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民間偏方:中醫常識傷寒的診斷及治療的製作方法
傷寒是由傷寒桿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傷寒病人及帶菌者都是傳染源,病源隨糞、尿、嘔吐物等排出體外,直接或間接污染水或食物,引起疾病傳播。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但以夏秋季為多。
一傷寒的診斷:
1.流行病學:當地傷寒流行,患者無傷寒病史與傷寒絕返扒菌苗接觸史,有與傷寒患者密切接觸史。
2.臨床表現
3.實驗室檢查:
△白細胞大多為3-4×109/L左右,並以中性粒細胞減少和嗜酸性粒細胞消失為特徵。嗜酸性粒細胞隨病情好轉而逐漸上升。高熱時可有輕度蛋白尿;10-20%有黑便或肉眼血便;大便潛血陽性者更多。
△血培養:是本病確診的依據。第7-10病日血培養陽性率可達90%,第3周降為30-40%,第4周常為陰性。故應在體溫上升階段,抗生素應用前作血培養,要提高陽性率。采血量不應少於5毫升。
△骨髓培養:陽性率較血培養高。對已使用抗生素治療,血培養陰性者尤為適宜。
△糞便培養:在本病任何階段,均可從糞便中分離到病原菌。第1周時陽性率10-15%,第3-4周時可達80%左右。3%患者糞便排菌可超過1年。
△尿培養:第3-4周培養陽性率較高,約25%。
△免疫學檢查:肥達氏反應用於本病診斷已近90年。病後1周出現O、H凝集素,第3-4周時可達90%,其效價隨病程而遞增,第4-6周達到高峰。約10%患者肥達氏反應始終陰性。應用標准抗原檢測,未經免疫者O凝集素≥1:80,H凝集素≥1:160時有診斷價值。病程中應逐周復查,效價依次遞增或恢復期效價上升4倍以上才有意義。O凝集素增高提示為沙門氏菌屬感染,而H凝集素則可鑒定沙門氏菌組別。預防接種後,H凝集效價明顯上升,可持續數年之久,在其他疾病時可出現「並昌回憶反應」。肥達反應的特異性不強,故評價時需結合流行病學資料。近年來有用對流免疫電泳法檢測抗體,較肥達氏反應特異、敏感和快速。
二傷寒與其他幾種疾病的鑒別診斷:
1.粟粒性結核:長期發熱,呈消耗病容,中毒症狀顯著世判,與本病表現相似。但該病盜汗及呼吸道症狀較突出,脈搏增快,胸片可見大小一致對稱均勻分布的結節性病變。抗癆治療有效。
2.革蘭氏陰性桿菌敗血症:可有發熱,全身中毒表現,白細胞總數不高,甚至相對緩脈等酷似傷寒的表現。但該病往往先有膽道、泌尿道或用腹腔內感染等原發病灶。病程中易出現休克、DIC等。白細胞總數雖不高,但中性粒細胞比例增高。血培養可檢出致病菌。
3.病毒感染:熱程可長達10-14天以上,白細胞總數不高;一般肝脾不大。肥達反應和細菌培養陰性。病程有自限性。
4.何傑金病:熱型多樣,多汗,有肝脾腫大及淋巴結腫大。但無明顯毒血症狀,白細胞不高。確認需有淋巴結病理檢查為依據。
5.布氏桿菌病:長期發熱,肝脾腫大,粒細胞正常或低下。有與牧畜(牛、羊、豬)接觸或飲用未消毒的乳製品史,臨床表現為周期性發熱(波浪型),常有轉移性關節疼痛或肌痛,出汗較多。血或骨髓培養可分離出布氏桿菌,Wright凝集反應可呈陽性。
6.惡性網狀組織病:本病也可見持續發熱、肝脾腫大、白細胞減少等,但病情進展快而凶險,出血與貧血顯著。同時骨髓中可見異常增大的網狀細胞,胞漿豐富,核染色質細而成網狀,多有核仁並有淋巴樣、單核樣及多核巨細胞等異常類型的惡網細胞。
7.斑疹傷寒:也有發熱、皮疹、脾肝腫大。但本病發病急驟,體溫上升迅速。脈搏也增速,皮疹增多,脫落後有色素沉著。白細胞在正常范圍或稍增,中性粒細胞常增多,嗜酸性粒細胞減少或消失,外斐氏反應陽性。應用特效抗生素(氯黴素、四環素等)後24-48小時體溫即可退至正常。
