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同一天,兩家醫院檢驗的肝功能,總膽紅素相差很大,他們一般用的是什麼方法
病情分析:
總膽紅素同一方法在不同醫院檢查有可能不同。這是由於總膽紅素的試劑極不穩定。
指導意見:
由於各種測定都有室間誤差總膽紅素因為試劑的不穩定性誤差更大。建議你要在同一醫院檢查才有可比性。
B. 新生兒黃疸高怎麼辦 檢測黃疸的2種方法
如果醫院照藍光都不能照好,我的建議是「生理性黃疸」就使用食療!使用食療!
新生兒黃疸的正常值是以血清膽紅素為參考指標的,只要足月兒不超過204μmol/L(12mg/dl),早產兒不超過255μmol/L(15mg/dl)即為正常。另外,生理性黃疸的孩子除了皮膚黃染外,在食慾和精神方面都沒有多大影響,而且一般在一個月內症狀就會自動消除。病理性黃疸的孩子不但有皮膚變化,通常還又哭又鬧又拒奶,這種情況下家長必須盡快帶孩子到醫院接受治療,否則可能會引發核黃疸,後果非是常嚴重的。
可以煮「玉米須」、黃銅粉末、(黃)梔子水(有的地方使用「黃果樹枝葉」煮水)洗澡、洗臉、洗眼睛退除黃疸,日後喝護肝的「溪黃草」沖劑可以降低「血膽紅素」。
如果不是「病理性」黃疸就沒有不要(輻)照射蘭光【現在又有「血溶性的」黃疸我就不懂了】。
看看這些物理、植物治療黃疸的介紹,也許你會覺得它對您有用:
八種方法治療黃疸(可能有不止八種方法呢)
有時候光療不小心會使孩子的眼睛致盲,所以除非確診是「病理性」黃疸,一般的說來,我是不建議在醫院進行蘭光治療的,除非是萬不得已,這里例出的方法也許你會覺得它對您有用:
其實不管是「生理性」和「病理性」的黃疸如果黃疸高了都應該退除(「病理性」的黃疸相對來說是比較復雜的),這里的食療方法(對治療「生理性」的黃疸有顯著的效果)你可以自己方便選擇參考使用(這是根據中醫博大的理論「以黃治黃」精神實踐的實用方法)。
你需要認真地閱讀這些食療這會對你和你的孩子有很好的幫助,同時結合你的寶寶的具體情況加以選擇以下的方法退除黃疸。
六種方法治療退除黃疸(可能有不止六種方法呢):
1、玉米須:(利濕退黃葯--可能對「病理性」的黃疸有一定的作用)
甘、淡,平。歸膀胱、肝、膽經。
功效:
利膽退黃,利尿退腫,止血。
應用:
現代用於黃疸型肝炎、膽囊炎、膽石症等。可大劑量單用,或與金錢草、茵陳、鬱金等配用。
(有的農民朋友懂得給新生兒退除黃疸的做法是把整個【可以是新鮮的】玉米(帶皮須)一起煮,大人吃玉米,小孩喝玉米水或者洗眼睛、洗臉、洗澡;玉米須、黃梔子葯店有售的)
2.(黃)梔子50克煮水1000克20分鍾,冷卻後將其洗眼睛、臉、洗澡;黃疸消退除後再洗三天即可(有的地方使用「黃果樹枝葉」煮水洗澡、洗臉、洗眼睛)。(實際上是通過皮膚吸收葯物成分)
(黃梔子是植物果實,在農村仍廣范的用作食用染色劑,是天然染色劑。各葯店均有售);如果不是 初生嬰兒也可喂一點茵梔黃口服液(黃梔子的中成葯)退除黃疸。
註:(這里的黃梔子使用量是根據我自己當時使用寫下的、另外一個是玉米須它是別的以前是孕婦實踐檢驗證實的,且醫學網站也多有介紹;如果對你有幫助的話,希望你盡量能廣傳讓更多的人受益,免除更多有黃疸寶寶的家人的焦慮和痛苦)。
3.刨下黃銅粉末 煮水1000克20分鍾,冷卻後將其洗眼睛、臉、洗澡;黃疸消退除後再洗三天即可。
4、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開些去除黃疸和護肝的「溪黃草」沖劑,或者「茵梔黃口服液」。也可以在醫院或葯店買些黃梔子用黃梔子煮水20分鍾後用溫黃梔子水洗臉、洗眼睛和洗澡。
5、滿月後還可以把小孩抱出去曬曬太陽,太陽光中也含有比醫院的藍光照射微弱。
6、用白蒿和紅棗(切開去核)煮水給寶寶喝幾天就好了,有的孩子月子里(可以不斷奶)就是喝的這個治黃疸,一天喝二十毫升就行 。
7、治黃疸:一燈心草、天胡荽各一兩。水煎,加甜酒少許調服。 二燈心草 五錢,鮮枸杞根一兩,陰行 草五錢;
水煎,糖調服。(江西《中草葯學》)
8、治濕熱黃疸:鮮燈心草一至二兩,白英(鮮)一至二兩。
水煎服。(《福建中草葯》)
最後祝你的寶寶健康成長!
