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新手做飯的常見問題
新手做飯常會遇到一些基本問題,比如先煮飯還是先炒菜,下鍋順序,什麼時候才下菜等問題,下面我們一起來解答。
新手廚師的常見問題
1.食材的替代方案:牛奶跟奶油差不多?沒有玉米粉用太白粉代替?怕胖少加一些麵粉?
料理常會為了「瘦身、低糖」等考量,考慮用其他相似口感或性質的食材替換,但通常每一項食材都有它存在這道料理中的意義,每一份食譜都是廚師精心寫出的精華,所以如果食譜沒有特別註明替代方案,建議照著原本的內容烹調,特別是烘焙類的料理,在食材選用及份量上都更細致、要求更嚴格,有時一丁點的變動就可能導致成品出現巨大的差異。
2.食譜上的作法好像很輕鬆快速,怎麼我照著做還是手忙腳亂、忘東忘西?
食譜上說明了料理的製作步驟,但不會說明預先處理、備料的順序,有些烹調方法需要時間等待,可以最先開始,有些食材適合在下鍋前再處理,這些小知識都是可以慢慢熟悉起來的。
料理步驟有學問
以下幾項簡單小秘訣,料理時可以更有條不紊:
1.准備家常三餐時,先煮飯
白米在烹煮好後,在電鍋中悶一下會更軟Q好吃,整個過程至少需半小時,若備菜完發現忘記煮飯,等待的同時可能菜都冷了,未免可惜,先煮飯再備菜就可以避免窘境發生。
2.需長時間烹調的先下鍋
以紅燒牛腩為例,爆香將牛肉炒至上色後,就可以和其他食材一同燉煮,長時間烹調後入味,在等待的時間可以去准備下一道菜式,也方便最後同時上桌。
3.下鍋順序有門道
涼拌類的料理製作快速,又不怕冷掉,可以最先准備,或者一般家常蛋豆類的料理,不怕隨時間跑味變形,冷掉再加熱也比較不影響口感。同理,酥炸或部分烘烤類的料理一定要趁熱食用才美味,適合在最後烹調,起鍋後直接上桌。
4.同一鍋連續烹煮,重口味最後處理
如果各式料理間沒有醬汁混淆、味道沖突或黏鍋的擔憂,可以省去洗鍋再熱鍋的步驟,稍微用紙巾擦拭過就可以用同一鍋連續烹煮。記得把重口味的料理擺在最後處理,避免味道混染。
5.食材或工具要事先預備好
肉類料理最怕忘記將食物褪冰,強行沖水解凍既影響食材口感又不健康,需預留時間等待。另外,烘焙類料理幾乎必備烤箱,少不了預熱工序,或者很多原料需預先加工,例如奶油需要室溫軟化、吉利丁片需泡水、面團需靜置發酵等等,烹調開始前先清點食材,確定需要預先處理的步驟,才能用最有效率的方法端出美味!
Ⅱ 廚師煩惱的問題
1、廚師最煩:打掃完衛生准備下班了,突然來了一桌客人!
你知道廚師也是有下班時間的嗎?你知道從下午4點半開始,廚師已經在廚房待了5、6個小時了嗎?別說做菜,你就到廚房坐5個小時,看你能堅持不,要在外面吃飯就早點來,這樣真的很坑人!
2、廚師最煩:這個菜怎麼這么咸啊?這個菜怎麼這么淡啊?
眾口難調,我他媽怎麼知道你吃的淡還是咸,你點菜的時候說清楚啊!
3、廚師最煩:切完辣椒後上廁所!有沒有感受過
這種酸爽恐怕只有廚師感受過了,所以說廚師的辛酸只有廚師自己能夠體會的!
4、廚師最煩:剛下完單就使勁催菜。
你以為整個後廚都給你一個人做菜啊,要按照點單順序來啊,要一個一個做啊,你點完單子就能吃,除非是在肯德基!
5、廚師最煩:老闆覺得自己特牛逼,愛到後廚指導
俗話說,疑人勿用,用人勿疑,既然你相信這些廚師,就該給人空間,總覺得自己比廚師更會做菜,老是愛顯擺、愛指導,這反而影響廚師的心情!
6、廚師最煩:想走編不出好理由
有哥們說每次不想做了就說自己弟弟進傳銷了,自己得去外地撈人!反正就是待著憋屈,走吧,又不好說出口!說到底也不會跟你漲工資!
7、廚師最煩:都下班了,讓你火急火燎回廚房,沒你不行!
