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麼樣養好你的賽鴿
控制賽鴿的飲食,從把握尺度上是最難掌握的一種技能,也是一些養鴿成功者的經驗。如一餐制、二餐制、每餐投食七、八成定量飼養法等,控制賽鴿飲食量技術。特別近來比較時髦的飢餓狀態飼養法,為的是滿足賽鴿機體的營養需要,充分保證賽鴿的精神活力。所謂飢餓狀態飼養法就是整天保持賽鴿飢腸轆轆,四處奔波擇食充飢。初聽起來好象剋扣了賽鴿的食物,一種殘忍的掠奪行為。其實不然,這恰恰是不少賽鴿成功者的絕招,反復實踐證明的科學飼養方法。 賽鴿吃什麼樣的"伙食"標准才能賽出好的成績,大概所有拿過冠軍的鴿友,都首先考慮這個問題。事實也不可能每一羽冠軍鴿都是吃的同一種飼料。因為,賽鴿的飼料配製是根據鴿友的飼養條件而決定的。當然也同所在地域的不同而產生主食差異。中國地大物博,南方和北方相隔幾千公里,北方主產高梁、玉米、豆類,南方主產稻穀和小麥。可以講多數鴿友都是根據這種自然條件來取決於鴿子的主食,以這種先天因素來安排賽鴿的食譜。那麼就沒有必要研究賽鴿的食物結構了嗎?其實改變這種原始的食物結構,也是改良賽鴿品系的一個組成部分,提高個體素質,促進中華信鴿信鴿發展的必要措施。 目前,世界各地大量的優秀品系鴿被引進,有些鴿友能投巨資購進良種,而忽視了對鴿子營養結構的需要配製食譜以及配套科學飼養方法,仍然按老黃歷一日二餐、吃飽就行,高興時大量投食賽鴿歡喜吃的花生仁、菜籽,不高興時喂點粗糧,不餓死就可以了。鴿群隨著種鴿代數的增加,而原有的優良品質逐漸的退化,還誤以為是配種與競翔的原因。其實有很大一部分就是賽鴿的營養結構達不到標准。飼養者缺少營養學方面的知識,所以廣大鴿友應該借鑒一些先進的、科學的飼養方法,真正地提高賽鴿素質,保證競翔的需要。雖然現在大多數的鴿友沒有條件按照賽鴿營養需要配製食譜,按飲料的比例家中自己生產混合飼料,但也應該合理搭配食料,保持原始飼料的營養成份,以滿足賽鴿的生理要求。 鴿友中普遍流傳一句養鴿俗語:"喜歡吃什麼,什麼食物就養鴿。"初聽起來是那麼回事,要地認真仔細去琢磨,這種說話缺乏科學性,完全是一種觀念上的抽象邏輯,根本說明不了實際問題。例如鴿子喜歡吃花生仁,你若長期大量增加油脂含量過高的食物,賽鴿會不斷地增加體重而肥胖,最終影響飛行速度。所以賽的食譜的配製和飼養,應該做到控制、調整、加強,以及合理的營養結構,才能保證賽鴿有強壯的身體素質,競翔時就能實現最佳競技狀態。 愛我所愛,交天下誠心鴿友。
B. 古代都是用信鴿送信,信鴿是怎麼訓練的
古代人們對信鴿的訓練大致分為三種方式來完成的:一是訓練信鴿從異地到達固定的地方傳信;二是訓練信鴿從固定地方到達固定地方傳信;三是訓練信鴿在一定區域內進行傳輸信息。
對於信鴿在點與點傳輸上,古人對信鴿的訓練主要分為以下三類:一是訓練信鴿從異地到達固定的地方傳信;二是訓練信鴿從固定地方到達固定地方傳信;三是訓練信鴿在一定區域內進行傳輸信息。這三類可以說覆蓋了信鴿在傳遞信息方面所有范圍,如遠在他鄉的遊子,傳遞家書到家中,即是需要採用從固定地方到達固定地方對其進行傳信訓練。