另外有這個知識你們自己看看,「嬰幼兒喂養,尤其是母乳喂養,是兒童營養的重要基礎。加強和促進嬰幼兒時期的合理喂養是控制和減少營養不良的關鍵措施。母乳是0-6個月嬰兒最合理的「營養配餐」,能提供6個月內嬰兒所需的全部營養。母乳中含有豐富的抗感染物質,純母乳喂養的嬰兒發生腹瀉、呼吸道及皮膚感染的幾率少。作為一項全球公共衛生建議,在生命的最初6個月應對嬰兒進行純母乳喂養,以實現嬰兒的最佳生長、發育和健康。之後,為滿足其不斷發展的營養需要,嬰兒應獲得安全的營養和食品補充,同時繼續母乳喂養至2歲或2歲以上。」以上是從《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嬰幼兒喂養策略》摘錄的資料【特別是在目前國內食品衛生頻繁出現的不安全狀況下更需要引起母親們的警覺】。
其實這是一個雙刃劍,大部分母乳喂養至2歲或2歲以上的孩子,抵抗力高;做母親的日後乳腺增生的幾率也低!
最後祝你的寶寶健康成長!祝你全家身體健康!
C. 總膽紅素的檢測方法
正常人體膽紅素主要來自血中衰老的紅細胞。紅細胞平均壽命為120天,衰老的紅細胞所釋放的血紅蛋白在體內經過一系列的代謝,最後變成膽紅素,分為非結合膽紅素與結合膽紅素,分別從大、小便中排出。正常時血液中只含有微量的膽紅素。
血清膽紅素測定是肝、膽功能檢查中的一項重要檢測項目。
D. 生化檢查,膽紅素問題
高多少?一般高一點點是沒太大意義的。在肝功能化驗里,膽紅素正常值范圍如下:
[總膽紅素]3.42~20.05μmol/L
[直接膽紅素]0~13μmol/L
[間接膽紅素0~13μmol/L
1、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增高:肝內及肝外阻塞性黃疸,胰頭癌,毛細膽管型肝炎及其他膽汁瘀滯綜合征等。
2、總膽紅素、間接膽紅素增高:溶血性貧血,血型不合輸血,惡性疾病,新生兒黃疸等。
3、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間接膽紅素都增高:急性黃疸型肝炎,慢性活動性肝炎,肝硬變,中毒性肝炎等。
除了新生兒之外,一般人的值大致固定,並無年齡上的差異。此外,飲食與運動也幾乎不會引起變動,但長時間絕食後會有上升的趨勢。
各家醫院因檢查儀器不同,正常值會有一點點不同,但是,不會相差太大。樓主很有必要帶你爸爸去做個肝的B超(很便宜的),有什麼肝硬化,肝內、外、膽、結石的,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E. 媽媽可以自己在家裡測試寶寶黃疸嗎哪幾種方法最有效
新生兒黃疸是很常見的現象,如果不是病理性黃疸,則經過一個星期左右的時間便會自行消退,但是如果是病理性黃疸,則要盡快就醫,尋找醫生的幫助,不要拖延了病情,後果是很嚴重的。在家裡想要測試黃疸,可以通過以下三種方式。
三、查血清膽紅素。
查血清膽紅素是測量黃疸最准確的方法,不過要到醫院去抽血,如果總的膽紅素超過34毫克每分升就說明寶寶患有黃疸。如果比較擔心的話就選擇這種測量方法,一般得到的結果是沒有問題的,也不用每天提心吊膽的害怕了。
我家寶寶在出生時也有黃疸的情況,而且還比較嚴重,但是通過醫生的光照治療,大概一個星期的時間就痊癒了。黃疸本身不是棘手的疾病,只要照顧得當,孩子是不會出現什麼問題的,不過不要自己盲目幫助孩子治療,要聽從醫生的話。
F. 間接膽紅素有哪些測定方法
