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甩指揮棒訓練方法

甩指揮棒訓練方法

發布時間:2022-05-10 11:26:37

『壹』 請問,關於棒球的知識

(1)擊球:有持棒揮擊和持棒觸擊兩種方法。擊球員雙手握棒,根據投手的投球動作和來球的路線採取相應的擊球方式,力爭將球擊到守方隊員接不到的遠方或空檔。
(2)跑壘:擊球員擊出球後,在守方隊員未接到球的瞬間,立即上壘,搶壘位。
(3)滑壘:跑壘員身體貼地面滑動的占壘動作,有側身倒地踏壘和俯沖倒地踏壘。
(1)接球:面向本壘,兩腳左右開立,兩手置於胸前,眼睛注視來球。一般用雙手接球。
(2)傳球:以食指、中指和拇指持球,掌心不觸球。有肩上傳球、體側傳球(也稱橫手傳球或上肩傳球)和低手傳球(也稱下手傳球)。
(3)投球:一般採用身體正對擊球員的正面投球和身體側對擊球員的側面投球兩種投球姿勢,球出手時通過手指、手腕的壓、擰、撥等動作,可投出不同性能的曲線球、直線球、變速球、飄球、滑球和下墜球。有肩上高壓、低肩側投、低手3 種投球動作。
(4)觸殺:守備員持球碰觸離開壘位的跑壘員使之出局。
(5)封殺:守備員持球,在跑壘員進壘或退壘到達壘位前,先觸及壘位,或對擊跑員進行傳殺,使之出局。
(6)追殺:守場員追趕離開壘位的跑壘員並用持球手碰觸跑壘員使之出局。
(1)接球:用雙手到位接球,雙眼注視來球,接球時雙手應有後挫緩沖動作,以避免碰撞反彈出手。
(2)傳球:要用食指,中指及拇指持球。傳球和投球一樣,前腳要指向目標,傳出時注意甩腕,投傳後要把前送和跟進動作做完。傳球姿勢有3種,即肩上傳球,肩側傳球,肩下或低手傳球。
(3)擊球:有3中方法;揮棒擊,執棒觸擊,執棒推擊。揮擊時,雙手靠攏,前肘離身,小臂拉平,後肘不宜過於貼身,雙足稍分立,揮棒時前腳伸踏不要過大,以免影響揮棒的

滑壘
准確性,甚至妨礙下一步的起跑。揮棒力量主要靠後蹬,轉體,拉臂,甩腕。力量大的多用直臂揮擊姿勢,爭取打出"本壘打"。另一種為了安全上壘,採用轉體甩腕,雙臂稍曲的動作,做到下棒快,棒軌短,打出迅猛而平直的安打球。觸擊法是雙手輕執棒,平放身前,棒頭稍高。
(4)跑壘:擊球後要利用揮棒的力量迅速邁出第一步,沿跑壘線沖向1壘。安全到達1壘後可以沖過壘位,但應立即返回。有可能更進一壘時,應按照跑壘指導員的手勢,及早作好拐小彎的動作,用左腳踏觸1壘壘包內側後,奔向2壘。
(5)滑壘:是為了避免守方的觸殺,避免沖撞守隊隊員。滑壘共有4種姿勢:單腳沖前坐勢滑進;雙腳沖前,單腳鉤壘;雙腳沖前從壘側滑過後,翻身用手抓壘;雙手沖前,用腹部滑進觸壘。在滑壘中,雙方均應注意避免互相沖撞和釘鞋傷人。
(6)接殺:當擊球者擊出高飛球時,積極跑動,將手套張大,盡量靠近球的落點,使其落入自己手套,在跑動時,應該時刻注意是否有其他球員也要來接球,以免引起碰撞。在跑動時應該先跑到預定位置在張開手套。
(1)觀察:即投手投來的第一個球,不擊,以觀察投手的動作及實力
(2)積極迎擊第一個球:達到攻其不備的目的
(3)擊出高遠球:准備犧牲自己促使同隊進壘得分。
(4)打帶跑:即把球擊到1壘跑壘員身後的空隙地帶,使其他跑壘員安全進到2壘或搶到3壘,破壞對方企圖製造雙殺的機會
(5)跑了再打:跑壘員先偷壘,擊球員隨後擊球
(6)觸擊犧牲打:擊球員用觸擊將球擊向1壘或(3壘),擊出地滾球引誘守隊「殺」1壘,擊球員犧牲自己,使同隊進壘或返回本壘得分
(7)1,3跑壘員雙偷壘:製造3壘跑壘員返回本壘得分機會
(1)接球後傳1壘封殺擊跑員
(2)雙殺:接球後傳到壘位封殺跑壘員,隨即傳球到1壘封殺擊跑員造成雙殺。
(3)夾殺:守隊互相配合傳球,截殺在壘間的跑壘員,逼趕跑壘員退回

棒球和手套
原壘並乘機在壘間觸殺之。
(4)防止雙偷壘:由接手指揮行動,由游擊手,2壘手或投手作中間策應攔截接手傳2壘的球,再傳回本壘,截殺3壘跑壘員。如3壘跑壘員不搶回本壘,即由守2壘的隊員接球,截殺1壘跑壘員。
(5)配球:投手針對擊球員不同弱點,投出不同的球,如快速球,變速球,曲線球或下墮球等,使擊球員無法擊中來球,造成出局。
(6)縮小防圈:為了防止擊球員採用犧牲觸擊球戰術,縮短防守距離,明確本壘前各區有人負責截接球,其餘各隊員應移動補位防守。
總之,不論是攻或守均應有統一指揮,統一暗號,平常訓練時反復運用,比賽時才能配合默契,應用自如。
具體的到這里看:http://ke..com/view/48.htm#4

