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腹部經絡訓練方法

腹部經絡訓練方法

發布時間:2022-05-10 15:42:48

A. 如何做些簡單運動就可鍛煉膀胱經

有以下幾種方法:

1、按摩脖子兩側大約5分鍾。脖子還可以做360度的旋轉,還可以按摩前面大概是胃經循行於脖子的部分。

2、扭腰。雙手置於腹部,然後離腹部30厘米左右,扭腰左旋轉一分鍾,然後右旋轉一分鍾,但雙手相對腰不動。累計5分鍾。

3、將一條腿放在桌子上壓腿。先左腿5分鍾,然後右腿5分鍾。共10分鍾。

(1)腹部經絡訓練方法擴展閱讀:

拉筋的直接療效是祛痛、排毒、增強性功能,間接療效則數不勝數。其原理何在?

首先,十二筋經的走向與十二經絡相同,故筋縮處經絡也不通,不通則痛。拉筋過程中,胯部、大腿內側、腘窩等處會有疼痛感,說明這些部位筋縮,則相應的經絡不暢。

拉筋使筋變柔,令脊椎上的錯位得以復位,於是「骨正筋柔,氣血自流」,腰膝、四肢及全身各處的痛、麻、脹等病症因此消除、減緩。

其次,拉筋可打通背部的督脈和膀胱經,這對健康具有重大意義,因為督脈是諸陽之會,元氣的通道,此脈通則腎功加強,而腎乃先天之本,精氣源泉,人的精力、性能力旺盛都仰賴於腎功能的強大。督脈就在脊椎上,而脊髓直通腦髓,故脊椎與腦部疾病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任督二脈在人體上是個循環的圈,各種功法要打通的任督二脈即是此意。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系統,也是抵禦風寒的重要屏障,膀胱經通暢,則風寒難以入侵,內毒隨時排出,肥胖、便秘、粉刺、色斑等症狀自然消除、減緩。

膀胱經又是臟腑的俞穴所在,即脊椎兩旁膀胱經上每一個與臟腑同名的穴位,疏通膀胱經自然有利於所有的臟腑。按西醫理論解釋,連接大腦和臟腑的主要神經、血管都依附在脊椎及其兩邊的骨頭上。疏通脊椎上下,自然就掃清了很多看得見的堡壘、障礙和看不見的地雷、陷阱。

第三,拉筋拉軟並改善了大腿內側的肝脾腎三條經。許多醫書都介紹,此三條經通暢則人的性功能強悍。因此有的書鼓勵人練習劈叉,但這對普通人畢竟難度太大,還是拉筋最方便。

這三條經的不暢也是生殖、泌尿系統病的原因,比如男人的陽痿、早瀉、前列腺炎,女人的痛經、月經不調、色斑、子宮肌瘤、乳腺增生等等,皆因此而生。

所以男人要想增強性能力,女人要想治癒各種婦科病,最簡便有效的辦法之一就是拉筋。此法簡單有效,在家和辦公室皆可實施,不受天氣、場地限制。

參考鏈接:網路--拉筋療法

B. 哪些瑜伽訓練可以疏通經絡呢

3個動作疏通經絡,讓你遠離分分鍾光彩照人!

中醫上講:"氣不足則血不暢,血不暢則水不流,水不流則毒不排"由此可見經絡對於身體是相當重要的,特別是對於女性,女性的衰老都是由經絡不通開始的,經絡不通會導致體內毒素無法及時排出,會讓女性身材浮腫,皮膚蠟黃,活生生一個大媽級別,這對女孩子來說簡直是要命的,所有疏通經絡刻不容緩,以下3個動作助你疏通經絡,讓你遠離大媽級別,分分鍾光彩照人!