出現膽紅素高的患者常常可出血黃疸症狀,1般斟酌跟肝膽疾得了關,應當做肝功檢查和肝膽B超你好,出現膽紅素高的患者常常可出血黃疸症狀,1般斟酌跟肝膽疾得了關,應當做肝功檢查和肝膽B超檢查,中醫認為這情況屬於肝膽的濕熱,可吃些茵梔黃口服液來調理。檢查,中醫認為這情況屬於肝膽的濕熱,可吃些茵梔黃口服液來調理。
G. 直接膽紅素和間接膽紅素有什麼區別
樓上的完全搞反了,直接膽紅素是和葡萄糖醛酸結合的膽紅素,能直接與重氮試劑發生反應,而間接膽紅素是沒有和葡醛結合的膽紅素,是不能直接與重氮試劑反應的。游離膽紅素叫做未結合膽紅素,是指未和白蛋白結合的膽紅素,結合膽紅素是指和白蛋白結合的膽紅素,這兩對概念是不同的
H. 血清兩種膽紅素的區別有哪些
肝在膽紅素代謝中具有攝取、結合和排泄功能,其中任何一種功能障礙,均可引起黃疸。 檢查膽紅素情況不僅能反映肝臟損害的程度,尤其對黃疸的鑒別具有重要意 義。膽紅素包括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又稱結合膽紅素)和間接膽紅素。前者是 後二者之和。正常范圍總膽紅素為4~20μmol/L,直接膽紅為0~7μmol/L,二者之 差即為間接膽紅素正常值。
I. 新生兒如何測黃疸
新生兒出生之後是需要多觀察的,因為很多時候新生兒會出現一些常見的疾病的病症,這樣一些疾病有一些是比較嚴重的,有一些就是屬於較為普通的,及時發現才不會導致出現一些不好的結果,那麼新生兒如何測黃疸?
新生兒測黃疸其實是有很簡單的方法的,就是藉助儀器來進行,這個一儀器只是一個皮膚測試,不會導致新生兒的身體有任何的傷口的出現,所以一般如果想要檢測黃疸只需要做這個檢測,就可以知道新生兒是否患上黃疸,但是由於只是皮膚檢測,數據多多少少會有誤差。
檢測黃疸使用血液檢測是屬於比較准確的一種方法,其實就是採集新生兒的血液樣本,然後檢測膽紅素的定量來進行分析。屬於比較嚴重需要治療的新生兒很多時候會採取這一種措施進行檢測,而且可以很好的區分是不是生理性的黃疸,或者說屬於病理性的黃疸。
新生兒黃疸很多時候其實不用儀器進行檢測,新生兒自身也會有一些表現,例如新生兒的皮膚是發黃的,眼睛也是有一些黃色的情況,小便的顏色也不正常。這一些都是媽媽判斷新生兒是否黃疸的特徵,如果發信是手足都有黃染的情況應該屬於重度的,需要及時處理。
J. 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黃疸主要是由於體內膽紅素沉積在皮膚表面,導致皮膚和鞏膜變成了黃色。新生兒黃疸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大多數為生理性的。足月兒一般在生後2-3天出現黃疸,4-5天達高峰,5-7天消退。
黃疸是什麼
醫學上把未滿月(出生28天內)寶寶出現的黃疸,稱之為新生兒黃疸,主要症狀為皮膚、黏膜、鞏膜發黃,寶寶食慾不振、不安躁動,體溫可能也會有所上升。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中一種很常見的疾病,臨床上約有85%的足月兒及絕大多數早產兒在出生後一周內出現黃疸。新生兒黃疸主要是因為新生兒的肝臟功能發育不完善,膽紅素代謝異常,血中的膽紅素濃度升高引起的一種疾病,具體又可以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
聽音頻學孕育,知識從未如此有趣
長按二維碼分享到微信,在微信對話框中長按識別「快樂呱呱」小程序
家長須知的新生兒黃疸指數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應對秘籍 如何正確給新生兒退黃?
