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鼻炎怎麼檢查
鼻炎的檢查方法有很多種,主要包括鼻內鏡檢查、影像學檢查、實驗室檢查、鼻功能檢查等。
1.鼻內鏡檢查:主要檢查鼻黏膜顏色,有無腫脹,有無膿性或大量清水樣或黏稠分泌物。觀察鼻甲的結構和形態,鼻中隔有無明顯的偏曲或棘突形成。
2.影像學檢查:鼻竇CT可顯示竇口鼻道復合體和(或)鼻竇黏膜炎性病變。鼻腔鼻核磁對於鼻炎和不同類型的鼻竇炎的鑒別診斷具有一定意義。
3.實驗室檢查:外周血和鼻腔分泌物塗片檢查,統計嗜酸性粒細胞計數和占炎性細胞的比例。過敏原檢測,包括血清特異性IgE檢測和皮膚變應原點刺實驗,查找引起鼻炎的過敏原。
4.鼻功能檢查:鼻阻力檢測和鼻聲反射檢查,用於評估鼻腔通氣程度。鼻呼出氣NO檢測和糖精實驗,用於評估鼻黏膜纖毛系統功能。
『貳』 鼻炎一般檢查什麼
鼻炎最傳統的方法是鼻鏡,現在鼻內窺鏡檢查更有效、更方便。如果是鼻咽部檢查,以前是通過鼻炎CT組織取活檢,如果懷疑鼻竇炎可以做鼻竇CT檢查,少部分患者選擇鼻竇核磁共振檢查。鼻炎最傳統的方法是鼻鏡,鼻鏡可以看見下鼻甲、鼻甲、鼻腔粘膜、鼻前庭病變。現在更多見、更直觀、更有效的檢查方法為鼻內窺鏡檢查,是硬管鼻鏡檢查,可以檢查鼻竇竇口情況、下鼻道後部情況,特別是鼻腔深部出血,大部分患者可以在鼻內窺鏡下止血,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痛苦,而且減輕病人經濟負擔。如果是鼻咽部檢查,以前是通過鼻炎CT明確是否存在病變,現在可以通過鼻內窺鏡取活檢。鼻咽、鼻腔深部鼻竇病變,鼻咽部病變檢查和診斷提供方便,如果懷疑鼻竇炎可以做鼻竇CT檢查,少部分患者可以選擇做鼻竇核磁共振檢查,可以有效、及時發現鼻竇病變情況和嚴重程度。
『叄』 臨床常用哪些方法檢查鼻嗅覺功能
嗅覺容易疲勞,在較長的檢查過程中,須間以短暫的休息時間,以免發生疲勞,影響結果。常用的方法如下。
(1)簡易法
用不同的氣味如香精、醋、樟腦油、煤油作嗅覺檢查時,並以水作對照劑。將各種嗅劑分別裝於同樣同色的小瓶中,受檢者隨意選瓶自持,手指堵住同一側鼻孔,以另一側鼻孔嗅之,並說明氣味的性質,依次檢查完畢。此法只能測試有無嗅覺功能。適用於集體體格檢查。
(2)嗅閾檢查法
以多數人可以嗅到的最低嗅劑濃度為—嗅覺單位,按1、2、3、4、5、6、7、8、9、10 嗅覺單位配成10 瓶。Druek 規定7 種嗅劑,共配成70 瓶,檢查時測出對7 種物質的最低辨別閾,用小方格7×10 標出,稱為嗅譜圖。對某一嗅素缺失時,則在嗅譜圖上出現一條黑色失嗅帶。
(3)宏觀的呼吸反應嗅覺檢查法
當正常人呼吸含有吡啶的空氣時,呼吸立刻停止數秒鍾;如果嗅覺缺失則呼吸節律無任何改變。據此可進行如下檢查:用布蒙住雙眼,用呼吸面具罩於鼻部,將記紋鼓連於胸、腹部,以記錄受檢者的呼吸。戴面具後形成輕度缺氧,呼吸運動增強,但有規則。當吸氣時面具內注入20ml 含吡啶的空氣,如有微弱感覺,呼吸立即停止2 ~ 3 秒鍾,如嗅覺缺失則無改變。
『肆』 萎縮性鼻炎的檢查方法有哪些
萎縮性鼻炎檢查方法可通過鼻內窺鏡檢查,外鼻、鼻腔及咽喉所見自幼發病影響外鼻發育者可呈鼻樑寬平-鞍鼻。少數患者的外鼻可有特殊的外觀,鼻樑寬而平,鼻尖上方輕度凹陷,前鼻孔扁圓,鼻翼掀起。