具體方法上,我們來看是怎樣操作的:古人為了完成信鴿從異地到達固定的地方傳信的訓練,會選擇在某一個固定的地方對信鴿進行喂養,然後將其帶到其他一個隨機的地方,再把它放飛,配合信鴿歸巢的本領,漸漸地信鴿就形成了這方面的本領。並且隨著訓練次數的增多,准確度會越來越高。
C. 怎麼訓練鴿子
不難啊 我家的鴿子一看我來了就都圍過來 不過鴿子不是小狗 沒有叫名字就過來的說法 我是這樣的一天喂2次 早上7.30和下午4點 因為時間關系時間排的不是很好 早上喂3分飽下午6分包 這樣你訓練一個月就聽話了 記住不要喂飽 飽了鴿子就不聽話 你只有一隻鴿子 建議你在買只配對 不然會飛走的 一隻太孤單
D. 怎樣養好信鴿的幼鴿
1. 如是只有一方年輕,必須是「老雄配小雌」,「小雄配老雌」宜種不宜賽。
2. 父母雙方必須絕對健康,標準是配上後7-8天就產蛋,越早越好。
3. 用不同品系鴿雜交配對,取雜交優勢,子代要「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4. 配對時間恰當,掌握在幼鴿出賽時大羽長齊,指自然長齊。這較光照調控為好。
育雛因素
5. 取頭窠蛋孵化,不用第二、三窠蛋。
6. 蛋殼光滑、呈肉色;摒棄麻殼、厚殼和薄殼蛋。(——麻殼、厚殼是缺鈣的表現)
7. 3天見血絲,6天黑殼,在燈光下照看,氣室(即「空頭」)大比小好,為胎鴿提供充足的氧氣。
8. 胎鴿啄蛋齒時聽起來強勁有力,節奏頻繁,而不是有氣無力。
9. 從見蛋齒到破殼脫穎而出的時間要短,這是胎鴿強健的表現。
10. 胎鴿出殼後的蛋膛比較干凈,沒有血絲、臟物殘留。
11. 第二蛋產出後的第十七天雛鴿出殼,18天以後出殼的說明胎鴿的體質欠佳。
12. 雛鴿要親鴿本嘔,「吃奶象三分」,科學家認為鴿乳中有遺傳基因,用保姆鴿代嘔有可能把劣質基因帶給幼鴿。
13. 雛鴿肚臍眼收縮要好,基本上平蓋於腹部,沒有大塊突出。
14. 雛鴿胎毛濃厚、綿蜜、粗黃,復蓋全身。
15. 雛鴿出殼3天能身體坐正,小腦袋能豎直,時間越長越好。
16. 出殼7天套足環時,腳趾粗壯,如輕松套進,可能發育欠佳。
17. 7天後親鴿反嘔原糧時,雛鴿食慾好,消化快,飽食後的素囊大於身軀,到翌日早晨基本上消化完。
18. 7天開始要對雛鴿塞食營養添加劑,直至斷奶為止,確保雛鴿發育良好,這將影響到鴿子一生健康。
19. 10天齡左右接種各類疫苗。因鴿乳中含有免疫物質,斷奶前接種疫苗能確保雛、幼鴿有效免疫。
20. 疫苗包括鴿痘疫苗、新城疫苗和沙門氏菌疫苗,確保雛、幼鴿期間無病痛,即使發生最小的病痛如生鴿痘等,都會使雛鴿停止生長發育,它在成長中就慢了它鴿一拍。
E. 白羽王鴿和信鴿配對能改變後代的飛行能力提升嗎或如何能提高白羽王鴿的飛行能力
當然可以改變後代的飛行能力,但一般的只會比王鴿強,而比信鴿弱。想提高信鴿的飛行能力絕對不可用肉鴿雜交,而只能用飛行能力強的個體配飛行能力更強的個體。再經過後天的培育、訓練,逐步選擇優秀個體,再合適的選配,再穩定。
