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商業可行性研究方法

商業可行性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2-05-06 00:54:27

1. 廣場商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怎麼

第一章 項目總論

總論作為可行性研究報告的首章,要綜合敘述研究報告中各章節的主要問題和研究結論,並對項目的可行與否提出最終建議,為可行性研究的審批提供方便。總論章可根據項目的具體條件,參照下列內容編寫。

§1.1 項目背景

§1.1.1 項目名稱

企業或工程的全稱,應和項目建議書所列的名稱一致。

§1.1.2 項目承辦單位

承辦單位系指負責項目籌建工作的單位(或稱建設單位),應註明單位的全稱和總負責人。

§1.1.3 項目主管部門

註明項目所屬的主管部門。或所屬集團、公司的名稱。中外合資項目應註明投資各方所屬部門。集團或公司的名稱、地址及法人代表的姓名、國籍。

§1.1.4 項目擬建地區、地點

§1.1.5 承擔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單位和法人代表

如由若干單位協作承擔項目可行性研究工作,應註明各單位的名稱及其負責的工程名稱、總負責單位和負責人。如與國外咨詢機構合作進行可行性研究的項目,則應將承擔研究工作的中外各方的單位名稱、法人代表以及所承擔的工程、分工和協作關系等,分別說明。

§1.1.6 研究工作依據

在可行性研究中作為依據的法規、文件、資料、要列出名稱、來源、發布日期。並將其中必要的部分全文附後,作為可行性研究報告的附件,這些法規、文件、資料大致可分為四個部分:

(1)項目主管部門對項目的建設要求所下達的指令性文件;對項目承辦單位或可行性研究單位的請示報告的批復文件。

(2)可行性研究開始前已經形成的工作成果及文件。

(3)國家和擬建地區的工業建設政策、法令和法規。

(4)根據項目需要進行調查和收集的設計基礎資料。

§1.1.7研究工作概況

(1)項目建設的必要性。簡要說明項目在行業中的地位,該項目是否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技術政策、生產力布局要求;項目擬建的理由與重要性。

(2)項目發展及可行性研究工作概念。敘述項目的提出及可行性研究工作的進展概況,其中包括技術方案的優選原則、廠址選擇原則及成果、環境影響報告的撰寫情況、涉外工作的准備及進展情況等等,要求逐一簡要說明。

§1.2 可行性研究結論

在可行性研究中,對項目的產品銷售、原料供應、生產規模、廠址技術方案、資金總額及籌措、項目的財務效益與國民經濟、社會效益等重大問題,都應得出明確的結論,本節需將對有關章節的研究結論作簡要敘述,並提出最終結論。

§1.2.1 市場預測和項目規模

(1)市場需求量簡要分析。
(2)計劃銷售量、銷售方向。
(3)產品定價及銷售收入預測。
(4)項目擬建規模(包括分期建設規模)。
(5)主要產品及副產品品種和產量。

§1.2.2 原材料、燃料和動力供應

(1)項目投產後需用的主要原料、燃料、主要輔助材料以及動力數量、規格、質量和來源。

(2)需用的主要工業產品和半成品的名稱、規格、需用量及來源等。
(3)進口原料、工業品的名稱、規格、年用量、來源及必要性。

§1.2.3 廠址

地理位置、佔地面積及必要性
水源及取水條件。
廢水、廢渣排放堆置條件。
§1.2.4 項目工程技術方案

(1)項目范圍,即主要的生產設施、輔助設施、公用工程、生活設施內容。

(2)採用的生產方法、工藝技術。

(3)主要設備的來源,如需向國外引進,則簡要說明引進的國別、技術特點、型號等。

§1.2.5 環境保護

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是否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准。
主要治理設施及投資。
§1.2.6 工廠組織及勞動定員

工廠組織形式和勞動制度。
全廠總定員及各類人員需要量。
勞動力來源。
§1.2.7 項目建設進度

§1.2.8 投資估算和資金籌措

(1)項目所需總投資額。分別說明項目所需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包括投資方向調節稅、建設期利息)、流動資金總額,並按人民幣、外幣分別列出。

