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元曲鑒定最簡單的方法

元曲鑒定最簡單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2-07-03 20:05:12

㈠ 元曲每個宮調下面有哪些曲調,還有具體的格式和押韻...

你說的是套曲或劇本的構成方法問題,我大致解釋一下:
你所說的「宮調」其實是一個聯套,這個聯套的形式也比較多,並不一定就是宮調。每個聯套下,有一些比較固定的曲牌,共同組成一個套曲。每個曲牌的段落、句式、韻腳,也都有各自的區別。我們平常說的「山坡羊」、「醉花陰」,就是一個曲牌,這比較類似於宋詞的格式,但是語言更自由,感情更直白一些。
下面,附上一些常見的聯套格式,共你參考:

【黃鍾】

1、 醉花陰—喜遷鶯—出隊子—刮地風—四門子—古水仙子—尾聲
2、 醉花陰—喜遷鶯—刮地風—四門子—古水仙子—尾聲
3、 醉花陰—喜遷鶯—出隊子—刮地風—四門子—古水仙子(少數聯套可以無尾)
4、 醉花陰—喜遷鶯—出隊子—么篇—刮地風—四門子—古水仙子
5、 醉花陰—出隊子—么篇—尾聲

【正宮】
1、 端正好—滾綉球—倘秀才—滾綉球—塞鴻秋—脫布衫—小涼州—醉太平—煞尾
2、 端正好—滾綉球—倘秀才—滾綉球—倘秀才—呆骨朵—煞尾
3、 端正好—滾綉球—倘秀才—滾綉球—倘秀才—叨叨令—脫布衫—小梁州—煞尾
4、 端正好—滾綉球—倘秀才—滾綉球—倘秀才—滾綉球—脫布衫—小梁州—么篇—二(煞)—一(煞)—煞尾
5、 端正好—滾綉球—倘秀才—滾綉球—倘秀才—塞鴻秋—耍孩兒(借般涉)—四—三—二—一—煞尾
6、 端正好—滾綉球—倘秀才—滾綉球—呆骨朵—倘秀才—醉太平—脫布衫—小梁州—么篇—二—一—煞尾
7、 端正好—滾綉球—倘秀才—耍孩兒—四—煞尾
8、 端正好—滾綉球—倘秀才—脫布衫—小梁州—么篇—醉太平—叨叨令—煞尾
9、 端正好—滾綉球—倘秀才—滾綉球—脫布衫—小梁州—么篇—煞尾
10、 端正好—滾綉球—倘秀才—醉太平—煞尾
11、 端正好—滾綉球—倘秀才—醉太平—脫布衫—小梁州—么篇—煞尾
12、 端正好—滾綉球—倘秀才—脫布衫—小梁州—煞尾
13、 端正好—滾綉球—倘秀才—叨叨令—脫布衫—醉太平—煞尾
14、 端正好—滾綉球—脫布衫—醉太平—煞尾
15、 端正好—滾綉球—脫布衫—小梁州—么篇—煞尾
16、 端正好—滾綉球—煞尾
17、 端正好—滾綉球—倘秀才—滾綉球—倘秀才—滾綉球—煞尾
18、 端正好—滾綉球—呆骨朵—倘秀才—滾綉球—倘秀才—滾綉球--倘秀才—煞尾
19、 端正好—滾綉球—倘秀才—滾綉球—叨叨令—滾綉球—呆骨朵—煞尾
20、 端正好—滾綉球—倘秀才—脫布衫—醉太平—煞尾

【仙呂】

1、 點絳唇—混江龍—油葫蘆—天下樂—那吒令—鵲踏枝—寄生草—金盞兒—後庭花—青哥兒—尾聲
2、 點絳唇—混江龍—油葫蘆—天下樂—醉中天—金盞兒—尾聲
3、 點絳唇—混江龍—油葫蘆—天下樂—寄生草—賺煞
4、 點絳唇—混江龍—油葫蘆—天下樂—金盞兒—尾聲
5、 點絳唇—混江龍—油葫蘆—天下樂—醉中天—後庭花—青哥兒—尾聲
6、 點絳唇—混江龍—寄生草—金盞兒—後庭花
7、 點絳唇—混江龍—油葫蘆—天下樂—鵲踏枝—那吒令—寄生草—么篇
8、 點絳唇—混江龍—油葫蘆—天下樂—那吒令—鵲踏枝—寄生草—么篇—么篇—尾聲
9、 點絳唇—混江龍—油葫蘆—天下樂—尾聲
10、 點絳唇—混江龍—油葫蘆—天下樂—寄生草—尾聲
11、 賞花時—尾聲
12、 賞花時—么篇—醉中天—金盞兒—尾聲
13、 賞花時—么篇—尾聲
14、 賞花時—賺煞
15、 賞花時—么篇—賺煞
16、 賞花時—么篇—金盞兒—醉中天—賺煞
17、 點絳唇—混江龍—油葫蘆—天下樂—鵲踏枝—賺煞
18、 點絳唇—混江龍—油葫蘆—天下樂—那吒令—寄生草—賺煞
19、 點絳唇—混江龍—油葫蘆—天下樂—那吒令—鵲踏枝—寄生草—么篇—後庭花—青哥兒—賺煞
20、 點絳唇—混江龍—醉中天—油葫蘆—天下樂—賞花時—金盞兒—賺煞