『貳』 鼓號隊的·鼓號隊的訓練

1、持旗:立正,右手虎口握桿,旗桿與地面保持垂直並緊靠身體右側,桿末端在右腳小趾外。
2、扛旗(持旗轉扛旗分解動作):①右手順旗桿上滑至腰間並把旗桿提到體前腰上部;②左手經體前在右手下方20CM處握桿;③左手把桿提起放在右肩上,右手同時順桿下滑至桿末端20CM處,虎口握桿。
扛旗的姿勢:身體成立正姿勢,右手伸直緊帖旗桿,左手握桿手背向上,左臂在胸前與身體平行,旗桿與身體成45度,桿端至地面的延伸點與足尖的距離1米。
扛旗轉持旗(分解動作):①雙手握桿,使桿在右側與身體平行,與地面保持垂直。②左手向下壓桿,右手稍松,保持旗桿垂直向下。使旗桿緊靠身體右側,桿末端在右腳小趾外。③左手離桿,成立正姿勢。
3、撐旗
①持旗轉撐旗(分解動作):第一步,右手順桿向上滑至腰間;第二步,右手握桿上提,左手同時握桿末端20CM處;第三步,右手伸直,斜向前上方,手背向右上,拳頭與眼平行;左手握桿放至腰間,左臂與身體平行,並緊貼;旗桿與身體上部成斜45度,旗桿末端在身體右後側。
復原(分解動作):第一步:雙手把桿移至右前側,使桿與身體平行,與地面保持垂直。第二步:右手握桿下壓,左手同時放鬆,使桿垂直下滑,緊貼身體右側。第三步,左手離桿,成立正持旗姿勢。
②扛旗轉撐旗(分解動作):第一步,左手握桿不動,右手上滑至左手下握桿;第二步,右手握桿不動,左手下握桿末端20CM處;第三步,右手握桿向前推出,左手同時握桿後擺貼腰,置桿身體右側。
復原(分解動作):第一步,雙手握桿執旗移至肩上,成扛旗姿勢;第二步,右手握桿,左手上滑至右手下握桿;第三步,右手下握桿末端20CM處。
4,注意:執旗姿勢要正確;動作要連貫有力,乾脆利落,撐旗時旗桿向前推出,應從右方微繞至前方,力度要適中,避免隊旗纏在桿上。 ⒈立正,身體挺立,兩眼平視前方,雙手五指並攏緊貼身體兩側。
⒉右手經體前上舉到頭頂部,成規范的隊禮姿勢。要求:
①五指並攏斜後向上;
②掌心方向向左成45度;
③右拇指第二關節與頭頂部距離8----10cm(約一拳距離);
④上、下臂夾角為100度;
⑤手肘與右眼角平高。 ⒈指揮語言
①指揮員靜止站立姿勢(簡稱收棒動作)
A稍息(背向分號隊)
B右手自然下垂,虎口握棒球部上端,棒桿緊貼身體右側。
②指揮員准備指揮姿勢(簡稱開棒動作)
A立正
B左手正叉腰,右手同時提棒,球底緊靠腰右前部,兩肘關節外張,棒桿與身體成30度夾角。
③全體隊員聽口令指令動作要領
④立正指令動作要領
⑤准備好指令動作要領
⑥預備指令動作要領
完成准備好動作後,將捧收至額前20cm處,拳心向後,同時右腳向左腳靠攏,左手叉腰。
⑦起指令動作要領
⑧三聲大鼓指令動作要領
⑨停奏指令動作要領
B右手提腕,棒與地面垂直(一拍);
C轉腕使棒沿順時針方向環繞一周 (二拍)
D回復成起棒動作(時值一拍);
E 指揮棒垂直下壓至腰部(一拍)。
⑩起號指令動作要領
B棒垂直下壓至腰間,時值一拍(起號動作一);
C指揮棒沿45度斜上舉,時值一拍(起號動作二);
D指揮棒下壓至腰間,時值一拍(起號動作三);
E用力向前畫弧成起棒動作,時值一拍 (號手吸氣,准備吹奏)。
⑾轉譜提示指令動作要領
B完成該段樂曲後,左手回復叉腰動作。
⑿停止前進指令動作要領
⒀緊急停止指令動作要領
⒉指揮基本手法
下壓(強拍):把指揮棒垂直從上向下壓至腰間,符號表示為 ;↓ ;
上舉(弱拍,:把指揮棒從腰間垂直向上舉,符號表示為 ;↑ ;
3,指揮規律
①樂譜中每-小節的第一拍是強拍,用下壓動作指揮;
③其餘節拍。用橫擺動作指揮。 ⒈姿勢:
號手吹奏時用立姿,身軀端正而不緊張,右手握號身三分之一處,號體平正,號圈向下。
①站立姿勢:
右手伸直持站立;喇叭口向腰部對准髖音,號嘴向外;號身與身體正前方成45度角。
②立定式起號姿勢(起號三步法):
第一步:右手持號平舉至身體右側,迅速向正前方推出,右手平伸,號嘴向上,號圈向內,號身與地面垂直,與身體平行,同時左手正叉腰。
第二步:右手彎曲,手肘向右,小臂與地面成45度,號嘴對准嘴唇中央,號圈向下,喇叭口稍上翹。
第三步:號與上身同時向右轉動45度。
收號三步法:
第一步:回復起號分解動作一;
第二步:向右平擺45度;
第三步:恢復持號姿勢。
開步式起號姿勢(起號三步法):(只能是在立定的情況下用)
第一步:按立定式起號第一步進行,同時右腳順腳尖方向邁出半步,重心落在右腳,左腳跟離地,左腿綳直,身體保持穩定;
第二步、第三步與立定式第二、三步相同。
收號三步法:
第一步、 ;第二步與立定式收號動作第一、二步相同。第三步:回復立定持號姿勢。
注意:
右手持號完成動作過程,要注意轉動手腕關節;起號時,號身稍上翹,勿下垂。
⒉口形
①雙唇成微笑形;
②牙齒在口腔內上下對齊;
③兩嘴角輕向外拉並緊閉,唇中留一小縫;
④號嘴輕放唇中間,上唇約佔2/3,下唇約佔l/3。
注意:
兩唇勿向前厥;上唇勿蓋下唇,下唇勿包上唇;下巴應平,兩腮勿漲鼓;兩嘴角用力一致,勿向一側強拉;號嘴勿重力壓唇。
⒊氣息
