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辨別麥冬真假 辨別麥冬真假方法分享
1、顯微鑒別:塊根黃切面;麥冬表皮細胞長方形或多角形,有的細胞分化成根毛狀;根被2~5列細胞,類方形、類長方形或多角形,有的具縱長紋孔。
2、粉末特徵:麥冬粉末呈黃白色;木纖維細長,末端傾斜,直徑14~36μm,壁稍厚,微木化,紋孔斜裂縫狀或相交十字形、人字形,此外有網紋管胞。
3、葯物應用鑒別:麥冬微寒,滋陰潤燥之力較天冬為差,然其滋膩之性較小,兼清心除煩益胃生津。
⑵ 麥冬功效主治是什麼怎樣鑒別
麥冬
又名:寸冬、麥門冬
性味歸經:味甘、微苦,性微寒、胃、心經。
治胃陰虧虛之佳品
麥冬有養陰潤肺、清心除煩的功效,是老年人陰虛、燥熱,津虧之常用葯。《本草匯言》記載,「麥門冬,清心潤肺之葯。主治心氣不足、驚悸怔忡、健忘恍惚、精神失守,能益精強陰、解煩止渴、美顏色、悅肌膚、退虛熱、解肺燥、定、噘嗽。真可持之為君,而又可借之為臣使也……」。
【麥冬小檔案】
麥冬屬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產於浙江、四川、江蘇等地,尤以浙江杭州一帶所產品質最佳,亦稱「杭麥冬」。葯用部位為麥門冬的塊根,一般在夏季採挖,反復暴曬,七八成干時,除去須根,乾燥。傳統用法多為「去心」後入葯。清養肺胃之陰多去心用,滋陰清心多連心用。
【功效主治】
功效養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潤腸通便。
主治1.用於肺陰虛引起的乾咳痰黏或無痰,甚至痰中帶血等。2.用於胃陰虧虛引起的咽干口渴、大便乾燥等。3.用於心陰虛或熱病後引起的心煩失眠等。4.用於內熱傷陰引起的消渴(糖尿病)等。
【真偽鑒別】
臨床上常用的有麥冬、山麥冬、大麥冬,假麥冬為萱草根。麥冬呈紡錘形,兩端略尖,表面黃白色或淡黃色,質柔韌,中央有細小木心(中柱)。山麥冬呈紡錘形,但外表粗糙,不如麥冬柔軟、滋潤、潔白。大麥冬呈矩圓形,塊根較其他麥冬大,兩端鈍圓,干後堅硬。假麥冬呈紡錘形,表麵灰黃色或土黃色,有少許橫紋,質疏鬆而輕,易折斷。
【注意事項】
風寒感冒、痰濕咳嗽或脾胃虛寒泄瀉者忌用。用麥冬引起過敏表現為惡心、嘔吐、心慌、煩躁、全身紅斑、瘙癢。
⑶ 麥冬怎樣辨別好賴!有白白的,有顏色黃一些的
鑒別麥冬需要從麥冬的特徵上來進行辨認,具體如下:
1、麥冬呈紡錘形,兩端略尖,中部肥大,長1.5~3cm,直徑0.3~0.6cm。表面黃白色或淡黃色,有不規則縱紋。質柔韌,斷面黃白色,半透明,中柱細小。氣微香,味甘、微苦,嚼之發黏。
2、在麥冬的鑒別上,一定要注意到斷面的黃白色,半透明,中柱細小。這也是麥冬鑒別的一個要點。
3、麥冬表皮細胞長方形或多角形,有的細胞分化成根毛狀;根被2-5列細胞,類方形、類長方形或多角形,有的具縱長紋孔。皮層寬廣,外皮層細胞外壁及側壁微木化,有的分泌細胞含黃色油狀物。