【南呂】

1、 一枝花——梁州第七——罵玉郎——感皇恩——採茶歌——尾聲(同正宮煞尾)
2、 一枝花——梁州第七——尾聲
3、 一枝花——梁州第七——罵玉郎——感皇恩——採茶歌(後三曲實為帶過曲,故可不用尾聲)
4、 一枝花——罵玉郎——感皇恩——採茶歌——么篇——隔尾
5、 梁州第七——一枝花——尾聲
6、 一枝花——罵玉郎——感皇恩——採茶歌、
7、 一枝花——梁州第七——隔尾——罵玉郎——感皇恩——採茶歌——尾聲
8、 一枝花——梁州第七——隔尾——尾聲
9、 一枝花——梁州第七——隔尾——罵玉郎——感皇恩——么篇——採茶歌——尾聲
10、 一枝花——梁州第七——罵玉郎——尾聲

【中呂】

1、 粉蝶兒——醉春風——迎仙客——紅綉鞋——十二月——堯民歌——耍孩兒——上小樓——么篇——耍孩兒——尾聲(同正宮煞尾)
2、 粉蝶兒——醉春風——迎仙客——紅綉鞋——十二月帶過堯民歌——尾聲
3、 粉蝶兒——醉春風——迎仙客——紅綉鞋——十二月——堯民歌——耍孩兒——尾聲
4、 粉蝶兒——醉春風——迎仙客——紅綉鞋——滿庭芳——耍孩兒——尾聲
5、 粉蝶兒——醉春風——紅綉鞋——普天樂——上小樓——么篇——十二月帶過堯民歌
6、 粉蝶兒——醉春風——紅綉鞋——上小樓——耍孩兒——尾聲
7、 粉蝶兒——醉春風——紅綉鞋——滿庭芳——上小樓——尾聲
8、 粉蝶兒——醉春風——紅綉鞋——耍孩兒——尾聲
9、 粉蝶兒——醉春風——普天樂——十二月——堯民歌——耍孩兒——尾聲
10、 粉蝶兒——醉春風——十二月——堯民歌——尾聲
11、 粉蝶兒——醉春風——普天樂
12、 粉蝶兒——醉春風——紅綉鞋——普天樂——十二月——堯民歌——尾聲
13、 粉蝶兒——醉春風——迎仙客——上小樓——么篇——滿庭芳——十二月——堯民歌——尾聲
14、 粉蝶兒——醉春風——上小樓——么篇——小梁州——么篇(借正宮)——滿庭芳——十二月——堯民歌——尾聲
15、 粉蝶兒——醉春風——迎仙客——滿庭芳

【商調】
1、 集賢賓——逍遙樂——金菊香——醋葫蘆——么篇——么篇——梧葉兒——浪來里煞
2、 集賢賓——么篇——金菊香——浪來里(即浪來里煞)——浪來里煞
3、 集賢賓——逍遙樂——梧葉兒——後庭花(借仙呂)——雙雁兒——醋葫蘆——么篇——么篇——么篇——浪來里煞
4、 集賢賓——逍遙樂——金菊香——醋葫蘆——浪來里煞
5、 集賢賓——逍遙樂——金菊香——醋葫蘆——後庭花——青哥兒(借仙呂)——浪來里煞
6、 集賢賓——逍遙樂——金菊香——梧葉兒——後庭花——青哥兒(借仙呂)——浪來里煞
7、 集賢賓——逍遙樂——金菊香——梧葉兒——醋葫蘆——後庭花——青哥兒(借仙呂)——浪來里煞
8、 集賢賓——逍遙樂——金菊香——醋葫蘆——么篇——浪來里煞
9、 集賢賓——逍遙樂——么篇——么篇——么篇——浪來里煞
10、 集賢賓——逍遙樂——醋葫蘆——么篇——么篇——么篇——浪來里煞
11、 集賢賓——逍遙樂——金菊香——醋葫蘆——梧葉兒——醋葫蘆——么篇——么篇——後庭花——雙雁兒——浪來里煞
12、 集賢賓——逍遙樂——醋葫蘆——浪來里煞
13、 集賢賓——逍遙樂——醋葫蘆——梧葉兒——後庭花——雙雁兒——醋葫蘆——浪來里煞
14、 集賢賓——逍遙樂——醋葫蘆——么篇——梧葉兒——後庭花——青哥兒——浪來里煞
15、 集賢賓——逍遙樂——梧葉兒——金菊香——醋葫蘆——浪來里煞
16、 集賢賓——逍遙樂——金菊香——醋葫蘆——么篇——浪來里煞
17、 集賢賓——逍遙樂——金菊香——醋葫蘆——么篇——么篇——么篇——梧葉兒——後庭花——青哥兒——浪來里煞
18、集賢賓——么篇——金菊香——浪來里煞——尾
19、集賢賓——逍遙樂——醋葫蘆——么篇——么篇——梧葉兒——後庭花——青哥兒——浪來里煞
20、 集賢賓——逍遙樂——金菊香——醋葫蘆——么篇——么篇——么篇——么篇——么篇——么篇——梧葉兒

