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井下c02的檢測方法

井下c02的檢測方法

發布時間:2025-09-13 21:25:13

㈠ 火災束管監測系統的用途

為確保礦井安全生產,需設一套火災束管監測系統對井下重點區域的氣體成份進行分析、判斷、預測,為提前的干預提供准確的數據支持。
該系統廣泛適用於大、中、小各類煤礦自然火災預報和防治工作。對井下重點區域的CO、CO2、CH4、O2等氣體濃度通過紅外分析儀進行24小時連續循環監測分析,C2H6、C2H4、C2H2、H2、N2等氣體的濃度通過氣相色譜儀進行采樣分析,經過對自燃火災標志氣體的確定和分析,及時預測預報發火點的溫度變化,為煤礦自然火災和礦井瓦斯事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㈡ 二氧化碳突出與二氧化碳腐蝕

一、二氧化碳突出

1.營城煤礦二氧化碳突出

中國煤礦CO2突出首次於1975年6月13日在吉林省營城煤礦五井發生(張虎權等,2005)。營城煤礦突出點位於侏羅系煤二層和煤三層之間的砂岩中,系掘進放炮所誘發(陶明信等,1992)。在起初4小時內,突出CO2氣14000m3以及砂岩與少量煤共1005t,堵塞巷道46.2m。近70m長的巷道支架全被沖垮,頂板冒落高度1.5~2.9m。1985年11月29日在與五井相鄰的九井又因放炮誘發第二次CO2突出,突出CO2氣4萬多立方米,岩石750t。兩次突出氣體的CO2濃度在85%以上,突出點均距井田邊界主斷裂F2斷層不到500m,而沿F2斷裂所發育的火山岩厚度最大。初步認為CO2源自火山岩,且與F2斷層關系密切。

2.和龍煤礦CO2氣突出

吉林省延邊和龍煤礦松下坪井於1984年7月2日首次發生CO2突出,至1986年1月共發生21次突出和5次CO2氣噴出(陶明信等,1992)。各次突出均在位於次火山岩之下的上侏羅統5B—7B煤層之間的砂礫岩中。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突出氣體1750m3,岩石116t。各次突出氣體的組分主要是CO2,佔79.31%~96.69%,其次為氮氣與甲烷,分別佔1.40%~16.42%和1.81%~6.62%,還有微量C2H6和C3H8。突出特點為:突出強度小但次數頻繁;突出均發生在一長約700m的巷道中;在煤、岩混合巷道段也只為砂岩及礫岩固體突出物,而基本無煤突出;突出點均位於近斷層處,且形成近橢圓形突出孔洞;其中絕大多數突出都是放炮所誘發的。

3.甘肅窯街煤礦CO2突出

甘肅窯街煤礦是繼營城煤礦之後中國第二個CO2突出煤礦,但突出規模遠遠大於前者。窯街煤礦地處民和盆地海石灣井田區。地層層序自下而上為下侏羅統大西溝組、中侏羅統窯街組、上侏羅統享堂組,下白堊統大通河組、河口組、上白堊統民和組,古近系西寧群、新近系貴德群和第四系。該區CO2地質儲量達18.39×108m3,煤層高濃度CO2氣可能是與F19斷裂帶有關的深部無機成因氣,CO2氣形成時間晚,來自深部,在斷層圈閉中聚集成藏(張虎權等,2005)。

在該礦皮帶斜井1650北大巷施工過程中,在掘至F605斷層處時發生冒頂,1977年2月3日處理冒頂時突然發生CO2突出,在起初20分鍾內突出高濃度CO2氣4920m3。突出發生後,改變原設計方向,從事故點後退114m後偏東開口掘進,新巷道位於距主採煤(二)層50m的底板砂岩中。1978年5月23日夜掘進至F504斷層,24日零點放炮掘進,隨炮聲響,大量氣體攜煤、岩石同時突出,氣體波及整個長13450m的巷道。當日24小時內突出氣體約24×104m3;突出煤、岩石1030t,充填巷道163m,且有明顯的分選性。其後一直有氣體從該處湧出。其規模之大,不僅國內沒有先例,國外也極為罕見,而且造成了巨大損失。「5.24」突出點位於被F604斷層錯開的主採煤層之間,距地表284.2m,距其東側煤田主幹斷裂F19斷裂帶不到50m。

2007年4月6日23時05分,甘肅窯街煤電公司金河煤業公司16203運輸順槽掘進工作面發生煤與瓦斯突出事故,大量以CO2為主的瓦斯突出,並導致約300t煤堵塞巷道40餘米。突出事故造成當時正在進行採掘作業的礦工2人遇難,1人受傷,另有7人下落不明。

此外,2000年10月11日,蘭州市紅古區獐兒溝煤礦井下發生一起煤與CO2突出的特大事故,造成25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147萬元。

