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老師與學生之間的矛盾沖突如何解決
老師和學生之間有矛盾,老師首先要放低姿態,拿出誠意,主動去解決。作為老師,能夠誠心誠意去教育學生,保住學生,學生就會被感動到,矛盾也就化解了。
② 老師和學生之間有沖突時,老師該如何處理
我認為老師與學生之間有沖突應該秉承著理性地態度去解決這個事情。如果老師與學生是在課堂上發生了正面矛盾,我認為老師應該先維護穩定教學秩序,不能耽誤其他同學時間。老師自己應該平靜自己內心,穩住自己情緒,順便還需安撫學生情緒,能夠保證這節課教學內容可以順利完成。如果在課外老師與學生有沖突時,老師應該將學生帶到自己辦公室內,並且分析清楚矛盾來龍去脈,發揚民主平等。如果是自身問題,一定要放下面子向學生道歉;如果是學生問題,應該對他進行理性教育,通過積極的語言使他能夠弄清楚自身所存在的錯誤並及時道歉和改正。
③ 學生上課與老師發生沖突,老師應該如何進行解決
很多老師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學生在課堂上和你頂嘴。一般情況下,你都是怎麼處理的呢?大部分老師,我想都有一套自己的處理方式,是不需要別人去給你什麼指導的。但我也知道,有一些新手老師,其實在這件事上挺愁的,他急需知道老教師們都有什麼樣的處理方案。今天,就分享一套這樣的處理方案。方案可能並不完美,但是作為參考,我想還是有一定價值的。
④ 小學教師面對角色沖突應採取哪些對策
角色沖突是指個體不能滿足多種角色要求或期待而造成的內心或情感的矛盾與沖突,可以分為角色間沖突和角色內沖突。 教師角色沖突主要是指教師在學校教育活動中,為實現與其身份、地位相對應的權利和義務,教師實際的行為和態度與外部(社會、學校)期望的態度和行為不一致時所產生的沖突。
1、新課程改革中教師角色沖突。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角色發生變化,由知識的傳遞者轉變為知識的引導者、激發者。新課程改革需要教師更新教育觀念,優化教師能力結構,拓展教育教學思維等,這就使得教師對自我身份、自我意識、自我地位的認識產生模糊性和動搖性。教師群體很可能會對如何協調各主次角色的平衡和互動,如何在不影響教學活動的前提下滿足各方面對教師角色的要求等產生困惑、質疑。當教師不能很好地運用和切換各種角色時,部分教師會「逃避風險」或「消極應對」,如面臨上級教育部門檢查時,採取新課程改革所要求的教學模式來教學,其他時候則依然採取傳統的教學模式,對自我的教學權威進行一定的保護。
2、社會角色與家庭角色之間的沖突。我們常聽到這樣的調侃:「老師教得好學生,但不一定教得好自己的子女」,這種情況在現實中確實存在。在學校場域中,教師通常是威嚴的知識傳授者,當教師回到家中面對自己的子女時,會有意或無意地「擺出」教師的威嚴,較少以父母的角色、情感態度來積極地差別化對待自己的孩子,或者因學校教育工作重而忽視對自身子女的教育。
3、不同角色期待引起的教師角色沖突。如教育法律法規要求教師要進行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家長和學校則要求教師要提升學生的分數與升學率、就業率等……不同主體對教師的角色期待各不相同,讓教師「左右為難」。而作為一個具體的、普通的教師,在扮演教師工具性價值的時候,難以面面俱到,以至招致詬病和批評,心理壓力劇增,教師角色沖突頻發。
⑤ 有哪些如何正確對待和處理師生沖突
師生沖突發生後,教師要冷靜地對待沖突,要提醒自己不要被學生的言行激怒,防止失去理智而感情用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沖突進行分析,並著手解決:
1.沖突解決要抓主要矛盾。面對沖突,教師要拋開表面現象,切忌就事論事,不要和學生糾纏具體細節的是與非,而要找出沖突發生的根本原因及產生的背景。
2.要加強師生間的思想溝通,增加相互理解。老師要向學生闡明其思想和行為的動機,同時讓學生說出他們的真正想法和感受。如果老師認為自己的做法有什麼不妥,可以率先檢討,這種真誠往往會感動學生,同時贏得學生的諒解,學生也會反過來檢討自己的錯誤。如果學生承認了自己的錯誤,教師應在講明道理作出適當批評的同時,對學生過激的行為表現出寬容大度。在師生雙方坦誠的、暢所欲言的溝通中互相理解,建立一種和諧的相互信任的氣氛。