最可恨的是不會有加班工資,對於廚師來說加班都是理所應當的,什麼維權,什麼法律武器,廚師都懂,可是行業就有這種「潛規則」!
8、廚師最煩:同桌的加菜單,剛加完一個又加一個,別桌客人就罵罵咧咧起來了
高峰時段時間本來就特別緊,你加完又加影響其他桌的出菜啊
9、廚師最煩:有些裝逼客人找理由退單,老闆還讓廚師照價買單
這種委屈誰懂,要說雞蛋里挑骨頭誰不會啊,這些人明顯就是不想出錢,老闆就不分青紅皂白,也不聽你解釋,反正就是從你工資里扣,真是碰到這種事情,心都能涼半截!
10、廚師最煩:老闆在外面吃到一個新菜,回來就讓做
廚師不是萬事通啊,菜品也是分很多派系的,你隨便吃個啥都能做,我就是神仙了!
11、廚師最煩:服務員端著菜進來讓重做
他媽的你倒是說點靠譜的理由啊,什麼裡面有蔥啊,什麼我不吃雞精啦…,這都是些什麼鬼理由,還真把自己當上帝了,都是人,何必難為呢?
12、廚師最煩:讓你辣子雞不要放辣椒,番茄炒蛋多加個蛋,菜里不要加味精,等等……
反正這不能放,那不能放,不會做菜就瞎逼逼,最後還嫌菜難吃。這種客人在家裡自己做就行了嘛,幹嘛出來吃飯,知不知道有些菜少加了一個味就不是這個菜了!
13、廚師最煩:做菜做到一般,服務員說這桌客人已經買單走了。
Ⅲ 廚師該怎麼有效的提高自己
一、打好基本功,多練習烹調基礎性的手法,如刀功、調味、炒功、對原料的把握等,這些基礎性的知識和技術,看上去不重要,但對以後的從廚生涯是否順利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萬丈高樓平地起」,一定要認識到基礎的重要性。
二、前期從廚可以多嘗試做不同的餐飲店鋪,多掌握不同的餐飲經營的方式和菜品定位 ,同時也能學到更多的技術,酒樓有酒樓的菜品元素,大排檔有排檔的特色,不要讓自已局限在哪一塊,要讓技術更全面和多元化。
三、在上班的同時,要多給自己充電,不要停留在原地不進步,烹調是在不斷更新和變化的,要跟上時代,就要多學習看書,了解市場發展趨勢。我從十年前就養成了每天看一個小時餐飲方面的書籍,結果和成效很顯然,大大提升了自己的烹調理論和對菜的理解。
四、學好技術,也要多了解整個餐飲市場的鏈條,如管理、采購、營銷、文化等,抓住每一個發展的機遇,讓自己不但能當好一個好廚師,也是一個優秀的餐飲人,放開眼界,擴大格局,不但使自己進步了,無形中也多了很多可選擇的路。
Ⅳ 如何解決餐飲後廚管理-解決餐飲後廚管理的10大妙招
如何解決餐飲後廚管理-解決餐飲後廚管理的10大妙招
後廚是餐飲企業的生產部門,其經營好壞直接關繫到菜餚質量和餐飲成本。所以,後廚管理一定要掌握技巧。下面,我為大家提供解決餐飲後廚管理的10大妙招,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照片式標准菜譜保證出品穩定
出品穩定離不開標准菜譜,我們的標准菜譜不是表格,而是照片,用照片說話。新菜的推出用照片,新員工的培訓也用照片。比如,廚房要推出新菜了,菜品研發小組先將新菜拍好清晰照片:成菜兩張、配料和主要原料一張。照片洗出來後,成菜照片分別分給炒鍋師傅和打荷工各一張,配料照片和刀工照片給砧板師傅,然後由總廚將此菜在三人面前演示一遍,再由三人配合練習三遍,總廚在旁邊指導,直到口味、造型、色澤跟照片一致時為合格。合格後,此菜將永遠以此“面目”展現在客人面前。
編制的標准菜譜不是一勞永逸的,要在實踐中不斷小修小改使之越來越完善、實用。我的感覺是,作為後廚統一出品的主要工具,標准菜譜最好能細到初加工應預制多少份,當天用不完怎麼辦,以及下腳料怎樣再利用等。