8.流行性出血熱:發熱短程自退,熱滲(腫)並存。皮疹多呈出血性,腎臟損害早而嚴重,白細胞增多,以中性粒細胞為主,可見異型淋巴細胞與血小板減少。臨床呈五期經過。
三現代醫學治療:
1.一般護理:
發熱期患者必須卧床休息,退熱後可根據具體情況,由輕度活動到逐步恢復正常生活。隨時觀察體溫、脈搏和血壓變化,注意身體各部位的衛生,防止褥瘡與肺部感染。飲食應給高熱量、高營養、易消化的飲食。發熱期間,宜用流質或細軟無渣飲食,少量多餐。恢復期病人飲食亢進忌吃質堅渣多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誘發腸出血或腸穿孔的發生。
2.葯物治療:
△氯黴素:每日2-3次,每次0.5克,口服。當體溫降達正常後1-2日可減為半量,療程14-21日。間歇療法可減少復發率,初用量與上同,當體溫降達正常後再用3日,停葯5-7日,再用半量約1周,總療程同上。用葯期間應定期(1周)查白細胞計數。
△復方磺胺甲基異惡唑:每次2片,口服,療程為2周左右。對磺胺過敏、肝腎功能減退與孕婦患者慎用,後者服本品期間停止哺乳。
△氨苄青黴素:限用於白細胞顯著降低(3×109/L以下)或對以上兩葯治療無效的傷寒患者。由於本品在淋巴液內濃度很高,且以活性形式自膽道排出,具有肝-腸循環作用,因此對膽囊感染、孕婦和帶菌者尤為適宜。分3-4次肌注或靜脈滴注,療程為2-3周。
△呋喃唑酮:復發率較低,對造血系統無明顯影響。每日600-800毫克,分4次口服,待體溫降至正常後,減半量服用5-7日即可停葯。但它退熱慢、對胃有 *** 並可能導致末稍神經炎。
△甲碸黴素:為本病次選葯物,結構和氯黴素相似,在體外的抗菌效能較氯黴素略弱,對骨髓的毒性不著,常用1.5-2克/日,分3-4次口服。療程與氯黴素相同。
四中醫辨證分型治療:
1.濕阻衛氣型:
症狀:惡寒發熱,頭痛身重,午後熱重,胸悶脘痞,面色黃滯,舌苔白膩,脈濡緩。
治法:芳香辛散、宣化表裡濕邪。
方葯:藿朴夏苓湯加減。藿香10克,半夏9克,赤茯苓12克,杏仁10克,生薏仁30克,蔻仁10克,豬苓12克,澤瀉10克,淡豆豉12克,厚朴12克。水煎服,1日1劑,早晚分2次口服。
2.濕重於熱型:
症狀:身熱起伏,午後熱增,頭重身重,睏乏納呆,胸悶脘痞,腹脹便溏,渴不思飲,苔白膩或白膩兼黃,脈濡。
治法:宣氣化濕、佐以淡滲。
方葯:三仁湯加減。
杏仁12克,蔻仁12克,薏仁15克,半夏10克,厚朴12克,通草10克,滑石20克,竹葉10克。水煎服,1日1劑,早晚分2次口服。
3.濕熱並重型:
症狀:發熱漸高,汗出不解,口渴不欲多飲,心煩脘痞,惡心嘔吐,小便短赤,大便溏而不爽,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化濕清熱。
方葯:連朴飲加減。黃連10克,厚朴、菖蒲各12克,半夏10克,山梔10克,淡豆豉10克,蘆根20克。水煎服,1日1劑,早晚分2次口服。
4.熱重於濕型:
症狀:身熱壯盛,口渴引飲,面赤大汗,氣粗,脘痞身重,苔黃微膩,脈象洪大。
治法:清熱化濕。
方葯:白虎湯加減。知母12克,生石膏20克,黃連10克,黃芩10克,厚朴12克,甘草10克。水煎服,1日1劑,早晚分2次口服。
5.熱入營血型:
症狀:身熱夜甚,心煩,時有譫語或神昏不語,斑疹隱隱,便血,舌絳少苔。
治法:清營瀉熱,涼血散血。
方葯:清營湯加減。水牛角30克,生地黃20克,赤芍15克,黃連10克,山梔子10克,地榆15克,丹皮12克。水煎服,1日1劑,早晚分2次口服。
6.氣虛血脫型:
症狀:腹部不適,大便出血,量多,身熱驟降,顏面蒼白,汗出肢冷,脈象細數。
治法:補氣固脫止血。
方葯:先服獨參湯,後用黃土湯加減。灶心土30克,生地黃20克,白術12克,制附子10克,阿膠12克,黃芩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1日1劑,早晚分2次口服。
7.氣陰兩傷,余熱未清型:
症狀:面色蒼白,形體消瘦,神疲懶言,或低熱不退,脈細弱,舌質嫩紅,苔黃而干或光剝無苔。
治法:益氣生津,清解余熱。
方葯:竹葉石膏湯加減。竹葉10克,生石膏、太子參各15克,麥冬12克,石斛12克,淮山葯20克,薏苡仁15克,白扁豆20克。水煎服,1日1劑,早晚分2次口服。
五對傷寒的預防:
△控制傳染源,及時發現和隔離病人及帶菌者。患者停用抗生素後1周,每周作尿便培養,連續兩次陰性者,方可解除隔離。
△切斷傳播途徑,尤其要注意保護水源,注意飲食消毒,做好糞便、污水、垃圾的管理和處理。
△提高人群免疫力,在本病流行區可進行預防接種。國內常用傷寒、副傷寒甲、乙的三聯混合菌苗。成人每周1次,連續3次,分別以0.5毫升、1.0毫升、1.0毫升菌苗作皮下注射。為維持足夠的免疫水平,每年應加強注射1次,接種後2-3周,O凝集素效價即上升,維持數月,而H凝集素效價持續較久。預防接種可大大降低發病率。
② 傷寒感冒什麼方法最快能治好!
一般來說,流行性感冒的症狀多半表現在呼吸道系統上,大部份人都能在兩天至一星期內自行痊癒,但是對於長者及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來說,如心臟病、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則易因細菌感染而導致支氣管炎、肺炎及腦膜炎等並發症的發生,甚至因而死亡。 對於流行性感冒的臨床表徵,我們可以依據發病的時間先後歸納如下: 1.發病前:患者通常會有食慾不振、倦怠、頭痛、腰痛、肌肉酸痛、關節痛以及高燒等現象的出現。 2.發病中:咳嗽、打噴嚏、鼻塞、流鼻水、喉嚨痛以及聲音沙啞等,是最常碰到的問題,而且持續三至五天左右的時間,患者還會伴有全身酸痛的症狀。 3.發病後:持續二星期或以上的時間,依然會有咳嗽以及倦怠的情形,這些不適感通常會在一、兩周內痊癒,但如果沒有做適當的治療,可能會出現嚴重的並發症,如支氣管炎、肺炎、腦炎以及心包膜炎等,不得不慎。 再者,有點必須注意的是,大人與小孩子感染後的症狀雖然大同小異,但要留意小孩子會發生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腸胃道症狀,嚴重時甚至持續高燒不退、痙攣的現象,造成猝死的意外。 病毒性感冒: 即上呼吸道感染,又簡稱上感,是由多種病毒引起的常見呼吸道傳染病。誘因有受寒、淋雨、過度疲勞、營養不良等。患者的鼻涕、唾液、痰液含有病毒,通過打噴嚏、咳嗽、說話將病毒散播入空氣中,感染他人。健康人也可由於接觸患者的毛巾、臉盆或餐具等感染病毒而得病。感冒主要表現為打噴嚏、鼻塞、流鼻涕、咽干、咽痛、咳嗽、聲音嘶啞等症狀。全身表現有頭痛、渾身酸痛、疲乏無力、食慾不振,或不發熱,或低熱,或高熱、畏寒等症狀。病程一般為3天~7天。 感冒發熱患者需卧床休息,注意保暖,減少活動。住處要經常通風,保持一定溫度和濕度。多飲開水,吃清淡和稀軟的食物。 發熱較高時可用冷水擦身或溫水擦身,水溫以32℃~34℃為宜,或30%~50%酒精擦拭頸部、胸部、腋部、腋窩、腹股溝等處,或頭枕冰袋。
③ 傷寒的治療方法及注意事項
