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臨帖的正確方法什麼意思

臨帖的正確方法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2-05-16 18:20:08

A. 何謂臨帖、臨碑

一、臨帖,是很重要的學習方法,將字帖置於案前,觀察字的形態、結構、筆劃,領會其精神,再下筆仿寫。臨帖,容易掌握字帖的筆意,但對把握字的結構位置不足。
二、臨碑,是練習書法的一種重要方法。碑指在歷史上形成的具有特殊使用目的的石刻,包括墓碑、摩崖石刻、造像題記等,經過捶拓成為拓本;帖指書寫在紙絹等質地上的墨跡,包括後人勾摹上石的拓本,能幫助練習者揣摩古代書法家的運筆、神韻。
三、臨碑和臨帖都是練習好書法的方法。在中國書法史上,碑與帖在書體上有不同偏重。書帖的體系,歷來以行草為多,楷書帖不多見,漢碑、唐楷、魏體,都應以臨碑為正宗。魏碑追求雄渾古莽的「金石氣」,帖派追求妍雅秀麗的「書卷氣」,兩者各有千秋。

B. 書法臨帖的方法有幾種他們的關系怎麼

書法臨帖的方法總共有三種,他們分別為對臨、背臨和意臨。
對臨,就是看著字帖來進行書寫;背臨,就是在對臨的基礎上不看字帖寫出字帖上的字使之形神兼備;意臨,簡單一點來講,就是字帖上沒有的字,你能夠將它寫出來跟字帖上的字一模一樣形神兼備。