1、八字扭轉式

這個體式可以強化腹部肌肉,增強腹肌力量,塑造完美曲線,也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改善便秘問題,有助於排出體內毒素。

A.手杖式坐於地面上,右膝蓋彎曲貼地,右腳跟盡量向右側腹股溝伸展,左腳綳直平放於地面上,調整呼吸。

B.雙手自然放於身體兩側,左腿向上伸展直至與地面保持垂直狀態,腳尖向上綳直。

C.挺直脊柱,收緊腹部,右手彎曲向上伸展直至握住左腳尖,保持該動作10-20S。

D.慢慢回到手杖式坐姿,呼氣,變換另一隻腳重復上述動作3次。

氣通則萬病消,疏通經絡是相當重要,跟小編一起動起來吧!

C. 三一二經絡鍛煉法的腹式呼吸法

在小腹部有九條經脈通過,即兩側對稱的胃經、腎經、脾經、肝經和中央的任脈,其中胃經、脾經是後天之本,主管消化、營養;腎經是先天之本,主管人的精氣、大腦和內分泌;肝經可以調節情志,和神經系統有關;任脈總管一身之陰脈。通過加大呼吸深度,增大橫膈膜上下升降的幅度,可以激發九條經脈的運行,使五臟六腑氣血運行順暢。
另外,腹式呼吸可提高副交感神經的興奮性,從而使心率減慢,血壓下降,腸蠕動增強。長期鍛煉可以使植物神經系統的功能呈現年輕化的趨勢;可使大腦皮質興奮與抑制達到平衡,同時加強了神經系統和其它系統的聯系,整體調節人體的生理功能。
在實際的操作中,「三一二經絡鍛煉法」要求每天早、晚做兩次腹式呼吸,每次5分鍾即可達到理想的效果 。

D. 中醫經絡的養生方法是怎麼按摩的

中醫按摩的歷史悠久,在遠古時期,中國就有推拿醫療的活動。當時的人們在勞動中遇到損傷而發生疼痛時,本能地用手法按摩痛處,就會感到疼痛減輕或消失。

經過長期實踐後,古人認識到了按摩的作用,並成為自覺的醫療活動,以後逐步發展形成了中醫的推拿學科。

適應症:長期卧床、術後康復、扭傷,關節脫位,腰肌勞損,肌肉萎縮、偏頭痛,前頭後頭痛,三叉神經痛,肋間神經痛,股神經痛,坐骨神經痛,腰背神經痛,四肢關節痛(包括肩、肘、腕、膝、踝、指(趾)關節疼痛)。顏面神經麻痹,顏面肌肉痙攣,腓腸肌痙攣。因風濕而引起的,如肩、背、腰、膝等部的肌肉疼痛。以及急性或慢性風濕性關節炎、關節滑囊腫痛和關節強直等症。

其他如神經性嘔吐,消化不良症,習慣性便秘,胃下垂,慢性胃炎,失眠,遺精,以及婦女痛經與神經官能症等,都可考慮使用或配合使用按摩手法。

禁忌症:各種急性傳染病,急性骨髓炎,結核性關節炎,傳染性皮膚病,皮膚濕疹,水火燙傷,皮膚潰瘍,腫瘤,以及各種瘡瘍等症。此外,婦女經期,懷孕五個月以上的孕婦,急性腹膜炎、急性化膿性腹膜炎、急性闌尾炎患者。某些久病過分虛弱的、素有嚴重心血管病的或高齡體弱的患者,都是禁忌按摩的。

按摩療法概述

一種是主動按摩,又叫自我按摩,是自己按摩自己的一種保健方法。另一種是被動按摩,是由醫生掌握用於患者的醫療法,也就是本文所說的按摩療法。按摩手法,並不一致,但歸納起來,常用手法可選如下八種:按、摩、推、拿、揉、捏、顫、打等法。應該知道,上述八種手法,不是單純孤立地使用,常常是幾種手法相互配合進行的。

按法

利用指尖或指掌,在患者身體適當部位,有節奏地一起一落按下,叫作按法。通常使用的,有單手按法、雙手按法。

臨床上,在兩肋下或腹部,通常應用單手按法或雙手按法。背部或肌肉豐厚的地方,還可使用單手加壓按法。也就是左手在下,右手輕輕用力壓在左手指背上的一種方法;也可以右手在下,左手壓在右手指背上。