3.師生要共同分析產生沖突的原因,找出解決的辦法。教師要全面的、耐心地聽取學生的意見,共同分析原因,找出解決沖突的一致看法。但是,老師切忌迫於學生的壓力而放棄原則,放棄立場,因為解決沖突並不一定要屈從於另一方面的意願。師生雙方通過共同討論,達成共識,才能使沖突順利解決。
4.家校聯合,從小做起。 改變傳統觀念,加強社會責任感,家長要樹立為國教子思想,改變不正確的教養態度。家長對獨生子女的正確態度,應該是愛而不寵,養而不嬌。誠然父母對孩子的家是應該的,愛子女不但是人之常情,而愛的本身也是一種教育。但是愛子女不但是體現在對孩子生活上,物質上的照顧,更重要的是體現在對孩子的教育和培養上,使孩子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健康成長。長大成為對國家、對四化建設有用的人才。為此,對孩子嚴格管教,精心培養才是真正的愛。相反,對孩子嬌、慣、縱容是有害的。俗話說:嚴為愛、寵為害,有位教育家說過,毀於盲目父母的人,比毀於危險的小兒疾病的多。這是值得我們引以為戒的。
總之,課堂里的師生沖突,是引起師生關系緊張的因素,它影響教育教學的正常進行。處理師生沖突的方法多種多樣,要根據當時沖突雙方的實際情況,採取不同的處理方法。但關鍵是在課堂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適當運用教育機智,及時妥善地處理好一些不良苗頭,從而最大限度地消滅師生沖突,保障教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⑥ 學生同老師發生沖突,老師應該怎麼解決
在日常的學校教學中,老師與學生之間難免會發生一些小的沖突。就好比學生在家中,也會因為各種原因與家長發生矛盾一樣。不管是什麼原因,老師一般都不是矛盾的發起者,而主要是學生的原因而產生的。在矛盾發生後,學生一般是心虛的,有著害怕的心理。所以,此時老師處理矛盾時,不要過於強勢,防止造成學生產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這樣,師生之間的矛盾就可能演變為沖突。
所以,師生之間的關系是一種相互依存的關系。只有建立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達到和實現我們的教育目的。作為專業的教育工作者,教師可以嘗試自我調節心態、自我調節情緒,努力在復雜的情緒氛圍內,控制自己的情緒,進而避免師生矛盾的產生。批評學生要做到精確無誤,「批」與「評」有機結合
⑦ 如何處理高校教師之間發生矛盾和沖突
高校教師沖突管理策略 高校教師沖突管理是一個復雜而系 統的問題,要想有效預防、積極解決高校 教師沖突的問題,就必須站在整個高校乃 至整個教育體系的基礎上,在沖突管理的 指導思想、體制機制及行為方式上都要統 籌規劃,積極部署.
1、樹立正確的沖突管理理念。樹立正 確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模式,是對沖突進行 有效管理的第一步。要辯證看待沖突的積 極和消極正反兩方面影響,不能只看到其 有害的一面,忽視其建設性的一面。只有 客觀地看待沖突所產生的兩個方面的影 響,我們才能真正把握沖突影響的總效 果,從而對沖突進行合理的應對和管理.
同時,要挖掘沖突產生的深層原因,不能 把沖突問題產生的原因和解決的辦法只 停留在表面現象和表現形式,要深入其本 質,探究其內在根本原因,探尋沖突產生 的深層動因,了解其影像效果的方向如何 等,在客觀把握沖突本質之後對症下葯, 從而採取正確的對策.
2、建立健全沖突管理機制。高校要為 教師創造良好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環境, 不僅包括學校硬體建設,還包括心理方面 的良好氛圍。如果學校的人際氛圍不和 諧,如充滿個人主義,教師之間各自為政, 缺乏交流與激勵,甚至互相攻擊,都將促 使教師沖突的產生和惡化。因此,規范高 校的管理,以完善健全的體制為保障,營 造良好的學校人文氛圍是協調和管理教 師沖突的重要舉措。研究發現,實行民主 管理體制,增加教師工作的自主性與可控 性,減少工作的不確定性,對防止和緩解 教師產生內部沖突具有明顯的效果。學校 要實行開放民主的行政管理,賦予教師更 多的專業自主權和更大的自由度,並且為 教師提供更多參與學校決策的機會,這將 有助於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與動力,從而 使教師具有更強的責任感.