F. 想讓我的鴿子參加比賽怎麼做
首先,賽鴿體質和智力從根本 上來講決定於品種和遺傳基因,後天的 飼養管理也佔有一定的分量,幼鴿長出棚以後,體質和智力的開發就要在家飛和短訓中完成,家飛是幼鴿在天空中鍛煉身體,識別與承受自然界風霜雨雪的第一步,日積月累的家飛也是鴿子加快新陳代謝,提升機體工作的能力所驅使的本能活動。還是家飛只是在一定范圍內的常規體力鍛煉和健身活動,方圓也不會超過10公里,這與今後參加幾百公里。幾千公里比賽不同,從環境與體能消耗,確定飛行方向,到野外生存能力等更高的要求是 遠遠不夠的,所以必定有第二個鍛煉鴿子能力的項目——短程訓放。這是已實施很久的老生常談,但在 認識也完全不一致,有的鴿友講:「我從前短訓2次後就參加比賽成績平平的信鴿較多,後來不經短訓,直接參賽成績反而好了」也有的朋友認為:「我的鴿子在賽前要訓放多次直接參加短中距有獎賽的成績很好,短訓是不夠少的」
其次,短途訓練極其重要。如果第一類屬於技能訓練的話,那麼這次是一種體能訓練,因為肌肉組織只有經過強烈的刺激練習才能粗壯有力,比賽時才能發揮最大的效能。短訓的三大作用1短訓是訓練幼鴿熟悉環境增強辨別方向的能力鴿子有按磁場與太陽的方位確定回歸的巢穴的勝利機能但幼鴿在尚未發育健全之前辯向的能力是微弱的,帶幼鴿外出做短距訓放對開發它們的智力很有幫助。我曾做過一次實驗,講只出殼50天帶到距棚5公里的地方放飛,結果一隻第二天中午飛回。另一隻三天才回歸。過後在出生80天時到同地點訓放,不到一小時就雙雙歸巢說明鴿子的年齡與智力是同步增長的。短訓,特別是單只放飛,鴿子各自起飛,不象家飛是可隨大流,它們在陌生的地方,必須用自己的頭腦來確定回歸的方向,天馬行空,獨來獨往。這種強製做出的行為可使幼鴿熟悉環境積累 經驗。短訓的放鴿地點應該選擇比賽回歸的路線進行,可養成鴿子一出籠就直奔目的地的習慣,還對比賽時迅速歸巢有現實的意義,但也要適當的穿插一二次不同方向的放飛,使幼鴿擴大視野。2短訓是提高體質強制賽鴿飛行的手段。將鴿子一次次帶到幾十公里,百餘公里放飛 ,折射鍛煉鴿子體質的有效辦法,也是鴿子參賽時必定會遇到的體力超乎常規的預演,這項操練科目能較快提高賽鴿的身體體質,它與運動員為戰勝對手,平時必須不間斷的訓練,賽前安排高 強度集訓是同一個道理。如果第一類短訓屬技能訓練的話,那麼這次是一種體能訓練,因為肌肉組織 只有經受過強烈刺激的練習才能粗壯有力,比賽時才能發揮最大的效能。
然後,短訓是發現好鴿,淘汰劣鴿的有效辦法,養鴿人憑借經驗,審視自己鴿子的 體質,體形,羽翼,靈敏性。眼紗亮度結構等條件後,一般能確定鴿的 優劣,但 還不能確定要 參賽的鴿子都具有競爭能力俗話說「天上考驗最真實」有的鴿看起來很像樣比賽起來卻是「綉花枕頭一包草」通過短訓,可發現一些次次飛的快,到的早的,也能使另一些比較笨拙低能的鴿子沒有歸巢淘汰出局
,這有利於鴿主在制定正式比賽計劃和今後種鴿配對方面提供參考依據,丟掉低能鴿還可給你節省參賽費用。