【越調】

1、 斗鵪鶉——紫花兒序——小桃紅——調笑令——禿廝兒——聖葯王——尾聲
2、 斗鵪鶉——紫花兒序——小桃紅——金蕉葉——尾聲
3、 斗鵪鶉——紫花兒序——小桃紅——天凈沙——尾聲
4、 斗鵪鶉——紫花兒序——小桃紅——天凈沙——調笑令——尾聲
5、 斗鵪鶉——紫花兒序——調笑令——禿廝兒——聖葯王——尾聲
6、 斗鵪鶉——紫花兒序——調笑令——小桃紅——天凈沙——尾聲
7、 斗鵪鶉——紫花兒序——金蕉葉——調笑令——禿廝兒——聖葯王——尾聲
8、 斗鵪鶉——紫花兒序——金蕉葉——調笑令——禿廝兒——小桃紅——聖葯王——尾聲
9、 斗鵪鶉——紫花兒序——金蕉葉——小桃紅——尾聲
10、 斗鵪鶉——紫花兒序——禿廝兒——尾聲
11、 斗鵪鶉——紫花兒序——禿廝兒——聖葯王——尾聲
12、 斗鵪鶉——紫花兒序——禿廝兒——小桃紅——天凈沙——尾聲
13、 斗鵪鶉——紫花兒序——天凈沙——尾聲
14、 斗鵪鶉——紫花兒序——么篇——尾聲
15、 斗鵪鶉——金蕉葉——天凈沙——小桃紅——尾聲
16、 斗鵪鶉——金蕉葉——調笑令——禿廝兒——聖葯王——尾聲
17、 斗鵪鶉——調笑令——禿廝兒——聖葯王
18、 斗鵪鶉——小桃紅——醉中天(借仙呂)——天凈沙——尾聲
19、 斗鵪鶉——紫花兒序——調笑令——小桃紅——金蕉葉——天凈沙——禿廝兒——聖葯王——尾聲
20、 斗鵪鶉——紫花兒序——小桃紅——尾聲

【雙調】

1、 新水令——駐馬聽——雁兒落——得勝令——甜水令——折桂令——水仙子——餘音(同越調收尾或黃鍾尾聲,有時不標餘音,徑標尾、尾聲)
2、 新水令——駐馬聽——喬牌兒——雁兒落——得勝令——水仙子——餘音
3、 新水令——駐馬聽——喬牌兒——沉醉東風——甜水令——折桂令——隨煞(同黃鍾尾聲)
4、 新水令——駐馬聽——喬牌兒——落梅風——雁兒落——得勝令——餘音
5、 夜行船——沉醉東風——么篇——餘音
6、 夜行船——步步嬌——風入松——沉醉東風——餘音
7、 新水令——駐馬聽——雁兒落——得勝令——甜水令——折桂令——餘音
8、 新水令——駐馬聽——雁兒落——得勝令——折桂令——餘音
9、 新水令——駐馬聽——喬牌兒——雁兒落——得勝令——甜水令——折桂令——餘音
10、新水令——駐馬聽——喬牌兒——沉醉東風——甜水令——折桂令——餘音
11、新水令——駐馬聽——喬牌兒——落梅風——雁兒落——得勝令——餘音
12、 新水令——駐馬聽——落梅風——步步嬌——甜水令
13、 新水令——喬牌兒——雁兒落——得勝令——甜水令——青哥兒(借仙呂)——折桂令——水仙子——餘音
14、 夜行船——喬牌兒——雁兒落——得勝令——沉醉東風——餘音
15、 新水令——夜行船——雁兒落——得勝令——落梅風——甜水令——折桂令——水仙子

㈡ 唐詩宋詞元曲的小知識 賞析訣竅

一言以蔽之:詩人(作者)通過什麼東西用什麼方式表達了什麼樣的感情.這個東西就是詩人寄託感情的世間萬事萬物,我們稱之為意象;方式就是詩人在表達這種感情的時候採用了什麼樣的方法,一般包含修辭如:比喻擬人誇張,對比、襯托等
還有就是藝術手法:常見的包括渲染、以樂景襯哀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聯想想像等.至於什麼樣的感情那就要根據詩歌內容決定,一般要聯系詩人的時代背景和tA的人生經歷,這一點可以在詩歌下面的注釋中得到信息.常見的感情有:憂國憂民、遊子思鄉、報國無門、壯志難酬、思婦盼歸、懷古傷今、傷春惜春、感嘆時光流逝等等.
總之詩歌鑒賞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過程,需要集合多方面的知識來完成.

