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教材對比研究中用到的方法

教材對比研究中用到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2-05-13 19:45:47

㈠ 對小學語文教材的研究一般分為哪幾個步驟

太陽是大家的教案
學習目標
1.認識「氏、獸」等7個生字,會寫「差、抵」等14個字,正確讀寫「傳說、寸草不生、差不多」等詞。
2.朗讀課文,背誦最後一段。
3.學習閱讀說明文,認識本文說明事物的方法。
4.了解太陽的特點及作用,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
課前准備
1.製作能夠直觀反映太陽特點的課件。
2.展板一塊及生字詞卡片。
3.搜集與太陽、月亮有關的圖文資料。
A案
第一課時
導入課題,激發閱讀興趣
1.激勵學生展示收集的資料,與同學互相交流,教師觀察發現學生對太陽的了解程度。
2.從學生展示資料中的新奇點、趣味點入手,或教師講述《後羿射日》的神話故事,讓學生想一想:太陽能不能用箭射下來?為什麼?太陽離我們有多遠,有多大,有多熱?使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
初讀感知,練習讀正確流利
1.自讀課文,把生字新詞畫出來,並練習讀正確。注意「氏」讀shì ,不讀sì ;「獸」讀shòu ,不讀sòu ;「殖」讀zhí ,不讀zí ;「蔬」讀shū ,不讀sū ;「較」讀jiào ,不讀jiǎo 。
2.出示含有生字的詞語,指名讓學生當小老師,帶領大家讀。
3.小組練讀課文。小組商議讀的形式,可以齊讀、輪讀,在組內互相正音。
4.各小組輪流朗讀課文,看哪一組讀得正確、流利。可以小組齊讀、接讀,或派代表朗讀,讀後進行評議。
5.默讀思考:讀懂了什麼?
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1.學生默讀課文。思考:a.太陽有哪些特點,課文哪些自然段是講太陽特點的?b.太陽和地球有哪些關系,課文哪些自然段是講太陽和地球關系的?
2.教師總結:這篇課文就是圍繞太陽的特點和太陽與地球關系非常密切這兩個方面來寫的。
學習寫太陽特點的部分,領悟表達方法
1.創設情境,激發自主學習願望:同學們,現在我就是太陽公公,知道大家都想了解我。我呀,離你們很遠、很遠,我的身體很大、很大,我的溫度特別高。現在,你們對我了解清楚了嗎?(據學生回答進行鼓勵,進入下一個環節)
2.現在請同學們自由讀第1~3自然段,看看課文是怎樣把太陽的這些特點寫清楚、寫明白的,然後選一個你最感興趣的特點認真閱讀。
3.合作學習。
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自願結組,討論課文是怎樣把太陽的特點寫清楚、寫具體的。教師深入小組參與討論,並發現問題,引導合作學習的有效進行。
4.匯報交流。
a.學習「遠」的小組匯報,教師就匯報適時引導,播放課件。
如,看課件做口頭練習:「太陽離我們有(一億五千萬公里遠)。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飛機,也要飛(二十幾年)。」引導學生發現通過數字來進行具體說明,這些數字要精確、有科學依據。
教師板書:列數字。
b.學習「大」的小組匯報,教師相機播放課件。
如,看課件,說體會:左邊是130萬個地球,右邊是一個太陽,中間以等號連接。教師總結並鼓勵學生發現的列數字和作比較的說明方法。
c.學習「熱」的小組進行匯報。
要求這一組學生在聽完前兩組匯報後,說得要有條理,適當引導說出列數字和用假設事例來說明的方法,讓學生動手算出太陽的中心溫度是一千八百萬度。
指導朗讀,深入體悟太陽特點及表達方法
1.自己練習朗讀感興趣的段落,要讀出太陽的特點。
2.通過開展師生、生生朗讀競賽的方式,進一步感受太陽的特點及恰當的說明方法。
指導學習本課生字
「抵」,不要少寫一點;「氏」,不要多寫一點;「獸」,下面是「口」不要寫成「曰」或「田」。
