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二甲基甲醯胺、丁酮職業病健康體檢的評價依據以及職業禁忌與職業健康復查的指標是什麼
依據GBZ188-2007《職業健康監護技術規范》的要求
二甲基甲醯胺的職業禁忌為慢性肝炎(二甲基甲醯胺主要靶器官位肝臟,腎臟也有一定損害,所以檢查重點為肝臟,具體復查指標也主要針對肝臟)
丁酮屬低毒類,根據GBZ188 4.6開展職業健康監護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界定原則可以不進行職業病健康體檢。
② 怎樣用化學方法鑒別乙胺和乙醯胺
可以加入亞硝酸(亞硝酸鈉和鹽酸), 有氣體(N2)生成的為乙胺
③ 求助各位大佬們,這有幾道鑒別題,求解答。3-丁酮酸、丁酮、乙酸乙酯的鑒別
1、加入三氯化鐵,液體分層的是乙酸乙酯;加入碘的氫氧化鈉溶液生成黃色沉澱的是2-丁酮
2、分別加入銀氨溶液和碘的鹼溶液,能只發生銀鏡反應的是苯甲醛只能發生碘仿反應的 是 苯乙酮
加入金屬鈉,有氣體生成的就是正己醇
加入濃鹽酸與無水氯化鋅的混合物,又稱鹽 酸-氯化鋅試劑叔醇與試劑反應,體系立即 渾濁
3、加入氯化鐵溶液不顯示紫色,即可以鑒別出乙醯水楊酸
再加溴水至溶液幾乎無色,又會變為紫紅色為乙醯乙酸乙酯
再加碳酸氫鈉溶液沒有氣泡產生的是水楊酸甲酯有氣泡產生為水楊酸
4、苯胺與亞硝酸生成重氮鹽,遇貝—萘酚生成紅色固體偶氮化使物
N--甲基苯胺與亞硝酸生成不溶洞於水的黃色油狀物N-亞硝基N-甲基苯胺、
N,N--二甲基苯胺與亞硝酸生成亞硝基N,N--二甲基苯胺,在鹼溶液中呈翠綠色
環己胺是脂肪伯胺,與亞硝酸反應先生成重氮鹽,但脂肪胺重氮鹽極不穩定,會立即分解 生成氮氣
④ 檢測基因表達的方法
主要用探針檢測mRNA或用抗體檢測出表達的蛋白質(轉錄水平上對特異mRNA的檢測和翻譯水平上對特異蛋白質的檢測)
一、外源基因轉錄水平的鑒定
基因表達分為轉錄及翻譯兩階段,轉錄是以DNA(基因)為模板生成mRNA的過程,翻譯是以mRNA為模板生成蛋白質的過程,檢測外源基因的表達就是檢測特異mRNA及特異蛋白質的生成。所以基因表達檢測分為兩個水平。
即轉錄水平上對特異mRNA的檢測和翻譯水平上對特異蛋白質的檢測。轉錄水平上的檢測主要方法是Northern雜交,它是以DNA或RNA為探針,檢測RNA鏈。和Southern雜交相同,Northern雜交包括斑點雜交和印跡雜交。
也可用RT-PCR(reversetranscribedPCR)方法檢測外源DNA在植物體內的轉錄表達。其原理是以植物總RNA或mRNA為模板進行反轉錄,然後再經PCR擴增。
如果從細胞總RNA提取物中得到特異的cDNA擴增條帶,則表明外源基因實現了轉錄。此法簡單、快速,但對外源基因轉錄的最後決定,還需與Northern雜交的實驗結果結合。
二、外源基因表達蛋白的檢測
表達蛋白的檢測方法有三種:
1、生化反應檢測法:主要通過酶反應來檢測;
2、免疫學檢測法:通過目的蛋白(抗原)與其抗體的特異性結合進行檢測,具體方法有Western雜交、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及免疫沉澱法;
3、生物學活性的檢測。
Western雜交是將聚丙烯醯胺凝膠(SDS-PAGE)電泳分離抗原(Antigen)固定在固體支持物上(如硝酸纖維素膜,NC膜)。不同分子量大小的蛋白質在凝膠中遷移率不同,據此可確定特定的抗原存在與否以及相對豐度,或者蛋白質是否遭到降解等。
蛋白質電泳後轉到NC膜,放在蛋白質(如牛血清蛋白BSA)或奶粉溶液中,溫育,以封閉非特異性位點,然後用含有放射性標記或酶標記的特定抗體雜交,抗原-抗體結合,再通過放射性自顯影或顯色觀察。
(4)丁酮醯胺的檢測方法擴展閱讀
外顯子與內含子表達過程中的相對性從內含子與外顯子的定義來看,兩者是不能混淆的,但是真核生物的外顯子也並非都「顯」(編碼氨基酸),除了tRNA基因和rRNA基因的外顯子完全「不顯」之外,幾乎全部的結構基因的首尾兩外顯子都只有部分核苷酸順序編碼氨基酸,還有完全不編碼基酸的外顯子,如人類G6PD基因的第一外顯子核苷酸順序。