(3)麥冬的真假鑒別方法圖擴展閱讀:
麥門冬含多種甾體皂甙、胡蘿卜素、粘液質、糖類、B—谷甾醇、豆甾醇等成分。麥門冬有升高白細胞,延長抗體存在時間的作用,提高免疫功能和核酸合成率,促進抗體、補體、干擾素、溶菌酶等免疫物質產生。
麥冬主產浙江、四川等地,為百合科植物麥冬的乾燥塊根。其次,麥冬中富含麥冬皂苷A、B、C、D,氨基酸,黃酮類,β-谷甾醇和纖維素等成分。
⑷ 中葯飲片的鑒別方法
中葯飲片的鑒別方法
中葯材的來源、產地、商品規格、用葯習慣的炮製方法等因素,產生了同一品種在形態特徵上的差異、葯材與飲片在形態特徵上的差別,有的同一飲片又常是由多個品種混合而成,所以對真偽鑒別造成了一定的困難。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中葯飲片的鑒別方法,歡迎閱讀。
01牢記葯材主要特徵
要想區分各種葯材的真偽優劣,首先要努力學習中葯鑒別的基礎理論知識。同一種葯材,無論產地有什麼變化,規格有什麼標准,其主要特徵不會起根本的變化。每一種葯材都有其各自區別與其它葯材的主要特徵。這些特徵,是我們監管人員做好真偽鑒別必備的基本功。
形狀鑒別:防風的「蚯蚓頭」;潞黨參的「獅子盤頭蘆」;野人參「蘆長碗密棗核丁,緊皮細紋珍珠須」;海馬的「馬頭蛇尾瓦楞身」;蘄蛇的「翹鼻頭」。「方勝紋」。「連珠斑」。「佛指甲」;天麻的「鸚哥嘴」「肚臍眼」;檳榔的「大理石樣花紋」。
顏色鑒別:丹參紅色,黃連黃色,紫草紫色,烏梅黑色,血竭黑似鐵,研末紅似血。
質地鑒別:南沙參「松泡」;山葯富「粉性」;當歸「油潤」;鬱金、「角質有光澤」。
斷面鑒別:杜仲折斷時有膠絲相連;黃柏折斷面是纖維性,裂片狀分層;苦楝皮折斷面分為多層薄片,層層黃白相間;大黃在光下有「星點」;何首烏可見「雲錦狀花紋」;蒼術有「硃砂點」「起霜」現象。
氣味鑒別:肉桂的濃烈特殊香氣;阿魏的'大蒜樣臭氣;苦杏仁的苯甲醛樣香氣;穿心蓮苦至咽喉,經久不衰。
02注重葯材之間的比較
市場上銷售的多為中葯飲片,是將完整葯材通過凈制、切制或炮製製成一定的規格,故飲片不同於完整葯材的鑒別特徵,改變了形狀、大小、顏色、甚至氣味,加之機器切片改變了原手工飲片,這樣將相似葯材飲片進行比較尤顯重要。在日常監管工作,要勤看多比較,從比較中找出葯材之間的主要不同特徵,關於分析總結,不斷積累中葯飲片外觀鑒別經驗。
原葯材與飲片相似的類型有些葯材與其飲片在外形基本相似(主要是花草類中葯),記憶葯材本身的特徵及其不同點,就可正確認識中葯。如徐長卿與白薇,二者根莖切面同為結節狀,根表面淡黃棕色,橫切麵皮部黃白色,木部黃色。主要區別是徐長卿根莖結節小,有丹皮樣香氣,味辛而麻舌;白薇根莖結節粗大,無香氣,味微苦。又如地骨皮和香加皮,二者同為捲筒狀或槽狀,表麵灰黃色或灰棕色,質輕脆易折斷。主要區別是地骨皮橫切面明顯分為內外兩層,無香氣;香加皮橫切面為黃白色,有濃厚的香氣。