抄寫生詞
抄寫詞語:差不多、抵得上、攝氏、莊稼、野獸、生存、繁殖、蔬菜、麻繩、比較、預防。
第二課時
導入新課
1.導語:上節課我們了解了太陽的特點,距離我們那樣遙遠的太陽,和我們人類有著怎樣的密切關系呢?請大家快速默讀課文的第4~8自然段,畫出你認為最重要的一句話。
2.學生自主閱讀,勾畫句子。
自讀自悟
1.認真閱讀第4~8自然段,同桌互相說說對「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的理解。
2.結合課前收集的資料及生活實際,再想想對這句話的理解。
全班交流
1.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匯報自己的閱讀體會,不必考慮發言內容是否符合課文敘述順序;可以用課文中語句,也可以運用搜集到的資料和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來說明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系。
2.教師引導學生歸納:沒有太陽就沒有人類生存所需的一切,就沒有自然氣候的變化,就沒有地球上的一切生命,自然也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
3.指導有感情朗讀。
a.自己讀,練習讀出對太陽的贊美之情。
b.多種形式的比賽朗讀,能將自己喜歡的段落背誦下來。
實踐活動
各小組將課前收集到的有關太陽和月亮的圖文資料精選一部分,貼到展示板上,教師可與學生共同設計、美化展板,擬定專題題目(如「日月同輝」「神秘的星球」等)。
B 案
第一課時
創設情境,鼓勵質疑
1.投影出示太陽緩緩升起的動畫畫面,配上聲音:「同學們,你們好!你們認識我嗎?」
2.(教師板書課題:太陽)你們瞧!太陽公公正笑眯眯地看著我們,他最喜歡愛動腦筋的孩子,你們想問太陽公公什麼問題?
(估計學生會問:太陽公公,你離我們有多遠?太陽公公,你有多大?太陽公公,你有多熱?太陽公公,你是由什麼構成的?太陽公公,你與我們地球有什麼關系?太陽公公,你為什麼每天都從東方升起來,從西方落下去?……)
3.肯定學生的提問,並將學生的問題分類概括。
你們提的這些問題怎樣去尋找答案呢?有的問題我們可以從課文中找到答案;有些問題同學們可以從科普讀物、從網上了解;有些問題現在還是個謎,要等同學們長大後去探索。
那麼這篇課文告訴了我們有關太陽的哪些知識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吧!
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學生自由讀課文。(可自己讀,可找學習夥伴對讀,也可小組同學合作讀,注意讀准字音,讀通課文)
2.導言:《太陽》是一篇科普說明文,這類文章往往是一個自然段講清一個方面的問題。我們閱讀時,要邊讀邊思考:每一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麼?學生閱讀後歸納。
第1自然段:講太陽離我們很遠。
第2自然段:講太陽很大。
第3自然段:講太陽會發光、發熱,溫度非常高。
第4自然段:講太陽與植物、動物和人的關系。
第5自然段:講太陽與雨雪的關系。
第6自然段:講太陽與風的關系。
第7自然段:講太陽與健康的關系。
第8自然段:講太陽和人類關系密切。
3.根據敘述的內容,可把課文分為兩個部分。
板書:
太陽的特點
和人類關系密切
閱讀課文第一部分,了解太陽的特點
1.導言:課文介紹了太陽的哪些特點?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1~3自然段,邊讀邊用「 」畫出每個自然段的重點句,再想一想:課文是怎樣介紹太陽這一方面的特點的?可邊讀邊在書中批註。
2.自讀課文,獨立思考後,與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並在學習小組中共同完成以下表格。(投影打出)
太陽的特點
說明的方法