3、採取有效的沖突管理方式。科學的 指導理念和健全的管理體制為沖突管理 提供了有效的基礎保障,但要想切實有效 地防範沖突、處理沖突,還必須採取積極 的措施,通過合理有效的方式使沖突管理 落到實
處,包括避免不良沖突,激發良性 沖突,同時積極妥善地應用迴避、遷就、妥 協、競爭、合作等沖突處理的傳統方法,通 過防治結合,使沖突管理落到實處.
(1)避免不良沖突。首先,建立公平的 管理制度。良好的制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 緩解教師們的不良沖突,同時也能更好地 減少不良沖突對教師產生的負面影響,通 過真正好的制度,體現高校教師管理的民 主性,提倡教師們的民主參與,發揮群眾 的力量。在公平科學的制度環境下,通過 教師集體的力量對相關的問題和現象進 行監督,充分發揮廣大教師和公平的制度 環境在遏制不良沖突方面的作用;其次, 公正的領導和評判。領導者自身的素質對 於不良沖突的有效避免關系重大。領導者 公正無私、不偏不袒、寬宏大度、友善待 人、以身作則等優良品質能夠以正壓邪, 化干戈為玉帛。領導者在面對教師沖突 時,必須能夠以一個客觀的姿態和眼光來 判斷是非,從而使教師們對領導的處理方 式和處理結果產生認可和接受。為此,采 取公正的領導和評判是緩解教師不良沖 突的必要措施.
(2)激發良性沖突。首先,鼓勵良性沖 突的產生,建立良性沖突的鼓勵機制。管 理者要激發良性沖突,就要在高校中營造 鼓勵良性沖突的氛圍,倡導良性沖突,引 入相應機制。對敢於向現狀挑戰、倡議新 觀念、提出不同看法和進行獨立思考的個 體給予重視和認可,對於一些有價值的新 思想、新方法、新理念,高校領導者必須給 予重視和鼓勵,從而促進教師們的創新.
對於教師創新應予以獎勵,如晉升、加薪 等。對於沖突過程中出現的少數意見和觀 點,管理者不能輕易批評、指責、嘲笑、諷 刺和挖苦,而要冷靜地分析,對引起沖突 的原因進行深入思考。尤其在高校的學術 爭鳴中,讓不同觀點交鋒,碰撞出新的思 維火花,才能促進學術創新和發展;其次, 建立必要的溝通機制。良好的溝通是激發 良性沖突最好的途徑。高校應該建立必要 的溝通機制,促進良性沖突作用的發揮, 作為管理者要面對面與教師進行交流,走 進教師的內心世界,了解教師的願望和苦 衷。管理者還可以通過與教師進行非正式 溝通來激發良性沖突,傾聽教師心聲,聽 取教師意見,建立一個教師良性沖突予以 表達的機制;最後,適當引入合理、科學、 公平的競爭機制。沖突的主要誘因是競 爭,一個沒有內部競爭的組織是缺乏活力 的。通過建立必要的競爭機制,使教師們 可以公開地、合理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 點,相互爭論,一方面有利於防止競爭的 地下化,使競爭由良性變為惡性;另一方 面公平科學的競爭機制會促進教師良性 沖突發揮更大的積極作用.
⑧ 教師和自己的學生之間也會產生很多的矛盾,該如何正確的處理矛盾
隨著時代的發展,孩子們的個性越來越強。許多教師感嘆,孩子越來越難以管理,師生之間的矛盾和沖突也越來越多。以下將教你如何放鬆處理師生沖突的方法。
3、大家都得學會退一步說話,退一步海闊天空。
俗話說,退後一步也適合解決師生之間的矛盾。在一定的情況下,教師走出理性的一步,不僅不會失去教師的尊嚴,而且會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同時,尊重學生,保護他們的自尊。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批評學生是不可避免的,但我們應該盡力去批評他人。一般來說,不要在很多同學面前批評別人。學生的表揚應該在大家面前進行。當然,表揚應該真實而具體,這樣更容易打動學生的心。
⑨ 師生在課堂上發生矛盾怎樣處理
在學生面前永遠保持冷靜。
雙方責任
①站在學生的角度和學生說話,對學生行為表示一定程度的理解(不是支持)。
②嚴肅指出學生的問題,要求當事學生就其錯誤的部分做出檢討,教育學生勇於擔當。
③站在科任教師的角度說話,解釋老師為什麼會這樣,希望學生理解老師。
④站在班主任的角度和學生說話,說明這樣的事件給自己和全班帶來的困擾,對學生表示這樣的事情讓班主任很為難。
⑤指導學生以後如何處理類似的問題。
⑥與科任教師溝通,幫學生說話,對科任教師表示將繼續加強教育。