㈢ 元曲包括什麼套數是什麼

元曲包括雜劇和散曲兩部分。它們是兩種不同的文學體裁,雜劇是戲劇,而散曲則是詩歌的一體。為什麼雜劇也稱為曲呢?因為雜劇主要部分的唱詞和散曲一樣,都必須適於合樂歌唱,要按照曲調來撰寫。散曲和雜劇的關系,就象詩歌和詩劇的關系一樣。
那麼套數是什麼呢?我們還得先從散曲說起。
散曲在元代一般被稱為樂府或詞。它包括小令和套數兩種形式。
小令又叫作「葉兒」,是單個的曲子,相當於一首單調的詞,它是按照不同的曲調來創作的。每個曲調都有個名稱,如「山坡羊」,「沉醉東風」等。寫小令所用的曲調有一百多種,常用的不過四十調左右。這些不同的曲調分屬於十二個不同的宮調,最常用的不過五宮四調(合稱為九宮)而已。
小令是散曲的基本單位,創作者如覺得單調不足以表達,可以把兩三個宮調相同而音律恰能銜接的曲調連在一起寫,這稱為「帶過曲」。帶過曲的搭配也有嚴格的規定,不能胡搭亂配,因這牽扯到專業知識的細則,不必多說了。
套數則是作者覺得用帶過曲仍不足以表達盡意的一種更擴展的表達形式,更加復雜。它吸收宋大麴、轉踏、諸宮調等聯套的方法,把同一宮調的許多曲子聯綴起來歌唱,各套曲子的聯綴有一定的順序,一般用一二支小曲開端,用「煞調」、「尾聲」結束。中間選用的調數可多可少,短者只有三四調,長的有聯綴到二三十調的。但要牢記,必須用同一宮調。這種多首雜曲聯綴的長調就叫做套數。

㈣ 唐詩宋詞元曲鑒賞

對唐詩、宋詞和元曲等文化藝術作品進行鑒定和欣賞。

㈤ 詩歌是什麼

北宋詩人林逋的七律《山園小梅》
眾芳搖落獨暄妍,
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
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
不須檀板共金尊。

蘇軾的《阮郎歸 初夏》
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初入弦。碧紗窗下水塵煙,棋聲驚晝眠。
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燃。玉盆纖手弄清泉,瓊珠碎卻圓。

具體的範文模板
鏈接:https://pan..com/s/1EqNO31Gre2NEcDf9mmS-uw

?pwd=bjkp 提取碼: bjkp

㈥ 唐詩 宋詞 元曲 詩詞典哪裡不一樣 怎麼區分 我很丈二 詩有五六七言 詞曲有這些嗎 求細解。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之文學。
唐詩主言情,即使說理,也多以抒情方式出之;宋詩喜說理,崇尚議論。唐詩多含蓄;宋詩多直露,言盡意亦盡。唐詩多注重生活感受的直接描寫和抒發;宋詩的優秀之作也來自生活,但往往先從理性上把握,然後再選擇恰當的形式。所以宋詩即令句句生動具體,總是有某種邏輯思維的潛流貫穿其中,不像唐詩的意境大都以直觀形式表現出來。總之,唐詩總用感性形象來把握現實,宋詩則多藉助理性思維來解剖現實;唐詩詩味較濃,宋詩詩味較淡,但卻以思想的細致深刻、技巧語言的精益求精彌補之。
元曲繼唐詩、宋詞之後蔚為一文學之盛的元曲有著它獨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繼承了詩詞的清麗婉轉;一方面,元代社會使讀書人位於「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專權,社會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極為奪目的戰斗的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緒;鋒芒直指社會弊端,直斥「不讀書最高,不識字最好,不曉事倒有人誇俏」的社會,直指「人皆嫌命窘,誰不見錢親」的世風。雖有定格,但並不死板,允許在定格中加襯字,部分曲牌還可增句,押韻上允許平仄通押,與律詩絕句和宋詞相比,有較大的靈活性。

如何鑒定元青花

1、看器形

對瓶、罐之類的器形要細看它的口沿、頸、肩、腹、足底,看是否有元代器形的特徵,同時也要鑒別器形的胎體重量,對器形全面進行分析。元代瓶、罐之類的器形一般胎體較厚重、胎質堅硬。

2、看釉色

元青花瓷的釉色白中微閃青,瑩潤透亮,但也有青花瓷偏白或偏青。元代中早期(延祐期)的瓶、罐之類青花瓷施透明的青白釉,撫摸釉面似糯米感

3、看內壁

元青花瓷瓶、罐內壁多不施釉,內壁為砂胎,器身一般採用分段製作粘接而成,故器腹與器底往往留有明顯的胎接痕。梅瓶內與肩部連接處多不修胎,故有毛糙感。內壁胎接痕多為凸起約1~2毫米不等的胎接痕,粗細大小不規則,手摸有圓潤細膩質感。



(7)元曲鑒定最簡單的方法擴展閱讀:

發展歷程

元代社會雜劇繁榮昌盛,北方蒙古人對南方漢人歷史故事非常著迷,戲劇中人物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深深打動蒙古人愛憎分明的朴實情懷。將故事凝固在厚重結實的瓷罐上,放進蒙古包里,在存放食品雜物的同時,還可時時欣賞那回味無窮的戲劇故事。