C. 臨帖的正確的臨帖方法

書法是我國傳統文化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要繼承和發揚這一古老的東方藝術,使其長盛不衰,後繼有人,就必須培養出大批的接班人。書法教育,是培養學習者審美素質的重要途徑,有其它藝術學科不能替代的作用。
臨帖是練習書法的一個重要手段,是學習書法的必由之路。通過臨帖,可以體會前人的書寫法則,漢字筆畫,學習他們的運筆方法、結構規律,從中可以體會到中華五千年古老文化的優良傳統。臨帖作為小學書法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習者書法水平的提高。臨帖的成敗與否,也直接影響學習者學習書法的興趣和自信。學會正確的臨帖方法,將對學習者的書法水平會有很大的提高。
一、臨帖中常見的問題。
1.筆畫寫不到位,塗描結合。
臨帖是為了寫字像帖,合乎規范。但學習者一開始臨帖時,常常筆畫寫不到位而後又加以描補,時間一長就會形成靠塗描將筆畫寫到位的壞習慣。
2.動手不動腦,似臨實抄。
學習者在臨帖時,常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景:拿出字帖,一眼帶過,提筆就寫。看似不錯,實則不然,他根本沒有看清字帖中範字的點畫特徵,動手卻不動腦,這樣看似臨帖,實際上是在抄帖。
3.看一筆寫一筆,光臨不背。
學習者開始臨帖時,由於對字帖中的字不熟悉,常常是看一筆寫一筆,寫出的字往往結構鬆散,筆畫孤立,缺乏筆畫間的呼應和氣韻的上下貫通。
二、原因及對策。
1.要教會學習者邊臨帖邊體會,第一個字哪裡寫得不像,哪個部位臨得不準,第二遍加以改進。在寫字的過程中。要不斷加以分析、改進,力求字如法帖。久而久之,就能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就能一筆到位,不再塗描。
2.抄帖並沒有把字帖上字的筆畫、結構學到手。要克服這個毛病,也並非難事。只要讓學習者先將字帖中要寫的字仔細地看一看,並記住筆畫和結構的主要特徵,做到「形在心中,意在筆先」,下筆臨寫時,才能心中有數,做到心手合一,達到理想的臨寫效果,也就是背臨。每寫一遍。都要與字帖對照,找出筆畫、結構好的方面和差距,下一遍臨寫時注意縮小差距。長此以往,進步會更大,抄帖的問題也會得到解決。
3.學習者多習楷書,楷書筆畫雖各自獨立,但筆畫之間,還是有聯系的。比如,一筆寫完再寫下一筆時,筆在空中有個走動的線路,同時形成下一筆逆勢,這個逆勢就是下一筆的藏鋒動作,也叫借勢落筆,可省藏鋒動作,能使筆畫自然協調。因此對字帖中較熟悉的字,可先看兩筆或三筆,連續寫兩筆或三筆,直到過渡到一次就能寫出一個完整的字來。
4.不妨教給學習者六種臨摹方法。
摹帖筆隨影走,古人怎樣寫,我們就怎樣寫,大小、長短、寬窄、粗細、方圓、斜正等都必須按帖字的要求去寫,有一定的規范和約束。要教學習者讀帖。所謂讀帖,這是書法的專門用語,即書法家在臨摹碑帖之前,或在平常工作的間隙,翻閱碑帖和泛覽墨跡,也就是仔細分析、研究、琢磨碑帖中每一個字的筆畫、結構和整幅作品的章法、氣勢及韻味,邊看邊記,時常會情不自禁地用手指畫起來,心追手摹,激動不已。
(1)實臨法。這是最常用的臨帖法。此法就是將範本放於眼前,用毛筆(硬筆)對照著寫,通過觀察與理解法帖來摹擬範字。開始時可看一筆寫一筆,看一字寫一字;待臨熟了,便可看幾字或幾行而寫之,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對臨。待對範本中每一個字、每一行都有了精熟的記憶與理解。便可憑印象將全帖寫出來,這就是背臨。臨帖要臨到背臨的程度。
(2)指臨法。這種方法可用於不具備紙、筆的情況。如在休息時.在路途中,便可運用手指在空中或桌凳等物體上,憑對範字的記憶進行「臨習」或「創作」。就在這種獨特的書法學習中,往往能加深對執筆手感與運筆疾緩的理解與把握。這種方法不僅在當代被人採納;晉人王羲之有磨破衣服的佳話,就是在清朝時,便有鄭板橋睡覺時用妻體習字的趣史為例,廣為傳頌。
(3)心臨法。在腦海里設一張紙、一支筆來臨習範字,也是一種有趣而有效的方法。其實這種方法被每一位學書者於無形中運用。當臨習法帖時,先觀範字,加深理解,而臨習落筆之時便在腦海里有對範字「演習」或「放影」的過程,即便是瞬息即逝。這與「意在筆先」的書論不謀而合。其實,在眾多的休息、閑暇之餘,我們若能有效利用「心臨」之法-進步往往會在下一次實臨中顯露出來。
(4)意臨法。這是臨習法帖氣韻、意境的方法.被眾多書家廣為運用。臨習法書時不求一字一畫肖合形畢,但求整體氣韻生動自然。這是一種帶有創造性的臨習方法,不適於初習者運用,等學習者有一定臨寫基本功後可試用。
(5)創作臨習法。有的書本稱之為「集古字」。選取法帖中的字進行「移植創作」,或對聯,或條幅,或扇面.能「箭」臨帖與創作之「雙雕」。王羲之行書名帖《聖教序》便是由僧懷仁集王字而成。這種臨習法能有效消除臨帖乏味的,心理弊病,提高對碑帖的興趣與感知能力.是一種於習書者深為喜愛的方法。
(6)臨摹互補法。傳統的「臨摹互補法」為用毛筆(硬筆)先摹後臨的方法。現在還有一種新的「臨摹互補法」——先用硬筆勾摹出範字的「骨架」。然後再用毛筆在「骨架」上「加肉」。