初學時應先進行徒手練習:端正站立,兩手叉腰。
①運氣練習
A練習中長跑,然後作擴胸運動;
B嘴角微張,合齒(上下對齊)練習深呼吸。
②吹氣練習:
按吹奏口形將氣緩慢勻速吹出,成一絲氣流。
注意:
吸氣時, ;勿凹腹、 ;勿聳肩;吸氣時,如灌水入壺,先由底部(腹)逐漸上滿(胸);吸氣宜「快」 ;宜「滿」;吹氣宜「緩」 ;宜「勻」,氣流控制柔中帶剛可讓隊員,把手掌放在嘴前,感受吹出的氣為一絲氣流;吹氣如倒水,先上(胸)後下(腹),故胸復位在先,腹復位在後。
⒋吹奏練習
①吹長音
要吸氣認真,吸得滿,吹氣時不要浪費氣流,讓每一分氣流都用在聲音上,長音要吹得直,不要顫抖,保持全身穩定。吹長音要有音頭,即用舌頭將氣流送進號嘴內, ;第一個音發出「吐」,然後平穩將氣流吹出,使聲音保持穩定,到了結尾勿突然收氣。
②吹斷音
斷音是指音與音之間斷開的,而聽起來又象是連接的,似斷非斷,似連非連。吹斷音時嘴形不變,氣息保持勻速外送,舌尖有節奏地拍打內唇。
③吹轉音
轉音是指低、高音的互相轉換。要領是在吹好斷音的基礎上,把兩嘴角稍收緊。手加點力,便可吹出高音;反之,則可吹出低音。
④吹高音
在吹好3音的基礎上,嘴角向外拉緊,手稍用力後壓,收擾下嘴唇,使氣流既強烈又急促地灌進號嘴。這樣,高音5便吹出。
⑤練習吹號曲
A熟記各號曲, ;熟悉吹奏時的吸氣符號 (V)。
B分段練習;將各號曲分成若干段落,練習吹奏,如出旗號曲分成兩段練習,歡迎曲可分四段練習。
C整曲練習:按各號曲的要求練習。 ⒈大鼓手的訓練
①站姿
A立正:
B背鼓:雙鉤形鼓帶左肩右掛;背心形鼓帶掛兩肩 ;身體與鼓保持平穩。
C鼓身緊貼腹部;
D右手持槌,槌頭緊貼褲縫下垂;
E左手握鼓身把手或鼓身上部橫梁,鼓身上部與胸平齊。
②握槌
A右手握槌柄末端;
B槌柄放於掌心,經食指伸出,四指自然握柄,拇指伸直按柄。
③預備擊奏姿勢
A「准備好」姿勢:右手持槌經體前上舉與身體成45度;
B「預備」姿勢:右手持槌向右擺45度。
④擊奏基本動作:
A上擊:右手持槌從右上方沿45度畫弧向內轉腕敲擊鼓面中下部;
B下擊:右手持槌自右下方沿45度畫弧,向外轉腕敲擊鼓面中下部;
C上擺:右手持槌從下往上擊後,利用小鼓「滾奏」(××××)一拍的時值,用右臂帶動手腕使鼓槌沿45度畫弧成預備姿勢;
D下擺:右手持槌從上往下擊後,利用「滾奏」一拍的時值,用右臂帶動手腕,鼓槌沿45度向下畫弧至體側。
⑤擊奏符號
下擊 ;上擊 ;下擺 上擺
⒉小鼓手的訓練
①站姿
A立正
B背鼓:鼓帶左肩右掛;
C鼓身緊貼腹部;
D鼓面斜向右上方(垂直鼓面中點線與身體夾角45度);
E雙手各持棒自然下垂,左捧尖向上,右棒尖向下。
②持棒
右手動作:
握鼓槌末端三分之一處;握棒時掌心向下,掌背向上;用拇指和食指第二關節夾緊鼓棒,其餘三指輕觸鼓棒。左手動作:握鼓棒末端三分之一處;握棒時掌心向上,掌背向下;五指微屈,置鼓棒於虎口和無名指第一關節上,用拇指把棒夾緊。
③擊奏位置
右棒尖擊在鼓面後半部左棒尖擊在鼓面前半部
④手位
擊鼓時,右臂彎曲90度,上臂不動,下臂上提,高於鼓面約10cm,用手腕控制鼓棒擊奏。擊鼓時,左手肘略向外彎曲,下臂上提,高於鼓面約10 c m,用手腕控制鼓棒擊奏。
⑤預備擊奏姿勢(三聲大鼓及休止動作)
A右手持棒成45度斜上舉,棒與手臂成一直線(時值一拍);
B左手上提成擊奏姿勢(時值一拍);
C右手下收成擊奏姿勢(時值一拍);
D休止動作:右手持棒上提橫放於離鼻尖20 c m處。
⑥擊奏規律
A與大鼓齊擊時,一律用右手;
B小鼓單獨擊奏時,一律採用右左手輪擊;
C擊奏手法符號:右手用「0」,左手用「十」表示。
例[ ;X X X ;X X XX X XX X X XXX XX X
00十00十00十0十0十00十00
注意:手腕靈活自然,左手擊鼓要略加力度;每打完一次要離開鼓面;注意看指揮,把握節奏,勿時快時慢。
鑔手的訓練
⒈持鑔
用紅綢布穿過鑔心小孔,在內側打個結。持鑔時,用紅綢繞中指一圈,各手指自然捏住鑔中間凸出部位。
⒉姿勢
身體保持立正,左右手各持一片鑔,垂直放在大腿兩側,鐐心緊貼褲縫。
⒊「預備」(三聲大鼓及休止動作)
A、右手拿鑔斜上舉45度,使鑔心向左(第一聲大鼓);
B、右手向左下方,左手向右上方鑔心相對在胸前交錯(第二聲大鼓);
C、雙手彎曲,鑔心相距10cm,放在第三顆鈕扣前20cm處(第三聲大鼓);
D、休止動作與A同。
⒋基本手法
①擦:擦心上下相對成45度交錯擦擊,雙手與肩同寬;
②合:擦心左右相對,輕輕一合;
③揮:兩擦擦擊後,雙手握擦沿45度繼續揮出成一直線。左揮手時左手向上,鑔心向右上,右手向下,鑔心向左下,右揮手時則動作相反。
④煞:演奏結束時,鑔心同時按於髖關節自然下滑。
⒌演奏符號
左鑔擊 右鑔擊 ;左揮手 右揮手:/ 左擺手/ ;合擊 ;煞音
⒍演奏示範(附譜)
注意:
演奏兩個八分音符時以較小的動作幅度,左右手
迅速翻轉,連續兩次擦擊;
當演奏 XXXX時,大鑔保持上一拍打完的姿勢,
小鑔在第三顆鈕扣前20cm,把鑔輕輕一合。