已發現一個基因的外顯子可以是另一基因的內含子,所這亦然。以小鼠的澱粉酶基因為例,來源於肝的與來源於唾液腺的是同一基因。澱粉酶基因包括4個外顯子,肝生成的澱粉酶不保留外顯子1,而唾液腺中的澱粉酶則保留了外顯子1的50bp順序,但把外顯子2與前後兩段內含子一起剪切掉,經過這樣剪接,外顯子2就變成唾液澱粉酶基因中的內含子。
同一基因在不同組織能生成不同的基因產物來源於不同組織的類似蛋白,可以由同一基因編碼產生,這種現象首先是由於基因中的增強子等有組織特異性,它能與不同組織中的組織特異因子結合,故在不同組織中同一基因會產生不同的轉錄物與轉錄後加工作用。
此外真核生物基因可有一個以一的poly(A)位點,因此能在不同的細胞中產生具有不同3』末端的前mRNA,從而會有不同的剪接方式。由於大多數真核生物基因的轉錄物是先加poly(A)尾巴,然後再行剪接,因此不同組織、細胞中會有不同的因子干預多聚腺苷酸化作用,最後影響剪接模式。
⑤ 鑒別乙酸乙酯,丁醯胺和貝塔丁酮酸
⑥ 化學檢驗醯胺和內醯胺的方法
我的猜測是可以利用Hinsberg反應,就是讓醯胺和內醯胺和對甲基苯磺醯氯反應。此時醯胺和對甲基苯磺醯氯發生反應後N原子上還有一個H,這個C-H鍵受到兩個醯基的影響具有強酸性,可以溶解在氫氧化鈉溶液中。
而內醯胺反應之後,N上沒有氫,所以不能溶解在氫氧化鈉溶液中
-------------------------------
你要用化學方法,是很繁瑣的,所以建議你還是去打一個核磁圖譜吧。醯胺和內醯胺上的H化學位移不同的,一看就看出來了。打個核磁也沒多少錢啊
⑦ 是測定細菌產生哪一種貝塔內醯胺酶的金標准方法
(一)微生物活性消失法
此法是以一株對青黴素高度敏感的枯草芽胞桿菌的指示菌,如待檢菌株產生β內醯胺酶,破壞了青黴素,則在劃線兩邊有枯草芽胞菌生長,否則指示菌仍呈很大抑菌環。
(二)澱粉-碘測定法
β內醯胺酶破壞β內醯胺環,碘與被打開β內醯胺環結合,使藍色的澱粉-碘復合物轉變成無色。
方法:用pH6.0磷酸緩沖液配製青黴素懸液6000μg/ml,取該液0.1ml置於微量稀釋板凹孔中,挑選檢測菌株數個菌落混懸於其中,搖動30min,靜置室溫中1h,加澱粉液2滴,再加碘液1滴,混合,立即觀察顏色變化,陽性者當加入碘液後,首先立即出現藍色、如在10min內消失藍色,提示該菌產生β-內醯胺酶。
(三)酸測量法
青黴素被β-內酶胺酶水解後成青黴素酸,pH值下降6.8以下,用酚紅指示劑,由紅(紫)色(原液:枸櫞酸緩沖液pH8.5)→黃色(pH6.8以下)。
(四)頭孢硝基噻吩顯色反應
頭孢硝基噻吩(Nitrocefin)的β-內醯胺環被β-內醯胺酶打開,基質由黃色變成紅色。
液體方法:10mg頭孢硝基噻吩溶解於lml的二甲基亞碸中,然後用0.1mol/LPBS(pH7.0)再稀釋1:20,最後濃度為500μg/m1,溶液呈黃或淡橙色,保存4~10℃,可用幾個星期。取該溶液0.05ml置放於微量稀釋板凹孔中或小試管中,挑取被試菌落,製成濃厚懸液,與凹孔中基質液混和,室溫10~30min,頭孢硝基噻吩由黃變成紅色為陽性,若顯色不明顯,觀察可延長6h.
⑧ 用化學方法區別下列化合物丁醯胺
沒想出鑒別方法,但是你說的酮應該是甲基酮才會和溴反應,反應的名字是鹵仿反應.
⑨ 檢測乙醯胺殘留的GCMS方法
呃。。。這個你還不如查文獻來得快
大概就是設置下柱箱升溫程序,在乙醯胺沸點附近溫度升的慢點
先定性後定量
定性我們這邊一般是用ALS進樣,定量手動進樣
還有什麼不懂的,請追問,如果您對我的回答滿意,請及時採納,謝謝!
⑩ 聚丙烯醯胺濃度測定方法
1.
將一定濃度的適量聚合物溶液樣品移入100ml帶塞珠璃三角瓶中,然後按試驗要求的葯劑配比,加入濃度為5mol/L的醋酸溶液,輕輕搖勻。靜止1一2min後,再按配比加入重量濃度為1.31%的次氯酸鈉溶液並搖勻。待沉澱反應完成後,溶液產生渾濁,用721型分光光度計,在波長為470nm,2cm比色皿中測其吸光度。
2.
試驗儀器及試劑:試驗儀器721型分光光度計。聚丙烯酞胺HPAM粉劑、分子量900萬,水解度25%一30%。次氯酸鈉溶液選用分析純級的次氯酸鈉溶液,用蒸餾水配製成重量濃度為1.31%的次氯酸鈉溶液。
3.
醋酸溶液選用分析純級的冰醋酸,用蒸餾水配製成濃度為5mol/L的醋酸水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