葯材本身不相似,但飲片相似的類型本類型應以記憶飲片特徵及其不同點為主,輔助葯材本身的特點。如前胡與防風,飲片同是表麵灰棕色,根頭片表面具密集細環紋及纖維狀毛,切面有菊花心,棕色油點。主要區別是防風切麵皮部有較多放射狀裂隙,組織疏鬆,有清香;前胡根頭處表的殘留有淺紫色片狀葉鞘(紫花前胡),切面少裂隙,組織緊密,有油膩。
葯材名稱相近,功效相似的類型如草烏、川烏,均是經加工後的橫切片或縱切片,類圓形或圓錐形,表麵灰黑或灰褐色,角質樣,維管束呈點狀或條狀突起。主要區別是草烏飲片常因粉性差而干癟,頂端無或偶有殘留莖基,切面無纖維狀突起。
03掌握葯材經驗鑒別方法
老葯工們在我國傳統醫葯寶庫中積累了豐富的鑒別經驗,它具有簡單、易行、迅速的特點。除了掌握上面提到的外觀鑒別方法和經驗鑒別術語外,還要掌握某些葯材的水試及火試方法。我們在日常監管工作中要多向他們學習,虛心請教,不斷提高鑒別能力和水平。
水試方法:某些葯材遇水能產生特殊現象,如西紅花加水泡後水溶液成黃色;秦皮浸出液在日光下呈碧藍色熒光;葶藶子、車前子加水浸泡,種子粘滑,體積膨脹;天然牛黃水濕後有「掛甲」現象;蘇木投入熱水中水溶液變成紅色;乳香加水研磨後呈白色乳狀液,而沒葯加水研磨後呈黃棕色乳狀液;青黛放入水中後水不染色,且漂浮於水面之上。
火試方法:有些葯材用火燒,能產生特殊的氣味、顏色、煙霧、閃光和響聲等。如降香用火燒則香氣濃烈,有油流出,灰為白色;海金砂點燃發出爆鳴聲和閃光;青黛燃燒有紫紅色煙霧冒出;將燒紅的針插入牛黃中,牛黃分裂成層,呈片狀,氣香。
1 葯品真偽鑒別
1.1 麥冬與偽品 正品:紡錘形,兩端略尖,較瘦,中柱較粗,顯微鏡下觀察,韌皮部束16~22個,其他性狀見葯典。偽品:性狀與正品基本相同,其不同點,兩端較鈍圓,比較胖,中柱細小,顯微鏡下觀察,韌皮部束10多個。
1.2 桔梗與偽品 正品:根莖有蘆頭,上面生有多數半月形蘆碗,表面白色或淡黃色,細嫩,全體有皺紋和須根痕,質輕易折斷,斷麵皮層為白色,木部黃色,棕色形成層明顯,整個斷面似菊花紋,習稱「金井玉蘭」,味微甜而後苦,有菊糖反應。偽品:無蘆頭,頂端可見地上莖殘基,表面栓皮已颳去顯類白色,留有棕色栓皮殘痕,較粗糙,全體有扭曲的縱溝紋,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黃白相間,為異型維管束,味微苦而麻舌,無菊糖反應。
1.3 胖大海與偽品 正品:橢圓形,表面皺紋粗而疏,手搖無響聲,內有子葉二片,大而菲薄,有二片胚乳,水浸泡膨脹呈海綿狀,膨脹速度較快,其體積比干品大2.5~3倍。偽品:類圓形或近球形,表面有細密的網狀紋,手搖有滾動聲,內有子葉二片肥厚,無胚乳,水浸泡呈現海綿狀,但膨脹速度緩慢,其體積比干品大1.5~2倍。偽品:扭曲成繩狀,外皮光滑,不易層層剝離,而易縱離,表面淺灰棕色無地衣斑塊,皮孔少而大並有三角形葉痕,淺棕色圓形突起,皮孔少,質堅韌不易折斷,味苦微澀,水浸液淺黃棕色無熒光,顯微特徵:薄壁細胞中含草酸鈣簇晶。