摩法

摩,就是撫摩的意思。用手指或手掌在患者身體的適當部位,給以柔軟的撫摩,叫作摩法。摩法多配合按法和推法,有常用於上肢和肩端的單手摩法,和常用於胸部的雙手摩法。

推法

在前用力推動叫推法。臨床常用的,有單手或雙手兩種推摩方法。因為推與摩不能分開,推中已包括有摩,以推摩常配合一起用。象兩臂兩腿肌肉豐厚處,多用推摩。我們看的姿式,是用拇指與食指夾持胳膊肌肉,正在用推法中的單手推摩法。手指是否可用推摩呢?可以的。不過手指面積太小,操作時,我們多用左手握住患者腕部,右手食拇二指住患者一個手指進行推摩,或者只用右手拇指在患者手指上推摩。中醫流傳下來的推拿小兒方法,實際上就是用的推摩法。

推摩的手法是多樣的。把兩手集中在一起,使拇指對拇指,食指對食指,兩手集中一起往前推動,叫作雙手集中推摩法,這種方法,是推摩法中最得手的一種手法了。

拿法

用手把適當部位的皮膚,稍微用力拿起來,叫作拿法。

臨床常用的有在腿部或肌肉豐厚處的單手拿法。如果患者因情緒緊張、惱怒,突然發生氣悶,胸中堵塞,出現類似昏厥的情況,可在鎖骨上方肩背相連的地方,用單手拿法,把肌肉抓起來放下,放下再抓起,以每秒鍾拿兩下的速度,連拿二十次,稍為休息,再連拿二十次,則胸中通暢,氣息自漸調和了。

揉法

醫生用手貼著患者皮膚,作輕微的旋轉活動的揉拿,叫作揉法。揉法分單手揉和雙手揉。象太陽穴等面積小的地方,可用手指揉法,對於背部面積大的部位,可用手掌揉法。不有單手加壓揉法,比如揉小腿處,左手按在患者腿肚處,右手則加壓在左手背上,進行單手加壓揉法。
肌肉豐厚的小腿肚上,則可使用下面的雙手揉法。揉法具有消瘀去積,調和血行的作用,對於局部痛點,使用揉法十分合適。

捏法

在適當部位,利用手指把皮膚和肌肉從骨面上捏起來,叫做捏法。

捏法和拿法,有某些類似之處,但是拿法要用手的全力,捏法則著重在手指上。拿法用力要重些,捏法用力要輕些。捏法是按摩中常用的基本手法,它常常與揉法配合進行。

捏法,實際包括了指尖的擠壓作用,由於捏法輕微擠壓肌肉的結果,能使皮膚、肌腱活動能力加強,能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環。淺淺捏來,可去風寒,可化瘀血,深深捏來,可以治療肌腱和關節囊內部及周圍因風寒濕而引起的肌肉和關節的疼痛。

顫法

是一種振顫而抖動的按摩手法。動作要迅速而短促、均勻為合適。要求每秒鍾顫動10次左右為宜,也就是一分鍾達到600次左右為宜。
顫法與"動"分不開,所以又叫它顫動手法。
將大拇指垂直地點在患者痛點,全腕用力顫動,帶動拇指產生震顫性的抖動,叫單指顫動法。用拇指與食指,或食指與中指,放在患者疼處或眉頭等處,利用腕力進行顫動叫雙指顫動法。

打法

打法又叫叩擊法。臨床上多配合在按摩手術後來進行。當然,必要時也可單獨使用打法。打法手勁要輕重有準,柔軟而靈活。手法合適,能給患者以輕松感,否則就是不得法。打法主要用的是雙手。常用手法有側掌切擊法,平掌拍擊法,橫拳叩擊法和豎拳叩擊法等:

(1)側掌切擊法:把兩手掌側立,大拇指朝上,小指朝下,指與指間,要分開一厘米許,手掌落下時,手指合攏,抬手時又略有分開,一起一落,兩手交替進行。

(2)平掌拍擊法:兩手掌平放在肌肉上,一先一後在節奏地拍打。

(3)橫拳叩擊法:兩手握拳,手背朝上,拇指與拇指相對,握拳時要輕松活潑,指與掌間略留空隙。兩拳交替橫叩。此法常用於肌肉豐厚處,如腰腿部及肩部。

(4)豎拳叩擊法:兩手握拳,取豎立資式,大拇指在上,小拇指在下,兩拳相對。握拳同樣要輕松活潑,指與掌間要留出空隙。本法常用於背腰部。

穴位按摩

1、迎香穴

位置:迎香穴位於鼻翼兩側,與直視時的眼睛呈垂直連線。

功效:按摩這一穴位能迅速消除肺火,對於因身體不適引起的面色蠟黃有顯著的調節功效。

按摩方法:用指尖按住穴道,微微使力,以左右方向來回推動,刺激穴位。每次約1分鍾,推薦睡前進行。除了常用食指的指尖按壓,中醫認為屬手太陰肺經的拇指與迎香穴所屬的大腸經具有「陰陽表裡」關系,改換拇指來按摩會讓效果倍增。

2、太陽穴

位置:相信沒有人不知道太陽穴在哪裡吧?功效:太陽穴與面部神經大有關聯,中醫認為太陽穴能利於排水消腫,對由於體內循環不暢而引起的面部水腫和因過度疲勞帶來的面色黯沉都有效果。

按摩方法:用雙手的大拇指按住穴道,輕輕揉動,根據需要還可以同時輔以對額頭和眼眶的按摩,隨時隨地進行。

3、大迎穴

位置:大迎穴位於頭部側面下頜骨部位,嘴唇斜下、下巴骨的凹處。

功效:它不僅可以讓臉部血氣循環暢通,更兼具緊實皮膚的美容功效。由於它恰好靠近下巴兩側的腮部,因此俗話常說的「喜歡托腮的女人都是小臉美人」也並非全無道理。

按摩方法:用食指按壓穴道,一邊吐氣一邊壓6秒鍾,重復4~5組。

小結

以上四種打法,主要用子肌肉較豐厚的地方,如項、肩、背、腰、大腿、小腿等處。叩打的力量,應該先輕後重,再由重而輕。當然,這里所謂重,也不是用極重的力量,而是相對地稍稍加勁的意思。總之,要使患者有舒服感就算合適。在打法的速度上,一般是先慢而後快,慢時一秒鍾兩下,快時逐漸加到六下或八下。應該記住,無論使用那一種打法,開頭第一下都不能使大勁,應當軟中有硬,剛柔相濟,而後逐漸轉強。兩手掌落下時,既要有力,又要有彈性,使患者感覺舒服。叩打時間一般是1~2分鍾,或3分鍾就可以了。極個別情況下,根據病情,延長一些時間,或縮短一些時間。這種手法,也可在按摩後來配合進行,也可同按摩手法夾雜進行。

作用

疏通經絡

《黃帝內經》里說:「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治之以按摩」,說明按摩有疏通經絡的作用。如按揉足三里,推脾經可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功能等,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按摩主要是通過刺激末梢神經,促進血液、淋巴循環及組織間的代謝過程,以協調各組織、器官間的功能,使機能的新陳代謝水平有所提高。

調和氣血

明代養生家羅洪在《萬壽仙書》里說:「按摩法能疏通毛竅,能運旋榮衛」。這里的運旋榮衛,就是調和氣血之意。因為按摩就是以柔軟、輕和之力,循經絡、按穴位,施術於人體,通過經絡的傳導來調 節全身,藉以調和營衛氣血,增強機體健康。現代醫學認為,推拿手法的機械刺激,通過將機械能轉化為熱能的綜合作用,以提高局部組織的溫度,促使毛細血管擴張,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環,使血液粘滯性減低,降低周圍血管阻力,減輕心臟負擔,故可防治心血管疾病。

提高機體免疫能力

如小兒痢疾,經推拿時症狀減輕或消失;小兒肺部有干濕性羅音時,按揉小橫紋。掌心橫紋有效。有人曾在同齡組兒童中並列對照組進行保健推拿,經推拿的兒童組,發病率下降,身高、體重、食慾等皆高於對照組。以上臨床實踐及其他動物實驗皆證明,推拿按摩具有抗炎、退熱、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可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