(2)資金來源。貸款額、貸款利率、償還條件。合資項目要分別列出中、外各方投資額、投資方式和投資方向。

§1.2.9 項目財務和經濟評論

(1)項目總成本、單位成本。
(2)項目總收入,包括銷售收入和其它收入。
(3)財務內部收益率、財務凈現值、投資回收期、貸款償還期、盈虧平衡點等指標計算結果。
(4)經濟內部收益率,經濟凈現值、經濟換匯(節匯)成本等指標計算結果。

§1.2.10項目綜合評價結論

§1.3 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表

在總論章中,可將研究報告各章節中的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匯總,列出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表,使審批和決策者對項目全貌有一個綜合了解。

主要技術指標表根據項目有所不同,一般包括:生產規模、全年生產數、全廠總定員,主要原材料、燃料、動力年用量及消耗定額、全廠綜合能耗及單位產品綜合能耗,全廠佔地面積、全員勞動生產率,年總成本、單位產品成本、年總產值、年利稅總額、財務內部收益率,借款償還期,經濟內部收益率,投資回收期等。

§1.4 存在問題及建議

對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項目的主要問題進行說明並提出解決的建議。

第二章 項目背景和發展概況

這一部分主要應說明項目的發起過程、提出的理由、前期工作的發展過程、投資者的意向、投資的必要性等可行性研究的工作基礎。為此,需將項目的提出背景與發展概況作系統地敘述。說明項目提出的背景、投資理由、在可行性研究前已經進行的工作情況及其成果、重要問題的決策和決策過程等情況。在敘述項目發展概況的同時,應能清楚地提示出本項目可行性研究的重點和問題。

§2.1 項目提出的背景

§2.1.1 國家或行業發展規劃

說明國家有關的產業政策、技術政策、分析項目是否符合這些宏觀經濟要求。

§2.1.2 項目發起人和發起緣由

(1)寫明項目發起單位或發起人的全稱。如為中外合資項目,則要分別列出各方法人代表、注冊國家、地址等詳細情況。

(2)提出項目的理由及投資意向,如資源豐富、產品市場前景好、出口換匯、該類產品可取得的優惠政策、利用現有的基礎設施等。

§2.2 項目發展概況

項目發展開礦指項目在可行性研究前所進行的工作情況。如:調查研究、試制試驗、項目建議書(初步可行性研究)的撰寫與審批過程、廠址初選工作以及籌辦工作中的其他重要事項。

§2.2.1 已進行的調查研究項目及其成果

1、資源調查,包括原料、水資源、能源和二次能源的調查。
2、市場調查,包括全國性和地區性市場情況調查;出口產品國際市場供需趨勢調查。

3、社會公用設施調查,包括運輸條件、公用動力供應、生活福利設施等的調查。

4、擬建地區環境現狀資料的調查,包括擬建地區各種主要污染源以及其排放狀況,大氣、水體、土壤等目前環境質量狀況等。說明環境現狀資料的取得途徑、提供單位、以及當地環保管理部門的意見和要求,取得的環境現狀資料及文件名稱。

§2.2.2 試驗試制工作(項目)情況

已完成及正在進行的試驗試制工作(項目)的名稱、內容及試驗結果。這些實驗包括建築材料的試驗、擬採用的新工藝技術的試驗。對採用的新工藝技術必須有國家有關部門的認可證明。

§2.2.3 廠址初勘和初步測量工作情況

(1)各個可供選擇的建設地區及廠址位置的初勘、測量、比選等工作情況。
(2)初步選擇意見和資料。
(3)遺留問題。

§2.2.4 項目建議書(初步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撰寫、提出及審批過程

(1)項目建議書(初步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撰寫、提出及審批過程。
(2)項目建議書所附資料名稱。
(3)審批文件文號及其要點。

§2.3 投資的必要性

一般從企業本身所獲得的經濟效益及項目對宏觀經濟、對社會發展所產生的影響兩方面來說明投資的必要性。包括下面這些內容。

(1)企業獲得的利潤情況。
(2)企業可以提高產品質量,加強市場競爭力。
(3)擴大生產能力,改變產品結構。
(4)採用新工藝,節約能源,減少環境污染,提高勞動生產率。
(5)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的優越條件和競爭力。
(6)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影響。包括增加稅收、提高就業率、提高科技水平等。

第三章 市場分析與建設規模

...........................

