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冬天雞為什麼不下蛋,怎樣讓雞冬天下蛋
1.第1~2天每隻雞每天口服溴隱亭1.25mg,第3~7天每隻雞每天口服克羅米芬12.5mg;六天後即可開始下蛋。這種方法絕對有效,為科研結果。
下面其餘方法為網上提供的,僅供參考。
2.每隻母雞肌肉注射"丙酸睾丸素注射液"0.25~0.3mg,1~2天即可醒抱。
3.每隻母雞每天灌服10mL食用醋,連灌2~3天。(注意防灌入肺內)
4.用2%硫酸銅水溶液胸肌注射,每隻母雞每天注射1mL,隔天注射1次,連續注射3次。(注射液應滅菌)
5.每隻母雞每天喂1~2片(每片0.12g)鹽酸奎寧片,連喂2~3天。
6.每隻母雞每天注射黃體酮50mg,1~2次即可。
7.每隻母雞每天喂1片(0.5g)去痛片,連喂3天。
2. 怎樣使母雞冬季多產蛋
冬季日照短,氣溫低,體熱消耗大,產蛋量下降,甚至完全停產。因此,飼養管理的主要工作是防寒保溫、換氣防潮和補充光照,以維持雞冬季的產蛋量。
(1)防寒保溫
開放式雞舍北邊的窗戶關閉嚴實,並釘上塑料膜,簡易雞舍北牆要增掛草簾;朝南的門窗也要減少開啟時間,以防寒風吹襲。密閉式雞舍則適當減少通風量。其次,在嚴冬可生爐火或砌火牆以增加舍溫,使舍內溫度最好保持在13℃以上,不應低8℃。
(2)換氣防潮
冬季嚴閉雞舍,舍內飼養密度大,往往造成地面過於潮濕,空氣污濁,因而影響雞體健康。因此,在冬季防寒保溫的同時,要注意雞舍的通風換氣,每天中午天氣暖和時應定時打開出氣窗。墊料要及時更換,並注意減少往地面灑水,以降低舍內濕度。
(3)增加喂料量
由於溫度下降,雞為了保持體溫,就要增加採食量。冬季雞的採食量約比溫暖季節增加10%。同時要適當提高日糧的能量水平,保證雞的營養需要。但注意給飼量的增加應適可而止,防止雞體過肥。
(4)補充光照
冬季日照時間量短,為提高產蛋率,開放式雞舍必須進行人工補光。當蛋雞達到26周齡時,每天的光照時間一般不少於14小時。密閉式雞舍按既定的光照制度執行。
(5)預防疾病
由於寒冷應激以及過分強調舍內保溫而忽視通風換氣,易使雞舍內空氣污濁,病原微生物增加,使得冬季雞易發生傳染性喉氣管炎、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因此,要按程序做好免疫工作,保證雞安全越冬。
3. 為什麼天冷了雞就不下蛋了
冬天雞不下蛋可能是因為溫度過低、光照不足、營養不良導致。
想要冬天雞下蛋,就要將雞舍內的溫度調節至15-18度間,並且要在雞舍上方安裝補光燈,使母雞接受足夠的光照,另外還需為雞提供蛋白質和鈣質較多的食物。
1、防寒保暖
冬季產蛋量下降的原因,主要就是溫度太低了,一般低於7攝氏度的時候,蛋雞的產蛋量會明顯下滑,且飼料的消耗量也會增加。養雞戶應保證雞舍溫度在18-23度之間,以維持蛋雞的產蛋效率。
2、注意飼喂方法
雞在冬季需要更多的能量用來抵禦低溫,這就需要養雞戶在飼喂雞群的飼料中補充更多的能量物質,如玉米。另外,冬季疫病多發,養雞戶應適當補充礦物質、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等,以提高雞群抵抗力。另外,增加飼喂次數,提供溫水供雞群飲用等,都可以提高產蛋率。
3、做好免疫與消毒
冬季疫病多發,疫病一旦到來,可就不是降低產蛋率的事兒了。所以養雞戶要做好雞舍、料槽等各個區域的消毒,並對雞群進行定期的、合理的免疫。尤其是要重點防範禽流感、新城疫、傳支、傳喉等雞病。
4、注意雞舍通風
有人說通風不暢是雞的萬病之源,這句話雖然有些誇張但也很有道理。冬季養雞戶為了保溫,往往難以做到通風的順暢和空氣的新鮮,導致雞舍二氧化碳、氨氣、氮氣過多,且濕度過大,這不但影響產蛋,也會嚴重影響雞群健康。
4. 散養土雞吃什麼下蛋多,冬天不下蛋怎麼辦