比如鄉情土豆丸這道菜,剛剛創出來後,我就從選料到成菜全部過程操作一遍,直到炒鍋完全掌握為止。但有一次我發現土豆丸看上去很有質感,吃到嘴裡卻硬邦邦的,我便詢問到底是怎麼回事,原來是頭一天做熟了沒有用完怕浪費放入冰箱凍了一夜,今天又取出來加工賣出去了,而土豆丸凍一夜味道就不好了。我發現主要問題是廚師對每天需求的土豆丸份數把握不準,由此導致客人流失是因小失大,於是我連續兩個星期每天都讓人統計土豆丸的銷量,最後再算出每天的平均銷量。根據以上的教訓修改了標准菜譜,在上面特別標明土豆丸每天應出品的份數。由於這道菜銷量比較穩定,所以一般不會被剩下,偶有剩餘則做為工作餐處理。
設員工基金會,給員工穩定的後方
我們店剛開業就設立了員工基金會,專門為困難員工提供保障。當時,股東拿出一部分資金作為啟動資金,平時的罰款也納入基金會里,酒樓規定,每月2‰的利潤都劃到員工基金會里,保證基金會有比較充裕的資金來幫助困難員工。
比如,最近發現一位王姓員工工作不在狀態、精力不集中,詢問後得知他小孩生病要手術,費用比較大,他為籌不到錢而著急,總廚了解情況後為他申請了員工基金,順利幫他解決了困難。
辭職的培訓新來的
很多廚房人員流動頻繁,往往有某個崗位青黃不接的狀態,而我們店則沒有。因為我們規定,員工辭職要在15天前提出,公司批准後進新人,交給這位要辭職的員工,由他帶新人實習10天左右,最後考核,如果新人不合格,這位辭職的員工就不能走,接著帶他實習,直到新人符合要求為止。這樣就防止了崗位空缺造成的不便。曾經有一個擇菜工辭職前帶了一個新人實習,考核的時候,總廚讓他擇豌豆苗,他只將根蒂去掉,留了老的莖葉,但是廚房規定豌豆苗只要細嫩的尖兒,這雖然是個小失誤,同樣視為不合格,需要原來那名擇菜工繼續帶他一段時間。
確保辭職老員工必須帶新人的措施是:辭職員工只有在所帶新人考核合格後才能拿到當月工資。而且員工工資和獎金不是同時發,即使他拿到工資,也不一定拿到獎金,所以辭職員工拒絕帶新人的事情沒有發生過。
廚房老大輪流坐
我的管理方式是讓酒店裡的頭鍋師傅、砧板老大、面點老大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下,輪流做一周的廚師長。在他們當廚師長之前,我給他們規定一個大體框架,比如不允許遲到、不許員工留長發、不留衛生死角等。代班廚師長中午和晚上同我一起吃工作餐,吃飯的時候就遇到的問題商量解決辦法。驗貨的時候,由代班廚師長負責,我進行抽查,若驗貨不過關造成損失,由代班廚師長負責。
這樣做好比給代班的廚師長下了一個套,趕著他往前走。比如這周讓一個炒鍋當廚師長,他會做得比平時更賣力,因為他現在已經是廚師長了,如果自己的事情都做不好,怎麼管別人呢。代班者因受到這樣的激勵而產生的工作熱情很長時間都不會消退。
針對打荷這一部分,以前酒店裡的打荷老大,會因為自己是“荷王”而偷懶,把自己該乾的活讓手下人做,這樣就很不公平,我採取的措施是讓打荷的幾個主力輪流當“荷王”。
代班廚師長一周輪一次,代班結束後由他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合理的採用。這種辦法使我的精力被騰了出來,轉而主要負責研究菜品的.開發和對代班者的監督。實行這種制度後,廚房衛生狀況明顯改善,沒有衛生死角,物品也不再亂扔亂放;庫房很少有存貨,邊角料利用率很高;遲到早退的現象幾乎絕跡;整個廚房裡聽不到臟話。這樣一來,不僅我的管理工作比較輕松,而且還提高了業務骨幹們的素質。
重視基層意見,鼓勵並獎勵