1.4 黨參與偽品 正品:外皮灰褐色或灰棕色,根頭部有獅子盤頭蘆,根頭下有緻密環狀橫紋向下漸稀疏,有的達全體之半,全體有縱紋,散在有眉狀的疤痕,支根斷落後常見黑褐色膠狀物,斷面黃白色有裂或菊花紋,中央有黃色圓心,有特殊香氣,味微甜。偽品:外皮黃色或棕黃色,根頭部無獅子盤頭蘆,而具地上莖葉殘基,近根頭部有環狀橫紋,表面有明顯的橫向皮孔,質柔軟,易折斷,斷面黃白色,中間本心黃色,味微甜後而苦。
1.5 蘇木與偽品 正品:黃紅色至棕紅色,水浸液呈桃紅色,加幾滴石灰水即顯玫瑰色。顯微特徵:有晶鞘纖維。偽品:紅紫色或棕紅色,水浸液呈淡棕黃色,加幾滴石灰水即顯淺黃色,加酸顯黑綠色。顯微特徵:無晶鞘纖維。
2 葯品摻假識別
2.1 摻假:(1)為鹽、礬。砂燙後取出放入重鹽水或白礬水內浸泡撈出晾乾。(2)用塑料做的。識別:(1)日光下細看錶面有一層亮晶晶的白色物。(2)用舌舔之,有明顯的鹹味或苦澀味。(3)塑料做的,用火燒之即可鑒別。
2.2 柴胡 摻假:(1)非葯用部分,柴胡葯用部分為根部。商品飲片中常混有地上莖。(2)其他假葯:A、棉花莖稈及葉柄:表面紅棕色有短距毛,斷面黃白色,木質實心。B、花生秧子桿枝梗:表面黑褐色或黑綠色,披短距毛,斷面中空。以上非葯用部位和假葯常與柴胡混合後切片冒充真品。識別:柴胡為地下根,具纖維性,切片後觀察飲片常見類網狀紋孔。上述偽品不見網狀紋孔,多為木質實心或中空。
2.3 金銀花 摻假:(1)噴灑高糖水。(2)噴灑糖蜜混合水,附加黃褐色細砂或玉米面類雜質。(3)噴灑鹽水。識別:用手抓起,緊握則發現下列情況:(1)質脆易碎(夏天天潮除外)為高糖水。(2)有濕感為鹽水。(3)手感有粉狀物附著,為含有砂石粉或玉米面類雜質。(4)成團狀或極緩慢的鬆散開或有粘手感,可能含有糖蜜水類雜質。
2.4 茯苓 摻假:一般產地加工沒有假貨。多為市場上葯販子自製假貨混入。假貨所有原料多為碎雜的茯苓面加麵粉等加工製成。為不規則塊狀混入茯苓中。識別:(1)外觀:真品為較規則的塊狀或片狀,表面緻密平坦或不規則的多稜角塊狀,白色或偶有帶粉紅色。假品一般無片狀,只有六棱體或多稜角不規則塊狀,表面不平坦,白色或帶有粉紅色。(2)口嘗:真品嚼之粘牙,偶有牙磣感或可見緊挾砂石粒。假品不粘牙,有牙磣者亦無明顯砂石狀物。(3)浸泡:真品經浸泡煎煮,除膨脹外,一般保持原物狀,不散碎。假品經浸泡或煎煮即溶化為碎顆粒或團粉狀。不再保持原物形狀。
2.5 冬蟲夏草 摻假:一般摻假為中間插有木棍或鐵絲。識別:用手將冬蟲夏草折斷處掰開,即可發現。
2.6 雞內金 摻假:主要是摻有鴨內金。識別:雞內金較輕,個體較小,質酥脆,色黃,砂燙後起凸明顯。鴨內金較重,個體較大且厚,質堅硬,色綠,砂燙後不易凸。
2.7 全蠍 摻假:鑒於加工特點,其摻假一是潮濕,二是鹽多,三是全蠍腹內有金屬或其他填充物。識別:潮濕和鹽分直觀可見,腹內金屬物等可觀其腹部是否有凹凸不平,手捏硬而鼓可掰開檢查,亦可用磁石吸附。