一億五千萬公里走:三千五百年飛機:二十幾年

一百三十萬個地球

表面溫度:六千攝氏度中心溫度:是表面溫度的三千倍
3.利用投影交流、評點,並隨機設問:
文中如果不用數字,只說距離「很遠很遠」,溫度「很高很高」,可不可以?為什麼?
文中把太陽與地球作比較有什麼好處?
太陽表面溫度很高,就是鋼鐵碰到它也會變成汽,這樣寫好在哪裡
為何把太陽比做大火球?
4.在寫太陽遠、大、熱的特點時,作者很注意用詞的准確,你認為哪些詞語用得好?為什麼?
5.朗讀課文第1~3自然段。
學習生字新詞
1.讓學生交流生字中易錯的地方,或編成字謎考同學。
2.正確讀寫詞語。(差不多、莊稼、生存、繁殖、蔬菜、煤炭、比較、殺菌、預防)
總結反饋
1.這一堂課同學們學得很認真,你們看太陽公公都把眼睛眯成了一條縫。(課件演示)聽,他又在說什麼?(放聲音)「同學們,你們學得很認真,你們想把我的有關知識介紹給更多的人,讓大家都了解我嗎?」
2.讓學生以第一人稱介紹太陽公公,分別練習詳細介紹和概括介紹,同桌對練。
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抄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
復習
1.聽寫生字詞。
2.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閱讀課文第二部分,了解太陽和人類的關系
導言:上節課,同學們通過閱讀課文,認真思考,了解了太陽大、遠、熱的特點。今天這節課,我們帶上自己收集的資料,來探討太陽與人類的關系這個問題,好嗎?
1.自由讀課文第4~7自然段,邊讀邊想:太陽和我們有哪些關系?並在書上批註。
2.課文是從哪些方面說明太陽和我們關系密切的?請分別用一句話概括。
教師結合學生發言板書:
與人類的關系:
動植物的生長
人類生活
自然氣候
人類健康
3.以小組為單位,從第4~7自然段中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段,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教師巡迴指導,參與學習。
4.全班交流。
a.學生可能運用合作朗讀來學習自己喜歡的段落。
b.學全可能運用直觀演示法,畫出關系圖來幫助理解。
c.學生可能結合生活實際、個人體驗來幫助理解。
d.學生可能結合收集的有關資料來幫助理解。
教師可適時播放多媒體動畫,如「水的循環」「煤炭的形成」「風的形成」,以加深理解。
前後聯系,整體感知
引導同學們把課文第一與第二部分的內容聯系起來進行思考,認識到正因為太陽具有「大」「熱」的特點,又「離地球很遠」,才造就了我們地球這一美麗可愛的世界,才給我們人類及動植物提供了生存、繁衍的最適宜的環境,而且這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學習課文最後一段
1.太陽和人類關系那麼密切,因此,課文最後進行了總結,反復強調,突出了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系。請大家朗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2.學生朗讀課文。
3.鼓勵學生把最後一個自然段背下來。(交流方法,再個人准備)
4.聯系課文內容和生活實際,說說對「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的理解。
反饋應用,積累語言
1.(課件:把太陽公公的笑臉改為表情委屈的臉)同學們,太陽公公怎麼不高興了?你們聽,太陽公公說了什麼?(聲音:真氣人,石油總說和我沒關系,你們給我評評理)你們能幫他評評理嗎?要求用上今天學過的「如果沒有──就沒有──」「有了──才有」「因為──所以──」等句式(用上一個、兩個均用)。
2.學生結合查找的資料及生活積累自由表達。
(太陽公公的臉又變成笑臉。配音:同學們,你們說得真好)你們看,太陽公公又笑了。
總結談話
《太陽》是一篇常識性課文,主要介紹了太陽的有關知識和它與人類的關系。課文運用了列數字、作比較、打比方、舉例子等多種說明的方法,讓我們形象、直觀地了解了太陽。老師相信,只要大家主動地學習,今後肯定能掌握更多有關太陽的知識,將來用先進的科學技術,讓太陽更好地為人類服務。
布置作業
1.背誦最後一段。
2.繼續收集有關太陽的資料,出一期手抄報