一般治療 (1)休息 嚴格卧床休息。 (2)飲食 易消化高熱量、高營養流質或無渣半流質飲食,防止暴飲暴食,避免引發和腸出血及腸穿孔。 (3)降體溫和便秘處理 高熱時可用溫水或溫水酒精擦身,必要時使用1/3 ~1/2解熱劑,不宜大量應用,以免虛脫。便秘者以生理鹽水低壓灌腸或給開塞露 ,禁用瀉葯。 (4)腹脹處理 給予少糖低脂肪飲食,必要時用松節油塗腹部及肛管排氣,禁用新斯的明。 (5)隔離 入院後即按腸道傳染病隔離直至臨床症狀消失後,每隔5~7天作糞便培養,連續兩次陰性後可解除隔離。 (6)嚴重毒血症患者在足量有效抗菌素配合下可少量應用糖皮質激素。一般用氫化可的松25~50加入葡萄糖液中靜滴。 2、抗菌治療 (1)氯黴素 成人劑量每日1.5g~2.0g,小兒每日30mg/kg~40mg/kg,分4次口服,或靜脈滴注。體溫下降至正常並穩定2~3d後,將劑量減半,繼續給葯10d~14d。間歇療法的氯黴素每日劑量同上,體溫降至正常後2~3d可考慮停葯,間歇1周,再服葯1周。應用氯黴素應注意血象,有骨髓抑製表現應立即停葯改用其他抗菌素。 (2)復方新諾明 成人每次2片,每日2次,首次加倍,兒童酌情減量,療程7~10d。 (3)氨苄青黴素 成人每次1g,每日3次口服,兒童每日40~80mg/kg口服14~21日為一療程。 (4)頭孢類抗生素 可用第三代,如頭孢哌酮、頭孢他啶等。 (5)喹諾酮類 氧氟沙星,200mg,每日3次。環丙沙星,0.25,每日3次。 3、並發症治療 (1)腸出血 卧床休息,嚴密觀察血壓、脈搏、神態變化及便血情況。給予適當鎮靜劑及止血劑。適當輸液並注意水電解質平衡。 (2)腸穿孔 早期診斷,早期處理。一旦確診,應及早手術,加強抗菌葯物治療,控制腹膜炎。 (3)中毒性心肌炎 大量抗生素治療及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加強心肌營養,心功不全時,可應用小劑量洋地黃制劑。 4、慢性帶菌者治療 (1)復方新諾明 每次2片,每日2次,連服21日。 (2)氨苄青黴素 每日6g,分次靜滴或口服,並加用丙磺舒每日1.5g,療程4周。 (3)氧氟沙星 300mg,每日2次,療程6周。
求採納
④ 如何治療傷寒 3種方法來治療傷寒
目錄方法1:用葯1、服用抗生素。2、按照醫生的指示完成整個療程。3、住院治療。4、做手術(如有需要)。方法2:用自然輔助療法促進康復1、一定要吃葯。2、保持身體水分充足。3、吃健康的食物。4、喝蜂蜜水。5、喝丁香茶。6、結合使用幾種碾碎的香料。7、使用紫錐花。8、用黑胡椒烹煮胡蘿卜湯。9、喝姜和蘋果汁。10、出現症狀的第一天,將半茶匙蘋果醋和45毫升水混勻。方法3:防止傷瞎老寒復發1、接種疫苗。2、只喝衛生的水。3、處理來源不明的水。4、確保食物衛生。5、維持良好的環境衛生。6、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傷寒是一種細菌感染,常發生在非工業國,比如南美洲、拉丁美洲、非洲、東歐和除日本外的亞洲地區。疾病之所以傳播,主要是清潔習慣差,處理食物和水的時候不注重衛生。患者通常吃了遭帶原者糞便污染的食物或水而染病。如果你被診斷出患有傷寒,可以根據本文的步驟,了解最好的治療方法。
方法1:用葯
1、服用抗生素。當你第一次被診斷出傷寒,醫生會弄清楚疾病已經發展到哪一個階段。如果在早期就診斷出來,那麼最普遍的治療方案是使用抗生素。醫生會讓你服用抗生素1到2周。有些引起傷寒的菌種會對某些抗生素產生強大的抗葯性。醫生會讓你進行全面的實驗室檢查,確認使你發病的菌種,然後制定最合適的治療方案。醫生會根據你在哪裡感染細菌和之前是否曾經受感染,來決定使用哪一種抗生素。最常用的抗生素包括環丙沙星(Ciprofloxacin)、氨苄青黴素(Ampicillin)、阿莫西林(Amoxicillin)或阿奇黴素(Azithromycin)。