元代的平民文化十分繁榮,唐詩宋詞,元曲和明清小說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三大瑰寶。元代繪畫抽象簡闊,且氣勢恢宏,草木靈動,至今仍然是中國畫的主流風格。元代的制瓷業更加繁榮,風格更加開放。

元代景德鎮瓶、罐之類器型,採用分段制胎,然後再用胎泥粘合而成,粘接處器表往往突起,給人以不平之感,外壁接痕經打磨,但內壁接痕仍清晰可見,器物頸部內側略加切削,內壁均不修削,所以在器里的底、腹、口等處胎體接痕表現明顯。


㈧ 唐詩宋詞元曲的資料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國古典詩歌發展的全盛時期。唐詩是我國優秀的文學遺產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盡管離現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許多詩篇還是為我們所廣為流傳。

唐代的詩人特別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聞名的偉大詩人,除他們之外,還有其他無數詩人,象滿天的星斗一樣。這些詩人,今天知名的就還有二千三百多人。他們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詩》中的也還有四萬八千九百多首。唐詩的題材非常廣泛。有的從側面反映當時社會的階級狀況和階級矛盾,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有的歌頌正義戰爭,抒發愛國思想;有的描繪祖國河山的秀麗多嬌;此外,還有抒寫個人抱負和遭遇的,有表達兒女愛慕之情的,有訴說朋友交情、人生悲歡的等等。總之從自然現象、政治動態、勞動生活、社會風習,直到個人感受,都逃不過詩人敏銳的目光,成為他們寫作是題材。在創作方法上,既有現實主義的流派,也有浪漫主義的流派,而許多偉大的作品,則又是這兩種創作方法相結合的典範,形成了我國古典詩歌的優秀傳統。

唐詩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唐代的古體詩,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兩種。近體詩也有兩種,一種叫做絕句,一種叫做律詩。絕句和律詩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詩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這樣六種:五言古體詩,七言古體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古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寬:一首之中,句數可多可少,篇章可長可短,韻腳可以轉換。近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嚴:一首詩的句數有限定,即絕句四句,律詩八句,每句詩中用字的平仄聲,有一定的規律,韻腳不能轉換;律詩還要求中間四句成為對仗。古體詩的風格是前代流傳下來的,所以又叫古風。近體詩有嚴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稱它為格律詩。

唐詩的形式和風格是豐富多彩、推陳出新的。它不僅繼承了漢魏民歌、樂府的傳統,並且大大發展了歌行體的樣式;不僅繼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詩,並且發展為敘事言情的長篇巨制;不僅擴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運用,還創造了風格特別優美整齊的近體詩。近體詩是當時的新體詩,它的創造和成熟,是唐代詩歌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國古曲詩歌的音節和諧、文字精煉的藝術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為古代抒情詩找到一個最典型的形式,至今還特別為人民所喜聞樂見。但是近體詩中的律詩,由於它有嚴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詩的內容受到束縛,不能自由創造和發揮,這是它的長處帶來的一個很大的缺陷
宋詞是繼唐詩之後的又一種文學體裁,基本分為:婉約派、豪放派兩大類

婉約派的代表人物:南唐後主李煜、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棄疾、岳飛等

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一顆巨鑽,在古代文學的閬苑裡,她是一塊芬芳絢麗的園圃。她以奼紫嫣紅、千姿百態的豐神,與唐詩爭奇,與元曲斗妍,歷來與唐詩並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之勝。遠從《詩經》、《楚辭》及漢魏六朝詩歌里汲取營養,又為後來的明清對劇小說輸送了有機成分。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著人們的情操,給我們帶來很高的藝術享受。

詞的初期極盡艷麗浮華,流行於市井酒肆之間,像曾因寫過"且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而得罪了當時皇帝的柳永,鬱郁不得志,一生就流連於歌坊青樓之間,給歌妓們寫寫詞,所謂"凡有井水飲處,必有柳詞"之說,以至於宋朝的一個宰相(他的名字我不太記得了,好像叫什麼宴殊的在當上宰相之後,他對於以前所做的詞都不承認是他寫的.我們也都知道,宋朝的艷妓之多,水平之高為其他朝代所罕有,她們和宋朝的士大夫們一起,構成了宋朝的享樂主義,虛華的文化.