『叄』 架子鼓手棒怎麼搖的

爵士鼓的學習與基本方法介紹(上)
爵士鼓可以將現場氣氛帶到昂揚的境界,也可以表現出平靜安詳的情境,在福音音樂里爵士鼓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爵士鼓難度相當高,因為需要4肢分離,猶如4個人同時打4個樂器,何況一般教會中業余鼓手占絕大多數,其練習的時間一定是不足以與職業鼓手相比。所以學習爵士鼓最重要的課題是如何挑出適當合用的章節練習,然後馬上可以派上用場,簡而言之就是說如何當自己的老師,學習如何 ~自我教育~ 才行。
1.握棒方式:
1.手的動作從握棒開始,不正確的握棒方法通常是使得日後進步困難的主要原因。但是握棒法依需要而有多種握法,不可局限1~2種握棒方法。
2.主要分為傳統式、對稱式...等握法,兩者差別只在左手的不同。傳統握法以左手拇指與食指之間(虎口處)輕輕夾住鼓棒上下揮動。對稱握法左右手同樣之握法,雙手鼓棒成八字型,手背向上角度不一定,以右手為例,敲擊Hi-Hat 或 Ride Cymbal 時右手背向上的角度角度就是不一。以左手來說,敲擊小鼓或落地鼓時左手背向上的角度也不一樣。
3.拉丁音樂為求敏銳音色,常用13 吋短拉丁鼓棒,此時鼓棒尾端握手心,以雙手拇指、食指、中指敲擊。
4.剛開始握棒以輕松為原則,切勿用力緊捏,造成肌腱傷害不說,此外還有腕力使用不當,造成Tom Tom過門鼓點混濁,Hi-Hat 打點不清脆之缺點。 5.握棒的方式非常多樣,有時依需要可能一手握2支鼓棒,所以沒有那一種握法是絕對正確的。
6.握棒的長短依需要也有多種,不過握在鼓棒尾端1/3處為多。想增加力道者可以握最尾端。
7.要是鼓棒槌頭有破損而仍然打鼓的話,很容易造成鼓皮凹痕,打出的鼓聲也不好聽,鼓棒是消耗品,該換時千萬不要吝惜。
8.鼓棒槌頭要是有黑色污垢時,打小鼓時很容易將黑色污垢沾粘在小鼓的霧面鼓皮,如此當您想用鼓刷奏時,很難演奏完美的沙沙音效。2.鼓棒種類: Top鼓棒的種類有各式各樣,以教會爵士鼓手常用的鼓棒來說:
1.鼓刷(Brush)俗稱鼓掃把:有金屬及塑料材質刷毛之分,打擊之音色細膩柔和,用在音量需求小之地方如柔和的樂曲、空間狹小、傳統詩班教會。
2.束棒(Rute):以細竹木條捆札而成,其打擊音色有沙沙聲,音質與音量介於鼓刷和一般鼓棒之間。
3.一般鼓棒(Sticks):外形有粗細輕重之分,一般來說重鼓點用較重的鼓棒,可是輪鼓卻比較吃力。
4.棉槌(Mallets):鼓棒前端為棉或橡膠製品,打擊音色有低沈穩重庄嚴感,所以打擊落地鼓(Floor Tom)有定音鼓的味道。如果用在輪鈸,會產生輕柔綿密的共鳴延音效果,可以營造出柔美天堂境地的效果。
5.拉丁鼓棒(Latin Sticks):鼓棒前後端粗細一致,長度有13 吋、15 吋與16 吋3種,打擊牛鈴(Cowbells)、天巴鼓(Timbales)等等節奏音效,有熱情喜樂的感覺。
3.打擊姿勢:
一位鼓手的打鼓姿態,大概就能顯露出來他打擊的水平如何。怎麼說呢:
1.上半身不正,左右肩不平衡。
2.鼓椅高度不適當,造成左右腳施力點不佳,鼓點強弱不平均,Hi-Hat 開閉時間抓不到。
3.手臂僵硬,無法隨音樂律動擺盪。動作生硬無彈性,容易腰酸背痛,無法長時間演奏。4.只用臂力打鼓,腕力不太會用,造成過門鼓點混濁(尤其是鼓皮較松軟的落地Tom Tom), Hi-Hat 打點不清
脆之缺點。
4.基礎練習一:往下紮根,向上結果。(賽37:31) Top
1.基本手法是日後非常重要的關鍵,如果忽略此練習,很多節奏不容易練好
鼓的音量最大,Tom-Tom的聲音聽不清楚,Solo的困難度就更高了。不管學打擊過多久,基礎練習永遠不能停,此外手鼓的基礎練習也是如此。
2.如果您想鼓藝精進,或是想以鼓為業,國際鼓手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udimental Drummers)於1933年所發表基礎打擊的26式練習(The 26 rudiments),就是最基本的課程。如果要涵蓋交響樂與軍樂的小鼓技巧,那麼國際鼓手協會於2000年所發表打擊40式練習(The 40 rudiments),就是非練不可的絕技啰。
5.基礎練習二:輪鼓(Roll)又稱碎鼓或滾擊或連擊
基本練習的項目非常多,但是輪鼓在過門與節奏(特別是Swing、Samba、Fusion)用到的地方很多,而在古典或現代樂團及音樂打擊科系的術科考試,輪鼓是必考的科目。輪鼓聽似簡單但是輪鼓的技巧也很容易反映出打者程度水平,可見輪鼓對鼓手來說是很重要的一環。
通常在輪鼓有兩個分類:
(1)開放式輪鼓(Open Roll):單手一次打一個點或一次打兩個點,讓左右手輪流循環敲擊。
(2)彈跳式輪鼓(Close or Press Roll):利用鼓面的彈性,手指下壓自由彈跳,讓鼓面發出短促的延續音。
輪鼓的基礎練習過程要由慢到快到慢循環練習,並要能隨心所欲控制鼓聲強弱,利用(一)手指彈或甩(二)手腕之曲與伸(三)手肘提放(四)手臂隨棒自由揮動搖擺,形成一個美觀天成的打擊動作。
6.節奏練習:如果您略過基本手法練習,直接進入節奏課程的話,那麼您未來的學習會很辛苦。以打節奏來說,練好一個節奏要花比別人多的時間,而且打出來的節奏不一定悅耳。記得20多年前學鼓的時候,老師在打擊板上教基礎練習就教2個月共8節課,其間連真鼓都沒摸到。而且只教了右手開始的部分(左手開始的練習沒教),想到當時雖然抱怨連連,但是如今卻心存感激,因為基礎都在那時候。
7.何謂過門:
所謂過門(Fill in)就是演唱者或演奏者在歌曲進行到一個段落空間,或想喘口氣時,由鼓手過門來裝飾這些空間。過門內容的拿捏很重要,過與不及都會破壞歌曲整體性,而這就得依靠鼓手的創意來設計樂句結構,配合經驗與練習來累積。
8.過門方式:過門的種類有各式各樣,譬如說節奏過門、Hi-Hat 過門、銅鈸過門、休止符過門、Tom-Tom 過門、特殊音效過門.....等等。過門的樂句結構要能唱出來並且分出來某些節奏有特定的過門方式,鼓的移動要看得准,所謂眼到、口到、手到。過門空間的處理很重要,製造詭異的空間伏筆比較有新鮮感,有時讓會眾容易猜出、容易哼唱出來的過門有親切感,有時一首曲子由簡單到復雜的過門有層次感等不勝枚舉,那要如何拿捏啊? 採用他人的批評與經驗加練習來累積就對了。
9.曲子開頭:如果沒有指揮,曲子的開頭可能混亂不齊,下列提供幾種參考:
1.看牧師或主領的手勢。
2.由司琴以點頭或眼色指示。
3.由鼓手以敲擊鼓棒或Hi-Hat 讀數進入,稱為 Sign 或 Count off ,至於要敲幾下,而這就得依曲子由第幾拍出來決定。舉例來說曲子由第4拍入,Sign 次數就是3次,曲子由第2拍入,Sign 次數就是5次,Sign 次數最少2次,最多5次。
10.曲子結尾(Ending):以下是幾種常用的結尾方式:
1.同時停下來以休止符結尾。
2.漸慢(Rit) 以輪鈸結尾。
3.裝飾音過門結尾。
4.聲音漸小(Fade out)以息音結尾。
5.自由(Adlib)過門結尾。
11.節拍器的重要:
當樂團在練習中有時會感覺某位樂手的拍子不穩,有時候是此樂手對曲子不熟悉,有時候是天生節奏感稍微不足,而這個問題卻常發生在鼓手本身。尤其是初學的鼓手經驗不足,容易緊張,加上與樂團之間的默契還不夠,比較容易拍子不穩。但是基礎練習與節奏練習時,搭配使用節拍器訓練可以彌補此缺點,加油!!!。另外如果會眾唱詩歌時拍手拍在2、4拍(小鼓聲)的話,也可增加拍子的穩定度。
12.純熟度:怎樣判斷自己所練的內容,熟練度到足可與其它團員配搭?
1.所練習的節奏(Groove)、過門(Fill in)之速度可輕易由快到慢,慢到快,快到慢。
2.所練的內容自己是否可輕易一邊唱拍一邊打鼓。
3.如果歌曲需搭配要2種節奏,在練習的時候可否輕易地每一小節交互變換節奏
4.唱拍方式:4拍子可唱成 1拍 2拍3拍4拍、1又 2又 3又 4又、1& 2& 3& 4&或1e&a 2e&a 3e&a、
3拍子可唱成 1 Ti Ta、2 Ti Ta、3 Ti Ta或 1又 2又 3又。
PS.以CD音效配合練習的時候,如果沒問題,並不表示熟練度足可與其它團員配搭。
希望能解決您的問題。