先天性非溶血性黃疸
新生兒總是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疾病,讓人防不勝防,其中先天性非溶血性黃疸是什麼來的呢?
先天性非溶血性黃疸是一組以非結合膽紅素升高為特徵的病症,1092年法國醫師Gilbert首先報告,為非溶血性、非結合性膽紅素血症所致的黃疸。先天性患者家族中有25%~50%的人有此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從嚴格的定義講,其特點為非溶血性,非結合性高膽紅素血症,而血清膽酸與其他肝功能指標正常。
先天性非溶血性黃疸為非溶血性、非結合性膽紅素血症所致的黃疸。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病因肝細胞膽紅素葡萄糖醛酸轉移酶活力不足所致,主要表現症狀皮膚、鞏膜等組織黃染,尿和糞色澤改變等。
新生兒黃疸原因
當寶寶還是胎兒的時候,靠胎盤供應血和氧氣,脫離了母體,寶寶開始用自己的肺來呼吸,獲得氧氣,體內低氧的環境改變了,不再需要那麼多的紅細胞了,這時候膽紅素就產生了,並且可能過剩。多餘的膽紅素無法通過沒有發育成熟的酶系統來排出體外,跟著血液流動到寶寶的身體各處,反應到外部體征,就是寶寶的皮膚和鞏膜變成了黃色。這種現象就叫做新生兒黃疸。
1、膽紅素生成多
(1)紅細胞破壞多:胎寶寶在媽媽的子宮內處於低氧環境,紅細胞代償性增多,但壽命短,出生後血氧含量增高,過多的紅細胞被迅速破壞。
(2)血紅素加氧酶含量高:在生後7天內含量高,產生膽紅素的潛力大。
2、肝功能不成熟
(1)肝攝取膽紅素能力差:肝細胞內Y、Z蛋白含量不足,使肝對膽紅素攝取不足。
(2)肝結合膽紅素功能差:肝內葡萄糖醛酸轉移酶含量低且活力不足,形成結合膽紅素的功能差。
(3)肝排泄膽紅素功能差:排泄結合膽紅素的功能差,易致膽汁淤積。
3、腸-肝循環特點:新生兒剛出生時腸道內正常菌群尚未建立,不能將進入腸道的膽紅素轉化為尿膽原(糞膽原)。
由於上述特點,新生兒攝取、結合、排泄膽紅素的能力明顯不及成人,且膽紅素產生多而排泄少,所以很容易出現黃疸。尤其寶寶在缺氧、胎糞排出延遲、喂養延遲、嘔吐、脫水、酸中毒、頭顱血腫等情況時,會加重黃疸。
新生兒黃疸怎麼辦 新生兒臍帶護理5招黃疸的症狀
新生兒黃疸,即是未滿月(出生28天內)新生兒的黃疸。新生兒黃疸症狀主要表現為面頸部、軀干甚至全身都泛黃,通常2-3日後慢慢消退。新生兒黃疸又分為生理性黃疸與病理性黃疸,這兩種黃疸的症狀又有所不同,主要表現為: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有下列特徵:
1、黃疸一般在生後2-3天開始出現。
2、黃疸逐漸加深,在第4-6天達高峰,以後逐漸減輕。
3、足月出生的新生兒,黃疸一般在生後2周消退,早產兒一般在生後3周消退。
4、黃疸程度一般不深,皮膚顏色呈淡黃色,黃疸常只限於面部和上半身,黃疸時孩子的一般情況良好,體溫正常,食慾正常,大小便的顏色正常,生長發育正常。
5、化驗血清膽紅素超過正常2mg/dl,但小於12mg/d1。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有下列特徵:
1、黃疸出現時間過早,於生後24小時內出現。
2、黃疸消退時間過晚,持續時間過長,超過正常的消退時間,或黃疸已經消退而又出現,或黃疸在高峰時間後漸退而又進行性加重。
3、黃疸程度過重,常波及全身,且皮膚黏膜明顯發黃。
4、檢查血清膽紅素時,膽紅素超過12mg/dl,或上升過快,每日上升超過5mg/dl。
5、除黃疸外,伴有其他異常情況,如精神疲累,少哭,少動,少吃或體溫不穩定等。
解讀新生兒溶血性黃疸 5招防治新生兒母乳性黃疸新生兒黃疸正常值