在廚房裡不要忽視任何人的意見,每個人的經驗都有可能是一條捷徑,比如我們店的刷碗工是位50多歲的農村婦女,平時大家都願意跟她聊天,當時我們店第一次開辟了一個場地專門用來腌酸菜,那位阿姨說可以幫忙,按照我們以往腌酸菜的經驗,就是把生白菜洗凈放在缸里撒鹽加水就可以了,但刷碗阿姨堅持要先把大白菜焯水,加完鹽和水後還要加白酒,並且用石頭壓住,我就按她的辦法單獨做了幾缸,腌好後味道比用我們的辦法腌得好多了,我們廚房以後都按她的辦法腌酸菜,並用這種酸菜做了一道“鄉情媽媽鍋”,現在賣得很不錯。
還有一個例子,我們店魚類賣得非常好,但口味多是紅燒、干燒、家常燜幾種做法,時間長了食客難免有意見,有一位剛來不久的學徒工告訴我他們家裡人用榛蘑燉鯉魚味道很好,我按照他的意見試做了這道菜,效果還真不錯,魚的鮮香和榛蘑的菌香相結合使整道菜口味很好,推出後非常受歡迎。大體做法是把初加工好的鯉魚入油炸定型,入鍋中加紅燒汁、發好的榛蘑一起小火燉約15分鍾,勾芡出鍋即可。
嘗到基層意見的甜頭,我開始加大讓大家提建議的力度,並制定了相應的獎勵制度,凡是被採用的建議,提建議的人都會受到50-100元的獎勵。
學徒幫大廚,罰款變報酬
吳小琳剛到酒店的時候發現廚房衛生很差,於是他開始認真整治廚房的衛生。將廚房劃分為五個區,包括面點區、打荷區、洗碗區、灶台區、儲藏區,廚房裡的任何一個人都劃片負責本區衛生,一天分四次打掃,分別為早晨上班前、中午下班後、下午上班前、晚上下班後,下班後的打掃為徹底性清掃,必須將責任區內的用具清洗、放置指定區域,責任區內的牆壁和地板擦拭乾凈。
每次下班後吳小琳都要親自檢查,如果發現未打掃或清掃不潔凈,並不對該衛生區負責人罰款,“罰款容易讓人不服氣,對領導和酒店都不好。”吳小琳不罰款,他會叫一個小學徒或讓責任人自己找個人來重新打掃干凈,然後讓責任人支付20元—50元作為勞動報酬,而且必須當面點清。“你做不好,我請個能做好的人來幫你做,那你付錢是天經地義的了。我一般找小學徒,並且讓責任人當面支付現款,都是為了處理好人際關系。小學徒能做好,而一個大師傅就做不好,這讓那些大師傅很不好意思。有過一次這樣的經歷,他就再也不好意思有下次了。
吳小琳要求廚房裡所有人員必須剪成寸頭,要求跟部隊一樣,五指插進發叢里,以剛露發梢為宜。指甲不定期抽查,發現指甲過長,同檢查衛生的處置方法一樣,不罰款,找個小學徒幫他剪,然後付錢。每位工作人員發放兩套廚裝,每天晚上下班後自覺泡到專門准備的工業鹼水中,泡一晚上,第二天早上上班前將自己的廚裝清洗後晾曬,穿上第二套上班。所以廚師每天穿的都是雪白的新衣服。
耐心聽取服務員“批判”
前廳跟後廚,就是球隊的前鋒和後衛,後衛再棒,也得靠前鋒的臨門一腳。為了搞好前廳與後廚關系,他掏錢為每個服務員買了意見本、簽字筆,隔三差五地聽取服務員對自己的“大批判”,從上菜速度到菜品質量,還有原料搭配、盤子裝飾,什麼都有。“那些小姑娘,嘴巴跟刀子似的厲害,她們提意見的時候還把客人的語氣、態度都帶出來,學得惟妙惟肖,那個輕蔑勁,讓我臉上熱辣辣的。可沒辦法,你得聽啊,否則自己炒的菜只能自己美,根本不知道客人是什麼意見。”雖然心裡很不舒服,吳小琳還是恭恭敬敬地記,一條條地改進,還真得到不少金點子呢。
其中有一個意見是顧客反映菜品色澤不好,“黑乎乎的,象廟里的泥胎”。比如水晶蝦仁,一點光澤也沒有。吳小琳心裡想,別的菜反映色澤不好也就認了,水晶蝦仁從來都是自己親自操刀,尤其注意色澤,每次做出來都是晶瑩剔透的,怎麼會沒光澤呢?他親自試做,做好了看著還滿意,然後端著去包廂,一進包廂,色澤就沒了。吳小琳一想,灶上的燈是100瓦的日光燈,而包廂里的燈是20瓦的,雖然數量比較多,但燈光泛紅,照上去確實黑乎乎的,比較暗,原來如此!發現這一情況後,吳小琳決定將包廂里的燈具全部換掉,60平米的大包廂安裝六個50瓦的射燈,射燈能調節角度,全集中照射到桌上的時候,菜就顯得格外靚尤其是芥蘭、豆苗、西蘭花等蔬菜,看上去青翠玲瓏,讓人胃口大開。
“連帶性處罰”體現人情味:無頭公案大家擔