『肆』 如何挑選指揮棒

指揮棒要根據個人來選擇.指揮棒大概與你的上手臂長度差不多就行了,或者短一點長一點,沒有關系,加減一小節手指的長度就可以了.我建議你選雅馬哈的.

不用多少啊,提醒一下,買那種帶套子的(附帶),減少磨損。

要是真要好的,國內比較難。專業指揮一般都是從國外訂的,各地音樂學院應該都有的賣,如果那些你看不上,那就只好從國外訂了。

指揮棒最理想者的條件為:木質、質輕、有一定的韌性、棒體直且被塗成白色等。

一般來講,製作指揮棒有比較嚴格的條件要求,市面上出售的大多是棗木和烏木的,作工很不講究,有很多棒體和手柄只需少許力量就能脫離,選購時應注意。

就長度來看,短棒多為30——35cm,一般來講,短棒多用於指揮合唱和編制不太大的音樂作品,當然也不絕對,也有很多人用它指揮編制相當大甚至超大型的作品,如卡拉揚等,只是從常規來講,長棒指揮大型作品更便於提示後排的樂手。長棒的尺寸較多,一般都大於40cm,更長者如伯恩斯坦、賴納等已屬鮮見。

指揮棒的款式相當多,特別是手柄的形狀,可謂多姿多彩,常見的有圓柱狀(較老)、球狀、水滴狀、葫蘆狀、橄欖狀等,有的甚至沒有手柄,後邊這一種操縱起來不太容易但絕對靈活,如果掌握得好,技巧較其它類型更為華麗、更為繁多,但除了對前臂和手腕的力度要求之外,手指的發力也更為苛刻,因此較難掌握。