二、二氧化碳氣田開采井二氧化碳腐蝕

黃橋CO2氣田自1983年在江蘇黃橋蘇174井鑽獲高產CO2氣流,1985年投入開發以來,相繼發生了氣井套管斷落、腐蝕穿孔、油管落井、采氣樹泄漏和地表泄漏等情況,正是由於腐蝕的影響,嚴重威脅著黃橋CO2氣田的安全生產(談士海等,2007)。

針對黃橋CO2氣田腐蝕現狀和特徵,談士海等(2007)分析了腐蝕的原因,並選用4種管材開展CO2高溫高壓模擬試驗,結果發現開采井油套管材料P-110和N-80在高溫、高壓和CO2環境下對管壁產生嚴重腐蝕;9Cr管材耐CO2腐蝕性差,有輕微點蝕;13Cr管材基本不發生腐蝕,可以滿足CO2氣井正常生產的要求。

1.腐蝕現狀

(1)腐蝕簡介

蘇174井是黃橋CO2氣田第一口探井,也是開發的主力氣井,日供氣量(10~40)×104m3。該井於1986年投產以後,1993年3月9日修井時起出管柱發現整個采氣管柱的內壁腐蝕較嚴重,並有明顯的沖蝕道紋,腐蝕深度0.5~1.0mm,有的點蝕深度達2mm,局部已經穿孔。發現816m以上油管內壁嚴重局部腐蝕,壁厚僅0.5~1.0mm,在540m處油管已大面積穿孔。2004年發現產出水Cl含量異常,僅139mg/L,經檢查和分析,發現套管又斷裂,被迫再次大修。此外,其他采氣井也曾發生類似的事故,如蘇174和黃驗1井井口和油套管均有不同程度的腐蝕,表現形態為穿孔、沖蝕槽、蠶豆綠豆大小點蝕坑、輪蘚狀腐蝕和檯面狀等。

(2)腐蝕環境

從黃橋CO2氣田所產出流體的參數獲知,油套管所處的腐蝕環境如下:①氣藏為CO2凝析氣藏;②CO2氣層深度為2251.5~2640.0m;③2630.4m處氣層溫度為99.4℃;④氣層中部壓力為26MPa,關井井口壓力為7~9MPa;⑤CO2含量為95%,無H2S氣體,其他組分為烴類氣體和少量凝析水;⑥CO2分壓為6.7~24.7MPa;⑦凝析水中Cl含量mg/L,礦化度22.57mg/L。

(3)腐蝕標准

NACERP-0775-91標准對CO2平均腐蝕的腐蝕程度有明確的規定(表7-1)。

表7-1NACERP-0775-91標准對平均腐蝕程度的規定

(4)腐蝕特徵

從黃橋CO2氣井油套管的腐蝕現狀及腐蝕環境分析,油套管腐蝕具有以下特徵。

1)由於探采初期缺乏對CO2腐蝕的認識,已有探采井套管均採用P-110或N-80材料完井,井口為KQ35/65碳鋼材料采氣樹;

2)受市場用氣量的變化影響,蘇174井每天產氣量為(10~40)×104m3,油管內最高氣流速度達40m/s。以管徑73mm的油管為例,蘇174井以每天產氣量30×104m3、井口壓力8MPa計算,油管內氣流速度達到27m/s;

3)更換腐蝕油管不合理。每次修井時,僅更換少量已腐蝕油管,表面粗糙,在流速高時形成湍流、沖蝕及孔蝕;

4)與CO2腐蝕規律相反,管柱腐蝕嚴重部位在井筒1000m以上,而1000m以下腐蝕相對較輕。

2.腐蝕的產生

在乾燥情況下,純CO2對鋼材不發生腐蝕,但CO2遇水後,鋼材處於CO2/H2O兩相系統中,一旦CO2與H2O接觸,就會與油、套管發生反應生成碳酸亞鐵,並從油套管壁上脫落,造成油層套管和技術套管壁逐漸變薄,最終導致油井油套管損壞或破裂,但與通常CO2腐蝕不同,井底腐蝕相對井口較輕。實測數據顯示(表7-2),在CO2從井底流到井口的過程中,CO2飽和含水量為降低狀態,且CO2飽和含水量在1000m以上顯著降低。

表7-2蘇174井實測壓力和溫度數據表

當CO2從氣藏開采至地面的過程中,由於溫度和壓力的降低,飽和狀態被打破,水便會從CO2中析出,由於日產氣量大,少量的析出水隨CO2流體產出地面,但因井底CO2密度相對較大,且CO2飽和含水量易在1000m以上顯著降低,所以凝析水易在井筒上部析出,CO2遇到凝析水後,油套管便處於CO2/H2O兩相系統中,隨即發生CO2腐蝕。這就是造成了井筒上部腐蝕嚴重,而下部腐蝕較輕的原因。