可以給母雞吃蛋白質飼料。一般粗蛋白質應占飼料總營養的16-18%,可以從雞生蛋時就開始逐漸增加蛋白質。母雞下蛋所需的主要營養也是蛋白質,而且母雞在產蛋期的營養消耗量比較高,所以飼料的營養要充足。新鮮的青綠飼料和蔬菜腳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這些成分在飼料中也至少要佔30%。
一、散養土雞吃什麼下蛋多
1、可以給母雞吃一些蛋白質比較多的飼料,一般飼料中的粗蛋白質應占總營養的16-18%。可以從雞開始生蛋時添加,到28-32周齡時要多喂一些飼料,比如補喂些小魚、蝦、蛆及昆蟲等,都可以收到效果。
2、母雞下蛋所需的主要營養是蛋白質,而且母雞在產蛋期營養消耗比較高,所以飼料營養必須充足。如果想要提高蛋雞的產蛋量,那麼應確保雞飼料的多樣化,必須達到營養全面。
3、新鮮的青綠飼料、蔬菜腳葉等含有維生素,這些成分在飼料中必須要佔30%。一定要給雞少喂包穀、碎米、穀子、小麥等含澱粉多的飼料,這樣會使雞過肥,導致產蛋減少。雞在產蛋期間要補充鈣和磷等礦物質,可以給其喂些貝殼粉、石粉、骨粉等。
二、土雞冬天不下蛋怎麼辦
1、雞一般在冬天會減少產蛋量,這時一定要加強雞舍的溫度,使雞有一個溫暖的環境。養雞時不要只養母雞,雞窩里還可以養一兩只公雞,這樣雞的產蛋量也會增多。
2、也可以適當的給雞補充一些營養物質,在雞平時喝的水裡面,可以加入適量的維生素C等,或者在食物里加入高蛋白飼料,這樣既能提高產蛋量,還能使其長肉。
3、雞一定要少圈養,如果天氣比較就盡量把雞放出去,讓雞自己覓食。這樣不僅能使雞多下蛋,還能提高雞蛋的質量,使其更有營養,口感更好。
5. 冬季寒冷,母雞產蛋少怎麼辦
冬季由於氣溫低,晝短夜長,母雞產蛋少甚至停產。因此,冬季對蛋雞飼養主要注意以下幾點:
(1)做好防寒保溫、防濕工作 低溫對蛋雞的健康和產蛋都有很大影響。例如,雞舍溫度低於7℃時,產蛋量減少,飼料消耗增加,舍內濕度也增加。當溫度低於0℃時,還會使雞冠凍裂。因此,在冬季做好防寒保溫工作,使雞舍溫度控制在13~16℃,是提高蛋雞產蛋量的關鍵。
具體措施有:①就地取材,設防寒棚。可用木桿、樹條、板皮等材料,搭設防寒棚,上面鋪上油氈紙或塑料布、牛皮紙等;然後,在塑料布或紙上鋪10厘米厚的鋸木屑或稻殼,摻上生石灰用來防鼠防蟲。②加強雞舍檢修:糊嚴門窗、天棚,降低通風量,特別是杜絕賊風的侵襲。③在雞舍四周或北面加防風障。④及時清除雞糞,加厚墊料,保持乾燥。⑤有條件的雞舍,可設置取暖設備。
(2)補充光照 冬季日照時間漸短,如不注意補充光照,一般養在開放式雞舍的當年秋季開產的母雞,往往會推遲產蛋高峰;而准備淘汰的老母雞又會因光照時間漸短而提前換羽,這樣都會降低產蛋量。因此,對開放式雞舍,一般在9月下旬開始至翌年3月底止,應根據當地日出日落時刻表,計算出每天的日照時數。自然光照不夠時,應增加人工光照,每天補到14~16小時。
具體措施有3種:①早晨補:就是在清晨天明之前開燈補充光照。②晚上補:就是在晚上日落後開燈補充光照。③早晚補:天明之前和日落之後開燈補充光照。前兩種方法雖然每天開燈各一次,但要隨著自然光照時間的變化調整開、關燈時間,一是麻煩,二是容易造成光照時間不穩定。第三種方法,每天5點開燈至天亮,晚上開燈至19點,每天開燈時間可以固定不變,較為方便、准確。
人工補充光照的光源以白熾燈為好,光照強度不能太大,以防強光刺激雞體而使雞體疲勞、產生惡癖等。一般控制在 5~10勒克斯。例如,15~20平方米的雞舍,將一盞40瓦的燈泡懸掛於2米高處。
(3)適當調整日糧配方 首先,適當增加能量飼料,使每千克日糧代謝能達11.72~11.92兆焦,以增強母雞禦寒能力;其次,補充各種維生素添加劑,彌補冬季青飼料不足;再次,要合理安排喂料次數,晚飼前可適當增喂一次顆粒料,可以防寒,增加產蛋量。