一個朝代,一個國家,若強盛,那麼它在文與質兩方面是並重的,這里文指的是文風或者說一個社會的風氣吧,我們知道,一個人若專門讀書,鑽研學問的話,那麼就必須脫離生產勞動,也不能去打仗,這在宋朝就叫做"養士""八股"確立之後,天下的秀才就專門來鑽這個東西撈取功名利祿養活自己,所以也就沒得工夫去思考事情,去造反了,如果一個國家"文風"越盛,那麼做實事的人就越少,這個國家也就會出問題了.歷朝寫詩的人很多,宋詩也很有名,為什麼獨獨詩以 "唐"命名呢?唐詩就算是歌頌風花雪月,也有一股質朴的美,透露出這個民族質朴,粗野與宏偉的氣魄,而宋詞則是比較多矯飾浮誇的文風,一個國家的文化若是推動這個國家的發展的,那麼它就是強勢的,有生命力的,

在進化論和歷史上,從來就沒有「如果」和「假設」,只有殘酷的現實,宋朝被野蠻民族滅掉,這就是結果,而士大夫群體人格的墮落,從這個幫閑享樂的社會就開始出現徵兆了。
元曲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寶庫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內容和藝術成就上都體現了獨有的特色,和唐詩宋詞鼎足並舉,成為我國文學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元曲原本來自所謂的「蕃曲」、「胡樂」,首先在民間流傳,被稱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調」。
隨著元滅宋入主中原,它先後在大都(今北京)和臨安(今杭州)為中心的南北廣袤地區流傳開來。
元曲有嚴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數、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但雖有定格,又並不死板,允許在定格中加襯字,部分曲牌還可增句。所以讀者可發現,同一首「曲牌」的兩首有時字數不一樣,就是這個緣故(同一曲牌中,字數最少的一首為標準定格)。
與律詩絕句和宋詞相比,有較大的靈活性。
元曲將傳統詩詞、民歌和方言俗語揉為一體,形成了詼諧、灑脫、率真的藝術風格,對詞體的創新和發展帶來極為重要的影響。

繼唐朝詩、宋詞之後蔚為一文學之盛的元曲有著它獨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繼承了詩詞的清麗婉轉;一方面,元代社會使讀書人位於「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專權,社會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極為奪目的戰斗的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緒;鋒芒直指社會弊端,直斥「不讀書最高,不識字最好,不曉事倒有人誇俏」的社會,直指「人皆嫌命窘,誰不見錢親」的世風。元曲中描寫愛情的作品也比歷代詩詞來得潑辣,大膽。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藝術魅力。

但相形之下,元曲的流傳絕不及唐詩宋詞之廣,這是人們對元曲的體式感到陌生緣故,我們在此對其予以簡略介紹。

元曲有雜劇、散曲之分。散曲又有套數,小令帶過曲之別。

我國古代音樂把調節器式叫保重宮調。曲的宮調出於隋唐燕樂,以琵琶四弦定為宮、商、角、羽四聲,每弦上構成七調,宮聲的七調叫「宮」,其他的都調,共得二十八宮調。但在元曲中常用的,只有仙呂宮、南呂宮、黃鍾宮、正宮、大石調、小石調、般涉調、商調、商角調、雙調、越調十二種。每一種宮調均有其音律風格,故對於調子的選擇,往往有一定的習慣。如王驥德在《曲律》中說:「用宮調須稱事之悲歡苦樂,如游賞則用仙呂、雙調等類;哀怨則有商調、越調等類。以調合情,容易感人。」

每一宮調都有不同曲牌。套數則由兩支以上周一宮調的不同曲牌聯綴而成。

㈨ 關於元曲四大家有哪些知識啊

關漢卿、白樸、馬致遠、鄭光祖關漢卿代表作是《竇娥冤》、《救風塵》、
白樸代表作是《牆頭馬上》
馬致遠代表作是《漢宮秋》
鄭光祖代表作是《倩女離魂》代表了元代不同時期不同流派雜劇創作的成就,他們被稱為"元曲四大家"