足月出生寶寶的黃疸正常值與早產兒有所不同。通常,足月新生兒黃疸正常值是12.9毫克/100毫升,也就是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膽紅素水平低於12.9毫克。早產兒的黃疸正常值15毫克/100毫升血液,也就是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膽紅素水平低於15毫克。
當寶寶的黃疸值超過12.9mg/dl或新生兒黃疸指數上升過快時(每日上升超過5mh/dl),或黃疸持續時間過長,超過足月兒在14天內消退,早產兒在4周內消退這個時間,或者黃疸退而復現。就表示新生兒可能患了病理性黃疸。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是新生兒的正常生理現象,是由於血清未結合膽紅素增多所致。新生兒出生後,開始自主呼吸,肺循環建立,有充分的氧氣供應後,體內過多的紅細胞開始被破壞,血紅蛋白被分解後產生大量未結合膽紅素,因為新生寶寶的肝酶尚未成熟,未結合膽紅素不能經肝臟代謝而排出體外,在體內越積越多,從而使皮膚、黏膜等組織黃染。隨著紅細胞破壞的減少和肝酶的成熟,未結合膽紅素逐漸被代謝並通過腸道和泌尿道排出體外,黃疸也逐漸減輕並消失。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是指新生寶寶出生後2-3天內出現皮膚、眼球黃染,4-6天達高峰,足月新生寶寶可以在兩周內消退,早產寶寶則需要3-4周消退。黃疸較輕的寶寶可局限在面部、頸部和軀干,顏色呈淺黃色,較重的可波及全身。除黃疸外,新生寶寶一般情況良好,吃奶、睡覺、大小便均正常。但也不是說所有的寶寶都一定會出現黃疸,一般足月寶寶有60%會有黃疸,早產寶寶有80%會出現黃疸。
新生兒黃疸怎麼辦
一般來說,大多數新生兒黃疸都不需要治療。但如果需要,新生兒黃疸治療有以下兩種方法:
1、光照療法
光照治療是一種通過熒光燈照射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的輔助療法。光照治療通常可以緩解新生兒黃疸,因為紫外光能把膽紅素轉變成一種更容易通過寶寶的尿液排出體外的東西。
2、換血療法
如果新生兒黃疸比較嚴重或經過光照療法後膽紅素水平仍持續升高,寶寶就需要進行換血療法。
3、其他療法
還可以採取其他措施來幫助寶寶減退新生兒黃疸。比如,確保寶寶能夠吃到足夠多的母乳或配方奶,這樣就能多排便。如果對寶寶的新生兒黃疸有任何疑問,一定要請教醫生,以確保媽媽選擇了正確的新生兒黃疸治療方法。
新生兒黃疸多久能退
新生兒黃疸多久能退?一般可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兩種,其起病時間和消退時間也不一。新生兒黃疸多久消除?一般來說,生理性黃疸病情不重,起病後一般在2周內即可消退;而病理性黃疸易反復發作,出生後2-3周仍持續不退或繼續加深。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 新生兒在生後2-3天開始出現黃疸,4-5天後最明顯,7-14天自然消退,一般情況良好,無不良反應,稱「生理性黃疸」。早產兒由於肝功能更加不成熟,黃疸會出現得比較晚,大概在第3或者第4天,而且持續的時間會更長,早產兒黃疸可持續14天或者更久。
新生兒母乳性黃疸: 黃疸開始時間為生後4-7天,持續2個月左右,以非結合膽紅素升高為主,無臨床症狀。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 黃疸出現得早,生後24小時內即出黃疸。黃疸持久,出生2-3周後黃疸仍持續不退甚至加深,或減輕後又加深。黃疸程度重,呈金黃色或黃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較明顯的黃疸或血清膽紅素大於12-15毫克/公升。伴有貧血或大便顏色變淡者。有體溫不正常、食慾不佳、嘔吐等表現者。