D. 怎樣臨摹書法作品

正確的臨帖方法:
在選帖的基礎上,要經過讀帖、描摹、臨帖、背帖、創作五步。
第一步讀帖
帖上漢字的讀音我們都知道,無需再讀。讀什麼?讀字形,讀結構,讀筆畫,分析揣摩字的筆畫特點及筆畫間的相互關系。例如:我們讀漢字的「中」,要讀出「中」的一豎穿過了「口」的正中間,「口」字稍扁,中間的長豎被「口」字的下橫分成長度相等的兩段,其上段又被「口」字的上橫分成長度相等的兩段。這就是讀字形,讀結構。不同字體,筆畫具有不同特點。
第二步描摹。「描」指的是描紅,即初學者在印好的紅字帖上沿筆跡用毛筆描寫。「摹」指摹帖,即用透明紙覆在範字上,沿紙上的字影一筆一畫的寫,又叫寫仿影。
第三步臨帖。指把字帖置於一旁,看著字帖一字一字地寫,這種方法有利於掌握字的筆法筆意,但不易掌握字的結構。
第四步背帖。指在臨帖的基礎上把字帖去掉,根據自己的記憶,回憶字帖上的字形,將其寫在紙上的方法。這是練好字的關鍵一步,只有對所寫的字精審細察,成竹在胸,才能下筆有神,准確無誤。寫字的時候,如能在所寫的白紙上看到要寫漢字的准確字形,做到「成字在紙,成字在胸」,下筆如描紅,寫一手好字就不成問題了。
第五步出帖。在掌握了字帖上的字的寫法的基礎上,觸類旁通,悟出字帖上沒有的字的寫法。根據自己表情達意的需要,寫出一段有中心、有內容、自成體系的文字,這就是創作了。
如果能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寫出一手與字帖接近的字,你練字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E. 臨帖四個步驟

第一步:察。
「察」就是觀察,即讀帖的一個過程。可從三個方面入手。一看筆畫的形態。對每個筆畫的長短、粗細、形狀、方向等都要仔細看清楚;二看筆畫之間、偏旁之間的組合、搭配、比例等情況,即把握字形結構。三看筆畫、部件在字格中的具體擺放位置。「察」的這一步功夫切不可輕視,也不要走馬觀花的「看」,要做到對字形成竹在胸。觀察得越仔細就越有利於臨帖。
第二步:寫。
「寫」就是把觀察得到的胸中之形再現在紙上。「寫」的目標是:爭取憑記憶將範字「復制」出來。寫時以「像」為最基本的要求。書寫要一氣呵成,筆畫不可重填。思想要高度集中,樹立位置意識,切不可毫無章法胡亂寫一通。初學者,對筆畫少、形體簡單的字,爭取不看範字寫下來;對筆畫多,字形復雜的字,可以邊看邊寫,但熟練以後,爭取憑記憶將字一次性寫出來。
第三步:比。
比就是對比、比較。臨寫完一個字之後,不要急於寫第二個,而應該將此字與字帖上的範字進行對比,比較兩個字的形狀、大小、位置和神態上的異同,找到自己臨寫的字與範字之間的差距與不足,從而發現自己臨帖中存在的問題。這樣,既為臨寫下一個字做准備,又在比較中提高了自己的眼力。

第四步:改。
拿自己的字與範字比較之後,明白了自己的不足,再以範字為標准,臨寫第二遍,改正第一次臨寫時出現的缺點,這就是「改」。這一步須注意的是:正確的地方要繼續保持,不足的地方要設法改進,不能顧此失彼。

F. 怎樣正確臨帖

1、臨帖和摹帖這既是正確學書之路的開端,又是正確學書方法中的根本點,必須堅信不疑,堅定不移。摹帖和臨帖各有優點,效果各異。姜夔《續書譜》中說:「臨書易失占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筆意,摹書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筆意,臨書易進,摹書易忘。」其中的「筆意」即指筆法、筆勢及線條意趣。「臨」的方法就是看著字帖,照著寫。只要仔細地臨,便容易掌握筆法筆意.從而把範本的精髓學到手。「摹」的方法,就是用薄紙蒙在帖上,直接地描畫。所以字形基本上不會走樣,多摹幾遍,有利於把握結構。但摹書看不清筆法,「易失筆意」,雖然間架不錯.但沒有筆法,字就僵化。所以,初學者可以臨摹並用,相互補充。2、每天定量事實證明,任何事情都有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練字也一樣,寫得太少,練習量跟不上,就談不上進步;當然盲目機械地多寫,疲倦了效果也不好。一定的量才能達到的一定的效果,較佳的量才能達到較佳的效果。3、循序漸進學習書法,在勤學苦練的基礎上,還應該懂得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第一,先正楷,後行草。蘇軾說:「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就是說楷、行、草書三者如同人的立、走、跑,如果人連站都不能站,怎麼能走和跑呢?如果沒有楷書基礎,直接寫行書、草書,就會疏於法度,流於輕滑飄浮。行書、草書是楷書的流、便、疏、散,學好楷書之後,加強用筆的流動呼應,行草就容易上手。等到楷法熟練,再寫行草時.便可悟到兩者相通之處,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相得益彰。第三,先點畫,後結構,再章法。書法是線條的藝術,也就是以基本點畫為基礎的藝術。基本點畫不好,整字或整篇的藝術性就無從談起。由於鋼筆尖性硬,在線條變化上相對簡單得多,故鋼筆書法學習在結構上花的時間多,而在用筆、點畫上相對較少。但這並不是說點畫用筆不重要,相反,它是鋼筆書法的基本功,只有在點畫書寫的基本功扎實之後,才可能去把握結構。在結構上有了一定的基礎後,整幅字的章法就容易把握了。