㈩ 關於元曲的資料

1 馬志遠【越調】《天凈沙 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這首小令,只有五句,二十八個字。篇幅極短,卻描繪了一副絕妙的秋景圖。
請看:乾枯的藤蔓纏繞著枝椏縱橫的老樹,幾只黃昏歸來的烏鴉靜靜的站立在老樹梢頭;一股潺潺的流水從小橋下流過,橋邊一座茅屋孤零零地躺在那裡,只有它才說明這里有人跡,給這死一般寂靜的一切增添了幾分活氣。一條灰黃色的鄉村古道蜿蜒伸向遠方,這深秋時節的冷颼颼寒風一陣緊過一陣,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馬,馱著「斷腸人」緩緩行進在古道上。夕陽已西下,余輝即將消盡,漫長的黑夜即將降臨,眼前的一天又過去了,可是,遠離故土、流落天涯的遊子啊,卻沒有找到自己的歸宿。
古人論詩,極重詩情畫意,例如說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手法高妙意境深遠。馬志遠是一位善於寫景抒情的能手,這首小令所描繪的遊子秋行圖,色彩鮮明,感情真切,在藝術上有著很高的成就。其特點大致有以下幾點。
第一,以景托景,情寓於景。王國維《人間詞話》說:「昔人論詩詞,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馬志遠寫情景,確實做到了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堪稱妙合無垠。拿小令的前三句來說,共寫了藤、樹、鴉、橋、水、家、道、風、馬等九種事物,每種事物都是一景,每樣景都有自己的特點,藤是枯的,樹是老的,橋是小的,道是古的,馬是瘦的等等。表面上這些景物似乎是孤立的,實際上卻緊密聯系,共同組成了一幅完整的秋色圖,都是這幅圖畫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從動靜來分,藤、樹、橋、家、道,是靜的;鴉、水、風、馬,是動的,它們互相映襯,十分和諧。從畫面上看,每句中三種事物為一組,共三組,三組畫面相映成趣。
更為妙絕的是,這些看似單純的寫景,即所謂的景語,實際上卻是不折不扣的情語。一方面,寓情於景;另一方面,又賦於景以感情色彩,使靜景變成動景,死景變成活景。「枯」、「老」、「昏」、「瘦」等字的使用,就像一枝枝彩色畫筆,給景物塗上了厚厚的一層秋色,蘊含著無限凄涼悲苦的感情。這說明馬志遠的確是一位「神於詩者」。王夫之說「情中景尤難曲寫」,盡管難,這首小令也做到了。「斷腸人在天涯」,就不僅表現了流落天涯的遊子悲苦到極點的感情,而且也是一幅「斷腸人」淪落天涯的生動圖景,這不就是難以曲寫的「情中景嗎」?
如前所述,小令的前三句寫景,其特點是景多、景明,畫面中彌漫著深秋悲涼之氣。但是,如果沒有末句描寫天涯淪落人的「斷腸」,則仍不過是一種無甚深意的靜物素描,感情的色彩也不會更濃烈。作者高明之處在於,他把前三句寫景和末句寫人結合起來,使筆下的景物成為人活動的環境,人的感情的觸發物。當然,如果沒有前三句寫景,只有末句寫人,那人的活動也就失去了典型環境,「斷腸人」之所以「斷腸」,也就失去了客觀的依據。總之,末句寫人,使前三句寫景有了中心,增強了感情色彩;前三句寫景,則為末三句寫人提供了典型環境,更加襯托出「斷腸人」淪落天涯的悲苦凄楚。
第二,極其簡練的白描手法。猶如畫家之寫山水,作者不是濃墨潑灑,而是淡墨勾畫,寥寥幾筆,一幅色彩鮮明,構思新穎的秋色圖即躍然紙上。尤其使人稱絕的是,前三句十八個字中,全是用的名詞和形容詞,沒有一個動詞,好像古代著名的建築物——北京天壇齋宮的無梁殿,殿內無梁,但卻巍然聳立,精巧無比。這種奇妙的用詞法,實在是古所罕見。其用字的簡練,達到了不能再加增減的程度。
第三,善於映襯。一種是色調上的映襯。「夕陽西下」與「枯藤老樹昏鴉」,一面是落日余輝的明亮,一面是深秋晚景的暗淡;一面是落日給枯藤老樹昏鴉的淡金,一面是枯藤老樹昏鴉又減弱了落日的余輝,就這樣,作者把明和暗這一對矛盾的色調,統一於深秋晚景的畫圖之中,一明一暗,相反相成,既增強了畫面的視覺效果,也增強了畫面所表達的感情色彩。另一種是感情上的映襯。「小橋流水人家」,襯托出「斷腸人在天涯」的無家可歸或有家不能歸的悲苦惆悵,暗示出「斷腸人」之所以斷腸的原因,並進一步想見其當時的社會狀況,這樣,就不僅增強了作品的悲涼氣氛,還是它突破了只限於個人愁苦的圈子,具有了一定的社會意義。
第四,清新俊逸,自然渾成。強人論去,無不推崇這首小令。國王維曾將它列為元人小令的「最佳者」,並加評論說:「《天凈沙》小令,純是天來,彷彿唐人絕句。」(《宋元戲曲考·元劇之文章》)所謂「天籟」本意是自然界的音響,用於詩歌創作,就是清新自然,不尚雕飾的意思。或者說,天籟就是天然,就是李白所說:「清水初芙蓉,天然出雕飾」(《贈江夏韋太守良宰》)。被前人譽為「秋思之祖」的這首小令,以寥寥數筆二十八個字,就極其生動的描繪出一幅深秋晚景圖,真切的表現出「斷腸人在天涯」的孤寂愁苦的感情。確實是一首去盡雕飾,天然自成的「深得唐人絕句妙境」(王國維《人間詞話》的佳作。

2 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躕,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山坡羊·潼關懷古》是張養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代散曲不可多得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很高的作品。

「峰巒如聚」兩句,作者以開始就用「如聚」「如怒」的生動比喻,描繪出山河的雄偉壯麗,感情悲壯沉鬱,風格豪放雄渾。那連綿起伏的山峰,不就是歷史的見證嗎?那咆哮奔騰的河水,不就是人民痛苦的呼喊和反抗的怒吼嗎?巍巍群峰,滾滾波濤,該凝聚著作者多少憤怒的感情,又能引起人們對歷史和現實的多少聯想!

「山河表裡」一句,寫出了潼關地勢的險要。潼關,據山臨河,虎踞龍盤,自古乃兵家必爭之地。潼關路,這是一條歷史興亡的路:在這條路上,走過了多少勝利者和失敗者,又有多少朝代走向興盛和衰亡!潼關路,這是一條浸透血淚的路:在這條路上,留下了多少人民苦難的腳印,倒卧過多少士卒的屍骨;又有多少歷史的風雲人物在這里化為塵土!走在這樣的路上,作者的心情因該是怎樣的呢?