;⑸ 如何鑒別常見中葯真偽
如何鑒別常見中葯真偽
隨著中醫葯事業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中葯治療疾病和其保健作用越來越認可,中葯飲片的需求量也隨之不斷增加,甚至出現了對名貴葯材的追捧,從而使一些不法之徒乘機發不義之財,以差充好,以假當真,甚至圖財害命。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如何鑒別常見中葯真偽,歡迎閱讀。
黨參中摻土牛膝,黨參正品:外皮灰褐色或灰棕色,根頭部有獅子盤頭蘆,根頭下有緻密環狀橫紋向下漸稀疏,有的達全體之半,全體有縱紋,散在有眉狀的疤痕,支根斷落後常見黑褐色膠狀物,斷面黃白色有裂或菊花紋,中央有黃色圓心,有特殊香氣,味微甜。
偽品:外皮黃色或棕黃色,根頭部無獅子盤頭蘆,而具地上莖葉殘基,近根頭部有環狀橫紋,表面有明顯的橫向皮孔,質柔軟,易折斷,斷面黃白色,中間本心黃色,味微甜後而苦。
枸杞子中摻土枸杞,土枸杞個小,皮薄籽多。
紅參表面紅棕色半透明微有光澤,質堅硬,有韌性,折斷面紅棕色較平坦,角質狀,無木質芯,味甘微苦,多有「蘆頭」,蘆上可見「蘆碗」,常有「黃馬褂」。而蒸乾的紅蘿卜無「蘆頭」,更無「蘆碗」,粉質易折,斷面雖平坦,但可見有澱粉樣顆粒散落,表面無「黃馬褂」,自上而下有環狀紋,味甘不苦。若加水略潤呈糊狀表面。其它肉質根莖的蒸干品外觀看似紅參,但多中空或有木質芯。紅花常見摻入紅色「四季菊」(菊科植物,多為家庭觀賞花卉)的乾燥花瓣。紅花加入水浸泡後,對光透視水呈金黃色,紅花顏色不但不褪反而更加鮮艷。而四季菊花瓣水浸後色褪或暗紅色。
天麻常見摻入蒸干捏製成形的「旱薯」(薯蕷科植物,農家多以為食),天麻有「鸚哥嘴」,末端有圓臍形皰痕,淡黃色,略透明或半透明,質堅硬,不易折斷,表面有縱皺紋。而蒸干捏製成形的偽品易折,斷麵粉質,不透明,表面皺紋不自然,少數為了增重,還常有在天麻中扎入鐵釘或鐵絲者,折斷便知。
阿膠常見摻入其它動物皮或肌腱製成的膠。成品阿膠多為長方形塊狀,表面棕黑色,平滑有光澤。
西紅花為鳶尾科植物番紅花的乾燥柱頭,始載於《本草綱目》,又名番紅花,主產於西班牙等西方國家,其色暗紅,故名。因為進口葯材,葯源稀少,價格昂貴,市場上發現的偽品較多,如以蓮須切絲染色而成、紅花及化學紙漿做成的管狀花等,有的全部為偽品,有的將偽品摻雜在西紅花內充做西紅花使用,嚴重影響醫療效果,危害人類健康。
何首烏有赤、白兩種。以赤者為佳,赤首烏呈團塊狀或不規則紡綞形,表面紅棕色或紅褐色,斷面千紅棕色,有粉性,皮部有「雲錦花紋」,氣微、味微苦澀;白首烏呈長圓柱形或長方綞形,表面土黃色或淡黃棕色,斷面類白色、粉性,有用「紅葯子」、「硃砂七」充當何首烏的。當歸里混獨活,當歸外皮細密,黃棕色至深棕色,斷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有濃郁香氣,用舌舔有甜味;而獨活色深,斷麵灰白色,氣濁。