⑦做通雙方思想工作後,安排教師學生見面溝通,班主任陪同。提醒學生,為避免繼續擴大事態,要剋制自己情緒,無論教師說什麼都不要沖動。爭取盡快解決問題。
師生關系的其他關系:
1、心理關系
師生之間不僅有正式的教育關系,還有因情感的交往和交流而形成的心理關系。心理關系是師生為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而產生的心理交往和情感交流,這種關系能把師生雙方聯結在一定的情感氛圍和體驗中,實現情感信息的傳遞和交流。
師生心理關系是伴隨著教學活動的開展而自然形成的,是教學活動中一種客觀而基本的師生關系,它受到教學過程和結果的直接影響。
2、倫理關系
教育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活動,折射著社會的一般倫理規范,同時又反映著教育活動獨特的倫理矛盾,因此師生關系也表現為一種鮮明的倫理關系。
師生之間的倫理關系是指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構成一個特殊的道德共同體,各自承擔一定的倫理責任,履行一定的倫理義務。這種關系處於師生關系體系中的最高層次,對其他關系形式具有約束和規范作用。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師生關系
⑩ 如何化解師生之間的矛盾
第一,探尋矛盾產生的根源,尋找積極因素,淡化沖突,弱化雙方的情緒,保持冷靜和理智
師生是共同教學活動中不可分割的統一體。矛盾的雙方是統一又對立的關系,但雙方的教育背景、資源、能力、地位相差巨大,所以當矛盾沖突時,老師要有較高姿態;學生不懂事可以諒解,教師沖動就太不理智了,教育賦予人的應該是理智。情緒的控制既是心理反應,又是修養的體現,一個缺乏修養的老師很難得到學生的尊重和理解。
第二,充分利用各種資源,營造師生關系和諧相處的氛圍
學生來到學校總希望作為教師應更像長輩,關注他、關心他、了解他、包容他。因為學生知識或常識的欠缺,教養的不足,不一定會用正當、正常的方式來表達這種渴求,但教師要利用一切機會接觸和了解學生,比如與家長溝通,參與學生活動,平等相處等,作有心人,處處對學生給與關注和關懷,不要漠視、輕視學生,無論是對哪個學生,教師都要有親仁的態度,教師的一半應該是天使,賦有救人靈魂的義務。
第三,要有容事容人的度量,還要把握與學生相處的分寸
當矛盾發生時,教師一定要保持冷靜的態度,能夠用理智駕馭情感,用良好的心態和情緒引導學生,學生的成長必然伴隨著錯誤,要用接受的心態待學生,給學生改錯的機會,不要動輒把學生交出去,找家長,過激的做法只會激化矛盾。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因此,教師在解決矛盾時,要體現出容人的度量,就事論事,不要和學生斤斤計較,過度批評只會引起學生更強的逆反,產生抵觸情緒。
第四,施教要目標明確,寬嚴適度,循序有恆,方式可張弛有道
讓學生充分理解老師的苦心,也要遵循教育規律,不要急於事功,更不能為了近期利益,失教無道,做一些有損教師人格形象之事,讓學生產生輕視。
第五,重視師德師表,充分發揮教師的示範作用
教師職業的神聖性使得師德師表成為一種身份標志,師德我們在前面已涉及到很多,在此,主要談談師表。一個舉止粗俗、衣衫不整、不修邊幅的教師要求學生要有禮儀絕對是奢望,一個學問淺薄的老師要獲得學生尊敬決不可能,一個言語不當,神態輕佻、動輒就要與學生吵成一團的教師何談威儀。
所以,懂一些禮儀、倫理、美學方面的知識,重視師表對一個教師而言十分重要,學生即使無任何原因也不敢輕易去冒犯一個衣著得體、舉止文明、溫厚儒雅的老師,因為他的外表已經顯示了他在很多方面的教養和內在的精神力量。
以上是我自己對師生相處之道的一些粗淺的惑悟。從教21年,所歷學生很多,也曾在剛進入教師這個隊列時與學生有過強烈的沖突,打、罵學生有之,叫家長有之,以罷課示威有之,也曾把學生批評的離家出走。然而,渡過了教師生涯的最初三五年,在不斷反思與不斷總結、借鑒中,我漸漸悟出了師生相處是人世的一種緣,緣可結善緣,也可能會締結惡緣,全在一念間。我信緣,我從內心深處喜歡學生,與學生相處,使我獲得一次次心靈的沐浴,我收獲了很多平凡瑣碎的快樂,豐富了我的人生,豐盈了我的思想,使我享受了很多的小小樂趣與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