2. 一個合格的商業項目可行性報告應該包含哪些內容

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基本格式包括首頁、標題、前言、正文、結論、附件等幾部分。

首頁:主要註明項目名稱,項目主辦單位及負責人,可行性研究單位名稱,可行性研究的技術負責人,經濟負責人、參加研究人員名單及報告完成日期等。

標題:一般直接註明可行性研究項目的名稱和主要內容,如《XX集團申報煤化工項目可行性報告》。

前言:一般簡要介紹項目研究的背景,項目實施的相關因素和主要目的和意義,可行性研究的主要依據和主要范圍等內容、有些可行性報告還需要列出研究報告的相關摘要。

正文:該部分是報告的主體,要求列舉事實,運用系統分析方法,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對項目實施的可行性作出客觀、全面而准確的預測、不同類型的可行性報告在該部分通常具有不同的側重點。

結論:在對項目進行可行性分析和預測的基礎上,從整體角度作出科學評價,並與相關方案進行優劣比較,最終獲得明確的行動主張、有時還就原方案提出一些更新、更全面的建議。

附件:為了結論的需要,在可行性報告正文結束後補充的相關材料,主要包括試(實)驗數據、計算浮標、圖片表格、參考文獻等。

含義

主要用來闡述項目在各個層面上的可行性與必要性,對於項目審核通過、獲取資金支持、理清項目方向、規劃抗風險策略都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項目可行性報告是在制訂生產、基建、科研計劃的前期,通過全面的調查研究,分析論證某個建設或改造工程、某種科學研究、某項商務活動切實可行而提出的。

3. 什麼是可行性研究方案

feasibility study 在建設項目投資決策前對有關建設方案、技術方案或生產經營方案進行的技術經濟論證。論證的依據是調研報告。

可行性研究(Feasibility Study),是指在調查的基礎上,通過市場分析、技術分析、財務分析和國民經濟分析,對各種投資項目的技術可行性與經濟合理性進行的綜合評價。可行性研究的基本任務,是對新建或改建項目的主要問題,從技術經濟角度進行全面的分析研究,並對其投產後的經濟效果進行預測,在既定的范圍內進行方案論證的選擇,以便最合理地利用資源,達到預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可行性研究必須從系統總體出發,對技術、經濟、財務、商業以至環境保護、法律等多個方面進行分析和論證,以確定建設項目是否可行,為正確進行投資決策提供科學依據。項目的可行性研究是對多因素、多目標系統進行的不斷的分析研究、評價和決策的過程。它需要有各方面知識的專業人才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可行性研究不僅應用於建設項目,還可應用於科學技術和工業發展的各個階段和各個方面。例如,工業發展規劃、新技術的開發、產品更新換代、企業技術改造等工作的前期,都可應用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自20世紀30年代美國開發田納西河流域時開始採用以後,已逐步形成一套較為完整的理論、程序和方法。1978年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編制了《工業可行性研究編制手冊》。1980年,該組織與阿拉伯國家工業發展中心共同編輯《工業項目評價手冊》。中國從1982年開始,已將可行性研究列為基本建設中的一項重要程序。
可行性研究大體可分為三個大的方面:工藝技術、市場需求、財務經濟狀況。

4. 可行性研究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可行性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項目概況
二、企業基本情況
三、產品需求分析和改造的必要性
四、改造的主要內容和目標
五、項目總投資、資金來源和資金構成
六、人員培訓及技術來源
七、項目實施進度計劃
八、項目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分析

也可以是:
1、國家、地方相應政策,單位的現有建設條件及建設需求;
2、項目實施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3、市場發展前景;
4、技術上的可行性;
5、財務分析的可行性;
6、效益分析(經濟、社會、環境)。
7、其他相應的附件材料。

5. 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怎麼做

一、投資項目經濟可行性分析的步驟和內容:

(1)弄清市場需求和銷售情況。包括需求量、需求品種等的預測。

(2)弄清項目建設條件。包括資金、原料、場地等條件。

(3)弄清技術工藝要求。包括設備供應、生產組織、環境等情況。

(4)投資數額估算。包括設備、廠房、運營資金、需求量等投資數額

註:在計算運營資金需求量時,應先計算出生產成本,然後按照資金周轉所需時間來計算。

(5)資金來源渠道和籌借資金成本的比較分析。

(6)生產成本的計算。包括原材料、工資、動力燃料、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各項租金等。