如果是生理性黃疸是不需要治療的,如果是病理性黃疸的話主要的治療方式是照藍光,所以必須到醫院兒科就診後治療,並復測經皮測膽紅素了解治療效果。病理性黃疸不論何種原因,嚴重時均可引起核黃疸,其預後差,除可造成神經系統損害外,嚴重的可引起死亡。
新生兒黃疸的護理
如何護理黃疸寶寶?新生兒黃疸的護理方法有以下6點:
1、判斷黃疸的程度。爸媽可以在自然光線下,觀察新生兒皮膚黃染的程度,如果僅僅是面部黃染,為輕度黃疸;軀幹部皮膚黃染,為中度黃疸;如果四肢和手足心也出現黃染,為重度黃疸。
2、觀察大便顏色。如果大便成陶土色,應考慮病理性黃疸,多由先天性膽道畸形所致。如果黃疸程度較重、出現伴隨症狀或大便顏色異常應及時去醫院就診,以免耽誤治療。
3、盡早使胎便盡早排出。因為胎便里含有很多膽紅素,如果胎便不排干凈,膽紅素就會經過新生兒特殊的肝腸循環重新吸收到血液里,使黃疸增高。
4、給新生兒充足的水分,小便過少不利於膽紅素的排泄。
5、在黃疽期間要注意給予足夠的糖水及熱力,並保護好肝臟。
6、如果黃疽出現過早或消失過遲,或黃疸程度過重,或逐漸減輕後又再加重,嬰兒精神不佳、吸奶少或拒奶等臨床症狀時,則屬病理性黃疸,應及時去醫院診治。
新生兒黃疸吃什麼葯
1、西葯
(1)葡萄糖及礆性溶液:葡萄糖可供給黃疸寶寶熱量,營養心、肝、腦等重要器官,減少代謝性酸中毒。
(2)血漿或白蛋白:供給與膽紅素聯結的白蛋白,可使游離的非結合膽紅素減少,預防膽紅素腦病。
(3)酶誘導劑:能誘導肝細胞滑面內質網中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活性,降低血清非結合膽紅素。
(4)腎上腺皮質激素:能阻止抗原與抗體反應,減少溶血;並有促進肝細胞葡萄糖醛酸轉移酶對膽紅素的結合能力。
2、中葯
(1)消黃利沖劑:茵陳9g,桅子3g,大黃3g,茅根10g,金錢草6g,茯苓6g。
(2)茵陳蒿湯:茵陳1.5g,梔子9g,制大黃3g,甘草1.5g。
(3)三黃湯:黃芩4.5g,黃連1.5g,制大黃3g。
病理性黃疸
病理性黃疸出現的時間較早,出生後不到24小時即可出現,而且黃疸一旦出現之後,短期內寶寶皮膚的顏色會迅速加深,且持續時間較長,甚至寶寶會伴有貧血、體溫不正常、嗜睡、吸奶無力、嘔吐、大小便顏色異常、不吃奶甚至出現呻吟、尖聲哭叫。有些病理性黃疸,久延不退,或減退後又復加重,碰到這些情況,都要盡早到醫院診治。
新生兒黃疸預防
1、看父母血型。
媽媽是O型血,爸爸是A型血或者AB型血,新生兒出現黃疸的幾率偏高。這種新生兒黃疸就是溶血性黃疸。溶血性黃疸最常見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為母親與胎兒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親血型為0、胎兒血型為A或B最多見。因此,父母血型是影響新生兒黃疸的主要因素。當然,爸媽也無須太過緊張,不是所有ABO系統血型不合的新生兒都會發生溶血。據報道新生兒ABO血型不合溶血的發病率為11.9%。
夫妻雙方如血型不合(尤其母親血型為O,父親血型為A、B或AB),或者母親RH血型呈陰性,需要定期做有關血清學和羊水檢查,並在嚴密監護下分娩,以防止新生兒溶血症的發生。
2、注意飲食。
懷孕期間,孕婦要注意飲食有節,忌生冷的食物,也不要吃太飽或者讓自己太餓,並忌煙酒和辛熱之品,以防損傷脾胃。
3、多補充富含維生素C的蔬果。
如蘋果、獼猴桃、西紅柿等食物。
黃疸指數
在哺乳到了一定的時期就應該及時回奶,此時可以通過回奶湯回奶,那麼回奶湯的配方是什麼呢?