萎縮性鼻炎通過鼻內窺鏡不僅可以檢查外鼻病症還可見內鼻病症,可以看到鼻腔寬敞,從前鼻孔可以直接看到鼻咽部位置。鼻甲縮小,下鼻甲有時小到無法辨認,中甲有時稍呈肥大或息肉樣變。鼻腔黏膜覆蓋灰綠色痂皮,可聞及特殊臭味,除去痂皮後期可見少許積膿,黏膜色紅或蒼白。咽部黏膜亦充血而發干,有時有膿痂覆蓋,嚴重時喉部黏膜也成萎縮性改變。
萎縮性鼻炎的檢查方法可通過鼻腔分泌物培養檢查發現患有此病的患者鼻部有臭鼻桿菌和類白喉桿菌,但並非真正致病菌。另外還有通過X線拍片和CT檢查,可見鼻甲縮小,鼻腔擴寬,鼻竇可發育不良等症狀。萎縮性鼻炎還可通過患者自檢發現,因為此病的一個重要病狀就是呼吸氣臭,有特殊腐臭味,是由於臭鼻桿菌等細菌使鼻內分泌物和結痂深面蛋白質分解,產生臭氣。
『伍』 鼻內鏡檢查是怎樣的有沒有視頻觀看呢大神們幫幫忙
鼻內鏡的檢查,一般都是用1%的地卡因棉片進行雙側鼻腔以及鼻咽部局部粘膜的表面麻醉以後,再用儀器進去檢查的,一般檢查過程中基本上是沒有疼痛感的。
只要在檢查過程中配合醫生的操作,不要動來動去,也是很快就可以完成的。鼻內鏡的檢查,可以檢查到雙側的鼻腔黏膜的病變,雙側中鼻道、下鼻道以及嗅裂處的病變情況,還可以檢查到鼻咽部的病變,咽隱窩、鼻咽頂後壁有沒有腫瘤生長,咽鼓管咽口有無水腫以及受壓等情況。
如果發現有病變的部位,還可以及時取出進行活檢。
『陸』 常用的鼻竇檢查方法有哪些
(1)視診、觸診
(2)前鼻鏡及後鼻鏡檢查法
主要觀察鼻道中有無膿液及膿液所在部位,藉以判斷是哪一組鼻竇發炎。此外,尚須注意鼻道內有無息肉或新生物,鼻甲黏膜有無腫脹或息肉樣變。
(3)頭位引流法
先將膿液拭凈,用1% 麻黃素生理鹽水棉片收縮中鼻道及嗅裂黏膜,以助竇口通暢。然後讓受檢者將頭部傾側在一定位置上約15分鍾,以便膿液流出,再行鼻前、後鏡檢查,判斷膿液的來源。一般若疑為上頜竇積膿,取仰卧頭低位;如疑為額竇或篩竇積膿,則取正坐位;若查蝶竇則須低頭,而向下將額部或鼻尖抵在桌面上;另有頭低位引流法。
(4)上頜竇穿刺沖洗法
(5)鼻透照法
本法僅用於檢查額竇及上頜竇,在暗室中進行。透照器為一細長管子,一端裝有小燈泡。檢查時利用燈光透過竇壁,比較兩側透光度,以推斷竇內有無病變。
(6)X 線檢查法。
①鼻頦位。又稱華氏位。患者鼻頦貼片,中心射線向足側傾斜15°,自後向前通過鼻尖投射片上。主要用以檢查上頜竇,也可顯示篩竇、額竇、鼻腔和眼眶。
②鼻額位或枕額位。又稱柯氏位。患者鼻額貼片,中心射線向足側傾斜15°,自後向前通過鼻根投射片上。主要用以檢查額竇和篩竇,也可顯示上頜竇、鼻腔和眼眶。
從X 線上可了解竇腔的發育情況、形狀、大小,有無黏膜增厚,佔位性病變及骨壁破壞等。如擬觀察竇腔內有無積液,則須取坐位拍片。
③必要時尚可加拍側位(從側面觀察各鼻竇、蝶鞍及鼻咽)、視神經孔位(觀察篩竇及蝶竇,亦可檢查額竇及眶尖)、顱底位(觀察蝶竇、上頜竇後壁、顱底、鼻腔及鼻咽)等片。
(7)計算機X 線斷層攝影術(CT)
能詳盡地顯示鼻和鼻竇等處腫瘤或囊腫的輪廓、范圍,可明確腫瘤是否侵入顱內、眶內、翼齶窩等;顱底骨質破壞情況亦可明確表示。對於常規X 線檢查技術診斷不明確的病例,可進一步提高診斷率。磁共振成像(MRI)不但能准確判定鼻及鼻竇、鼻咽等頭頸部腫瘤的位置、大小及浸潤程度,並能詳細觀察腫瘤與周圍軟組織、血管及淋巴結的解剖關系,乃至確定腫瘤供應血管等。