(4)加強管理 一是雞群遲放早關,防止在戶外受寒或凍冠;喂料要定時定量,飼料不能突變,不喂霉變飼料。二是注意飲水溫度,冬季切忌用帶冰碴的水;有條件時,冬季飲水可用溫水,且應防止蛋雞羽毛淋濕。三是注意雞舍內的通風換氣,防止二氧化碳、氨氣、硫化氫等有害氣體的產生和蓄積,保持雞舍空氣新鮮,相對濕度控制在50%~55%。
6. 冬季如何提高蛋雞的產蛋率怎樣提高蛋雞的蛋成
冬季天氣寒冷,光照時間短,晝夜溫差大,呼吸道疾病進入高發期。從而引起雞產蛋率下降,畸形蛋增多,死淘率增高,嚴重時造成大批雞死亡,給養雞戶帶來經濟損失。因此,做好冬季蛋雞的飼養管理工作,減少疾病的發生,對提高養殖效益很重要。
一、做好保溫防濕工作
蛋雞最適宜的產蛋溫度為18℃-25℃,舍溫低於7℃時產蛋率和飼料轉化率明顯降低,所以做好雞舍保溫尤為重要。新建或待建雞舍盡可能選用保溫材料建造密閉性雞舍;已建成或正使用的雞舍在門窗外側加掛棉門簾,或在雞舍外牆加固一層保溫材料,對於特別寒冷地區可在雞舍內增設取暖設備,如煤爐、熱風爐等。
冬季雞舍濕度過大有利於細菌病毒的滋生,增加疾病的發生率,通常舍內相對濕度不超過60%為宜。因此,雞舍要勤打掃,同時要控制少用水,合理安排帶雞消毒的頻率和時間,避免舍內濕度過大。
二、創造良好的飼養環境
冬季氣溫偏低,只注意雞舍的保溫而忽視通風換氣,這往往是冬季發生呼吸道疾病的主要誘因。所以,在保持雞舍內穩定溫度的同時,及時清除糞便和垃圾,降低有害氣體的濃度;通過添加保健葯物消除有害氣體刺激;加強通風換氣,及時排出舍內污濁有害氣體。通風時間一般選擇在上午10點至下午3點氣溫高時。全封閉雞舍採用機械通風,應從弱至強逐漸進行,使雞有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防止風機出風口和進風口處溫度驟降引起雞受寒發病。開放式雞舍通風時要防止出現對流風,一般採用天窗通風,通風口可設置擋風板,利用擋風板使進入冷空氣吹向上方,與舍內暖空氣混合後再吹向雞身,確保雞體健康。
三、保證充足的光照時間
冬季的自然光照不足,而光線的減少會使雞腦垂體前葉的相關激素分泌量降低,從而導致雞群產蛋率下降。因此,雞舍冬季要進行人工補充光照,以刺激蛋雞多產蛋。一般要求產蛋期光照每天16小時。人工補充光照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可提早開燈,早晨溫度比較低,早開燈可以增加雞體產熱量,降低因低溫造成的不良影響。同時可以使雞群在最低溫度時開始活動和採食。二是要有規律性,按時開、關燈,切不可忽早忽晚、時斷時續,以免引起產蛋減少或換羽現象。三是可採用變頻開關,在每次開、關燈時都要逐步由暗到亮、由亮到暗,給雞一個適應過程,防止雞群產生應激。
四、增加能量飼料供給
飼料質量的好壞嚴重影響雞的產蛋性能,往往因為原料來源不同,成分含量不同,引起產蛋率不同程度地下降,產軟蛋、薄皮蛋等。建議最好採用正規大廠家的品牌全價料,確保雞體營養需求。冬季雞對飼料的消耗量要比其他季節增加10%左右,要適當提高飼料中的能量飼料,如油脂、玉米等,滿足蛋雞的營養需要,增強雞的抵抗力,提高產蛋率。
五、重視免疫接種工作
雞場應根據當地疫病流行特點及自身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防疫程序,定期防疫。冬季,對雞群一定要做好新城疫、禽流感、傳染性支氣管炎等呼吸道傳染病的抗體檢測和免疫接種工作,抗體較低時要加強免疫。另外,疫苗選擇很重要,一定要選擇大廠家生產的合格疫苗。
六、及時觀察調整雞群
要注意雞舍環境條件的變化,勤於觀察雞群,及時淘汰雞冠萎縮、恥骨收縮、羽毛緊收、腿部皮膚發乾的僵雞。發現病雞,及早隔離、診斷、治療,對無治療價值的病雞和死雞,可通過深埋、焚燒等措施進行無害化處理,防止呼吸道疾病的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