棒體直徑和重心的位置是鑒定指揮棒質量的重要指標,一般來講,從手柄處馬上細下來並均勻縮小直徑至棒尖的為好,但不能太細,否則強度沒有保障,棒的質地也不能太過偏,太硬不便於打拍子,也會增加手腕的負荷,而且易折;太軟在揮舞時容易形成光影,影響樂手接受准確的節拍。

棒的重心一般是在手柄的最細處,現在有很多款式已不遵循此規則,這樣的重心位置便於操縱而且可以省去很多力氣,因為重心位置恰位於手指邊沿,杠桿原理可得到更好的應用。

有的人在指揮時根據自己的習慣把重心加以變換,特別是大師們,幾乎一人一個樣兒,如伯恩斯坦的就在棒體的十分之一處。大師們的指揮棒多是定製的,紐約愛樂樂團有一位樂手以製作指揮棒技術精良、工藝精美聞名,很多大師的指揮棒都經他之手特別加工製作,想來費用不菲。

選購指揮棒還有一點不要忽視,就是個人的手型和握棒方式。如果手較小,最好不要選圓柱狀和球狀手柄的,否則揮動起來很費力,最好選葫蘆狀和橄欖狀手柄。一般地,在其它條件俱佳的情況下,手柄相對較小、棒體相對較長者更容易操縱,指揮起來造型感也較強,握棒方式也更靈活多樣。

棒體的顏色以白色為佳,樂手們可以看得更清楚。

如果就是打寫意化的拍子,在指揮棒的選擇上不必太較真兒,如果想深層訓練,就絕對要認真對待、精挑細選,而且一旦找到合適的握棒方式和類型,最好不要換其它類型的棒,一定要換也要換手柄尺寸相仿或略小者,如換了較大者會顯得動作遲滯生硬,相當別扭,這是手腕不能適應變化以後的重量和重心所至。

如果您是初學者,還是向您推薦葫蘆狀或水滴狀手柄的指揮棒,這樣便於掌握,如果用這種類型的指揮棒能把《威廉·退爾》序曲、《加亞涅》之馬刀舞曲、《塞維利亞的理發師》序曲等每一點節拍都表達得清清楚楚,那麼手臂、手腕和手指的基本功就相當堅實了,用一般的指揮法也不在話下,而且能培養出相當美妙的握棒手型和形體造型。

最後一點,指揮棒的好壞並不能決定它下面流出的音樂一定如何如何,勤學苦練才是首要的,如果這時還有一根得心應手的指揮棒,才是如虎添翼吶!