麥冬正品:紡錘形,兩端略尖,較瘦,中柱較粗,顯微鏡下觀察,韌皮部束16~22個,其他性狀見葯典。
偽品:性狀與正品基本相同,其不同點,兩端較鈍圓,比較胖,中柱細小,顯微鏡下觀察,韌皮部束10多個。
桔梗正品:根莖有蘆頭,上面生有多數半月形蘆碗,表面白色或淡黃色,細嫩,全體有皺紋和須根痕,質輕易折斷,斷麵皮層為白色,木部黃色,棕色形成層明顯,整個斷面似菊花紋,習稱「金井玉蘭」,味微甜而後苦,有菊糖反應。
偽品:無蘆頭,頂端可見地上莖殘基,表面栓皮已颳去顯類白色,留有棕色栓皮殘痕,較粗糙,全體有扭曲的.縱溝紋,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黃白相間,為異型維管束,味微苦而麻舌,無菊糖反應。
胖大海正品:橢圓形,表面皺紋粗而疏,手搖無響聲,水浸泡膨脹呈海綿狀,膨脹速度較快,其體積比干品大2.5~3倍。
偽品:類圓形或近球形,表面有細密的網狀紋,手搖有滾動聲,水浸泡呈現海綿狀,但膨脹速度緩慢,其體積比干品大1.5~2倍。
山甲摻假:為鹽、礬。砂燙後取出放入重鹽水或白礬水內浸泡撈出晾乾,用塑料做的。
識別:日光下細看錶面有一層亮晶晶的白色物,用舌舔之,有明顯的鹹味或苦澀味;塑料做的,用火燒之即可鑒別。
金銀花摻假:噴灑高糖水,噴灑糖蜜混合水,附加黃褐色細砂或玉米面類雜質,噴灑鹽水。
識別:用手抓起,緊握則發現下列情況:質脆易碎(夏天天潮除外)為高糖水;有濕感為鹽水;手感有粉狀物附著,為含有砂石粉或玉米面類雜質;成團狀或極緩慢的鬆散開或有粘手感,可能含有糖蜜水類雜質。
茯苓摻假:一般產地加工沒有假貨,多為市場上葯販子自製假貨混入,假貨所有原料多為碎雜的茯苓面加麵粉等加工製成,為不規則塊狀混入茯苓中。
識別:外觀:真品為較規則的塊狀或片狀,表面緻密平坦或不規則的多稜角塊狀,白色或偶有帶粉紅色;假品一般無片狀,只有六棱體或多稜角不規則塊狀,表面不平坦,白色或帶有粉紅色。
口嘗:真品嚼之粘牙,偶有牙磣感或可見緊挾砂石粒;假品不粘牙,有牙磣者亦無明顯砂石狀物。
浸泡:真品經浸泡煎煮,除膨脹外,一般保持原物狀,不散碎;假品經浸泡或煎煮即溶化為碎顆粒或團粉狀。不再保持原物形狀。
冬蟲夏草摻假:一般摻假為中間插有木棍或鐵絲。
識別:用手將冬蟲夏草折斷處掰開,即可發現。也有用僵蠶冒充的,或用面做的。
雞內金摻假:主要是摻有鴨內金。
識別:雞內金較輕,個體較小,質酥脆,色黃,砂燙後起凸明顯,鴨內金較重,個體較大且厚,質堅硬,色綠,砂燙後不易凸。
全蠍摻假:鑒於加工特點,其摻假一是潮濕,二是鹽多,三是全蠍腹內有金屬或其他填充物。
識別:潮濕和鹽分直觀可見,腹內金屬物等可觀其腹部是否有凹凸不平,手捏硬而鼓可掰開檢查,亦可用磁石吸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