『柒』 耳鼻喉檢查的檢查方法
耳鼻咽喉檢查的方法
耳鼻咽喉器官位於頭面部深處,腔窄小曲折,不易直接清晰看到,必須藉助光源與專科器械方能進行檢查。檢查環境宜稍暗,應設窗簾,避免強烈光線直接射入。患者座椅為專科檢查座椅或高背靠椅,以使患者頭部直立或略前傾位。
一、光源
具有一定光亮的光源均可利用,以100W亮度為宜,常用燈泡,以附聚光透鏡的檢查燈最好。亦可就地取材用電筒、煤氣燈等。光源應可活動,以利調節。光源應置於檢查者使用眼側,稍高於患者耳後上方10~20cm。
二、額鏡及其使用
額鏡(head mirror)鏡面為一能聚光的凹面反光鏡,焦距約25cm,中央有一小孔供窺視用,鏡體借一轉動靈活的雙球狀關節聯結於額帶上,關節松緊以鏡面能靈活轉動又不松脫為度。額鏡戴於前額正中,使用時將鏡面調整與額面平行,中央鏡孔應正對檢查者的右眼或左眼(圖2-1),先讓光源投射到額鏡上,再調整鏡面,使光線反射聚焦到檢查部位,此時檢查者視線向正前方通過鏡孔,看到反射光束的焦點進行檢查(圖2-2)。一般檢查鼻部時焦點集中於鼻尖部,咽喉集中於懸雍垂,耳部則集中於外耳道口。
2-1額鏡的使用方法
頭燈:在額鏡附有光源,對光方便,多用於手術中。
使用額鏡時注意事項:①應保持瞳孔、鏡孔、反光焦點和檢查部位成一直線,以使檢查部位明亮清晰。②檢查時姿勢端正,不得扭頸、彎腰、遷就光源。③額鏡與檢查部位宜保持一定距離,不應太近或太遠。④光源投射方向與額鏡距離、額鏡反光角度均應仔細調整准確,否則影響效果。
三、檢查器械
另備有酒精燈、污物盆、消毒紗布、消毒棉花等。
四、常用葯物及敷料
1%麻黃素、0.1%腎上腺素、1%的卡因、3%雙氧水、3%酚甘油、50%三氯醋酸、1%龍膽紫及紗布、棉球、棉片、凡士林紗條等。
五、檢查時體位
患者與檢查者相對而坐,兩腿各稍微向側方。受檢者正坐,腰靠檢查椅背,上身稍前傾,腰直、頭正。檢查小兒時可讓家長懷抱患兒,兩腿將患難與患兒腿部夾緊,一手將頭固定於胸前,另一手抱住兩上肢和身體。
六、耳鼻喉檢查的儀器:
1.耳鏡 2.鼓氣耳鏡3.電鼓氣耳鏡鏡頭 4.電耳鏡5.噴霧器 6.直壓舌板
7.角開壓舌板 8.槍狀鑷 9.膝狀鑷 10.卷棉子 11.耵聹鉤 12.後鼻鏡
13.間接喉鏡.14.前鼻鏡 15.音叉
『捌』 看鼻炎需要做哪些檢查
你好,以下檢查可以參考下:
1.前鼻鏡檢查:這種檢查方法主要是通過觀察鼻粘膜色澤和形狀及分泌物性質和存在部位判斷鼻炎的類型。急性鼻炎初期粘膜鮮紅充血,有粘液性分泌物。慢性鼻炎粘膜暗紅,下鼻甲前端有時呈桑堪狀,分泌物為粘膿性。變態反應性鼻炎粘膜蒼白水腫,或呈淡藍色,分泌物水樣清稀。萎縮性鼻炎粘膜萎縮、乾燥、被覆膿痂,鼻甲縮小,鼻腔寬大。
2.X線鼻淚管造影:這種檢查主要是明確鼻腔內有無並發鼻竇感染。
3.鼻分泌物檢查:過敏性鼻炎有嗜酸性白細胞或肥大細胞增多;急性鼻炎則有大量的嗜中性白細胞。如果做變態反應皮膚試驗,過敏性鼻炎為陽性反應;急性鼻炎則為陰性反應。
4.鼻內窺鏡檢查:鼻內窺鏡已經成為耳鼻喉科醫生診斷、治療鼻部疾病的有效工具。檢查時,醫生將鼻內窺鏡伸入病人鼻腔內,然後仔細的檢查所需要了解的部位,由於鼻內窺鏡照明好、清晰度高,可以清楚地看到深在、狹小、不能在額鏡下直接看到的結構。