㈡ 初中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幾種

一、控制變數法:通過固定某幾個因素轉化為多個單因素影響某一量大小的問題.
1、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 2、壓力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
3、研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 4、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
5、研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歐姆定律); 6、電磁鐵磁性強弱與哪些因素有關;
7、探索磁場對電流的作用規律; 8、研究電磁感應現象; 9、研究焦耳定律.
二、等效法:將一個物理量,一種物理裝置或一個物理狀態(過程),用另一個相應量來替代,得到同樣的結論的方法.
1、在研究物體受幾力時,引入合力.2、曹沖稱象.
3、在研究多個用電器組成的電路中,引入總電阻.
三、模型法:以理想化的辦法再現原型的本質聯系和內在特性的一種簡化模型.
1、在研究光學時,引入「光線」概念.
2、在研究磁場時,引入磁感線對磁場進行描述.3、理想電表.
四、轉換法(間接推斷法)
累積法:把不能觀察到的效應(現象)通過自身的積累成為可觀測的宏觀物或宏觀效應.
1、用壓緊鉛柱的方法來顯示分子面的引力作用.
2、在研究分子運動時,利用擴散現象來研究.
3、根據電流所產生的效應認識電流.
4、根據磁鐵產生的作用來認識磁場.
五、類比法:根據兩個對象之間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把其中某一對象的有關知識、結論推移到另一個對象中去的一種邏輯方法.
1、水壓--電壓
2、抽水機提供水壓類似電源提供電壓.
3、用速度的定義公式引入壓強公式.
六、比較法:找出研究對象之間的相同點或相異點的一種邏輯方法.
1、研究蒸發和沸騰的異同點.
2、比較電壓表與電流表在使用過程中的相同點和相異點.
3、比較電動機與發電機的結構和原理的相同點和異同點.
4、汽油機和柴油機的相同點和異同點.
七、歸納法:從一系列個別現象的判斷概括出一般性判斷的邏輯的方法.
1、從氣、液、固的擴散實現現象,得出結論:一切物體的分子都在作無規則的運動.
2、物理學中的實驗規律(如串、並聯電路中電流、電壓的特點等)幾乎都用了此法.

㈢ 淺談教師如何鑽研教材

在《中小學教學常規》中,教師教學常規中第一項常規是備課。因為備課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而備課首先就是備教材,教材是根據課程標准所規定的知識 內容和要求來編寫成的,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依據。所以,鑽研教材是教師進行上課前所必須進行的第一項工作。
教材是教師教學的重要媒介,是學生學習的重要依據。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只有結合課程標准,備學生、備方法、備過程、備資源,才能做到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學生,手中有方法。那麼教師應 怎樣鑽研教材呢?我認為應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第一、從編者的角度鑽研教材,具體是:
1.瀏覽初析教材,整體把握全冊教材思路。
2.深究細研教材,整體把握每一節教材內容。
3.縱覽全冊教材,了解教材中所涉及的基本內容,並以編者的身份自我發問:
⑴這冊教材安排了哪些內容?
⑵教材中各章節之間有什麼聯系?
⑶在全冊教材中應滲透什麼教學方法
⑷通過教學,應培養學生什麼能力?
在縱覽全冊教材基礎上,在進行細讀分析,細讀分析就是在教學之前,把教材中的某一章內容仔細閱讀,深入分析本章的各個組成部分,找出貫穿這一章的主線,並以該主線通覽全章,從而把握各節內容的內在聯系,形成教學內容的整體認識。對每一節的教學內容必須深究細研,並自我設問:
⑴我編排這一節教學的目的是什麼?
⑵本節在本章中所處的地位怎樣?
⑶怎樣把德育目標、知識目標和培養學生能力融於教材,怎樣恰到好處地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第二、從學生的角度鑽研教材,具體做到:
1.像學生一樣閱讀教材,讀准每個字,推敲每個詞,體會每一句話:背景了解要寬,內容理解要深。
2.要像學生一樣提問題,邊讀邊想:
⑴本節新舊知識的橋梁是什麼?
⑵這一節內容的重點是什麼?難點是什麼?
⑶我自己能完全學會什麼?
第三、從教者的角度鑽研教材,抓住兩個統一:即編者與
教者的統一,編者與學者的統一。編者的意圖實際上就是教師的教學目標,也就是學生的學習目標。
教師只有鑽研好教材,才能初步的備好課。最後在通過集體討論,發揮大家的智慧,對教師自己來說,可以聽取別人的卓見,發現自己之不足,從而對教材有一個更好的認識,就為下一步備學生、備方法、備過程、備資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㈣ 教育研究方法有哪些