回奶粥:原料:粳米100克,炒麥芽30克,枳殼6克,紅糖適量。製法:將粳米淘洗干凈,鍋置火上,放適量清水,加入炒麥芽、枳殼前煮、去渣,放入粳米煮粥,等粥熟時,加入紅糖攪拌溶化即可。
絲瓜鯽魚湯:活鯽魚500克,洗凈、背上剖十字花刀。兩面略煎後,烹黃酒,加清水、姜、蔥 等,小火燜燉20分鍾。絲瓜200克,洗凈切片,投入魚湯,旺火煮至湯呈乳白色後加鹽,3分鍾後即可起鍋即可。
黃疸病
黃疸病在新生兒中是比較常見的,有一定的症狀,那麼黃疸病的症狀是什麼呢?
黃疸伴發熱多見於急性膽管炎,同時還伴有畏寒。肝膿腫、敗血症、鉤端螺旋體病均有中等度發熱,甚至高熱;急性病毒性肝炎或急性溶血時常先有發熱,而後才出現黃疸。
還有白眼球、皮膚、空腔粘膜等變為黃色是黃疸病最主要的症狀,另外還會出現尿液、汗液、淚液變黃,而大便顏色會變淺。在消化方面,黃疸病人還會出現腹痛、腹脹、厭食、全身乏力、惡心嘔吐、腹瀉或便秘等。較嚴重的黃疸病,還會出現腹部疼痛、肝區疼痛等更為劇烈的症狀。
黃疸的治療方法
新生兒得黃疸的概率比較大,得了黃疸以後要及時治療,那麼黃疸的治療方法有哪些呢?
新生兒黃疸目前有四種治療方法。首選的是藍光治療,主要針對病理性黃疸進行治療。第二種方法是葯物治療,葯物治療包括微生態葯物治療、白蛋白治療、丙球治療、魯米那和尼可剎米治療等。第三種針對嚴重病例,如ABO溶血和Rh溶血,引起的嚴重貧血,甚至水腫、心衰的病例,在臨床上採用換血療法。
注意新生兒黃疸指數偏高,一般來說可以分為生理性偏高和病理性偏高,對於生理性偏高可以自己過一段時間痊癒,如果是病理性偏高就需要及時的就醫進行診治。
黃疸是什麼意思
黃疸通常表現為全身皮膚為黃色,所以由此得名,那麼什麼叫做黃疸呢?