「望西都」兩句,描寫了作者西望長安的無限感慨。長安,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漢唐大帝國的國都,歷代有多少勵精圖治的帝皇,曾在此施展過宏圖,建樹過功業;也曾有過多少無道的昏君,在此濫施淫威,虐殺人民,成為歷史的罪人。長安,在這個特定的歷史舞台上,演出過多少威武雄壯,悲歡離合的戲劇;又有多少詩人,作家,寫過多少有關長安的詩文。特別是人民群眾,曾在長安這塊土地上流過多少血汗!這就是作者「意踟躕」的原因和內容吧!

「傷心秦漢」兩句,描寫了秦漢兩代,都已成為歷史的陳跡。秦皇漢武曾苦心營造的無數殿堂樓閣,萬千水榭庭台,而今都已灰飛煙滅,化為塵土。曾經盛極一時的秦漢王朝,在人民的怒吼聲中,都已滅亡,猶如「宮闕萬間都做了土」一樣。這字里行間寄予了作者多少感慨!

「興,百姓苦」兩句,指出一個朝代的興也好,望也好,受苦的都是老百姓。作者從對歷史的概括中提煉出的這一主題是極其鮮明而深刻的,提出的問題是十分重要而尖銳的。它表達了作者對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對封建統治者的無比憤慨。這一結尾,確實是千錘百煉,一字千鈞,語氣尖刻而警拔,予以豐富而深沉,是對全曲的一個十分精闢的總結。

值得注意的是,這首小令,雖是懷古,其實是為了寫今。以古喻今,這是許多有見地而又不能直接抒發的古代作家所慣用的手法。作者站在這漫漫潼關路上所概括的人民受苦的歷史事實,其實就是元代社會現實生活的寫照;作者面對歷史事實所發出的深沉感慨,其實就是對元代社會現實黑暗的憤慨,對元代人民群眾苦難的同情。作者以飽含著血淚的語言,揭示了在封建社會中,人民群眾永遠處於受壓迫受剝削的悲慘命運,這不但是對歷代封建統治者的嚴厲譴責,而且更是對元代人民奮起反抗的一種激勵。曲中沒有一句提到元代的社會現實,擔又句句包含著元代的社會現實。這就是作者用意高妙之處,也是這首曲的現實意義之所在。

這首小令,篇幅笑,容量大。從結構上看,全曲可分為三層。開頭三句是第一層,寫潼關的地勢;中間四句是第二層,寫潼關懷古;末兩句是第三層,寫潼關懷古所得出的結論。三層意思,象是一條鎖鏈上的三個環節,環環相扣,緊密相連。從寫法上看,全曲有描寫,有抒情,有議論,三者緊密結合,而其中又以議史為中心,描寫生動,抒情沉鬱,議論深刻。作者寫潼關懷古,起筆在潼關的景象上,落筆卻在懷古上,收筆更在由懷古引出的歷史結論上。作者寫山、河、關、路、西都、秦宮漢闕,最後才點出「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個主題。這是一種層層深入、篇末點題的描寫方法。這種描寫方法的好處在於:它的主題不是外加的,架空的,而是從寫景抒情中自然得出的,是真實可信的,前面的描寫為後面的主題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主題則是從前面的描寫中得出的必然結論。

總之,全曲以「峰巒如聚,波濤如怒」的詩句開頭,感情有如千尺瀑布,飛流而下,匯成一股洪流。順著這股感情的洪流,作者一筆掀起一個浪頭,一浪緊接一浪,一浪高過一浪,直至最後以飽含激情的警句結束。感情的大波雖然過去了,但其餘波仍然在人們的心海中久久不能平息。全去自始至終,感情深沉、強烈,捧而讀之,令人聲淚俱下,感慨無限

閱讀全文

與元曲鑒定最簡單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掐奶的正確方法視頻 瀏覽:910
一年級數學的正確書寫方法 瀏覽:14
手機安裝正確方法 瀏覽:63
買麵包的技巧和話術和方法 瀏覽:305
增重訓練方法有哪些 瀏覽:510
兩個帶電荷的計算方法 瀏覽:811
川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978
假發的裁剪方法圖片 瀏覽:297
凝凍使用方法 瀏覽:920
威露士空調清洗劑使用方法 瀏覽:904
維生素e塗臉上正確方法 瀏覽:592
有什麼好的防蚊方法 瀏覽:736
家用鍛煉器材方法 瀏覽:713
鶴叔嘴角痘的快速治療方法 瀏覽:459
知識傳播訓練方法 瀏覽:535
u鋼計算方法 瀏覽:309
上推下拉浮漂不變目數解決方法 瀏覽:820
治療軟疣最好的方法 瀏覽:673
類似推理的技巧和方法 瀏覽:260
殘疾孩子康復訓練方法 瀏覽: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