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寶寶認人,怎麼辦呀,幫幫我
認生(怯生)是指兒童對不熟悉的人表現出一種害怕的反應。例如有的嬰兒見到陌生人會表現出嚴肅,緊張的神態,或試圖迴避、躲藏;有的嬰兒甚至表現出嚴重的恐懼,尖聲哭叫,掙扎著要離開現場等。這些都是嬰兒認生的表現。許多母親和傳統的觀念認為,嬰兒認生是天生的,自然的,不可避免的現象,因而聽之任之,或故意讓孩子避開陌生人;有的父母則為此著急,認為一回生,兩回熟,強制嬰兒接觸陌生人。 嬰兒認生果真是不可避免的普通現象嗎? 小於4個月:這么大的嬰兒不會認生。他們對一切新奇的事物,包括對陌生人,都會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對任何人的引逗,都會報以喜悅與微笑。 4~5個月:他們對陌生人會出現「警惕地注意」現象。他們會來回地注視、比較陌生人與熟人(主要是母親)的面孔,對陌生人的臉注視的時間會更長些。 什麼樣的孩子更容易認生呢? 相對而言,性格內向的孩子,比外向的孩子更容易認生:體弱多病,接觸人少的孩子,比體格健壯,家中人口多的孩子容易認生;環境刺激貧乏較之環境刺激豐富的孩子容易認生;過分依戀母親較之母子依戀正常及依戀程度較低的孩子更容易認生。此外,有的嬰兒則只對具有某種特徵的人,如戴眼鏡或戴帽子的人,表現出害怕的反應。這可能是因為孩子受過具有這種特徵的人的強制或恐嚇的緣故。 認生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不利的影響嗎? 認生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其不利影響主要表現在兒童的智力發展及交往能力的發展方面,因為人們為了避免孩子對陌生人的恐懼,往往只是遠遠地與孩子打個招呼,即匆匆離去,而不會堅持引逗孩子。孩子的哭叫,也會降低人們與孩子交往的興致。這對孩子來說,自然就失去了一些與人打交道的機會,減少了一些有意刺激,孩子的生活圈子也就狹小起來。研究和事實都證明,在先天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生活在豐富多彩環境中的孩子會比生活在單調乏味的環境中的孩子聰明些。俗話說「見識廣」講的也是這個道理。認生也使嬰兒失去一些鍛煉人際交往能力的機會。如果在以後成長的過程中這種交往能力得不到補償,長大後就會變得較弱,膽怯,不善於與人主動交往或難於與人相處。結果會經常體驗到孤獨、無能、缺少自主和自信,從而會影響到兒童個性的健康發展。
❷ 寶寶認人,怎麼辦呀,幫幫我
認生是寶寶對不熟悉的人所表現出的一種害怕的反應,是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但是,普遍卻不代表可以聽之任之。父母在面對寶寶認生的現象時,應該抱著積極主動引導的心態和做法去安撫他,讓他克服認生的情緒,從而解決寶寶認生問題。 了解寶寶認生的原因 認生是寶寶一種自我保護的意識。在他看到陌生人時,他意識到家人...和陌生人是不同的個體。寶寶害怕這個陌生個體給他帶來傷害,因此,就以敏感閃躲,甚至大聲哭鬧的激烈方式來向家人傳遞自己害怕的情緒,以此得到家人的保護。 應對寶寶認生問題的方法 在寶寶遇到陌生人產生認生情緒時,父母要從旁安撫、協助。這樣,寶寶能在父母或是家人身上感受到安全感。當遇到陌生人時,父母或家人在寶寶身邊,並以擁抱、親吻這些溫柔的方式來安慰寶寶,能使寶寶緩解認生的情緒,並去嘗試與陌生人接觸。 2. 多帶寶寶接觸豐富多彩、形形色色的人群。不要因為寶寶害怕就刻意避免寶寶與陌生人接觸,這樣對緩解寶寶認生的問題有著適得其反的作用。為寶寶創造與各式各樣的陌生人群進行接觸的機會,能使寶寶從中得到一定的鍛煉,讓寶寶以後變得不那麼的認生。 3. 緩解寶寶認生問題,需要循序漸進。在鼓勵寶寶與陌生人接觸時,父母不要抱著強迫的態度去逼寶寶。因為,寶寶適應、接受陌生人是需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的。 在帶寶寶去陌生環境、接觸陌生人群前,父母可以事先做好准備。比如初到陌生環境,為緩解寶寶可能產生的不安情緒,父母可以用肢體語言對寶寶進行鼓勵,也可以准備一件寶寶平時喜歡的玩具來分散他的注意力。從而讓寶寶慢慢地去接受、適應眼前的新環境。 寶寶適應了新的環境後,父母可以試著讓寶寶與其他陌生的同齡小朋友一起玩耍,讓他感受到其中的樂趣。從而讓寶寶克服面對陌生人時害怕的情緒,主動去接受這些原本對他來說是陌生的人群。 小於4個月的寶寶是不會認生的,他們對周圍的人和物都有著極大的好奇心與興趣。父母可以抓住這個時間段來讓寶寶多多接觸這個他們未知的、廣闊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