(7)銷售收入的預測。包括銷售數量和銷售價格。

(8)實現利稅總額的計算。

(9)投資回收期的估算和項目生命周期的確定。

(10)折舊及上繳稅金的估算。

註:通過項目在生命期內提取折舊,計入成本,來測算項目實現利潤和上繳的稅金。

(11)項目經濟效益的總評價。

二、投資項目經濟可行性分析的一般方法:

判斷:預期未來投資收益是否大於當前投資支出,項目實施後是否能夠在短期內收回全部投資。

(1)投資回收期:

也稱投資收回期,以年或月計,是指一個項目投資通過項目盈利收回全部投資所需的時間。

(2)投資項目盈利率:

投資項目盈利率=年平均新增利潤/投資總額×100%

(3)貼現法:將投資項目未來逐年收益換算成現在的價值,和現在的投資支出相比較的方法。

V0=Pn×(1+i)--n

註:V0:收益現值Pn:未來某一年的收益i:換算比率,即貼現率

三、在考慮時間因素情況下的評價指標:

(1)凈現值:指投資項目在生命周期內變成現值後逐年的收益累計與總投資額之差。

註:一般要求的貼現率,凈現值為正的項目都可接受,凈現值越高的項目盈利能力越強。

(2)項目盈利系數:指項目盈利現值累計數與總投資額之比。

(3)內部收益率:指在投資項目凈現值為0時的貼現率。

註:內部收益率大於企業要求的貼現率或利潤率的所有投資項目,企業原則上都可以接受,此時投資項目的凈現值為正;從籌資角度講,如果已知某一項目的內部收益率,那麼所有籌資成本低於內部收益率的籌資方案都是可行的方案。

四、與分析投資項目經濟可行性有關的其他經濟分析:

(1)最優生產規模的確定:利潤分析法、經驗分析法、成本分析法和盈虧平衡點法。

(2)銷售收入的確定。

(3)生產成本的測算:

原材料費=原材料耗用量×單位價格

燃料動力費=燃料動力耗用量×單位價格

工資及工資附加費=生產定員人數×平均工資及附加費水平

車間經費=車間管理費+折舊費+修理費

管理費用=公司經費+工會經費+勞動保險費+土地使用費+董事會經費+咨詢費+稅金+技術轉讓費+業務招待費+其他管理費

營業費用=運輸費+包裝費+保險費+廣告費+差旅費+銷售人員工資及其他費

產品製造成本=原材料費+燃料動力費+工資及附加+車間經費+管理費用+營業費用

五、收購兼並項目經濟可行性分析:

(1)現金收購兼並的經濟可行性分析:

A、一般步驟:

a、預測被收購兼並企業以後各年的可能收益,確定收購兼並後的現金流量;

b、確定收購兼並對象應該實現的最低可接受報酬率;

c、確定收購兼並最高的可接受現金價格;

d、計算收購兼並並投資所能獲得的報酬率;

e、根據企業的資金結構,分析現金收購的可能性;

f、分析收購兼並產生的影響。

B、避稅效應:

當某一盈利企業兼並一虧損企業時,兼並後虧損企業的虧損額將沖抵盈利企業的盈利,使盈利企業應稅利潤減少,從而實現避稅效應。

C、現金流量預測:

a、現金流量=經營利潤-所得稅+折舊及非支出現金的費用-流動資金增加數-固定資產新增數

b、第N年的現金流量=第N-1年的銷售收入×(1+銷售收入增長率)×第N年的銷售的銷售利潤率×(1-所得稅率)-(第N年的銷售收入-第N-1年的銷售收入)×(每1元銷售收入所需增加的固定資產投資和流動資產投資)

D、估計可接受的最低報酬率:

借入資金成本=借入資金利率×(1-所得稅率)