當油層套管甚至技術套管因CO2腐蝕發生破裂時,淺層地下水便進入井筒,從而加劇井筒內油套管和井口采氣樹的腐蝕,最終導致氣井無法正常生產。

3.井下管柱選材評價

由於探采初期缺乏對CO2腐蝕的認識,已有探采井套管均採用P-110或N-80材料完井。給生產造成很大的不便,因此,需要改進完井材料。為此在對現有油管CO2腐蝕現狀分析的基礎上,通過室內模擬現場高溫高壓CO2腐蝕環境,研究不同油管材料(特別是國產13Cr材料)的腐蝕行為和影響因素,測試其腐蝕速率,以確定採用何種管材適合黃橋CO2氣田的開發環境。

(1)高溫高壓模擬試驗方法

1)試驗方法:試驗所用試樣分別取自現場和近年來生產廠家新研製的管材,所有試片均為50mm×10mm×3mm。試驗前,將試樣逐級用砂紙打磨,最細規格為600目,用丙酮清洗除油,清水沖洗,冷風吹乾後,將試樣相互絕緣安裝在特製的防腐試樣架上,通入高純氮以除氧,隨後將高壓釜密封,通入CO2氣樣。實驗結束後,將試樣清洗、除油,冷風吹乾後測量尺寸和稱重。腐蝕介質CO2氣體和實驗用水樣取自蘇174井。試驗溫度為20℃、40℃、60℃、80℃和100℃,CO2分壓為5、10、15、20和25MPa,共開展了5×5組實驗。試驗流速為1m/s,試驗時間為7天。

2)試驗材料:根據黃橋CO2氣田近年來試采生產開發情況,選取4種油管管材進行試驗,分別是普通P-110、N-80、9Cr和13Cr。

(2)試驗結果

根據黃橋CO2氣田近年來試采生產開發情況,將上述4種油管試片在CO2高溫高壓的腐蝕環境下進行模擬試驗,其中一組試驗結果見表7-3。

表7-3動態腐蝕數據表(溫度80℃,CO2分壓20MPa)

由上述實驗結果可以看出,P-110和N-80材料腐蝕速率大,腐蝕形貌變化明顯。含Cr的不銹鋼表現出優良的抗腐蝕性,隨Cr含量的增加,合金的腐蝕速率降低。9Cr試樣的腐蝕形貌和腐蝕速率雖有影響,但13Cr試樣無點蝕,基本不發生腐蝕(談士海等,2007)。

由於13Cr材料目前主要依賴進口,價格昂貴,為普通油套管材料的3~5倍。因此,可以考慮只在腐蝕嚴重的管段使用13Cr管材,而在腐蝕環境相對較弱的區段使用普通N-80油套管材料。從黃橋CO2氣田井下油套管實際使用情況看,腐蝕主要發生在油套管1000m以上,因此該井段油套管必須作為重點考慮。

綜上所述,可得出以下結論和建議。

1)黃橋氣田CO2腐蝕的主要特徵為井下1000m以上油套管和采氣樹發生嚴重腐蝕。

2)按照NACERP-0775-91標准對平均腐蝕程度的規定,普通P-110和N-80在所試驗環境中均屬於極嚴重腐蝕區域;9Cr介於中度和嚴重腐蝕之間;13Cr屬於允許的腐蝕區域。

3)井下材料在1000m以上可選用13Cr套管,而在1000m以下使用普通N-80油套管材料,井口采氣樹使用KQ35/65不銹鋼采氣樹。

4)為延長黃橋CO2氣田現有采氣井的使用壽命,在采氣層位上部安裝封隔器,油套環空填滿CO2緩蝕劑。

5)隨著國產防腐材料和加工工藝的發展,國產13Cr油套管完全可以替代進口13Cr油套管,滿足高壓高產CO2氣井的要求。目前塔里木、勝利和南海等油氣田已經使用了國產13Cr油套管,尚未發生CO2腐蝕事故,上述實驗亦驗證了國產13Cr材料油套管的可靠性。

閱讀全文

與井下c02的檢測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汽車座位的正確安裝方法 瀏覽:444
210除以42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693
自行車菜籃子的安裝方法 瀏覽:523
任務驅動教學方法所取得的成就 瀏覽:406
找野生竹鼠的方法視頻 瀏覽:604
井下c02的檢測方法 瀏覽:941
箍筋的大小和連接方法 瀏覽:422
研究兩者的關系用什麼方法 瀏覽:786
發熱解決方法 瀏覽:33
兩個路由連接方法的圖文教程 瀏覽:536
必須要回頭的方法圖片 瀏覽:136
軟管連接器使用方法 瀏覽:186
電纜鐵皮的連接方法 瀏覽:309
在田裡整頭蒜種蒜苗的方法與步驟 瀏覽:924
如何選擇恰當的函數表示方法 瀏覽:953
文本分析法是什麼方法 瀏覽:941
圖片的選擇方法 瀏覽:40
小米怎麼做好吃又簡單方法 瀏覽:891
財產轉移常用方法 瀏覽:491
市政工程建築材料檢測標准及取樣方法 瀏覽: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