G. 臨帖是什麼意思

臨帖:特指中國書法的學習方法,主要是以臨摹前人好的書法作品和字帖,學習書法家的精華,古人與今人都把臨帖看作是中國書法入門的鑰匙,是學習書法打好基礎好方法。臨的次數越多、臨的范圍越廣,基礎就越牢固。臨帖需眼到手到、眼准手巧,眼裡看到的,筆端都能夠表達展示出來。

(7)臨帖的正確方法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臨摹方法

1、實臨法。這是最常用的臨帖法。此法就是將範本放於眼前,用毛筆(硬筆)對照著寫,通過觀察與理解法帖來摹擬範字。開始時可看一筆寫一筆,看一字寫一字;待臨熟了,

便可看幾字或幾行而寫之,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對臨。待對範本中每一個字、每一行都有了精熟的記憶與理解。便可憑印象將全帖寫出來,這就是背臨。臨帖要臨到背臨的程度。

2、指臨法。這種方法可用於不具備紙、筆的情況。如在休息時.在路途中,便可運用手指在空中或桌凳等物體上,憑對範字的記憶進行「臨習」或「創作」。就在這種獨特的書法學習中,

往往能加深對執筆手感與運筆疾緩的理解與把握。這種方法不僅在當代被人採納;晉人王羲之有磨破衣服的佳話,就是在清朝時,便有鄭板橋睡覺時用妻體習字的趣史為例,廣為傳頌。

3、心臨法。在腦海里設一張紙、一支筆來臨習範字,也是一種有趣而有效的方法。其實這種方法被每一位學書者於無形中運用。當臨習法帖時,先觀範字,加深理解,而臨習落筆之時便在腦海里有對範字「演習」或「放影」的過程,即便是瞬息即逝。

這與「意在筆先」的書論不謀而合。其實,在眾多的休息、閑暇之餘,我們若能有效利用「心臨」之法-進步往往會在下一次實臨中顯露出來。

4、意臨法。這是臨習法帖氣韻、意境的方法.被眾多書家廣為運用。臨習法書時不求一字一畫肖合形畢,但求整體氣韻生動自然。這是一種帶有創造性的臨習方法,不適於初習者運用,等學習者有一定臨寫基本功後可試用。

5、創作臨習法。有的書本稱之為「集古字」。選取法帖中的字進行「移植創作」,或對聯,或條幅,或扇面.能「箭」臨帖與創作之「雙雕」。

王羲之行書名帖《聖教序》便是由僧懷仁集王字而成。這種臨習法能有效消除臨帖乏味的,心理弊病,提高對碑帖的興趣與感知能力.是一種於習書者深為喜愛的方法。

6、臨摹互補法。傳統的「臨摹互補法」為用毛筆(硬筆)先摹後臨的方法。現在還有一種新的「臨摹互補法」——先用硬筆勾摹出範字的「骨架」。然後再用毛筆在「骨架」上「加肉」。