也正是由於按摩能夠疏通經絡。使氣血周流、保持機體的陰陽平衡,所以按摩後可感到肌肉放鬆、關節靈活,使人精神振奮,消除疲勞,對保證身體健康有重要作用。

E. 鍛煉腰腹力量有哪些好的動作

方法有很多,具體有以下這些方式樓主可以參考,祝樓主早日實現夢想.1:練腹肌最好的辦法還是仰卧起坐,每次做100-200個,20-30個為1組,最少要做5組,具體的要看個人情況。可以適當增加點重量,手拿個啞鈴或鐵餅什麼的,放在腦後,效果更好。2:俯卧撐也可以鍛煉腹肌。記住健身的時候一定不要一次性做到累,要分組做,才有效果,一般也是每次做100個左右,至少分5組,具體看自己情況而定。3:手抓在高處,使身體垂直懸空,腰腹用力往上抬,使雙腿與上身呈90度,注意身體不要晃動,其他地方不要用力,也是分組做。4:如果腹部脂肪比較多,要堅持有氧運動,跑步很有效,可以減去多餘脂肪,使肌肉更好的展現出來。練腹肌和別的肌肉不一樣,得不斷的刺激它,所以就得每次做到筋疲力盡,才能達到效果,中間的間隔最好在一分鍾左右.做到6組左右.二飲食方面得注重加強高蛋白和高脂肪.在每次運動完後半個小時到1個小時左右是蛋白質攝入的高峰.注意吃點高蛋白的食品.我以前肚子上有點贅肉,後來在健身房堅持了1年,現在肌肉不能說很好,但是看起來還是很明顯的,自己也充滿自信,希望你也有所收獲。胸肌:用啞鈴做平卧推舉,平卧飛鳥(注:啞鈴必須是可調節重量的.也就是說你練一段時間之後,肌肉增長很快,但是人體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在6次鍛煉之後,如果你再用同一個重量,那麼肌肉就會長得非常緩慢,甚至不再生長.)
啞鈴平卧飛鳥.拉力器夾胸,這些動作都是鍛煉上胸部肌肉.你得制定鍛煉計劃,不能光練胸肌,其他的肌肉也得練.腹肌:v字兩頭起.(每隔一天練一次,每次練4組,每組10個,每練一個月增加數量]

F. 怎樣鍛煉瘦肚子

3個高效瘦肚子動作,讓你在家也能瘦!橫掃腹部多餘脂肪

很多朋友平時都特別希望自己能夠變得更加苗條一些,尤其是腹部的贅肉是比較難減掉的,有些朋友用了不少的方法,可是都沒有成功,其實只要我們堅持一些動作,一段時間後就可以成功的瘦肚子了,3個高效瘦肚子動作,讓你在家也能瘦!橫掃腹部多餘脂肪。

如何有效的瘦肚子,這些方法最有效

方法一:要想瘦肚子,先做一些針對性的動作,身體平躺放鬆,雙體離開地面上半身貼著地面,頭部稍微抬起來,眼睛看著上方四十五度的地方,下巴微微收起保持均勻的呼吸,要瘦肚子每天重復這個動作二十秒,累了休息一會兒繼續再堅持,總的做三組。

方法二:身體平躺小腿彎曲,上背部貼著地賣弄,頭部稍微抬起,雙手伸直的同時與地面保持一定的距離,呼氣的時候用左手觸碰左邊的腳踝,吸氣的時候回到中間,再次呼氣的時候用右手觸碰右腳踝,每天如此重復做三十次共做五組,想要瘦肚子一定要堅持。

方法三:找個瑜伽墊,臀部支撐在瑜伽墊上雙手交叉於腹部,雙腿懸空與地面保持一定的距離,保持呼吸上半身向左右兩側扭轉,感受腹部用力,這個瘦肚子的動作每天做五組每組做二十個。