1、個案研究法:個案研究法是當今教育研究中運用廣泛的定性研究方法,也是描述性研究和實地調查的一種具體方法。它主要通過案例方式考察教育現象,基本目的在於描述與解釋,在描述過程中進行解釋。

2、行動研究法:行動研究是教師和研究人員針對實踐中的問題,綜合運用各種有效方法,以改進教育工作為目的的教育研究活動。它將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融為一體,將教育者和教育現實問題緊密結合,強調在「行動」中研究、在「情境」中研究、在「做」中研究。行動研究的基本過程大致分為循序漸進的四個環節,即計劃、行動、考察和反思。

3、調查研究法:調查研究法是研究者採用問卷、訪談、觀察、測量等方式對現狀進行了解,對事實進行考察,對材料進行收集,從而探討教育問題、教育現象之間聯系的研究方法。

4、教育敘事:教育敘事是以敘事、講故事的形式記錄在自己的教育實踐、教育生活中發生的各種真實鮮活的教育事件和發人深省的動人故事,表述自己在實踐過程中的親身經歷、內心體驗和對教育的理解感悟。


(4)教材對比研究中用到的方法擴展閱讀:

教育研究的方法:定性的方法和定量的方法 教育研究的基本是科學的方法,對教育有關的因素進行分析測試,研究教學的過程。

數據有兩種類型,定性的和定量的數據。定性研究使用定性的數據。數據的特徵是描述性的。教育研究者地定性數據包括:觀察、訪談、文件分析、作品分析。(論文、日記、照片或者博客)

教育是以教育科學理論為基礎,以教育領域中發生的現象為對象,以探索教育規律為目的地創造性的認識活動。簡言之,是用教育理論去研究教育現象,探索新的未知規律,以發現新情況,總結新經驗,為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服務。

在教育研究中,包含了多個學科不同程度的交叉。這些學科包括: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和哲學。這些學科交叉為研究方法提供了很多可能性。教育研究的發現應該在特定的情境中解釋,可能不適合其他的時間、空間。