短訓的時間與距離,
現在有條件的鴿友,經常帶鴿子去短訓已成定規,短訓在體力不下將時次數多一些為好,掌握的度是鴿子的體能恢復狀況,目前多數鴿友採用的手段是每次賽季來臨前的30天——40天內,每隔7天左右訓練一次,共進行3次——6次的短訓,有 人把賽前短訓稱之謂「熱身賽」時間上這種安排也比較合理。熱身賽的距離大致在30公里——100公里。以春賽為例,除北方地區外,南方溫熱帶春節一過變氣溫逐漸上升,鴿子經冬季休整已生機勃勃躍躍欲試,此時安排由近到遠的熱身活動,容易確立賽鴿出征前有一個旺盛的競技狀態,效果是比較好的。
最後:熱身賽的注意事項
1.熱身賽要選擇好天氣進行,特別是初期尤為重要,相對家飛而言,首次離家外飛的鴿子都會有一種驚恐感,陽光普照的艷陽天都確切的告訴初出茅廬的鴿子應飛的方向,幾圈下來驚恐頓失,心境清凈回歸就不困難,一般不易失鴿。
2.雨天要停放,陰天要縮短訓放的距離,雨天即使是蒙蒙細雨也不適合熱身賽,下雨時羽毛會淋濕,鴿子越飛越重,甚至飛不動而跌落。雨天辨別不清方向也容易飛失。1991年我曾做過一次實驗,18隻鴿子細雨種在 距家3公里放出,鴿子飛行高度不足80米,在上空一圈又一圈定不了方向,3公里路程一上天就能 看到鴿棚然而它們偏偏找不到目標,盤旋里只煙的功夫才朝家飛去。40分鍾後我在棚內看見所有的鴿子毛羽淋濕,個個精神疲乏,垂頭喪氣。3公里就一幅慘相距離延伸到80十公里,上百公里若有遇到那種天氣,他們將被迫在田野或農家屋頂,僥幸地躲到雨過天晴後才放飛,但多數鴿子當天就束手被擒,多半成了他人桌上菜餚,據統計成都市凡下雨天放鴿,空距在250公里上下歸巢率從未超過百分之五。
熱身賽中要保護好鴿子不受天災損害,如果一隻天賦極好,有可能奪冠的鴿子因人為的過錯,讓他沒能展示自己的才能而夭折,實在可惜,更使你一番心血付諸東流,此說決非駭人聽聞,君不見許多曾在千公里高唱凱歌的優秀賽鴿.因此在陰天或雨天將鴿子回運至距出發地較近的地方開籠,甚至於拉回原地放出,將是杜絕這類悲劇的負責決策3熱身賽堅持三不一加。
《1》鴿子病魔纏身或病後初愈,體力衰退,家飛呢公里明顯下降,飛幾分鍾就紛紛落棚休息,此時不 能參加熱身賽。
《2》鴿棚受貓,黃岫和雞鷹襲擊一周內鴿群驚魂未定,處於心驚膽戰狀態中,此時出征熱身賽凶多吉少。
《3》鴿子在前期熱身後,因種種原因未得到恢復,食慾不佳,肌肉豐滿度有所下降,精神狀態不理想,不要勉強加入熱身行列。
《4》賽後間隔時間較長,中間要增加一次熱身賽。當種前程比賽結束後,往往離下站放遠程比賽有相當長一段休整期,雖對鴿子恢復體力有益,但休整時間過長已經激發起來的競像情緒和良好競技狀態都會衰弱,此時若加一次幾十公里的熱身活動,就能使賽鴿保持顛峰狀態,這時賽鴿在決賽時的翔績是有好處的。增強體能需要短訓,一條路線上多次放飛有樹立條件反射的功效,更能激發出顛峰狀態有助於飛出成績,任何一項體育運動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