要瘦肚子,首先就要找到合適的動作,然後堅持下去,另外還要掌握其他的注意事項,這樣才能提高瘦肚子的效率。

建議一:想瘦肚子就要少吃高糖分的食物

任何一個想瘦肚子的人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巴,高糖分的食物是培養脂肪的「大戶」,像高糖奶茶、精製蛋糕、碳酸飲料、油炸食物等都是高糖分高熱量食物,要瘦肚子一定要戒掉這些食物。

建議二:想要瘦肚子的人一定要避免長時間久坐

久坐是很多人的通病,如果是工作性質問題,那麼可以工作一會兒就起來運動一下,可以做原地高抬腿跳的動作,或者深蹲、波比跳都可以,這些瘦肚子的動作簡單而且不佔地方。

建議三:要想瘦肚子一定要多吃高纖維蔬菜

高纖維的食物很多,燕麥、紅薯、土豆都可以,另外高纖維的蔬菜也可以多吃,比如苦瓜、冬瓜、西蘭花、空心菜、白菜都可以,這些可以提高腸胃蠕動的效率,增加身體毒素的排出,還能防止便秘的,對瘦肚子也是有幫助的。

如果你肚子上也有贅肉的話,想讓自己的身材變得苗條的話,大家可以通過以上的這些方法來進行改善,但是大家千萬不能夠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要堅持上一段時間,就可以成功的瘦肚子了。

G. 如何正確推腹

推腹過程如下:
1、最好平躺在床上,先用雙手握拳(用掌跟也可以),從心窩下腹部正中的任脈開始往下推,然後是沿著胃經、脾經、膽經等等經絡區域,依次推,在推的過程中力度要適中,並同時感覺腹部有無異樣,如此循環往復推上10-20個輪回,期間可能會感覺到腹部表皮某個區域疼痛,或酸,或麻,或有水聲,這些表淺的問題很快就暴露出,並隨著推漸漸的發散,移動,前進,最後消失。
2、首輪推腹完成後,我們再用拇指沿著幾條經絡一路點壓下去,力度稍微比推時候大,手指一路邊壓邊揉,這樣可以發現更多細微的硬塊,結節,氣團,痛點等等,由於力度大,往往可以發現許多更深層次的問題。並通過點揉,把深部的毒素表到淺表來,通過集中優勢兵力去進攻,把阻滯點揉開,散掉。比如用手指,掌根甚至按摩棒,刺激阻滯點,不過別太大,以免傷到內臟。也可用類似捏脊的手法一樣,捏起皮膚向下推,也可以提拉皮膚和肌肉向外拽,撥動。許多您想的到的方法,刺激敏感地區,以幫助粘連和異常的組織分離,從而恢復經絡的通暢。在點揉過程中,很可能出現錢眼般的淤血點或青紫,不用怕,那些都是陳舊的淤血被您翻了出來,從此不再阻塞經絡了。
3、腹部側面由上至下,從下至上,用手掌從腋下開始下推直到腰部這樣三十六次左右即可。

H. 312經絡鍛煉法的具體含義是什麼

312經絡鍛煉法的具體含義是:

「3」:按摩合谷、內關和足三里3個穴位。 一般人每天早晚兩次,左右不拘,每次共5分鍾,按摩時如能感到酸、麻、脹、並且這種感覺有上下竄動的得氣感就是有效按摩,按壓的頻率約為每分鍾30次。

「1」:學習一種意守丹田的腹式呼吸方法。每天早晚兩次,每次5分鍾。

「2」:進行以兩條腿為主的、力所能及的、自覺的體育鍛煉,每天1次,每次5分鍾。

從上可知312經絡鍛煉法十分簡便易學。一般的人,每天只要自覺地用25分鍾、通過3種不同的方式、有計劃地去激發經絡系統,就可以收到祛病健身的效果。

也許你還不太相信經絡鍛煉的神奇效力,也許你對312經絡鍛煉法還心存疑慮。沒關系!你不妨試試,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後,就會有新的結論。

穴位的含義是什麼?