H. 學習書法臨帖是必備的過程,那麼臨帖需要遵循哪些步驟呢

學習書法要多臨帖,當然還必須做到有序臨帖,循序漸進。一般來說,臨帖有如下步驟:描紅一摹帖一對臨一背臨一意臨。

5.意臨

意臨是前幾步達到要求以後的必要環節,通過這一步要推寫出字帖上沒有的字來。中國漢字的總數不下10萬,一本字帖的容量有限,收入例字最多三五百個或千餘個。那麼,如何寫好字帖上沒有的字,且書寫風格特點還必須與字帖相統一、相協調是十分關鍵的假設字帖上有「大」而無「天」,那麼,在「大」上加上短橫,「天」字就有了,這是最簡單的意臨,通過這個方法能夠推寫出任何復雜的字來,這是意臨的第一層意思。

意臨的第二層意思是如果在描紅、摹帖、對臨和背臨達到相當水平後,書寫者能在書寫中逐漸加進一些自己的「想法」,使自己的字和字帖上的字相比有所變化,則更能體現出習字者的靈氣和悟性來

意臨的第三層意思是在經過長時間的臨習具備相當基本功後,臨帖求帖意,寫帖外字要續帖中意。

I. 臨帖的方法

臨帖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幾個過程: (一)讀帖 「讀帖」不是像讀書那樣看帖上所寫的文字的內容,而是分析這本字帖的風格特徵。分析一下筆畫的起筆、收筆、藏鋒、露鋒、方圓及轉折等運筆特點,結體的松緊、收放以及正側、疏密等組字特點,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的章法特點。讀帖就像交友,第一次見面僅記大致輪廓,久而久之,只要一想起帖,帖中各字形象就立即在腦海里自然浮現。甚至每寫一個字,帖上的字形就已出現在紙上,寫字似乎成了摹字了,對初學者的幫助相當大。因此,我們在臨帖前要養成讀帖的良好習慣。 (二)對臨 「對臨」是對照字帖逐筆臨寫。初學者可選「米字格」或「九宮格」練。這樣比較容易找到字帖上相對應的位置及筆畫的大小。但它僅僅是初學者的扶手,不能依賴,基本了解並掌握對臨方法後,應直接在方格內臨寫。對臨最好先易後難,先臨簡單易寫的字,或按部首歸類練習,然後再選臨左右結構、上下結構等具有典型性的範字,由淺入深,最後再按字帖上的順序通臨。對臨要求勤字帖。看一筆寫一筆,對初學者來說容易找到正確的位置,但容易使筆畫間的筆意聯系隔斷,因此最好將互為呼應的幾筆一次完成。隨著臨習熟練程度的提高,逐漸減少看帖的次數,最後看一字寫一字。對臨過程中,如發現某字沒寫好,可緊接著再臨寫同一個字,這叫連臨。連臨要在臨前對照字帖找出上一個字的病因,然後再寫第二個。如果連寫幾個仍不見效,且又找不出原因,可摹寫一遍後再寫。一本字帖從頭至尾臨一遍,稱「一通」。臨完一通後可在末尾記上年月、姓名、帕名及第幾遍,古人稱其為「窗課」、「功課」。保留功課可以檢驗自己進步的軌跡。對臨比較熟練了,可以進行意臨。 (三)意臨 意臨,是看著字帖臨出了自己的特點。意臨是結束形似階段後的新開始。描紅、影摹、對臨都要求形似,形似是解決「入帖」的技法問題,臨得與顏真卿、柳公權一樣,哪怕能以假亂真,還不是自己的字,是人家的「體'.所以光「入帖」還不夠,還要「出帖」。「出帖」是要離開所臨字帖的形貌,要遺貌取神。「意臨」就是要在臨習時摻入已意,或得其意而忘其形。這就像漫畫家筆下的畫像,一望便知是某人,但與那人的照片又不完全相同。意臨出來的字與原帖的字相比,在似與不似之間。臨帖而不全像帖,叫出帖。 (四)背臨 背臨是不看字帖,把帖的神貌在筆下反映出來。背臨著要對此帖的技法熟練掌握,並能舉一反三,甚至連字帖上沒有的字也能寫出來,而且風格基本相近。這時可以換帖了。一般情況下,每天堅持臨帖 l - 2 小時,快則半年,慢則一年,即可完成入帖到出帖的過程。如果臨了相當一段時間仍無法人帖,建議考慮換帖,找自己喜愛的字帖臨習,千萬不要在「一棵樹上弔死」。 (五)換帖 換帖的幾種選擇: 1. 同類帖的轉換 同類帖,是指同一書家的不同碑帖。如果原先臨顏真卿《勤禮碑》的,可改換成臨顏真卿的《東方畫贊》、《麻姑仙壇記》或《多寶塔》等。同類帖的轉換,對同一書家風格演變有更深的理解。 2. 不同類帖的轉換 不同類帖,指不同書家風格類的帖。如,改顏為柳,或改柳為顏。學顏、柳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筆法問題。可是楷書結構最完備當屬歐陽詢,故臨習歐體對楷書結構的奇巧嚴密大有好處。但歐體寫久了會刻板,也可臨習一下闊綽溫潤的虞世南《孔子廟堂碑》以增其趣。 3. 為學行書作準備 如果練習楷書毛筆字的目的是為了練行書的話,那麼顏、柳的楷書與行書毛筆字之間似乎有條溝壑,頗難逾越。它們之間的橋梁有二:一為禇遂良的《雁塔聖教序》,由於它的筆勢極富變化,婀娜多姿,可以克服顏、柳筆畫的板實僵硬,從中化出許多風格來,因此禇字被稱為「廣大教化主」。宋代大書家米芾就有「學禇最久」的經歷。二是智永《真書千字文》。它實際上是行楷書體,與東晉王羲之行書一脈相承。因此也是由楷書過渡到行書的橋梁之一。 4. 換臨魏碑 魏碑是北魏碑版楷書,風格多變,與唐楷不同。臨魏碑利於從唐楷中跳出來形成自己的風格。但魏碑良莠不齊,不能隨便亂臨。初學者可選比較規整的鄭文公碑》、《張猛龍碑》、《元懷墓誌》、《張玄墓誌》等。有些魏碑造像題記是石工直接操刀作筆刻鑿而成,有不少錯別字,甚至漏刻錯刻的,具有較強的鑒別能力者才能借鑒吸收,不可拿來就學。