『玖』 鼻常用的x線檢查方法有哪些
X線是一種波長很短的電磁波,具有穿透性,並可使攝影膠片「感光「。X線的這些特點,可使所需檢查組織產生「影像「。臨床醫師根據這些影像的變化,可推斷肉眼所無法看到的組織器官內部的改變。鼻部常用的X線檢查方法主要有外鼻X線檢查及鼻竇X線檢查法。前者主要適用於鼻外傷時,用以判斷是否發生鼻骨骨折及骨折發生的部位及移位情況,通常採用側位片;後者主要適用於判斷鼻竇、顴弓骨折,鼻竇內的炎症及佔位性病變(如息肉、囊腫、新生物等),通常採用兩種位置進行攝片:即鼻頦位又稱華氏位(Water)與鼻額位又稱柯氏位(Cald,well)。前者能較好地顯示出上頜竇內的情況,同時也可顯示篩竇、額竇、鼻腔及眶內情況;而後者則主要顯示額竇及篩竇的情況。此外,尚有眼眶斜位、顱底位等,主要用於觀察後組篩竇、視神經孔、中顱窩底、上頜竇後壁等處的病變。由於鼻竇本身與顱骨等互相重疊,因此,有時所觀察到的影像不能十分准確地判斷病變情況。以上所介紹的是X線用於鼻部檢查時的平面攝影法,為克服由於鼻竇與顱骨重疊對所攝影像的影響,可採用體層攝影。目前應用頗為廣泛的CT技術,就是將電子計算機與體層掃描攝影相結合的產物。有關CT及其他影像學檢查手段在鼻科疾病檢查診斷中的應用將另作介紹。對於某些血管派性腫物,可將造影劑注入血管,通過數字減影技術,了解病灶血供情況;也可向鼻竇腔內注入造影劑,以了解某些畸形或佔位性病變的情況。
『拾』 一般鼻炎患者需要做哪些檢查
鼻炎都有哪些檢查項目:
一、X線鼻淚管造影
這種檢查主要是明確鼻腔內有無並發鼻竇感染。
二、前鼻鏡檢查
這種檢查方法主要是通過觀察鼻粘膜色澤和形狀及分泌物性質和存在部位判斷鼻炎的類型。急性鼻炎初期粘膜鮮紅充血,有粘液性分泌物。慢性鼻炎的症狀粘膜暗紅,下鼻甲前端有時呈桑堪狀,分泌物為粘膿性,變態反應性鼻炎粘膜蒼白水腫,或呈淡藍色,分泌物水樣清稀。萎縮性鼻炎粘膜萎縮、乾燥、被覆膿痂,鼻甲縮小,鼻腔寬大。
三、鼻內窺將檢查
鼻內窺鏡已經成為耳鼻喉科醫生診斷、治療鼻部疾病的有效工具,檢查時,醫生將鼻內窺鏡伸入病人鼻腔內,然後仔細的檢查所需要了解的部位,由於鼻內窺鏡照明好、清晰度高,可以清楚地看到深在、狹小、不能在額鏡下直接看到的結構。
四、鼻分泌物檢查
過敏性鼻炎有嗜酸性白細胞或肥大細胞增多,急性鼻炎則有大量的嗜中性白細胞,如果做變態反應皮膚試驗,過敏性鼻炎為陽性反應;急性鼻炎則為陰性反應。
五、必要時進行病毒檢查
迅速解毒通竅鼻炎組合特含的高效生物素是高聚合性物質,能使人體快速吸收,超強功效,其分解的高效生物素ME、H-酶化物、VH-3醇甘肽,深入咽部、鼻粘膜下層組織和鼻竇內徹底清除因復發所形成的復合毒菌,改變病灶局部微環境,切斷鼻息肉營養供給,使瘤體從根部乾枯、萎縮壞死、變性為鼻粘膜被人體重新吸收。
溫馨提示:鼻炎都有哪些檢查項目?以上就是小編為您介紹的鼻炎的檢查項目,你手否有所了解呢?專家提醒:大家在患上鼻炎時切不可小視,患者朋友應該及時治療,以免病情加重給您的身體帶來巨大傷害,以及給生活帶來不方便。最後再次小編也祝願各位患者早日康復,擺脫疾病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