『伍』 魔卡少女櫻中的拉拉隊指揮棒怎麼丟

注意是左手

食指大拇指還有中指來轉

轉3次然後劃到手裡握緊一頭(指揮棒是雙頭的)然後往天上丟一定要接住哦不然你就像小櫻一樣要被砸腦袋了

貌似是那張輪庫洛牌里有的……

『陸』 棒球知識

起源與發展
棒球(Baseball)是一種以棒打小球為主要特點的一項集體性球類運動。
現代棒球活動的起源,傳說不一。英國人認為是從流行於加拿大的"繞圈球"演變而來。美國人則認為是由A.道布爾戴於1938年始創於紐約州的庫珀斯教。1845年美國的A.J.卡特賴特組織棒球隊並制定了最早的規則,規定了至今仍沿用的場地圖形和尺寸。1860年美國開始出現職業棒球運動員;1871美國成立"全國職業棒球運動員組織";1876年該組織改名為"全國棒球聯合會";1881年成立另一個全國性的職業棒球組織,即後來的"全美職業棒球聯合會".1884年,首次舉行這兩個組織間的冠軍賽,即"世界棒球冠軍?quot;,此後每年一次,延續至今。1910年,美國總統W.H.塔夫脫正式批准棒球為美國的"�?quot;。1978年5月20?在希臘雅典召開的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全體會議上,通過棒球為奧林匹克運動會正式比賽項目。
1873年,棒球從美國傳到日本,日本職業棒球隊創始於1934年,棒球運動逐漸成為日本人民喜愛的體育項目。
1938年,在英國倫敦進行首次業余世界錦標賽,此後歷屆錦標賽多在中南美舉行。1969---1973年古巴連獲5屆冠軍。1980年在日本舉行的第26屆世界業余棒球錦標賽,有歐,亞,中美北美各洲通過預賽產生的10個國家,加上上屆冠軍古巴和東道主日本,共12個國家參加,古巴隊繼1976,1978年之後,又蟬聯冠軍。
棒球運動在歐洲,已有26個國家開展。"歐洲業余棒球聯合會"的成員有義大利等11國。根據該聯合會1978年的統計,參加棒球比賽的運動員約5萬人,球場326個,並舉辦了"地中海杯","世界棒球錦標賽"等國際比賽活動.
目前,棒球最普及的是美國,日本。此外中國台北,韓國,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和拉丁美洲也極為風行。
棒球在中國
中國人打棒球的最早記載,為中國工程師詹天佑在美國耶魯大學留學時(1877-1881)組織"中華棒球隊",以後從美國,日本歸國的華僑及留學生把棒球帶回祖國.
1895年在北京匯文書院成立棒球隊。1907年,北京匯文書院對通州協和書院進行比賽。這是中國最早的一次棒球比賽。1913年開始由中,日,菲3國發起的"遠東運動會",歷屆都有棒球比賽,中國曾多次派代表隊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全國運動會也有棒球比賽,參加者多為學生。抗日戰爭期間,八路軍在陝北,晉察冀等抗日根據地曾開展棒球運動。
1952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屆全軍運動會中有棒球比賽的項目。1959年,第一屆全運會上,棒球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有23個省,市隊參加,北京隊獲得冠軍。1975年,第三屆全運會上,棒球比賽分別在旅大和北京舉行預賽和決賽,第一名為天津隊。1979年第四屆全運會上,有14個省, 市隊參加棒球比賽,冠軍為北京隊。1975年9月日本愛知大學棒球隊來中國訪問比賽,中國開始了棒球的國際交往。1976年8月,日本法政大學棒球隊來訪。1979年中國棒壘球協會成立,各省, 市也陸續成立分會。1980年1月美國業余棒球協會派全美奧運會棒球代表隊總教練B.阿斯博士來中國講學.
1. 棒球比賽
棒球比賽的球場呈直角扇形,有四個壘位,分兩隊比賽,每隊9人,兩隊輪流攻守。攻隊隊員在本壘依次用棒擊守隊投手投來的球,並乘機跑壘,能依次踏過1,2,3壘並安全回到本壘者得一分。守隊截接攻隊擊出之球後可以持續碰觸攻隊跑壘員或持球踏壘以"封殺"跑壘員。攻隊3人被"殺"出局時,雙方即互換攻守。兩隊各攻守一次為一局,正式比賽為9局,以得分多者獲勝。守隊隊員按其防守位置及職責規定名稱如下:投手,接手,1壘手,2壘手,3壘手,游擊手,左外場手,中外場手,右外場手。攻隊入場擊球的隊員叫擊球員。合法擊出界內球時,該擊球員應即跑壘,稱為擊跑員。 擊跑員安全進入1壘後,即稱為跑壘員.
正式比賽需4名裁判員,1人為主裁判(又成為司球裁判),其餘3人為司壘裁判。主裁判位於本壘及接手身後,主要職責為宣判投手的"好"或"壞"球;宣布擊球員的"擊"和"球"數;判定攻方是得分抑或出局;判定"界內球","界外?quot;或"擦球棒";處理,宣判雙方違反規則的行動;宣布比賽結果。司壘裁判負責1,2,3壘位附近的裁判工作;宣判跑壘員是安全還是出局;是否有阻擋,妨礙對方或其他犯規行為;處理踏漏壘及其他問題,並協助主裁判執行規則,使比賽順利進行。此外,還有2-3名記錄員負責記錄和技術統計。也有的正式比賽再增加2名外場司線裁判員,其職責為判定落在外場遠處的球是界內還是界外球,外場手是否合法接殺,是否擊出本壘打等。
2. 基本技術
棒球基本技術由接球,傳球,擊球和跑壘。
1) 接球 用雙手到位接球,雙眼注視來球,接球時雙手應有後挫緩沖動作,以避免碰撞反彈出手。
2) 傳球 要用食指,中指及拇指持球。傳球和投球一樣,前腳要指向目標,傳出時注意甩腕,投傳後要把前送和跟進動作做完。傳球姿勢有3種,即肩上傳球,肩側傳球,肩下或低手傳球。
3) 擊球 有3中方法;揮棒擊,執棒觸擊,執棒推擊。揮擊時,雙手靠攏,前肘離身,小臂拉平,後肘不宜過於貼身,雙足稍分立,揮棒時前腳伸踏不要過大,以免影響揮棒的准確性,甚至妨礙下一步的起跑。揮棒力量主要靠後蹬,轉體,拉臂,甩腕。力量大的多用直臂揮擊姿勢,爭取打出"本壘打"。另一種為了安全上壘,採用轉體甩腕,雙臂稍曲的動作,做到下棒快,棒軌短,打出迅猛而平直的安打球。觸擊法是雙手輕執棒,平放身前,棒頭稍高,待球碰簟2宦芻踴骰虼セ鰨�家�⒁饌妒值畝�骷襖辭虻穆廢擼�員悴扇∠嚶Φ幕髑蚨�鰲?BR>4) 跑壘 擊球後要利用揮棒的力量迅速邁出第一步,沿跑壘線沖向1壘。安全到達1壘後可以沖過壘位,但應立即返回。有可能更進一壘時,應按照跑壘指導員的手勢,及早作好拐小彎的動作,用左腳踏觸1壘壘包內側後,奔向2壘。滑壘是為了避免守方的觸殺,避免沖撞守隊隊員。滑壘共有4種姿勢:單腳沖前坐勢滑進;雙腳沖前,單腳鉤壘;雙腳沖前從壘側滑過後,翻身用手抓壘;雙手沖前,用腹部滑進觸壘。在滑壘中,雙方均應注意避免互相沖撞和釘鞋傷人。
3. 攻防技術
進攻技術 一般是按照全隊所規定的戰術及教練臨場發的戰術暗號進行,常用的進攻戰術有:
1) 等一個球戰術,即投手投來的第一個球,不擊,以觀察投手的動作及實力
2) 積極迎擊第一個球,以達到攻其不備的目的
3) 擊出高遠球准備犧牲自己促使同隊進壘得分。
4) 打了就跑戰術,即把球擊到1壘跑壘員身後的空隙地帶,使其他跑壘員安全進到2壘或搶到3壘,破壞對方企圖製造雙殺的機會
5) 跑了再打戰術,即跑壘員先偷壘,擊球員隨後擊球
6) 觸擊犧牲打,擊球員用觸擊將球擊向1壘或(3壘),擊出地滾球引誘守隊"殺"1壘,擊球員犧牲自己,使同隊進壘或返回本壘得分
7) 1,3跑壘員雙偷壘戰術,製造3壘 跑壘員返回本壘得分機會
防守戰術 須全隊密切配合,及時移動補位和進行掩護,以防止攻隊進壘或得分,常用的戰術有:
1) 接球後傳1壘封殺擊跑員
2) 雙殺戰術 接球後傳到最近壘位封殺跑壘員,隨即傳球到1壘封殺擊跑員造成雙殺
3) 夾殺戰術 守隊互相配合傳球,截殺在壘間的跑壘員,逼趕跑壘員退回原壘並乘機在壘間觸殺之
4) 防止雙偷壘戰術 由接手指揮行動,由游擊手,2壘手或投手作中間策應攔截接手傳2壘的球,再傳回本壘,截殺3壘跑壘員。如3壘跑壘員不搶回本壘,即由守2壘的隊員接球,截殺1壘跑壘員
5) 變幻投球戰術 投手針對擊球員不同弱點,投出不同的球,如快速球,變速球,曲線球或下墮球等,使擊球員無法擊中來球,造成出局
6) 縮小防圈戰術,為了防止擊球員採用犧牲觸擊球戰術,縮短防守距離,明確本壘前各區有人負責截接球,其餘各隊員應移動補位防守
總之,不論是攻或守均應有統一指揮,統一暗號,平常訓練時反復運用,比賽時才能配合默契,應用自如。
4.場地與用具
地面應平整。跑壘路線上的土質要松軟。一般國際比賽場地要求內場整個場地呈龜背形,最高點為投手區,跑壘路線、投手區及各壘位周圍是土場地,內場其餘地方及外場區應為草坪。比賽場地的內場與地面平,只是投手區為直徑5.49的圓圈土坡,投手板高出地面25厘米。投手板用木或橡膠製成,應固定在地上。擊球員區及接手區為限制擊球員及接手的合法活動范圍。本壘板用橡膠、軟塑料和木板製成。要求固定在地上與地面平。1.2.3壘壘包為(38.10)厘米見方,用帆布縫制,內裝棕、毛等軟物,應按規定固定在場上。球棒用木或鋁制,球用明線縫球皮。防守隊員均應戴手套。接手及1壘手可戴連指手套。接手要有面罩、護胸、護腿等護具。擊球員要戴護帽。球鞋用皮革制,前後掌各有扁形釘3枚。
5.棒球規則
關於投球的規定 投手可以採用正面投球和側身投球兩種姿勢。投球前均須用腳踏觸投手板。正面投球只許向擊球員投出。投球動作開始後,動作必須連續,不得中斷。側身投球可以向有跑壘員的壘位傳牽制球,但投球動作開始後,只許投向擊球員。投球前必須保持靜止持球在身前的姿勢至少1秒鍾。違反投球規則的投球叫"不合法投球",判投手一個"壞球";壘上有跑壘員時,叫"投手犯規",跑壘員得安全進1個壘。
關於擊球和跑壘的規定 攻隊必須按"擊球次序"名單依此入場擊球。擊球時不得越出擊球區;擊出騰空球被守隊合法接住,擊球員出局;擊球員可以用棒揮擊、推擊或觸擊。擊出界內球後,擊球員即應跑壘;投手累計3個"好球"(在本壘寬度上空以內,高度在擊球員膝上、腋下之間)擊球員三擊不中出局。如投4個"壞球"或投球擊中擊球員時,擊球員安全進1壘。擊球員擊球落入界內時,即成擊跑員,應向1壘跑進。到達1壘時未被防守隊員封殺或觸殺,為安全到壘,此時即成為跑壘員。跑壘員必須按1.2.3及本壘順序跑壘。不得反向跑壘,不得有意妨礙守隊接球,否則判出局。跑壘員可以偷壘,但有被"殺"出局的可能。跑進時可以沖跑或滑壘,但必須沿跑壘線范圍內跑進。擊球員擊出界內騰空球時,跑壘員應觸踏壘包,待球接觸守隊隊員後,方可離壘。合法跑壘並觸踏過1.2.3壘到銼糾菔保�?分。擊出合法騰空球超出外場規定界限時,為"本壘打"。擊球員安全得1分。但擊球員仍需按規定路線踏觸3個壘再回到本壘,才算合法得分。
關於防守截殺規定
1) 封殺跑壘員,當擊球員成為擊跑員時,其他跑壘員被迫放棄原壘向前跑進,守壘員只要接球用腳觸壘即可封殺跑壘員出局。
2) 防守隊員持球觸殺離壘或跑進中的跑壘員,判跑壘員出局。