醫生也可能給你開頭孢噻肟(Cfotaxime)或頭孢曲松(Ceftriaxone)。一般服用10到14天。
2、按照醫生的指示完成整個療程。即使症狀可能在幾天內就消失,也要完成整個抗生素療程。否則,你很有可能會再次發病或傳染給別人。完成抗生素療程後,再次去看醫生,接受後續檢查,確認你真的治好了傷寒。
3、住院治療。如果病情嚴重,你需要立刻接受住院治療。嚴重的傷寒症狀包括腹部腫脹、嚴重腹瀉、發高燒(體溫達40攝氏度或更高)、一直嘔吐。住院期間蘆喊,你將以注射方式接受相同或類似的抗生素療程。如果出現以上任何劇烈症狀,請立刻就醫。
醫生也會以靜脈滴注方式給你補充體液和營養。
大多數人在住院3到5天後,情況大幅好轉。但是,如果病情嚴重,或是出現其它影響健康的並發症,你可能需要住院好幾周才能康復。
4、做手術(如有需要)。住院期間,如果出現並發症,你可能被診斷為嚴重傷寒。這意味著你出現嚴重並發症,像是內出血或是消化道裂開。醫生會建議你做手術。這種情況非常罕見,多發生在沒有接受抗生素療程的患者身上。
方法2:用自然輔助療法促進康復
1、一定要吃葯。自然療法必須和醫生開的葯結合使用。雖然它們不能治好傷寒,但是可以緩解發燒、惡心等症狀。抗生素可以對抗疾病,而自然療法只能讓你感覺更好一些,不能取代抗生素。展開任何自然療法前,先咨詢醫生的意見。確保它們不會和你服用的抗生素產生相互作用。一定要先問過醫生,才可以給兒童或孕婦使用自然療法。
2、保持身體水分充足。患病期間,一定要喝大量水。每天喝至少1900毫陪神野升水,另外再喝果汁、椰子汁和其它飲料補充水分。腹瀉和發高燒(傷寒最常見的2種症狀)經常會造成脫水。如果情況嚴重,建議以靜脈滴注方式補充體液。
3、吃健康的食物。傷寒可能使你營養不良。留意你吃的食物,確保它們可以給身體提供大量營養和熱量。提高碳水化合物攝入量幫助補充能量(特別是如果每天少吃多餐)。如果你的腸胃不好,那就只能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像是糖、餅干、烤麵包、布丁和果凍。吃香蕉、米飯、蘋果醬和烤麵包。這是來自BRAT飲食法的4種不同類型的食物。它們很清淡,不會引起胃部不適,可以緩解惡心和腹瀉。
多喝100%純果汁、大麥茶、椰子汁或粥。注意,許多果汁含有大量糖,會導致腹瀉惡化。選擇純果汁。
如果沒有出現腸胃並發症,魚、奶油蛋羹或雞蛋是很好的選擇,可以提供大量蛋白質。
多吃水果和蔬菜,補充體內的維生素。
4、喝蜂蜜水。用蜂蜜和水泡成茶,喝下去可以有效緩解傷寒症狀。將1到2湯匙蜂蜜放進1杯溫水中拌勻。它可以幫助緩解消化問題。蜂蜜能舒緩腸道刺激,保護消化道組織。蜂蜜水也是天然能量飲料。
1歲以下的兒童不得食用蜂蜜。
5、喝丁香茶。它對緩解傷寒症狀真的非常有益。將5個丁香放進2升沸水中。繼續煮沸,直到一半的液體蒸發。熄火,讓丁香在水中多泡一會兒。變涼後濾出丁香。你可以連續幾天天天喝,幫助緩解惡心症狀。
你也可以加一兩湯匙蜂蜜,既能提味,還能增加對身體的益處。
6、結合使用幾種碾碎的香料。將幾種香料結合在一起,製成片劑,吃下去可以緩解症狀。將7束藏紅花、4個羅勒葉和7個黑胡椒粒倒進一個小碗里混勻。磨成細粉,然後加少許水。拌勻,不斷加水,直到呈糊狀。將它們分成葯片大小。配水服用1片。每天吃2次。
這個配方有抗氧化和抗微生物作用,可以緩解傷寒引起的消化問題。
7、使用紫錐花。你可以在市面上找到紫色的紫錐花、根或細粉。它們對增強免疫力和對抗細菌感染十分有效,也能增強身體組織。購買乾花磨成的細粉或幾支紫錐花的根。將1茶匙紫錐花放進240毫升水中,煮沸8到10分鍾。每天喝2或3次,最多隻能連續喝2周。