自有資金成本=無風險報酬率+風險系數×市場風險補償率

最低報酬率=長期負債÷結構性負債×長期負債利率+所有者權益÷結構性負債×自有資金成本

註:無風險報酬率通常取國債券的收益率;風險系數是收購兼並者股票的價格或企業的價值隨市場波動而波動的幅度,是項目投資者風險大小的指數,對於上市企業可以取該企業股票價格增減百分比和股票總指數增減百分比的比值;市場風險補償率是指具有代表性的股票市場指數的報酬率超過無風險報酬率的部分,通常在5%~5.5%之間;如果被收購或兼並企業的風險系數和借入資金的借款利率較高時,應該以被收購兼並企業資金總成本為計算最低報酬率的依據。

E、計算最可能接受的現金價格:

可接受的最高現金價格=累計現值+殘值+有價證券現值-債務

註:某年現值=某年現金流量÷(1+最低報酬率)對於上市股份制企業來說,可用最高現金價格除以股票總數來得到收購兼並時每股的最高出價。

F、計算各種價格和方案的報酬率:

G、分析現金收購或兼並的可行性:

H、評估收購或兼並對每股收益和資金結構的影響:

(2)股票收購兼並的經濟可行性分析:

A、一般步驟:

a、確定增發股票的數量,即增加多少股票不至於影響企業的控制權;

b、確定增發新股對每股收益和股票價格的影響;

c、估計被收購企業的股票價值,比較股息收益率高低,以決定是採用何種收購方式;

d、確定可以用來交換的股票的最大數量;

e、評價收購對企業每股收益和資金結構的影響。

B、用於評價上市公司的特殊財務比率:

a、每股收益=凈利潤÷年度末普通股份總數

Ⅰ、合並報表問題:編合並報表時,應以合並報表數據計算。

Ⅱ、優先股問題:如果公司發行了不可轉換優先股,則應扣除。

每股收益=(凈利潤-優先股股利)÷(年度末普通股份總數-年度末優先股數)

Ⅲ、年度中普通股增減問題:在普通股發生增減變化時該公式的分母應使用按月計算的「加權平均發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數」

平均發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數=∑(發行在外普通股股數×發行在外月份數÷12)

Ⅳ、復雜股權結構問題:發行普通股以外的其他種類的股票(如優先股等)的公司,應按國際慣例計算該指標,並說明計算方法和參考依據。

b、市盈率(倍數)=普通股每股市價÷普通股每股收益

註:該指標不能用於不同行業公司比較;市盈率高低受市價影響,市價影響因素很多,包括投機、炒作,長期趨勢很重要。

c、每股股利=股利總額÷年末普通股股份總數

註:股利總額是指用於分配普通股現金股利的總額

d、股票獲利率=普通股每股股利÷普通股每股市價×100%

e、股利支付率=每股股利÷每股凈收益×100%

股利保障倍數=普通股每股收益÷普通股每股股利

留存盈利比率=(凈利潤-全部股利)÷凈利潤×100%

f、每股凈資產=年度末股東權益÷年度末普通股股數

註:年度末股東權益是指扣除優先股權益後的余額;每股凈資產,在理論上提供了股票的最低價值。如果公司的股票價格低於凈資產的成本,成本又接近變現價值,說明公司已無存在價值,清算是股東最好的選擇。

g、市凈率(倍數)=每股市價÷每股凈資產

C、確定增發股票的數量:

收購兼並活動要以不降低企業股票的價格和每股收益為原則。

D、估計收購方和被收購方企業的價值,確定收購方式和換股比例:

甲公司1股換乙公司股票的比例=(甲公司股票價格×乙公司市盈率)÷

(乙公司股票價格×甲公司市盈率)

註:當收購企業的價值被市場低估或者以股票價格計算的企業價值低於用現金流量計算的企業價值時,收購企業傾向於用現金收購的方式而不是用股票收購;相反,收購方傾向用股票收購更合算。

E、評價收購對企業每股收益和資金結構的影響:

a、如果收購方支付給被收購方的股票市盈率大於其自身原來的市盈率,則會使收購方的

每股收益減少;反之,則增加;如果兩者相等,則每股收益不變。

b、從資金結構的角度講,股票收購不會引起新的債務,從而會使企業的自有資金負債率降低,但這種降低是否值得,關鍵在於收購兼並行為是否會給企業帶來更高的收益,如果兼並後被收購企業的未來收益增長高於收購企業,則兼並活動能在較短時期內提高整個企業的每股收益,並為收購方創造良好的效益。