『柒』 樂隊指揮只是揮揮指揮棒那麼簡單嗎

●你,能不能輕一點
所以,想做一個合格的指揮需要極其優秀的專業素養。
就比如中國音樂的最高學府——中央音樂學院在培養指揮系學生的時候,會採用單獨教學的特殊待遇,他們的課程范圍更是令人發指(總譜讀法、高級視唱練耳、雙鋼琴交響樂演奏、合唱、樂隊訓練學、和聲、復調、作品分析、配器、現代作品分析等)。
只有等你有了極佳的聽覺、樂感、節奏感,可以演奏包括鋼琴在內的幾種樂器,通曉全面的音樂知識後,才可以「隨意」地揮起木質指揮棒來指揮整個樂隊。

『捌』 交響樂的指揮萬一在演出過程中不小心把指揮棒甩出去了怎麼辦

真出現這種情況,就可以徒手指揮。另外指揮棒的結構是一個圓球或葫蘆形的形狀在底部,上面才是細棒,底部握在手心,這種形狀與握棒方式很難甩出去。真正的指揮棒不便宜,好的材質為象牙材質。能甩出去的都是群眾歌詠比賽中拿身邊的毛衣針或木棒代替的,咱們普通人從電視里看到的樂團指揮棒只是棒的部分,沒看到在手心裡還有一個粗軸或圓球。

『玖』 少先隊儀仗隊 出旗曲的指揮棒怎樣訓練

甩多了 抖多了 就找得到感覺了。

閱讀全文

與甩指揮棒訓練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容器的容量大小識別方法有哪些 瀏覽:352
大面積白癜風的最佳治療方法 瀏覽:790
戴爾電腦的使用方法 瀏覽:464
跳繩中學生訓練方法 瀏覽:541
oppoa9手機震動關閉方法 瀏覽:891
研究作者生平算什麼研究方法 瀏覽:220
防火牆的自定義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
心律規整測量方法計算題 瀏覽:753
快速治痛風最好的方法 瀏覽:441
櫥櫃平台計算方法 瀏覽:780
乾隆黃地粉彩真偽鑒別方法 瀏覽:420
非常簡單的櫃子方法 瀏覽:146
排污泵安裝方法 瀏覽:418
推薦教學方法考點 瀏覽:769
生完孩子磨牙的原因和解決方法 瀏覽:402
頸腰按摩器使用方法 瀏覽:219
一筆畫月季花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338
雨井與管道連接方法 瀏覽:682
a2圖紙折疊方法視頻 瀏覽:714
用手機鍛煉的方法 瀏覽: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