㈤ 比較教育常用的研究方法有什麼

教育科學領域中的一個新的分支學科。對什麼是比較教育,說法不一,大多數比較教育學者認為,應從各國實際出發,研究世界教育發展中的重大國際性教育問題,而不是從抽象定義出發,構思現實意義不大的形式上的理論體系。 從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和方法來說,比較教育學是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綜合利用有關的新科學和新技術,研究當前世界不同國家、民族和地區的教育;在探討其各自的經濟、政治、哲學和民族傳統特點的基礎上,研究教育的某些共同特點、發展規律及其總的趨勢,並進行科學預測。以便根據本國的民族特點和其他的具體條件,取長補短充分發揮教育的最佳作用,為提高教育質量和人民的文化科學水平服務。 比較教育學的基本特徵 ①國際性。比較教育至少要對兩個以上國家的教育進行比較研究。它是跨國家的,具有國際性的特徵。②可比性。在國際教育方面,有比較才有鑒別,有鑒別才可能探索出符合客觀規律的科學結論作為本國的借鑒。③綜合性或跨學科性。比較教育學研究的任務,在於集中幾門社會學科的成果應用於對各國教育的研究,它跨越了幾門學科的范圍。因此,需要有哲學、歷史、政治經濟學與社會學等方面的知識, 並熟習這些學科的研究方法,才能對各國教育進行歷史的、社會的具體分析和綜合比較。 比較教育的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1817~1917)這個階段以 「借鑒」 為主要特點。1817年法國教育家M.-A. 朱利安首次提出《比較教育的研究計劃與初步意見》,他對比較教育研究提出了四點創造性的建議:①組織一個國際教育協會,聘請常任公務人員,承擔比較教育資料的搜集工作。②採用問卷的方式向各國收集資料,以便國際教育委員會提出適當的教育改革建議。③建立師范學校網,用最新的方法培訓師資。④發行各種語言的教育定期刊物,傳播教育改革的經驗。這些建議對比較教育學的發展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歷史意義。第二階段(1917~1945)。從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為第二階段。這個階段的主要特點是對世界各國教育制度的發展進行國際性的對比研究,探索支配各國教育制度的基本因素。美國教育學家I.L.坎德爾是這個階段的代表人物,他於1933年所著《比較教育》一書對當時比較教育的教學與研究都產生過較大的影響。中國曾把該書譯成中文,作為大學的比較教育課的教科書蘇聯教育理論與活動家..克魯普斯卡婭'" class=link>..克魯普斯卡婭也研究了美國、德國、奧地利、法國、比利時和瑞士的教育經驗,這對蘇聯教育的發展曾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第三階段(從1945至今)這個階段的主要特點是以國際教育經驗為基礎,加深和擴大研究成果。表現在:①擴大與新建研究機構。195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立了漢堡教育研究所,1956年成立了國際教育成績評定協會等機構。1970年世界比較教育學會理事會成立。到80年代該學會曾分別在渥太華、日內瓦、倫敦、東京,召開世界比較教育學會議,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②比較研究方法多樣化。在前一階段,坎德爾等人的歷史學的研究方法佔優勢;在這一階段,除歷史法外,許多教育家把社會科學的概念與研究方法引進了比較教育研究的領域,出現了一些新的比較教育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比較教育要成為一門科學,必須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作指導,從各國的實際出發,應用多種比較研究的科學方法。常用的方法分兩大類:①以區域研究為主進行比較。②以問題研究為主進行比較。此外,還可輔之以描述法、歷史法、社會學法、統計法等。在研究中,要根據研究的對象和任務,靈活使用各種方法,使比較研究的成果具有普遍的意義。 比較教育的研究雖然已取得很大的成績,並日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但由於各國的教育制度不同,指導思想各異,如何解決比較教育研究中的統一對比標准」問題,還需要比較教育工作者深入探索,闖出新路。

㈥ 在初中的物理學習中,所用到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比較與分類
分析與綜合
歸納與演繹
理想化方法
類比方法

學好物理要做到下面的幾點:

一、課前認真預習
預習是在課前,獨立地閱讀教材,自己去獲取新知識的一個重要環節。
課前預習未講授的新課,首先把新課的內容都要仔細地閱讀一遍,通過閱讀、分析、思考,了解教材的知識體系,重點、難點、范圍和要求。對於物理概念和規律則要抓住其核心,以及與其它物理概念和規律的區別與聯系,把教材中自己不懂的疑難問題記錄下來。對已學過的知識,如果忘了,課前預習時可及時補上,這樣,上課時就不會感到困難重重了。然後再縱觀新課的內容,找出各知識點間的聯系,掌握知識的脈絡,繪出知識結構簡圖。同時還要閱讀有關典型的例題並嘗試解答,把解答書後習題作為閱讀效果的檢查,並從中總結出解題的一般思路和步驟。有能力的同學還可以適當閱讀相關內容的課外書籍。
二、主動提高效率的聽課
帶著預習的問題聽課,可以提高聽課的效率,能使聽課的重點更加突出。課堂上,當老師講到自己預習時的不懂之處時,就非常主動、格外注意聽,力求當堂弄懂。同時可以對比老師的講解以檢查自己對教材理解的深度和廣度,學習教師對疑難問題的分析過程和思維方法,也可以作進一步的質疑、析疑、提出自己的見解。這樣聽完課,不僅能掌握知識的重點,突破難點,抓住關鍵,而且能更好地掌握老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三、定期整理學習筆記
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對所學知識的回顧、對照預習筆記、聽課筆記、作業、達標檢測、教科書和參考書等材料加以補充、歸納,使所學的知識達到系統、完整和高度概括的水平。學習筆記要簡明、易看、一目瞭然,符合自己的特點。做到定期按知識本身的體系加以歸類,整理出總結性的學習筆記,以求知識系統化。把這些思考的成果及時保存下來,以後再復習時,就能迅速地回到自己曾經達到的高度。在學習時如果輕信自己的記憶力,不做筆記,則往往會在該使用時卻想不起來了,很可惜的!
四、及時做作業
作業是學好物理知識必不可少的環節,是掌握知識熟練技能的基本方法。在平時的預習中,用書上的習題檢查自己的預習效果,課後作業時多進行一題多解及分析最優解法練習。在章節復習中精選課外習題自我測驗,及時反饋信息。因此,認真做好作業,可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發現自己知識中的薄弱環節而去有意識地加強它,逐步培養自己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樹立解決實際問題的信心。
要做好作業,首先要仔細審題,弄清題中敘述的物理過程,明確題中所給的條件和要求解決的問題;根據題中陳述的物理現象和過程對照所學物理知識選擇解題所要用到的物理概念和規律;經過冷靜的思考或分析推理,建立數學關系式;藉助數學工具進行計算,求解時要將各物理量的單位統一到國際單位制中;最後還必須對答案進行驗證討論,以檢查所用的規律是否正確,在運算中出現的各物理的單位是否一致,答案是否正確、符合實際,物理意義是否明確,運算進程是否嚴密,是否還有別的解法,通過驗證答案、回顧解題過程,才能牢固地掌握知識,熟悉各種解題的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題能力。
五、復習總結提高
對學過的知識,做過的練習,如果不及時復習,不會歸納總結,就容易出現知識之間的割裂而形成孤立地、呆板地學習物理知識的傾向。其結果必然是物理內容一大片,定律、公式一大堆,但對具體過程分析不清,對公式中的物理量間的關系理解不深,不會縱觀全局,前後聯貫,靈活運用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去解決具體問題。因此,課後要及時的復習、總結。課後的復習除了每節課後的整理筆記、完成作業外,還要進行章節的單元復習。要經常通過對比、鑒別,弄清事物的本質、內在聯系以及變化發展過程,並及時歸納總結以形成系統的知識。通過分析對比,歸納總結,便可以使知識前後貫通,縱橫聯系,並從物理量間的因果聯系和發展變化中加深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這樣既能不斷鞏固加深所學知識,又能提高歸納總結的能力。
六、做好思想准備,調整好學習心態
在學習物理的第一節課時,老師都會講物理難學,在未學習物理之前就從高年級同學那裡聽說物理教難學。因此大部分同學在學習物理時都帶有一些不正常的學習心態,主要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面:(1)緊張、畏懼心理。物理難學在他們的心靈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們害怕上物理課,害怕做物理作業,害怕老師課堂提問,害怕老師的個別談話,怕做實驗、怕動手,千方百計地迴避學習,膽怯的心弦一天到晚緊綳著,不能理論聯系實際,不能在實踐中運用學過的知識,久而久之,越怕越難學,越難越怕學。(2)「一口吃個胖子」的心理。想把成績搞上去,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成績仍沒有什麼大的起色,隨即產生「反正學不好了」 和「我不是學習的料」的錯誤心理。(3)消極心理。學習鬆鬆垮垮、馬馬虎虎,懶惰思想較重,學習缺乏主動性,處於被動應付狀態,上課時經常「開小差」,盼望著「快下課」,老師提問大都說「不會。」
誠然,物理是難學,但絕非學不好,只要按物理學科的特點去學習,按照前面談到的去做,理解注重思考物理過程,不死記硬背,常動手,常開動腦筋思考,不要一碰到問題就問同學或老師。在學習中要找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從學習中去尋找樂趣,就能培養自己學習物理的興趣。比如一個學生在學習力的圖示時就編了這樣的順口溜:「四定即定作用點、定方向、定標度、定長度,兩標即標箭頭、標數值和單位。」現代社會的發展,物理學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同學們要以振興中華為已任,以學好物理報效祖國為內部動力,要認識到自己學習的責任感和建設祖國的使命感,從而自發地、積極地、主動地學習,就一定能學好物理知識。

