法如何用java實現 瀏覽:35
紹興石墨烯地暖安裝方法 瀏覽:344
摩托車輪胎胎壓正確檢測方法 瀏覽:775
如何製作小冰激凌簡單方法 瀏覽:141
提折舊都有哪些方法 瀏覽:896
披薩皮的保存方法視頻 瀏覽:215
惠而浦無線連接方法 瀏覽:363
紙歪斜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瀏覽:361
說明文大多數有哪些什麼方法 瀏覽:419
發酵糯米飯發酵方法視頻 瀏覽:331
停車卡使用方法 瀏覽:829
電池充電方法有哪些 瀏覽:104
本田思域防盜模式快速解除方法 瀏覽:45
言語障礙治療的方法 瀏覽:933
編寫非標准檢驗檢測方法要求包括 瀏覽: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