J. 臨帖的四種方法分別是

一般認為,臨帖有三法,即對臨、背臨、意臨。如果加上描帖(描紅),也就四種方法。
臨帖是每一個學書法者不可缺的功課,首先要弄明白臨帖是在臨什麼。臨帖就是學規矩,而不是別的。也就是說,字的外形、結構、筆畫的位置等從理,從字理,即中國漢字的字理,反映的是規則和法度;而筆則從書,反映的是趣和味。這是兩個原則。外部形態的東西是一目瞭然的,合不合規矩一看便知;用筆則是書法本體的東西,粗細,放收,快慢,墨的濃淡,都是書法本身要求,決定字的味道,用筆不同決定趣味不同,而字形結構是理性要求,是中國漢字的形體美要求,必須嚴謹,無論行書還是隸書,這是書法的基礎,這是兩個不同的原則,臨帖就是在學習這種理法和原則。
對臨。將範本置於眼前,開始時須看一筆寫一筆。
背臨。不看範本,只憑印象將諸字臨寫下來。
意臨。臨寫範本時,追求行氣及整體的神韻和意境。

閱讀全文

與臨帖的正確方法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腦神經用什麼方法治療 瀏覽:935
眼睛黃素瘤治療方法 瀏覽:829
回血鴿子配對方法視頻 瀏覽:183
蜂蜜怎麼熬製作方法 瀏覽:214
平板閃退的解決方法 瀏覽:453
單色釉真假鑒別方法 瀏覽:434
適用於對比研究的方法 瀏覽:311
荒島上快速獲得淡水的方法 瀏覽:157
增多肌肉的訓練方法 瀏覽:846
劓刑讀音是什麼行刑方法 瀏覽:621
控制器參數的工程整定方法有哪些 瀏覽:671
嘌呤片計算方法 瀏覽:271
室內隔熱條的安裝方法 瀏覽:542
紫草油寶寶使用方法 瀏覽:293
沙漠空氣取水方法圖片 瀏覽:384
治療香港腳的方法 瀏覽:270
鄭強教學方法有哪些 瀏覽:196
研究方法中的測驗 瀏覽:652
黨校開展課題研究的方法 瀏覽:969
ecco護理劑使用方法 瀏覽: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