黃疸就是人的皮膚,尤其是鞏膜出現了黃染,鞏膜外面的鞏膜開始時是白眼珠,如果變黃就是有黃疸,黃疸還表現在皮膚變黃、小便變黃,還有其它地方的一些黃染的就是黃疸。
黃疸是常見症狀與體征,其發生是由於膽紅素代謝障礙而引起血清內膽紅素濃度升高所致。因鞏膜含有較多的彈性硬蛋白,與膽紅素有較強的親和力,故黃疸患者鞏膜黃染常先於黏膜、皮膚而首先被察覺。當血清總膽紅素在17.1~34.2μmol/L,而肉眼看不出黃疸時,稱隱性黃疸或亞臨床黃疸;當血清總膽紅素濃度超過34.2μmol/L時,臨床上即可發現黃疸,也稱為顯性黃疸。
母乳性黃疸多久能退完
母乳性黃疸是新生兒黃疸之一,那麼母乳性黃疸多久能退完,需要斷奶嗎?
一般母乳性黃疸在停止母乳喂養的72小時之後就會退至一半,而且這時候再繼續進行母乳喂養,是不會加重母乳性黃疸的,另外一方面如果要完全褪去母乳性黃疸,可能需要在停止母乳喂養後的1~2個月之後。
其實寶寶出現母乳性黃疸的情況,母親在哺乳寶寶期間就要注意個人的飲食習慣,不要吃辛辣油膩的食物,也不要服用葯物,同時要注意少量多次餵奶的原則,盡量保證寶寶有一定的大便次數,可以減少寶寶腸道對膽紅素的吸收,降低母乳性黃疸的發生率。
母乳性黃疸原因
黃疸的其中一種是母乳性黃疸,那麼患有母乳性黃疸原因有哪些呢?
引起母乳性黃疸的原因主要是由於母乳中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較高,膽紅素在寶寶腸道內重吸收引起的,也與母乳不足,喂養不當有關系。母乳性黃疸一般在兩周內消退,如果兩周後黃疸不消退,就要停食母乳,如果寶寶出現了精神不振、嗜睡、吃奶困難,甚至抽搐等症狀時,一定要及時去醫院就診,平時要注意寶寶皮膚的護理,防止破損或感染。
因此在哺乳期和妊娠期應注意飲食有節,不要過食生冷,也不要過飢過飽,盡量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注意休息。還有孩子出生以後要盡早開奶。
寶寶檢查黃疸
給寶寶檢查黃疸是有一定的注意事項的,那麼怎麼給寶寶檢查黃疸呢?
檢查寶寶的黃疸有兩種方法:經皮測膽紅素,使用特殊的儀器進行測量,但是會受皮膚厚度、膚色、年齡等因素影響,會有誤差,常作為檢測膽紅素變化的一種方法。抽靜脈血進行檢查,這種檢查最准確,在發現寶寶出現黃疸後,如果經皮測膽紅素明顯升高,建議進行抽血化驗。或者在光療結束後進行抽血化驗,評估治療效果。醫生會根據寶寶情況給家長最合適的建議。
其實寶寶出現黃疸的情況,作為家長不用過多的擔心。首先分析一下,寶寶到底是生理性黃疸還是病理性黃疸。如果寶寶是生理性黃疸,家長可以讓寶寶保持清淡的飲食,多喝一些溫開水。同時保持寶寶身上的干凈、清潔,一般情況下寶寶7~10天就可以痊癒。如果寶寶是病理性黃疸,那麼家長就需要注意。首先要找出病因,知道寶寶黃疸具體的症狀,然後再對症治療,尋求醫生的幫助,正常情況下也可以痊癒。
新生兒黃疸檢查
新生兒黃疸是常見的新生兒疾病來的,那麼新生兒黃疸檢查項目是什麼呢?
新生兒黃疸檢查項目主要是血清總膽紅素濃度,當血清總膽紅素在17.1~34.2μmol/L,而肉眼看不出黃疸時,稱亞臨床黃疸或隱性黃疸;當血清總膽紅素濃度超過34.2μmol/L時,臨床上即可發現黃疸,也稱為顯性黃疸。
新生兒黃疸發病時間延長,沒能得到科學規范的治療,可引起高膽紅素腦病,非常容易誘發後遺症,如引起腦癱,癲癇,或者是出現肢體功能障礙,語言功能障礙以及聽力功能障礙。新生兒黃疸分別有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發病初期會表現為皮膚黏膜,鞏膜出現黃染的症狀,同時可伴有易激惹,煩躁不安,拒乳等症狀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