穴位又稱腧(shu)穴、氣穴,是人體臟腑、經絡的活動機能聚積於體表的一些特殊部位。如合谷穴、足三里穴等。通過對一定的穴位進行針炙、按摩等,可以調整人體機能,起到保健或治療疾病的作用。

丹田在人體的何部位?

丹田在哲學、中醫學、養生學等領域中多有提到,因此關於它的所在部位也有多種解釋。部位1:道家認為丹田在人體肚臍下3寸的地方;部位2:作為針炙穴位,陰交、氣海、石門、關元四個穴位統稱丹田;部位3:作為氣功療法的意守部位,上丹田位於兩眉之間,中丹田位於心窩部位,下丹田位於肚臍與恥骨聯合線上2/3處。

腹式呼吸的要點是什麼?

1、胸部不動,利用膈肌下降,腹部鼓起來吸氣和利用腹肌有意識地收縮進行呼氣;2、全身肌肉盡量放鬆,意念集中在丹田(臍下3寸);3、呼吸要慢而深,頻率大致為每分鍾4~6次。

I. 經絡減肥操作方法是怎樣的

取穴:

上肢:取外關、合谷、曲池、阿是穴。

腹部:取天樞、盲俞、中樞、水分、氣海、下脘減肥穴及阿是穴。

下肢:取三陰交、足三里及阿是穴。

2、針刺方法:可採用0.5~2.5寸針,經高血消毒後進行針刺,留針30~50分鍾,中途可採用瀉法行針一次。

3、耳穴:用白芥籽或王不留行籽,埋壓耳神門穴、胃、小腸、脾、肺、內分泌、皮脂腺穴,交替應用。葯物貼耳,必須叮囑顧客每天按壓5~6次,飯前10分鍾必按。

4、中葯貼臍:將中葯粉用蜂蜜調成膏狀,每天適量貼敷肚臍,5天更換一次。

5、具體操作過程:前3至5天連續就診,以後每隔2天做一次,再隔5天至一周,直至體重降至正常為止。

6、減肥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及處理方法(1)針刺時患者疼痛:手法不熟練或取穴不準。常因進針緩慢或進針數次,因此增加疼痛。應熟練掌握進針方法。先在自己或親屬身上做練習,待熟練後再進行操作。刺入穴位後疼痛難忍,多因取穴不準,刺入方法不對,應立即將針拔出重扎。

(2)暈針:當針灸刺入穴位後即出現面色蒼白,大汗淋漓、四肢發冷,這時既為暈針。應立即將針取出,並立即讓其飲用溫水300毫升,平卧半小時。

(3)月經增加:因針灸後可使機體血循環加快,所以月經期減肥常常造成月經量增加,經期延長。故月經期應停止減肥治療。

(4)瘀血:針刺時損傷局部毛細血管所致。應避開血管,拔針時要用無菌棉球壓迫進針點。

(5)感染:因針灸針消毒不徹底,可引起進針點紅腫,或留印。應一次一針、嚴格消毒。

閱讀全文

與腹部經絡訓練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論工作分析的基本方法 瀏覽:90
前列腺癌治療新方法上海 瀏覽:755
怎麼股癬治療方法 瀏覽:97
化學消毒劑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620
越南蒸雞肉的正確方法 瀏覽:488
自動水管安裝方法圖解 瀏覽:74
仁和雪蓮精華使用方法 瀏覽:75
降血糖的方法圖片 瀏覽:568
色漿的製作方法和步驟 瀏覽:245
治療失眠的好方法周教授 瀏覽:752
三星手機恢復出廠設置的方法 瀏覽:829
如何改善唇深的方法 瀏覽:203
地球計算方法最新2012 瀏覽:491
兒童游泳的正確方法圖解 瀏覽:637
如何用卡紙做燈籠手工製作方法 瀏覽:346
滅蟻靈分析方法 瀏覽:953
接觸器連接方法和圖例 瀏覽:105
多元回歸分析方法的選擇 瀏覽:230
狐臭治療方法手術 瀏覽:353
找一下清理手機垃圾的方法 瀏覽: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