(3)杠桿收購的經濟可行性分析:

A、定義:一個企業通過借款收購另一個企業產權,後又依靠被收購企業創造的現金流量來償還債務的收購方式為杠桿收購。

B、意義:

a、目前,杠桿收購已變成了一種融資、避稅、促使企業效率提高和確認企業價值的工具。

b、杠桿收購可使收購方用較小的資本獲得另一企業全部或部分產權,實現其融資的目的。

c、杠桿收購會引起對被收購企業的資產重新評估、可以提高資產的賬面價值,從而提高折舊基數,增加折舊提取數,實現合理避稅。

d、杠桿收購可帶來所有權結構和經營班子的調整,有利於企業經營機制轉換和效率提高。

e、成功的杠桿收購活動對收購方、被收購方和貸款機構都會帶來利益。

f、杠桿收購已經變成企業謀求發展和增值的重要途徑和手段。

C、杠桿收購活動能否成功取決於:

a、收購方企業經營管理能力和水平;

b、周全、完善的收購兼並計劃;

c、企業的負債減少,現金流量比較穩定、有保障,即收購企業要有負債經營的能力;

d、被收購企業要擁有一部分能夠變現的資產或者一定數量的可以作為貸款抵押物的資產,並且資產的賬面價值可以通過評估而提高;

e、企業要有一段時期的平穩生產經營,在此期間可以不進行更新改造投資,生產經營的凈現金流量可以用來償還負債。

D、當然,進行收購兼並活動不能只從經濟上看是否可行,還要從企業所處的行業、市場、管理經驗等多方面去考慮,要充分發揮收購方生產、技術、資金、管理經驗方面的優勢,這就要求進行收購兼並活動時還要注意:

a、盡可能收購兼並相同產業或相關產業的企業,以發揮生產、技術和管理優勢;

b、盡可能收購兼並產業屬於高速增長階段的產業,因為不成功的收購兼並大多數集中在缺少發展前景的產業領域;

c、盡可能收購兼並擁有自己銷售渠道和客戶的企業,因為企業能否取得現金流入主要取決於企業是否擁有市場。

6. 商業可行性報告

項目可行性報告及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是一種格式比較固定的、用於向國家項目審核部門(如發展改革委員會)進行項目立項申報的專業商務文書。

主要用來闡述項目在各個層面上的可行性與必要性,對於項目審核通過、獲取資金支持、理清項目方向、規劃抗風險策略都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項目可行性報告是在制訂生產、基建、科研計劃的前期,通過全面的調查研究,分析論證某個建設或改造工程、某種科學研究、某項商務活動切實可行而提出的一種書面材料。

項目可行性報告主要是通過對項目的主要內容和配套條件,如市場需求、資源供應、建設規模、工藝路線、設備選型、環境影響、資金籌措、盈利能力等,從技術、經濟、工程等方面進行調查研究和分析比較,並對項目建成以後可能取得的財務、經濟效益及社會影響進行預測,從而提出該項目是否值得投資和如何進行建設的咨詢意見,為項目決策提供依據的一種綜合性的分析方法。可行性研究具有預見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學性的特點。

7. 商業計劃書與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區別

1、兩者編制的時間不同。
可行性研究報告是在決策前進行分析論證項目是否可行提供分析研究和論證,這時並不知道項目是否可行。經過可行性研究確認可行時可能決定實施,也可能否決該項目。商業計劃書是項目已經確定,對項目實施進行計劃安排而要求提供的書面文件。按時間來說,可行性研究報告在前,商業計劃書在後,可行性研究報告是商業計劃書的基礎和前提。
2、兩者的目的不同。
可行性研究報告論證的是對本項目實施的可能性、真實有效性、技術方案等進行具體、全方面、細致的論證和經濟評價,最後確定一個項目在技術上合理、經濟上合算、實施上可行的最優方案和最佳時機。商業計劃是為了籌措資金而制定的說服投資者向企業投資的介紹資料。
3、兩者的側重點不同。
可行性研究報告主要側重於項目本身技術方面的分析,同時也針對項目實施所帶來的經濟效益進行評估,但可行性研究報告一般並不涉及項目實施中管理因素、人的因素和對投資人在利益方面的回報以及回報的方式等方面的內容。商業計劃書不僅要在技術方面和產業化的模式方面進行詳細說明,而且更要在管理團隊、經營戰略、投資者回報的方式和投資者如何參與未來項目經營監管等方面進行詳細說明。商業計劃書對項目的研究比項目可行性研究更加全方位、多視角。換句話講,商業計劃書是一份全方位的項目計劃,它從企業內部的人員、制度、管理以及企業的產品、營銷、市場等各個方面對即將展開的商業項目進行可行性分析,即可行性研究報告著重於體現項目建設期內所涉及的各項目要素環節設計,而商業計劃書著重於體現項目建成後經營期內所涉及的各經營要素環節設計。