8、用黑胡椒烹煮胡蘿卜湯。傷寒的其中一個主要症狀是腹瀉。想要緩解腹瀉,你可以將6到8片胡蘿卜放進240毫升水中,煮沸8到10分鍾。濾掉剩下的胡蘿卜,添加2到3撮黑胡椒粉。每次嚴重腹瀉時,就喝這個湯。按自己的口味多放或少放一些胡椒。
9、喝姜和蘋果汁。傷寒的症狀會造成脫水。你可以泡一杯混合果汁,迅速補充身體水分、天然電解質和礦物質。將1湯匙薑汁和240毫升蘋果汁混勻。每天喝幾次,有助於保持身體水分充足。這個果汁也可以清除體內所有毒素和廢物,治療和肝臟相關的問題。
10、出現症狀的第一天,將半茶匙蘋果醋和45毫升水混勻。如果症狀很嚴重,在1到2小時內每15分鍾喝1次。之後,每次飯前喝1次,持續喝5天。你可以加少許蜂蜜,讓這個味道強烈的飲料變甜。
方法3:防止傷寒復發
1、接種疫苗。傷寒疫苗有2種。你可以注射Vi多糖疫苗,或是口服Ty21a疫苗。注射用疫苗只需打1劑(0.5毫升),注入上臂肌肉和大腿的上表面。口服疫苗分4劑,每隔2天服用1劑(第0、2、4和6天)。2歲以上的兒童和成人才能注射疫苗。每5年追加1劑。
如果是口服疫苗,則需要在服用抗生素24到72小時後,空腹服用疫苗,以免疫苗被抗生素破壞。6歲以上的兒童和成人才能服用口服疫苗。
根據你接種的疫苗類型,至少在旅行前1到2周,就得完成接種。不管你之前是否得過傷寒,疫苗都能發揮作用。不過,每2到5年必須再次接種。詢問醫生你接種的疫苗可以維持多久。
2、只喝衛生的水。水源不衛生是感染傷寒的主要原因。如果你要去或住在非工業國,最好只喝特定的水,比如正規廠家生產的瓶裝水。另外,千萬不要添加冰塊(除非你確定冰塊是用瓶裝水或衛生的水製成的)。不要吃冰棍或冷凍甜品(除非你確定它們是用安全的水製成)。
瓶裝碳酸水比普通瓶裝水安全。
3、處理來源不明的水。買不到瓶裝水?只要事先處理,你還是可以喝自己所能找到的水。先把水煮沸至少1分鍾,特別是如果你不確定水源(水龍頭或水泵)是否衛生的時候。不要飲用泉水、河水和其它水體的水。沒有辦法將水煮沸?那就在來源可疑的水中放氯片消毒。
如果你住的地區水源不衛生,不妨在屋子和社區建一個管道供水系統。用一個單獨、干凈和有蓋子的容器儲水。
4、確保食物衛生。吃下受污染的食物也會感染傷寒。前往某些國家時,一定要將蔬菜、魚或肉類煮熟。烹煮之前,先用干凈的水清洗一遍。如果你想要生吃食物,一定要用干凈的水徹底清洗一番,或是將它們浸在熱水中。用清洗劑和熱水洗好蔬菜後,給沒有煮過的蔬菜去皮。不要吃外皮,上面可能有污染物。如果可以,盡量不要生吃無法去皮的水果和蔬菜。用單獨、干凈的容器存放食物,不要將容器放在離污染物很近的地方,比如廁所、垃圾桶或污水管。煮熟的食物不能長時間放在冰箱,最好盡快吃完。丟掉冷藏了2天或更久的食物。
到傷寒非常普遍的國家旅行時,不要吃街頭小販販賣的食物。
5、維持良好的環境衛生。如果你住的地方有傷寒案例,一定要仔細清潔周圍。將變壞的食物丟進垃圾桶。修理損壞的水管和污水管,以免受污染的水流入周圍環境。存放食物和食用水的地方必須和污水管、廁所或化糞池隔開,以免被這些設備的污水所污染。
6、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傷寒可以通過觸摸傳播,所以你也應該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處理或烹煮食物之前和之後,處理水源之前和之後,如廁後或處理骯臟的東西後,最好用肥皂或酒精消毒凝膠洗手。保持外表干凈、整潔,每天都要洗澡。用干凈的毛巾擦手,而不是你穿在身上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