㈦ 論文寫作中把兩本書拿來比較的運用什麼研究方法

文獻法、對比法、歸納法

㈧ 課題研究常用方法有哪些

1、觀察法:研究者按照定的目的和計劃,對研究對象進行系統的、連續的觀察,例如對於一些植物,一些動物等進行研究,以每日或者每周為單位,做出准確,具體的相關記錄。


2、文獻法:通過閱讀國內外的相關圖書,資料和文件,或者將國內外的相關課題成果進行對比參考,全面拿握所需材料。


3、調法:通過訪問,發問卷,開調查會,測驗等方式去收集反映研究現象的材料。必要時可同歷史研究法,實驗法等配合使用。


4、統計法:通過觀察測驗,調查、實驗,把得到的大量數據材料進行統計分類,求出數量分析結果,用於支持研究。


5、歷史研究法:通過對人類歷史上發生過的歷史現象進行分析研究,吸其精華,探索事物發晨的規律性,用於指導今天的研究。


6、比較法:對某類研究現象在不同時期,不同地點,不同環境下進行觀察,記錄相關表現,以便於進行比較研究。


7、實驗法:針對於研究對象和方向,來進行相關的實驗,例如做一些相關的化學或者物理實驗,並將相關數據進行記錄,以便於今後做相關對比。



(8)教材對比研究中用到的方法擴展閱讀:


實施課題研究,主要是搜集資料、整理資料、分析資料和概括結果。


1、收集資料方法:


一是圍繞研究主題的指導思想,根據課題研究需要進行資料收集;


二是設計科學、明確的搜集資料的工具;


三是採用適當的科學方法廣泛搜集資料;


四是按計劃進行收集和採集基礎材料和原始數據;


五是注重資料、數據的客觀性。


㈨ 教材分析它的一般方法試什麼

教材分析分為課時教材分析和單元教材分析,(也有整本書的教材分析)寫的方法有因對象不一樣而有所不同,單元教材分析主要分析教學內容,比較籠統,主要寫出對教材處理的要求以及課時分配。而課時教材分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寫:
(1)本節的教學內容
(2)本節的作用
(3)編寫者的目的與意圖
(4)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
(5)重難點及形成原因
(6)新舊教材對比分析
這幾點不一定要都寫,只寫出你認為的亮點即可。
切記教材分析和教案不一樣,教材分析是教案的第一部分。

閱讀全文

與教材對比研究中用到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木扶手與立柱連接方法 瀏覽:532
打伊藤的最佳方法 瀏覽:369
來電顯示位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01
單元閥安裝方法 瀏覽:548
一個口腔里潰瘍最快解決方法 瀏覽:652
魚石脂軟膏的使用方法 瀏覽:524
蘋果手機的通知聲音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68
七年級上冊數學練習題計算方法 瀏覽:577
sbs包管子簡單方法 瀏覽:83
魚貝類品質評定方法有哪些 瀏覽:837
水泵灌注樁施工方法視頻 瀏覽:799
方管厚度不一致的立角焊方法技巧 瀏覽:133
醋鵝子做醋方法步驟 瀏覽:53
召喚電腦靈魂的方法 瀏覽:114
馬拉松訓練方法講解 瀏覽:422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方法論集 瀏覽:416
情感滲透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749
用牛尿洗頭的正確方法 瀏覽:894
抓羽毛球拍子正確方法 瀏覽:766
三星顯示器感應開關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