8. 如何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

主要看你編輯什麼類型的可行性研究報告了

我建議你去中國商業數據中心參考下他們的可行性研究報告,裡面有關於各行的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個人提議,希望可以幫到你哦!

9. 可行性研究報告包括哪些內容

(一)基本情況: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名稱、法定地址、宗旨、經營范圍和規模;合營各方名稱、注冊國家、法定地址和法定代表人姓名、職務、國籍;企業總投資、注冊資本股本額(自有資金額、合營各方出資比例、出資方式、股本交納期限)。

合營期限、合營方利潤分配及虧損分擔比例;項目建議書的審批文件;可行性研究報告的負責人名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概況、結論、問題和建議。

(二)產品生產安排及其依據。要說明國內外市場需求情況和市場預測的情況,以及國內外當前已有的和在建的生產裝備能力。

(三)物料供應安排(包括能源和交通運輸)及其依據。

(四)項目地址選擇及其依據。

(五)技術裝備和工藝過程的選擇及其依據(包括國內外設備分批交貨的安排)。

(六)生產組織安排(包括職工總數、構成、來源和經營管理)及其依據。

(七)環境污染治理和勞動安全保護、衛生設施及其依據。

(八)建設方式、建設進度安排及其依據。

(九)資金籌措及其依據(包括廠房、設備入股計算的依據)。

(十)外匯收支安排及其依據。

(十一)綜合分析(包括經濟、技術、財務和法律方面的分析)。要採用動態法和風險法(或敏感度分析法)等方法分析項目效益和外匯收支等情況。

(十二)必要的附件。如合營各方的營業執照副本;法定代表人證明書;合營各方的資產、經營情況資料;上級主管部門的意見。


(9)商業可行性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設計方案:本報告的主要任務是對預設計方案進行論證,因此有必要對研究方案進行設計,以明確研究對象;

2、內容真實性:報告內容和反映情況的數據必須絕對真實可靠。不允許有任何偏差或錯誤。報告中使用的信息和數據應反復核對,以確保內容的真實性。

3、准確預測:可行性研究是投資決策前的一項活動。這是在事件沒有發生之前的一項研究。它是對未來事物發展、可能遇到的問題和結果的預測。因此,有必要採用現實的預測方法,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充分利用信息,科學預測未來的前景。

4、嚴格論證:必須採用系統分析法,對影響項目的各種因素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既需要宏觀分析,也需要微觀分析。

閱讀全文

與商業可行性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奔小康的技巧和方法 瀏覽:931
小龜王摩托車漏汽油解決方法 瀏覽:924
加工尺寸檢測器具使用方法 瀏覽:825
小米運動天氣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594
食品帽佩戴方法圖片 瀏覽:578
浦公英種植方法 瀏覽:275
枇杷膏食用方法 瀏覽:408
眼睛電燒傷用什麼方法能治好 瀏覽:969
簡單調漂方法 瀏覽:68
這8個方法來教你如何進行胎教 瀏覽:25
高二暑假鍛煉方法 瀏覽:684
網球基本技術動作及訓練方法 瀏覽:792
炎症高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804
自製木製手機支架的製作方法 瀏覽:778
手機有什麼方法開機 瀏覽:843
電纜絕緣體積電阻率的計算方法 瀏覽:694
有什麼方法減肥快速減肚子 瀏覽:694
搏擊格鬥呼吸的正確方法 瀏覽:879
腰部經絡鍛煉方法 瀏覽:501
建築磚計算方法 瀏覽:405