“這種制度好歸好,但太殘酷了,必須在其他方面彌補一下,體現出酒店的人情味。”為此,吳小琳在其他小細節上就實行“連帶性處罰”措施。比如菜品出現質量問題後的埋單問題,以前是盡量追查,必須查到人,但制度建立起來之後,一些原因並不很清楚的問題處理起來就顯得沒“人情味”。如果菜里出現了頭發,而所有人員都按要求著裝了,那該怎麼辦?單單對一個人罰款並不能服眾,先前為了樹立權威的規定也有必要改正。“連帶性處罰”措施就解決了這個問題,如果菜品出現頭發異物等問題,而原因又很不明確,那就由酒店承擔40%,廚師長承擔30%,炒鍋師傅承擔20%,打荷承擔10%。這樣做就是為了搞好團結,出了問題是大家的,不會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強制讓一個人擔責任,也不會出現有了問題大家互相指責的情況。
送禮也有大學問
做餐飲企業尤其注重關系人情。比如有桌客人是政府領導或重要關系戶,那客人第一次來的時候,老闆和廚師長親自過去問候幾句,如果大多是女客,那就讓服務員搬一箱子五糧液來,說好是酒店請客,讓他們盡情喝;如果全是男客,那送兩箱高檔啤酒就可以了。事實上,有女客的客人絕不會喝醉,所以五糧液最多喝兩瓶,而且中原人豪爽,小地方的民風純朴,盡管說是酒店請客,但不付賬的還是少數,不管怎樣,這樣做都打好了交情,下次他們自己就會來這里。
嘗到了送禮的甜頭,吳小琳就決定要大面積推廣,就連普通的客人也要送,送什麼?他想到了廚房裡的一些下腳料,比如南瓜,比如羊骨。憑著以前的經驗,他研製出了味道獨特的葯膳粥:以山葯、枸杞、羊骨吊出的湯為主料,用30cm×40cm的不銹鋼大桶盛裝,總成本還不到10元,而這一大桶就可以贈送所有包廂里的顧客。葯膳粥在上冷盤之前請顧客食用,讓服務員解釋葯膳粥對健康的作用,顧客很感興趣。這樣的葯膳粥已經形成一個完整的系列,每半月更換一次,比如玉米羹、南瓜粥等,而製作南瓜粥的余料,比如南瓜瓤,又可以製作南瓜小饅頭,南瓜籽可以用來炒制瓜籽贈送給客人。
殘酷制度保證出菜速度
要想提高出菜速度,嚴密有效的制度不能缺。吳小琳在武漢考察的時候,發現一酒店對上菜速度很有創見。他們規定,客人點菜後,5分鍾後沒有上第一道菜,該菜菜金打7折優惠;點菜半小時後最後一道菜沒有上齊,全部菜金再打7折。酒店的損失由負責該菜的師傅承擔,懲罰金額是酒店給客人優惠金額的3—5倍,這對廚房的要求非常高。該酒店菜品數量並不多,菜品種類很穩定,每月只增加幾個新旺菜,廚房師傅每人只負責3—5道菜,一個師傅由一個荷工配合,可以想像他們炒菜速度會提高多少。“如果5分鍾炒不出第一道菜,那隻能是廚師個人的問題了。這種制度對廚師的約束很大。”吳小琳准備把這種方式在廚房中推行。
;Ⅳ 當廚師需要克服哪些困難
工作:出現問題第一時間做出應急的准備,冷靜的分析利弊,並積極出謀劃策,養成良好的思維模式。
問題:積極做好工作,效率高,過程中碰到問題及時溝通解決,能在規定時間內提前完成工作。
應變:有系統有順序的對工作進行安排,有應對突發狀況的能力,忙碌起來也能井然有序。
溝通:能夠有效的和領導及同事溝通,為人正直謙虛,能夠處理好同事關系,與大家互相學習,人際關系良好。
自身:合理安排時間。有自主學習和自我提高的意識,通過看廚師行業相關的公眾號、APP、視頻資料等方式自我提高,剩下的時間用來休閑娛樂。
Ⅵ 廚師怎麼解決眾口難調的問題
好的廚師,廚藝高超,能做到色香味俱全,所有人都給高度好評!這樣的廚師是經過長期苦練廚藝,得出的各種經驗,把多種菜餚做的不可挑剔,讓所有人都能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